CN211477940U -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7940U
CN211477940U CN201922189702.XU CN201922189702U CN211477940U CN 211477940 U CN211477940 U CN 211477940U CN 201922189702 U CN201922189702 U CN 201922189702U CN 211477940 U CN211477940 U CN 211477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cold
groove
energy storag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97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柏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ERCHY TES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ERCHY TES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ERCHY TES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ERCHY TES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97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7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7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7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包括机壳、测试槽和高温槽和低温槽,测试槽设有供待测样品测试的测试腔,高温槽设置于所述测试槽的一侧,设有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测试腔的第一循环通道,该第一循环通道上安装有加热器和设置于所述加热器一侧的热能蓄能片,低温槽设置于所述测试槽的另一侧,且与所述高温槽间隔设置;所述低温槽上设有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测试腔的第二循环通道,该第二循环通道上安装有蒸发器和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一侧的冷能蓄能片。

Description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试验设备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检测,以获得相关的实验数据,其中,冷热冲击试验设备能够模拟出供待测样品试验的综合环境,并且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调整该综合环境,该综合环境可以为恒温环境或变温环境。另外,冷热冲击试验设备调控的温度范围较广,使得冷热冲击试验设备适用于待测样品的高、低温测试。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对待测样品进行冷热交替测试,并通过加热器制热或蒸发器制冷,在相关技术中,加热器和蒸发器需要同时工作,并在外力作用下将热能、冷能均传递至待测样品所处的测试槽中,该测试槽在热能和冷能之间的部分抵消作用下维持温度恒定,而热能、冷能在传递的过程中会有损耗,使得加热器、蒸发器的功率较大,导致冷热冲击试验设备的耗能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冷热冲击试验设备的耗能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设备,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温度试验,包括:机壳;测试槽,容纳于所述机壳中,设有供所述待测样品测试的测试腔;高温槽,设置于所述测试槽的一侧,设有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测试腔的第一循环通道,该第一循环通道上安装有加热器和设置于所述加热器一侧的热能蓄能片,该热能蓄能片吸收并蓄存经所述测试腔排出的热能,而使该热沿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再次流向所述测试腔中;及低温槽,设置于所述测试槽的另一侧,且与所述高温槽间隔设置;所述低温槽上设有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测试腔的第二循环通道,该第二循环通道上安装有蒸发器和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一侧的冷能蓄能片,该冷能蓄能片吸收并蓄存经所述测试腔排出的冷能,而使该冷能沿所述第二循环通道再次流向所述测试腔中。
可选的,所述测试槽设有连通所述测试腔的两组进出口,两组所述进出口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二循环通道;各所述进出口上设有开合门,该开合门与所述测试槽可转动连接,以开启或关闭所述测试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包括环向连通的第一回流段和加热段,该加热段和所述测试腔分列于所述第一回流段的两侧;所述加热段在对应所述开合门的开合作用下择一地连通所述第一回流段或所述测试腔;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热能蓄能片安装于所述加热段上。
可选的,所述加热段上还安装有供气流循环流动动力的第一风机,该第一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回流段或所述测试腔,抽风口朝向所述加热器,并带动所述加热器所产生的热能循环流向至所述第一回流段或所述测试腔。
可选的,所述加热段上还安装有盘旋的冷却管,该冷却管设置于所述热能蓄能片背向所述加热器的一侧,提供冷能以抵消所述高温槽所超出的热能。
可选的,所述第二循环通道包括环向连通的第二回流段和制冷段,该制冷段和所述测试腔分列于所述第二回流段的两侧;所述制冷段在对应所述开合门的开合作用下择一地连通所述第二回流段或所述测试腔;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能蓄能片安装于所述制冷段上。
可选的,所述制冷段上还安装有供气流循环流动的第二风机,该第二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回流段或所述测试腔,抽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并带动所述蒸发器所产生的冷能循环流向至所述第二回流段或所述测试腔。
可选的,所述加热段上还安装有化霜加热器,该化霜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冷能蓄能片背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提供热能以融化所述低温槽所凝结的霜体。
可选的,所述测试槽上设有挡板,该挡板与所述测试槽的顶部间隔相对,且在高度方向超出对应所述进出口的下侧壁;所述挡板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
可选的,所述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具有蓄能状态、热冲击状态和冷冲击状态;所述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处于所述蓄能状态时,各所述开合门关闭所述测试槽,而所述加热器所产生的热能沿所述第一循环通道供所述热能蓄能片蓄存,所述蒸发器所产生的冷能沿所述第二循环通道供所述冷能蓄能片蓄存;所述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处于所述热冲击状态时,对应所述高温槽的开合门开启所述测试槽,对应所述低温槽的开合门关闭所述测试槽,而使所述蒸发器所产生的冷能沿所述第二循环通道供所述冷能蓄能片蓄存;所述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处于所述冷冲击状态时,对应所述低温槽的开合门开启所述测试槽,对应所述高温槽的开合门关闭所述测试槽,而使所述加热器所产生的热能沿所述第一循环通道供所述热能蓄能片蓄存。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中,测试槽设有供待测样品测试的测试腔,高温槽设有选择性地连通测试腔的第一循环通道,该第一循环通道上安装有加热器和热能蓄能片,加热器所产生的热能经第一循环通道流向至测试腔上,作用于待测样品上,并被待测样品消耗一部分,而经测试腔排出的热能被热能蓄能片蓄存以供循环使用,从而降低加热器的制热量,进而降低加热器的功率和冷热冲击试验设备的耗能,另外,测试槽内的热能损耗单一,不需要与冷能进行抵消作用,使得加热器便于维持测试槽内的温度。
低温槽与高温槽间隔设置,保证低温槽与高温槽相互独立,且避免低温槽的冷能与高温槽的热能存在抵消作用。
另外,低温槽上设有选择性地连通测试腔的第二循环通道,该第二循环通道上安装有蒸发器和冷能蓄能片,蒸发器所产生的冷能经第二循环通道流向至测试腔上,作用于待测样品上,并被待测样品消耗一部分,而经测试腔排出的冷能被冷能蓄能片蓄存以供循环使用,从而降低蒸发器的制冷量,进而降低蒸发器的功率和冷热冲击试验设备的耗能,另外,测试槽内的冷能损耗单一,不需要与热能进行抵消作用,使得蒸发器便于维持测试槽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热冲击试验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热冲击试验设备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热冲击试验设备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处于热冲击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处于冷冲击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1、机壳;
2、控制器;
3、指示灯;
4、测试槽;41、测试腔;42、进出口;42a、第一进出口;421a、第一进气口;422a、第一出气口;42b、第二进出口;421b、第二进气口;422b、第二出气口;43、开合门;44、挡板;
5、高温槽;51、第一循环通道;511、第一回流段;512、加热段;52、加热器;53、热能蓄能片;54、第一风机;55、冷却管;
6、低温槽;61、第二循环通道;611、第二回流段;612、制冷段;62、蒸发器;63、冷能蓄能片;64、第二风机;65、化霜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的方向,结合图2至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能够模拟出供待测样品试验的综合环境,并且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调整该综合环境,该综合环境可以为恒温环境或变温环境。可选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通过其内的气体将热能和冷能热交换至对应部件上,以实现供待测样品试验的综合环境。
在实用新型实施例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中,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在工作时具有蓄能状态、热冲击状态和冷冲击状态,并对待测样品进行对应的测试,另外,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能够针对待测样品的检测要求作出对应的状态调整,且不局限蓄能状态、热冲击状态和冷冲击状态。
具体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根据待测样品的体积能够适应调整体积,该待测样品可以为电子产品,此处不作限定。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主要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温度试验,该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大致呈矩形,主要包括机壳1、控制器2、指示灯3、测试槽4、高温槽5和低温槽6,该控制器2安装于机壳1的前侧表面,指示灯3安装于机壳1的顶部,测试槽4、高温槽5和低温槽6均容纳于机壳1中。
机壳1作为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的外壳,主要供其他部件安装。
控制器2连接控制系统,并对应调整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的参数,以调整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的工作状态。
指示灯3作为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的工作状态指示灯,主要显示工作状态、待机状态和关闭状态。
测试槽4作为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的测试室,设有测试腔41和连通测试腔41的两组进出口42,两组进出口42分别位于测试槽4的两侧。
测试腔41主要提供待测样品的测试空间,并供待测样品进行测试。可选的,测试槽4设有支撑待测样品的支撑座,测试腔41的体积可以根据待测样品的体积进行对应调整。
两组进出口42分别为第一进出口42a和第二进出口42b,该第一进出口 42a位于测试槽4的右侧,对应高温槽5,第二进出口42b位于测试槽4的后侧,对应低温槽6。
第一进出口42a包括第一进气口421a和第一出气口422a,第二进出口 42b包括第二进气口421b和第二出气口422b。第一进气口421a和第二进气口421b均位于测试槽4的顶部,第一出气口422a和第二出气口422b均位于测试槽4的底部。
进一步地,各进出口42上设有开合门43,故第一进气口421a和第一出气口422a、第二进气口421b和第二出气口422b均设有开合门43,而在同一组进出口42的开合门43能够同时启闭,其中,开合门43与测试槽4可转动连接,以开启或关闭测试槽4,可选的,开合门43通过活动页连接测试槽4 的内壁,以实现绕测试槽4的内壁摆动。
测试槽4上设有挡板44,该挡板44与测试槽4的顶部间隔相对,且在高度方向超出对应第一进出口42a的第一进气口421a的下侧壁。通过挡板 44、测试槽4的顶部和测试槽4的侧部围合形成通道,该通道经开合门43 选择性连通高温槽5和低温槽6。
挡板44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可选的均匀设置。通孔用于供气体流动,使得气流均匀从测试槽4的顶部循环至底部,以提高测试槽4的温度均匀度。
参照图2和图3所示,高温槽5可选的设置于测试槽4的右侧,设有第一循环通道51,该第一循环通道51包括环向连通的第一回流段511和加热段512,并由多个平板围合形成。
该加热段512和测试腔41分列于第一回流段511的两侧,加热段512 的两端朝向第一回流段511或第一进出口42a,并选择性选择性地连通测试腔41,故第一循环通道51对应连通第一进出口42a。
其中,加热段512在对应开合门43的开合作用下择一地连通第一回流段 511或测试腔41。具体的,对应第一进出口42a的开合门43绕测试槽4摆动以关闭测试槽4,气体在加热段512和第一回流段511之间循环流动。对应第一进出口42a的开合门43绕测试槽4摆动以开启测试槽4,气体在加热段 512和测试腔41之间循环流动。
通过开合门43控制加热段512与第一回流段511或测试腔41的导通,实现高温槽5内气体的流动路径的改变,从而为高温槽5的蓄能提供了便利,并且避免测试槽4内测试腔41中存在冷能和热能的抵消,进而更好地回收测试槽4内的余能以降低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的耗能。
加热段512作为第一回流段511或测试腔41的汇聚段,加热段512上安装有加热器52、热能蓄能片53、第一风机54和冷却管55,便于加热器52、热能蓄能片53、第一风机54和冷却管55作用于第一回流段511或测试腔41,并且不受开合门43的限制。
加热器52主要用于提供热能,可选的利用电生热的原理。加热器52向四周散发热能,与加热段512内的气体接触与热交换,使得加热段512内的气体携带加热器52所产生的热能流动。可选的,加热器52具有多个,多个加热器52在高度方向上间隔地设置。
其中,加热器52所产生的热能经第一循环通道51流向至测试腔41上,作用于待测样品上,并被待测样品消耗一部分,测试槽4内的热能损耗单一,不需要与冷能进行抵消作用,使得加热器52便于维持测试槽4内的温度,从而降低加热器52的控制精度和成本。
热能蓄能片53可选的呈多层片状,主要用于吸收并蓄存热能。热能蓄能片53设置于加热器52的一侧,并靠近第一出气口422a。
通过热能蓄能片53吸收并蓄存热能,实现热能的蓄存和再利用,从而降低加热器52的制热量,进而降低加热器52的功率和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 的耗能。
其中,在待测产品承受热冲击时,热能蓄能片53吸收并蓄存经测试腔 41排出的热能,而使该热能沿第一循环通道51的加热段512再次流向测试腔41中,实现了测试腔41的余能再利用。
另外,在待测产品并非承受热冲击时,热能蓄能片53吸收并蓄存第一循环通道51的第一回流段511排出的热能,而使该热能沿加热段512在第一循环通道51中循环流动,实现热能蓄能片53蓄存足够的热能。热能蓄能片53 所蓄存的热能在待测产品切换热冲击时候助力于加热器52上,快速将蓄存的热能释放,使得测试腔41的温度迅速达到高温冲击的目标值,从而降低加热器52的制热量和提高状态切换的效率。
具体的,高温冲击加热量=加热器52的制热量+热能蓄能片53的蓄热量。
第一风机54提供气流循环流动的动力,使得气流的流动更加迅速。该第一风机54的出风口朝向第一回流段511或测试腔41,抽风口朝向加热器52,通过第一风机54对加热器52背向抽气,提高加热器52的热能的热传递效率。具体的,气体与加热器52进行热交换,被第一风机54抽气以带动加热器52 所产生的热能循环流向至第一回流段511或测试腔41。
冷却管55呈盘旋装,并且向上盘旋。冷却管55设置于热能蓄能片53 背向加热器52的一侧,提供冷能以抵消高温槽5所超出的热能。通过冷却管 55所产生的冷能抵消部分热能,避免高温槽5内温度过高而影响第一风机54、热能蓄能片53和加热器52的使用。
具体的,冷却管55向四周散发冷能,并与流动的气体接触以进行热交换。
参照图4和图5所示,低温槽6可选的设置于测试槽4的后侧,且与高温槽5间隔设置,从而实现低温槽6与高温槽5的相互独立,避免低温槽6 的冷能与高温槽5的热能存在抵消作用。
低温槽6设有第二循环通道61,该第二循环通道61包括环向连通的第二回流段611和制冷段612,并由多个平板围合形成。
该制冷段612和测试腔41分列于第二回流段611的两侧,制冷段612 的两端朝向第二回流段611或第二进出口42b,并选择性选择性地连通测试腔41,故第二循环通道61对应连通第二进出口42b。
其中,制冷段612在对应开合门43的开合作用下择一地连通第二回流段 611或测试腔41。具体的,对应第二进出口42b的开合门43绕测试槽4摆动以关闭测试槽4,气体在制冷段612和第二回流段611之间循环流动。对应第二进出口42b的开合门43绕测试槽4摆动以开启测试槽4,气体在制冷段 612和测试腔41之间循环流动。
通过开合门43控制制冷段612与第二回流段611或测试腔41的导通,实现低温槽6内气体的流动路径的改变,从而为低温槽6的蓄能提供了便利,并且避免测试槽4内测试腔41中存在冷能和热能的抵消,进而更好地回收测试槽4内的余能以降低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的耗能。
制冷段612作为第二回流段611或测试腔41的汇聚段,制冷段612上安装有蒸发器62、冷能蓄能片63、第二风机64和化霜加热器65,便于蒸发器 62、冷能蓄能片63、第二风机64和化霜加热器65作用于第二回流段611或测试腔41,并且不受开合门43的限制。
蒸发器62主要用于提供冷能,可选的利用制冷原理。蒸发器62向四周散发冷能,与制冷段612内的气体接触与热交换,使得制冷段612内的气体携带蒸发器62所产生的冷能流动。可选的,蒸发器62具有多个,多个蒸发器62在高度方向上间隔地设置。
其中,蒸发器62所产生的冷能经第二循环通道61流向至测试腔41上,作用于待测样品上,并被待测样品消耗一部分,测试槽4内的冷能损耗单一,不需要与热能进行抵消作用,使得蒸发器62便于维持测试槽4内的温度,从而降低蒸发器62的控制精度和成本。
冷能蓄能片63可选的呈多层片状,主要用于吸收并蓄存冷能。冷能蓄能片63设置于蒸发器62的一侧,并靠近第二出气口422b。
通过冷能蓄能片63吸收并蓄存冷能,实现冷能的蓄存和再利用,从而降低蒸发器62的制冷量,进而降低蒸发器62的功率和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 的耗能。
其中,在待测产品承受冷冲击时,冷能蓄能片63吸收并蓄存经测试腔 41排出的冷能,而使该冷能沿第二循环通道61的制冷段612再次流向测试腔41中,实现了测试腔41的余能再利用。
另外,在待测产品并非承受冷冲击时,冷能蓄能片63吸收并蓄存第二循环通道61的第二回流段611排出的冷能,而使该冷能沿制冷段612在第二循环通道61中循环流动,实现冷能蓄能片63蓄存足够的冷能。冷能蓄能片63 所蓄存的冷能在待测产品切换冷冲击时候助力于蒸发器62上,快速将蓄存的冷能释放,使得测试腔41的温度迅速达到低温冲击的目标值,从而降低蒸发器62的制冷量和提高状态切换的效率。
具体的,低温冲击制冷量=蒸发器62的制冷量+冷能蓄能片63的蓄冷量。
第二风机64提供气流循环流动的动力,使得气流的流动更加迅速。该第二风机64的出风口朝向第二回流段611或测试腔41,抽风口朝向蒸发器62,通过第二风机64对蒸发器62背向抽气,提高蒸发器62的冷能的冷传递效率。具体的,气体与蒸发器62进行冷交换,被第二风机64抽气以带动蒸发器62 所产生的冷能循环流向至第二回流段611或测试腔41。
化霜加热器65主要用于提供热能以以融化低温槽6所凝结的霜体,其中,由于化霜加热器65与加热器52的作用环境不一致,化霜加热器65的功率小于加热器52的功率。
该化霜加热器65设置于冷能蓄能片63背向蒸发器62的一侧,具体的,化霜加热器65位于冷能蓄能片63和第二风机64之间。
化霜加热器65提供热能以融化低温槽6所凝结的霜体。通过化霜加热器 65所产生的热能抵消部分冷能,避免低温槽6内温度过低而影响蒸发器62、冷能蓄能片63、第二风机64的使用。具体的,化霜加热器65向四周散发热能,并与流动的气体接触以进行冷交换。
根据上述对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的工作状态进行相关描述:
一、蓄能状态
参照图3和图5所示,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处于蓄能状态时,各开合门43关闭测试槽4,使得测试槽4与高温槽5和低温槽6独立,而高温槽5 和低温槽6处于工作状态,而高温槽5的加热器52所产生的热能沿第一循环通道51供热能蓄能片53蓄存,低温槽6的蒸发器62所产生的冷能沿第二循环通道61供冷能蓄能片63蓄存。
二、热冲击状态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处于热冲击状态时,对应高温槽5的开合门43开启测试槽4,使得第一循环通道51的加热段512连通测试槽4的测试腔41,高温槽5的加热器52供热于测试腔41中,并对待测产品进行热冲击测试。
而对应低温槽6的开合门43关闭测试槽4,使得第二循环通道61的制冷段612不连通测试槽4的测试腔41,而连通第二回流段611,低温槽6的蒸发器62处于工作状态,并产生冷能,该冷能沿第二循环通道61供冷能蓄能片63蓄存。
三、冷冲击状态
参照图3和图7所示,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处于冷冲击状态时,对应低温槽6的开合门43开启测试槽4,使得第二循环通道61的制冷段612连通测试槽4的测试腔41,低温槽6的蒸发器62供冷于测试腔41中,并对待测产品进行冷冲击测试。
而对应高温槽5的开合门43关闭测试槽4,使得第一循环通道51的加热段512不连通测试槽4的测试腔41,而连通第一回流段511,高温槽5的加热器52处于工作状态,并产生热能,该热能沿第一循环通道51供热能蓄能片53蓄存。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中,测试槽4设有供待测样品测试的测试腔41,高温槽5设有选择性地连通测试腔41的第一循环通道 51,该第一循环通道51上安装有加热器52和热能蓄能片53,加热器52所产生的热能经第一循环通道51流向至测试腔41上,作用于待测样品上,并被待测样品消耗一部分,而经测试腔41排出的热能被热能蓄能片53蓄存以供循环使用,从而降低加热器52的制热量,进而降低加热器52的功率和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的耗能,另外,测试槽4内的热能损耗单一,不需要与冷能进行抵消作用,使得加热器52便于维持测试槽4内的温度。
低温槽6与高温槽5间隔设置,保证低温槽6与高温槽5相互独立,且避免低温槽6的冷能与高温槽5的热能存在抵消作用。
另外,低温槽6上设有选择性地连通测试腔41的第二循环通道61,该第二循环通道61上安装有蒸发器62和冷能蓄能片63,蒸发器62所产生的冷能经第二循环通道61流向至测试腔41上,作用于待测样品上,并被待测样品消耗一部分,而经测试腔41排出的冷能被冷能蓄能片63蓄存以供循环使用,从而降低蒸发器62的制冷量,进而降低蒸发器62的功率和冷热冲击试验设备100的耗能,另外,测试槽4内的冷能损耗单一,不需要与热能进行抵消作用,使得蒸发器62便于维持测试槽4内的温度。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冷热冲击试验设备,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温度试验,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测试槽,容纳于所述机壳中,设有供所述待测样品测试的测试腔;
高温槽,设置于所述测试槽的一侧,设有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测试腔的第一循环通道,该第一循环通道上安装有加热器和设置于所述加热器一侧的热能蓄能片,该热能蓄能片吸收并蓄存经所述测试腔排出的热能,而使该热能沿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再次流向所述测试腔中;及
低温槽,设置于所述测试槽的另一侧,且与所述高温槽间隔设置;所述低温槽上设有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测试腔的第二循环通道,该第二循环通道上安装有蒸发器和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一侧的冷能蓄能片,该冷能蓄能片吸收并蓄存经所述测试腔排出的冷能,而使该冷能沿所述第二循环通道再次流向所述测试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槽设有连通所述测试腔的两组进出口,两组所述进出口分别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二循环通道;
各所述进出口上设有开合门,该开合门与所述测试槽可转动连接,以开启或关闭所述测试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包括环向连通的第一回流段和加热段,该加热段和所述测试腔分列于所述第一回流段的两侧;所述加热段在对应所述开合门的开合作用下择一地连通所述第一回流段或所述测试腔;
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热能蓄能片安装于所述加热段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段上还安装有供气流循环流动动力的第一风机,该第一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回流段或所述测试腔,抽风口朝向所述加热器,并带动所述加热器所产生的热能循环流向至所述第一回流段或所述测试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段上还安装有盘旋的冷却管,该冷却管设置于所述热能蓄能片背向所述加热器的一侧,提供冷能以抵消所述高温槽所超出的热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通道包括环向连通的第二回流段和制冷段,该制冷段和所述测试腔分列于所述第二回流段的两侧;所述制冷段在对应所述开合门的开合作用下择一地连通所述第二回流段或所述测试腔;
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能蓄能片安装于所述制冷段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段上还安装有供气流循环流动的第二风机,该第二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回流段或所述测试腔,抽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并带动所述蒸发器所产生的冷能循环流向至所述第二回流段或所述测试腔。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段上还安装有化霜加热器,该化霜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冷能蓄能片背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提供热能以融化所述低温槽所凝结的霜体。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槽上设有挡板,该挡板与所述测试槽的顶部间隔相对,且在高度方向超出对应所述进出口的下侧壁;所述挡板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具有蓄能状态、热冲击状态和冷冲击状态;
所述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处于所述蓄能状态时,各所述开合门关闭所述测试槽,而所述加热器所产生的热能沿所述第一循环通道供所述热能蓄能片蓄存,所述蒸发器所产生的冷能沿所述第二循环通道供所述冷能蓄能片蓄存;
所述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处于所述热冲击状态时,对应所述高温槽的开合门开启所述测试槽,对应所述低温槽的开合门关闭所述测试槽,而使所述蒸发器所产生的冷能沿所述第二循环通道供所述冷能蓄能片蓄存;
所述冷热冲击试验设备处于所述冷冲击状态时,对应所述低温槽的开合门开启所述测试槽,对应所述高温槽的开合门关闭所述测试槽,而使所述加热器所产生的热能沿所述第一循环通道供所述热能蓄能片蓄存。
CN201922189702.XU 2019-12-09 2019-12-09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Active CN211477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9702.XU CN211477940U (zh) 2019-12-09 2019-12-09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9702.XU CN211477940U (zh) 2019-12-09 2019-12-09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7940U true CN211477940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9702.XU Active CN211477940U (zh) 2019-12-09 2019-12-09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79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8984A (zh) * 2019-12-09 2020-06-05 东莞泰利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8984A (zh) * 2019-12-09 2020-06-05 东莞泰利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0789B (zh) 一种双蒸发器立式制冷展示柜
WO2020253252A1 (zh) 厨房空调一体机
CN214371181U (zh) 一种制冷存储设备
KR100616579B1 (ko) 옥외형 통신장비의 냉각장치 및 그 냉각방법
KR20120057939A (ko) 폐열을 활용한 저에너지형 건조장치
CN211477940U (zh)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WO2020253254A1 (zh) 厨房空调一体机
WO2020253253A1 (zh) 厨房空调一体机
CN116171418A (zh) 机箱、储能系统及数据系统
CN112432264B (zh) 厨房空调一体机
CN111238984A (zh) 冷热冲击试验设备
CN214201151U (zh) 一种试剂卡储存装置及荧光免疫分析仪
CN216409401U (zh) 冰箱
CN112432265B (zh) 厨房空调一体机
JP2000274913A (ja) 貯蔵庫
CN210012111U (zh) 一种可恒温保护的集成电路板用储纳箱
CN216308062U (zh) 密闭室
CN115371323B (zh) 一种制冷设备及其风道组件
CN214665457U (zh) 一种控温控湿设备
CN218125256U (zh) 机柜制冷装置
CN216557416U (zh) 一种空调一体机以及基站设备
CN218210152U (zh) 相变式液冷储能热湿分离型制冷系统
CN216795553U (zh) 一种快速散热机柜
CN219778999U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7368464U (zh) 一种用于化验室的温度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