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4842U - 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4842U
CN211474842U CN201922293689.2U CN201922293689U CN211474842U CN 211474842 U CN211474842 U CN 211474842U CN 201922293689 U CN201922293689 U CN 201922293689U CN 211474842 U CN211474842 U CN 211474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ransfer case
military vehicle
oil inlet
oi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936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翔
李建军
刘丽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936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4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4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48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属于车辆领域。包括军用车车身、分动器总成、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和防雷板;其中: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油泵,油泵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带轮、第一进油口、第二出油口和底座,分动器总成上设置有分动器输出法兰、第二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分动器输出法兰上设置有第二传动带轮,分动器输出法兰设置在油泵的一侧,第一传动带轮和第二传动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第一出油口和第一进油口之间通过出油管连接,第二出油口和第二进油口之间通过进油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仅排出润滑油简单且彻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分动器的散热能力,并具备强散热的改装可行性。

Description

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
背景技术
市面上几乎所有民用乘用车,其整套动力传动系统都是直接暴露在底盘车架上,因此维修保养时需要进行的换分动器润滑油操作过程,可以直接将车升起或在地沟下即可方便完成。
但对于很多军用车型,尤其是具备防雷功能的车型,动力传动系统在防雷板和车身的包裹下,在换油时需要将防雷板拆卸下来,换油过程复杂。
且在防雷板与车身包裹的空间内的空气流动性非常差,无法像一般乘用车那样通过行驶时的空气流动就能有效散热,这就使得分动器散热非常差,引起润滑油变质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空间受限,分动器换热操作复杂;换润滑油或放油时操作繁琐,且放油不彻底;散热差导致润滑油存在的变质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所述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军用车车身、分动器总成、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和防雷板,所述分动器总成设置在所述军用车车身的底面,所述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设置在所述分动器总成上,所述防雷板罩设在所述军用车车身上;其中:
所述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油泵,所述油泵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带轮、第一进油口、第二出油口和底座,所述分动器总成上设置有分动器输出法兰、第二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分动器输出法兰上设置有第二传动带轮,所述分动器输出法兰设置在所述油泵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传动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
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一进油口之间通过出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油口和所述第二进油口之间通过进油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出油管和所述第一出油口之间设置有出第一出油管接头,所述出油管和所述第一进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油管接头,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二出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油管接头,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二进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油管接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油管接头和所述第二进油管接头为90°的直角接头,所述第一进油管接头和所述第二出油管接头为180°的平角接头。
优选地,所述直角接头与所述第一出油口或所述第二进油口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分动器总成内部润滑油管路连通的第一螺纹端,所述平角接头与所述第一进油口或所述第二出油口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油泵连通的第二螺纹端。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穿设有用于将油泵固定在所述分动器总成的壳体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所述油泵的下端,所述第二出油口设置在所述油泵的上端;所述第一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分动器输出法兰下方的所述分动器总成的壳体上,所述第二进油口设置在所述油泵的上方的所述分动器总成的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带轮的内部圆槽圆周均匀穿设有4个第三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带轮通过4个所述第三安装孔固定在所述分动器输出法兰盘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之间设置油冷器。
一种军用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的设置,即由分动器输出法兰提供动力,通过传动带转动使油泵进行工作,从而将分动器内的润滑油进行外置的循环;使得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空间得到有效利用,润滑油在油路循环过程中,实现散热;且可通过在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之间设置油冷器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仅排出润滑油简单且彻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分动器的散热能力,并具备强散热的改装可行性,利于工业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中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中第二传动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中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中平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中直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中进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中出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所示:
1-军用车车身;
2-分动器总成;
21-分动器输出法兰;
211-第二传动带轮;
2111-第三安装孔;
22-第一出油口;
23-第二进油口;
3-防雷板;
4-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
41-油泵;
42-第一传动带轮;
43-第一进油口;
44-第二出油口;
45-底座;
451-第一安装孔;
452-第二安装孔;
5-传动带;
6-出油管;
7-进油管;
8-平角接头;
81-第二螺纹端;
9-直角接头;
91-第一螺纹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
如图1-10所示,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所述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军用车车身1、分动器总成2、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4和防雷板3,分动器总成2设置在所述军用车车身1的底面,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4设置在分动器总成2上,防雷板3罩设在军用车车身1上;其中:
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4包括油泵41,油泵41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带轮42、第一进油口43、第二出油口44和底座45,分动器总成2上设置有分动器输出法兰21、第二进油口23和第一出油口22,分动器输出法兰21上设置有第二传动带轮211,分动器输出法兰21设置在油泵41的一侧,第一传动带轮42 和第二传动带轮211通过传动带5连接;
第一出油口22和第一进油口43之间通过出油管6连接,第二出油口23 和第二进油口44之间通过进油管7连接。
特别地,出油管6和第一出油口22之间设置有出第一出油管接头,出油管6和第一进油口43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油管接头,进油管7和第二出油口23 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油管接头,进油管7和第二进油口44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油管接头。
特别地,所述第一出油管接头和所述第二进油管接头为90°的直角接头9,所述第一进油管接头和所述第二出油管接头为180°的平角接头8。
特别地,直角接头9与第一出油口22或第二进油口44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分动器总成2内部润滑油管路连通的第一螺纹端91,平角接头8与第一进油口43或第二出油口2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油泵41连通的第二螺纹端81。
特别地,底座45上穿设有用于将油泵41固定在分动器总成2的壳体上的第一安装孔451和第二安装孔452。
特别地,第一进油口43设置在油泵41的下端,第二出油口23设置在油泵41的上端;第一出油口22设置在分动器输出法兰21下方的分动器总成2 的壳体上,第二进油口44设置在油泵41的上方的分动器总成2的壳体上。
特别地,第二传动带轮211的内部圆槽圆周均匀穿设有4个第三安装孔 2111。
特别地,第二传动带轮211通过4个第三安装孔2111固定在分动器输出法兰盘上21。
特别地,第二进油口44和第二出油口23之间设置油冷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当车辆行驶时,分动器输出法兰通过传动带轮和传动带使油泵进行工作,将分动器总成内的润滑油从分动器第一出油口吸出,再从第二进油口送回,在油路循环过程中,实现一定程度的散热;当需要进行放油时,只需将进油管接头拧下,用废液桶将油泵排出的废油收集即可;强散热性能改装:如单纯的油液外置循环实现的散热性能还不足以满足需求,则可在分动器的第二进油口和油泵之间加装油冷器,即可实现完整散热系统。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的设置,即由分动器输出法兰提供动力,通过传动带转动使油泵进行工作,从而将分动器内的润滑油进行外置的循环;使得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空间得到有效利用,润滑油在油路循环过程中,实现散热;且可通过在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之间设置油冷器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仅排出润滑油简单且彻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分动器的散热能力,并具备强散热的改装可行性,利于工业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
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军用车车身、分动器总成、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和防雷板,所述分动器总成设置在所述军用车车身的底面,所述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设置在所述分动器总成上,所述防雷板罩设在所述军用车车身上;其中:
所述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油泵,所述油泵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带轮、第一进油口、第二出油口和底座,所述分动器总成上设置有分动器输出法兰、第二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分动器输出法兰上设置有第二传动带轮,所述分动器输出法兰设置在所述油泵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传动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
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一进油口之间通过出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油口和所述第二进油口之间通过进油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和所述第一出油口之间设置有出第一出油管接头,所述出油管和所述第一进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油管接头,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二出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油管接头,所述进油管和所述第二进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油管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管接头和所述第二进油管接头为90°的直角接头,所述第一进油管接头和所述第二出油管接头为180°的平角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接头与所述第一出油口或所述第二进油口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分动器总成内部润滑油管路连通的第一螺纹端,所述平角接头与所述第一进油口或所述第二出油口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油泵连通的第二螺纹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穿设有用于将油泵固定在所述分动器总成的壳体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所述油泵的下端,所述第二出油口设置在所述油泵的上端;所述第一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分动器输出法兰下方的所述分动器总成的壳体上,所述第二进油口所述油泵的上方的所述分动器总成的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带轮的内部圆槽圆周均匀穿设有4个第三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带轮通过4个所述第三安装孔固定在所述分动器输出法兰盘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之间设置油冷器。
10.一种军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
CN201922293689.2U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74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3689.2U CN211474842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3689.2U CN211474842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4842U true CN211474842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63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9368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74842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4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8234B1 (en) Power and cooling system for utility vehicle
CN103222159B (zh) 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工程机械
CN111313616A (zh) 一种电机壳内循环集成冷却系统
CN211474842U (zh) 一种军用车分动器环境的外置润滑油循环系统及军用车
CN102840780A (zh) 一种流体轴向流动的铝制板翅式环形散热器
CN102359551A (zh) 一种一分三的泵传动分动箱
CN1162077A (zh) 功率传输装置的冷却结构
CN109681620B (zh) 一种集散热润滑电控制动于一体的电驱动变速装置
CN108533643B (zh) 一种串联液力缓速器
CN104315106B (zh) 一种液力变矩器导轮轴总成
CN211175305U (zh) 一种润滑油循环系统及汽车
CN212063778U (zh) 一种电机壳内循环集成冷却系统
CN211500969U (zh) 一种节能换热的水环泵泵壳
CN117967769B (zh) 一种防松动强散热的齿轮箱壳体及其散热方法
CN220168516U (zh) 一种行星减速机散热结构
CN215904587U (zh) 一种汽车用角转向器
CN111384820A (zh) 驱动电机冷却结构和具有该冷却结构的驱动电机
CN216381982U (zh) 一种污水循环泵机封冷却装置
CN219673247U (zh) 一种核电循环泵的齿轮箱
CN220153323U (zh) 一种水冷器
CN218183146U (zh) 一种油水混冷结构、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N114215873B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黏滞阻尼器
CN117967769A (zh) 一种防松动强散热的齿轮箱壳体及其散热方法
CN220286362U (zh) 一种断轴式全功率取力高低速分动箱
CN220667809U (zh) 一种供料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