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60467U -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60467U
CN211460467U CN201922073486.2U CN201922073486U CN211460467U CN 211460467 U CN211460467 U CN 211460467U CN 201922073486 U CN201922073486 U CN 201922073486U CN 211460467 U CN211460467 U CN 211460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kull
holes
ribbon
conne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34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骋
钟伟杰
邓坤学
袁玉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prin Regenerative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dprin Regenerative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prin Regenerative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dprin Regenerative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34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60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60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60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骨固定系统。所述颅骨固定系统包括搭片和扎带,搭片包括上搭片和下搭片,搭片中间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为由两个相邻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构成的双孔结构,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卡齿结构,且两个孔的卡齿结构的方向相反,扎带上设置有可以和连接孔的第一卡齿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卡齿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颅骨固定系统,通过双孔结构的连接孔可以方便隐藏扎带残端,减少扎带因剪断后残端凸起外露所造成的异物触感,而且由于上搭片和下搭片的连接孔的双孔结构相同,两者的位置可以互换,不同尺寸的上搭片和下搭片也可以进行组合使用,灵活方便,可以用于颅骨缺损修补体的快速固定,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颅骨修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颅骨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于需要进行去颅骨瓣减压术的患者,术后都需要进行颅骨修复手术,因此一般会选用自体骨或修补材料(钛网、PMMA、PEEK、PEKK等材料),而边界的过渡则需要通过颅骨锁或连接片进行固定。颅骨锁固定材料已经成为颅颌面修补系统与自体骨组织进行连接固定时的常用配件。颅骨锁的固定过程中需要上下搭片结构进行固定,因此大部分产品会通过以扎带的方式由下搭片穿过上搭片,剪切后剩余的扎带部分后,实现修补材料与自体骨的固定。但是扎带的剪切过程中会因剪切位置的不平整而导致表面存在不平整凸起或凹陷,也会因为扎带的剪切过度而失去固定效果,扎带剪切不够则会造成严重的异物感。
CN203988301U公开了一种可用于钛网固定的分体式颅骨钛夹,其所公开的颅骨钛夹即颅骨锁结构,将上下固定盘置于需要固定的自体颅骨与修补体上下表面,然后去掉连接杆的自由端。US7361178公开了一种颅骨瓣夹,包括第一夹紧件12和第二夹紧件14以及延伸构件16,延伸构件16自第一夹紧件12向上延伸并伸入第二夹紧件14的开口32,在第二夹紧件14附近的延伸构件机械变形形成止动件52,机械变形通过在第二夹紧件14的外表面附近扭转后剪切去除延伸构件16多余的部分形成,第二夹紧件14上端设置有埋头孔54,止动件52配合在埋头孔54内。通过旋钮、剪切延伸构件,并且设置埋头孔,剪切后延伸构件形成的止动件配合在埋头孔内,减少异物感。但其对剪切位置有一定要求,否则剪切位置不够精确而使延伸构件超过平面,依然会造成异物感。
因此本领域所期待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巧妙隐藏扎带的连接结构,减少非精准剪切等带来的异物感的可组装拆分式搭片设计和可根据尺寸需要搭配组装的颅骨锁,对于颅骨修补,尤其在颌面部、额头等皮肤较薄(非受力)区域的修补将会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颅骨修补连接固定装置中扎带剪切后剩余部分的凸起带来的异物感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颅骨固定系统。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包括搭片和扎带,所述搭片包括上搭片和下搭片,所述搭片中间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由两个相邻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构成的双孔结构,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卡齿结构,且两个孔的卡齿结构的方向相反,所述扎带上设置有和连接孔的第一卡齿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卡齿结构。
扎带可以依次穿过上下搭片的孔结构将搭片牢牢固定,当扎带结构从连接孔的第一孔穿出,将上下搭片固定后,在端位处剪断,剩余结构可插入连接孔的第二孔中,由此减少扎带残端凸起带来的异物触感。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扎带从上搭片其中一个连接孔穿出、扎紧及裁剪后是需要插入至另一个连接孔,裁剪扎带时并不需要贴合平面去剪,对如何剪切扎带费位置要求不需精确,而现有技术是需要对剪切位置有要求的,否则延伸构件超过平面,就会造成异物感。本实用新型的扎带从上搭片一个连接孔穿出再插入另一个孔,可以通过镊子操作,扎带残端可以轻易插入连接孔内隐藏,减少异物感。
本实用新型的颅骨固定系统可用于与多种骨体修复后的固定,尤其适用于微创手术导致的微小颅骨窗口的修补和颅骨修补术中修补材料的固定。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颅骨固定系统的使用步骤可以如下:
(1)使用时,根据手术的缺损及待修补结构选择合适尺寸和形状的上搭片及下搭片;
(2)将下搭片固定在颅骨及修补材料下端,将扎带依次穿过下搭片的两孔,固定下搭片,然后扎带穿过上搭片的第一孔,向下滑动上搭片,使上搭片位于颅骨和修补材料上方,逐渐将上下搭片夹持在颅骨和修补材料之间,进行颅骨和修补材料的固定;
(3)牢牢固定后,剪去多余的扎带结构,并将剩余的残端插入上搭片的第二孔。
本实用新型的搭片通过两个相邻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构成反向结构的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是指相邻两个孔和扎带形成卡合作用;扎带自上搭片一个孔穿出后进行旋转弯折再插入至另一个孔,扎带两侧的第二卡齿的朝向变成180度旋转对称,带有卡齿的搭片可以和带有卡齿的扎带配合使用,则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卡齿朝向相反。也就是说,扎带在上搭片上自第一孔穿出后进行旋转弯折插入至第二孔,进入第二孔的扎带的第二卡齿朝向已经发生改变,而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卡齿朝向相反可以匹配扎带的卡齿更好进行卡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孔和/或第二孔中,在每个孔的周向上的一部分内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卡齿。
其中,所述内侧壁为使用时与扎带宽度方向平行的内侧壁。
卡齿的设置有利于卡紧扎带,可以为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第一孔和/或第二孔的孔均是在单个孔内一侧内壁上设有卡齿。
第二种:第一孔和/或第二孔的孔均是在单个孔内两侧内壁上设有卡齿。
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卡齿与扎带的卡齿匹配设计,当第一孔和第二孔为第一种设计时,所需匹配的扎带也是单侧设置有卡齿;当第一孔和第二孔为第二种设计时,所需匹配的扎带需要两侧均设置有卡齿。
优选地,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仅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齿。第一孔和第二孔均只在一侧设置卡齿更好,因为如果两侧内壁都设置卡齿,则对孔的大小要求更高,扎带也没单侧设置卡齿的情况下那么细薄,从而将会降低扎带一定的柔韧性。
优选地,两个相邻的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间的隔断部分低于两个孔的周边部分,隔断部分与周边部分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扎带的厚度。隔断部分与周边部分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扎带的厚度可以很好地隐藏扎带,扎带从第一孔穿过到第二孔的中间部分正好可以卡嵌在隔断部分的凹陷里,隐藏扎带,达到上表面平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扎带需要弯折,优选相对柔性的材料,设置的尽量细薄。
优选地,所述上搭片和下搭片的连接孔相互对称。连接孔对称设置可以更好的定位上搭片和下搭片,更好实现颅骨修补体与自身颅骨的吻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上搭片和下搭片的大小及形状相同或者不同。
优选地,所述扎带的一端有用于卡接在所述连接孔上的限位部。
限位部的作用一方面是使扎带穿过下搭片上的孔时,通过限位部可以使扎带不至于整条穿过,另一个作用是,当颅骨和颅骨修补材料之间间隙不大时,也可以不采用下搭片,直接利用限位部,限位部的一部分位于颅骨下表面,一部分位于颅骨修补材料下表面,将颅骨和颅骨修补材料连接固定在一起。
限位部是一个整体,目前市面上有扎带的限位部是采用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条限位杆,限位杆再通过一连接杆连接至扎带的底端(两条限位杆和连接杆相当于H型结构),这样将力分开,导致扎带不受力,起不到本实用新型中限位部的更稳固的定位效果。
当本实用新型的颅骨固定系统为搭片和带有限位部的扎带一起组成时,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步骤可以如下:
(1)使用时,根据手术的缺损及待修补结构选择合适尺寸和形状的上搭片及下搭片;
(2)将下搭片固定在颅骨及修补材料下端,将扎带穿过下搭片的一个孔,通过限位部件固定下搭片,然后扎带穿过上搭片的第一孔,上搭片位于颅骨和修补材料上方,向下滑动上搭片,逐渐将上下搭片夹持在颅骨和修补材料之间,进行颅骨和修补材料的固定;
(3)牢牢固定后,剪去多余的扎带结构,并将剩余的残端插入上搭片的第二孔。
优选地,所述搭片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用于骨钉固定的通孔。所示通孔优选对称设置,可以设置在搭片的四周或对称的两端。
搭片是颅骨固定系统的一个部件,也可以单独用作连接片。连接片在颅骨修补应用中,是将单独一个连接片放在颅骨修补材料和颅骨之间上方,并用螺钉固定,起到连接颅骨修补材料和自体颅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搭片的边缘设置有通孔,可以同时作为颅骨固定系统和/或连接片使用。搭片在作为颅骨固定系统的部件使用时,扎带只通过中间的连接孔进行固定,由于颅骨并不平整,在中间固定后,搭片的周边存在翘起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周边设置通孔,可以进一步通过螺钉固定周边。
上搭片结构边缘的通孔的孔径可与市售骨钉尺寸相匹配,以便于可选择使用骨钉进行二次固定,增加颅骨固定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搭片的最大宽度尺寸为1cm~10cm,和/或所述扎带的最大宽度尺寸为0.5cm~1cm。上下搭片的尺寸最大宽度介于1cm~10cm,临床医生可以在该范围内对产品进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搭片在侧面投影方向上为球面弧形,在正面投影方向上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方形、长条形、双Y形或者雪花形。本实用新型的搭片可以设置成各种形状,适用于不同的修补位置、修补形状,上下搭片均为球面弧形,可以很好地与颅骨结构进行贴附,因此,优选搭片为球面弧形。
优选地,所述搭片和扎带的材料为PEEK。PEEK(聚醚醚酮)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对受伤颅骨造成二次损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骨固定系统,包括扎带和搭片,搭片中间设置有由两个相邻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构成的双孔结构连接孔,连接扎带可以依次穿过两个孔并收紧使得搭片牢牢固定,当扎带结构将上下搭片固定后将端位剪断,扎带穿出上搭片第一孔后的剩余部分可插入第二孔中,由此隐藏扎带,减少凸起的异物触感。
本实用新型的颅骨固定系统,具有相同双孔结构的上下搭片尺寸选择广泛,灵活方便,可以快速对缺损结构进行修补和固定,可用于与多种骨体修复后的固定,尤其适用于微创手术导致的微小颅骨窗口的修补和颅骨修补术中修补材料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5的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6的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7的扎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7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卡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颅骨固定系统预组装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颅骨固定系统组装固定后简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包括搭片和扎带,搭片和扎带的材料为PEEK,搭片包括上搭片和下搭片,如图1所示,搭片1中间设置有连接孔2,连接孔为由两个相邻的第一孔3和第二孔4构成的双孔结构,第一孔3和第二孔4一侧的内侧壁均设置有第一卡齿5,且两个孔的卡齿结构的方向相反,所述扎带上设置有和连接孔的第一卡齿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卡齿结构8,内侧壁为使用时与扎带宽度方向平行的内侧壁,搭片在正面投影的方向上为圆形,上搭片和下搭片的连接孔相互对称。
其中,颅骨固定系统的使用步骤可以如下:
(1)使用时,根据手术的缺损及待修补结构选择合适尺寸和形状的上搭片及下搭片;
(2)将下搭片固定在颅骨及修补材料下端,将扎带依次穿过下搭片的两孔,固定下搭片,然后扎带穿过上搭片的第一孔,向下滑动上搭片,使上搭片位于颅骨和修补材料上方,进行颅骨固定系统预组装(如图9所示),逐渐将上下搭片夹持在颅骨和修补材料之间,进行颅骨和修补材料的固定;
(3)牢牢固定后,剪去多余的扎带结构,并将剩余的残端插入连接孔的第二孔,颅骨固定系统组装固定后如图10所示;
实施例2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包括搭片和扎带,搭片和扎带的材料为PEEK,搭片包括上搭片和下搭片,如图2所示,搭片1中间设置有连接孔2,连接孔为由两个相邻的第一孔3和第二孔4构成的双孔结构,第一孔3和第二孔4一侧的内侧壁均设置有第一卡齿5,且两个孔的卡齿结构的方向相反,所述扎带上设置有和连接孔的第一卡齿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卡齿结构8,内侧壁为使用时与扎带宽度方向平行的内侧壁,搭片在正面投影的方向上为圆形,上搭片和下搭片的连接孔相互对称,搭片的边缘对称设置有通孔6,通孔个数例如可以为4、6或8个。
颅骨固定系统的使用步骤可以如下:
(1)使用时,根据手术的缺损及待修补结构选择合适尺寸和形状的上搭片及下搭片;
(2)将下搭片固定在颅骨及修补材料下端,将扎带依次穿过下搭片的两孔,固定下搭片,然后扎带穿过上搭片的第一孔,向下滑动上搭片,使上搭片位于颅骨和修补材料上方,进行颅骨固定系统预组装(如图9所示),逐渐将上下搭片夹持在颅骨和修补材料之间,进行颅骨和修补材料的固定;
(3)牢牢固定后,剪去多余的扎带结构,并将剩余的残端插入连接孔的第二孔,颅骨固定系统组装固定后如图10所示;
(4)中间固定好再通过骨钉与周边通孔进行二次固定,增加固定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避免搭片的周边存在翘起的可能性。
实施例3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包括搭片和扎带,搭片和扎带的材料为PEEK,搭片包括上搭片和下搭片,如图3所示,搭片1中间设置有连接孔2,连接孔为由两个相邻的第一孔3和第二孔4构成的双孔结构,第一孔3和第二孔4一侧的内侧壁均设置有第一卡齿5,且两个孔的卡齿结构的方向相反,所述扎带上设置有和连接孔的第一卡齿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卡齿结构8,内侧壁为使用时与扎带宽度方向平行的内侧壁,上搭片和下搭片的连接孔相互对称,搭片在正面投影的方向上为条形,搭片的边缘对称设置有通孔6。
颅骨固定系统的使用步骤同实施例2。
实施例4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包括搭片和扎带,搭片和扎带的材料为PEEK,搭片包括上搭片和下搭片,如图4所示,搭片1中间设置有连接孔2,连接孔为由两个相邻的第一孔3和第二孔4构成的双孔结构,第一孔3和第二孔4一侧的内侧壁均设置有第一卡齿5,且两个孔的卡齿结构的方向相反,所述扎带上设置有和连接孔的第一卡齿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卡齿结构8,内侧壁为使用时与扎带宽度方向平行的内侧壁,上搭片和下搭片的连接孔相互对称,搭片在正面投影的方向上为椭圆形,搭片的边缘对称设置有通孔6。
颅骨固定系统的使用步骤同实施例2。
实施例5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包括搭片和扎带,搭片和扎带的材料为PEEK,搭片包括上搭片和下搭片,如图5所示,搭片1中间设置有连接孔2,连接孔为由两个相邻的第一孔3和第二孔4构成的双孔结构,第一孔3和第二孔4一侧的内侧壁均设置有第一卡齿5,且两个孔的卡齿结构的方向相反,所述扎带上设置有和连接孔的第一卡齿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卡齿结构8,内侧壁为使用时与扎带宽度方向平行的内侧壁,上搭片和下搭片的连接孔相互对称,搭片在正面投影的方向上为双Y形,搭片的边缘对称设置有通孔6。
颅骨固定系统锁的使用步骤同实施例2。
实施例6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包括搭片和扎带,搭片和扎带的材料为PEEK,搭片包括上搭片和下搭片,如图6所示,搭片1中间设置有连接孔2,连接孔为由两个相邻的第一孔3和第二孔4构成的双孔结构,第一孔3和第二孔4一侧的内侧壁均设置有第一卡齿5,且两个孔的卡齿结构的方向相反,所述扎带上设置有和连接孔的第一卡齿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卡齿结构8,内侧壁为使用时与扎带宽度方向平行的内侧壁,上搭片和下搭片的连接孔相互对称,搭片在正面投影的方向上为雪花形,搭片的边缘对称设置有通孔6。
颅骨固定系统的使用步骤同实施例2。
实施例7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锁,包括上搭片、下搭片(上搭片和下搭片为实施例2-6的任意所示搭片)和扎带7(如图7所示),搭片和扎带的材料为PEEK,上搭片和下搭片的连接孔相互对称,扎带7上设置有可以和连接孔的第一卡齿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卡齿结构8,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间的隔断部分低于孔周边部分,扎带的底端往两侧延伸出有限位部9。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颅骨固定系统的使用步骤可以如下:
(1)使用时,根据手术的缺损及待修补结构选择合适尺寸和形状的上搭片及下搭片;
(2)将下搭片固定在颅骨及修补材料下端,上搭片位于颅骨和修补材料上方,将扎带依次穿过下搭片的两孔,第二卡齿和第一卡齿卡合,固定下搭片,然后扎带穿过上搭片的第一孔,向下滑动上搭片,进行颅骨固定系统预组装(如图9所示),逐渐将上下搭片夹持在颅骨和修补材料之间,进行颅骨和修补材料的固定;
(3)第二卡齿和第一卡齿卡合,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间的隔断部分低于孔周边部分的高度差略大于扎带的厚度,如图8所示,牢牢固定后,剪去多余的扎带结构,并将剩余的残端插入连接孔的另一侧,颅骨固定系统组装固定后如图10所示,经过隔断部分的扎带可以很好的隐藏在隔断部分的凹陷里;
(4)中间固定好再通过骨钉与周边通孔进行二次固定,增加固定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避免搭片的周边存在翘起的可能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颅骨固定系统,包括搭片(1)和扎带(7),所述搭片包括上搭片和下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搭片(1)中间设置有连接孔(2),所述连接孔为由两个相邻的第一孔(3)和第二孔(4)构成的双孔结构,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卡齿(5)结构,且两个孔的卡齿结构的方向相反,所述扎带(7)上设置有和连接孔的第一卡齿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卡齿(8)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3)和/或第二孔(4)中,在每个孔的周向上仅一部分内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卡齿(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孔(3)和第二孔(4)之间的隔断部分低于两个孔的周边部分,隔断部分与周边部分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扎带(7)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搭片和下搭片的连接孔(2)相互对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搭片和下搭片的大小及形状相同或者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带的一端有用于卡接在所述连接孔上的限位部(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搭片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用于骨钉固定的通孔(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搭片的最大宽度尺寸为1cm~10cm,和/或所述扎带的最大宽度尺寸为0.5cm~1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搭片在侧面方向上为球面弧形,在正面投影方向上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方形、长条形、双Y形或者雪花形。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颅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搭片和扎带的材料为PEEK。
CN201922073486.2U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 Active CN211460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3486.2U CN211460467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3486.2U CN211460467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60467U true CN211460467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1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3486.2U Active CN211460467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604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0508A (zh) * 2020-09-23 2020-11-13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 一种单向锁定加压免打结袢钢板固定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0508A (zh) * 2020-09-23 2020-11-13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 一种单向锁定加压免打结袢钢板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96253A1 (en) Orthognathic implant and methods of use
US4923471A (en) Bone fractur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devices with identity tags
US10064619B2 (en) Staples for generating and applying compression within a body
JP6490776B2 (ja) 顎矯正インプラント
US7785355B2 (en) System for rib fixation
US9034037B2 (en) Vertebral osteosynthesis equipment
US7537604B2 (en) Bone plates with slots
EP2563244B1 (en) Orthognathic implant
US10389333B2 (en) Remova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ntures and surgical guides
US20080082101A1 (en) Implant, implant system, and use of an implant and implant system
EP2906129A1 (en) Bone shorten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150265448A1 (en) System for reshaping skull
US20210369460A1 (en) Expandable medical implant for adolescent cranium defects
CN211460467U (zh) 一种颅骨固定系统
EP3310308B1 (en) Eyelid supporters
EP3731768B1 (en) Fracture plate used in transverse and segmental patella fractures
CN215306578U (zh) 脊柱钉
CN218979162U (zh) 一种锁定颌面重建型接骨板
JP2005137757A (ja) 外科手術用の骨固定具
CN115770093A (zh) 一种锁定颌面重建型接骨板
CN112107354A (zh) 一种三维打印制造的穿上颌窦颌骨牵引器
JP2000139937A (ja) 骨弁固定具
TW201545725A (zh) 一種手術導引骨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