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4029U - 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4029U
CN211454029U CN202020048882.XU CN202020048882U CN211454029U CN 211454029 U CN211454029 U CN 211454029U CN 202020048882 U CN202020048882 U CN 202020048882U CN 211454029 U CN211454029 U CN 211454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dapter
optical path
path display
adap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488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根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ud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Xud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Xud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Xud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488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4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4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4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包括:适配器壳体,其一侧设置有取光口,所述取光口对应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耦合点设置;导光组件,其包括换向段,所述换向段的一端能够从所述取光口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外部空间;以及,限位组件,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其上设置的反光面贴合挤压在所述换向段的外侧面上。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减少检测光在取光部件内传播的能量损失,提高检测光从取光部件外端射出的光强,因此导出的检测光更好、更易于线务员观察。

Description

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系统的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信息传播要求的提高,光纤作为高速信息载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对光纤接续点的监控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尤其进入5G时代,光纤线路的应用越来越广,光纤接续点的数量也以几何级数级快速增长,光纤接续点的路由管理和接续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感光元件或取光部件在光纤接续点处检测溢出光的方法应运而生。而光纤适配器大多安装在ODF(光纤配线架)上的托盘中,安装方式多种多样,安装空间有限,如何便捷、紧凑、可靠地把取光部件安装进光纤适配器中,把连接点漏出的检测光导出,帮助施工人员找到光纤线路路由信息,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此外,现有取光部件在传导溢出光的过程中,损耗较大,溢出光射出与射入的相对比值较小,造成了导出的光线微弱、施工人员查看不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解决了现有取光部件在传导溢出光的过程中,因溢出光损耗较大而使得导出的光线微弱、施工人员查看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包括:适配器壳体,其一侧设置有取光口,所述取光口对应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耦合点设置;导光组件,其包括换向段,所述换向段的一端能够从所述取光口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外部空间;以及,限位组件,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其上设置的反光面贴合挤压在所述换向段的外侧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组件的两端分别为收光端和显示端,所述收光端能够从所述取光口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内,所述显示端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外部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反光面上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与所述换向段的外侧面贴合,并将所述导光组件挤压限定在所述适配器壳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向段与显示端之间的第一直杆段;所述导光组件被限定在所述适配器壳体上时,所述第一直杆段外端的朝向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纵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向段与收光端之间的第二直杆段;所述第二直杆段对应于所述收光端的一端从所述取光口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组件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外部空间的一端上设置有发光头,所述显示端位于所述发光头的外侧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换向段配合的挤压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挤压部的侧边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进行连接固定的连接部;所述反光面设置于所述挤压部的内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外侧面上的第一配合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组件上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结构互相,并能够互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外侧面上的凸起或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凹槽或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外侧面上的焊接环或焊接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焊接槽或焊接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适配器壳体包括一对互相正对的主侧面以及一对互相正对的旁侧面;所述取光口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其中一侧的主侧面上,且所述导光组件被所述限位组件限定在具有取光口的主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组件在适配器壳体上的连接,将导光组件封装在适配器壳体上,实现了在光纤适配器上对取光部件的定位封装,其结构紧凑,组装方便,其生产效率高。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减少检测光在取光部件内传播的能量损失,提高检测光从取光部件外端射出的光强,因此导出的检测光更好、更易于线务员观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装配结构图。
图2为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爆炸图。
图3为导光组件的导光示意图。
图4为导光组件的结构图。
图5中的5(a)~5(e)为导光组件的五种实施方式结构图。
图6为连接组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7为连接组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如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包括适配器壳体100、安装在适配器壳体100上并用于采集和向外传导溢出光的导光组件200,以及用于将导光组件200限位、固定在适配器壳体100上的限位组件300。
适配器壳体100的主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光纤适配器的壳体(如本实用新型以SC-SC型光纤适配器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与现有的光纤适配器的不同点在于:适配器壳体100的一侧设置有通透的取光口101,取光口101能够连通至适配器壳体100的内部,并对应于适配器壳体100的耦合点设置。耦合点为适配器壳体100两端分别插接光纤接头时,且两端陶瓷插芯端面正对时的接触点。
导光组件200优选采用高透光材料制成,其可以为直线型、弯折型、弯曲型等结构,由此形成导光路径。本发明的导光组件200采用弯曲型结构,其包括弯曲型的换向段203。换向段203优选弧形的弯曲杆件,其内部形成弧形的导光路径。换向段203的一端能够从取光口101伸入适配器壳体100内,其正对耦合点,并能够接收来自耦合点的溢出光;换向段203的另一端经过弯曲、改向后外伸至适配器壳体100的外部空间。因此,射入导光组件200的检测光(即上述的溢出光)经过换向段203的传导和转向之后,能够最终从换向段203的外端射出,被人眼察觉,以实现漏光点位的可视化,便于施工人员的路由查找。
限位组件300与适配器壳体100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两者的连接将导光组件200夹在两者之间,并将导光组件200限定在适配器壳体100上,实现导光组件200在适配器壳体100上的固定。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先将导光组件200安装在适配器壳体100上;再用限位组件300挤压导光组件200,并将导光组件200镶嵌在适配器壳体100上,或者用超声波焊接方法把限位组件300和适配器壳体100焊接在一起,将导光组件200包在适配器壳体100上。
此外,限位组件300与导光组件200相接触挤压的位置处设置为反光面F,且反光面F的轮廓配合于换向段203的外侧面轮廓,当限位组件300通过反光面F挤压换向段203时,反光面F能够与换向段203的外侧面互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组件300采用白色的反光材质或者带有反光物质的材质所制成,由于换向段203为弯曲的弧形,而弯曲的地方容易漏光,因此贴合在换向段203外侧面上的反光面F能够起到反光面的作用,将原本能够折射出去的检测光再次发射回导光组件200内部,因此能够减少检测光在换向段203内传播的能量损失,提高检测光从导光组件200外端射出的光强,因此导出的检测光更好、更易于线务员观察。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反光面F上设置有一层反光层301,反光层301与换向段203的外侧面贴合,并能够将导光组件200挤压限定在适配器壳体100上。反光层301可以为涂覆于反光面F上的反光材料(如真空镀铝或者镀银),因此贴合在换向段203外侧面上的反光层301也能够起到反光、防漏光的作用,增加导光组件200的导光效率。当然,反光层301可以采用折射率大于导光组件200材质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组件300在适配器壳体100上的连接,将导光组件200封装在适配器壳体100上,实现了在光纤适配器上对取光部件的定位封装,其结构紧凑,组装方便,其生产效率高。其中,高透光率的导光组件能够将光纤耦合点处的溢出光导出适配器壳体以外进行显示,且导光效率高,光路显示效果好,便于线务员查找路由。
进一步的,如图3,导光组件200两端分别为收光端201和显示端202,收光端201为导光组件200的其中一端面,其能够从取光口101伸入适配器壳体100内,并正对耦合点,能够接收来自耦合点的溢出光;显示端202为导光组件200的另一端面,其位于适配器壳体100的外部空间,射入导光组件200的检测光(即上述的溢出光)能够经过导光路径的传输,最终从显示端202射出,能够被人眼察觉,以实现漏光点位的可视化,便于施工人员的路由查找。
较佳的,如图4,收光端201可以为光滑透光的平面,也可以为光滑透光的外凸弧面或球面,当然,收光端201也可以为贴敷或一体注塑在导光组件200一端面上的类凸透镜结构。当收光端201的外表面为外凸的球面时能够对入射的溢出光具有汇聚的作用,能够增强光路的显示效果。显示端202可以为表面粗糙化处理后的平面(如磨砂表面),能够优化显示端202的显示效果。
如图5,本实用新型中,导光组件200的具体结构包括如下五种实施方式:
一、如图5(a),导光组件200的导光路径仅包括换向段203,此时,收光端201和显示端202分别为换向段203的两个端面,而换向段203具体结构参照前述。
二、如图5(b),导光组件200的导光路径包括换向段203以及设置在换向段203与显示端202之间的第一直杆段204。第一直杆段204为直杆结构,其内部形成直线形的导光路径,此时,收光端201为换向段203的外端面,显示端202为第一直杆段204的外端面。当导光组件200被限位组件300限定在适配器壳体100上时,第一直杆段204外端的朝向与适配器壳体100的纵向一致,且第一直杆段204的外端优选能够延伸至适配器壳体100的端部,并与其相齐平。
三、如图5(c),导光组件200的导光路径包括换向段203以及设置在换向段203与收光端201之间的第二直杆段205。第二直杆段205为直杆结构,其内部形成直线形的导光路径,此时,收光端201为第二直杆段205的外端面,显示端202为换向段203的外端面。当导光组件200被限位组件300限定在适配器壳体100上时,第二直杆段205对应于收光端201的一端从取光口101伸入适配器壳体100内。
四、如图5(d),导光组件200的导光路径包括换向段203以及分别衔接在其两端的第一直杆段204和第二直杆段205。此时,收光端201为第二直杆段205的外端面,显示端202为第一直杆段204的外端面。
五、如图5(e),上述一至四的任一实施方式中,在导光组件200位于适配器壳体100的外部空间的一端上(对应于显示端202的一端上)设置有发光头206,发光头206可以为圆柱状或者棱柱状的透光结构。此时,显示端202为发光头206的外端面和/或侧面。
进一步的,如图6、7,限位组件300包括与换向段203配合的挤压部302,以及连接在挤压部302的侧边并与适配器壳体100进行连接固定的连接部303,反光面F设置于挤压部302的内侧面。
挤压部302用于挤压换向段203的外侧面并与之贴合,较佳的,挤压部302与导光组件200进行接触挤压的位置处设置有反光槽F,反光槽F配合于换向段203的轮廓,且反光槽F的槽底面即为配合于换向段203外侧面轮廓的反光面F。当限位组件300与适配器壳体100进行连接固定时,换向段203能够至少部分嵌入反光槽F内,而限位组件300能够通过反光面F贴合挤压在换向段203的外侧面上,将导光组件200紧按在适配器壳体100上,实现对导光组件200的固定。上述的换向段203可以直接嵌入反光槽F内,也可以与反光槽F扣装贴合,也可以通过胶接、镶嵌或二次注塑实现在反光槽F内的固定。
连接部303用于与适配器壳体100进行连接固定,其可以为对称设置于挤压部302两侧的板状结构,贴合固定在适配器壳体100的外侧面上。连接部303与适配器壳体100的外侧面之间可以采用胶接或超声波焊接进行防脱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6、7,本实用新型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还包括连接组件400,用于对限位组件300进行固定,使得被挤压的导光组件200无法松脱。
连接组件400包括设置于适配器壳体100外侧面上的第一配合部401以及设置于限位组件300的连接部303上的第二配合部402,第二配合部402与第一配合部401结构互相,并能够互相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第一配合部401为设置于适配器壳体100外侧面上的凸起或凹槽,第二配合部402为设置于连接部303上的凹槽或凸起,两者互相穿插嵌合,优选通过胶接或超声波焊接进行防脱固定。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第一配合部401为设置于适配器壳体100外侧面上的焊接环或焊接槽,第二配合部402为设置于连接部303上的焊接槽或焊接环,两者互相穿插嵌合,优选通过超声波焊接进行防脱固定。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部303与适配器壳体100相接触的表面均为平面,并同样可以通过胶接或超声波焊接进行防脱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6、7,适配器壳体100包括一对互相正对的主侧面A-1(横向宽度较大的侧面)以及一对互相正对的旁侧面A-2(横向宽度较小的侧面)。基于此,取光口101设置于适配器壳体100的其中一侧的主侧面A-1上,且导光组件200被限位组件300限定在具有取光口101的主侧面A-1上。
进一步的,如图3,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内套500以及陶瓷套管600。由于适配器壳体100的主体及其内部的内套500和陶瓷套管600的具体结构、构造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适配器壳体(100),其一侧设置有取光口(101),所述取光口(101)对应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耦合点设置;
导光组件(200),其包括换向段(203),所述换向段(203)的一端能够从所述取光口(101)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外部空间;以及,
限位组件(300),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其上设置的反光面(F)贴合挤压在所述换向段(203)的外侧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F)上设置有反光层(301),所述反光层(301)与所述换向段(203)的外侧面贴合,并将所述导光组件(200)挤压限定在所述适配器壳体(100)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200)的两端分别为收光端(201)和显示端(202),所述收光端(201)能够从所述取光口(101)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内,所述显示端(202)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外部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2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向段(203)与显示端(202)之间的第一直杆段(204);
所述导光组件(200)被限定在所述适配器壳体(100)上时,所述第一直杆段(204)外端的朝向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纵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2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向段(203)与收光端(201)之间的第二直杆段(205);
所述第二直杆段(205)对应于所述收光端(201)的一端从所述取光口(101)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内。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200)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外部空间的一端上设置有发光头(206),所述显示端(202)位于所述发光头(206)的外侧面上。
7.如权利要求1、2、4或5任一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00)包括与所述换向段(203)配合的挤压部(302),以及连接在所述挤压部(302)的侧边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进行连接固定的连接部(303);所述反光面(F)设置于所述挤压部(302)的内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400);
所述连接组件(400)包括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外侧面上的第一配合部(401)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组件(300)上的第二配合部(402),所述第二配合部(402)与所述第一配合部(401)结构互相,并能够互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401)为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外侧面上的凸起或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402)为设置于所述连接部(303)上的凹槽或凸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401)为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外侧面上的焊接环或焊接槽,所述第二配合部(402)为设置于所述连接部(303)上的焊接槽或焊接环。
11.如权利要求1、2、4、5、9或10任一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包括一对互相正对的主侧面(A-1)以及一对互相正对的旁侧面(A-2);
所述取光口(101)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其中一侧的主侧面(A-1)上,且所述导光组件(200)被所述限位组件(300)限定在具有取光口(101)的主侧面(A-1)上。
CN202020048882.XU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 Active CN211454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8882.XU CN211454029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8882.XU CN211454029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4029U true CN211454029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5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48882.XU Active CN211454029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540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6177A (zh) * 2020-10-23 2021-02-09 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12379482A (zh) * 2020-10-23 2021-02-19 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线型导光杆的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6177A (zh) * 2020-10-23 2021-02-09 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12379482A (zh) * 2020-10-23 2021-02-19 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线型导光杆的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12379482B (zh) * 2020-10-23 2023-03-14 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线型导光杆的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12346177B (zh) * 2020-10-23 2023-03-14 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54029U (zh) 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
US8300998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US20080037934A1 (en) Optical connector
US7033084B2 (en) Plug-in connector between a circuit board and a back plane
US8942525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optical fiber coupling connector
JP2000047071A (ja)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光送受信中継器、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光送受信システム
CN109307913B (zh) 一种取光插芯以及光纤适配器
CN211061734U (zh) 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其光路显示器
US9046667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optical fiber coupling connector
CN211741629U (zh) 一种光路显示器
US8686382B2 (en) Opto-isolator that uses a nontransparent hollow tube as the optical waveguide extending between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modules of the opto-isolator
CN211061735U (zh) 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其光路侧向显示器
TW201447410A (zh) 光纖耦合連接器
CN210465758U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一种光发射次模块及一种光模块
CN112346177B (zh) 一种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US20130016981A1 (en) Photoelectrci coversion system with optical transceive module
CN214225490U (zh) 一种扣装式光路显示器
CN109946795A (zh) 一种fc-sc型取光适配器
CN112379482B (zh) 一种基于直线型导光杆的光路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13985617U (zh) 一种基于柔性换向部的光路显示器
CN215181021U (zh) 新型光纤信号传输用耐环境防水型快速连接器
US20130004124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nd optical fiber coupling assembly having same
CN218512681U (zh) 增加led与光纤耦合效率的光纤传感器用导光结构
CN213986921U (zh) 一种导光部一体成型光路显示器
CN213371990U (zh) 一种一分二透光柱经皮黄疸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