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8834U - 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48834U
CN211448834U CN201922259537.0U CN201922259537U CN211448834U CN 211448834 U CN211448834 U CN 211448834U CN 201922259537 U CN201922259537 U CN 201922259537U CN 211448834 U CN211448834 U CN 211448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fan
aircraft engine
engine cooling
arrangemen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95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2595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48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48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48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抽风机和风机升降机构,所述抽风机的抽风端上设有集风罩,所述风机升降机构包括丝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齿轮旋转组件,其中,所述齿轮旋转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且成一字形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固定在行走板车的顶面,且高于所述行走板车的顶面,所述丝杆竖直设置,所述丝杆的底端为自由端,螺纹穿过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和所述安装板,所述丝杆的顶端为支撑端,通过轴承连接有风机安装台,所述抽风机固定在所述风机安装台上。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实现航空发动机的快速降温,另一方面,还不会对发动机产生损伤,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民航客机在进行过站,航后检查时,维修人员发现发动机遭遇鸟击的情况较为多见,如果发生鸟击的部位位于内涵道区域,则需要进行发动机内窥探伤。但是,飞机落地时,发动机温度很高,需要经过大概7至8小时的自然冷却时间,维修人员才能使用孔探设备对发动机进行探伤。
一直以来,维修过程中出现的此类等待时间迫使飞机处于不必要的闲置状态,该问题对航空公司飞机利用率、航班量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对航空公司经营效益的长远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若采用冷转发动机的方式进行降温,既不能达到很好的降温效果,也会对发动机使用寿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如何保证既不对发动机产生不良影响,又能有效缩短发动机的冷却时间,提高内窥效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飞机发动机自然冷却时间长,且采用冷转发动机方式会导致发动机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不会对发动机产生不良影响,又能有效缩短发动机的冷却时间,提高内窥效率的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抽风机和风机升降机构;
所述抽风机的抽风端上设有集风罩;
所述风机升降机构包括丝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齿轮旋转组件,其中,所述齿轮旋转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且成一字形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固定在行走板车的顶面,且高于所述行走板车的顶面;
所述丝杆竖直设置,所述丝杆的底端为自由端,螺纹穿过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和所述安装板,所述丝杆的顶端为支撑端,通过轴承连接有风机安装台,所述抽风机固定在所述风机安装台上。
优化的,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设有螺母,其中,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母。
优化的,所述齿轮旋转组件包括转动轮和转动手柄,其中,所述转动轮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上方,并与第一齿轮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手柄固定在所述转动轮上。
优化的,所述安装板上还竖直设有若干伸缩杆,其中,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风机安装台的底部。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伸缩杆的数量为4根,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四周。
优化的,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还传动连接有第三齿轮。
优化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通过若干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行走板车的顶面。
优化的,所述集风罩为喇叭形,且在所述集风罩的前端设有硅胶保护套。
优化的,所述行走板车上还设有定位组件,其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螺杆和定位板;
所述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所述螺杆的顶端设有转动杆,所述行走板车的顶面开有螺纹通孔,所述螺杆螺纹穿过所述螺纹通孔。
优化的,所述行走板车的顶部还设有防水箱和牵引连接杆,其中,所述防水箱内设有控制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在需要对航空发动机进行冷却时,只需将集风罩对接在发动机的尾喷上,然后利用抽风机抽风产生的负压,让空气从发动机进气道进入,流经压气机叶片、燃烧室、涡轮叶片,从而带走发动机内大量的热量,达到让发动机迅速降温的目的。
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实现航空发动机的快速降温,提高内窥效率,另一方面,还不会对发动机产生损伤,避免使用传统冷转发动机方式降温所存在的损伤发动机的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风机升降机构,通过齿轮旋转组件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由于丝杆螺纹连接在第二齿轮的中心,所以可实现丝杆的上下运动,进而实现抽风机的升降。通过上述设计,一方面,可调节高度,适用不同型号飞机的不同高度的航空发动机,增加使用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还能在拖行时降低抽风机的高度,进而降低整个装置的重心,有效防止发生侧翻。
(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定位组件,通过螺杆将定位板下压,与地面抵触,在进行冷却工作时,能够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提高工作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板与行走板车的固定示意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板车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1-抽风机,2-风机升降机构;3-集风罩;4-丝杆;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安装板;8-行走板车;9-风机安装台;10-转动轮;11-转动手柄;12-伸缩杆;13-第三齿轮;14-支撑杆;15-硅胶保护套;16-螺杆;17-定位板;18-螺纹通孔;19-防水箱;20-牵引连接杆,21-固定架;22-齿轮轴;23-风机防雨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此外,特定特征、结构、功能或特性可以以任何适合的方式组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实施例可以结合第二实施例,只要与这两个实施例相关联的特定特征、结构、功能或特性不互相排斥。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抽风机1和风机升降机构2。
所述抽风机1的抽风端上设有集风罩3。
所述风机升降机构2包括丝杆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齿轮旋转组件,其中,所述齿轮旋转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5。
所述第一齿轮5和所述第二齿轮6相互啮合,且成一字形设置在安装板7上,所述安装板7固定在行走板车8的顶面,且高于所述行走板车8的顶面。
所述丝杆4竖直设置,所述丝杆4的底端为自由端,螺纹穿过所述第二齿轮6的轴心和所述安装板7,所述丝杆4的顶端为支撑端,通过轴承连接有风机安装台9,所述抽风机1固定在所述风机安装台9上。
如图1~3所示,下面对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首先,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装置安装在行走板车8上,即抽风机1和风机升降机构2均是安装在行走板车8上。
通过上述设计,使得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可快速移动,增加使用的便捷性。
如图1所示,下面对抽风机1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首先,抽风机1作为冷却装置的冷却动力,在本实施例中,抽风机1的抽风端上安装有集风罩3。
即在本实施例中,将集风罩3安装在航空发动机的尾喷上,然后利用抽风机1抽风产生的负压,让空气从发动机进气道进入,流经发动机内的压气机叶片、燃烧室和涡轮叶片,从而带走发动机内大量的热量,达到让发动机迅速降温的目的。
通过上述设计,即可实现航空发动机的快速降温,且还不会损伤航空发动机。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抽风机1的正常工作以及使用寿命,可在风机安装台9上设置风机防雨罩23,罩住抽风机1,达到保护抽风机1的目的。
同时,为了保护航空发动机的尾喷口不被破坏,本实施例还做出了以下保护措施,具体为:
所述集风罩3为喇叭形,且在所述集风罩3的前端设有硅胶保护套15。
通过上述设计,即可实现抽风机1与发动机尾喷的软连接,有效的避免了冷却装置对发动机尾喷口造成损伤,进而达到保护发动机的目的。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下面对风机升降机构2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首先,风机升降机构2用于升降抽风机1,以便适用不同高度的航空发动机,增加使用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升降机构2通过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丝杆4实现抽风机1的升降,具体原理如下:
由于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6成一字形设置在安装板7上,且相互啮合,所以,第一齿轮5转动时,即可带动第二齿轮6转动,而由于丝杆4螺纹穿过第二齿轮6的轴心,即第二齿轮6转动时,可使丝杆4转动,但由于第一齿轮6位置不动,所以,会在螺纹的作用下,使丝杆4上下移动。
又由于丝杆4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有风机安装台9,即风机安装台9的底部设有轴承,而丝杆4的顶端转动连接轴承,通过上述设计,即丝杆4转动,而不会导致风机安装台9转动,进而实现抽风机1的升降。
而齿轮旋转组件则是用于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进而实现整个风机安装台9的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丝杆4具有足够的上升或下降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将安装板7设置在行走板车8顶部上方,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安装板7的底部通过若干支撑杆14固定连接在所述行走板车8的顶面。
即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方面,使用支撑杆14可使安装板7与行走板车8的顶部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供丝杆4上下移动,保证整个抽风机1的正常升降;另一方面,还能固定安装板7,保证整个风机升降机构2在运行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5是通过固定架21和齿轮轴22安装在安装板7上,即如图1所示,固定架21呈U形,安装在安装板7上,而齿轮轴22安装在固定架21上,对第一齿轮5起到固定作用。
同时,下面对丝杆4如何螺纹连接第二齿轮6进行具体的描述:
所述第二齿轮6的轴心设有螺母,其中,所述丝杆4螺纹连接所述螺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6的轴心设置有螺母,即丝杆4的底端螺纹穿过螺母,进而实现与第二齿轮6的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螺母为梯形螺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风机安装台9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具体做出了以下设置:
所述安装板7上还竖直设有若干伸缩杆12,其中,所述伸缩杆1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风机安装台9的底部。
所述伸缩杆12的数量为4根,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齿轮6的四周。
如图1所示,在第二齿轮6的四周设置4根伸缩杆12,即呈“口”字型分布在第二齿轮6的四周,可对风机安装台9起到支撑作用,减轻丝杆4所受到的压力,进而增加整个风机安装台9在升降、工作时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下面对齿轮旋转组件进行具体结构的描述:
所述齿轮旋转组件包括转动轮10和转动手柄11,其中,所述转动轮10位于所述第一齿轮5的上方,并与第一齿轮5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手柄11固定在所述转动轮10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转动轮10与第一齿轮5同轴设置,使转动轮10与第一齿轮5同步转动,进而通过转动手柄11转动转动轮10,进而实现整个风机安装台9的升降。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给转动手柄11留出足够的空间,本实施做出以下设置:
所述第一齿轮5和所述第二齿轮6之间还传动连接有第三齿轮13。
如图1所示,通过在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6之间设置第三齿轮13,可增加转动手柄11与风机安装台9之间的距离,避免转动手柄11与风机安装台11接触,影响风机安装台9的工作。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齿轮13也可采用第一齿轮5相同的固定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整个冷却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在行走板车8上还设置有定位组件,进而防止行走板车8出现移位,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行走板车8上还设有定位组件,其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螺杆16和定位板17。
所述螺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17,所述螺杆16的顶端设有转动杆,所述行走板车8的顶面开有螺纹通孔18,所述螺杆16螺纹穿过所述螺纹通孔18。
如图1、图2和图3,在行走板车8上的顶部设置有螺纹通孔18,并在螺纹通孔18中螺纹连接有螺杆17,且螺杆17的底端固定有定位板17。
通过上述设计,在装置进行工作时,通过转动杆旋动螺杆17,使定位板17接触并抵紧底面,进而实现行走板车8的固定,防止其在工作时发生移位,增加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螺纹通孔18分布在行走板车8的四个端脚区域上。
在本实施例中,行走板车8的顶面是由若干装饰板拼接而成,即图2中的行走板车8则是拆除装饰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还在行走板车8上设置有以下操作器件:
所述行走板车8的顶部还设有防水箱19和牵引连接杆20,其中,所述防水箱19内设有控制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面板则是用于控制抽风机1的工作以及电源的接线,将其安装在防水箱19中,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而设置牵引连接杆20则可以实现行走板车8与牵引车的快速连接,可实现行走板车8的快速移动,增加使用的便捷性。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行走板车8的底端设有4个轮子,其中,前面两个而刹车万向轮,后面两个为定向轮。通过上述设计,可进一步的增加行走板车8的机动性以及稳定性。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在需要对航空发动机进行冷却时,只需将集风罩3对接在发动机的尾喷上,然后利用抽风机1抽风产生的负压,让空气从发动机进气道进入,流经压气机叶片、燃烧室、涡轮叶片,从而带走发动机内大量的热量,达到让发动机迅速降温的目的。
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实现航空发动机的快速降温,提高内窥效率,另一方面,还不会对发动机产生损伤,避免使用传统冷转发动机方式降温所存在的损伤发动机的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风机升降机构2,通过齿轮旋转组件带动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6转动,由于丝杆4螺纹连接在第二齿轮6的中心,所以可实现丝杆4的上下运动,进而实现抽风机1的升降。通过上述设计,一方面,可调节高度,适用不同型号飞机的不同高度的航空发动机,增加使用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还能在拖行时降低抽风机的高度,进而降低整个装置的重心,有效防止发生侧翻。
(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定位组件,通过螺杆16将定位板17下压,与地面抵触,在进行冷却工作时,能够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提高工作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风机(1)和风机升降机构(2);
所述抽风机(1)的抽风端上设有集风罩(3);
所述风机升降机构(2)包括丝杆(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和齿轮旋转组件,其中,所述齿轮旋转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5);
所述第一齿轮(5)和所述第二齿轮(6)相互啮合,且成一字形设置在安装板(7)上,所述安装板(7)固定在行走板车(8)的顶面,且高于所述行走板车(8)的顶面;
所述丝杆(4)竖直设置,所述丝杆(4)的底端为自由端,螺纹穿过所述第二齿轮(6)的轴心和所述安装板(7),所述丝杆(4)的顶端为支撑端,通过轴承连接有风机安装台(9),所述抽风机(1)固定在所述风机安装台(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6)的轴心设有螺母,其中,所述丝杆(4)螺纹连接所述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旋转组件包括转动轮(10)和转动手柄(11),其中,所述转动轮(10)位于所述第一齿轮(5)的上方,并与第一齿轮(5)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手柄(11)固定在所述转动轮(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7)上还竖直设有若干伸缩杆(12),其中,所述伸缩杆(1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风机安装台(9)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12)的数量为4根,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齿轮(6)的四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5)和所述第二齿轮(6)之间还传动连接有第三齿轮(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7)的底部通过若干支撑杆(14)固定连接在所述行走板车(8)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罩(3)为喇叭形,且在所述集风罩(3)的前端设有硅胶保护套(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板车(8)上还设有定位组件,其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螺杆(16)和定位板(17);
所述螺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17),所述螺杆(16)的顶端设有转动杆,所述行走板车(8)的顶面开有螺纹通孔(18),所述螺杆(16)螺纹穿过所述螺纹通孔(1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板车(8)的顶部还设有防水箱(19)和牵引连接杆(20),其中,所述防水箱(19)内设有控制面板。
CN201922259537.0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 Active CN211448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9537.0U CN211448834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9537.0U CN211448834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48834U true CN211448834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2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9537.0U Active CN211448834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48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58844A (en) Vertical/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 (V/STOL) air vehicle capable of providing high speed horizontal flight
CN106143898B (zh) 一种垂直起降倾转旋翼固定翼飞机
CN103238513B (zh) 一种适用于无人机授粉作业的机载装置及其授粉方法
CN103348132A (zh) 具有直升机平台装置的风轮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2501969A (zh) 一种旋翼桨尖喷气式单人飞行器
CN113247258B (zh) 一种无旋翼的无人机
DE102016125656B4 (de) Luftfahrzeug mit einem Kühlsystem und Kühlverfahren
CN112874758B (zh) 一种膜翼飞机
CN211448834U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冷却装置
CN112722289A (zh) 一种结合多轴旋翼的自旋翼飞行器
CN107176298B (zh) 飞行器飞行控制方法及飞行器
CN204623838U (zh) 一种涵道旋翼飞行器
CN108284949A (zh) 一种可折叠交错六旋翼飞行器
CN104139858B (zh) 碟式飞行器
CN114275156B (zh) 一种基于涵道风扇的推力矢量无人飞行器
CN202464126U (zh) 一种旋翼桨尖喷气式单人飞行器
CN216915420U (zh) 一种光伏板清洁履带飞行器
CN206155761U (zh) 带有喷气式推进器的飞飘飞行器
CN214138980U (zh) 一种结合多轴旋翼的自旋翼飞行器
CN206255191U (zh) 串翼无人机
CN113479327A (zh) 一种搭载双纵向主动伸缩机械臂的空中作业机器人
CN214844000U (zh) 航空发动机检测用检测台
CN111332466A (zh) 增升机翼式多旋翼遥感无人机及其方法
CN219802949U (zh) 一种飞机地面电源散热器
CN205931298U (zh) 轻、小、微型固定翼无人机零长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