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4851U - 新型穿心式千斤顶 - Google Patents
新型穿心式千斤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44851U CN211444851U CN201922352870.6U CN201922352870U CN211444851U CN 211444851 U CN211444851 U CN 211444851U CN 201922352870 U CN201922352870 U CN 201922352870U CN 211444851 U CN211444851 U CN 2114448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cylinder
- oil
- jack
- hydr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穿心式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千斤顶本体包括油缸、活塞、过度套和工具锚,所述过度套通过定位螺母设置于油缸上,所述的活塞设置于油缸中,油缸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的活塞一端位于油缸中,活塞另一端位于油缸外,活塞位于油缸中的一端与油缸形成回油室,该回油室与回油口贯通,活塞位于油缸外的另一端与油缸形成进油室,该进油室与进油口贯通,所述的过度套套于活塞位于油缸外的一端上。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的千斤顶基础进行改进的,其与现有的千斤顶的区别是去掉了穿心套,然后将工具锚安装与活塞内,通过减少原穿心套的长度距离和缩短原工具锚的位置距离,在使用时可以起到减少钢绞线的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千斤顶,特别是一种新型穿心式千斤顶。
背景技术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时,机具选择时主要有以下方案:
(1)选用普通型穿心式千斤顶,该类型千斤顶目前使用比较广泛,操作简便。工具锚安装在活塞杆的前端,张拉时需要从工作锚端预留较长的钢绞线用来安装工具锚,方可张拉。
(2)选用前卡式千斤顶,活塞伸出的长度在千斤顶前端测量,工具夹片外露量在千斤顶中心孔中后部测量,因前卡式千斤顶的工具锚安装在千斤顶中心孔的中后部,张拉时只需在工作锚端预留25cm钢绞线长度就可以实现张拉了。在张拉过程中,是千斤顶的缸体在移动,当遇到钢绞线有扭力时,缸体同时也会转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穿心式千斤顶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穿心式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千斤顶本体包括油缸、活塞、过度套和工具锚,所述过度套通过定位螺母设置于油缸上,所述的活塞设置于油缸中,油缸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的活塞一端位于油缸中,活塞另一端位于油缸外,活塞位于油缸中的一端与油缸形成回油室,该回油室与回油口贯通,活塞位于油缸外的另一端与油缸形成进油室,该进油室与进油口贯通,所述的过度套套于活塞位于油缸外的一端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工具锚设于活塞位于油缸中的一端内。
活塞位于油缸中的部位为移动端,活塞位于油缸外的部位为连接端,移动端和连接端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油缸上的大堵头、活塞的移动端、活塞的移动端与连接端连接处和油缸内壁之间形成进油腔室,该进油腔室与油缸的进油口相贯通,活塞连接端的长度比油缸上进油口和回油口直接的距离大。
所述的油缸底部设有工作锚。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之新型穿心式千斤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的千斤顶基础进行改进的,其与现有的千斤顶的区别是去掉了穿心套,然后将工具锚安装与活塞内,通过减少原穿心套的长度距离和缩短原工具锚的位置距离,在使用时可以起到减少钢绞线的成本。本实用新型比较适合于高铁梁和梁场使用,操作也比较简便。本实用新型中的工具锚安装在活塞杆内中后部位,张拉时只需从工作锚端留50cm钢绞线长度就足够了,张拉时是活塞在运动。此类千斤顶同时满足安装普通工具锚张拉,也可以安装自动工具锚张拉。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之新型穿心式千斤顶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之新型穿心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
1-梁体,2-锚穴,3-限位板,4-过渡套,5-定位螺母,6-大堵头,7-进油口,8-活塞,9-工具锚,10-油缸,11-回油口,12-密封环,13-工作锚,14-穿心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穿心式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千斤顶本体包括油缸、活塞、过度套和工具锚。所述过度套通过定位螺母设置于油缸上,所述的活塞设置于油缸中,油缸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的活塞一端位于油缸中,活塞另一端位于油缸外,活塞位于油缸中的一端与油缸形成回油室,该回油室与回油口贯通,活塞位于油缸外的另一端与油缸形成进油室,该进油室与进油口贯通。通过进油室和回油室的来回进油和回油,来推动活塞来回移动。所以活塞分别与油缸和千斤顶上的其他部件接触之处设有密封件。所述的过度套套于活塞位于油缸外的一端上。油缸上的定位螺母与活塞接触的一端面上设有密封件,油缸上的大堵头与活塞接触的一端面上设有密封件。所述的工具锚设于活塞位于油缸中的一端内。活塞位于油缸中的部位为移动端,活塞位于油缸外的部位为连接端,移动端和连接端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油缸上的大堵头、活塞的移动端、活塞的移动端与连接端连接处和油缸内壁之间形成进油腔室,该进油腔室与油缸的进油口相贯通,活塞连接端的长度比油缸上进油口和回油口直接的距离大。所述的油缸底部设有工作锚。本实施方式中的千斤顶是在现有千斤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去掉了现有千斤顶中的穿心套结构。将活塞改进为附图中的结构。即将活塞改成包括位于油缸中的移动端和位于油缸外的连接端,移动端和连接端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移动端位于油缸中,与现有的活塞类似,通过进油口进油可推动活塞的移动端移动,此时活塞的连接端就起着原穿心套的作用,活塞的连接端与油缸之间形成进油室。
具体实施例:参见附图,本新型穿心式千斤顶是在现有的千斤顶基础进行改进的,其与现有的千斤顶的区别是去掉了穿心套,然后将工具锚安装与活塞内,在使用时可以起到减少钢绞线的成本。一种新型穿心式千斤顶,包括油缸、活塞、过度套和工具锚,所述过度套通过定位螺母设置于油缸上,油缸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的活塞一端位于油缸中,活塞另一端位于油缸外,活塞位于油缸中的部位为移动端,活塞位于油缸外的部位为连接端,移动端和连接端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油缸内设有估计密封环和工具锚,工具锚通过镶嵌或者焊接放在设置于油缸内,密封环和工具锚与活塞接触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密封件,活塞与油缸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密封件,通过进油口进油,推动活塞的移动端移动,该移动端沿着油缸、密封环和工具锚移动。定位螺母和大堵头分别固定设置于油缸靠近活塞连接端的一端,当活塞处于压缩状态时,大堵头和活塞的移动端接触,进油口位于大堵头与活塞的移动端之间,活塞的连接端位于油缸外端,定位螺母和大堵头与活塞的连接端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密封件,大堵头、活塞的移动端和连接端之间形成进油腔室。所述的过度套套于活塞位于油缸外的一端上。油从进油口进入到进油腔室中,从而推动活塞移动。为了使用方便,活塞连接端的长度比油缸上进油口和回油口直接的距离大。活塞的移动端内设有工具锚。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穿心式千斤顶是采用“油缸静止,活塞运动”的结构形式,具有连续跟进、重复张拉的性能,张拉过程中,千斤顶油缸和承压环做成不动体,活塞、工具锚组成运动体,当运动体相对不动体向外移动时,工具锚就会通过夹片自动夹持钢绞线施加张拉力,当达到设计需要的预应力时,千斤顶通过卸载施加的张拉力,运动体复位,工作夹片和工作锚板自动锚固,此时工具夹片不再受外力作用力,自动脱离工具锚,完成张拉。根据对比,采用新型穿心式千斤顶张拉作业,锚外预留钢绞线长度比普通穿心式千斤顶右缩短37%钢绞线长度,降低了成本,同时比前卡式千斤顶工具锚安装方便,夹片可自由取出,提高了工作效率,装上自动工具锚时,不用工人站在刚张拉完的孔前方取工具夹片,有效防止了安全事故发生。本工艺工法适用于批量生产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体支梁,特别是孔道内凹的的梁体,钢绞线节约显然易见。其他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中也可以参考使用。
工作锚的安装:清除锚垫板下水泥浆,将钢绞线逐根对孔穿入工作锚中,同时安装工作夹片,用钢管将工作锚夹片打紧,安装时必须使工作锚落入锚垫板止口中,并与孔道轴线同心。
限位板的安装:工作锚安装后安装张拉限位板,在安装限位板时根据该片梁使用的钢绞线直径来选择相应槽深的限位板。
梳束板的安装:在限板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一个梳束板,穿在离钢绞线外端面5-10cm的位置就可了,主要是用来快速梳束导推进工具锚的孔内,不容易出现锚孔错位安装工具锚。
千斤顶的安装:安装千斤顶应确保孔道、工作锚和千斤顶中心同线为方便工具锚拆卸,钢绞线须在工作锚与工具锚之间顺直无扭曲,如遇到工作锚和工具锚的方位有偏差时,在安装时可以通过安装在千斤顶缸体上的两个吊装滑轮转动千斤顶,调整到最佳位置。
工具锚、打紧夹片的安装:工具锚对准钢绞钱安装到位后,然后将夹片套到钢绞线上,用对应的套管轻轻挤推工具夹片,使其进入工具锚环内,并使端部整齐,外露长度基本一致。为使工具锚拆卸方便,可在工具锚夹片与锚环之间垫入塑料布或涂上专用的退锚脂,方便张拉结束后,工具夹片轻松脱离工具锚。
张拉、回顶:以上工作全部安装结束后,检查无错漏装情况,使千斤顶受力并与梁端锚穴面垂直平行,再次检查锚具、千斤顶、孔道三者的轴心是否同心,如果有偏差,用导炼胡芦调整平行同心,检查合格就可以开始施加预应力了,到达设计的预应力后,持荷5min钟后,就可以卸压回油了。
张拉施工操作要点:
1、根据不同规格的张拉锚具,应选择配套的工具锚和限位板、梳束板,把工具锚安装到正确的位置上,让工具锚的孔位与工作锚的孔位相对应。
2、检查预留的钢绞线长度是否满足张拉要求,钢绞线头是否有散头现象,避免造成在安装工具锚和千斤顶时,出现安装困难。
3、检查油泵运转情况和液压油管是否安装正确,接头处应扭紧牢固,不得有漏油情况出现。
4、钢绞线束长,一次张拉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力和应变,可进行多次张拉,以满足设计要求。
5、安装千斤顶前,在承压环内安装一个线束梳束板,主要使钢绞线按孔位均匀布置,以便钢绞线能在安装千斤顶同时能快速进入到工具锚内。
6、安装工具夹片时,把工具夹片推紧,同是检查限位板、承压环、千斤顶是否进入相能应的定位槽内,中心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否则应重新调整,重新调整后再次检查工具夹片有无松动。
7、张拉应同步进行,张拉过程中应有一名操作班长负责指挥。确保两端都安装完毕无错漏后再启动机子同步张拉。
8、预应力张拉是以油表读数或承压力读数为主,伸长值进行校核。张拉过程中应确保张拉伸长量偏差在正负6%范围内,如有超差,应停止张拉,待查明是什么原因并处理后,方可继续张拉。
取工具夹片,拆卸千斤顶:经确认张拉结束后,没有出现任何不良情况,就可以把千斤顶活塞回油至原位,从钢绞线上取走工具夹片,取出千斤顶放置到安全的位置,此孔道张拉结束。
对滑断丝的处理:在滑丝的另外一端用单孔连接器将钢绞线接长至露出千斤顶端面30cm左右。用一块尺寸为450mm×60mm×40mm且中心钻有直径20mm孔的钢板,使钢绞线穿过钢板中心孔。用单根张拉的25吨千斤顶对该钢绞线进行张拉放张,随着活塞的伸长,工具夹片逐渐从工具锚孔内随钢绞线向外移动。用钢绞线料头中钢丝做的钩子缓慢将工具夹片钩出工具锚孔外。缓慢的将25吨顶回油,放松钢绞线;更换滑丝的工作夹片重新张拉。如工具夹片滑丝而工作夹片没有,回油后更换新的工具夹片进行补张或全部放张后再重新张拉。
环保节能措施:采用新型穿心式千斤顶,降低了锚外钢绞线长度,降低了钢材的使用量,节省了能源,降低了因生产钢材所产生的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下料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钢绞线长度,制钢绞线下料定位套,以准确控制钢绞线锚外预留长度,减小下料误差造成的材料浪费。
以铁路箱梁为例,选用普通穿心式千斤顶,梁端孔道外需预留下80cm长钢绞线,而使用新型穿心式千斤顶 ,梁端孔道外仅需预留50cm长钢绞线,单个孔道可节约(80-50)*2=60cm钢绞线,每片箱梁共计246根钢绞线(直径15.24钢绞线密度1.121Kg/m,市场采购价格5.6元/Kg),合计一片箱梁直接可得到经济效益(60/100)*246*1.121*5.6=926.5元
通过选择用新型穿心式千斤顶和普通穿心式千斤顶对比效益,采用新型穿心式千斤顶钢绞线锚外预留长度比采用传统的普通穿心式千斤顶缩短了37%,与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倡的“文明,节约、绿色”主题相符 。值得我们努力去推广应用。
新型穿心式千斤顶的研发,是普通穿心顶和前卡式千斤顶的结合体,综合了两种千斤顶的特点,主要是以制梁场作为依托,针对预应力筋张拉特点,给预力筋施加拉力,通过锚具传递给混凝土结构,使混凝土产生预应力。因为预应力筋用钢绞线价格昂贵,工程用量大,为降底企业施工成本,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采用缩短锚外钢绞线外露长度,建议使用新型穿心式千斤顶,降低材料损耗,同时提高施工操作人员安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Claims (4)
1.一种新型穿心式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千斤顶本体包括油缸、活塞、过度套和工具锚,所述过度套通过定位螺母设置于油缸上,所述的活塞设置于油缸中,油缸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一端位于油缸中,活塞另一端位于油缸外,活塞位于油缸中的一端与油缸形成回油室,该回油室与回油口贯通,活塞位于油缸外的另一端与油缸形成进油室,该进油室与进油口贯通,所述的过度套套于活塞位于油缸外的一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穿心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具锚设于活塞位于油缸中的一端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穿心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活塞位于油缸中的部位为移动端,活塞位于油缸外的部位为连接端,移动端和连接端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油缸上的大堵头、活塞的移动端、活塞的移动端与连接端连接处和油缸内壁之间形成进油腔室,该进油腔室与油缸的进油口相贯通,活塞连接端的长度比油缸上进油口和回油口直接的距离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穿心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底部设有工作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52870.6U CN211444851U (zh) | 2019-12-24 | 2019-12-24 | 新型穿心式千斤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52870.6U CN211444851U (zh) | 2019-12-24 | 2019-12-24 | 新型穿心式千斤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44851U true CN211444851U (zh) | 2020-09-08 |
Family
ID=72320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52870.6U Active CN211444851U (zh) | 2019-12-24 | 2019-12-24 | 新型穿心式千斤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44851U (zh) |
-
2019
- 2019-12-24 CN CN201922352870.6U patent/CN2114448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53531B (zh) | 一种体外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及配套张拉装置 | |
CN211444851U (zh) | 新型穿心式千斤顶 | |
CN101122175A (zh) |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箱梁的张拉及放张工艺 | |
CN209760863U (zh) | 一种体外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及配套张拉装置 | |
CN201318027Y (zh) | 张拉预应力钢铰线联接器 | |
CN112726423B (zh) | 等应力千斤顶 | |
CN111663447A (zh) | 一种先张法预制梁板的预应力弯起锚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211137614U (zh) | 离心混凝土桩模具及用以搁置该模具的平板车 | |
CN114319719B (zh) | 一种预应力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7266960U (zh) | 一种非直线预应力管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工装 | |
CN110883937A (zh) | 一种可移动式非预张双向预应力生产线 | |
CN203199934U (zh) | 一种前卡式张拉千斤顶 | |
CN112127358A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桩的加工方法及预制混凝土桩 | |
CN116446284A (zh) | 简支箱梁预应力施工方法 | |
CN214786101U (zh) | 钢板组合梁弧形扁锚整体张拉装置 | |
CN108943379A (zh) | 长线台座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互换整体张拉和放张装置 | |
CN211571407U (zh) | 一种桥墩翻模结构 | |
CN210013387U (zh) | 一种抗拉压钢筋连接器 | |
CN2900617Y (zh) | 双重调索低应力夹片锚固系统 | |
CN109132921B (zh) | 一种张拉千斤顶 | |
CN211818103U (zh) | 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 | |
CN210880197U (zh) | 一种桩头张拉组件 | |
CN217841666U (zh) | 一种矿山法装配式仰拱纵向拉紧力测试装置 | |
CN209970610U (zh) | 用于轧机开卷机卷筒解体及安装的专用工装 | |
CN112593660A (zh) | 一种挤压锚碇套拉索及其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