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3402U - 一种防伪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伪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43402U CN211443402U CN201922454906.1U CN201922454906U CN211443402U CN 211443402 U CN211443402 U CN 211443402U CN 201922454906 U CN201922454906 U CN 201922454906U CN 211443402 U CN211443402 U CN 2114434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ckle
- neck
- bottle
- outer cover
- inse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伪结构,属于包装瓶技术领域,用于防止更换瓶体内的容装物造假。该防伪结构包括颈套(200)、外盖(300)和插扣(500),颈套固装在瓶体的颈部、且内壁与瓶体的颈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插扣的容置槽(104),颈套的顶部对应所述容置槽的位置设有扣孔(202);外盖套设在瓶塞(400)的头部、且可绕瓶塞转动;插扣的顶端插装于外盖的内壁、且外盖转动时所述插扣能从所述外盖分离,所述插扣与所述扣孔扣合、且底端伸入所述容置槽。当转动外盖开启瓶盖时,所述插扣坠入所述容置槽,无法再利用,且无法再向扣孔和容置槽装配插扣,以此达到防伪目的。其具有防伪效果好,不会划伤使用者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伪结构,用于防止更换瓶体内的容装物造假。
背景技术
高档酒、香水、精油等由于价格昂贵,常常被造假者更换瓶体内的容装物再次封装后进行销售,或者回收用完后的瓶体注入假的容装物封装后进行销售,这些造假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危害了消费者和正规厂商的利益。因此亟需一种防伪结构,以防止更换瓶体内的容装物造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结构,以防止更换瓶体内的容装物造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伪结构,用于防止更换瓶体(100)内的容装物造假,所述防伪结构包括颈套(200)、外盖(300)和插扣(500),所述颈套(200)固装在瓶体(100)的颈部(103)、且内壁与瓶体(100)的颈部(103)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插扣(500)的容置槽(104),所述颈套(200)的顶部对应所述容置槽(104)的位置设有扣孔(202);所述外盖(300)套设在瓶塞(400)的头部、且可绕所述瓶塞(400)转动;所述插扣(500)的顶端插装于所述外盖(300)的内壁、且插装方向与所述外盖(300)的转动方向相同以使所述外盖(300)转动时所述插扣(500)能从所述外盖(300)分离,所述插扣(500)与所述扣孔(202)扣合、且底端伸入所述容置槽(104);所述容置槽(104)用于:供所述插扣(500)从外盖(300)分离后坠入,避免被再次利用;以及供坠入的插扣(500)形成阻挡结构,阻止再次向所述扣孔(202)和所述容置槽(104)插装插扣(500)。
优选地,所述瓶塞(400)的头部还设有电子标签。
优选地,所述插扣(500)设有标记,所述颈套(200)的外壁对应所述容置槽(104)的位置设有用于查看所述标记的检验孔(201)。
优选地,所述外盖(300)的内壁还设有用于在外盖(300)绕所述瓶塞(400)转动时驱动所述插扣(500)向所述容置槽(104)运动的驱动部(321)。
优选地,所述瓶塞(400)包括:由上座体(410)和下座体(420)组合构成的塞座;以及外壁靠近顶端的周沿具有凸环(431)的塞体(430),所述塞体(430)的顶端置于所述塞座中、且所述凸环(431)被夹持在所述上座体(410)和所述下座体(420)之间从而将所述塞体(430)和所述塞座连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颈套(200)通过卡接结构(700)固装在瓶体(100)的颈部(103),以避免通过加热方式从颈部(103)拆卸所述颈套(200)。
优选地,所述卡接结构(700)包括:设置于所述颈套(200)内壁的卡扣(710);以及设置于瓶体(100)的颈部(103)的横槽(101)内的胶圈(720);所述卡扣(710)与所述胶圈(720)的底部勾接使所述颈套(200)无法向上运动。
优选地,所述卡扣(710)包括:带状的第一基片(712);以及成型于所述第一基片(712)、且向所述第一基片(712)的一侧延伸的凸片(711);所述颈套(200)的内壁设有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基片(712)。
优选地,所述插扣(500)包括:瓦形的第二基片(502);成型于所述第二基片(502)的中下部的孔部(503);从所述孔部(503)的底部向上且逐渐偏离所述第二基片(502)的舌部(504);以及从所述第二基片(502)的一个侧边向相对的另一个侧边凹陷形成的装配槽(501)。
优选地,所述外盖(300)的内壁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插扣(500)的插装结构(322),所述插装结构(322)包括:与插扣上的所述装配槽(501)相匹配的水平的凸条(3222);从所述凸条(3222)的内沿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挡板(3221);以及从所述凸条(3222)的内沿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挡板(32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有效防止更换瓶体内的容装物造假。还具有防伪效果好,不会划伤使用者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防伪结构的包装瓶的示意图;
图2为其爆炸图;
图3为其侧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图;
图6为颈套安装至瓶体的颈部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颈套与瓶体的颈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插扣与外盖结合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外盖内壁的插装结构及驱动部的示意图;
图10为插扣与外盖分离后坠入容置槽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瓶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插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外盖内壁的插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闭盖过程示意图;
图15为开盖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瓶体;
101、横槽;102、竖槽;103、颈部;104、容置槽;
200、颈套;
201、检验孔;202、扣孔;
300、外盖;
310、装饰套;
320、芯环;321、驱动部;322、插装结构;3221、第一挡板;3222、凸条;3223、第二挡板;
400、瓶塞;
410、上座体;
420、下座体;
430、塞体;431、凸环;
500、插扣;
501、装配槽;502、第二基片;503、孔部;504、舌部;
601、第一箭头;602、第二箭头;603、第三箭头;
700、卡接结构;
710、卡扣;711、凸片;712、第一基片;
720、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伪结构,用于防止更换瓶体内的容装物造假。其中,瓶体通过配套的瓶塞实现封口,应用于酒类时,瓶塞常采用软木塞。
请参照图1-图5,本防伪结构包括颈套200、外盖300和插扣500。
请参照图2、图5、图6,颈套200固装在瓶体100的颈部103、且内壁与瓶体100的颈部103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插扣500的容置槽104(见图5),颈套200的顶部对应所述容置槽104的位置设有扣孔202。
通过胶体也可以将颈套200固装在瓶体100的颈部103,但是通过加热方式使胶体熔融后,即可从颈部103拆掉颈套200。因此,为了避免通过加热方式从颈部103拆卸颈套200,优选通过卡接结构将颈套200固装在瓶体100的颈部103。图7中示出了一种优选的卡接结构700。请参照图7,该卡接结构700包括:设置于颈套200内壁的卡扣710;以及设置于瓶体100的颈部103的横槽101内的胶圈720;当颈套200套设至颈部103后,所述卡扣710与所述胶圈720的底部勾接使所述颈套200无法向上运动,从而无法将颈套200从颈部103拆掉。进一步为了便于制造,卡扣710设计为一个独立的零件,在颈套200的内壁设有安装槽,卡扣710嵌装在颈套200内壁的安装槽中,其中,卡扣710包括带状的第一基片712;以及成型于所述第一基片712、且向所述第一基片712的一侧延伸的凸片711,第一基片712优选金属材料以获得更好的强度和韧性,采用这种卡扣710,能够方便地将其卷曲后安装至颈套200内壁的安装槽。
可以在瓶体100的颈部103设置竖槽102(见图2),在颈套200的内壁设置与该竖槽102对应的槽体,二者组合构成上述容置槽104。应当理解,也可以仅在瓶体100的颈部103设置竖槽102构成上述容置槽104,还可以仅在颈套200的内壁设置槽体构成上述容置槽104。
请参照图2、图5,外盖300套设在瓶塞400的头部,且可绕所述瓶塞400转动。
请结合图5、图8、图9,插扣500的顶端插装于所述外盖300的内壁,插扣500与颈套200顶部的扣孔202扣合,插扣500的底端伸入所述容置槽104。如图9所示,插扣500按逆时针方向插入外盖300内壁的插装结构322上,外盖300的转动方向(见图9中的箭头)也为逆时针方向,即插扣500的插装方向与外盖300的转动方向相同,这样,当转动外盖300时,插扣500受扣孔202的阻挡无法转动,就会与外盖300内壁的插装结构322分离,从而使得插扣500从外盖300分离。插扣500分离后受重力作用,坠入容置槽104中,如图10所示,无法取出,因而无法被再次利用,并且坠入容置槽104中的插扣500形成阻挡结构,阻止再次向所述扣孔202和所述容置槽104插装插扣,因此即便伪造一个插扣也无法与该瓶体100组合。
由上述可见,由于颈套200固装在瓶体100的颈部103无法被取下,并且旋转外盖300开盖之后无法再将外盖300和瓶体100组合,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更换瓶体100内的容装物造假。
请参照图5,进一步在插扣500还设有标记,在所述颈套200的外壁对应所述容置槽104的位置还设有用于查看所述标记的检验孔201,外盖300和瓶体100组合状态下,透过检验孔201可以看到插扣500上的所述标记。当旋转外盖300后,由于插扣500坠入容置槽104,见图10,所以透过检验孔201无法看到插扣500上的所述标记,借此也可以达到防伪及防止更换瓶体100内的容装物造假的作用。其中,插扣500上的标记可以是颜色、图案、文字等。
请参照图9,外盖300的内壁进一步还设有驱动部321,当绕瓶塞转动外盖300时,插扣500从外盖300内壁的插装结构322分离,在该分离过程中,插扣500的顶部受到驱动部321的挤压作用,逐渐向下运动(即向容置槽104运动),这样能够确保插扣500坠入容置槽104,进一步提高了防伪的可靠性。
为了方便从瓶口中拔出瓶塞,优选将瓶塞400做成丁字形。当瓶塞采用软木塞时,需要外加一个塞座,以方便与外盖300配合,软木塞和塞座可以通过胶体粘接,但存在连接不可靠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组合瓶塞。请参照图2、图5、图11,具体地,瓶塞400包括塞座和塞体430,塞座由上座体410和下座体420构成,二者卡接配合,塞体430的外壁靠近顶端的周沿具有凸环431,塞体430的顶端置于所述塞座中、且所述凸环431被夹持在所述上座体410和所述下座体420之间,从而将所述塞体430和所述塞座连为一体构成一个丁字形瓶塞。
请参照图12,一种优选的插扣500包括:瓦形的第二基片502;成型于所述第二基片502的中下部的孔部503;从所述孔部503的底部向上且逐渐偏离所述第二基片502的舌部504;以及从所述第二基片502的一个侧边向相对的另一个侧边凹陷形成的装配槽501。由于采用瓦形第二基片502,能够更好地与外盖300的内壁贴合,以及能够顺畅地坠入容置槽104。而且这种插扣500便于制造。插扣500也优选用不锈钢材料制造。
请参照图9,插扣500通过外盖300内壁的插装结构322与外盖300装配。为了避免插扣500晃动,提高装配的可靠性,请参照图13,插装结构322优选以下结构:插装结构322包括与插扣500上的装配槽501相匹配的水平的凸条3222;从所述凸条3222的内沿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挡板3221;以及从所述凸条3222的内沿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挡板3223。
外盖300除了上述功能之外,还兼有装饰作用。为了便于外盖300的制造,采用组合式外盖300,具体地,如图2所示,外盖300由装饰套310和芯环320卡接构成。
还可以在瓶塞400的顶部设置电子标签,以进一步增强防伪功能。电子标签可以是二维码、条形码、RFID标签等。为了实现瓶体100和电子标签一一对应,需要在向瓶体100压入瓶塞400后才加设电子标签,并且电子标签不能外露,否则有可能被伪造,瓶盖采用上述的由瓶塞400和外盖300构成的组合盖,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使用方法如下:
请参照图14,颈套200固装在瓶体100的颈部,当瓶体100装入容装物后,将瓶塞400塞入瓶口,在瓶塞400的顶端加装电子标签,再将装有插扣500的外盖300向下套装至瓶塞400的头部,插扣500和扣孔202扣合,使瓶塞400、外盖300、颈套200和瓶体100组合为一体,无法分开。此时,透过颈套200上的检验孔201可以看到插扣500上的标记。
请参照图15,当需要开启瓶盖时,首先按第一箭头601所指方向转动外盖300(本实施例中设计为转动45度),此时,插扣500从外盖300分离,在驱动部321(见图9)的作用下及重力作用下,插扣500坠入容置槽104(见图10),再按第二箭头602方向拔起外盖300,然后按第三箭头603方向拔起瓶塞400即可。此时由于插扣500坠入容置槽104,无法再利用,而且由于坠入容置槽104的插扣500形成阻挡结构,无法再向扣孔202和容置槽104插装插扣,所以即便伪造出新的插扣,也无法与瓶体100结合,因此达到了避免更换容装物造假的目的。
上述防伪结构至少具有以下益效果:
1、看得见。透过检验孔201查看标记,可以知晓是否被开启过。
2、听得到。转动外盖300开启瓶盖的过程中,插扣500和扣孔202的撞击会产生撞击声,能够给使用者以提示。
3、不割手。上述防伪结构不是通过撕裂破坏某个零件来达成防伪,开启后瓶口处和瓶盖处没有任何撕裂部,不会划伤使用者。
4、无胶水。上述方案不需要使用胶体粘结。
5、抗火烧。上述外盖300、颈套200和插扣500均可做成金属件,且没有采用胶体粘结零件,所以用火烧方式也无法开启。
6、更美观。上述防伪结构不需要再在瓶盖套热缩膜来防伪,大大增加了展示时的美感。
7、电子标签内置在瓶盖内,无法伪造。
8、采用软木塞做瓶塞400,开启后可重复多次用软木塞密封瓶口。
上述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些详细的说明仅仅限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对上述方案进行的各种润饰、等效变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伪结构,用于防止更换瓶体(100)内的容装物造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结构包括颈套(200)、外盖(300)和插扣(500),
所述颈套(200)固装在瓶体(100)的颈部(103)、且内壁与瓶体(100)的颈部(103)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插扣(500)的容置槽(104),所述颈套(200)的顶部对应所述容置槽(104)的位置设有扣孔(202);
所述外盖(300)套设在瓶塞(400)的头部、且可绕所述瓶塞(400)转动;
所述插扣(500)的顶端插装于所述外盖(300)的内壁、且插装方向与所述外盖(300)的转动方向相同以使所述外盖(300)转动时所述插扣(500)能从所述外盖(300)分离,所述插扣(500)与所述扣孔(202)扣合、且底端伸入所述容置槽(104);
所述容置槽(104)用于:供所述插扣(500)从外盖(300)分离后坠入,避免被再次利用;以及供坠入的插扣(500)形成阻挡结构,阻止再次向所述扣孔(202)和所述容置槽(104)插装插扣(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400)的头部还设有电子标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扣(500)设有标记,所述颈套(200)的外壁对应所述容置槽(104)的位置设有用于查看所述标记的检验孔(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300)的内壁设有用于在外盖(300)绕所述瓶塞(400)转动时驱动所述插扣(500)向所述容置槽(104)运动的驱动部(3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400)包括:
塞座,其由上座体(410)和下座体(420)组合构成;以及
塞体(430),其外壁靠近顶端的周沿具有凸环(431),所述塞体(430)的顶端置于所述塞座中、且所述凸环(431)被夹持在所述上座体(410)和所述下座体(420)之间从而将所述塞体(430)和所述塞座连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套(200)通过卡接结构(700)固装在瓶体(100)的颈部(103),以避免通过加热方式从颈部(103)拆卸所述颈套(2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700)包括:
设置于所述颈套(200)内壁的卡扣(710);以及
设置于瓶体(100)的颈部(103)的横槽(101)内的胶圈(720);
所述卡扣(710)与所述胶圈(720)的底部勾接使所述颈套(200)无法向上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710)包括:
带状的第一基片(712);以及
成型于所述第一基片(712)、且向所述第一基片(712)的一侧延伸的凸片(711);
所述颈套(200)的内壁设有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基片(7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扣(500)包括:
瓦形的第二基片(502);
成型于所述第二基片(502)的中下部的孔部(503);
从所述孔部(503)的底部向上且逐渐偏离所述第二基片(502)的舌部(504);以及
从所述第二基片(502)的一个侧边向相对的另一个侧边凹陷形成的装配槽(5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300)的内壁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插扣(500)的插装结构(322),所述插装结构(322)包括:
与插扣上的所述装配槽(501)相匹配的水平的凸条(3222);
从所述凸条(3222)的内沿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挡板(3221);以及
从所述凸条(3222)的内沿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挡板(32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54906.1U CN211443402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防伪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54906.1U CN211443402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防伪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43402U true CN211443402U (zh) | 2020-09-08 |
Family
ID=72318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54906.1U Active CN211443402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防伪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43402U (zh) |
-
2019
- 2019-12-30 CN CN201922454906.1U patent/CN2114434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05426A (zh) | 一种防窃启封盖的制造方法 | |
CN106628576B (zh) | 防伪瓶盖 | |
CN208393957U (zh) | 酒盒盒身与盒盖的连接结构、防伪酒盒以及带包装酒产品 | |
CN211443402U (zh) | 一种防伪结构 | |
WO2013143040A1 (zh) | 防伪塑料包装容器 | |
CN110902137A (zh) | 一种防伪结构 | |
KR101105002B1 (ko) | 병마개 | |
JP2007045422A (ja) | 改ざん防止機能付きヒンジキャップ | |
CN209757981U (zh) | 一种撬开式防伪瓶盖 | |
CN211392274U (zh) | 防伪瓶盖 | |
KR20130093189A (ko) | 병마개 | |
CN208790241U (zh) | 一种防伪防翘瓶盖 | |
CN213594945U (zh) | 一种酒瓶盖 | |
CN208181710U (zh) | 一种用于包装盒的电子防伪开启装置及包装盒 | |
CN206068385U (zh) | 一种拉环式易拉盖及一种易拉罐 | |
CN206615550U (zh) | 一种新型组合式防伪盒 | |
CN106219052B (zh) | 一种能防止上盖被撬的瓶盖及其安装有该瓶盖的瓶子 | |
CN201268444Y (zh) | 转环式防误开容器盖 | |
CN210311380U (zh) | 一种酒瓶 | |
CN109878891A (zh) | 一种撬开式防伪瓶盖及其防伪方法 | |
CN210913599U (zh) | 一种隐性防伪子母式按扣 | |
CN218199803U (zh) | 分体式防伪、防拔脱瓶盖 | |
CN212797724U (zh) | 一种铆钉拉舌防伪易撕盖 | |
CN215437512U (zh) | 防伪包装盒 | |
CN210083941U (zh) | 一种防伪包装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Xiong Mingxu Inventor after: Liao Fang Inventor before: Xiong Xuming Inventor before: Liao F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