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2805U - 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42805U CN211442805U CN201922140822.0U CN201922140822U CN211442805U CN 211442805 U CN211442805 U CN 211442805U CN 201922140822 U CN201922140822 U CN 201922140822U CN 211442805 U CN211442805 U CN 2114428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 lens
- unmanned aerial
- cover
- aerial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涉及无人机的技术领域,包括机身以及拍摄装置,机身中设置有供拍摄装置放置且固定的安装腔,机身的下侧设置有供拍摄装置的镜头伸出的拍摄孔,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机身上且供镜头穿设的安装座、套设于安装座上并与镜头远离机身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管,固定管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盖,防护盖包括相对固定连接的防尘盖以及可透光的保护盖,防尘盖上设置有供保护盖安装的安装槽,保护盖上设置有供固定管穿设的穿设槽,保护盖上且位于穿设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环形卡块,固定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卡槽,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固定翼无人机上的拍摄装置的镜头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而如今照相设备也成为了无人机的最基本组成要素。
现有的固定翼无人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身1,机身1中设置有供各种设备以及电子元器件容纳的安装腔2,机身的上侧开设有与安装腔2相连通的贯穿槽5,机身中设置有拍摄装置3,机身1的下侧设置有供拍摄装置3的镜头4伸出的拍摄孔,拍摄装置3与机身1通过胶水或泡面双面胶固定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镜头是拍摄装置中价值最高的部件之一,但由于镜头伸出于机身的外侧,在飞行过程中,例如经过草地、石堆等野外环境时,镜头经常会被外物刮花,严重的甚至可能被撞坏,这种结构的设置极易将镜头造成损坏,非常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对拍摄装置的镜头进行保护的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包括机身以及拍摄装置,所述机身中设置有供拍摄装置放置且固定的安装腔,所述机身的下侧设置有供拍摄装置的镜头伸出的拍摄孔,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机身上且供镜头穿设的安装座、套设于安装座上并与镜头远离机身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包括相对固定连接的防尘盖以及可透光的保护盖,所述防尘盖上设置有供保护盖安装的安装槽,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供固定管穿设的穿设槽,所述保护盖上且位于穿设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环形卡块,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供环形卡块卡接的环形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以及固定管的设置起到了支架的作用,套设于镜头外充当了镜头的骨架,在避免镜头直接暴露在外界的同时,还可以强加镜头的结构强度,避免在受到撞击后对镜头造成损坏,同时防护盖的设置对拍摄装置的镜头起到了保护作用,保护盖与防尘盖可分离式的设置,当保护盖装配于防护装置上时,可透光的可以对保护盖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也对镜头进行保护,当无需进行使用时,通过防尘盖的设置可以对保护盖也进行防护,固定管套设于安装座外的方式适配于拍摄设备镜头的伸长与缩短,可以方便进行调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环形卡块上设置有与固定管穿设方向相对的第一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面的设置方便环形卡块的插入,有效降低了环形卡块插入所需要的力,方便装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管靠近穿设槽槽底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穿设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供限位块穿设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穿设于限位槽中的方式可以阻碍保护盖与固定管发生相对转动,提高保护盖的固定强度,避免环形卡块与环形卡槽由于相对滑动而摩擦导致发生抖动,从而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管的内侧设置有弹性环,所述弹性环的内侧与镜头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环的外侧与固定管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环的设置对镜头起到了缓冲的效果,在受到外部撞击后通过缓冲垫传导至镜头上的力会变小,提高镜头的整体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环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弹性环的穿设方向相对的第二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导向面的设置使弹性环于固定管的管口处的直径越大,这种设置可以使弹性环产生向内部的挤压力,使弹性环固定的更牢固,同时增大了弹性环与镜头之间的摩擦,避免弹性环与镜头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同时第二导向面的设置方便弹性环进行装配,化简了装配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座包括设置于机身内侧的安装板、一体设置于安装板上并套设于镜头外部的安装管以及套设于安装管外并与安装管螺纹连接的安装套,所述安装套与机身的外侧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套与机身的外侧相抵接以及安装板与机身的内侧相抵接的方式来达到安装座与机身相互固定连接的方式,同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拆卸,同时安装效率高,方便后期进行拆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套远离机身的一侧且位于安装套的外周壁一体设置有第一限位片,所述固定管靠近机身的一侧且位于固定管的内侧壁一体设置有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二限位片与安装套的外周壁相抵接,所述第一限位片与固定管的内侧壁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片与第二限位片相互抵接可以限制固定管与安装套之间相互滑移的距离,避免由于镜头伸长量过大而导致在固定管与安装套的轴心发生偏移,而避免镜头在回缩的过程中固定管无法重新套设在安装套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限位片与第二限位片之间设置有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镜头伸长的时候,缓冲层相互接触的设置可以避免固定管与安装套之间刚性连接,使固定管在套设于安装套上时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窜动,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尘盖与保护盖相互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弹性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纹连接的过程中,弹性垫片会由于外界的压力而不断被压扁,弹性垫片会产生恢复力而将保护盖有向外顶出的趋势,同时通过弹性恢复力的有用使得螺纹连接处的压力增大,提高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使防尘盖与保护盖之间不容易发生相对转动,提高了防尘盖与保护盖之间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保护盖与防尘盖可分离式的设置,当保护盖装配于防护装置上时,可透光的可以对保护盖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也对镜头进行保护,当无需进行使用时,通过防尘盖的设置可以对保护盖也进行防护;
2.第二导向面的设置使弹性环于固定管的管口处的直径越大,这种设置可以使弹性环产生向内部的挤压力,使弹性环固定的更牢固,同时增大了弹性环与镜头之间的摩擦,避免弹性环与镜头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同时第二导向面的设置方便弹性环进行装配,化简了装配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
3.第一限位片与第二限位片相互抵接可以限制固定管与安装套之间相互滑移的距离,避免由于镜头伸长量过大而导致在固定管与安装套的轴心发生偏移,而避免镜头在回缩的过程中固定管无法重新套设在安装套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防护装置以及拍摄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防护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弹性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2、安装腔;3、拍摄装置;4、镜头;5、贯穿槽;6、防护装置;7、安装座;8、固定管;9、防护盖;91、防尘盖;911、安装槽;92、保护盖;93、穿设槽;94、环形卡块;95、环形卡槽;96、第一导向面;97、限位块;98、限位槽;99、弹性垫片;10、弹性环;101、第二导向面;71、安装板;72、安装管;73、安装套;74、第一限位片;75、第二限位片;76、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机身1中设置有供拍摄装置3放置且固定的安装腔2,机身1的下侧设置有供拍摄装置3进行防护的防护装置6。
如图2和图3,防护装置6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机身1上且供镜头4穿设的安装座7、套设于安装座7上并与镜头4远离机身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管8,固定管8远离安装座7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盖9,防护盖9包括相对固定连接的防尘盖91以及可透光的保护盖92,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盖92优选为树脂材料构成,这种材料轻便且具有一定的强度,与玻璃相比不容易因为碰撞而碎裂。
如图4和图5,防尘盖91上设置有供保护盖92穿设的安装槽911,保护盖92上设置有供固定管8穿设的穿设槽93,保护盖92上且位于穿设槽93的侧壁上一体连接有环形卡块94,固定管8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供环形卡块94卡接的环形卡槽95,环形卡块94上设置有与固定管8穿设方向相对的第一导向面96。
如图3和图4,为了限制保护盖92与固定管8发生相对转动,固定管8靠近穿设槽93槽底的一端一体设置有限位块97,穿设槽93的槽底设置有多个供限位块97穿设的限位槽98,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97设置有多个且呈阵列设置,限位槽98的数量与限位块97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防尘盖91与保护盖92相互螺纹连接,安装911的槽底通过环氧树脂胶水粘接有弹性垫片99,弹性垫片99优选由橡胶材质制成。
如图4和图6,固定管8的内侧设置有弹性环10,弹性环10的内侧壁与镜头4相抵接,弹性环10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弹性环10的穿设方向相对的第二导向面101,且弹性环10一端的外径与固定管8内壁的直径相同,当弹性环10套设于镜头4上并向固定管8内安装时,弹性环10会渐渐被压缩,由于自身被形变产生弹性力,增大弹性环10与镜头4以及弹性环10与固定管8之间的压力,通过这种增大压力的方式来实现最大静摩擦力的增大,从而起到弹性环10与镜头4以及弹性环10与固定管8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4,安装座7包括设置于机身1内侧的安装板71、一体设置于安装板71上且套设于镜头4外部的安装管72以及套设于安装管72外并与安装管72螺纹连接的安装套73,安装套73与机身1的外侧相抵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安装座7的固定,需要注意的是安装板71在此处与机身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且拍摄装置3可以与安装板71通过发泡双面胶等粘接方式进行粘接,。
安装套73远离机身1的一侧且位于安装套73的外周壁一体设置有第一限位片74,第一限位片74与固定管8的内侧壁相抵接,固定管8靠近机身1的一侧且位于固定管8的内侧壁一体设置有第二限位片75,第二限位片75与安装套73的外周壁相抵接,且第一限位片74与第二限位片75之间设置有缓冲层76,缓冲层76优选为橡胶材质制成。
本实施例的安装过程为:
首先将固定管8与安装套73相互套设并使第一限位片74与第二限位片75均与缓冲层76相抵接,将安装板71以及安装管72从机身1内穿设出,并将安装板71与机身1的内壁固定连接,将拍摄装置3放入机身1内并从安装管72中穿设出,将安装套73与安装管72螺纹连接可靠,并将固定管8向上移动保持固定管8与机身1抵接,将橡胶环套设于镜头4上,并将固定管8向下移动,直至橡胶环与镜头4完全卡入于固定管8中,再将螺纹连接好的防护盖9卡在固定管8上,完成固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包括机身(1)以及拍摄装置(3),所述机身(1)中设置有供拍摄装置(3)放置且固定的安装腔(2),所述机身(1)的下侧设置有供拍摄装置(3)的镜头(4)伸出的拍摄孔,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机身(1)上且供镜头(4)穿设的安装座(7)、套设于安装座(7)上并与镜头(4)远离机身(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管(8),所述固定管(8)远离安装座(7)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盖(9),所述防护盖(9)包括相对固定连接的防尘盖(91)以及可透光的保护盖(92),所述防尘盖(91)上设置有供保护盖(92)安装的安装槽(911),所述保护盖(92)上设置有供固定管(8)穿设的穿设槽(93),所述保护盖(92)上且位于穿设槽(9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环形卡块(94),所述固定管(8)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供环形卡块(94)卡接的环形卡槽(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卡块(94)上设置有与固定管(8)穿设方向相对的第一导向面(9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8)靠近穿设槽(93)槽底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97),所述穿设槽(93)的槽底设置有多个供限位块(97)穿设的限位槽(9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8)的内侧设置有弹性环(10),所述弹性环(10)的内侧与镜头(4)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环(10)的外侧与固定管(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环(10)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弹性环(10)的穿设方向相对的第二导向面(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7)包括设置于机身(1)内侧的安装板(71)、一体设置于安装板(71)上并套设于镜头(4)外部的安装管(72)以及套设于安装管(72)外并与安装管(72)螺纹连接的安装套(73),所述安装套(73)与机身(1)的外侧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73)远离机身(1)的一侧且位于安装套(73)的外周壁一体设置有第一限位片(74),所述固定管(8)靠近机身(1)的一侧且位于固定管(8)的内侧壁一体设置有第二限位片(75),所述第二限位片(75)与安装套(73)的外周壁相抵接,所述第一限位片(74)与固定管(8)的内侧壁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片(74)与第二限位片(75)之间设置有缓冲层(7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91)与保护盖(92)相互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槽(911)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弹性垫片(9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40822.0U CN211442805U (zh) | 2019-12-03 | 2019-12-03 | 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40822.0U CN211442805U (zh) | 2019-12-03 | 2019-12-03 | 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42805U true CN211442805U (zh) | 2020-09-08 |
Family
ID=72295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40822.0U Active CN211442805U (zh) | 2019-12-03 | 2019-12-03 | 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428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3208A (zh) * | 2021-01-07 | 2021-04-09 | 淮北九天测绘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航空摄影用无人机 |
-
2019
- 2019-12-03 CN CN201922140822.0U patent/CN2114428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3208A (zh) * | 2021-01-07 | 2021-04-09 | 淮北九天测绘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航空摄影用无人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88986B2 (en) | Moderation of a driver assist camera enhancement via a vehicle windshield | |
US10194061B2 (en) | Pan-tilt-zoom camera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 |
US10168743B2 (en) | Casing and frame for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 |
CN211442805U (zh) | 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设备镜头防护装置 | |
US8235607B2 (en) | Camera module | |
US7791828B2 (en) | Lens assembly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WO2016124068A1 (zh) | 一种可变为无人机的手机壳 | |
CN104101980A (zh) | 相机模组 | |
CN208217019U (zh) | 一种无人机航空相机的三轴云台 | |
CN203558203U (zh) | 减震装置和应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 |
CN208344117U (zh) | 车载摄像头的固定支架、车载摄像头装置及机动车辆 | |
CN206988364U (zh) | 减震结构、减震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1550379U (zh) | 用于自动行走设备的导航模组的减震装置、导航模组及自动行走设备 | |
CN212172559U (zh) | 一种无人机用高频局放检测吊舱 | |
CN205770195U (zh) | 一种风电专用航拍无人机 | |
CN213620282U (zh) | 一种图像采集器悬臂式固定装置 | |
CN211289492U (zh) | 无人机相机固定减震装置 | |
CN211108034U (zh) | 一种无人机 | |
CN208257897U (zh) | 一种车载手机保护壳 | |
KR101084749B1 (ko) | 차량용 다방향 감시카메라 | |
CN207631513U (zh) | 无人飞行器 | |
CN213423567U (zh) | 光学镜头和光学设备 | |
CN211765313U (zh) | 相机组件及具有其的运载工具 | |
CN105739221A (zh) | 摄像头组件及具有该摄像头组件的电子装置 | |
CN216122631U (zh) | 一种全画幅航空摄影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