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1895U - 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41895U
CN211441895U CN201922058900.2U CN201922058900U CN211441895U CN 211441895 U CN211441895 U CN 211441895U CN 201922058900 U CN201922058900 U CN 201922058900U CN 211441895 U CN211441895 U CN 211441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support
bracket
torsion beam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589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侃伦
刘强
邓嘉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589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41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41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41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包括扭力梁衬套,所述扭力梁衬套包括衬套内插板;所述衬套内插板两端部安装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与车体纵梁连接,以使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可与各种形状的纵梁配合。由于在传统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增设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有效扩展了插板式扭力梁衬套的适用范围,提升了部件的通用化率。

Description

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扭力梁衬套。
背景技术
扭力梁后轴是一种常见的汽车后悬架形式。它通过前端的两个衬套与车身连接。扭力梁衬套依据安装形式可分为穿销式及插板式两类。穿销式扭力梁衬套的内骨架带有轴向的通孔,通过置于通孔中的螺栓与安装支架固紧,该支架通常是呈U型的冲压钣金件,U型钣金件进一步与车身下车体纵梁焊接或螺纹连接;插板式扭力梁衬套的内骨架带有一块轴向的内插板,该内插板的两端各开有一个通孔,安装时,插板直接与下车体安装面贴紧,再用螺栓穿过插板开孔与预装在下车体内的螺纹管打紧,传统的插板式扭力梁衬套通常不带支架。穿销式扭力梁衬套和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在操控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方面各有优缺点,需要与配套使用的扭力梁后轴本体相匹配,共同构成最佳的性能。
现在汽车底盘领域越来越追求零部件的通用化率:从追求零件通用化的角度出发,常希望使用插板式衬套来代替穿销式衬套,由于插板式扭力梁衬套不含安装支架,一款带插板式衬套的扭力梁后轴只能搭配特定的下车体,而与搭配穿销式衬套的下车体不搭配,原因是衬套安装点和安装面有偏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解决因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只能搭配特定的下车体致插板式扭力梁衬套的通用化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包括扭力梁衬套,所述扭力梁衬套包括衬套内插板;所述衬套内插板两端部安装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与车体纵梁连接,以使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可与纵梁配合。当传统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应用在可以与穿销式衬套搭配的下车体时,衬套内插板的安装点偏离了下车体的搭接面,原有的用于穿销式衬套的钣金支架也无法配合插板式衬套使用,因此,增设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能弥补传统插板式扭力梁衬套的安装偏差,扩展了插板式扭力梁衬套的适用范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套内插板两端部分别设第一支架安装孔、第二支架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中部分别设第一插板安装孔、第二插板安装孔;所述衬套内插板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孔对应所述第一插板安装孔、第二支架安装孔对应第二插板安装孔采用螺栓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两端部均开设有第一纵梁安装孔、第二纵梁安装孔;所述第一纵梁安装孔、第二纵梁安装孔均通过螺栓与纵梁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减重凹槽、第二减重凹槽。能减轻支架的重量,能有效达到轻量化要求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端部设第一防错凸起、第二防错凸起。设置第一防错凸起、第二防错凸起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拿错,可以预先设定有凸起的支架为左边的支架或者右边的支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由球墨铸铁制成。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球墨铸铁制成,几何形状多变,可灵活填补下车体与插板式扭力梁衬套之间的高度及角度差异;采用球墨铸铁制成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较采用锻钢成本更低,且能保证支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优点:由于在传统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增设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有效扩展了插板式扭力梁衬套的适用范围,提升了部件的通用化率;采用球墨铸铁可以保证支架的刚度且价格低廉,可以成型各种形状的支架,以适应不同形状的下车体;采用螺栓连接支架与插板,方便拆卸,可以高效的使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应用于不同的安装环境;支架设凸起,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支架设凹槽,减轻了支架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1—扭力梁衬套;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11—衬套内插板;21—第一防错凸起;22—第一纵梁安装孔;23—第一减重凹槽;24—第一插板安装孔;31—第二防错凸起;32—第二纵梁安装孔;33—第二减重凹槽;34—第二插板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包括扭力梁衬套1,扭力梁衬套1包括衬套内插板11;衬套内插板11两端部安装有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均与车体纵梁连接,以使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可与纵梁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衬套内插板11两端部分别设第一支架安装孔、第二支架安装孔;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中部分别设第一插板安装孔24、第二插板安装孔34;衬套内插板11与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孔对应第一插板安装孔24、第二支架安装孔对应第二插板安装孔34采用螺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两端部均开设有第一纵梁安装孔22、第二纵梁安装孔32;第一纵梁安装孔22、第二纵梁安装孔32均通过螺栓与纵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减重凹槽23、第二减重凹槽3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端部设第一防错凸起21、第二防错凸起3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均由球墨铸铁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时,现将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上表面贴紧下车体纵梁的相应位置,再使用螺栓从下向上穿过第一纵梁安装孔22、第二纵梁安装孔23,将螺栓拧入预埋在纵梁中的螺纹管中。完成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的安装后,将衬套内插板11两个端部分别与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下表面紧贴,且将第一支架安装孔与第一插板安装孔24、第二支架安装孔与第二插板安装孔34配合,使用螺栓从下往上打紧。
在本实施例中,该插板式扭力梁衬套为左衬套,扭力梁后轴前端有两个衬套,分别是插板式扭力梁左衬套、插板式扭力梁右衬套。插板式扭力梁左衬套与插板式扭力梁右衬套互为镜像对称。为了防止在安装时拿错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在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端部设第一防错凸起21、第二防错凸起31,而插板式扭力梁右衬套无此技术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的材料是采用的球墨铸铁。球墨铸铁的优点是能保证支架的强度,且成本低。在挑选材料时考虑支架的插板安装孔及支架与衬套内插板11的贴合面所能承受的最大打紧力矩,在保证强度的范围内选用价格便宜的球墨铸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两端部设有第一纵梁安装孔22,第二支架3两端部设有第二纵梁安装孔23,为保证该车身接附点拥有优秀的动刚度,第一纵梁安装孔22与第一纵梁孔22、第一纵梁安装孔22与第二纵梁安装孔23、第二纵梁安装孔23与第二纵梁安装孔23之间的距离应该大于120mm且小于等于200mm,因为过大的距离对接附点动刚度提升有限,但会明显加大成本和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满足支架刚度及强度的情况下开设了凹槽,有效减轻支架的重量,能有效达成轻量化要求。

Claims (6)

1.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包括扭力梁衬套(1),所述扭力梁衬套(1)包括衬套内插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内插板(11)两端部安装有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均与车体纵梁连接,以使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可与纵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内插板(11)两端部分别设第一支架安装孔、第二支架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中部分别设第一插板安装孔(24)、第二插板安装孔(34);所述衬套内插板(11)与所述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孔对应所述第一插板安装孔(24)、第二支架安装孔对应第二插板安装孔(34)采用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两端部均开设有第一纵梁安装孔(22)、第二纵梁安装孔(32);所述第一纵梁安装孔(22)、第二纵梁安装孔(32)均通过螺栓与纵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减重凹槽(23)、第二减重凹槽(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端部设第一防错凸起(21)、第二防错凸起(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板式扭力梁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均由球墨铸铁制成。
CN201922058900.2U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 Active CN211441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8900.2U CN211441895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8900.2U CN211441895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41895U true CN211441895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20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58900.2U Active CN211441895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418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07960B2 (en) Suspension system having reduced stress axle connection
US6398262B1 (en) Modular subfram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6866333B2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US8348290B2 (en) Structural component for rear frame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CN105377594A (zh) 车辆悬架及其板簧
JPH06171545A (ja) 自動車用ステアリングナックルアセンブリ
KR20140135164A (ko) 차량용 서스펜션 암
CN112339861B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US6305701B1 (en) One piece mounting bracket for automotive suspension dampers, including attachment for stabilizer bar
CN212579544U (zh) 汽车悬架的控制臂、悬架和汽车
US6354627B1 (en) Construction for suspension system mounting portions of body of vehicle
CN208947414U (zh) 车身后纵梁结构
US9868329B2 (en) Spring bracket arm
CN211441895U (zh) 一种插板式扭力梁衬套
EP4100267A1 (en) Vehicle trailing arm assembly having an assembled eyelet
US11970042B2 (en) Suspension assembly
CN110816663B (zh) 副车架后横梁和转向机连接结构
KR20130036808A (ko) 전방 현가 장치의 로어 컨트롤 암 조립체
CN110588781A (zh) 一种高形态多用模块化后副车架
CN106827960B (zh) 一种汽车后桥与纵梁的安装结构
CN214295450U (zh) 前悬架控制臂结构
US5897124A (en) Pivot bearing unit for a vehicle wheel assembly
CN114074507A (zh) 承载控制臂
CN201362151Y (zh) 一种适用于重型卡车的平衡悬架
CN109693501B (zh) 汽车及其悬架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