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34508U - 一种输液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液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34508U
CN211434508U CN201921879218.3U CN201921879218U CN211434508U CN 211434508 U CN211434508 U CN 211434508U CN 201921879218 U CN201921879218 U CN 201921879218U CN 211434508 U CN211434508 U CN 211434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epidural
subarachnoid
port
in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92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792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34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34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34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输液港装置,包括用于埋置皮下的输液港;一端能够经皮下隧道置于硬膜外间隙内的硬膜外导管;一端能够经皮下隧道置于蛛网膜下腔的蛛网膜下腔导管;能够连接硬膜外导管和蛛网膜下腔导管的导管转换器,硬膜外导管的另一端或蛛网膜下腔导管的另一端与输液港连接。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如果硬膜外给药模式和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中的一种不再适合患者的治疗,需要采取另外一种时,本申请可以利用导管转换器连接硬膜外导管和蛛网膜下腔导管,从而实现两种给药模式共用一个输液港,不用重新改变输液港的位置和更换输液港,能够直接实现硬膜外给药模式与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之间的转换,从而减少患者负担,降低对患者的创伤。

Description

一种输液港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输液港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各种顽固性疼痛,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将镇痛药物直接输送至患者的硬膜外腔间隙药物输注。硬膜外腔给药模式具体操作为:将输液港埋置在患者身体某个部位的皮下,并通过皮下隧道与置入硬膜外间隙的导管相连接,进入硬膜外导管到达所需要的椎体阶段,由微量泵将配置好的所需药物通过无损伤针插入埋置在皮下的输液港,再由硬膜外导管输送到硬膜外腔间隙,通过扩散直接作用于脊髓的各种受体,不仅镇痛效果好,同时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不同的局部麻醉药,以及和其他硬膜外腔可以使用的针对各种靶点的药物。
硬膜外腔给药操作方便,极大地提高了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力,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如果硬膜外给药模式不再适合患者的治疗,需要采取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时,根据蛛网膜下腔导管的位置需要对预先埋置的输液港进行移位和更换,增加了患者负担,增大了对患者的创伤。
如何在更换给药模式时,减少患者负担,降低对患者的创伤,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输液港装置,以实现在更换给药模式时,减少患者负担,降低对患者的创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液港装置,包括:
用于埋置皮下的输液港;
一端能够经皮下隧道置于硬膜外间隙内的硬膜外导管;
一端能够经皮下隧道置于蛛网膜下腔的蛛网膜下腔导管;
能够连接所述硬膜外导管和所述蛛网膜下腔导管的导管转换器,所述硬膜外导管的另一端或所述蛛网膜下腔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输液港连接。
优选的,上述输液港装置中,所述导管转换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硬膜外导管和所述蛛网膜下腔导管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上述输液港装置中,所述导管转换器包括:
转换筒,具有能够连通所述硬膜外导管与所述蛛网膜下腔导管的连通腔体;
用于将所述硬膜外导管锁紧在所述转换筒一端的第一锁紧件;
用于将所述蛛网膜下腔导管锁紧在所述转换筒另一端的第二锁紧件。
优选的,上述输液港装置中,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均与所述转换筒螺纹连接。
优选的,上述输液港装置中,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结构相同。
优选的,上述输液港装置中,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
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具有供所述硬膜外导管穿过的第一导管穿孔、与所述转换筒的第一内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用于固定所述硬膜外导管端部的第一固定头,所述第一固定头具有与所述硬膜外导管过盈配合的第一固定孔和与所述第一导管穿孔的第二内螺纹配合的第二外螺纹。
优选的,上述输液港装置中,所述第一螺柱上设置有外露于所述转换筒的旋拧帽。
优选的,上述输液港装置中,所述转换筒外壁上设置有工具配合面。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输液港装置包括:用于埋置皮下的输液港;一端能够经皮下隧道置于硬膜外间隙内的硬膜外导管;一端能够经皮下隧道置于蛛网膜下腔的蛛网膜下腔导管;能够连接硬膜外导管和蛛网膜下腔导管的导管转换器,硬膜外导管的另一端或蛛网膜下腔导管的另一端与输液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导管所置入的位置不同,硬膜外导管和蛛网膜下腔导管不能通用,两者直径不同,硬膜外导管的直径大于蛛网膜下腔导管的直径。
本申请公开的输液港装置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如果硬膜外给药模式和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中的一种给药模式不再适合患者的治疗,需要采取另外一种给药模式时,可以利用导管转换器连接硬膜外导管和蛛网膜下腔导管,从而实现两种给药模式共用一个输液港,不用重新改变输液港的位置和更换输液港,能够直接实现硬膜外给药模式与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之间的转换,从而减少患者负担,降低对患者的创伤。
具体的,当起初为硬膜外给药模式时,硬膜外导管的一端经皮下隧道置于硬膜外间隙内,硬膜外导管的另一端与输液港连接,通过向输液港内输入药液,流经硬膜外导管将药液输送至硬膜外间隙内;当需要转换为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时,使蛛网膜下腔导管的一端经皮下隧道置于蛛网膜下腔,然后利用导管转换器连接硬膜外导管和蛛网膜下腔导管,从而将输液港内的药液,流经硬膜外导管,在蛛网膜下腔导管将药液输送至蛛网膜下腔。当起初为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时,采用与上述相同的适应性步骤实现转换为硬膜外给药模式,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转换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锁紧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锁紧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硬膜外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蛛网膜下腔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输液港装置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液港装置,实现了在更换给药模式时,减少患者负担,降低对患者的创伤。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8,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输液港装置包括:用于埋置皮下的输液港1;一端能够经皮下隧道置于硬膜外间隙内的硬膜外导管2;一端能够经皮下隧道置于蛛网膜下腔的蛛网膜下腔导管3;能够连接硬膜外导管2和蛛网膜下腔导管3的导管转换器,硬膜外导管2的另一端或蛛网膜下腔导管3 的另一端与输液港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导管所置入的位置不同,硬膜外导管2和蛛网膜下腔导管3不能通用,两者直径不同,硬膜外导管2的直径大于蛛网膜下腔导管3的直径,如图6-7所示。导管转换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所制,可以长期埋置体内并连接不同规格的硬膜外导管2和蛛网膜下腔导管3并保持通畅。蛛网膜下腔导管3、硬膜外导管2为医用材料所制,规格与长度与常规麻醉使用的基本相同,并适合于长期埋置于皮下。
应用时,静脉港埋置在皮下,与硬膜外导管2或蛛网膜下腔导管3连接,导管的另一端置入所需的硬膜外椎体阶段或蛛网膜下腔相应的位置。应用无损伤蝶形针插入输液港1并连接输液管以及便携式电子输液泵,根据需要设定给药速度和剂量,如图8所示。
本申请公开的输液港装置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如果硬膜外给药模式和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中的一种给药模式不再适合患者的治疗,需要采取另外一种给药模式时,可以利用导管转换器连接硬膜外导管2 和蛛网膜下腔导管3,从而实现两种给药模式共用一个输液港1,不用重新改变输液港1的位置和更换输液港1,能够直接实现硬膜外给药模式与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之间的转换,从而减少患者负担,降低对患者的创伤。
具体的,当起初为硬膜外给药模式时,硬膜外导管2的一端经皮下隧道置于硬膜外间隙内,硬膜外导管2的另一端与输液港1连接,通过向输液港1 内输入药液,流经硬膜外导管2将药液输送至硬膜外间隙内;当需要转换为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时,使蛛网膜下腔导管3的一端经皮下隧道置于蛛网膜下腔,然后利用导管转换器连接硬膜外导管2和蛛网膜下腔导管3,从而将输液港1内的药液,流经硬膜外导管2,在蛛网膜下腔导管3将药液输送至蛛网膜下腔。当起初为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时,采用与上述相同的适应性步骤实现转换为硬膜外给药模式,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本申请的输液港装置还包括直针头无损伤针、硬膜外穿刺针、隧道针、导丝、注射器、连接套环、无损伤蝶形针、手术刀及其他附件等集成,用于难治性疼痛及晚期癌痛患者椎管内镇痛。
本申请的输液港装置具体手术操作为:
给药模式一:启用硬膜外给药模式时,首先要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局麻后切开腰椎正中皮肤直至棘上韧带,在棘上韧带预留固定缝线,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硬膜外导管2一端置于所需要的椎体阶段的硬膜外间隙内;然后拟将硬膜外导管2的另一端经过皮下隧道至患者体侧季肋部腋前线处,该部位经局部麻醉后切开皮肤至浅筋膜,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成一皮囊,用隧道针自背部切口至季肋部皮囊处打通一皮下隧道,将硬膜外导管2引至皮囊处与皮下的输液港1相连接,最后将该部位切口皮肤缝合该装置即为体内安装完成。当患者需要药液输入时,采用无损伤蝶形针经皮刺入输液港1内,末端与输液导管及输液装置连接,按设定程序给药即可。
给药模式二: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如需将硬膜外给药模式转换成为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则需选择合适的蛛网膜下腔给药穿刺点,又分两种情况,其一,当蛛网膜下腔穿刺点和之前选定、目前正在应用的硬膜外穿刺点在同一椎体间隙,则找到该硬膜外穿刺点,局麻后切开腰椎正中皮肤直至棘上韧带,找到棘上韧带固定缝线和硬膜外导管2,将硬膜外导管2从硬膜外腔拔出后,然后在相同部位再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根据需要,剪去多余的导管,并利用导管转换器连接,然后将导管转换器固定并埋置在就近棘突一侧的皮下,缝合皮肤完成操作。其二,当选择的蛛网膜下腔穿刺点和之前选定、目前正在应用的硬膜外穿刺点不在同一椎体间隙,首先选择合适的蛛网膜下腔穿刺点,顺利置入蛛网膜下腔导管3,然后再找到之前的硬膜外穿刺点,同样局麻后切开该部位腰椎正中皮肤直至棘上韧带,找到棘上韧带固定缝线和硬膜外导管2,将硬膜外导管2从硬膜外腔拔出后,用隧道针自两个穿刺点部切口打通一皮下隧道,将穿刺成功的蛛网膜下腔导管3的另一端经过皮下隧道到达硬膜外穿刺点汇合,剪去多余的导管并将两种不同的导管经导管转换器紧密连接并将导管转换器固定在棘突旁边的皮肤下,然后将两处切口皮肤缝合。
本申请输液港装置既可进行独立输液港1埋置式硬膜外腔给药,也可以利用皮下已经埋置的输液港1、硬膜外导管2、导管转换器、蛛网膜下腔导管 3将之前的硬膜外给药模式转换为蛛网膜下腔给药模式,不必对预先埋置的输液港1进行移位和更换,从而减少患者负担,并且对患者的创伤降至最低。
优选的,导管转换器的两端分别与硬膜外导管2和蛛网膜下腔导管3可拆卸连接。本申请使导管转换器与硬膜外导管2和蛛网膜下腔导管3可拆卸连接,方便装配。当然,本申请的导管转换器还可以分别与硬膜外导管2和蛛网膜下腔导管3固定连接,如采用热熔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导管转换器包括转换筒4,具有能够连通硬膜外导管2与蛛网膜下腔导管3的连通腔体;用于将硬膜外导管2锁紧在转换筒4 一端的第一锁紧件;用于将蛛网膜下腔导管3锁紧在转换筒4另一端的第二锁紧件。
当需要转换给药模式时,通过第一锁紧件将硬膜外导管2锁紧在转换筒4 一端;通过第二锁紧件将蛛网膜下腔导管3锁紧在转换筒4的另一端,从而方便安装。当然,本申请还可以不包括上述锁紧件,使导管与转换筒4通过过盈配合,直接实现密封连接。
为了简化结构,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均与转换筒4螺纹连接;该螺纹连接方便拆装,且固定强度较好,也能达到较好的密封连接。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与转换筒4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如卡接或者装夹连接等。
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结构相同,这样一来,可以采用同样的工序生产出两个锁紧件,节省加工成本。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结构也可以不同。
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锁紧件包括第一螺柱5,第一螺柱5具有供硬膜外导管2穿过的第一导管穿孔、与转换筒4的第一内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用于固定硬膜外导管2端部的第一固定头6,第一固定头6具有与硬膜外导管2过盈配合的第一固定孔61和与第一导管穿孔的第二内螺纹配合的第二外螺纹。
连接硬膜外导管2与转换筒4时,首先使硬膜外导管2的一端穿过第一螺柱5的第一导管穿孔,然后将硬膜外导管2的该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头6的第一固定孔61内,接着将第一固定头6的第二外螺纹旋拧在第一螺柱5的第二内螺纹中,实现第一固定头6固定在第一螺柱5上;最后将第一螺柱5的第一外螺纹旋拧在转换筒4的第一内螺纹上,从而实现第一螺柱5与转换筒4 的固定连接。
相应的,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锁紧件包括第二螺柱9,第二螺柱9具有供蛛网膜下腔导管3穿过的第二导管穿孔、与转换筒4的第三内螺纹配合的第三外螺纹;用于固定蛛网膜下腔导管3端部的第二固定头8,第二固定头 8具有与蛛网膜下腔导管3过盈配合的第二固定孔81和与第二导管穿孔的第四内螺纹配合的第四外螺纹。
连接蛛网膜下腔导管3与转换筒4时,首先使蛛网膜下腔导管3的一端穿过第二螺柱9的第二导管穿孔,然后将蛛网膜下腔导管3的该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头8的第二固定孔81内,接着将第二固定头8的第四外螺纹旋拧在第二螺柱9的第四内螺纹中,实现第二固定头8固定在第二螺柱9上;最后将第二螺柱9的第三外螺纹旋拧在转换筒4的第三内螺纹上,从而实现第二螺柱9与转换筒4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头将导管固定在螺柱上,然后通过螺柱将导管固定在转换筒4上,导管的稳固性较好,提高了工作可靠性。当然,上述锁紧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如将导管套在转换筒4上的弹性套或抱箍等。
为了方便两个导管的拆装,第一螺柱5上设置有外露于转换筒4的旋拧帽7;相应的,第二螺柱9上也设置有外露于转换筒4的旋拧帽7。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旋拧帽7拆装螺柱,方便操作。当然,上述旋拧帽7还可以替换为设置在第一螺柱5端部的辅助凸起或辅助凹槽。
为了方便导管转换器置入体内,转换筒4外壁上设置有工具配合面41;本申请利用工具夹紧工具配合面41将置入导管转换器,方便手术。当然,转换筒4外壁上还可以不设置上述工具配合面41。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输液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埋置皮下的输液港(1);
一端能够经皮下隧道置于硬膜外间隙内的硬膜外导管(2);
一端能够经皮下隧道置于蛛网膜下腔的蛛网膜下腔导管(3);
能够连接所述硬膜外导管(2)和所述蛛网膜下腔导管(3)的导管转换器,所述硬膜外导管(2)的另一端或所述蛛网膜下腔导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输液港(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转换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硬膜外导管(2)和所述蛛网膜下腔导管(3)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转换器包括:
转换筒(4),具有能够连通所述硬膜外导管(2)与所述蛛网膜下腔导管(3)的连通腔体;
用于将所述硬膜外导管(2)锁紧在所述转换筒(4)一端的第一锁紧件;
用于将所述蛛网膜下腔导管(3)锁紧在所述转换筒(4)另一端的第二锁紧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均与所述转换筒(4)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液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
第一螺柱(5),所述第一螺柱(5)具有供所述硬膜外导管(2)穿过的第一导管穿孔、与所述转换筒(4)的第一内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用于固定所述硬膜外导管(2)端部的第一固定头(6),所述第一固定头(6)具有与所述硬膜外导管(2)过盈配合的第一固定孔(61)和与所述第一导管穿孔的第二内螺纹配合的第二外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液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柱(5)上设置有外露于所述转换筒(4)的旋拧帽(7)。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输液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筒(4)外壁上设置有工具配合面(41)。
CN201921879218.3U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输液港装置 Active CN211434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9218.3U CN211434508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输液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9218.3U CN211434508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输液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34508U true CN211434508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6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9218.3U Active CN211434508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输液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345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9816A1 (en) * 2020-12-02 2022-06-09 Bionaut Labs Ltd. An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drive an object in one lumen, via a driver in another lume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9816A1 (en) * 2020-12-02 2022-06-09 Bionaut Labs Ltd. An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drive an object in one lumen, via a driver in another lume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6587B2 (en) Infiltration cannula
US7300430B2 (en) Multi-lumen catheter with attachable hub
US8945089B2 (en) Infusion catheter with composite tip
JP5297797B2 (ja) 麻酔剤の送達のための予圧されたロック可能な刺激用カテーテル
US7699809B2 (en) Catheter positioning system
JP5662159B2 (ja) 可撓性脊椎針ととも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フロー要素、針組立体、なら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使用方法
US7120487B2 (en)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ministering regional anesthesia to a patient
JP2003220145A (ja) ロック可能なカテーテルコネクタ
CN211434508U (zh) 一种输液港装置
WO2014101298A1 (zh) 一种心包穿刺针组件
US7549996B2 (en) Tunneling needle design having an on-demand removable hub
JPH08155032A (ja) 硬膜外カテーテル
CN211659007U (zh) 一种连续神经丛阻滞套件
CN201516222U (zh) 多微孔留置管
CN217338759U (zh) 一种胸腹腔镜用的角度可调式限位多通道穿刺针
CN218484598U (zh) 静脉剥脱装置
CN215192041U (zh) 一种用于b超引导下肌筋膜松解术的超微创水射刀治疗仪
CN220110211U (zh) 一种可弯曲的声带注射针
CN213525302U (zh) 一种医用缝合器
CN214858191U (zh) 眼科注射专用装置
CN215349319U (zh) 一种钝针扣眼穿刺套管针
CN213698311U (zh) 连接输液管的麻醉药注射器
CN211022852U (zh) 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
US11058405B2 (en) Surgical tool
CN210130941U (zh) 一种小儿腹腔镜疝手术导线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