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25302U - 一种医用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25302U
CN213525302U CN202021076089.7U CN202021076089U CN213525302U CN 213525302 U CN213525302 U CN 213525302U CN 202021076089 U CN202021076089 U CN 202021076089U CN 213525302 U CN213525302 U CN 213525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ture
section
cavity
internal
medical stap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60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崇熙
南莲花
徐成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Mediso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Mediso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Mediso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Mediso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760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25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25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25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缝合器,其中,缝合器包括可供待缝合组织由外到内进入内部并在内部进行缝合操作的缝合腔;使用缝合方法包括将缝合腔插入腹部穿刺孔,且所述缝合腔的下端穿过皮下、筋膜和腹膜,腹壁组织通过所述缝合腔上的过孔进入所述缝合腔内部,并通过缝合针在所述缝合腔内部将腹壁组织缝合;本实用新型中将医用缝合器插入腹腔穿刺孔中,腹壁组织通过缝合腔上的过孔,由外到内进入缝合腔内,并从缝合腔内部空间对由外到内进入的腹壁组织进行穿线操作,完成缝合,保护腹腔内部组织不受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缝合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现代医疗中常见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需要先设置3个至5个大小直径在5mm至10mm的贯穿腹壁组织的穿刺通道,使得手术器械能够从这些穿刺通道进入腹腔或者胸腔实施相应的手术。而在手术完成后,在去除手术器械后,需要将这些穿刺通道进行缝合,以便伤口愈合。
现有技术中的腹壁缝合器需要使用缝合针将缝合线引导至待缝合的腹壁组织中,例如公开号为CN204797923U的专利中公开的筋膜缝合器在一对展翼相对的端面设置为开口结构,在引线针穿刺的过程中,引线针会从展翼的开口结构处伸出,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引线针直接戳到人体组织的情况,若戳到内脏组织,极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医疗事故,因此针对上述腹壁缝合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风险,设计可以避免引线针戳到人体组织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风险的发生;又如公开号为CN 108938024 A的专利中公开的保护套、展翼及微创筋膜腹壁缝合器中通过保护垫对于引线针的针尖起到了限位保护的作用,避免了针尖直接戳到人体组织的现象的发生,降低了人体组织被引线针戳伤的风险,虽然通过设置保护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出现医疗事故,但其本质还是在缝合器的外部缝合人体组织,仍然不能完全避免风险,而且其还存在着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将人体组织由外到内进入内部后进行内部缝合的医用缝合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缝合器,包括可供待缝合组织由外到内进入内部并在内部进行缝合操作的缝合腔。
优选地,所述缝合腔的一端为开口,侧壁上开设有供腹壁组织通过的过孔。
优选地,所述缝合腔包括依次连通的体外扩大段和体内缝合段,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体外扩大段的非连接端,所述体外扩大段的外径大于所述体内缝合段的外径,所述过孔设置在所述体内缝合段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体内缝合段的非连接端的端面为封闭结构。
优选地,所述体外扩大段呈喇叭状,所述封闭结构呈圆弧状。
优选地,所述体外扩大段和所述体内缝合段圆滑过渡连接。
优选地,所述体内缝合段的非连接端为直头结构,所述直头结构呈I字型。
优选地,所述体内缝合段相对侧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所述过孔,且所述过孔的下方侧壁上设置有连通两所述过孔的第一脱线缝隙。
优选地,所述体内缝合段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横跨所述过孔的上方和下方区域。
优选地,所述体内缝合段的非连接端为弯头结构,所述弯头结构呈J字型。
优选地,所述体内缝合段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过孔。
优选地,所述体内缝合段上设置有所述过孔的侧壁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直径由体外至体内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过孔朝向体内倾斜设置在所述体内缝合段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缝合腔内设置有供缝合针穿过的导向通道,所述缝合针通过所述导向通道后刺穿位于所述缝合腔内的腹壁组织。
优选地,所述导向通道的导向出口或者导向出口的直线延伸轨迹贴近所述过孔。
优选地,所述导向通道上设置有第二脱线缝隙。
优选地,所述缝合腔和所述导向通道均为医用透明材质。
优选地,所述体外扩大段的非连接端的端部与环形翼缘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所述医用缝合器的使用缝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缝合腔插入腹部穿刺孔,且所述缝合腔的下端穿过皮下、筋膜和腹膜,腹壁组织通过所述缝合腔上的过孔进入所述缝合腔内部,并通过缝合针在所述缝合腔内部将腹壁组织缝合。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缝合器中在腹腔穿刺手术后,将医用缝合器插入腹腔穿刺孔中,腹壁组织通过缝合腔上的过孔,由外到内进入缝合腔内,并从缝合腔内部空间对由外到内进入的腹壁组织进行穿线操作,完成缝合,保护腹腔内部组织不受伤害;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缝合器中体外扩大段的外径大于体内缝合段的外径,既能稳定装置不会上下移动又能实现穿线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导向通道直头结构的医用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有导向通道直头结构的医用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导向通道弯头结构的医用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有导向通道弯头结构的医用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有导向通道直头结构的缝合流程图;
图8为有导向通道弯头结构的缝合流程图;
图9为无导向通道弯头结构的缝合流程图(其旋转缝合方法同图8中所示的方法);
其中,1-体外扩大段;2-体内缝合段;3-过孔;4-第一脱线缝隙;5-加强筋;6-导向通道;7-第二脱线缝隙;8-环形翼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将人体组织由外到内进入内部后进行内部缝合的医用缝合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应于如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缝合器,包括可供待缝合组织由外到内进入内部并在内部进行缝合操作的缝合腔。其中,医护操作人员将带有缝合腔的缝合器插入穿刺孔内,并将穿刺孔周围的人体组织(即待缝合组织)由外到内进入缝合腔内,随后在缝合腔内同时完成或者依次完成相对侧人体组织的穿线工作,将缝合器脱离穿刺孔后,调整穿线完成相对侧人体组织的缝合工作,即采用设置可容纳人体组织的缝合腔以及在缝合腔内部进行穿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在缝合腔外部缝合导致缝合针易误操作损伤腹腔内部组织的问题,保护腹腔内部组织不受伤害,其与现有技术中穿线工作的工作区域是完全不一样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本实用新型中缝合腔的一端为开口,侧壁上开设有供腹壁组织通过的过孔3,即腹壁组织通过过孔3进入缝合腔内部,过孔3的数量和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即可,优选的过孔3为1个或对称设置的2个,缝合针通过开口进入缝合腔内部,并对缝合腔内的腹壁组织进行穿线,缝合针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结构改进。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为了使缝合器的结构更加具体化,本实用新型中缝合腔包括依次连通的体外扩大段1和体内缝合段2,开口设置在体外扩大段1的非连接端,体外扩大段1的外径大于体内缝合段2的外径,过孔3设置在体内缝合段2的侧壁上;其中,以腹腔手术为例,体外扩大段1的全部结构或者大部分结构位于腹壁外部小部分位于腹壁组织内,体内缝合段2的全部结构或者大部分结构位于腹壁组织内小部分为腹腔内部,缝合针通过开口依次经过体外扩大段1和体内缝合段2,对位于体内缝合段2内部的腹壁组织进行穿线工作。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为了避免缝合针在体内损伤器官或其他人体组织,本实用新型中体内缝合段2的非连接端的端面为封闭结构,即通过封闭结构限制缝合针的活动范围和深入长度,避免了由于过度操作导致穿刺针会脱出缝合腔的问题。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本实用新型中体外扩大段1呈喇叭状,优选为向外张开的喇叭状结构,使得体外扩大段1不会随着体内缝合段2深入人体体内,同时使得缝合器在使用过程中体外扩大段1的外壁可以贴敷在腹壁外部上,更容易对腹壁组织形成初步挤压,有利于腹壁组织进入体内缝合段2内部,而且便于手持操作、旋转操作;封闭结构呈圆弧状,使得体内缝合段2深入腹腔更加顺利,同时避免了由于结构存在尖锐结构导致腹壁损伤的问题。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本实用新型中体外扩大段1和体内缝合段2圆滑过渡连接,此时,优选为体外扩大段1和体内缝合段2是一体成型结构,使得缝合器能在更顺利且不破坏腹壁的状态下进入穿刺孔内。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本实用新型中体内缝合段2的非连接端为直头结构,直头结构呈I字型,即直筒结构。其中,体内缝合段2与体外扩大段1的连接端为弧形结构或体内缝合段2均为直筒结构,当然优选为弧形结构,有利于实现圆滑过渡连接,在直头结构中过孔3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2个,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有过孔3的数量以及大小主要是基于人体穿刺孔的不会太大,当用于其他大体积生物组织缝合时,过孔3的数量以及大小可以相应的增加或增大;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当应用直头结构在人体组织缝合时,过孔3数量优选为2个,本实用新型中体内缝合段2相对侧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过孔3,且过孔3的下方侧壁上设置有连通两过孔3的第一脱线缝隙4;其中,此时缝合过程可以为:将体内缝合段2插入腹部穿刺孔,且体内缝合段2的下端穿过皮下、筋膜和腹膜,通过挤压腹壁或者按压缝合器的方式,使得腹壁组织通过体内缝合段2上两侧的过孔3进入体内缝合段2的内部,随后通过缝合针将缝合线穿过一侧腹壁组织,并将缝合线放在腹壁组织内,拔出缝合针,再通过缝合针穿过另一侧腹壁组织,夹持住缝合线,并将缝合线在另一侧腹壁组织上拉出,保持缝合线为松弛状态,随后旋转缝合器,使得位于体内缝合段2内部的腹壁组织脱出,同时在拔出缝合器的过程中,两侧腹壁组织之间的缝合线通过第一脱线缝隙4脱离,当缝合器拔出后,拉紧缝合线完成两侧腹壁组织的缝合工作;进一步的,第一脱线缝隙4的间隙值大于缝合线单倍或双倍直径即可,间隙值最好小于缝合针直径,避免缝合针可以通过第一脱线缝隙4的问题。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由于开设了第一脱线缝隙4,使得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降低,所以本实用新型中体内缝合段2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筋5,加强筋5横跨过孔3的上方和下方区域,使得过孔3下方的外壁与过孔3上方的外壁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本实用新型中体内缝合段2的非连接端还可以为弯头结构,弯头结构呈J字型;其中,体内缝合段2与体外扩大段1的连接端为弧形结构,有利于实现圆滑过渡连接,体内缝合段2连接端与非连接端之间的结构最好为直筒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弯曲度不大的弧形结构,有利于腹壁组织通过过孔3进入体内缝合段2内,在弯头结构中过孔3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2个,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有过孔3的数量以及大小主要是基于人体穿刺孔的不会太大,当用于其他大体积生物组织缝合时,过孔3的数量以及大小可以相应的增加或增大。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当应用弯头结构在人体组织缝合时,过孔3数量优选为1个,即本实用新型中体内缝合段2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过孔3。其中,此时缝合过程可以为:将体内缝合段2插入腹部穿刺孔,且体内缝合段2的下端穿过皮下、筋膜和腹膜,通过挤压腹壁或者按压缝合器的方式,使得一侧的腹壁组织通过体内缝合段2上一侧的过孔3进入体内缝合段2的内部,随后通过缝合针将缝合线穿过一侧腹壁组织,并将缝合线放在腹壁组织内,拔出缝合针,保持缝合线为松弛状态,随后旋转缝合器,使得位于体内缝合段2内部的腹壁组织脱出,将过孔3旋转到另一侧,并将另一侧的腹壁组织通过过孔3进入体内缝合段2内部,再通过缝合针将缝合线穿过另一侧腹壁组织,随后再次旋转缝合器,再次使得位于体内缝合段2内部的腹壁组织脱出,并逐步拔出缝合器,在拔出缝合器的过程中,两侧腹壁组织之间的缝合线通过过孔3脱离,当缝合器拔出后,拉紧缝合线完成两侧腹壁组织的缝合工作。
直头结构和弯头结构在使用用途上本身可以互换使用,只不过操作方法稍有差异。同样直径情况下,弯头结构比直头结构可以让更多的腹壁组织进入到产品内部,通过单侧对需缝合部位穿线后,通过旋转再去对另外一侧需缝合部位进行穿线,最后实现缝合。使用弯头结构的比直头结构的还多一种方法,将缝合线通过产品中间的通道放置到待缝合位置处,然后通过穿刺针刺穿待缝合部位后,将缝合线引出,然后经旋转后,同样对另外一侧待缝合部位用穿刺针刺穿并引线。
在直头结构和弯头结构以及其他变形结构中,为了便于腹壁组织进入体内缝合段2,本实用新型中体内缝合段2上设置有过孔3的侧壁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直径由体外至体内逐渐减小,即过孔3的上端比下端更靠近腹壁组织,增大了过孔3的覆盖面积,能够由外到内进入更多的腹壁组织,有利于缝合工作的进行。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本实用新型中过孔3朝向体内倾斜设置在体内缝合段2的侧壁上,有利于腹壁组织进入体内缝合段2内部。
为了有利于医护操作者对腹壁组织进行准确穿刺,即便于缝合针进行缝合工作,本实用新型中缝合腔内设置有供缝合针穿过的导向通道6,缝合针通过导向通道6后刺穿位于缝合腔内的腹壁组织。其中,导向通道6可以与缝合腔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预制后安装在缝合腔上,导向通道6的数量与过孔3数量相同,并位于过孔3的上方,导向通道6的出口方向朝向体内缝合段2上与该导向通道6相对侧的侧壁,即避免缝纫针的针尖直接刺向缝合器的侧壁导致缝合器外壁损坏的问题,尤其是当缝合器的材质硬度不够时,缝合针容易刺穿外壁,此时内部缝合的缝合器将不能很好的实现防护作用;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本实用新型中导向通道6的导向出口或者导向出口的直线延伸轨迹贴近过孔3,有利于缝合针穿刺足够厚度的腹壁组织。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为了便于脱线,本实用新型中导向通道6上设置有第二脱线缝隙7;直头结构中已经设置了第一脱线缝隙4,此时可以不再指头结构中设置第二脱线缝隙7;而弯头结构中没有设置第一脱线缝隙4,为了便于弯头结构中脱线工作的进行,优选的将第二脱线缝隙7设置在弯头结构的导向通道6上;使用穿刺针将线通过导向通道刺穿缝合腹腔,此时将线从缝隙中脱离出来,旋转缝合器后,使用穿刺针刺穿腹壁组织,将线通过导向通道引出至适当长度,之后将线从缝隙中脱出。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本实用新型中缝合腔和导向通道6均为医用透明材质。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化方式,为了便于手持操作,本实用新型中体外扩大段1的非连接端的端部与环形翼缘8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供待缝合组织由外到内进入内部并在内部进行缝合操作的缝合腔,所述缝合腔的一端为开口,侧壁上开设有供腹壁组织通过的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腔包括依次连通的体外扩大段和体内缝合段,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体外扩大段的非连接端,所述体外扩大段的外径大于所述体内缝合段的外径,所述过孔设置在所述体内缝合段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缝合段的非连接端的端面为封闭结构;所述体外扩大段呈喇叭状,所述封闭结构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扩大段和所述体内缝合段圆滑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缝合段的非连接端为直头结构,所述直头结构呈I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缝合段相对侧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所述过孔,且所述过孔的下方侧壁上设置有连通两所述过孔的第一脱线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缝合段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横跨所述过孔的上方和下方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缝合段的非连接端为弯头结构,所述弯头结构呈J字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缝合段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过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缝合段上设置有所述过孔的侧壁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直径由体外至体内逐渐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朝向体内倾斜设置在所述体内缝合段的侧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腔内设置有供缝合针穿过的导向通道,所述缝合针通过所述导向通道后刺穿位于所述缝合腔内的腹壁组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道的导向出口或者导向出口的直线延伸轨迹贴近所述过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道上设置有第二脱线缝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腔和所述导向通道均为医用透明材质。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扩大段的非连接端的端部与环形翼缘相连接。
CN202021076089.7U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医用缝合器 Active CN213525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6089.7U CN213525302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医用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6089.7U CN213525302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医用缝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25302U true CN213525302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75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6089.7U Active CN213525302U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医用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25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1227A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CN213525302U (zh) 一种医用缝合器
CN107714116B (zh) 腹腔镜缝合器
CN108261228A (zh) 一种穿刺器
CN215273032U (zh) 一种医用带线锚钉
CN114587457B (zh)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CN211609986U (zh) 直视下一体式腹腔镜穿刺缝合器
CN215384260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导引悬吊线
CN112107339A (zh) 一种医用缝合器及其使用缝合方法
CN201179082Y (zh) 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
CN112674844A (zh) 直视下一体式腹腔镜穿刺缝合器
CN113545831A (zh) 套环带线式手术器
CN210056119U (zh) 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
CN210697714U (zh) 腹腔镜手术缝合用打结器
CN209074718U (zh) 腔内牵引装置
CN109303595B (zh) 一种带缝合功能的穿刺器
CN112998778A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导引悬吊线
CN109106413B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切口缝合器
CN113274075A (zh) 一种防止舌后坠的穿线固定装置
CN215129320U (zh) 腹腔镜trocar缝合器
CN211560299U (zh) 兼具筋膜缝合的穿刺器
CN201418759Y (zh) 胸腹腔筋膜缝合器
CN220069778U (zh) 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戳孔关闭及止血的引线针
CN216135955U (zh) 腹腔镜持针缝合器
CN213940838U (zh) 腹腔微创闭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