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34013U - 一种可折叠手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手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34013U
CN211434013U CN201922143644.7U CN201922143644U CN211434013U CN 211434013 U CN211434013 U CN 211434013U CN 201922143644 U CN201922143644 U CN 201922143644U CN 211434013 U CN211434013 U CN 211434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fixed
support frame
hinged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436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忠胜
蒋进良
周守雄
朱圣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Dah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Dah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Dah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Dah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436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34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34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34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手推车,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和连接架组件;左支撑架的底部和右支撑架的底部均设有滚轮,左支撑架的顶部和右支撑架的顶部均设有把手;连接架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辅助连接件和第二辅助连接件,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左支撑架的底部铰接,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右支撑架的底部铰接,上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杆的中部铰接,第一辅助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在右支撑架上,第一辅助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杆的上部,上述第二辅助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在左支撑架上,第二辅助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在于第二连接杆的上部;连接架组件顶部设有柔性坐垫。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不易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手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折叠手推车。
背景技术
手推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代步助行工具,其用途十分广泛,适用于老年人、残疾人等行走能力较弱群体的代步行走(对行使环境无法判断的人群除外),特别适用于室内、庭院、人行道等环境的短途代步行走,是广大老年朋友、残疾朋友理想的代步工具。
现有的折叠车一般分为不可折叠手推车和可折叠手推车,现有的不可折叠手推车在使用上都有不便,不便于运输和搬运,现有的可折叠手推车可以便于运输和搬运,但是现有的可折叠手推车结构复杂,不便使用,容易损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手推车,其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折叠手推车,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和连接架组件;上述左支撑架的底部和右支撑架的底部均设有滚轮,上述左支撑架的顶部和右支撑架的顶部均设有把手;上述连接架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辅助连接件和第二辅助连接件,上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左支撑架的底部铰接,上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右支撑架的底部铰接,上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杆的中部铰接,上述第一辅助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在右支撑架上,上述第一辅助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杆的上部,上述第二辅助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在左支撑架上,上述第二辅助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在于第二连接杆的上部;上述连接架组件顶部设有柔性坐垫。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第一转动组件,上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通过第一转动组件固定于左支撑架的底部,上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第二转动组件,上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通过第二转动组件固定于右支撑架的底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均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转筒,上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均设有限位套柱,上述转筒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固定块的限位套柱外部,上述转筒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固定块的限位套柱外部;上述第一转动组件中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固定于左支撑架的底部,上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固定于第一转动组件中转筒的外侧壁上,上述第二转动组件中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固定于右支撑架的底部,上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固定于第二转动组件中转筒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左支撑架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凹部,上述第一凹部的深度小于上述第一转动组件中转筒的截面半径;上述右支撑架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二凹部,上述第二凹部的深度小于上述第二转动组件中转筒的截面半径。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架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柔性坐垫的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上述第一安装杆的中部垂直固定于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上述第二安装杆的中部垂直固定于第一连接杆的上端。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设有储物箱,上述储物箱与连接架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设有螺栓,上述储物箱外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有安装耳,任意一个上述安装耳上均设有安装孔,上述第一安装杆的后端和第二安装杆的后端均设有与一个安装孔配合的固定孔,任意一个上述固定孔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与螺栓配合的内螺纹,任意一个上述安装孔与一个上述固定孔配合后,再用螺栓穿过安装孔与固定孔配合固定。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柔性坐垫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安装杆上,上述柔性坐垫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杆上,上述柔性坐垫上还设有加强带,上述柔性坐垫中部设有两个通孔,上述加强带的一端穿过一个上述通孔并与第一连接杆的上部固定连接,上述加强带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上述通孔并与第二连接杆的上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柔性坐垫上方设有靠背,上述靠背的一端可拆卸固定于左支撑架的上部,上述靠背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于右支撑架的上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靠背的两端各铰接有一个安装件,任意一个上述安装件的一端与靠背的一个端部铰接,任意一个上述安装件的另一端上均设有“U”形开口,任意一个设有上述“U”形开口的安装件的端部左右两侧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这样的可折叠手推车在需要运输或者搬运的时候,因为连接架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辅助连接件和第二辅助连接件,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左支撑架的底部铰接,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右支撑架的底部铰接,第一连接杆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杆的中部铰接,所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以绕第一连接杆中部与第二连接杆中部的铰接处转动,第一辅助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在右支撑架上,第一辅助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杆的上部,第二辅助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在左支撑架上,第二辅助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在于第二连接杆的上部,这样可以保证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过程中不与整个可折叠手推车分离;因此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可以通过连接架组件进行折叠,而且这样的可折叠手推车折叠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且不易损坏;因为连接架组件顶部设有柔性坐垫,这样设置可以不影响手推车的折叠,更加便于手推车的折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叠手推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叠手推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叠手推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标:1-左支撑架,2-右支撑架,3-滚轮,4-把手,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第一辅助连接件,8-第二辅助连接件,9-柔性坐垫,10-第一转动组件,11-第二转动组件,12-第一固定块,13-第二固定块,14-转筒,15-限位套柱,16-第一凹部,17-第一安装杆,18-第二安装杆,19-储物箱,20-安装耳,21-螺栓,22-加强带,23-通孔,24-靠背,25-安装件,26-“U”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3、4、5所示,一种可折叠手推车,包括左支撑架1、右支撑架2和连接架组件;上述左支撑架1的底部和右支撑架2的底部均设有滚轮3,上述左支撑架1的顶部和右支撑架2的顶部均设有把手4;上述连接架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一辅助连接件7和第二辅助连接件8,上述第一连接杆5的下端与左支撑架1的底部铰接,上述第二连接杆6的下端与右支撑架2的底部铰接,上述第一连接杆5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杆6的中部铰接,上述第一辅助连接件7的一端铰接在右支撑架2上,上述第一辅助连接件7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杆5的上部,上述第二辅助连接件8的一端铰接在左支撑架1上,上述第二辅助连接件8的另一端铰接在于第二连接杆6的上部;上述连接架组件顶部设有柔性坐垫9。这样的可折叠手推车在需要运输或者搬运的时候,因为连接架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一辅助连接件7和第二辅助连接件8,第一连接杆5的下端与左支撑架1的底部铰接,第二连接杆6的下端与右支撑架2的底部铰接,第一连接杆5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杆6的中部铰接,所以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可以绕第一连接杆5中部与第二连接杆6中部的铰接处转动,第一辅助连接件7的一端铰接在右支撑架2上,第一辅助连接件7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杆5的上部,第二辅助连接件8的一端铰接在左支撑架1上,第二辅助连接件8的另一端铰接在于第二连接杆6的上部,这样可以保证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转动过程中不与整个可折叠手推车分离;因此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可以通过连接架组件进行折叠,而且这样的可折叠手推车折叠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且不易损坏;因为连接架组件顶部设有柔性坐垫9,这样设置可以不影响手推车的折叠,更加便于手推车的折叠。
如图1、2、4、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杆5的下端设有第一转动组件10,上述第一连接杆5的下端通过第一转动组件10固定于左支撑架1的底部,上述第二连接杆6的下端设有第二转动组件11,上述第二连接杆6的下端通过第二转动组件11固定于右支撑架2的底部。这样设置在折叠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转动更加顺畅,使得整个折叠车的使用更加简单。
如图1、2、4、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转动组件10和第二转动组件11均包括第一固定块12、第二固定块13和转筒14,上述第一固定块12和第二固定块13上均设有限位套柱15,上述转筒14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固定块12的限位套柱15外部,上述转筒14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固定块13的限位套柱15外部;上述第一转动组件10中的第一固定块12和第二固定块13固定于左支撑架1的底部,上述第一连接杆5的下端固定于第一转动组件10中转筒14的外侧壁上,上述第二转动组件11中的第一固定块12和第二固定块13固定于右支撑架2的底部,上述第二连接杆6的下端固定于第二转动组件11中转筒14的外侧壁上。这样的第一转动组件10和第二转动组件11在折叠的时候,转筒14的两端均套设于限位套柱15上,转筒14绕着限位套柱15转动,第一连接杆5的下端固定于第一转动组件10中转筒14的外侧壁上,第二连接杆6的下端固定于第二转动组件11中转筒14的外侧壁上,这样设置使得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平衡稳定性性更好,不易损坏,且使用更加顺畅方便。
如图1、2、4、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左支撑架1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转动组件10的第一凹部16,上述第一凹部16的深度小于上述第一转动组件10中转筒14的截面半径;上述右支撑架2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二转动组件11的第二凹部,上述第二凹部的深度小于上述第二转动组件11中转筒14的截面半径。这样这是可以限定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转动角度,避免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转动角度过大碰撞到其他的结构,保证折叠过程中手推车其他结构的外观完整性和结构稳定性,不易损坏。
如图1、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架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柔性坐垫9的第一安装杆17和第二安装杆18,上述第一安装杆17的中部垂直固定于第一连接杆5的上端,上述第二安装杆18的中部垂直固定于第一连接杆5的上端。这样设置使得柔性坐垫9的安装更加稳定,不易损坏,使用也更加稳定。
如图1、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设有储物箱19,上述储物箱19与连接架组件可拆卸连接。这样设置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手推车的时候可以将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入储物箱19内,这样设置使得手推车的使用更加便利,储物箱19与连接架组件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将手推车折叠进行运输和搬运的时候,可以将储物箱19取下,便于手推车的折叠。
如图1、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设有螺栓21,上述储物箱19外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有安装耳20,任意一个上述安装耳20上均设有安装孔,上述第一安装杆17的后端和第二安装杆18的后端均设有与一个安装孔配合的固定孔,任意一个上述固定孔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与螺栓21配合的内螺纹,任意一个上述安装孔与一个上述固定孔配合后,再用螺栓21穿过安装孔与固定孔配合固定。这样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使得储物箱19安装在手推车上时结构稳定,不易损坏,而需要将储物箱19取下的时候十分方便,使得整个手推车的使用都更加方便。
如图1、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储物箱19为柔性储物箱19。这样设置在需要将手推车进行折叠的时候,无需将储物箱19拆下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1、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柔性坐垫9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安装杆17上,上述柔性坐垫9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杆18上,上述柔性坐垫9上还设有加强带22,上述柔性坐垫9中部设有两个通孔23,上述加强带22的一端穿过一个上述通孔23并与第一连接杆5的上部固定连接,上述加强带22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上述通孔23并与第二连接杆6的上部固定连接。这样设置使得柔性坐垫9的整个安装结构更加稳定,使得整个手推车的时候更加稳定,不易损坏。
如图1、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柔性坐垫9上方设有靠背24,上述靠背24的一端可拆卸固定于左支撑架1的上部,上述靠背24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于右支撑架2的上部。这样设置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手推车的时候舒适感更好;因为靠背24的一端可拆卸固定于左支撑架1的上部,靠背24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于右支撑架2的上部,这样设置,当需要折叠手推车的时候,可以将靠背24拆下,使用简单方便。
如图1、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靠背24的两端各铰接有一个安装件25,任意一个上述安装件25的一端与靠背24的一个端部铰接,任意一个上述安装件25的另一端上均设有“U”形开口26,任意一个设有上述设有“U”形开口26的安装件25的端部左右两侧可拆卸连接。靠背24的两端各铰接有一个安装件25,这样啊使得靠背24在使用的时候舒适性更强;安装件25的另一端上均设有“U”形开口26,通过设有“U”形开口26将安装件25套在左支撑件或者右支撑件的上部,因为“U”形开口26的安装件25的端部左右两侧可拆卸连接,所以安装件25可以在需要时从左支撑件或者右支撑件上取下,U”形开口的安装件25的端部左右两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卡扣连接或者螺纹连接。
如图1、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靠背24为柔性靠背24。这样设置当需要折叠手推车的时候,可以不将靠背24拆下,使用更加简单方便,且进一步加强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手推车,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这样的可折叠手推车在需要运输或者搬运的时候,因为连接架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一辅助连接件7和第二辅助连接件8,第一连接杆5的下端与左支撑架1的底部铰接,第二连接杆6的下端与右支撑架2的底部铰接,第一连接杆5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杆6的中部铰接,所以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可以绕第一连接杆5中部与第二连接杆6中部的铰接处转动,第一辅助连接件7的一端铰接在右支撑架2上,第一辅助连接件7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杆5的上部,第二辅助连接件8的一端铰接在左支撑架1上,第二辅助连接件8的另一端铰接在于第二连接杆6的上部,这样可以保证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转动过程中不与整个可折叠手推车分离;因此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可以通过连接架组件进行折叠,而且这样的可折叠手推车折叠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且不易损坏;因为连接架组件顶部设有柔性坐垫9,这样设置可以不影响手推车的折叠,更加便于手推车的折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和连接架组件;所述左支撑架的底部和右支撑架的底部均设有滚轮,所述左支撑架的顶部和右支撑架的顶部均设有把手;所述连接架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辅助连接件和第二辅助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左支撑架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右支撑架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与第二连接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辅助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在右支撑架上,所述第一辅助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杆的上部,所述第二辅助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在左支撑架上,所述第二辅助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在于第二连接杆的上部;所述连接架组件顶部设有柔性坐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第一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通过第一转动组件固定于左支撑架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通过第二转动组件固定于右支撑架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均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转筒,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均设有限位套柱,所述转筒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固定块的限位套柱外部,所述转筒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固定块的限位套柱外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中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固定于左支撑架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固定于第一转动组件中转筒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中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固定于右支撑架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固定于第二转动组件中转筒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架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中转筒的截面半径;所述右支撑架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中转筒的截面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柔性坐垫的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中部垂直固定于第一连接杆的上端,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中部垂直固定于第一连接杆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储物箱,所述储物箱与连接架组件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螺栓,所述储物箱外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有安装耳,任意一个所述安装耳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杆的后端和第二安装杆的后端均设有与一个安装孔配合的固定孔,任意一个所述固定孔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与螺栓配合的内螺纹,任意一个所述安装孔与一个所述固定孔配合后,再用螺栓穿过安装孔与固定孔配合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坐垫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安装杆上,所述柔性坐垫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杆上,所述柔性坐垫上还设有加强带,所述柔性坐垫中部设有两个通孔,所述加强带的一端穿过一个所述通孔并与第一连接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带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所述通孔并与第二连接杆的上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坐垫上方设有靠背,所述靠背的一端可拆卸固定于左支撑架的上部,所述靠背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于右支撑架的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的两端各铰接有一个安装件,任意一个所述安装件的一端与靠背的一个端部铰接,任意一个所述安装件的另一端上均设有“U”形开口,任意一个设有所述“U”形开口的安装件的端部左右两侧可拆卸连接。
CN201922143644.7U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可折叠手推车 Active CN211434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3644.7U CN211434013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可折叠手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3644.7U CN211434013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可折叠手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34013U true CN211434013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10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43644.7U Active CN211434013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可折叠手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34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61811A (en) Trolley with a foldable seat assembly
EP2673185B1 (en) A foldable scooter
US5630601A (en) Two-wheeled trolley with vertical frame and foldable support wheels
US20150151771A1 (en) Folding trolley
US7077422B2 (en) Collapsible conveyance folding transport chair folding wheelchair
US20080088115A1 (en) Wheeled tail platform for a stroller
US20030116943A1 (en) Stroller
CN211434013U (zh) 一种可折叠手推车
WO2009126047A1 (en) Collapsible pushchair
CN212022741U (zh) 一种改进的两用折叠手推车
EP2184215A1 (en) Shopping trolley
CN201923180U (zh) 折叠行李车
WO1998008721A1 (en) Suitcase and cart assembly
CN218367880U (zh) 一种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
CN212368519U (zh) 一种多功能行李装置
CN218367881U (zh) 一种可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
CN217672790U (zh) 一种推车
CN218431315U (zh) 一种折叠式手推购物车
CN220220796U (zh) 一种折叠手推车
CN215883725U (zh) 一种便捷上楼收折式行李车
CN217705922U (zh) 一种折叠式手推车
CN210083272U (zh) 一种新型折叠车
CN211685289U (zh) 一种收纳型折叠推车
CN212243510U (zh) 儿童推车
CN213831854U (zh) 儿童推车收车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137 Building 1, building 2, building 2, building 3, building 3, building 4, building 5, building 6 and building 7, No. 9, Fanye Avenue, Leping Town, Sanshu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FOSHAN DAH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100 No.9, Fengye Avenue East, Leping Town, Sanshu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DAH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