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19962U - 一种污泥脱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脱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19962U CN211419962U CN202020042549.8U CN202020042549U CN211419962U CN 211419962 U CN211419962 U CN 211419962U CN 202020042549 U CN202020042549 U CN 202020042549U CN 211419962 U CN211419962 U CN 2114199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udge
- lime
- pam
- moisture content
- control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污泥罐、PAC加药装置、PAM加药装置、脱水机、水平螺旋输送机、倾斜螺旋输送机、加石灰装置和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所述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设置在第二出料口处以检测该第二出料口流出的污泥的含水率,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所述加石灰装置设有与水平螺旋输送机连通的第四出料口,所述加石灰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反馈的结果控制加石灰装置向水平螺旋输送机中加入石灰。本系统利用石灰的吸水性,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达到下级接收单位如垃圾填埋场的接收标准,整个脱水系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得最后处理完成的污泥含水率能够达到6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脱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工业等废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污水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污泥量的增加速度日益加快,大量待处理的污泥已经成为各个污水处理厂的沉重负担。当前,污泥主要的处置方法是填埋、焚烧、填海和土地利用,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伴随着诸多弊端。污泥含量虽然仅占污水处理总量的0.3-0.5%,但污泥的处理费用几乎占到污水厂全部投资及运行费用的30-50%。
当前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泥处理时,会对污泥先进行脱水处理,使得污泥含水率达到某个指标后再进入下一级单位进行继续处理,对污泥脱水时,通常是以脱水机作为主要的脱水设备进行操作,脱水机的进料口连接污泥罐,污泥罐中存放待处理的污泥,通过泵接入脱水机中进行处理,而在脱水时,会对脱水机中加入PAM和PAC药剂进行辅助脱水,PAM和PAC药剂分别存放在各自的PAM加药装置和PAC加药装置中,通过控制系统分别控制PAM加药装置和PAC加药装置的加药量来使得脱水机最后处理好的污泥含水率能够满足要求,由于脱水机一般放置在处理厂房内部,而接收处理完成的污泥的污泥转运车一般位于厂房外,脱水机将经过脱水处理的污泥通过水平螺旋输送机和倾斜螺旋输送机运输至厂房外等待接收的污泥转运车上,完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脱水工序,但现在由于脱水机技术能力的限制,脱水机本身最大能够使得污泥经过脱水机处理后其含水率达到80%,而现在下一级单位如垃圾填埋场由于接收标准提升,不能直接接收80%含水率的污泥,而只能接收60%或以下含水率的污泥,这就对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泥脱水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现有脱水系统进行改进,使的污泥含水率能够达到60%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其能够使得污泥经过脱水后其含水率能够达到60%或以下,以满足下一级单位的接收标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污泥罐、PAC加药装置、PAM加药装置、脱水机、水平螺旋输送机、倾斜螺旋输送机,所述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均与脱水机连接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分别向脱水机内加入PAC药剂和PAM药剂,所述污泥罐用于暂存待处理的污泥并与脱水机连接以将待处理的污泥运输至脱水机中进行脱水处理,所述水平螺旋输送机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倾斜螺旋输送机中较低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进料口,较高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位置对应以使得污泥通过水平螺旋输送机运输至倾斜螺旋输送机上,所述第二出料口下方设有污泥转运车以将处理好的污泥运输至污泥转运车中,所述脱水机开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出料口的位置与第一进料口的位置对应以使得经脱水机处理过的污泥运输至水平螺旋输送机中,还包括加石灰装置和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所述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设置在第二出料口处以检测该第二出料口流出的污泥的含水率,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所述加石灰装置设有与水平螺旋输送机连通的第四出料口,所述加石灰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反馈的结果控制加石灰装置向水平螺旋输送机中加入石灰,以使得最后处理完成的污泥的含水率达标。
这样的,通过在第二出料口处安装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对最后待流入污泥转运车的污泥进行含水率检测,当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检测到此处流出的污泥的含水率高于60%,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加石灰装置,向水平螺旋输送机中加入石灰,利用石灰的吸水性,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直到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检测到该处流出的污泥含水率达到60%,达到下级接收单位如垃圾填埋场的接收标准,整个脱水系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得最后处理完成的污泥含水率能够达到60%。
作为优化,还包括设置在第三出料口处用于检测该第三出料口流出的污泥的含水率的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所述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与控制系统连接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反馈的结果控制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向脱水机中加入PAC药剂和PAM药剂,以使得脱水机的处理能力达到最大。
这样的,通过在第三出料口处安装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对脱水机处理完成的污泥进行含水率检测,当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检测到此处流出的污泥的含水率高于80%,通过控制系统控制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向脱水机中加入PAC药剂和PAM药剂,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直到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检测到该处流出的污泥含水率达到80%,然后再控制加石灰装置向水平螺旋输送机中加入石灰,对污泥进行进一步的脱水处理,直到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检测到流出的污泥含水率达到60%,这里考虑先加入PAM和PAC药剂使污泥达到80%含水率,再加入石灰使污泥达到60%含水率,是因为石灰相比PAM和PAC药剂的成本更高,出于经济性考量采用这样的加入顺序,在满足最后脱水率要求的基础上,最大化的节约成本。
作为优化,所述加石灰装置包括石灰储料仓、设置在石灰储料仓中用于搅拌的第一搅拌器以及石灰投放泵,所述石灰投放泵连接有投料管,所述投料管的出料口即为第四出料口,所述石灰投放泵与石灰储料仓间连接有第一传输管道,所述第一传输管道上设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一电动阀。
这样的,加石灰装置通过石灰储料仓储存石灰,并通过石灰投放泵将石灰投入到水平螺旋输送机中,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动阀来控制用于输送石灰的第一输送管道的开闭,继而控制石灰的投放量和投放时机,以达到精准、经济的投放目的。
作为优化,所述PAC加药装置包括PAC加药罐、设置在PAC加药罐中用于搅拌的第二搅拌器以及计量泵,所述计量泵连接有PAC药剂运输管,所述PAC药剂运输管的出料口与脱水机的加药口连通,所述计量泵与PAC加药罐间连接有第二传输管道,所述第二传输管道上设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二电动阀。
这样的,PAC加药装置通过PAC加药罐储存PAC药剂,并通过第二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利用计量泵将混匀后的PAC药剂投入脱水机中,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动阀来控制用于输送PAC药剂的第二输送管道的开闭,继而控制PAC药剂的投放量和投放时机,以达到精准、经济的投放目的。
作为优化,所述PAM加药装置包括PAM加药槽、设置在PAM加药槽中用于搅拌的第三搅拌器以及PAM加药泵,所述PAM加药泵连接有PAM药剂运输管,所述PAM药剂运输管的出料口与脱水机的加药口连通,所述PAM加药泵与PAM加药槽间连接有第三传输管道,所述第三传输管道上设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三电动阀。
这样的,PAM加药装置通过PAM加药槽储存PAM药剂,并通过第三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利用PAM加药泵将混匀后的PAM药剂投入脱水机中,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三电动阀来控制用于输送PAM药剂的第三输送管道的开闭,继而控制PAM药剂的投放量和投放时机,以达到精准、经济的投放目的。
作为优化,所述污泥罐的下部通过污泥传输管连接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与脱水机的进料口间连接有第四运输管道,所述污泥传输管和第四运输管道上均设有止回阀。
这样的,通过设置污泥罐暂存上游源源不断而来的污泥,再通过污泥泵将污泥泵入脱水机中进行脱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参见图1,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污泥罐1、PAC加药装置、PAM加药装置、脱水机2、水平螺旋输送机3、倾斜螺旋输送机4,所述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均与脱水机2连接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分别向脱水机内加入PAC药剂和PAM药剂,所述污泥罐1用于暂存待处理的污泥并与脱水机连接以将待处理的污泥运输至脱水机中进行脱水处理,所述水平螺旋输送机3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倾斜螺旋输送机中较低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进料口,较高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位置对应以使得污泥通过水平螺旋输送机运输至倾斜螺旋输送机上,所述第二出料口下方设有污泥转运车5以将处理好的污泥运输至污泥转运车5中,所述脱水机开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出料口的位置与第一进料口的位置对应以使得经脱水机处理过的污泥运输至水平螺旋输送机中,还包括加石灰装置和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7,所述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7设置在第二出料口处以检测该第二出料口流出的污泥的含水率,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所述加石灰装置设有与水平螺旋输送机3连通的第四出料口,所述加石灰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7反馈的结果控制加石灰装置向水平螺旋输送机中加入石灰,以使得最后处理完成的污泥的含水率达标。
这样的,通过在第二出料口处安装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对最后待流入污泥转运车的污泥进行含水率检测,当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检测到此处流出的污泥的含水率高于60%,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加石灰装置,向水平螺旋输送机中加入石灰,利用石灰的吸水性,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直到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检测到该处流出的污泥含水率达到60%,达到下级接收单位如垃圾填埋场的接收标准,整个脱水系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得最后处理完成的污泥含水率能够达到60%。
作为优化,还包括设置在第三出料口处用于检测该第三出料口流出的污泥的含水率的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6,所述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6与控制系统连接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反馈的结果控制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向脱水机中加入PAC药剂和PAM药剂,以使得脱水机的处理能力达到最大。
这样的,通过在第三出料口处安装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对脱水机处理完成的污泥进行含水率检测,当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检测到此处流出的污泥的含水率高于80%,通过控制系统控制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向脱水机中加入PAC药剂和PAM药剂,PAC药剂和PAM药剂的配比一定,通过加大药剂的量的投入来使得脱水机能够发挥出最大脱水能力,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直到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检测到该处流出的污泥含水率达到80%,然后再控制加石灰装置向水平螺旋输送机中加入石灰,对污泥进行进一步的脱水处理,直到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检测到流出的污泥含水率达到60%,这里考虑先加入PAM和PAC药剂使污泥达到80%含水率,再加入石灰使污泥达到60%含水率,是因为石灰相比PAM和PAC药剂的成本更高,出于经济性考量采用这样的加入顺序,在满足最后脱水率要求的基础上,最大化的节约成本。
作为优化,所述加石灰装置包括石灰储料仓8、设置在石灰储料仓8中用于搅拌的第一搅拌器9以及石灰投放泵10,所述石灰投放泵10连接有投料管,所述投料管的出料口即为第四出料口,所述石灰投放泵与石灰储料仓间连接有第一传输管道,所述第一传输管道上设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一电动阀11。
这样的,加石灰装置通过石灰储料仓储存石灰,并通过石灰投放泵将石灰投入到水平螺旋输送机中,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动阀来控制用于输送石灰的第一输送管道的开闭,继而控制石灰的投放量和投放时机,以达到精准、经济的投放目的。
作为优化,所述PAC加药装置包括PAC加药罐12、设置在PAC加药罐中用于搅拌的第二搅拌器13以及计量泵14,所述计量泵14连接有PAC药剂运输管,所述PAC药剂运输管的出料口与脱水机的加药口连通,所述计量泵与PAC加药罐间连接有第二传输管道,所述第二传输管道上设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二电动阀15。
这样的,PAC加药装置通过PAC加药罐储存PAC药剂,并通过第二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利用计量泵将混匀后的PAC药剂投入脱水机中,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动阀来控制用于输送PAC药剂的第二输送管道的开闭,继而控制PAC药剂的投放量和投放时机,以达到精准、经济的投放目的,PAC加药罐中还设有第一液位浮球,用于检测PAC加药罐中的液面高度。
作为优化,所述PAM加药装置包括PAM加药槽16、设置在PAM加药槽中用于搅拌的第三搅拌器17以及PAM加药泵18,所述PAM加药泵18连接有PAM药剂运输管,所述PAM药剂运输管的出料口与脱水机的加药口连通,所述PAM加药泵与PAM加药槽间连接有第三传输管道,所述第三传输管道上设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三电动阀19。
这样的,PAM加药装置通过PAM加药槽储存PAM药剂,并通过第三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利用PAM加药泵将混匀后的PAM药剂投入脱水机中,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三电动阀来控制用于输送PAM药剂的第三输送管道的开闭,继而控制PAM药剂的投放量和投放时机,以达到精准、经济的投放目的,PAM加药槽中还设有第二液位浮球,用于检测PAM加药槽中的液面高度。
作为优化,所述污泥罐1的下部通过污泥传输管连接污泥泵20,所述污泥泵20与脱水机的进料口间连接有第四运输管道,所述污泥传输管和第四运输管道上均设有止回阀,污泥罐中还设有第三液位浮球,用于检测污泥罐中的液面高度。
这样的,通过设置污泥罐暂存上游源源不断而来的污泥,再通过污泥泵将污泥泵入脱水机中进行脱水。
Claims (6)
1.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污泥罐、PAC加药装置、PAM加药装置、脱水机、水平螺旋输送机、倾斜螺旋输送机,所述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均与脱水机连接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分别向脱水机内加入PAC药剂和PAM药剂,所述污泥罐用于暂存待处理的污泥并与脱水机连接以将待处理的污泥运输至脱水机中进行脱水处理,所述水平螺旋输送机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倾斜螺旋输送机中较低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进料口,较高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位置对应以使得污泥通过水平螺旋输送机运输至倾斜螺旋输送机上,所述第二出料口下方设有污泥转运车以将处理好的污泥运输至污泥转运车中,所述脱水机开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出料口的位置与第一进料口的位置对应以使得经脱水机处理过的污泥运输至水平螺旋输送机中,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加石灰装置和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所述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设置在第二出料口处以检测该第二出料口流出的污泥的含水率,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所述加石灰装置设有与水平螺旋输送机连通的第四出料口,所述加石灰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反馈的结果控制加石灰装置向水平螺旋输送机中加入石灰,以使得最后处理完成的污泥的含水率达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三出料口处用于检测该第三出料口流出的污泥的含水率的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所述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与控制系统连接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第二污泥含水率检测探头反馈的结果控制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向脱水机中加入PAC药剂和PAM药剂,以使得脱水机的处理能力达到最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石灰装置包括石灰储料仓、设置在石灰储料仓中用于搅拌的第一搅拌器以及石灰投放泵,所述石灰投放泵连接有投料管,所述投料管的出料口即为第四出料口,所述石灰投放泵与石灰储料仓间连接有第一传输管道,所述第一传输管道上设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一电动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AC加药装置包括PAC加药罐、设置在PAC加药罐中用于搅拌的第二搅拌器以及计量泵,所述计量泵连接有PAC药剂运输管,所述PAC药剂运输管的出料口与脱水机的加药口连通,所述计量泵与PAC加药罐间连接有第二传输管道,所述第二传输管道上设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二电动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AM加药装置包括PAM加药槽、设置在PAM加药槽中用于搅拌的第三搅拌器以及PAM加药泵,所述PAM加药泵连接有PAM药剂运输管,所述PAM药剂运输管的出料口与脱水机的加药口连通,所述PAM加药泵与PAM加药槽间连接有第三传输管道,所述第三传输管道上设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三电动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罐的下部通过污泥传输管连接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与脱水机的进料口间连接有第四运输管道,所述污泥传输管和第四运输管道上均设有止回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42549.8U CN211419962U (zh) | 2020-01-09 | 2020-01-09 | 一种污泥脱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42549.8U CN211419962U (zh) | 2020-01-09 | 2020-01-09 | 一种污泥脱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19962U true CN211419962U (zh) | 2020-09-04 |
Family
ID=72288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42549.8U Active CN211419962U (zh) | 2020-01-09 | 2020-01-09 | 一种污泥脱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1996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09226A (zh) * | 2021-12-21 | 2022-04-29 | 中国光大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壁消解的低温等离子体装置 |
-
2020
- 2020-01-09 CN CN202020042549.8U patent/CN21141996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09226A (zh) * | 2021-12-21 | 2022-04-29 | 中国光大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剩余污泥破壁消解的低温等离子体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34012A (zh) | 全粒级尾砂胶结充填料浆连续制备系统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6746480A (zh) | 一种污泥脱水调理系统及方法 | |
CN201240876Y (zh) | 全自动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 | |
CN108383347A (zh) |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强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装置和方法 | |
CN201932697U (zh) | 一种干粉物料自动化加料系统 | |
CN211419962U (zh) | 一种污泥脱水系统 | |
CN103936257A (zh) | 一种带改性反应装置的移动式污泥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 | |
CN103172233B (zh) | 城市污泥掺烧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 |
CN210825885U (zh) |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干化系统 | |
CN205628313U (zh) | 全粒级尾砂胶结充填料浆连续制备系统 | |
CN203568962U (zh) | 污泥浓缩系统 | |
CN107555761A (zh) | 一种可移动式的底泥快速脱水自动化设备 | |
CN207276479U (zh) | 一种可移动式的底泥快速脱水自动化设备 | |
CN215049607U (zh) | 一种带式浓缩压滤污泥处理装置 | |
CN215627471U (zh) | 车载式消毒及深度脱水集成装置 | |
CN102001520A (zh) | 一种干粉物料自动化加料系统 | |
CN214880434U (zh) | 一种磁混凝的磁粉自动投加装置 | |
CN215480501U (zh) | 污泥脱水装置 | |
CN104941274A (zh) | 一种板框式压滤机污泥处理工艺管道系统 | |
CN205443021U (zh) | 移动式污泥处理装置 | |
CN213052052U (zh) | 一种危险废物预处理系统 | |
CN203144254U (zh) | 城市污泥掺烧处理设备 | |
CN208200705U (zh) |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强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装置 | |
CN109052902B (zh) | 一种利用隧道窑余热干化污泥的方法 | |
CN203474607U (zh) | 一种污泥处理的专用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9 Address after: 401121 No.174, east section of Huangshan Avenue, Renhe Town,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Yik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1, No. 174, east section of Huangshan Avenue, Renhe,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ENVIRONMENT & SANITATION GROUP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