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6552U - 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及其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及其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6552U
CN211406552U CN201922502092.4U CN201922502092U CN211406552U CN 211406552 U CN211406552 U CN 211406552U CN 201922502092 U CN201922502092 U CN 201922502092U CN 211406552 U CN211406552 U CN 211406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circuit board
side wall
connector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20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海雁
黄潮生
游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5020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6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6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6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及其壳体结构,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设有具有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槽对应设置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侧壁及所述第二插槽的侧壁均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开口设置,且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配合形成第一插接部。所述壳体结构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电路板的安装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如此,采用所述壳体结构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能够兼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如此,采用所述电调驱动控制模块的天线的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及其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及其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电调驱动控制模块作为天线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件,主要用于控制电下倾角的调节。在电调驱动控制模块的壳体内部,通常会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板。为了满足不同的电子元器件的安装需要,电路板的长度需要灵活的调整。为了保证电路板的稳定安装,传统的方式为针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开模制造相应的壳体,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及其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电路板的安装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如此,采用所述壳体结构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能够兼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如此,采用所述电调驱动控制模块的天线的生产成本低。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设有具有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槽对应设置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侧壁及所述第二插槽的侧壁均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开口设置,且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配合形成第一插接部。
上述实施例的壳体结构,当电路板的长度较长时,将电路板从壳本体的安装腔的开口插入,电路板的侧壁沿第一侧壁的第一插槽和第二侧壁的第二插槽插入安装腔内,直至电路板与第一插接部插接配合,从而能够顺畅、稳定的实现电路板在安装腔内的安装固定。当电路板的长度变短时,由于第一插槽的侧壁及第二插槽的侧壁均设有第一凸起,变短后的电路板沿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插入安装腔内时,电路板能够与第一凸起的一端进行抵接,从而使得电路板能够稳定的安装于安装腔内。上述实施例的壳体结构,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电路板的安装要求,使得不同长度的电路板均能够稳定、可靠的固设于安装腔内,不需针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进行单独开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相对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之间的间距沿远离所述开口方向递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设有第三插接件和第四插接件,所述第三插接件与所述第四插接件相对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二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插接件与所述第四插接件之间的间距沿远离所述开口方向递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槽的侧壁设有第一弹性层;和/或所述第二插槽的侧壁设有第二弹性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槽的侧壁及所述第二插槽的侧壁均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开口设置,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配合形成第二插接部,且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插接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插接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为弹性凸起。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板及所述的壳体结构,所述电路板能够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及所述第一插接部均插接配合。
上述实施例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当电路板的长度较长时,将电路板从壳本体的安装腔的开口插入,电路板的侧壁沿第一侧壁的第一插槽和第二侧壁的第二插槽插入安装腔内,直至电路板与第一插接部插接配合,从而能够顺畅、稳定的实现电路板在安装腔内的安装固定。当电路板的长度变短时,由于第一插槽的侧壁及第二插槽的侧壁均设有第一凸起,变短后的电路板沿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插入安装腔内时,电路板能够与第一凸起的一端进行抵接,从而使得电路板能够稳定的安装于安装腔内。上述实施例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能够兼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的安装要求,使得不同长度的电路板均能够稳定、可靠的固设于安装腔内,不需针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进行单独开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所述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
上述实施例的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能够兼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的安装要求,使得不同长度的电路板均能够稳定、可靠的固设于壳本体的安装腔内,不需针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对壳体结构进行单独开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的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的壳体结构的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的壳体结构的B-B的剖视图;
图6为图3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的壳体结构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的壳体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调驱动控制模块,100、壳体结构,110、壳本体,111、安装腔,1111、开口,112、第一侧壁,1121、第一插槽,1122、第一插接件,1123、第二插接件,113、第二侧壁,1131、第二插槽,1132、第三插接件,1133、第四插接件,114、第一凸起,115、第一插接部,100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元件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壳体结构100,包括壳本体110,壳本体110设有具有开口1111的安装腔111。安装腔111的内壁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3。第一侧壁112设有第一插槽1121,第二侧壁113设有与第一插槽1121对应设置的第二插槽1131。第一插槽1121的侧壁及第二插槽1131的侧壁均设有第一凸起114,第一凸起114远离开口1111设置,且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凸起114配合形成第一插接部115。
上述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0,当电路板的长度较长时,将电路板1000从壳本体110的安装腔111的开口1111插入,电路板1000的侧壁沿第一侧壁112的第一插槽1121和第二侧壁113的第二插槽1131插入安装腔111内,直至电路板1000与第一插接部115插接配合,从而能够顺畅、稳定的实现电路板1000在安装腔111内的安装固定。当电路板1000的长度变短时,由于第一插槽1121的侧壁及第二插槽1131的侧壁均设有第一凸起114,变短后的电路板1000沿第一插槽1121和第二插槽1131插入安装腔111内时,电路板1000能够与第一凸起114的一端进行抵接,从而使得电路板1000能够稳定的安装于安装腔111内。上述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0,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电路板1000的安装要求,使得不同长度的电路板1000均能够稳定、可靠的固设于安装腔111内,不需针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1000进行单独开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第一插槽1121的底壁与第二插槽1131的底壁配合形成第三插接部(未图示),在第一插槽1121的侧壁和第二插槽1131的侧壁均设有第一凸起114,从而使得第一插接部115的插接宽度(如图5的C所示)小于第三插接部的插接宽度(如图4的D所示),进而也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电路板1000的安装需求,使得不同宽度的电路板1000也能稳定、可靠的固设于安装腔111内。其中,第一插接部115的插接宽度是指两个相对的第一凸起114之间的距离;第三插接部的插接宽度是指第一插槽1121的底壁与第二插槽113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凸起114远离开口1111设置,壳本体110的一端设有开口1111,壳本体110的另一端可以为封闭结构,将第一凸起114靠近壳本体110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凸起114的高度优选为小于第一插槽1121的深度及第二插槽1131的深度,电路板1000与第一插接部115插接配合时,能够利用第一插槽1121的侧壁和第二插槽1131的侧壁对电路板1000进行限位,保证电路板1000能够实现稳定、可靠的固定。第一凸起114可以设置为凸块或凸条,第一凸起114可以采用铆接或卡接等装配方式安装在第一插槽1121和第二插槽1131内,也可是第一凸起114与壳本体110一体成型。
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2设有第一插接件1122和第二插接件1123,第一插接件1122与第二插接件1123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插槽1121。如此,利用第一插接件1122和第二插接件1123形成的第一插槽1121对电路板1000插入安装腔111内进行导向与限位,保证电路板1000能够稳定、可靠的安装于安装腔111内。第一插接件1122和第二插接件1123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电路板1000的厚度进行灵活的调整。第一插接件1122和第二插接件1123可以设置为条状或块状。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插接件1122与第二插接件1123之间的间距沿远离开口1111方向递减(如图6所示,第一插接件1122与第二插接件1123之间的间距由L1变为L2,其中L1大于L2)。如此,在靠近开口1111处,第一插接件1122和第二插接件1123之间的间距较大,为电路板1000插入第一插槽1121内进行导向和引导,提高了安装效率;在远离开口1111处,第一插接件1122和第二插接件1123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可靠的对电路板1000进行夹持固定,保证电路板1000在安装腔111内不会发生晃动,避免电路板1000上的电子元器件发生损坏。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13设有第三插接件1132和第四插接件1133,第三插接件1132与第四插接件1133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第二插槽1131。如此,利用第三插接件1132和第四插接件1133形成的第二插槽1131对电路板1000插入安装腔111内进行导向与限位,保证电路板1000能够稳定、可靠的安装于安装腔111内。第三插接件1132和第四插接件1133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电路板1000的厚度进行灵活的调整。第三插接件1132和第四插接件1133可以设置为条状或块状。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第三插接件1132与第四插接件1133之间的间距沿远离开口1111方向递减(如图7所示,第三插接件1132与第四插接件1133之间的间距由H1变为H2,其中H1大于H2)。如此,在靠近开口1111处,第三插接件1132和第四插接件1133之间的间距较大,为电路板1000插入第二插槽1131内进行导向和引导,提高了安装效率;在远离开口1111处,第三插接件1132和第四插接件1133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可靠的对电路板1000进行夹持固定,保证电路板1000在安装腔111内不会发生晃动,避免电路板1000上的电子元器件发生损坏。
如图6及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122与第二插接件1123之间的间距沿远离开口1111方向递减;第三插接件1132与第四插接件1133之间的间距沿远离开口1111方向递减。如此,在靠近开口1111处,能够为电路板1000插入第一插槽1121和第二插槽1131内进行导向和引导,提高了安装效率;在远离开口1111处,第一插槽1121和第二插槽1131能够更加稳定、可靠的对电路板1000进行夹持固定,保证电路板1000在安装腔111内不会发生晃动,避免电路板1000上的电子元器件发生损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插槽1121的侧壁设有第一弹性层(未图示)。如此,当电路板1000插入第一插槽1121内时,能够对第一弹性层造成挤压而使得第一弹性层发生弹性变形,进而能够将电路板1000更加稳定、可靠的固定在第一插槽1121内,避免电路板1000发生晃动。第一弹性层可以是黏附在第一插槽1121的侧壁上的橡胶垫或硅胶垫。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插槽1131的侧壁设有第二弹性层(未图示)。如此,当电路板1000插入第二插槽1131内时,能够对第二弹性层造成挤压而使得第二弹性层发生弹性变形,进而能够将电路板1000更加稳定、可靠的固定在第二插槽1131内,避免电路板1000发生晃动。第二弹性层可以是黏附在第一插槽1121的侧壁上的橡胶垫或硅胶垫。
当然,可以同时在第一插槽1121的侧壁设有第一弹性层,在第二插槽1131的侧壁设有第二弹性层。如此,使得电路板1000能够更加稳定、可靠的固设于安装腔111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插槽1121的侧壁及第二插槽1131的侧壁均设有第二凸起(未图示),第二凸起相对第一凸起114靠近开口1111设置,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凸起配合形成第二插接部,且第二插接部的插接宽度大于第一插接部115的插接宽度。如此,当电路板1000的长度进一步变短时,由于第一插槽1121的侧壁及第二插槽1131的侧壁均设有第二凸起,变短后的电路板1000沿第一插槽1121和第二插槽1131插入安装腔111内时,电路板1000能够与第二凸起的一端进行抵接,从而使得电路板1000能够稳定的安装于安装腔111内,进而使得壳体结构100能够适应更多长度的电路板1000的安装需求,通用性更好。同时,第二插接部的插接宽度大于第一插接部115的插接宽度,结合第三插接部的插接宽度大于第二插接部的插接宽度,从而能够适应更多不同宽度的电路板1000的安装要求,通用性更强。其中,第二插接部的插接宽度是指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凸起之间的距离。第二凸起可以设置为凸块或凸条,第二凸起可以采用铆接或卡接等装配方式安装在第一插槽1121和第二插槽1131内,也可是第二凸起与壳本体110及第一凸起114一体成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凸起114设置为弹性凸起。如此,当电路板1000的长度和宽度均发生变化时,电路板1000沿第一插槽1121和第二插槽1131插入安装腔111内,电路板1000能够与第一凸起114发生抵触,从而使得第一凸起114发生变形收缩,进而能够更加灵活的使用不同长度的电路板1000的安装需求,保证不同长度的电路板1000均能够在安装腔111内实现稳定、可靠的固定。同时,第一凸起114也能施加弹性力至电路板1000,从而使得电路板1000的固定更加可靠和稳定。同理,第二凸块也可以设置为弹性凸起,通用性更强。弹性凸起可以采用橡胶或硅胶材质。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调驱动控制模块10,包括电路板10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0,电路板1000能够与第一插槽1121、第二插槽1131及第一插接部115均插接配合。
上述实施例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10,当电路板1000的长度较长时,将电路板1000从壳本体110的安装腔111的开口1111插入,电路板1000的侧壁沿第一侧壁112的第一插槽1121和第二侧壁113的第二插槽1131插入安装腔111内,直至电路板1000与第一插接部115插接配合,从而能够顺畅、稳定的实现电路板1000在安装腔111内的安装固定。当电路板1000的长度变短时,由于第一插槽1121的侧壁及第二插槽1131的侧壁均设有第一凸起114,变短后的电路板1000沿第一插槽1121和第二插槽1131插入安装腔111内时,电路板1000能够与第一凸起114的一端进行抵接,从而使得电路板1000能够稳定的安装于安装腔111内。上述实施例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10,能够兼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1000的安装要求,使得不同长度的电路板1000均能够稳定、可靠的固设于安装腔111内,不需针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1000进行单独开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10。
上述实施例的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10能够兼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1000的安装要求,使得不同长度的电路板1000均能够稳定、可靠的固设于壳本体110的安装腔111内,不需针对不同长度的电路板1000对壳体结构100进行单独开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设有具有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槽对应设置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侧壁及所述第二插槽的侧壁均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开口设置,且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配合形成第一插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相对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之间的间距沿远离所述开口方向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设有第三插接件和第四插接件,所述第三插接件与所述第四插接件相对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二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接件与所述第四插接件之间的间距沿远离所述开口方向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的侧壁设有第一弹性层;和/或所述第二插槽的侧壁设有第二弹性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的侧壁及所述第二插槽的侧壁均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开口设置,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配合形成第二插接部,且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插接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插接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为弹性凸起。
9.一种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所述电路板能够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及所述第一插接部均插接配合。
10.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调驱动控制模块。
CN201922502092.4U 2019-12-31 2019-12-31 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及其壳体结构 Active CN211406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2092.4U CN211406552U (zh) 2019-12-31 2019-12-31 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及其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2092.4U CN211406552U (zh) 2019-12-31 2019-12-31 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及其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6552U true CN211406552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33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2092.4U Active CN211406552U (zh) 2019-12-31 2019-12-31 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及其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6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5372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avity between terminals
KR102477104B1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EP3660985A1 (en) Connector
US1160591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detachably fitting to each other
CN219937516U (zh) 用于汽车高速数据传输的四同轴线端连接器
CN203800331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3208686B (zh) 防插垮板对板电连接器
CN106159555A (zh) 连接器组件及其转接部件和插座
CN211406552U (zh) 天线、电调驱动控制模块及其壳体结构
CN203218516U (zh) 防插垮板对板电连接器
US20150295347A1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CN203521680U (zh) 一种电连接器
JP3146629U (ja) ミニプラグコネクタ
CN217768830U (zh) 一种浮动型插座连接器和电连接器
CN215497212U (zh) 一种新型连接器
CN201294293Y (zh) Usb连接器
CN213959244U (zh) 电连接件模组
CN212085268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US930630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4241912A (zh) 电连接器
CN109565127A (zh) 一种电插接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03166153U (zh) 连接端子、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的壳体和连接器组件
CN216598161U (zh) 一种c型的usb防水连接器
CN221080494U (zh) 一种lvds连接器
CN20423046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