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0926U -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0926U
CN211400926U CN201922198007.XU CN201922198007U CN211400926U CN 211400926 U CN211400926 U CN 211400926U CN 201922198007 U CN201922198007 U CN 201922198007U CN 211400926 U CN211400926 U CN 211400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fin
exchange tube
tube body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980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
张治平
胡东兵
胡海利
岳清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21980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0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0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0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换热管包括:管体;翅片组件,翅片组件沿管体的轴线呈螺旋状分布在管体外壁;翅片组件包括翅根部,翅根部连接在管体上,翅根部末端向一侧弯曲形成翅台部,翅根部与翅台部形成Г形翅片,沿管体轴向相邻的Г形翅片之间形成空穴结构,沿管体周向相邻的Г形翅片之间留有缝隙;翅台部上设有凸起部,凸起部在翅片组件外表面形成交叉流道。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包括许多空穴结构,能够强化蒸发换热;翅片组件外表面设置凸起部,增加换热管表面粗糙度,增加换热面积同时,在换热管外表面形成交叉流道,将换热管外表面的多余制冷剂引流。

Description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降膜蒸发器中,氟利昂制冷剂逐排蒸发管滴落,在蒸发管上的氟利昂制冷剂一方面要保证有足够的量能迅速进入外表面的空穴中,这样可防止部分表面因冷媒不够导致干斑的产生;另一方面,要能迅速在管外表面沿轴向和周向延展,防止管表面冷媒积累太多,同时防止上排冷媒继续滴落时发生飞溅现象,使部分冷媒不能参与换热;同时,冷媒从上向下滴淋时,还需有一定的方向性,能保证上排管的冷媒正好滴落在下排管上方,使所有的冷媒都能够进行换热。
而满液式蒸发管表面光滑,仅能提供蒸发所用的汽化核心,不能引流、延展、停滞氟利昂制冷剂。这就意味着降膜蒸发的独特换热形式不能得到充分强化,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专用于降膜蒸发器的降膜蒸发管,既能提供核态沸腾所需的汽化核心,又能强化对流换热。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换热管换热效果不佳,从而提供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管,包括:
管体;
翅片组件,翅片组件沿管体的轴线呈螺旋状分布在管体外壁;
翅片组件包括翅根部,翅根部连接在管体上,翅根部末端向一侧弯曲形成翅台部,翅根部与翅台部形成Г形翅片,沿管体轴向相邻的Г形翅片之间形成空穴结构,沿管体周向相邻的Г形翅片之间留有缝隙;
翅台部上设有凸起部,凸起部在翅片组件外表面形成交叉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凸起部为类锥型凸台。
优选地,翅片组件沿管体轴向每英寸设有11-60个。
优选地,翅片组件沿管体的圆周分布数量为50-170个。
优选地,空穴结构在管体横截面内的周向间距为0.03mm-0.6mm。
优选地,翅片组件在管体外壁螺旋状分布的螺旋角为0.2°-5°。
优选地,翅台部上设置的凸起部的数量为1-5个。
优选地,凸起部的沿管体轴向或周向的跨度为0.03mm-0.3mm。
优选地,凸起部的高度为0.05mm-0.2mm。
优选地,管体内壁设有螺纹状的内齿结构,内齿结构的螺旋头数为6-90个,内齿结构的齿顶角为10°-120°,螺旋角为10°-75°,内齿结构的齿高为0.1mm-0.6mm。
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任一的换热管。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的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包括许多空穴结构,能够强化蒸发换热,增强制冷剂环向轴向流动;翅片组件外表面设置凸起部,增加换热管表面粗糙度,增加换热面积同时,在换热管外表面形成交叉流道,将多余制冷剂引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翅片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管体;2、翅片组件;3、翅根部;4、翅台部;5、空穴结构;6、缝隙;7、凸起部;8、内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2所示,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1;翅片组件2,翅片组件2沿管体1的轴线呈螺旋状分布在管体1外壁;翅片组件2包括翅根部3,翅根部3连接在管体1上,翅根部3末端向一侧弯曲形成翅台部4,翅根部3与翅台部4形成Г形翅片,沿管体1轴向相邻的Г形翅片之间形成空穴结构5,沿管体1周向相邻的Г形翅片之间留有缝隙6;翅台部4上设有凸起部7,凸起部在翅片组件2外表面形成交叉流道。
本实施例中,凸起部7为类锥型凸台。
本实施例中,翅片组件2沿管体1轴向每英寸设有11-60个,优选为56个。
本实施例中,翅片组件2沿管体1的外圆周分布数量为50-170个,即螺旋状翅片的螺旋头数为50-170个,优选地为130个。
本实施例中,空穴结构5在管体1横截面内的周向间距为0.03mm-0.6mm,优选地为0.32mm。
本实施例中,翅片组件2在管体1外壁螺旋状分布的螺旋角为0.2°-5°,优选的为29’,约等于0.4833°。
本实施例中,翅台部4上设置的凸起部7的数量为1-5个,优选为2个。
本实施例中,凸起部7的沿管体1轴向或周向的跨度为0.03mm-0.3mm。
本实施例中,凸起部7的高度为0.05mm-0.2mm,优选地为0.05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Г形翅片间的间隙所形成的许多空穴结构5,提供了制冷剂蒸发时的汽化核心,从而强化了蒸发换热;空穴结构5沿螺旋相连形成的环形通道,增强了制冷剂环向流动,增强制冷剂蒸发时汽液相的扰动,从而增强换热效果;每个空穴结构5之间都存在轴向和周向间隙,利于制冷剂进入空穴,保证制冷剂蒸发时制冷剂能够源源不断的补入,和制冷剂蒸汽的排出,使蒸发能持续进行,形成连续不断的蒸发过程。
本实施例的翅片组件2外表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的凸起部7,可增加换热管外表面的粗糙度,增加制冷剂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保证制冷剂能和换热管外表面充分接触,增强换热效果;并可延缓部分制冷剂的下落速度,保证足够多的制冷剂能够进入空穴结构5,保证形成连续不断的蒸发过程。
同时,多个凸起部7在外表面形成交叉流道,可对换热管外表面多余的制冷剂进行引流,避免制冷剂堆积在换热管外表面,一方面可防止管外表面形成过厚的液膜不利于传热,以及造成下排管缺少制冷剂而发生干蒸;另一方面,可防止上排制冷剂滴落在过厚的液膜上造成制冷剂飞溅,而不能参与换热,导致传热效率降低;交叉流道还可保证制冷剂下落的方向性,防止制冷剂滴落时发生偏移,不能滴落到正下方的管子上,从而使下排管缺少制冷剂造成干蒸,同时使制冷剂无法与换热管接触造成蒸发器效率降低。
本实施例中,管体1内壁设有螺纹状的内齿结构8,增大换热管的传热面积,并且能够增强传热管内流体紊流,使管内换热效率增加,内齿结构8的螺旋头数为6-90个,内齿结构8的齿顶角为10°-120°,内齿结构8的齿高为0.1mm-0.6mm。内齿结构8的截面为类三角形,内齿结构8与管体1的轴线夹角,即螺旋角范围为10°~75°。最优的设计中内齿结构8的螺旋头数为56个,内齿结构8的齿顶角为40°,内齿结构8的齿高为0.42mm,内齿结构8与管体1的轴线夹角为48°。
本实施例的换热管内齿结构8与翅片组件2与管体1一体成型加工。具体加工过程为:先在换热管管体1外表面加工出螺旋翅片,接着利用滚花刀将螺旋翅片切割成多个独立翅片,随后用滚压刀具将翅片滚压弯折成Г形,最后用专用刀具在翅片上压制出凸起部。采用滚压和旋压技术加工不增加换热管的制造材料,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能增加换热管的强度和传热面积。
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任一的换热管。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的换热管。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1);
翅片组件(2),所述翅片组件(2)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呈螺旋状分布在所述管体(1)外壁;
所述翅片组件(2)包括翅根部(3),所述翅根部(3)连接在所述管体(1)上,所述翅根部(3)末端向一侧弯曲形成翅台部(4),所述翅根部(3)与翅台部(4)形成Г形翅片,沿所述管体(1)轴向相邻的Г形翅片之间形成空穴结构(5),沿所述管体(1)周向相邻的Г形翅片之间留有缝隙(6);
所述翅台部(4)上设有凸起部(7),所述凸起部(7)在所述翅片组件(2)外表面形成交叉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7)为类锥型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件(2)沿所述管体(1)轴向每英寸设有11-60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件(2)沿所述管体(1)的圆周分布数量为50-170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结构(5)在所述管体(1)横截面内的周向间距为0.03mm-0.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件(2)在所述管体(1)外壁螺旋状分布的螺旋角为0.2°-2.5°。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台部(4)上设置的所述凸起部(7)的数量为1-5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7)的沿所述管体(1)轴向或周向的跨度为0.03mm-0.3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7)的高度为0.05mm-0.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6、8、9任一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内壁设有螺纹状的内齿结构(8),所述内齿结构(8)的螺旋头数为6-90个,所述内齿结构(8)的齿顶角为10°-120°,螺旋角为10°-75°,所述内齿结构(8)的齿高为0.1mm-0.6mm。
1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换热管。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换热管。
CN201922198007.XU 2019-12-10 2019-12-10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Active CN211400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8007.XU CN211400926U (zh) 2019-12-10 2019-12-10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8007.XU CN211400926U (zh) 2019-12-10 2019-12-10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0926U true CN211400926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08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98007.XU Active CN211400926U (zh) 2019-12-10 2019-12-10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0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135983A1 (zh) 降膜蒸发器用强化传热管
WO2019210690A1 (zh) 换热管、换热器及热泵机组
US20130220586A1 (en) Strengthened transmission tubes for falling film evaporators
CN211400926U (zh)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JPH10176893A (ja) 吸収器用伝熱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944993A (zh)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1813433A (zh) 冷凝用强化传热管
CN115790237A (zh) 一种换热翅片结构、换热管及换热器
CN101949662B (zh) 一种电制冷机组冷凝器用换热管
CN112944985A (zh)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0718220U (zh) 一种满液蒸发器用换热管
CN210833199U (zh)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CN201803634U (zh) 一种电制冷机组冷凝器用新型高效换热管
CN216245777U (zh) 一种翅片带过渡表面的传热管
CN211400922U (zh)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5766673U (zh) 换热管、换热器及冷水机组
CN211400917U (zh) 一种降膜换热管、降膜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4842713U (zh) 一种整体型螺旋翅片管
CN212567061U (zh) 一种换热管翅片、换热管及空调
CN211400927U (zh)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和空调器
JP3617538B2 (ja) 吸収器用伝熱管
CN212692657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用蒸发管
CN218723448U (zh) 一种换热翅片结构、换热管及换热器
CN113983851A (zh) 一种翅片带过渡表面的传热管
CN216245778U (zh) 一种加强沸腾的传热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