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0195U - 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0195U
CN211400195U CN201922382863.0U CN201922382863U CN211400195U CN 211400195 U CN211400195 U CN 211400195U CN 201922382863 U CN201922382863 U CN 201922382863U CN 211400195 U CN211400195 U CN 211400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gulating valve
electric
analog quantity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28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828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0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0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0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新风口控制器、CO2浓度传感器、电动球形喷口、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送风口控制器、温度传感器、风量调节阀、回风百叶风口;解决城市综合体里中庭及周边区域的气流分布不均匀、竖向温度梯度控制难的问题,保证中庭空调通风系统垂直温度场均匀,运行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是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综合体”将城市中的商业、餐饮、文娱、展览等城市生活空间的进行组合的商业形式,近几年以来,城市综合体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中庭作为城市综合体建筑结构中的标志性设计,为其提供了宽敞、明亮的视觉效果,但中庭特殊结的构特点,使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难度增大。
由于中庭分层多,总高度较高,跨度较大,如果采用普通百叶送风,射程远远不能满足中庭的要求,可能会造成中庭及周边区域的气流分布不均匀,竖向温度梯度较大的现象,进而造成商场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舒适性指标不合理,具体表现为夏季冷量下沉,导致中庭顶部冷负荷不足,产生局部过热;冬季热空气密度小,上升顶部,中庭底部热负荷不足,产生局部过冷。中庭是一个上下各层在竖向上贯通的大空间,各层之间存在着热量交换,这一部分的换热量无法准确估算,若单独计算每层的冷、热负荷进行选型进行合理分配,难度较大。加之,中庭设有大面积的天窗,太阳短波辐射透过玻璃加热室内建筑表面,室内建筑表面较长波长的二次辐射则不能穿过玻璃反射出去,造成中庭顶部的得热量较大,而这部分热负荷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无法确定和控制。冬季由于烟囱效应,湿热空气和呼吸废气会集中在中庭上部区域,影响中庭上部区域的舒适度和空气品质。
城市综合体多为城市CBD中心或者是城市交通枢纽,人流量非常大,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逐渐由原来的注重经济适用向追求品质转变,城市综合体的普及给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安装抛出了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城市综合体里中庭及周边区域的气流分布不均匀、竖向温度梯度控制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保证中庭空调通风系统垂直温度场均匀,运行节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新风口控制器、CO2浓度传感器、电动球形喷口、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送风口控制器、温度传感器、风量调节阀、回风百叶风口;空气处理机组送风口通过送风管路接至各层电动球形喷口,各电动球形喷口的送风支管上设置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空气处理机组回风口通过回风管路依次连接风量调节阀和回风百叶风口,在回风主管路上设置CO2浓度传感器,在各回风支管路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分别与送风口控制器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空气处理机组的新风进口处设置有新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CO2浓度传感器和新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分别与新风口控制器用信号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球形喷口是可调整角度喷口。
进一步的,所述回风百叶风口和风量调节阀可以是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处理机组安装于城市综合体的顶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送风采用电动球形喷口,向中庭四周双向侧送风的方式,送风距离远、射程长,多股平行射流相互搭接,形成水平空调风幕,将原来敞开的中庭按照楼层进行分割形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空间,大大减少各层气流对空调效果的相互影响。电动球形喷口采用可调整角度喷口,夏天采用水平送风,冬天调节成一定俯角进行下送风。
2、系统采用集中空气处理机组,省去了分层设置空调机组的商业占地,总风量可以依据天气变化和区域使用情况在各层之间灵活分配。
3、在每层回风管路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依据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调节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从而调节各层的空调送风量,克服垂直温度场垂直方向温度不一致的情况。
4、适应夏季需要顶层送风量大、底层送风量小;冬季需要底层送风量大、顶层送风量小的需求。
5、因城市综合体建筑客流量变化较大,节假日和平时有一定出入,在回风主管上设置CO2浓度传感器,根据中庭的CO2浓度控制中庭的新风量,合理的引入新风,避免新风过大造成的新风负荷加大浪费能源、新风过小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2是系统A和系统B双向侧送风的方式气流示意图。
其中,101.空气处理机组;102.新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3.新风口控制器;104.CO2浓度传感器;105.电动球形喷口;106.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7.送风口控制器;108.温度传感器;109.风量调节阀;110.回风百叶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叙述。
如附图所示,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机组101、新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2、新风口控制器103、CO2浓度传感器104、电动球形喷口105、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6、送风口控制器107、温度传感器108、风量调节阀109、回风百叶风口110;空气处理机组101送风口通过送风管路接至各层电动球形喷口105,各层电动球形喷口105的送风支管上设置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6;空气处理机组101回风口通过回风管路依次连接风量调节阀109和回风百叶风口110,在回风主管路上设置CO2浓度传感器104,在各回风支管路上设置温度传感器108,温度传感器108和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6分别与送风口控制器107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01的新风进口处设置有新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2,CO2浓度传感器104和新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2分别与新风口控制器103用信号线连接。
所述电动球形喷口105是可调整角度喷口。
所述回风百叶风口110和风量调节阀109为一体结构。
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01安装于城市综合体的顶层,省去了分层设置空调机组的商业占地,总风量可以依据天气变化和区域使用情况在各层之间灵活分配。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风量调节阀109依据所在楼层的用途和人员流动量经验值手动调节开启度,运行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108通过测量到的本层回风温度,将信号反馈给送风控制器107,送风控制器107从而对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6进行开度调节,保证本层所需的风量和冷量。如果各层的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6允许通过的风量之和低于(或者高于)设定值,相应的调高(或者调低)空气处理机组101的进水温度。
CO2浓度传感器104通过检测中庭回风中的CO2浓度,将信号反馈给新风口控制器103,新风口控制器103依据信号调整新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2的开启度,保证室内的新风补给量,控制中庭的新风量,合理的引入新风,避免新风过大造成的新风负荷加大浪费能源、新风过小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下降。
城市综合体设置系统A和系统B,系统B的结构与系统A完全相同,采用双系统向中庭双向侧送风的方式,送风距离远、射程长,多股平行射流相互搭接,形成水平空调风幕,将原来敞开的中庭按照楼层进行分割形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空间,大大减少各层气流对空调效果的相互影响。
夏季,由于密度大的冷空气下沉,电动球形喷口105采用水平送风;
冬季,由于密度小的热空气上浮,电动球形喷口105调节成一定俯角进行下送风。
在中庭顶层靠近屋面的位置设置自动排风系统,及时排除室内集聚的热湿空气和废气,改善室内上部空气舒适度和品质,由开放式回廊进行自然补风。
中庭自动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可合用一台双速风机,节约空间和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处理机组(101)、新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2)、新风口控制器(103)、CO2浓度传感器(104)、电动球形喷口(105)、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6)、送风口控制器(107)、温度传感器(108)、风量调节阀(109)、回风百叶风口(110);空气处理机组(101)送风口通过送风管路接至各层电动球形喷口(105),各层电动球形喷口(105)的送风支管上设置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6);空气处理机组(101)回风口通过回风管路依次连接风量调节阀(109)和回风百叶风口(110),在回风主管路上设置CO2浓度传感器(104),在各回风支管路上设置温度传感器(108),温度传感器(108)和送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6)分别与送风口控制器(107)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01)的新风进口处设置有新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2),CO2浓度传感器(104)和新风模拟量电动风量调节阀(102)分别与新风口控制器(103)用信号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球形喷口(105)是可调整角度喷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百叶风口(110)和风量调节阀(109)可以是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01)安装于城市综合体的顶层。
CN201922382863.0U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 Active CN211400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2863.0U CN211400195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2863.0U CN211400195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0195U true CN211400195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23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2863.0U Active CN211400195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01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8935A (zh) * 2020-12-22 2021-04-09 丽水市知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商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13356A (zh) * 2021-12-14 2022-04-29 浙江大学 中庭建筑的分层温控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8935A (zh) * 2020-12-22 2021-04-09 丽水市知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商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13356A (zh) * 2021-12-14 2022-04-29 浙江大学 中庭建筑的分层温控系统
CN114413356B (zh) * 2021-12-14 2023-03-03 浙江大学 中庭建筑的分层温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00195U (zh) 一种城市综合体垂直温度场空调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
CN206739482U (zh) 基于太阳能的变风量新风节能系统
CN105821995B (zh) 一种大间隔冬夏双模式外循环呼吸式幕墙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42296A (zh) 一种智能化房屋温度控制系统
CN106288260A (zh) 一种办公位隔断式空调送风系统
CN111637508A (zh) 一种适用于高大空间候车厅的冷暖辐射空调系统
CN205557817U (zh) 一种建筑节能光伏系统
CN102696492B (zh) 一种冬暖夏凉猪舍
CN200955209Y (zh) 一种增强热压型通风幕墙
CN206234903U (zh) 一种智能化房屋温度控制系统
CN101206064B (zh) 楼宇自然通风装置以及安装方法
CN102518318B (zh) 一种基于环境的节能原型屋建筑
CN110499821A (zh)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CN209989976U (zh) 坡屋面太阳能集热驱动的双层通风墙体隔热装置
CN109163404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烟囱效应的建筑幕墙设计方法
CN207686073U (zh) 用于通风空气循环的双层幕墙
CN113566254B (zh) 一种住宅厨房补风方法及补风一体式吸油烟机
CN210827820U (zh)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结构
CN108442619A (zh) 自清洁光热光伏一体化隔热通风可透光玻璃屋顶
CN202547031U (zh) 中庭建筑的空调系统
CN205475754U (zh) 一种利用遮阳系统节能的建筑结构
CN213087024U (zh) 一种大空间节能通风建筑结构
CN208293926U (zh) 自清洁光热光伏一体化隔热通风可透光玻璃屋顶
CN103062843B (zh) 用于木结构房屋或装配式房屋的空调系统
CN212104312U (zh) 建筑能量综合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