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6064B - 楼宇自然通风装置以及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楼宇自然通风装置以及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6064B
CN101206064B CN2007101252156A CN200710125215A CN101206064B CN 101206064 B CN101206064 B CN 101206064B CN 2007101252156 A CN2007101252156 A CN 2007101252156A CN 200710125215 A CN200710125215 A CN 200710125215A CN 101206064 B CN101206064 B CN 1012060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jutage
building
air port
ventilation device
natural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252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6064A (zh
Inventor
罗刚
任中俊
张逊宝
李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252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060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06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6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6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60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楼宇自然通风装置以及安装方法,它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所述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它包括集风口、送风管,在所述的送风管上设置若干个送风口,其特征在于集风口设置在送风管的一端,集风口呈扁方喇叭状集风口;在集风口与送风口之间设置有一个风量控制阀门,风量控制阀门包括阀框,设置在阀框内且固定在主轴上的阀板,在主轴的顶端伸出送风管管壁外,并在伸出端上连接一个调节手柄,风量控制阀门的阀框与所述的送风管的内壁贴合固定;该装置的送风管安装在结构梁为反梁的带有中央空调的建筑中的楼板7与吊顶10之间,所述的集风口位于外窗的上部、楼板的下部。本发明可充分利用自然空气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节省空调能耗。

Description

楼宇自然通风装置以及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它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建筑通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夏热冬暖地区,自然通风已被公认为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居住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已被写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且有多条强制性规定。但对于许多公共建筑,由于缺少有效的自然通风措施,目前尚无关于自然通风设计的强制性规定。以单体办公建筑为例来说明采用自然通风存在的困难:一般的自然通风需要将外窗打开,这样对坐在外窗旁的人来说,当风力较强时,房间外的自然风直接吹入室内会造成人感觉不适或者将房屋内的物品吹乱。而坐在离外窗较远的某些“死角”处的人可能还会觉得风力不够。因此,直接从外窗吹入室内的风送风不均匀,送风效果也不好。当室外风力强的时候,又不能开窗引风,特别是高层建筑,容易造成窗户脱落等事故。而如果在这样的季节使用空调系统进行室内空气的调节,将会浪费大量的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夏热冬暖地区或夏热冬冷地区的“过渡季节”,可以将室外自然风引入室内,而且保证送风均匀,实现节能目的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它包括集风口、送风管,在所述的送风管上设置若干个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风口设置在送风管的一端,所述的集风口呈扁方喇叭状集风口;在所述的集风口与送风口之间设置有一个风量控制阀门,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包括阀框,设置在阀框内且固定在主轴上的阀板,在所述的主轴的顶端伸出送风管管壁外,并在所述的伸出端上连接一个调节手柄,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的阀框与所述的送风管的内壁贴合固定。
所述的集风口和送风管采用镀锌薄钢板制作。
在所述的集风口和送风管的管壁外设置有保温层。
所述的保温层为保温棉或泡沫塑料制作。
在所述的集风口处设置有一百叶窗。
在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的主轴的顶端伸出部分与调节手柄结合处设置一个扭力弹簧。
在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的阀框设置一个阀门开启定位板,所述的调节手柄的活动端与阀门开启定位板连接。
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采用建筑密封胶将阀框粘结在送风管内部。
所述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安装在具有中央空调送风系统的建筑中,且将位于建筑外立面的混凝土结构梁设计成反梁;在每个窗的上部、楼板的下部安装一个集风口,集风口再连接送风管,所述的送风管将位于楼板与吊顶之间;然后将所述的送风管上的送风口与中央空调的送风口对接;所述的集风口的宽度与建筑外窗的宽度一致,所述的集风口高度与建筑结构梁高度一致;所述的送风管的宽度为建筑外窗的0.3~0.5倍,送风管的高度为建筑结构梁高度的0.5~1.0倍。
本发明利用集风管道,并可将自然风均匀输送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空气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同时,可以利用本发明,在夏天引入清凉的空气到室内,节省空调能耗;在冬天由于房间比较阴冷,也可以利用本发明将室外干燥温暖的空气引入室内,改善室内阴冷的环境。因此,利用本发明也可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发明适用于将外立面的梁设计为反梁的新建筑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通风装置的风量控制阀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安装方式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通风装置实施例2的平面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通风装置实施例2的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2、图3、图4、图5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1、图2、图3中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它包括集风口1、送风管2,在所述的送风管2上设置若干个送风口3,所述的集风口1设置在送风管2的一端,所述的集风口1呈扁方喇叭状集风口。送风口3可与现有的中央空调通用送风口对接。集风口1的宽度与外窗8的宽度一致,高度与结构梁高度一致。本发明主要应用在外立面的梁设计为反梁的建筑中,因此,其结构梁为反梁。与集风口直接连接的送风管2的宽度为外窗8的0.3~0.5倍、高度为结构梁高度的0.5~1.0倍。即喇叭口的大小端面积比宜为2~7倍。在所述的集风口1与送风口3之间设置有一个风量控制阀门4,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4包括阀框41,设置在阀框41内,且一端固定在主轴43上的阀板42,在所述的主轴43的顶端伸出送风管2管壁外,并在所述的伸出端上连接一个调节手柄44,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4的阀框41与所述的送风管2的内壁贴合固定。在空调季节等需要关风量控制阀门4的时候,风阀可以够严密关闭,防止自然风的进入。在使用本发明的时候,风量控制阀门4来自动调节送风量,即在在台风来临时或大风天气,风阀应能够自动关小;风量控制阀门4可手动调节风阀开启度的大小,并可以直观地了解开启度的大小。为了方便上述动作的完成,在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4的主轴43的顶端伸出部分与调节手柄44结合处设置一个扭力弹簧46,利用扭力弹簧46可以实现风量控制阀门4的自动关闭动作。在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4的阀框41设置一个阀门开启定位板45,所述的调节手柄44的活动端与阀门开启定位板45连接。阀门开启定位板45的设置保证了阀门开启定位板45开启角度的固定,保证风量的进入。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4的调节手柄44、扭力弹簧46和阀门开启定位板45设置在送风管的管壁外表面,这样可以方便控制的手动完成。
所述的集风口和送风管的制作材料与中央空调送风系统的管道材料相同。
所述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安装在具有中央空调送风系统的建筑中,且将位于建筑外立面的混凝土结构梁设计成反梁11;在每个窗8的上部、楼板7的下部安装一个集风口1,集风口1再连接送风管2;所述的送风管2将位于楼板7与吊顶10之间,然后将所述的送风管上的送风口3与中央空调的送风口10对接;所述的集风口的宽度与建筑外窗8的宽度一致,所述的集风口高度与建筑结构梁高度一致;所述的送风管的宽度为建筑外窗8的0.3~0.5倍,送风管2的高度为建筑结构梁高度的0.5~1.0倍。这样的集风口和送风管大小的设计,可以满足房屋空间的送风量的基本要求。如果集风口和送风管体积大了,会影响到安装空间的问题,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的浪费。当扁方喇叭口形状的集风口可以收集较多的风量时,通过送风管将自然风送至送风口,再通过送风管上的送风口3与中央空调的送风口10将自然风送达室内。由于每个房间都有若干个中央空调的送风口10,因此,可以保证房间的各个角落都可以被送到自然风,以调节室内的空气。
实施例2,如附图4、图5所示。
为了建筑立面的美感并防止阳光直射集风口使风温升高,可以在所述的集风口1处设置有浅色百叶窗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集风口和送风管可采用镀锌薄钢板制作。在所述的集风口1和送风管2的管壁外设置有保温层5。所述的保温层5为保温棉或泡沫塑料制作。由于有了这个保温层,可以减少自然风在输送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使得送风温度更接近预期的目的,也可防止空调季节室内冷量散失。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Claims (9)

1.一种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它包括集风口(1)、送风管(2),在所述的送风管(2)上设置若干个送风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风口(1)设置在送风管(2)的一端,所述的集风口(1)呈扁方喇叭状集风口;在所述的集风口(1)与送风口(3)之间设置有一个风量控制阀门(4),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4)包括阀框(41),设置在阀框(41)内且固定在主轴(43)上的阀板(42),所述的主轴(43)的顶端伸出送风管(2)管壁外,并在伸出端上连接一个调节手柄(44),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4)的阀框(41)与所述的送风管(2)的内壁贴合固定。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风口和送风管采用镀锌薄钢板制作。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集风口(1)和送风管(2)的管壁外设置有保温层(5)。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5)为保温棉或泡沫塑料制作。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集风口(1)处设置有一百叶窗(6)。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4)的主轴(43)的顶端伸出部分与调节手柄(44)结合处设置一个扭力弹簧(46)。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4)的阀框(41)设置一个阀门开启定位板(45),所述的调节手柄(44)的活动端与阀门开启定位板(45)连接。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量控制阀门(4)采用建筑密封胶将阀框粘结在送风管内部。
9.一种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的安装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宇自然通风装置安装在具有中央空调送风系统的建筑中,且将位于建筑外立面的混凝土结构梁设计成反梁(11);在每个窗的上部、楼板的下部安装一个集风口,集风口再连接送风管,所述的送风管(2)将位于楼板(7)与吊顶(10)之间;然后将所述的送风管上的送风口(3)与中央空调的送风口对接;所述的集风口(1)的宽度与建筑外窗的宽度一致,所述的集风口高度与建筑结构梁高度一致;所述的送风管的宽度为建筑外窗的0.3~0.5倍,送风管的高度为建筑结构梁高度的0.5~1.0倍。 
CN2007101252156A 2007-12-18 2007-12-18 楼宇自然通风装置以及安装方法 Active CN1012060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52156A CN101206064B (zh) 2007-12-18 2007-12-18 楼宇自然通风装置以及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52156A CN101206064B (zh) 2007-12-18 2007-12-18 楼宇自然通风装置以及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6064A CN101206064A (zh) 2008-06-25
CN101206064B true CN101206064B (zh) 2011-02-02

Family

ID=39566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52156A Active CN101206064B (zh) 2007-12-18 2007-12-18 楼宇自然通风装置以及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060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6134A (zh) * 2014-01-26 2015-07-29 上海朗仕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能自动快速切换加热程式的自动换气窗口
CN106766047A (zh) * 2016-11-30 2017-05-31 湖州佑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的出风口
CN107120771A (zh) * 2017-05-08 2017-09-01 上海大学 一种建筑物无耗能通风建筑结构
CN108592357A (zh) * 2018-06-12 2018-09-2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一种鼻孔式换热器
CN115682226B (zh) * 2022-11-16 2023-09-29 浙江林德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通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6064A (zh) 2008-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6818B (zh) 新型通风空调生态型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N101206064B (zh) 楼宇自然通风装置以及安装方法
CN102352661A (zh) 鱼鳞幕墙系统
CN103174242A (zh) 一种新型通风换气幕墙结构
CN106568143A (zh) 一种智能被动式建筑的综合设计方法
CN106642296A (zh) 一种智能化房屋温度控制系统
CN201080705Y (zh) 地冷式降温住宅楼房
KR101650811B1 (ko) 리노베이션 건물의 에너지절약 외피통풍구조
Boronbaev Energy saving architecture: background, theory and practice in Kyrgyzstan
CN206234903U (zh) 一种智能化房屋温度控制系统
JP5483051B2 (ja) 住宅換気システム
CN209214051U (zh) 一种室内多房间空气交换的装置
CN207228688U (zh) 一种彩钢板房
CN110145135A (zh) 一种公共卫生间
CN201050856Y (zh) 室内室外通风装置
CN107514152A (zh) 一种节能移动木屋
CN109186032A (zh) 一种室内多房间空气交换的装置
CN101639279A (zh) 嵌入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前面板结构
CN210827820U (zh)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结构
JPH0443172B2 (zh)
CN201724329U (zh) 一种涵洞式通风器
CN1987232A (zh) 楼宇室外循环通风装置
CN101324356B (zh) 复合保温隔热混凝土楼板型全空气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及安装方法
KR101590723B1 (ko) 수직통풍이 가능한 데크플레이트구조
CN202899321U (zh) 一种建筑物外表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ENZHEN BUILD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hree road 518049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Mei Ao No. 29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Five building, building 8, Zhenhua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Futian District 518031,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uild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