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8356U - 一种离合器活塞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合器活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8356U
CN211398356U CN201921947502.XU CN201921947502U CN211398356U CN 211398356 U CN211398356 U CN 211398356U CN 201921947502 U CN201921947502 U CN 201921947502U CN 211398356 U CN211398356 U CN 211398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main rotating
rotating hub
pressure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75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金水
田乃利
司俊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nc Drive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c Drive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c Drive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c Drive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475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8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8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8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合器活塞,包括主转毂、活塞盖、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主转毂上设置有固定盘,所述活塞盖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转毂上,所述第一活塞设置在所述主转毂上并能沿着所述主转毂轴向移动,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固定盘之间设有能够推动所述第一活塞右移的第一压力腔,所述第二活塞设置在所述主转毂上并能够沿着所述主转毂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活塞能够右压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活塞盖之间设有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活塞右移的第二压力腔。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活塞结构对摩擦副施加压力,能够提供更大的活塞力,提高离合器的扭矩容量,提高摩擦副的接合效率,耐磨损,耐高温,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离合器活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合器活塞。
背景技术
离合器活塞是用于离合器动力传递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实现离合器摩擦片与钢片的接合与分离,控制动力传递。活塞与活塞盖、弹簧组件及主转毂配合作用,开始接合时,压力腔内充油,给活塞施加压力使其发生轴向位移,推动摩擦片与钢片,使其接合;分离时,压力腔撤油,压紧的回复弹簧发生作用,使活塞回复原位,摩擦片与主动件分离。由于离合器的频繁换挡,摩擦副经摩擦产生大量的热,形成高温、高速的恶劣工作环境,使离合器活塞密封性能下降甚至失效,从而引起活塞压力下降,动力传递受限,且随着车辆性能的不断改善,离合器需要更高的转速与扭矩容量,因此,对活塞的效率与活塞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离合器活塞,能够提供更大的活塞力,耐磨损,耐高温,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离合器活塞,包括:主转毂,沿着主转毂的外侧壁周向固设有固定盘;活塞盖,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转毂的外侧壁上;第一活塞,周向设置在所述主转毂的外侧壁上并能沿着所述主转毂轴向移动,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主转毂之间形成一内腔,所述固定盘密封抵接内腔的外侧壁上并形成一设置在第一活塞与固定盘之间的第一压力腔;第二活塞,周向设置在所述主转毂的外侧壁上并能够沿着所述主转毂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活塞设有抵接部并能够抵压在所述第一活塞上,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活塞盖之间第二压力腔;回复弹性件,用于推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做回位运动;所述第一活塞、所述固定盘、所述第二活塞和所述活塞盖沿着主转毂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离合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双活塞结构对摩擦副施加压力,压力油通过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同时推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朝摩擦片组移动,第一活塞在接触摩擦片组后,第二活塞的活塞力施加在第一活塞上,使得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的力相叠加,利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所产生推力的叠加效果,提高压力油所能产生的对摩擦片组的压力,增加推动摩擦副的活塞力,提高离合器的扭矩容量,提高摩擦副的接合效率。且双活塞结构能吸收容纳更多的热量,提高离合器的热容量,降低活塞工作温度,双活塞共同作用,耐磨损,耐高温,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活塞包括轴移套和垂直弯折部,所述轴移套设置在所述垂直弯折部的边缘处且所述轴移套边缘抵接在所述轴向套内侧,所述垂直弯折部设置在所述主转毂上并能沿着所述主转毂轴向移动,所述垂直弯折部与所述固定盘形成所述第一压力腔,设计轴移套和垂直弯折部结构,为第一活塞的优选结构之一,散热性能好,便于第一活塞的轴向移动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活塞的边缘抵接在所述轴移套底部,所述第二活塞的一侧抵接在所述垂直弯折部上,另一侧设有用于卡紧第二活塞位置的卡紧件,为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的优选连接结构之一,第二活塞利用相抵接的一侧推动第一活塞轴向移动,在回复运动时通过卡紧件卡住第二活塞,防止第二活塞脱离轴移套底部,撤油时第二活塞通过卡紧件推动第一活塞做回复运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活塞边缘处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的顶部密封抵接在所述轴移套内侧壁上,所述凸部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垂直弯折部上,另一端通过所述卡紧件卡紧在所述轴移套内侧壁上,利用凸台结构,增加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的抵接面积,提高密封效果,并通过凸台推动第一活塞移动,提高施力结构的承载能力,使结构更加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活塞的边缘固定连接在轴移套上,为第二活塞与第二活塞的优选连接结构之二,通过固定连接关系实现了第二活塞推动第一活塞移动的效果,结构简单且连接牢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固定盘之间设有平衡油腔,平衡油腔能够增加散热容量,提高散热效果,同时防止形成真空产生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转毂上设有第一压力油孔、第二压力油孔和平衡油孔,所述第一压力油孔与所述第一压力腔连通,所述第二压力油孔与所述第二压力腔连通,所述平衡油孔与所述平衡油腔连通,所述第一压力油孔至少设有2个且沿所述主转毂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二压力油孔至少设有2个且沿所述主转毂周向均匀布置,所述平衡油孔至少设有2个且沿所述主转毂周向均匀布置,分别为第一压力腔、第二压力腔和平衡油腔供油的第一压力油孔、第二压力油孔和平衡油孔设置在主转毂上,为第一压力腔、第二压力腔和平衡油腔的优选进出油方式之一,进油方便,油道设计合理,且利用多个第一压力油孔、第二压力油孔和平衡油孔同时进出油,提高进油效率和出油效率,增加压力油的推力以及提高平衡油的散热效率,保持主转毂的转动平衡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盘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设有回复弹簧,所述固定盘和所述第二活塞的对立侧均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回复弹簧的弹簧凸台,撤油后利用回复弹簧推动第二活塞回移,解决了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在撤油后的弹性回复问题,同时设计凸台结构,提高回复弹簧的安装稳定性,使结构更加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主转毂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环,所述固定盘与所述轴移套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环,提高密封效果,防止油液从连接处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活塞靠近摩擦片组的一侧设有散热凹槽,增大了第一活塞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降低活塞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及主转毂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示出的结构的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半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半截面图。
主转毂100、第一压力油孔110、第二压力油孔120、平衡油孔130、卡紧件140、固定盘150、第一密封环160、第二密封盘170、活塞盖200、轴向套210、第一活塞300、轴移套310、垂直弯折部320、散热凹槽330、第二活塞400、凸部410、回复弹性件500、弹簧凸台510、第一压力腔600、第二压力腔700、平衡油腔800、摩擦片组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并参照图1至图3,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器活塞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离合器活塞,适于离合器的从动件与主动件的接合与分离过程,包括主转毂100、活塞盖200、第一活塞300和第二活塞400,主转毂100与离合器从动件连接,用于输出主动件传递至从动件的输出扭矩,例如在图1中,摩擦片组900安装在主转毂100的外侧壁并能够沿着主转毂100轴向方向进行转动,摩擦片组900与主动件结合后将输入扭矩从主转毂100中输出至后续传动部件中。第一活塞300和第二活塞400密封轴向设置在主转毂100的外侧壁并能够沿着主转毂100进行轴向移动,活塞盖200固定安装在主转毂100 上并包裹第一活塞300和第二活塞400,其固定安装方式可以为过盈配合,也可以为螺钉连接或法兰连接,对第一活塞300和第二活塞400起到导向和保护作用。实施例中所应用的离合器为多片离合器,讨论的主动件为钢片,从动件为摩擦片组900。
主转毂100上设有固定盘150,固定盘150可由车床加工的方式制成,还可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安装在固定盘150上。第一活塞300设置在主转毂100 上并能沿着主转毂100轴向移动,第一活塞300与主转毂100之间形成一内腔,固定盘150密封抵接在内腔的内侧壁上即第一活塞300内,第一活塞300与固定盘150之间形成了第一压力腔600,第二活塞400设置在主转毂100上并能够沿着主转毂100轴向移动,第二活塞400上设有抵接壁,抵接部用于抵压第一活塞 300,第二活塞400设置在第一活塞300的左侧并能够向右抵压第一活塞300,即第一活塞300施力于摩擦片组900后,第二活塞400能够压在第一活塞300 上将油压力通过第一活塞300传递至摩擦片组900上,第二活塞400与活塞盖2 00之间设有第二压力腔700。
具体的,参照图1,活塞盖200包括用于固定连接主转毂100的连接部和沿所述主转毂100轴向设置的轴向套210,轴向套210设置在连接部边缘处,与主转毂100形成容置第一活塞300和第二活塞400的容纳腔。第一活塞300的外边缘密封抵接在轴向套210上并能够沿着轴向套210轴向移动,轴向套210对第一活塞300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第一活塞300包括轴移套310和垂直弯折部320,轴移套310设置在垂直弯折部320的边缘处且轴移套310的外侧边缘抵接在轴向套210底部,轴移套310沿着轴向套210进行轴向移动,第一活塞300通过轴移套310与轴向套210的限位配合关系限制第一活塞300仅能沿着主转毂100轴向方向移动。垂直弯折部320与主转毂100相连接,中部设有与主转毂100密封配合的安装孔,垂直弯折部320包括垂直区、轴向区和连接区,垂直区与主转毂1 00密封连接,轴向区垂直于垂直区沿主转毂100轴向方向设置,垂直区凸出一端通过连接区与轴移套310连接,固定盘150的外边缘密封抵接在垂直弯折部3 20的轴向位置即抵接在轴向区上,轴向区保证了固定盘150与垂直弯折部320 相对滑移过程中始终保持密封配合,固定盘150与垂直弯折部320形成了随着第一活塞300移动而变化的容积可变的第一压力腔600,第一压力腔600用于推动第一活塞300移动。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限定,本说明书中所提到的轴向移动包括沿着主转毂100轴向方向上的双向移动过程。
第二活塞400,设置在主转毂100上并能够沿着主转毂100轴向移动,第二活塞400密封连接第一活塞300或轴向套210,第二活塞400能够抵接第一活塞 300并推动第一活塞300朝摩擦片组900轴向移动,由于第一活塞300密封抵接在活塞盖200内,第二活塞400设置在第一活塞300与活塞盖200所形成的密闭腔室中,第二活塞400与活塞盖200之间形成一个容积可变的第二压力腔700,第二压力腔700随着第二活塞400的轴向移动而改变容积,第二压力腔700用于推动第二活塞400移动。
第一活塞300和第二活塞400分别位于固定盘150的两侧,主转毂100上还设有若干第一压力油孔110和若干第二压力油孔120,第一压力油孔110与第一压力腔600连通,为第一压力腔600提供推力推动第一活塞300移动,第二压力油孔120与第二压力腔700连通,为第二压力腔700提供推力推动第二活塞400 移动,第一压力油孔110和第二压力油孔120上的压力油可以由同一油道提供,也可以由不同的油道提供。压力油进入第一压力腔600和第二压力腔700时,推动第一活塞300和第二活塞400沿着主转毂100轴向移动,第一活塞300接触并抵接摩擦片组900后,提供摩擦片组900与主动件的第一接合力,而第二活塞4 00继续沿轴向移动后推动第一活塞300,提供摩擦片组900与主动件的第二接合力,此时摩擦片组900上所受的压力为第一接合力与第二接合力的叠加。第二压力油孔120还可设置在活塞盖200上,为第二压力腔700提供压力油。
具体的,第一压力油孔110和第二压力油孔120均设有至少2个且沿着主转毂100周向均匀布置,在提高进出油效率的同时保持了主转毂100的转动平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第二活塞400的外边缘抵接在轴向套210内侧壁上,第二压力腔700由主转毂100、第二活塞400和活塞盖200 的轴向套210组成,第一活塞300设置在第二活塞400相对于第二压力腔700 的外侧,第二压力腔700经第二压力油孔120供油后第二压力腔700推动第二活塞400朝摩擦片组900轴向移动,直至第二活塞400外侧抵接第一活塞300并施力于第一活塞300。上述为第二压力腔700的第一结构,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压力腔600推动第二活塞400移动并施力于第一活塞300的效果。
此外,参照图4,第二活塞400外边缘还可以密封抵接在轴移套310内侧壁上,第二压力腔700由主转毂100、第一活塞300、第二活塞400和活塞盖200 组成,第二活塞400沿着第一活塞300的轴移套310内侧壁移动,第二活塞400 被包裹在第一活塞300内,使密封效果更好。第二压力腔700经第二压力油孔1 20供油后第二压力腔700推动第二活塞400朝摩擦片组900轴向移动,直至第二活塞400外侧抵接在第一活塞300的垂直弯折部320并施力于第一活塞300。本实施例中,初始位置下的轴移套310的左端抵接在活塞盖200上,当压力油开始工作时,轴移套310朝摩擦片组900移动并离开活塞盖200,轴移套310的左端暴露在第二压力腔700中,第二压力腔700在为第二活塞400板提供活塞力的同时还能够提供推动轴移套310朝摩擦片组900移动的轴向力,相比于第二压力腔700的第一结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更好地提供活塞力。上述为第二压力腔 700的第二结构,亦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压力腔600推动第二活塞400移动并施力于第一活塞300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第二活塞400对第一活塞300的双向推动或拉动过程,根据第二压力腔700的第二结构,第二活塞400的一侧抵接在垂直弯折部320的轴向区上,另一侧设有用于卡紧第二活塞400位置的卡紧件1 40,卡紧件140设置在轴向区的内侧壁上,第二活塞400可相对于轴移套310 在卡紧件140与垂直弯折部320之间移动,当第二活塞400相对于轴移套310 向左移动至卡紧件140上时,第二活塞400无法再相对于第一活塞300进行轴向向左移动并带动第一活塞300向左移动,即撤油复位时第二活塞400通过卡紧件 140拉动第二活塞400复位,实现同时回位过程。当第二活塞400在轴移套310 内侧的可移动距离为零时,即第二活塞400卡紧在第一活塞300内。
具体的,第二活塞400的边缘处设置有凸部,凸部410的外侧面密封抵接在轴移套310内侧壁上,凸部410的一端抵接在垂直弯折部320上,另一端抵接在卡紧件140上,凸部410夹紧在卡紧件140和垂直弯折部320之间,使第二活塞 400固定在第一活塞300内,第二活塞400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二活塞400进行移动。利用凸部410结构,增加第二活塞400与第一活塞300的抵接面积,提高密封效果,并通过凸部410推动第一活塞300移动,提高施力结构的承载能力,使结构更加紧凑。
再具体的,卡紧件140为卡簧,还可以为固接在轴移套310上向内凸的环形板。
此外,还可通过以下结构及连接方式实现第二活塞400对第一活塞300的双向推动或拉动过程:第二活塞400与第二活塞400密封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部位可以为第二活塞400的外边缘与第一活塞300的轴移套310,也可以为第二活塞400的外边缘与第二活塞400的垂直弯折部320,其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过盈配合或螺钉连接,同样能够达到第二活塞400对第一活塞300的双向推动或拉动过程,当然,第二活塞400卡紧在第一活塞300内时亦为固定连接关系。第一活塞300与第二活塞400之间形成一固定容腔,固定盘150由于抵接在垂直弯折部320上,将该固定容腔分隔为第一压力腔600和另一腔室,另一腔室随着第一压力腔600的容积变化而变化。
除以上两种方式外,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第二活塞400对第一活塞300双向推动或拉动过程亦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塞400与固定盘150之间设有平衡油腔800,平衡油腔800与外部油道相连通,外部油道可以为润滑油道或其他非压力油道,与油缸相连通,主转毂100与平衡油腔800相连通的若干平衡油孔130,平衡油孔130用于与外部油道相连通,第一活塞300与第二活塞400形成一个密闭容腔,固定盘150将密闭腔室分为第一压力腔600和平衡油腔800,平衡油腔 800设置在第二活塞400与固定盘150之间,当第一压力腔600的容积变化时,平衡油孔130用于提供平衡油腔800内的平衡油。采用平衡油腔800和平衡油孔 130结构,防止形成真空压力,平衡油能够吸收一定程度的热量,提高本活塞的热容量,且平衡油在容积变化过程中吸收带走平衡油腔800内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
具体的,平衡油孔130设有至少2个且沿着主转毂100周向均匀布置,在提高进出油效率的同时保持了主转毂100的转动平衡。此外,平衡油腔800还可作为推动第二活塞400做复位运动的压力腔,通过对平衡油加压使得第二活塞400 左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盘150与第二活塞400之间设有回复弹性件500,回复弹性件500用于撤油时推动第二活塞400恢复至初始位置,第二活塞400进而推动第一活塞300恢复至初始位置。回复弹性件500为回复弹簧,固定盘150与第二活塞400的对立两侧均设有安装回复弹簧的弹簧凸台510,即固定盘150的左侧与第二活塞400的右侧设有相对的弹簧凸台510,回复弹簧的左端套设在第二活塞400的弹簧凸台510上,右端套设在固定盘150的弹簧凸台 510上,回复弹簧为螺旋的压缩弹簧,弹簧凸台510便于安装回复弹簧,提高回复弹簧的安装稳定性,使结构更加紧凑。此外,回复弹性件500还可以为空气弹簧、拉簧、压簧或其他弹性件,当回复弹性件500为拉簧时,拉簧设置在第二压力腔700内,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塞400和活塞盖200上,拉动第二活塞 400复位。
此外,参照图5,回复弹性件500除了设置在第二活塞400与固定盘150之间时,回复弹性件500还可连接在第一活塞300与主转毂100或活塞盖200,由于主转毂100或活塞盖200为固定连接关系,回复弹性件500能够拉动或推动第一活塞300相对于主转毂100向左轴向移动,当摩擦片组900与主动件分离,撤油时回复弹性件500拉动第一活塞300向左移动,由于第二活塞400在接合过程中推动第一活塞300,回复时第一活塞300通过抵接部推动第二活塞400向左复位,在不设卡紧件140或没有第一活塞300与第二活塞400固定连接的条件下亦能够达到同时推动第一活塞300和第二活塞400复位的技术效果。当回复弹性件 500连接第二活塞400与主转毂100或活塞盖200时,需要用到卡紧件140或固定连接关系才能同时实现第二活塞400与第一活塞300的同时复位过程;当回复弹性件500连接第一活塞300与主转毂100或活塞盖200时,不设卡紧件140 或第一活塞300与第二活塞400非固定连接关系下亦能够实现复位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塞300与主转毂100设有第一密封环 160,第二活塞400与主转毂100之间亦设有第一密封环160,固定盘150与轴移套31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环170,第一密封环160和第二密封环170为密封用的密封圈或密封环,提高密封效果,防止油液从连接处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塞300靠近,摩擦片组900的一侧设有散热凹槽330,散热凹槽330由轴移套310和垂直弯折部320形成,用于增加离合器活塞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摩擦片组900设置在主转毂100的右侧位置,开始接合时,压力油同时进入第一压力腔600的第二压力腔700中,第一压力腔600和第二压力腔700同时推动第一活塞300和第二活塞400轴向向右移动,第一活塞300的右侧压紧并推动摩擦片组900与钢片结合,第二活塞400的右侧压紧在第一活塞300上,第一活塞300的第一接合力与第二活塞400的第二接合力相叠加作为摩擦片组900与钢片结合的接合力,为离合器的接合提供需要的压力。开始分离时,第一压力腔6 00与第二压力腔700撤油,压紧的回复弹簧开始起作用,卡紧件140约束住两个活塞,将第一活塞300和第二活塞400推动回位。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离合器活塞,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转毂(100),沿着所述主转毂(100)的外侧壁周向固设有固定盘(150);
活塞盖(200),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转毂(100)的外侧壁上;
第一活塞(300),周向设置在所述主转毂(100)的外侧壁上并能沿着所述主转毂(100)轴向移动,所述第一活塞(300)与所述主转毂(100)之间形成一内腔,所述固定盘(150)密封抵接内腔的外侧壁上并形成一设置在第一活塞(300)与固定盘(150)之间的第一压力腔(600);
第二活塞(400),周向设置在所述主转毂(100)的外侧壁上并能够沿着所述主转毂(100)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活塞(400)设有抵接部并能够抵压在所述第一活塞(300)上,所述第二活塞(400)与所述活塞盖(200)之间第二压力腔(700);
回复弹性件(500),用于推动第一活塞(300)和第二活塞(400)做回位运动;
所述第一活塞(300)、所述固定盘(150)、所述第二活塞(400)和所述活塞盖(200)沿着主转毂(100)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合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300)包括轴移套(310)和垂直弯折部(320),所述轴移套(310)设置在所述垂直弯折部(320)的边缘处且所述轴移套(310)边缘抵接在所述活塞盖(200)内侧,所述垂直弯折部(320)设置在所述主转毂(100)上并能沿着所述主转毂(100)轴向移动,所述垂直弯折部(320)与所述固定盘(150)形成所述第一压力腔(6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合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400)的边缘抵接在所述轴移套(310)底部,所述第二活塞(400)的一侧抵接在所述垂直弯折部(320)上,另一侧设有用于卡紧第二活塞(400)位置的卡紧件(1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离合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400)边缘处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的顶部密封抵接在所述轴移套(310)内侧壁上,所述凸部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垂直弯折部(320)上,另一端通过所述卡紧件(140)卡紧在所述轴移套(310)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合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400)与所述第一活塞(30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离合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400)与所述固定盘(150)之间设有平衡油腔(8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离合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毂(100)上设有第一压力油孔(110)、第二压力油孔(120)和平衡油孔(130),所述第一压力油孔(110)与所述第一压力腔(600)连通,所述第二压力油孔(120)与所述第二压力腔(700)连通,所述平衡油孔(130)与所述平衡油腔(800)连通,所述第一压力油孔(110)至少设有2个且沿所述主转毂(100)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二压力油孔(120)至少设有2个且沿所述主转毂(100)周向均匀布置,所述平衡油孔(130)至少设有2个且沿所述主转毂(100)周向均匀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离合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复弹性件(500)为设置在固定盘(150)与所述第二活塞(400)之间的回复弹簧,所述固定盘(150)和所述第二活塞(400)的对立侧均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回复弹簧的弹簧凸台(51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离合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300)和所述第二活塞(400)与所述主转毂(100)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环(160),所述固定盘(150)与所述第一活塞(30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环(17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离合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300)靠近摩擦片组(900)的一侧设有散热凹槽(330)。
CN201921947502.XU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离合器活塞 Active CN211398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7502.XU CN211398356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离合器活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7502.XU CN211398356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离合器活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8356U true CN211398356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30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7502.XU Active CN211398356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离合器活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83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83151A1 (en) * 2022-05-25 2023-11-29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Force intensifying, multi-chambered clutch actuation system for power take-off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83151A1 (en) * 2022-05-25 2023-11-29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Force intensifying, multi-chambered clutch actuation system for power take-of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05866A2 (en) Multi-disc frictional engagement mechanism
CN109790880B (zh) 三重离合器及其致动器
CN108105278B (zh) 湿式离合器总成
CN112443590B (zh) 一种车辆及湿式双离合器
CN111306219B (zh) 一种直推同轴式离合器分离单元
CN110848281A (zh) 一种离合器活塞
CN211398356U (zh) 一种离合器活塞
JP2008164171A5 (zh)
CN209705119U (zh) 一种新型湿式离合器输出结构及拖拉机
CN108571537B (zh)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
EP3540256B1 (en) Double clutch actuator and double clutch including same
US20200378452A1 (en) Friction engaging device
CN113108000A (zh) 一种机械推土机主离合器系统
CN105179511B (zh) 湿式双离合器
CN215634538U (zh) 一种新型湿式四驱分动箱及拖拉机
KR101909224B1 (ko) 이중 클러치
CN211288544U (zh) 液压离合器、液压离合转向机构和履带机
CN114635930B (zh) 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CN216343541U (zh) 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
CN217301338U (zh) 一种应用于纯电多档变速箱的湿式离合器
US20230265897A1 (en) Control mechanism for clutch
CN220505633U (zh) 一种用于功率分流式混动系统的断开离合器
CN217421934U (zh) 一种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以及拖拉机
CN220081987U (zh) 一种混动车辆用的离合器
JP7419940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