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7805U - 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和吸真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和吸真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7805U
CN211397805U CN201922482933.XU CN201922482933U CN211397805U CN 211397805 U CN211397805 U CN 211397805U CN 201922482933 U CN201922482933 U CN 201922482933U CN 211397805 U CN211397805 U CN 211397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iston column
adsorption
air exhaust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29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丽飞
李建茂
郑越凡
刘德均
周继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da Xiamen Precision Rubber &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da Xiamen Precision Rubber &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da Xiamen Precision Rubber &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da Xiamen Precision Rubber &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829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7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7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7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以及具有该吸真空自锁结构的吸真空装置。吸真空自锁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抽气装置的抽气通道、用于真空吸附产品的吸附通道以及设置于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之间的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包括安装槽孔、活塞柱和弹性复位件;所述活塞柱具有呈间隔设置的二段密封部,所述活塞柱可活动的设置于安装槽孔内,二段密封部分别与安装槽孔相密封配合,进而共同围合形成过渡腔;所述活塞柱在外力驱动下移动至安装槽孔的底部而使过渡腔同时连通所述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所述活塞柱失去外力作用,并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朝安装槽孔的槽口方向移动至封堵所述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之间的通道,吸附通道保持低压而持续吸附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和吸真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真空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以及具有该吸真空自锁结构的吸真空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吸附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于吸附产品的工业操作方式,目前行业内吸真空装置通常是利用真空源制造真空或空气压缩机压缩气体从而吸附产品,要实现吸附需要不间断地制造真空或者压缩空气,能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以及具有该吸真空自锁结构的吸真空装置。在中断吸真空工作的状态下仍能够持续且牢固的吸附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抽气装置的抽气通道、用于真空吸附产品的吸附通道以及设置于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之间的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包括安装槽孔、活塞柱和弹性复位件;
所述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均连通所述安装槽孔,且吸附通道形成于安装槽孔的内壁上的开口更靠近于安装槽孔的底部;
所述活塞柱具有呈间隔设置的二段密封部,所述活塞柱可活动的设置于安装槽孔内,二段密封部分别与安装槽孔相密封配合,进而共同围合形成过渡腔;
所述弹性复位件对活塞柱施加一朝安装槽孔的槽口方向的力;
所述活塞柱在外力驱动下移动至安装槽孔的底部而使过渡腔同时连通所述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所述活塞柱失去外力作用,并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朝安装槽孔的槽口方向移动至封堵所述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之间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活塞柱和安装槽孔的底部之间,其两端分别抵触于活塞柱和安装槽孔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锥形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柱形弹簧,所述活塞柱的端部还向内凹陷有容置槽孔,所述柱形弹簧设置于容置槽孔内。
一种吸真空装置,包括转盘和上述所述的吸真空自锁结构,所述抽气通道、吸附通道和自锁组件的安装槽孔均开设于转盘上,定义所述吸附通道形成于安装槽孔的内壁上的开口为出气开口,其另一开口为吸气开口,所述吸附通道的吸气开口形成于转盘的旋转周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吸真空自锁结构设有多组,多组吸真空自锁结构的抽气通道相连通汇合。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通道的吸气开口设有吸嘴。
进一步的,定义所述抽气通道形成于安装槽孔的内壁上的开口为吸气开口,其另一开口为出气开口,所述抽气通道的出气开口和安装槽孔的槽口均形成于转盘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孔的槽口上还固定盖合有限位端盖,所述限位端盖上开设有供活塞柱穿设的让位孔,所述限位端盖与活塞柱的密封部相配合以限制活塞柱朝安装槽孔的槽口方向移动的位移。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活塞柱在外力驱动下移动至安装槽孔的底部时,过渡腔同时连通所述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吸附通道实现吸气而进行吸附产品;然后撤去作用于活塞柱的外力,活塞柱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朝安装槽孔的槽口方向移动至封堵所述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之间的通道,在此移动的过程中,吸附通道所处的腔体体积变大,使其具有一个低于外界大气压的气压,通过保持这个抵压状态,可以实现抽气装置在中断运行的状态下仍能够持续且牢固的吸附产品,实现自锁;有效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吸真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吸真空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吸真空装置中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相连通状态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吸真空装置中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相隔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吸真空装置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真空装置,具体为一旋转式的吸真空装置,包括:包括转盘10和吸真空自锁结构,所述吸真空自锁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抽气装置的抽气通道20、用于真空吸附产品的吸附通道30以及设置于抽气通道20和吸附通道30之间的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包括安装槽孔41、活塞柱42和弹性复位件43。
所述抽气通道20、吸附通道30和自锁组件的安装槽孔41均开设于转盘上,所述抽气通道20和吸附通道30均连通所述安装槽孔41,且吸附通道30形成于安装槽孔41的内壁上的开口更靠近于安装槽孔41的底部。定义所述吸附通道30形成于安装槽孔41的内壁上的开口为出气开口31,其另一开口为吸气开口32,所述吸附通道30的吸气开口32形成于转盘10的旋转周壁上。定义所述抽气通道20形成于安装槽孔41的内壁上的开口为吸气开口22,其另一开口为出气开口21。安装槽孔41呈竖直设置,所述抽气通道20的出气开口21和安装槽孔41的槽口均形成于转盘10的上表面。
所述活塞柱42具有呈间隔设置的二段密封部,所述活塞柱42可活动的设置于安装槽孔41内,二段密封部分别与安装槽孔41相密封配合,进而共同围合形成过渡腔401。所述弹性复位件43对活塞柱42施加一朝安装槽孔41的槽口方向的力(本具体实施例中即向上的力)。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密封部包括为由活塞柱42一体向外凸起延伸的密封凸部421以及套接于密封凸部421上的密封圈422,密封凸部421的尺寸与安装槽孔41的尺寸相适配,密封凸部421可活动的套设于安装槽孔41内并通过密封圈422实现密封配合。
所述活塞柱42伸出安装槽孔41并连接驱动气缸(未示出)。所述活塞柱42在驱动气缸的驱动下移动至安装槽孔41的底部而使过渡腔401同时连通所述抽气通道20和吸附通道30,如图3所示;连接抽气通道20的抽气装置(未示出)进行抽真空,气流由吸附通道30的吸气开口32进入,并依次经吸附通道30、吸附通道30的出气开口31、过渡腔401、抽气通道20的吸气开口22、抽气通道20至抽气通道20的出气开口21流出;产品可吸附于吸附通道30的吸气开口32处。当吸附通道30的吸气开口32吸附产品后,可中断驱动气缸的驱动,活塞柱42失去驱动气缸的作用力,在弹性复位件43的作用下朝安装槽孔41的槽口方向移动至封堵所述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之间的通道,如图4所示;同时,活塞柱42的移动使吸附通道30所处的腔体体积变大,使其具有一个低于外界大气压的气压,通过保持这个抵压状态,可以实现抽气装置在中断运行的状态下仍能够持续且牢固的吸附产品,实现自锁。节省抽气装置继续运行的能耗。转盘10再带动被吸附的产品旋转移动至相对应的工位,需要释放产品时,驱动气缸再驱动活塞柱42移动至安装槽孔41的底部而使过渡腔401再次连通所述抽气通道20和吸附通道30,此时连接抽气通道20的抽气装置未运行,而使外部空气快速的填充至吸附通道30内进行破真空,产品失去吸附力自然脱离。
本实施例采用驱动气缸对活塞柱42进行施加外力,驱动气缸体积小、易装配,也容易控制。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驱动的外力,如直接用手按压或采用其他机械式驱动结构等。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43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活塞柱42和安装槽孔41的底部之间,其两端分别抵触于活塞柱42和安装槽孔41的底部。活塞柱42向下(即朝安装槽孔41的底部方向)移动至连通抽气通道20和吸附通道30时,压缩弹簧,活塞柱42失去使其向下移动的驱动外力时,弹簧的弹性恢复力驱动活塞柱42向上(朝安装槽孔41的槽口方向)移动至封堵所述抽气通道20和吸附通道30之间的通道。弹簧结构简单,装配简便,且成本低。
再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为柱形弹簧,所述活塞柱42的端部还向内凹陷有容置槽孔423,所述柱形弹簧设置于容置槽孔423内。如此设置,一方面便于柱形弹簧的装配,使其不易偏移;另一方面,容置槽孔423能够容纳压缩后的柱形弹簧,使活塞柱42的端部与安装槽孔41的底部相贴合,如图3所示,减少预留的空气量,当活塞柱42上移时,该活塞柱42的端部与安装槽孔41的底部之间的空气会充入到吸附通道30内,因吸附通道30内本身的低压以及扩充的空间,该部分空气的充入几乎不会造成影响。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为更缩小该部分的空气量,弹簧也可以直接采用锥形弹簧,锥形弹簧可直接被压缩成平面,无需开设容置槽孔423,该部分预留的空气量更少。又或者是采用其他类型的弹性复位件,如拉簧,采用拉簧时,拉簧可设置在上方,无需设置在活塞柱42和安装槽孔41的底部之间,使得活塞柱42和安装槽孔41的底部能够很好的贴合,避免预留空气量。只要对吸附通道进行扩充时,吸附通道内外的气压差能够满足维持吸附产品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吸真空自锁结构设有多组,本具体实施例中为四组(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吸真空自锁结构的抽气通道20相连通汇合,共用一个出气开口21;采用一个抽气装置即可满足多个工位的作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气通道20的出气开口21和安装槽孔41的槽口均形成于转盘10的上表面,便于设置抽气装置以及驱动活塞柱的驱动气缸,即抽气装置和驱动气缸设置在转盘10的正上方即可。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抽气通道20的出气开口21和安装槽孔41的槽口的设置位置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转盘的底面等。
再具体的,所述安装槽孔41的槽口上还固定盖合有限位端盖50,所述限位端盖50上开设有供活塞柱42穿设的让位孔51,所述限位端盖50与活塞柱42的密封部相配合以限制活塞柱42朝安装槽孔41的槽口方向移动的位移,防止弹簧的弹力过大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使活塞柱42上移距离过大而导致抽气通道20和吸附通道30直接导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通道30的吸气开口32设有吸嘴60。如此,能够根据实际所吸附的产品进行更换合适的吸嘴60,起到更好的吸附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该吸真空自锁结构即为上述吸真空装置中的吸真空自锁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吸真空自锁结构的应用不局限于转盘中,可以应用于其他装置内,如机械手的吸附结构等。该吸真空自锁结构的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也可以单独采用气管等来替代。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抽气装置的抽气通道、用于真空吸附产品的吸附通道以及设置于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之间的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包括安装槽孔、活塞柱和弹性复位件;
所述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均连通所述安装槽孔,且吸附通道形成于安装槽孔的内壁上的开口更靠近于安装槽孔的底部;
所述活塞柱具有呈间隔设置的二段密封部,所述活塞柱可活动的设置于安装槽孔内,二段密封部分别与安装槽孔相密封配合,进而共同围合形成过渡腔;
所述弹性复位件对活塞柱施加一朝安装槽孔的槽口方向的力;
所述活塞柱在外力驱动下移动至安装槽孔的底部而使过渡腔同时连通所述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所述活塞柱失去外力作用,并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朝安装槽孔的槽口方向移动至封堵所述抽气通道和吸附通道之间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真空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活塞柱和安装槽孔的底部之间,其两端分别抵触于活塞柱和安装槽孔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真空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锥形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真空自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柱形弹簧,所述活塞柱的端部还向内凹陷有容置槽孔,所述柱形弹簧设置于容置槽孔内。
5.一种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和上述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吸真空自锁结构,所述抽气通道、吸附通道和自锁组件的安装槽孔均开设于转盘上,定义所述吸附通道形成于安装槽孔的内壁上的开口为出气开口,其另一开口为吸气开口,所述吸附通道的吸气开口形成于转盘的旋转周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真空自锁结构设有多组,多组吸真空自锁结构的抽气通道相连通汇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通道的吸气开口设有吸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抽气通道形成于安装槽孔的内壁上的开口为吸气开口,其另一开口为出气开口,所述抽气通道的出气开口和安装槽孔的槽口均形成于转盘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孔的槽口上还固定盖合有限位端盖,所述限位端盖上开设有供活塞柱穿设的让位孔,所述限位端盖与活塞柱的密封部相配合以限制活塞柱朝安装槽孔的槽口方向移动的位移。
CN201922482933.X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和吸真空装置 Active CN211397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2933.XU CN211397805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和吸真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2933.XU CN211397805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和吸真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7805U true CN211397805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31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2933.XU Active CN211397805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和吸真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78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6235B (zh) 吸盘机构及具有该吸盘机构的取放装置
CN105965531B (zh) 一种带有吸嘴阵列的机器人
CN106057721B (zh) 吸附治具
CN106183580B (zh) 一种分区域可控的双面真空吸附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2476775A (zh) 吸附装置
CN211397805U (zh) 一种吸真空自锁结构和吸真空装置
CN113814768A (zh) 吸盘装置
CN108443538A (zh) 真空吸附装置及其吸气控制阀
CN105858202A (zh) 机械手臂
CN2537519Y (zh) 真空吸笔
CN114261760A (zh) 一种可切换吸取机构
CN205350020U (zh)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
KR20110136303A (ko) 부품 실장기 헤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부품 실장 방법
CN108382853A (zh) 真空吸附装置及其壳体
CN112045590A (zh) 一种压杆装置以及吸附平台
CN107876650A (zh) 一种变刚度零件吸取装置及板材吸取折弯方法
CN113199232B (zh) 一种柱塞泵星型圈与垫片自动装配装置
KR20160064666A (ko) 진공펌프
CN201446530U (zh) 一种搬运锥产品的吸附机构
CN115139327A (zh) 一种节能式的吸附装置
JPH01242345A (ja) 真空吸着装置
CN208217867U (zh) 真空吸附装置及其壳体
CN108861572B (zh) 一种兼具大小尺寸的晶圆吸嘴组件
CN212763148U (zh) 一种压杆装置以及吸附平台
CN208381394U (zh) 真空吸附装置及其吸气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