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3481U - 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 - Google Patents

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3481U
CN211393481U CN201922336286.1U CN201922336286U CN211393481U CN 211393481 U CN211393481 U CN 211393481U CN 201922336286 U CN201922336286 U CN 201922336286U CN 211393481 U CN211393481 U CN 211393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box
frame
bottom wall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62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培森
陆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362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3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3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34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所述电梯吊顶为箱体结构且在水平方向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和纵向,所述箱体结构的箱体底壁设有透光口,所述箱体底壁在邻近透光口处朝箱体内翻折形成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搭置有透光板以封闭所述透光口,所述箱体结构的内部设有相对布置的两根纵向加强条,各纵向加强条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结构的箱体顶壁固定连接,各纵向加强条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两根纵向加强条之间设有横向加强条,所述横向加强条的横向两端分别嵌入相应端的支撑板内,所述横向加强条的顶面与所述透光板相抵。本申请提供的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增强了电梯吊顶的边框结构,不易发生下塌变形。

Description

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
背景技术
电梯吊顶为电梯轿厢内的装饰结构,为了减轻轿厢整体重量,一些电梯吊顶采用钣金件组装而成。为了追求更大的装饰效果,电梯吊顶底部的发光面积越来越大,透光板的面积也随之增大。如果电梯吊顶的边框结构强度不够,而透光板的重量过大,电梯吊顶底部以及透光板容易发生下塌变形或漏光,影响电梯吊顶的整体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增强了电梯吊顶的边框结构,不易发生下塌变形。
本申请提供的电梯吊顶为箱体结构且在水平方向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和纵向,所述箱体结构的箱体底壁设有透光口,所述箱体底壁在邻近透光口处朝箱体内翻折形成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搭置有透光板以封闭所述透光口,所述箱体结构的内部设有相对布置的两根纵向加强条,各纵向加强条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结构的箱体顶壁固定连接,各纵向加强条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两根纵向加强条之间设有横向加强条,所述横向加强条的横向两端分别嵌入相应端的支撑板内,所述横向加强条的顶面与所述透光板相抵。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背向所述透光口翻折形成水平支撑部,所述水平支撑部贴靠于所述透光板的底面。
可选的,所述水平支撑部的边沿朝所述箱体顶壁的方向延伸形成竖直限位部,所述竖直限位部与所述透光板的侧缘之间留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横向加强条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放于所述竖直限位部的顶沿。
可选的,所述横向加强条包括:
横向加强底壁,所述横向加强底壁的横向两端分别与相应端限位槽的槽底相抵靠;
两横向加强侧壁,由横向加强底壁的纵向两侧朝箱体内延伸,两横向加强侧壁分别与限位槽的两侧壁相抵靠;
两横向加强顶壁,分别由两横向加强侧壁的顶沿朝水平方向相对延伸形成,两横向加强顶壁抵靠于所述透光板的底面。
可选的,所述纵向加强条包括:
纵向加强底壁,贴靠于所述横向加强条的顶面;
纵向加强顶壁,贴靠固定于所述箱体顶壁的底面;
纵向支撑立壁,连接在加强底壁和加强顶壁之间,且与所述竖直限位部贴靠固定。
可选的,所述电梯吊顶的顶部固定有用于连接电梯吊顶和轿厢顶部的两组吊挂座,在横向上,两组吊挂座位于两根纵向加强条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电梯吊顶还包括多根边框加强条,各边框加强条均包括:
边框加强底壁,与所述箱体底壁贴靠固定;
边框加强侧壁,由所述边框加强底壁的测沿朝箱体内延伸,且与所述支撑板贴靠固定。
可选的,所述箱体底壁通过折弯形成有第一突出部,所述支撑板通过折弯形成有第二突出部,所述边框加强条位于所述箱体的外侧且与所述箱体底壁采用不同材质,所述边框加强底壁的测沿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抵,所述边框加强侧壁的顶沿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相抵。
可选的,所述箱体底壁上设有多处镂空区,所述箱体底壁和所述边框加强条在镂空区处粘接固定。
本申请提供的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增强了电梯吊顶的边框结构,不易发生下塌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梯吊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电梯吊顶在一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区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区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的电梯吊顶在另一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区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D区的放大图;
图9为图1中的电梯吊顶在一视角下的部分分解图;
图10为图9中E区的放大图;
图11为图1中的电梯吊顶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分解图;
图12为图1中的箱体顶壁的分解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箱体底壁;11、镂空区;12、第一突出部;2、支撑板;21、水平支撑部;22、竖直限位部;23、限位槽;24、第二突出部;3、透光板;31、间隙; 4、纵向加强条;41、纵向加强底壁;42、纵向加强顶壁;43、纵向支撑立壁; 5、箱体顶壁;51、吊挂座;52、顶板;53、加强筋;6、横向加强条;61、横向加强底壁;62、横向加强侧壁;63、横向加强顶壁;7、边框加强条;71、边框加强底壁;72、边框加强侧壁;8、筒灯;81、第一安装孔;82、第二安装孔; 9、边框条;10、加强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为箱体结构且在水平方向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即图1中的X方向)和纵向(即图1中的Y方向),箱体结构的箱体底壁1设有透光口,箱体底壁1在邻近透光口处朝箱体内翻折形成支撑板2,支撑板2上搭置有透光板3以封闭透光口,箱体结构的内部设有相对布置的两根纵向加强条4,各纵向加强条4的顶部与箱体结构的箱体顶壁5固定连接,各纵向加强条4的底部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两根纵向加强条4之间设有横向加强条6,横向加强条6的横向两端分别嵌入相应端的支撑板2内,横向加强条6的顶面与透光板3相抵。
两根纵向加强条4在箱体结构的内部,对于用户不可见,不影响电梯吊顶的外观。两根纵向加强条4沿纵向延伸,且各纵向加强条的位置分别靠近相应侧的支撑板2,相应侧的支撑板也沿纵向延伸,使纵向加强条与相应侧的支撑板之间有多处连接点,从而提高连接强度。通过纵向加强条连接支撑板2和箱体底壁1,从而对箱体底壁1在靠近透光口处施加朝箱体底壁1方向的提拉力,防止箱体底壁1在靠近透光口处因透光板3的重量向下塌陷变形。
通过纵向加强条4阻止了箱体底壁1的内边缘朝下塌陷,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设置横向加强条6,利用横向加强条6对透光板3进行支撑,减少透光板3的塌陷变形。
横向加强条6的两端嵌入支撑板2内,通过支撑板2的限位可以防止横向加强条6发生摆动。横向加强条6和纵向加强条4交错布置,形成网状结构,有助于防止电梯吊顶整体发生扭曲变形。
为了加强固定透光板,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支撑板2的顶部背向透光口翻折形成水平支撑部21,水平支撑部21贴靠于透光板3的底面。
安装时,先在水平支撑部21的顶面施胶,再将透光板3的侧边搭置于水平支撑部21,使透光板3和水平支撑部21粘接固定,提高连接强度。
水平支撑部21由支撑板2的顶部背向翻折,是指水平支撑部21由支撑板2 的顶沿朝背向透光口的方向延伸。这种设置可以避免水平支撑部21的测沿暴露于乘客视野,从而保证电梯吊顶的美观度。
进一步防止透光板晃动,水平支撑部21的边沿朝箱体顶壁5的方向延伸形成竖直限位部22,竖直限位部22与透光板3的侧缘之间留有间隙31。
安装时,先将透光板3的两侧搭置于水平支撑部21并留出间隙31,再在间隙31处施加胶液,使透光板3的侧面与竖直限位部22粘接,并使透光板3的底面与水平支撑部21粘接。
通过在支撑板2上开孔,可以将横向加强条6的横向两端嵌入相应端的孔内,但安装操作时,需要通过支撑板2的变形使两个支撑板2之间的间距增大,并且横向加强条6的长度不能过长,否则容易使支撑板2发生永久变形。
为了方便安装横向加强条,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支撑板2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横向加强条6的限位槽23,限位槽开放于竖直限位部的顶沿。
安装时,先将横向加强条6朝下放入两限位槽23内,再将透光板3摆放至横向加强条6的顶面。操作过程中不需要使支撑板2发生变形,安装方便,结构可靠。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横向加强条6包括横向加强底壁61、两横向加强侧壁62和两横向加强顶壁63。
横向加强底壁61的横向两端分别与相应端限位槽的槽底相抵靠。两横向加强侧壁62由横向加强底壁61的纵向两侧朝箱体内延伸,两横向加强侧壁62分别与限位槽的两侧壁相抵靠。两横向加强顶壁63分别由两横向加强侧壁62的顶沿朝水平方向相对延伸形成,两横向加强顶壁63抵靠于透光板3的底面。
横向加强条6的长度超过两支撑板2之间的间距,横向加强条6的位于两支撑板2之间的部分为中间段,中间段的顶面与透光板3的底面相贴靠。横向加强条6的位于两支撑板2之外的部分为悬挂段,悬挂段的顶面与纵向加强条4 的底面相贴靠。
两横向加强顶壁63分别由两横向加强侧壁62的顶沿朝水平方向相对延伸,是指该延伸使横向加强顶壁63的纵向边沿相互靠近。通过该设置可以避免横向加强顶壁63的边沿暴露于乘客的视野,保证电梯吊顶的美观度。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纵向加强条4包括纵向加强底壁41、纵向加强顶壁42和纵向支撑立壁43。纵向加强底壁41贴靠于横向加强条6的顶面;纵向加强顶壁42贴靠固定于箱体顶壁5的底面;纵向支撑立壁43 连接在加强底壁和加强顶壁之间,且与竖直限位部贴靠固定。
为了减少箱体顶壁5的变形,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电梯吊顶的顶部固定有用于连接电梯吊顶和轿厢顶部的两组吊挂座51,在横向上,两组吊挂座51位于两根纵向加强条4的外侧。具体的,在横向上,以两根纵向加强条4的连接点为界,可将箱体顶壁5划分为左段、中段和右端。吊挂座51的连接点位于左段和右端,以此保证吊挂座51的连接点不位于中段,从而避免中段发生拱起变形。
为了进一步增加支撑板2处的强度,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电梯吊顶还包括多根边框加强条7,各边框加强条7均包括边框加强底壁71和边框加强侧壁72。边框加强底壁71与箱体底壁1贴靠固定;边框加强侧壁72由边框加强底壁的测沿朝箱体内延伸,且与支撑板2贴靠固定。利用边框加强条7 对箱体底壁1和支撑板2的连接部补强,防止支撑板2相对于箱体底壁1朝透光口的方向翻折变形。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箱体底壁1上设有用于安装筒灯8 的第一安装孔81,边框加强底壁71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81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孔82,第一安装孔81的孔径大于第二安装孔82的孔径。
安装筒灯8时,先将筒灯8插入第一安装孔81和第二安装孔82内,再在第一安装孔81和第二安装孔82的间隙处涂胶,将筒灯8和边框加强底壁71固定,涂胶部位位于箱体内,对于乘客不可见,保证吊顶外观。同时,可以在第一安装孔81的边缘处涂胶,将箱体底壁1与边框加强底壁71粘接。箱体底壁1 处于乘客视野内,在此处通过涂胶粘接固定,相比采用紧固件固定,不易引发箱体底壁1变形,从而保证吊顶外观。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箱体底壁1上设有多处镂空区11,箱体底壁1和边框加强条7在镂空区11处粘接固定。其中一组镂空区 11位于箱体底壁1与支撑板2的连接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箱体底壁1通过折弯形成有第一突出部 12,支撑板2通过折弯形成有第二突出部24,边框加强条7位于箱体的外侧且与箱体底壁采用不同材质,边框加强底壁的测沿与第一突出部相抵,边框加强侧壁的顶沿与第二突出部相抵。
通过边框加强条7的两边沿分别与两突出部相抵,能够增加该部位的抗弯折变形能力,另外突出部还起到遮挡边框加强条7的边沿的作用。通过将边框加强条7和箱体底壁1选用不同材质,可以在箱体底壁1和支撑板2的连接处形成三段连续变化的外观,增加吊顶的美观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以横向加强条6为界,可将透光口划分为两个部分,相应的,透光板3为两块,两块透光板3均有一侧边搭置于横向加强条6的顶面。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箱体底壁和箱体侧壁由四根边框条9围成,边框加强条7的外侧设有加强凸条10。加强凸条10与箱体底壁 1和边框加强底壁71插接,并在位于箱体内的插接部粘接固定。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箱体顶壁5包括三块相互拼接的顶板52,各顶板52上设有纵向延伸的加强筋53,吊挂座51固定于箱体顶壁5的四角。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所述电梯吊顶为箱体结构且在水平方向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和纵向,所述箱体结构的箱体底壁设有透光口,所述箱体底壁在邻近透光口处朝箱体内翻折形成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搭置有透光板以封闭所述透光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结构的内部设有相对布置的两根纵向加强条,各纵向加强条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结构的箱体顶壁固定连接,各纵向加强条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两根纵向加强条之间设有横向加强条,所述横向加强条的横向两端分别嵌入相应端的支撑板内,所述横向加强条的顶面与所述透光板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背向所述透光口翻折形成水平支撑部,所述水平支撑部贴靠于所述透光板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部的边沿朝所述箱体顶壁的方向延伸形成竖直限位部,所述竖直限位部与所述透光板的侧缘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横向加强条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放于所述竖直限位部的顶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条包括:
横向加强底壁,所述横向加强底壁的横向两端分别与相应端限位槽的槽底相抵靠;
两横向加强侧壁,由横向加强底壁的纵向两侧朝箱体内延伸,两横向加强侧壁分别与限位槽的两侧壁相抵靠;
两横向加强顶壁,分别由两横向加强侧壁的顶沿朝水平方向相对延伸形成,两横向加强顶壁抵靠于所述透光板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强条包括:
纵向加强底壁,贴靠于所述横向加强条的顶面;
纵向加强顶壁,贴靠固定于所述箱体顶壁的底面;
纵向支撑立壁,连接在加强底壁和加强顶壁之间,且与所述竖直限位部贴靠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吊顶的顶部固定有用于连接电梯吊顶和轿厢顶部的两组吊挂座,在横向上,两组吊挂座位于两根纵向加强条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吊顶还包括多根边框加强条,各边框加强条均包括:
边框加强底壁,与所述箱体底壁贴靠固定;
边框加强侧壁,由所述边框加强底壁的测沿朝箱体内延伸,且与所述支撑板贴靠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壁通过折弯形成有第一突出部,所述支撑板通过折弯形成有第二突出部,所述边框加强条位于所述箱体的外侧且与所述箱体底壁采用不同材质,所述边框加强底壁的测沿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抵,所述边框加强侧壁的顶沿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壁上设有多处镂空区,所述箱体底壁和所述边框加强条在镂空区处粘接固定。
CN201922336286.1U 2019-12-21 2019-12-21 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 Active CN211393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6286.1U CN211393481U (zh) 2019-12-21 2019-12-21 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6286.1U CN211393481U (zh) 2019-12-21 2019-12-21 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3481U true CN211393481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22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6286.1U Active CN211393481U (zh) 2019-12-21 2019-12-21 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34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46337U (zh) 一种装配式轻钢龙骨
US20080196843A1 (en) Rail structure for window blinds
CN211393481U (zh) 边框加强型的电梯吊顶
CN208932747U (zh) 一种分体式电梯吊顶
CN211393484U (zh) 侧框加强的电梯吊顶
CN210884822U (zh) 电梯用轿厢吊顶
CN210395842U (zh) 连接结构及蜂窝复合板
CN211169430U (zh) 凹型电梯吊顶
CN110526085B (zh) 电梯用轿厢吊顶
CN211846791U (zh) 双层侧框的电梯吊顶
CN211393488U (zh) 回字凸型的电梯吊顶
CN210710258U (zh) 一种立体轿厢吊顶
CN210029673U (zh) 一种安全窗吊顶
CN211393485U (zh) 插接式电梯吊顶
CN110894042A (zh) 双层吊顶
CN213676501U (zh) 一种客车悬浮顶
CN205955135U (zh) 一种铝板装饰条拼装结构
CN210457097U (zh) 一种电梯用装饰顶
CN211594708U (zh) 加强型的电梯吊顶
CN215483899U (zh) 不锈钢空间水波纹面板结构及鳞片状水波纹幕墙板
CN218703538U (zh) 行李舱底面结构
CN211393486U (zh) 灯箱下凸的电梯吊顶
CN214784977U (zh) 模块化墙体的龙骨架及模块化墙体
CN211169426U (zh) 电梯用轿厢装饰顶
KR102590059B1 (ko) 우물천장용 경량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우물천장 구조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