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1418U - 折叠童车 - Google Patents

折叠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1418U
CN211391418U CN201921873833.3U CN201921873833U CN211391418U CN 211391418 U CN211391418 U CN 211391418U CN 201921873833 U CN201921873833 U CN 201921873833U CN 211391418 U CN211391418 U CN 211391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hassis
rotatably connected
folding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38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家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738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1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1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1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童车,第一车架包括第一侧架、外侧与第一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底架、外侧与第一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下底架;第二车架包括与第一侧架相对地设置的第二侧架、外侧与第二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上底架、外侧与第二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下底架;折叠童车从打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过渡的过程中,连接架向上运动使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相互靠拢。折叠时,只需向上拎起连接架即可使左车架和右车架向中间折叠靠拢,折叠操作方便,实现了一拎即折,并且折叠后体积小,存放和携带都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折叠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童车。
背景技术
儿童车是一种常用的儿童代步工具,一种儿童车的结构包括底盘、连接在底盘下方的车轮、与底盘连接的侧框,侧框与底盘共同形成容纳空间,儿童可乘坐或躺卧于底盘上。该结构的儿童车可以拖行,也可以推行。目前市面上的该类型的儿童车大多不能折叠,个别能够折叠的,也存在折叠后体积大、折叠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童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童车,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折叠童车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位于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连接架、分别连接在第一车架的底部和第二车架的底部的车轮,
第一车架包括第一侧架、外侧与第一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底架、外侧与第一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下底架;
第二车架包括与第一侧架相对地设置的第二侧架、外侧与第二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上底架、外侧与第二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下底架;
折叠童车从打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过渡的过程中,连接架向上运动使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相互靠拢。
进一步地,第一上底架和第二上底架、第一下底架和第二下底架,两对中的至少一对通过联动机构能够同步转动地与连接架相连接。
可选地,联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连接架上的两个滚轮、两端分别与两个滚轮的侧面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柔性牵引件,两个滚轮的轴心线平行设置,柔性牵引件斜穿过两个滚轮之间,第一上底架和第二上底架,或者第一下底架和第二下底架分别与两个滚轮相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柔性牵引件有两个,每个柔性牵引件连接两个滚轮的位于同侧的端部,设一平面垂直于滚轮的轴心线,两个柔性牵引件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相交叉。
可选地,联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连接架上的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第一上底架和第二上底架,或者第一下底架和第二下底架分别与两个齿轮相固定连接。
可选地,联动机构包括能够上下移动地设置在连接架上的滑块、一端与滑块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一端与滑块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一上底架和第二上底架,或者第一下底架和第二下底架分别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相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车轮连接在第一侧架的底部和第二侧架的底部。
进一步地,第一侧架包括分别位于折叠童车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一侧立杆、固定连接在两根第一侧立杆之间并且上下设置的两根第一侧横杆,第一上底架的外侧与位于上方的第一侧横杆相转动连接,第一下底架的外侧与位于下方的第一侧横杆相转动连接;第二侧架包括分别位于折叠童车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二侧立杆、固定连接在两根第二侧立杆之间的第二侧横杆、上端与第二侧横杆相固定连接的下连杆,第二上底架的外侧与第二侧横杆相转动连接,第二下底架的外侧与下连杆的下端相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上底架包括分别位于折叠童车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一上杆、固定连接在两根第一上杆之间的第一上横杆,两根第一上杆的外端与第一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端与连接架相转动连接;第二上底架包括分别位于折叠童车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二上杆、固定连接在两根第二上杆之间的第二上横杆,两根第二上杆的外端与第二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端与连接架相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架呈U形,该U形的左右两端均与第一上底架和第二上底架相转动连接,第一下底架和第二下底架均转动连接在U形的底部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童车车架,采用本童车车架的技术方案,折叠时,只需向上拎起连接架即可使左车架和右车架向中间折叠靠拢,折叠操作方便,实现了一拎即折,并且折叠后体积小,存放和携带都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折叠童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折叠童车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2为附图1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轴侧图;
附图4为附图1所示折叠童车在进行折叠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的轴侧图;
附图6为附图1所示折叠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6的轴侧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折叠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附图8所示打开状态下折叠童车中联动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附图9中联动机构的轴侧图;
附图11为附图8所示折叠童车在进行折叠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附图11所示进行折叠时的折叠童车中联动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附图12中联动机构的轴侧图;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折叠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5为附图13所示折叠童车在进行折叠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折叠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7为附图16所示折叠童车在进行折叠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00、第一侧架;101、第一侧立杆;102、第一侧横杆;
200、第二侧架;201、第二侧立杆;202、第二侧横杆;203、下连杆;
300、第一上底架;301、第一上杆;302、第一上横杆;
400、第二上底架;401、第二上杆;402、第二上横杆;
500、第一下底架;
600、第二下底架;
700、连接架;701、滚轮;702、柔性牵引件;703、齿轮;704、滑块;705、第一连杆;706、第二连杆;
800、车轮;
900、推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下述实施例中的术语“内侧”和“外侧”为一个部件的相对的两侧,其中,朝向拖车的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拖车中心的方向为“外”,而“左侧”和“右侧”则为该部件的另外一对相对的两侧,左右方向还垂直于童车在正常使用时的前进方向。
实施例一
参考附图1至附图7,本实施例中的折叠童车,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折叠童车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位于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连接架700、分别连接在第一车架的底部和第二车架的底部的车轮800。
第一车架包括第一侧架100、外侧与第一侧架1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70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底架300、外侧与第一侧架1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700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下底架500。第二车架包括与第一侧架100相对地设置的第二侧架200、外侧与第二侧架2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70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上底架400、外侧与第二侧架2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700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下底架600。具体地,第一上底架300、第二上底架400、第一下底架500、第二下底架600均位于整车的下部,第一上底架300和第二上底架400处于同一平面(M),共同构成了折叠童车的底盘,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处于同一平面(N),且与上述的平面(M)平行,车轮800连接在第一侧架100的底部和第二侧架200的底部。
第一侧架100、第一上底架300、第一下底架500、连接架700共同构成了第一四连杆机构;第二侧架200、第二上底架400、第二下底架600、连接架700共同构成了第二四连杆机构。折叠童车从打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过渡的过程中,连接架700向上运动,带动第一四连杆机构和第二四连杆机构同时折叠,使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相互靠拢,实现童车的折叠。
具体地,第一侧架100包括分别位于折叠童车左右两侧且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一侧立杆101、固定连接在两根第一侧立杆101之间并且上下设置的两根第一侧横杆102,第一上底架300的外侧与位于上方的第一侧横杆102相转动连接,第一下底架500的外侧与位于下方的第一侧横杆102相转动连接。第二侧架200包括分别位于折叠童车左右两侧且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二侧立杆201、固定连接在两根第二侧立杆201之间的第二侧横杆202、上端与第二侧横杆202相固定连接的下连杆203,第二侧横杆202与位于上方的第一侧横杆102的高度相同,第二上底架400的外侧与第二侧横杆202相转动连接,下连杆203的下端与位于下方的第一侧横杆102的高度相同,第二下底架600的外侧与下连杆203的下端相转动连接,下连杆20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横杆202的中间位置。
具体地,第一上底架300包括分别位于折叠童车左右两侧且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一上杆301、固定连接在两根第一上杆301之间的第一上横杆302,两根第一上杆301的外端与第一侧架100的位于上方的第一侧横杆102相转动连接,且两根第一上杆301的内端与连接架70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第二上底架400包括分别位于折叠童车左右两侧且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二上杆401、固定连接在两根第二上杆401之间的第二上横杆402,两根第二上杆401的外端与第二侧架200的第二侧横杆202相转动连接,且两根第二上杆401的内端与连接架70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位于同侧的第一上杆301和第二上杆401在同一条直线上。
具体地,连接架700呈U形,该U形的左右两端均与第一上底架300和第二上底架400相转动连接,即U形的左右两端与上述两根第一上杆301的内端相转动连接,并与上述两根第二上杆401的内端相转动连接,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均转动连接在U形的底部的中间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下底架500为直杆,其外端连接上述位于下方的第一侧横杆102的中间位置,其内端连接上述U形连接架700的底部的中间位置,第二下底架600也为直杆,其外端连接上述下连杆203的下部,其内端连接上述U形连接架700的底部的中间位置。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侧架200上转动连接有推把900,具体地,推把900的下部转动连接在上述下连杆203的下端。折叠童车在打开状态时,推把900相对第二侧架200打开,折叠状态时,推把900与第二侧架200相靠拢。
本实施例中折叠童车的折叠操作步骤及原理:
向上拎起连接架700,使第一上底架300、第二上底架400、第一下底架500、第二下底架600均在重力作用下相对连接架700向下转动并向这连接架700靠拢,进而带动第一侧架100和第二侧架200向着连接架700靠拢。直至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完全靠拢,整车完成折叠。
实施例二
参考附图8至附图13,本实施例中的折叠童车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第一上底架300和第二上底架400、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两对中的至少一对通过联动机构能够同步转动地与连接架700相连接。
本实施例以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通过联动机构同步转动连接为例。本实施例中的联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连接架700下部的两个滚轮701、两端分别与两个滚轮701的侧面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柔性牵引件702。两个滚轮701对称设置,且轴心线相平行,两个滚轮701之间具有空隙。柔性牵引件702穿过两个滚轮701之间的空隙,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分别与两个滚轮701相固定连接。当两个滚轮701中的一个转动时,在牵引件702的作用下,则会拉动另一个滚轮701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同步相互靠拢或同步相互打开。
更为优选地,柔性牵引件702有两个,每个柔性牵引件702连接两个滚轮701的位于同侧的端部,设一平面P垂直于滚轮701的轴心线,两个柔性牵引件702在该平面P上的投影相交叉。这样的设置,使两个滚轮701在转动时,能够同时相互带动彼此转动,且滚轮701在相互带动转动时受力更均衡。
本实施例中折叠童车的折叠操作步骤及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上底架300、第二上底架400、第一下底架500、第二下底架600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同步转动。
实施例三
参考附图14至附图15,本实施例中的折叠童车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第一上底架300和第二上底架400、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两对中的至少一对通过联动机构能够同步转动地与连接架700相连接。
本实施例以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通过联动机构同步转动连接为例。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连接架700上的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703,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分别与两个齿轮703相固定连接。由于两个齿轮703相啮合,所以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能够同步转动相互靠拢或同步转动相互打开。
本实施例中折叠童车的折叠操作步骤及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上底架300、第二上底架400、第一下底架500、第二下底架600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同步转动。
实施例四
参考附图16至附图17,本实施例中的折叠童车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第一上底架300和第二上底架400、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两对中的至少一对通过联动机构能够同步转动地与连接架700相连接。
本实施例以第一上底架300和第二上底架400通过联动机构同步转动连接为例。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包括能够上下移动地设置在连接架700上的滑块704、一端与滑块704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705、一端与滑块704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706,第一上底架300和第二上底架400分别与第一连杆705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706的另一端相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05和第二连杆706对称设置。第一上底架300、第一连杆705、连接架700、滑块704共同构成第一曲柄滑块机构,第二上底架400、第二连杆706、连接架700、滑块704共同构成第二曲柄滑块机构,由于两个曲柄滑块机构共用一个滑块704,所述当一个曲柄滑块动作时,则另一个对称地同步动作,从而带动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同步转动相互靠拢或同步转动相互打开。
本实施例中折叠童车的折叠操作步骤及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上底架300、第二上底架400、第一下底架500、第二下底架600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同步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的折叠童车,折叠时,只需向上拎起连接架即可使左车架和右车架向中间折叠靠拢,折叠操作方便,实现了一拎即折,并且折叠后体积小,存放和携带都十分方便。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童车,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童车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位于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之间的连接架(700)、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车架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车架的底部的车轮(800),
所述第一车架包括第一侧架(100)、外侧与所述第一侧架(1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所述连接架(70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底架(300)、外侧与所述第一侧架(1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所述连接架(700)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下底架(500);
所述第二车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架(100)相对地设置的第二侧架(200)、外侧与所述第二侧架(2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所述连接架(70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上底架(400)、外侧与所述第二侧架(2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所述连接架(700)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下底架(600);
所述折叠童车从打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过渡的过程中,所述连接架(700)向上运动使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相互靠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底架(300)和所述第二上底架(400)、所述第一下底架(500)和所述第二下底架(600),两对中的至少一对通过联动机构能够同步转动地与所述连接架(70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架(700)上的两个滚轮(701)、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滚轮(701)的侧面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柔性牵引件(702),所述两个滚轮(701)的轴心线平行设置且所述柔性牵引件(702)倾斜穿设在所述两个滚轮(701)之间,所述第一上底架(300)和所述第二上底架(400),或者所述第一下底架(500)和所述第二下底架(600)分别与所述两个滚轮(701)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牵引件(702)有两个,每个所述柔性牵引件(702)连接所述两个滚轮(701)的位于同侧的端部,设一平面垂直于所述滚轮(701)的轴心线,两个所述柔性牵引件(702)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相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架(700)上的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703),所述第一上底架(300)和所述第二上底架(400),或者所述第一下底架(500)和所述第二下底架(600)分别与所述两个齿轮(703)相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能够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架(700)上的滑块(704)、一端与所述滑块(704)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705)、一端与所述滑块(704)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706),所述第一上底架(300)和所述第二上底架(400),或者所述第一下底架(500)和所述第二下底架(60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70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706)的另一端相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800)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架(100)的底部和所述第二侧架(200)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架(100)包括分别位于折叠童车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一侧立杆(101)、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第一侧立杆(101)之间并且上下设置的两根第一侧横杆(102),所述第一上底架(300)的外侧与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侧横杆(102)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底架(500)的外侧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侧横杆(102)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架(200)包括分别位于折叠童车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二侧立杆(201)、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第二侧立杆(201)之间的第二侧横杆(202)、上端与所述第二侧横杆(202)相固定连接的下连杆(203),所述第二上底架(400)的外侧与所述第二侧横杆(202)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下底架(600)的外侧与所述下连杆(203)的下端相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底架(300)包括分别位于折叠童车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一上杆(301)、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第一上杆(301)之间的第一上横杆(302),两根所述第一上杆(301)的外端与所述第一侧架(100)相转动连接且内端与所述连接架(700)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上底架(400)包括分别位于折叠童车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二上杆(401)、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第二上杆(401)之间的第二上横杆(402),两根所述第二上杆(401)的外端与所述第二侧架(200)相转动连接且内端与所述连接架(700)相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700)呈U形,该U形的左右两端均与所述第一上底架(300)和第二上底架(400)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底架(500)和第二下底架(600)均转动连接在所述U形的底部的中间位置。
CN201921873833.3U 2019-11-01 2019-11-01 折叠童车 Active CN211391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3833.3U CN211391418U (zh) 2019-11-01 2019-11-01 折叠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3833.3U CN211391418U (zh) 2019-11-01 2019-11-01 折叠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1418U true CN211391418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2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3833.3U Active CN211391418U (zh) 2019-11-01 2019-11-01 折叠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14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2199A (zh) * 2021-11-08 2022-03-11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拖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2199A (zh) * 2021-11-08 2022-03-11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拖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80883U (zh) 折叠儿童推车
JP2020521669A (ja) ベビーカー
CN211391418U (zh) 折叠童车
CN110723191A (zh) 折叠儿童推车
CN207875741U (zh) 一种推车
CN113753115A (zh) 儿童推车
CN212172329U (zh) 一种儿童推车车架
CN108482473A (zh) 童车
CN208198544U (zh) 童车
CN110979438A (zh) 一种折叠儿童车
CN203111247U (zh) 一种双人座儿童推车
CN208915233U (zh) 婴儿推车
CN212386573U (zh) 一种儿童推车车架
CN208813292U (zh) 可换向折叠儿童推车
CN207311550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1617829U (zh) 一种折叠儿童车
CN217347926U (zh) 一种儿童推车车架
CN211844598U (zh) 一种推杆可前后换向的折叠婴儿推车
CN214648520U (zh) 一种儿童推车车架
CN211617830U (zh) 可折叠的儿童车
CN219969757U (zh) 一种快速折叠收纳的婴儿推车
CN219056354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4776127U (zh) 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
CN108945076A (zh) 婴儿推车
CN221068183U (zh) 一种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