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82007U - 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82007U
CN211382007U CN201922370685.XU CN201922370685U CN211382007U CN 211382007 U CN211382007 U CN 211382007U CN 201922370685 U CN201922370685 U CN 201922370685U CN 211382007 U CN211382007 U CN 211382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leeve
shell
sten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706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茅爱武
邹晓平
冷德嵘
孙亿民
李玉茜
赵永雪
孙义冬
刘春俊
郑启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706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82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82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82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和系统,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套管、操作件和配合件,第一套管的开口端用于包覆支架,第一套管可滑动地连接于壳体,以改变开口端与支架的相对位置。操作件活动连接于壳体。配合件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一套管配合,第二配合部与操作件配合,操作件用于在操作件相对于壳体活动时,通过配合件带动第一套管相对于壳体滑动。其中,第一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且择一地与第一套管配合,和/或,第二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且择一地与操作件配合,以改变第一套管相对于壳体滑动的极限距离值。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能够将同一支架分段释放。

Description

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越来越看重在体内置入支架的微创方式来治疗各种内外源导致的狭窄性疾病。临床的支架输送设备,即一种用于将支架置入患者体内,以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的器械。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现有的支架输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将同一支架进行分段释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能够将同一支架进行分段释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了一种支架分段输送系统,包括上述提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并且具有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的全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包括:
壳体;
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开口端用于包覆支架,所述第一套管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以改变所述开口端与所述支架的相对位置;
操作件,所述操作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套管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操作件配合,所述操作件用于在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活动时,通过所述配合件带动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
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且择一地与所述第一套管配合,以改变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极限距离值;
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且择一地与所述操作件配合,以改变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极限距离值。
这样,第一套管相对于壳体滑动的过程中,开口端与支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能够将支架从第一套管内逐渐释放出来。第一套管与不同的第一配合部配合时,能够改变第一套管相对于壳体滑动的极限距离值,从而能够改变支架从第一套管内释放的长度,使得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能够将同一个支架进行分段释放。类似的,操作件与不同的第二配合部配合时,也能够使得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能够将同一个支架进行分段释放。
可选地,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为卡槽结构,所述第一套管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操作件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转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配合件的两端,且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设置在所述配合件的同一侧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操作件包括手柄和伸缩杆,所述手柄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伸缩杆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套管转动配合;
所述手柄用于在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过程中,使所述伸缩杆伸长或缩短,从而通过所述配合件带动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
可选地,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二杆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二杆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的一端用于穿过所述开口并沿所述第二杆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杆内,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上设置有第一抵挡部,所述第二杆上设置有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二抵挡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杆沿预设方向滑动预设距离后,与所述第一抵挡部抵接,以对所述第一杆在所述预设方向上止位。
可选地,所述伸缩杆还包括导向块,所述第二杆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第一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块的其中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杆内部,所述导向块的另一部从所述导向槽伸出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导向块连接,所述第一抵挡部和所述第二抵挡部均位于所述第二杆的外部;
所述第一杆用于在所述第一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杆滑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导向块沿所述导向槽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抵挡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抵挡部。
可选地,所述伸缩杆还包括按压件,所述第一抵挡部为弹簧片,所述按压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导向块,以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第二杆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二抵挡部的间隙,在所述第一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杆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抵挡部通过所述间隙,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第二抵挡部不抵接;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按压件按压所述第一抵挡部,所述间隙减小,在所述第一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杆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抵挡部不能通过所述间隙,所述第一抵挡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抵挡部抵接;
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按压件按压所述第一抵挡部,并使所述第一抵挡部抵紧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之间相对固定。
可选地,所述按压件为凸轮盘,所述按压件绕转动轴心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导向块,所述按压件在所述按压件的周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和第三按压部,所述第二按压部到所述转动轴心线的距离、所述第一按压部到所述转动轴心线的距离、所述第三按压部到所述转动轴心线的距离依次增大;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第二按压部抵接;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第一按压部抵接;
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第三按压部抵接。
可选地,所述伸缩杆还包括容置壳和操作杆,所述容置壳与所述导向块连接,所述容置壳为套设在所述第二杆上的环状结构,所述按压件和所述第一抵挡部均位于所述容置壳内,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容置壳的内壁连接,所述按压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置壳,所述操作杆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连接,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容置壳外。
可选地,所述第二杆包括第一杆段和与所述第一杆段连接的第二杆段,所述第二抵挡部为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过渡形成的台阶结构,且所述第二杆段的外壁凸出于所述第一杆段的外壁,所述第二杆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杆段靠近所述第二杆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助推管和滑套,所述助推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一套管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助推管外;
所述滑套沿所述助推管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助推管外,所述滑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且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一套管同轴设置,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
可选地,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滑套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滚轮,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套连接,所述滚轮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滚轮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
可选地,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用于穿过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套管套设于所述助推管内,所述助推管位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二套管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挂设所述支架的钩挂部。
可选地,所述钩挂部为凸设在所述第二套管上的凸起。
可选地,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内芯杆,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内窥镜的安装件,所述壳体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内芯杆上,以改变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内芯杆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调节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块位于所述调节孔内,所述调节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以在第四状态和第五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四状态下,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内芯杆可滑动;
在所述第五状态下,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芯杆相对固定。
可选地,所述卡槽部包括多个沿所述内芯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卡槽。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包括:
壳体;
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开口端用于包覆支架,所述第一套管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以改变所述开口端与所述支架的相对位置;
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包括手柄和伸缩杆,所述手柄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转动连接;
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套管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伸缩杆转动配合;
所述手柄用于在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过程中,使所述伸缩杆伸长或缩短,从而通过所述配合件带动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极限距离值。
这样,第一套管相对于壳体滑动的过程中,开口端与支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能够将支架从第一套管内逐渐释放出来。手柄相对于壳体转动,手柄能够带动伸缩杆伸长或缩短,伸缩杆伸长或者缩短时,能够改变第一套管相对于壳体滑动的极限距离值,从而能够改变支架从第一套管内释放的长度,使得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能够将同一个支架进行分段释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架分段输送系统,包括支架和上述提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所述支架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内。
这样,该支架分段输送系统同样能够将同一个支架进行分段释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分段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伸缩杆在第一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伸缩杆在第二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伸缩杆在第三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挂设在钩挂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钩挂部与第二套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支架挂设在钩挂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B的剖视图。
图标:1-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1-壳体;12-第一套管;121-开口端;13-操作件;131-手柄;132-伸缩杆;1321-第一杆;1322-第二杆;13221-第一杆段;13222-第二杆段;1323-第一抵挡部;1324-第二抵挡部;1325-导向块;1326-按压件;1327-间隙;1328-转动轴心线;1329-第一按压部;1330-第二按压部;1331-第三按压部;1332-容置壳;1334-操作杆;14-配合件;141-第一配合部;142-第二配合部;143-凸条;15-第一卡接部;16-第二卡接部;17-第二套管;18-滑套;19-第三套管;20-支撑件;201-支撑杆;202-滚轮;21-钩挂部;22-细线;23-内芯杆;231-卡槽部;24-安装件;25-调节块;26-调节孔;27-助推管;3-支架;4-支架分段输送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分段输送系统4,该支架分段输送系统4包括支架3和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用于将支架3输送至患者的病患处,以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具体的,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包括壳体11、第一套管12、操作件13和配合件14,第一套管12的开口端121用于包覆支架3,第一套管12可滑动地连接于壳体11,以改变开口端121与支架3的相对位置。操作件13活动连接于壳体11,配合件14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第一配合部141与第一套管12配合,第二配合部142与操作件13配合,操作件13用于在操作件13相对于壳体11活动时,通过配合件14带动第一套管12相对于壳体11滑动。其中,第一配合部141的数量为多个,且择一地与第一套管12配合,以改变第一套管12相对于壳体11滑动的极限距离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2沿第一套管12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壳体11滑动的过程中,开口端121与支架3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能够使支架3从第一套管12内逐渐释放出来。第一套管12与不同的第一配合部141配合时,能够改变第一套管12相对于壳体11滑动的极限距离,从而能够改变支架3从第一套管12内释放出的最大长度,这样,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能够将同一个支架3进行分段释放。需要说明的是,对支架3进行分段释放,有利于工作人员对已经释放出来的支架3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后续释放的位置更加准确,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142的数量也为多个,且择一地与操作件13配合,以改变第一套管12相对于壳体11滑动的极限距离值。也就是说,操作件13与不同的第二配合部142配合时,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也能够将同一个支架3进行分段释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极限距离值是指第一套管12沿第一套管12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壳体11后撤的最大距离值。本实施例所指的“后撤”即为图1中的竖直向上方向。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对支架3进行分段释放时,可以单独使第一套管12与不同的第一配合部141配合。也可以单独使操作件13与不同的第二配合部142配合。也可以同时使第一套管12和操作件13分别与不同的第一配合部141配合和不同的第二配合部142配合。
请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13与壳体11转动连接,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均为卡槽结构,第一套管12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5,操作件13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6,第一卡接部15和第二卡接部16分别与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转动配合。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13与壳体11铰接,第一卡接部15直接卡设在第一配合部141内,第二卡接部16直接卡设在第二配合部142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13相对于壳体1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二卡接部16相对于第二配合部142转动,然后通过配合件14带动第一配合部141相对于第一卡接部15转动,并且能够带动第一套管12沿第一套管12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壳体11移动,从而将位于第一套管12内的支架3逐渐释放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也可以是配合件14上的实体部分,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可以分别与第一卡接部15和第二卡接部16铰接。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配合件14为长条的环形架结构,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分别设置在配合件14的两端,且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均设置在配合件14的同一侧内壁上,配合件14用于包覆第一卡接部15和第二卡接部16。
这样,配合件14安装在第一套管12和操作件13之间后,工作人员能够更容易区分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方便后续调整配合件14的位置,使不同的第一配合部141和不同的第二配合部142分别与第一套管12和操作件13配合。
另外,配合件14包覆第一卡接部15和第二卡接部16,不仅能够对第一卡接部15和第二卡接部16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减少出现第一卡接部15和第二卡接部16分别从第一配合部141内和第二配合部142内脱离出来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的卡槽结构可以由凸设在配合件14内壁的相邻的两个凸条143形成。也可以由一个凸条143与配合件14的内壁形成,例如:图2中第二卡接部16与第二配合部142配合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配合部141和多个第二配合部142均沿配合件14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形成锯齿形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任意两个第一配合部141在配合件1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任意两个第二配合部142在配合件1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任意的一个第一配合部141和一个第二配合部142在配合件1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5和第二卡接部16均选用销轴。可以理解的是,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配合件14直接挂设在第一卡接部15和第二卡接部16上,方便配合件14的安装和拆卸。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在使用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时,直接调整配合件14的挂设位置,就能够使得第一卡接部15能够与不同的第一配合部141配合,相应的,也能够使得第二卡接部16能够与不同的第二配合部142配合。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还包括助推管27和滑套18,助推管27固定设置在壳体11内部,且第一套管12可滑动地套设在助推管27外。滑套18沿助推管27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套设在助推管27外,滑套18固定连接于第一套管12的一端,且滑套18与第一套管12同轴设置,滑套18与第一配合部141配合。
请参照图2,操作件13包括手柄131和伸缩杆132,手柄131可转动的连接于壳体11,伸缩杆132的一端与壳体11转动连接,伸缩杆132的另一端与手柄131转动连接,第二配合部142与伸缩杆132转动配合,第一配合部141与第一套管12转动配合。
具体的,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16固定连接在伸缩杆132上,第一卡接部15固定连接在滑套18上。配合件14能够同时相对于第一卡接部15和第二卡接部16转动。
在图2的放置状态下,手柄131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伸缩杆132伸长,配合件14同时相对于第一卡接部15和第二卡接部16转动,并且通过滑套18带动第一套管12向上移动,使得支架3能够被逐渐释放出来。手柄131逆时针转动过程中,能够使得支架3逐渐被回收入第一套管12内,这里就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5与不同位置的第一配合部141配合后,能够改变手柄131相对于壳体11的最大转动角度,从而改变第一套管12相对于壳体11滑动的极限距离值,以实现将同一支架3分段释放的功能。类似的,第二卡接部16与不同位置的第二配合部142配合后,也能够改变手柄131相对于壳体11的最大转动角度,这里就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极限距离值即为手柄131相对于壳体11转动最大角度时,第一套管12相对于壳体11后撤的距离。具体的,手柄131相对于壳体11的最大转动角度越大,极限距离值越大。
在图2的放置状态下,发明人研究发现,当手柄131顺时针转动过程中,配合件14通过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一卡接部15会对滑套18和第一套管12施加向右的作用力,容易造成助推管27弯曲,影响滑套18在助推管27上的滑动,造成支架3的释放困难。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还包括用于支撑滑套18的支撑件20,支撑件20包括支撑杆201和滚轮202,支撑杆201的一端与滑套18连接,滚轮202可转动的连接于支撑杆201的另一端,滚轮202与壳体11的内壁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0能够有效的阻碍助推管27发生弯曲。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0位于壳体11的内部,在滑套18拖动第一套管12相对于壳体11移动的过程中,滚轮202沿壳体11的内壁滚动,摩擦力小,有利于第一套管12相对于壳体11移动。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132包括第一杆1321和第二杆1322,第一杆1321的一端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杆1322的一端,第一杆1321的另一端与手柄131转动连接,第二杆1322的另一端与壳体11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1321相对于第二杆1322滑动的过程,即为伸缩杆132伸长或缩短的过程。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杆1322为一端具有开口(图中未示出)的筒状结构,第二杆1322远离开口的一端与壳体11转动连接,第一杆1321的一端用于穿过该开口并沿第二杆1322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二杆1322内,第一杆1321的另一端与手柄131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杆1322也可以不用选用筒状结构,可以是,在第二杆1322的外壁上设置有沿第二杆13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第一杆1321可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在其它实施例中,能够实现第一杆1321相对于第二杆1322沿第二杆1322的长度方向运动的结构均可。
请参照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1321上设置有第一抵挡部1323,第二杆1322上设置有第二抵挡部1324,第二抵挡部1324用于在第一杆1321相对于第二杆1322沿预设方向滑动预设距离后,与第一抵挡部1323抵接,以对第一杆1321在预设方向上止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方向为图4-图6中的从上向下的方向,即为伸缩杆132的伸长方向。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预设方向也可以为伸缩杆132的缩短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抵挡部1323与第二抵挡部1324抵接时,支架3并没有完全被释放,也就是说,支架3的部分还处于第一套管12的内部。此时,工作人员可对已经伸出第一套管12的支架3的部分进行位置调整,以使后续的释放位置更加准确。一般的,当第一抵挡部1323与第二抵挡部1324抵接时,支架3露出第一套管12的部分的长度占支架3的总长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具体的,请参照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132还包括导向块1325,第二杆1322设置有沿第二杆13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图中未示出),导向块1325与第一杆1321的一端连接,导向块1325的其中部分位于第二杆1322内部,导向块1325的另一部从导向槽伸出第二杆1322,第一抵挡部1323与导向块1325连接,第一抵挡部1323和第二抵挡部1324均位于第二杆1322的外部。第一杆1321用于在第一杆1321相对于第二杆1322滑动的过程中,带动导向块1325沿导向槽移动,以使第一抵挡部1323靠近或远离第二抵挡部1324。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块1325不仅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同时还能够使得与导向块1325连接的第一抵挡部1323设置在第二杆1322的外部,以使得第一抵挡部1323能够与第二抵挡部1324抵接。
具体的,请参照图4-图6,伸缩杆132还包括按压件1326,第一抵挡部1323为弹簧片,按压件1326活动连接于导向块1325,以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切换。
在第一状态下,如图4所示,第一抵挡部1323与第二杆1322之间具有能够容纳第二抵挡部1324的间隙1327,在第一杆1321相对于第二杆1322滑动的过程中,第二抵挡部1324通过间隙1327,第一抵挡部1323与第二抵挡部1324不抵接。
在第二状态下,如图5所示,按压件1326按压第一抵挡部1323,间隙1327减小,在第一杆1321相对于第二杆1322滑动的过程中,第二抵挡部1324不能通过间隙1327,第一抵挡部1323用于与第二抵挡部1324抵接。
在第三状态下,如图6所示,按压件1326按压第一抵挡部1323,并使第一抵挡部1323抵紧第二杆1322,第一杆1321和第二杆1322之间相对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工作人员释放支架3之前,伸缩杆132处于第二状态,工作人员在逐渐释放支架3的过程中,第一杆1321相对于第二杆1322滑动,伸缩杆132逐渐伸长。当第一抵挡部1323抵接于第二抵挡部1324后,伸缩杆132不能继续伸长,不能继续释放支架3,此时,工作人员调整已经在第一套管12外的支架3的部分的位置。调整完成后,使按压件1326按压第一抵挡部1323,伸缩杆132处于第一状态,第二抵挡部1324能够通过该间隙1327,伸缩杆132能够继续伸长,从而能够继续释放后面位于第一套管12内的支架3。
需要说明的是,在释放支架3的过程中,如果需要紧急调整支架3的位置时,可以将伸缩杆132切换到第三状态,使得第一杆1321与第二杆1322相对固定,从而使得第一套管12不会相对于壳体11移动。当调整完整后,可以再将伸缩杆132切换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继续释放支架3。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抵挡部1323和第二抵挡部1324均位于第二杆1322的内部,第一抵挡部1323与第二抵挡部1324抵接后,工作人员对已经释放的支架3的部分的位置进行调整后,使第一杆1321相对于第二杆1322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抵挡部1323与第二抵挡部1324不抵接,然后再释放后面位于第一套管12内的支架3的部分。
具体的,请参照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按压件1326为凸轮盘,按压件1326绕转动轴心线1328可转动的连接于导向块1325,按压件1326在按压件1326的周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按压部1329、第二按压部1330和第三按压部1331,第二按压部1330到转动轴心线1328的距离、第一按压部1329到转动轴心线1328的距离、第三按压部1331到转动轴心线1328的距离依次增大。在第一状态下,如图4所示,第一抵挡部1323与第二按压部1330抵接。在第二状态下,如图5所示,第一抵挡部1323与第一按压部1329抵接。在第三状态下,如图6所示,第一抵挡部1323与第三按压部1331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凸轮盘不仅仅包括绕固定轴线转动且有变化直径的盘形构件。而且还可以包括偏心轮,即转动轴心线1328不过圆心的圆盘结构。
请参照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杆1322包括第一杆段13221和与第一杆段13221连接的第二杆段13222,第二抵挡部1324为第一杆段13221和第二杆段13222过渡形成的台阶结构,且第二杆段13222的外壁凸出于第一杆段13221的外壁,第二杆段13222相对于第一杆段13221靠近第二杆1322的开口。这样,方便第二抵挡部1324的加工制造。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抵挡部1324也可以为凸设在第二杆1322上的凸起,第二抵挡部1324能够将第二杆1322分隔成对应的第一杆段13221和第二杆段13222。
请参照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132还包括容置壳1332和操作杆1334,容置壳1332与导向块1325连接,容置壳1332为套设在第二杆1322上的环状结构,按压件1326和第一抵挡部1323均位于容置壳1332内,第一抵挡部1323与容置壳1332的内壁连接,按压件1326活动连接于容置壳1332,操作杆1334的一端与按压件1326连接,操作杆1334的另一端伸出容置壳1332外。
可以理解的是,容置壳1332能够对第一抵挡部1323和按压件1326起到保护作用,操作杆1334方便工作人员控制伸缩杆132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切换。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还包括第二套管17,第二套管17用于穿过壳体11,第二套管17套设于助推管27内,助推管27位于第一套管12的内壁和第二套管17的外壁之间。
请参照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管17伸出壳体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挂设支架3的钩挂部21。
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架3的部分露出第一套管12时,工作人员可以对支架3露出第一套管12的部分进行回收,重新调整位置后再进行释放。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架3套设于第二套管17后,使用细线22将支架3挂设在钩挂部21上。这样,在回收支架3的过程中,由于支架3挂设在钩挂部21上,支架3不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支架3回收的效率。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架3也可以直接挂设在钩挂部21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套设在第二套管17伸出壳体11的管体上,支架3用于设置在第一套管12的内壁和第二套管17的外壁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架3为弹性材料制成。支架3套设在第二套管17上,第一套管12套设在支架3上。当支架3被逐渐从第一套管12内释放后,支架3的内径会膨胀增大,这样支架3能够带动细线22脱离钩挂部21,然后,第二套管17能够直接从支架3中被抽离出来,使支架3存留在患者的病患位置,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请参照图9,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还包括第三套管19,第三套管19位于助推管27的内壁和第二套管17的外壁之间,第三套管19套设在第二套管17上,且第三套管19与支架3沿第二套管17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第二套管17上。钩挂部21为设置在第三套管19上的内凹结构,细线22的一端嵌设于内凹结构内,细线22的另一端用于挂设在支架3上。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照图7和图8,在其它实施例中,钩挂部21也可以为凸设在第二套管17上的凸起。
具体的,请参照图8,在其它实施例中,钩挂部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钩挂部21沿第二套管17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分布,有效的提高了支架3挂设在钩挂部21上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10和图11,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还包括内芯杆23,壳体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于内窥镜钳道口的安装件24,壳体11可滑动地套设在内芯杆23上,以改变安装件24与内芯杆23之间的相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相对于内芯杆23运动的过程中,内芯杆23的两端均能够穿出壳体1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握住内芯杆23的一端,滑动壳体11,能够调节安装件24相对内芯杆23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第一套管12在内窥镜钳道口的长度,便于工作人员调整支架3与病患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
请参照图10和图11,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还包括调节块25,内芯杆23上设置有光滑部(图中未示出)和卡槽部231,壳体11上设置有与壳体11的内腔连通的调节孔26,调节块25位于调节孔26内,调节块25可滑动地连接于壳体11,以在第四状态和第五状态之间切换。在第四状态下,调节块25位于光滑部对应的区域内,壳体11相对于内芯杆23可滑动。在第五状态下,调节块25与卡槽部231卡接,壳体11与内芯杆23相对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四状态下,工作人员能够滑动壳体11,调整壳体11相对于内芯杆23的位置,从而调整与安装件24连接的内窥镜相对于内芯杆23的位置。在第五状态下,壳体11与内芯杆23相对固定,此时内窥镜处于一个较佳的位置,便于工作人员的观测。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块25位于光滑部对应的区域内,可以是,调节块25与光管部之间间隔设置。也可以是,调节块25与光滑部光滑接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卡槽部231包括多个沿内芯杆2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卡槽。这样,能够使得壳体11相对于内芯杆23滑动不同的距离时,均能够与内芯杆23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的工作原理:
参照图1和图2,顺时针转动手柄131,伸缩杆132处于图5所示的第二状态,伸缩杆132伸长,配合件14带动滑套18和第一套管12相对于助推管27滑动,支架3从第一套管12内逐渐被释放出来。支架3释放一定长度后,第一抵挡部1323与第二抵挡部1324抵接,伸缩杆132不能继续伸长,工作人员对已经释放出来的支架3的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转动操作杆1334,使伸缩杆132处于图4所示的第一状态。继续顺时针转动手柄131,伸缩杆132继续伸长,直至支架3从第一套管12内完全释放出来。支架3完全释放的过程中,膨胀增大,完全释放后,支架3从钩挂部21上脱离,工作人员将第二套管17从支架3中抽离,使支架3存留病患位置,完成整个支架3的输送作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包括壳体11、第一套管12、操作件13和配合件14,第一套管12的开口端121用于包覆支架3,第一套管12可滑动地连接于壳体11,以改变开口端121与支架3的相对位置。
该操作件13包括手柄131和伸缩杆132,手柄131可转动的连接于壳体11,伸缩杆132的一端与壳体11转动连接,伸缩杆132的另一端与手柄131转动连接。
该配合件14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第一配合部141与第一套管12转动配合,第二配合部142与伸缩杆132转动配合。
手柄131用于在手柄131相对于壳体11转动的过程中,使伸缩杆132伸长或缩短,从而通过配合件14带动第一套管12相对于壳体11滑动,以改变第一套管12相对于壳体11滑动的极限距离值。
这样,第一套管12相对于壳体11滑动的过程中,开口端121与支架3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能够将支架3从第一套管12内逐渐释放出来。手柄131相对于壳体11转动,手柄131能够带动伸缩杆132伸长或缩短,伸缩杆132伸长或者缩短时,能够改变第一套管12相对于壳体11滑动的极限距离值,从而能够改变支架3从第一套管12内释放的长度,使得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能够将同一个支架3进行分段释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架分段输送系统4,该支架分段输送系统4包括支架3和本实施例所提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该支架分段输送装置1用于将支架3输送至患者的病患处,以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该支架分段输送系统4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实施例1所记载的内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开口端用于包覆支架,所述第一套管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以改变所述开口端与所述支架的相对位置;
操作件,所述操作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套管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操作件配合,所述操作件用于在所述操作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活动时,通过所述配合件带动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
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且择一地与所述第一套管配合,以改变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极限距离值;
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且择一地与所述操作件配合,以改变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极限距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为卡槽结构,所述第一套管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操作件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转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配合部和多个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配合件的两端,且多个所述第一配合部和多个所述第二配合部均沿所述配合件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配合件的同一侧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助推管和滑套,所述助推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一套管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助推管外;
所述滑套沿所述助推管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助推管外,所述滑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且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一套管同轴设置,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滑套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滚轮,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套连接,所述滚轮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滚轮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管用于穿过所述壳体,所述第三套管设于所述助推管内,所述助推管位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和所述第三套管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三套管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挂设所述支架的钩挂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三套管上的内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内芯杆,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于内窥镜钳道口的安装件,所述壳体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内芯杆上,以改变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内芯杆之间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调节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块位于所述调节孔内,所述调节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以在第四状态和第五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四状态下,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内芯杆可滑动;
在所述第五状态下,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芯杆相对固定。
10.一种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开口端用于包覆支架,所述第一套管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以改变所述开口端与所述支架的相对位置;
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包括手柄和伸缩杆,所述手柄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转动连接;
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套管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伸缩杆转动配合;
所述手柄用于在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过程中,使所述伸缩杆伸长或缩短,从而通过所述配合件带动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极限距离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且择一地与所述第一套管配合,以改变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极限距离值;
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且择一地与所述伸缩杆配合,以改变所述第一套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极限距离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一端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上设置有第一抵挡部,所述第二杆上设置有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二抵挡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杆沿预设方向滑动预设距离后,与所述第一抵挡部抵接,以对所述第一杆在所述预设方向上止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还包括导向块,所述第二杆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第一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导向块连接,所述第一抵挡部和所述第二抵挡部均位于所述第二杆的外部;
所述第一杆用于在所述第一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杆滑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导向块沿所述导向槽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抵挡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抵挡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还包括按压件,所述第一抵挡部为弹簧片,所述按压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导向块,以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第二杆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二抵挡部的间隙,在所述第一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杆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抵挡部通过所述间隙,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第二抵挡部不抵接;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按压件按压所述第一抵挡部,所述间隙减小,在所述第一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杆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抵挡部不能通过所述间隙,所述第一抵挡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抵挡部抵接;
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按压件按压所述第一抵挡部,并使所述第一抵挡部抵紧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之间相对固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还包括容置壳和操作杆,所述容置壳与所述导向块连接,所述容置壳为套设在所述第二杆上的环状结构,所述按压件和所述第一抵挡部均位于所述容置壳内,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容置壳的内壁连接,所述按压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置壳,所述操作杆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连接,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容置壳外。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包括第一杆段和与所述第一杆段连接的第二杆段,所述第二抵挡部为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过渡形成的台阶结构,且所述第二杆段的外壁凸出于所述第一杆段的外壁,所述第二杆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杆段靠近所述第二杆的开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助推管和滑套,所述助推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一套管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助推管外;
所述滑套沿所述助推管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助推管外,所述滑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且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一套管同轴设置,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滑套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滚轮,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套连接,所述滚轮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滚轮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段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管用于穿过所述壳体,所述第三套管设于所述助推管内,所述助推管位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和所述第三套管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三套管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挂设所述支架的钩挂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三套管上的内凹结构。
22.一种支架分段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和权利要求10-21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分段输送装置中的一个,以及支架,所述支架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内。
CN201922370685.XU 2019-12-25 2019-12-25 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211382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0685.XU CN211382007U (zh) 2019-12-25 2019-12-25 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0685.XU CN211382007U (zh) 2019-12-25 2019-12-25 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82007U true CN211382007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05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70685.XU Active CN211382007U (zh) 2019-12-25 2019-12-25 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82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2608B (zh) 旋切术导管和闭塞穿越设备
JP6438495B2 (ja) 塞栓症を治療するための後退及び吸引デバイス及び関連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2967613B1 (en) Medical device handles
US7717928B2 (en) Anastomosis device configurations and methods
US10258376B2 (en) Medical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manipulating foreign bodi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AU2002311928B2 (en) Duodenoscope needle
US11185684B2 (en) Minimally invasive two-dimensional grid electrode
EP3090692A1 (en) Implan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planted medical instrument
US20080294231A1 (en) Stent Delivery Catheter
US1015948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multiple embolization coils
CA2569876A1 (en) Tissue prosthesis processing technology
JP2023103467A (ja) スキャフォールド装填および送達システム
JP2006521885A5 (zh)
CA2818687A1 (en) Stent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22227911A1 (zh) 一种可调节支架型取栓装置
CN114681754B (zh) 可调弯导管
WO2019067149A1 (en) RECHARGEABLE AND ROTATING CLAMP
CN208582554U (zh) 介入器械输送装置
CN110811945A (zh) 控制支架分步释放的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
US20160302794A1 (en) Detachment mechanism for vascular devices
CN211382007U (zh) 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和系统
EP3542737B1 (en) Medical device delivery system
CN113017953A (zh) 支架分段输送装置和系统
US9474515B2 (en) Endoscopic hemostasis closure device and delivery system
US10940004B2 (en) Device for treating a body tissue, and associated treatment k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