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81100U - 一种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81100U CN211381100U CN201921434120.7U CN201921434120U CN211381100U CN 211381100 U CN211381100 U CN 211381100U CN 201921434120 U CN201921434120 U CN 201921434120U CN 211381100 U CN211381100 U CN 2113811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iece
- air
- air outlet
- accommodating cavity
-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108091006146 Channe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0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通风通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出风过滤组件,所述出风过滤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磁性连接,以将所述出风过滤组件连接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过滤组件排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主体上拆装出风过滤组件时,仅需克服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磁力,无需其他操作,使得拆装过程非常方便、快速,安装过程准确,安装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各种适于不同清洁对象的清洁设备。各种清洁设备为用户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例如,吸尘器。吸尘器根据运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手持式吸尘器及自移动吸尘器。为避免吸尘器内的灰尘通过出风口进入环境,对环境造成而成污染,大部分吸尘器在出风口处设置有后出风过滤件,出风口的气流通过后出风过滤件过滤后进入环境中。
但是,现有的吸尘器的后出风过滤件一般用锁扣定位在主机上,或是用旋扣结构定位在主机上。以上这些方式中,在使用时非常繁琐,需要对准锁扣的锁定部件的位置才能实现锁定。而且,锁扣扣位及旋扣扣位均容易磨损,导致装配不到位等情况发生,使得定位郊果会越来越差,锁定效果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清洁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通风通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
出风过滤组件,所述出风过滤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磁性连接,以将所述出风过滤组件连接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过滤组件排出。
可选地,所述通风通道的出口处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磁性连接,以将所述出风过滤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容置腔内。
可选地,所述出风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盖及设置在所述过滤盖上的出风过滤件;
所述出风过滤件伸入所述容置腔内,并连接在所述出口的外周,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过滤件排出;
所述过滤盖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出风过滤组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沿所述过滤盖轴向方向,所述过滤盖与所述容置腔的开口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间隙及所述第二间隙形成后出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过滤件后,经过所述后出风通道从所述容置腔的开口排出。
可选地,所述过滤盖伸出所述容置腔的部分,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导流面。
可选地,所述容置腔的开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过滤盖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设置;和/或
所述容置腔朝向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出风过滤件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设置,或者所述出风过滤件朝向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的外周设置有保护壳,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风过滤件朝向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密封部件。
可选地,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侧壁上具有出风孔,所述出风管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出风管一端与所述通风通道的所述出口连接,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
所述出风过滤件套设在所述出风管的外部,并通过所述过滤盖抵顶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所述过滤盖抵顶所述出风管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
所述出风过滤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另外,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上;
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出风过滤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的磁力连接在主体上,在主体上拆装出风过滤组件时,仅需克服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磁力,无需其他操作。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磁性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不易磨损,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位置对准后可自动连接,使得出风过滤组件的拆装过程非常方便、快速,安装过程准确,安装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通风通道指示的清洁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设置在过滤盖上的清洁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一间隙的清洁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设置在出风过滤件上的清洁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设置在出风管上的清洁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现有技术中,吸尘器的后出风过滤件一般用锁扣定位在主机上,或是用旋扣结构定位在主机上。以上这些方式中,在使用时非常繁琐,需要对准锁扣的锁定部件的位置才能实现锁定。而且,锁扣扣位及旋扣扣位均容易磨损,导致装配不到位等情况发生,使得定位郊果会越来越差,锁定效果不是很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使得出风过滤组件的拆装过程非常方便、快速,安装过程准确。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通风通道指示的清洁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主体10及出风过滤组件20。其中。所述主体10具有通风通道,所述主体1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2。所述出风过滤组件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1,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1磁性连接,以将所述出风过滤组件20连接在所述主体10上,且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过滤组件20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出风过滤组件20通过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21的磁力连接在主体10上,在主体10上拆装出风过滤组件20时,仅需克服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21之间的磁力,无需其他操作。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1之间通过磁性连接,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1不易磨损,磁性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1位置对准后可自动连接,使得出风过滤组件20的拆装过程非常方便、快速,安装过程准确,安装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手持式吸尘器,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自移动清洁机器人、车载吸尘器、空气净化器、剃须刀等。相应地,主体10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手持式吸尘器的主体,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自移动清洁机器人的主体、车载吸尘器的主体、空气净化器的主体、剃须刀的主体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以上及以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清洁设备以手持式吸尘器为例进行说明,这并不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主体10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主体10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腔体内设置有清洁设备的各种部件,壳体上设置有吸尘口1。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为风机2、带有前过滤组件的尘桶3及电池组件5。所述风机2被配置为在工作时形成负压以将吸尘口1附近的垃圾吸入主体10内的尘桶3内。尘桶3内的前过滤组件被配置为将吸尘口1和风机2的进气口隔离开,避免细碎物进入风机2。电池组件5被配置为风机2提供电能。主体10上还设置有手柄4,使用者可通过手柄4把持清洁设备进行吸尘。
参见图2,图2中的虚线表示一种可实现的通风通道内气流的流动路径,清洁设备工作时,灰尘随气流由吸尘口1吸入尘桶3内,大部分灰尘留在尘桶3内,少部分灰尘随气流经过风机2的前过滤组件过滤后,再经过风机2,经过主体10的通风通道的出口11,再经过出风过滤组件20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包括但不限于为磁铁、铁片或其他通过可导磁材料制成的部件。第一连接件12为磁铁时,第二连接件21包括但不限于为磁铁、铁片或其他通过可导磁材料制成的部件。第一连接件12铁片或其他通过可导磁材料制成的部件时,第二连接件21为磁铁。出风过滤组件20包括但不限于为海帕组件。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通道的出口11处具有一端开口14的容置腔13,所述容置腔13内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12。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1磁性连接,以将所述出风过滤组件20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容置腔13内。
容置腔13的腔壁的实现方式为与主体10连接或容置腔13的腔壁与主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容置腔13的腔壁围绕通风通道的出口11设置,将通风通道的出口11包围在容置腔13的腔底位置。远离通风通道的出口11的一端,容置腔13具有开口14。第一连接件12设置在容置腔13内,出风过滤组件20通过第二连接件21与第一连接件12连接,以实现出风过滤组件20可拆卸连接在容置腔13内。
继续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过滤组件20包括过滤盖22及设置在所述过滤盖22上的出风过滤件23。所述出风过滤件23伸入所述容置腔13内,并连接在所述出口11的外周,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过滤件23排出。所述过滤盖22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13的开口14。
出风过滤件23连接在出口11的外周,经出口11出来的气流经过出风过滤件23过滤,可将残余在气流内的灰尘过滤掉,气流排放至环境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过滤盖22部分伸出容置腔13的开口14,伸出的部分可作为操作部,方便使用者通过过滤盖22伸出的部分拆装出风过滤组件20。
进一步地,为提高出风过滤件23与通风通道的出口11之间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过滤件23朝向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密封部件25,密封部件25可通过软胶制成,软胶与出口11部分的主体10端面抵顶接触,提高出风过滤件23与通风通道的出口11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气流从出风过滤件23与通风通道的出口11之间的缝隙漏出,进入环境中。
进一步地,过滤盖22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过滤盖22包括内盖与外盖,内盖与外盖卡接,出风过滤件23设置在内盖上,外盖伸出容置腔13的开口14,外盖可作为操作部。
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的出风口,大多设置在装配出风过滤组件20的壳体两侧边,经出风过滤组件20后的气流从两侧的出风口排出。由于出风口设置在两侧边,出风容易吹到其他人或是物体,造成不便。而且出风口设置的位置也不够隐蔽,外观上不够美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通过容置腔13的开口14作为出风口,形成后出风,出风不会向清洁设备的两侧出,不会吹到其他人或是物体。具体方案如下: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过滤组件20与所述容置腔13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0。沿所述过滤盖22轴向方向,所述过滤盖22与所述容置腔13的开口14之间具有第二间隙31。所述第一间隙30及所述第二间隙31形成后出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过滤件23后,经过所述后出风通道从所述容置腔13的开口14排出。通过后出风通道,出风不会向清洁设备的两侧出,出风不易吹到人或是物体。而且,出风口的位置较为隐蔽,使得清洁设备外观上比较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过滤盖22可与容置腔13的内壁抵接,通过过滤盖22可对出风过滤件23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出风过滤件23在容置腔13内发生晃动。为实现后出风通道的通畅,容置腔13与过滤盖22抵接的内壁上,具有连通第一间隙30及第二间隙31的通风孔或通风槽32。第一间隙30、通风槽32或通风孔及所述第二间隙31形成后出风通道。
进一步地,为避免从容置腔13的开口14吹出的气流直接吹到使用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盖22伸出所述容置腔13部分的覆盖面积大于或等于容置腔13的通风面积,通过过滤盖22的阻挡,可防止从容置腔13的开口14吹出的气流直接吹到使用者。
更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盖22伸出所述容置腔13的部分,朝向所述容置腔13的一侧设置有导流面24。通过导流面24可将从容置腔13的开口14排出的气流导向预定的方向。例如,导流面24包括但不限于为弧形,从容置腔13的开口14排出的气流经导流面24后,可朝向所述容置腔13的开口14的四周流动,同时通过导流面24也可减缓气流的流动速度。
进一步地,手柄4中具有通路,通路的两端分别与后出风通道及容纳电池组件5的电池腔连通,从通风通道的出口11排出的气流一部分通过后出风通道,经容置腔13的开口14流向环境中,还有一部分经过手柄4内的通路进入电池腔,给电池腔内的电池组件5散热,最后经电池腔的散热孔排出至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21的设置方式包括多种,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21可通过粘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实现与主体10及出风过滤组件20的连接。根据后出风通道的结构,出风过滤组件20与容置腔13的位置关系,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21设置位置也包括多种,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为以下几种: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3,所述容置腔13的开口14处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12,所述第二连接件21设置在所述过滤盖22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2对应设置。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5,所述容置腔13朝向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12,所述第二连接件21设置在所述出风过滤件23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2对应设置,或者所述出风过滤件23朝向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的外周设置有保护壳(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连接件21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2对应设置。
上述两种方式可以单独或组合实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的位置确定出风过滤件23的伸入容置腔13的伸入距离,避免伸入不到位,导致通风通道的出口11与出风过滤件23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上还设置有出风管40,所述出风管40的侧壁上具有出风孔41,所述出风管40位于所述容置腔13内。所述出风管40一端与所述通风通道的所述出口11连接,所述出风过滤件23套设在所述出风管40的外部。从通风通道的出口11排出的气流经由出风管40上的出风孔41排出,再流至出风过滤件23的内侧面上,经出风过滤件23排出。从通风通道的出口11排出的气流经过出风孔41的分流作用,气流被均匀分布到出风过滤件23的内侧面,所以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21受到的轴向的出风力较小,防止出风过滤件23与主体10脱离。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12还可设置在出风管40上,一种可实现方式为,继续参见图6,所述出风管40一端与所述通风通道的所述出口11连接,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12。所述出风过滤件23套设在所述出风管40的外部,并通过所述过滤盖22抵顶所述出风管40的具有所述第一连接件12的一端,所述过滤盖22抵顶所述出风管4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21。出风过滤件23套设在出风管40的外部时,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磁性连接,从而实现出风过滤组件20与主体10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21的数量可不做限定,上述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21的设置位置均可组合使用,例如,多个第一连接件12可同时设置在容置腔13的开口14处的内壁上、容置腔13的朝向通风通道的出口11的一端及出风管40上,多个第二连接件21设置在出风过滤组件20的相应位置上。或者,
容置腔13的开口14处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件12,和/或容置腔13的朝向通风通道的出口1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件12,而出风过滤组件20的相应位置上仅设置一个第二连接件21,相应位置上的第二连接件21与多个第一连接件12中第一个连接,即完成出风过滤组件20与主体10的连接。
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21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均可组合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为进一步保证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准确地连接,参见图3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5。所述出风过滤组件2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6,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6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5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5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6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1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5包括但不限于为限位槽或凸起部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6包括但不限于为限位槽或凸起部中的另一个。例如,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5为限位槽,那么相应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6为凸起部。在安装出风过滤组件20时,只要将限位槽及凸起部对位后,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即可自动吸附在一起,使得出风过滤组件20自动与主体10连接。
举例来说,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容置腔13的开口14处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5,过滤盖2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6,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5为限位槽,那么相应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6为凸起部,限位槽和凸起部相对应设置。安装或拆卸出风过滤组件20时,可通过旋转出风过滤组件20使得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分离或连接。例如,安装出风过滤组件20时,旋转出风过滤组件20,限位槽和凸起部对位后,出风过滤组件20才与主体10靠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21完全吸附。
更进一步地,为防止出风过滤件23发生形变,导致第一限位结构15与第二限位结构26连接时,第一连接件12尚未与第二连接件21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2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5上。所述第二连接件21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6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出风过滤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的磁力连接在主体上,在主体上拆装出风过滤组件时,仅需克服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磁力,无需其他操作。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磁性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不易磨损,磁性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位置对准可自动连接,使得出风过滤组件的拆装过程非常方便、快速,安装过程准确,安装效果好。
另一方面,清洁设备通过后出风通道进行出风,出风不会向清洁设备的两侧出,出风不易吹到人或是物体。而且,出风口的位置较为隐蔽,使得清洁设备外观上比较美观。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以帮助理解。下面应用场景中,以清洁设备为手持式吸尘器,第一连接件为磁铁,第二连接件为铁片为例。
应用场景1
使用者需要拆下吸尘器上的出风过滤组件时,通过过滤盖伸出容置腔的部分,沿着容置腔的出口延伸方向拉拽出风过滤组件,使得设置在容置腔内的磁铁与设置在出风过滤组件上的铁片分离,使得出风过滤组件与主体分离,从而可从容置腔内拉出出风过滤组件。
安装出风过滤组件时,将出风过滤组件伸入容置腔内,伸入一定距离后,磁铁和铁片自动吸附,完成出风过滤组件的安装。
应用场景2
使用者需要拆下吸尘器上的出风过滤组件时,通过过滤盖伸出容置腔的部分,旋转出风过滤组件,使得设置在容置腔的开口处的内壁上的第一连接件与设置在过滤盖上的第二连接件分离,使得出风过滤组件与主体分离,从而可从容置腔内拉出出风过滤组件。
安装出风过滤组件时,将出风过滤组件伸入容置腔内,伸入一定距离后,旋转出风过滤组件,使得磁铁和铁片自动吸附,完成出风过滤组件的安装。
应用场景3
使用者需要拆下吸尘器上的出风过滤组件时,通过过滤盖伸出容置腔的部分,旋转出风过滤组件,使得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错位,设置在容置腔的朝向通风通道的出口的一端的第一连接件与设置在出风过滤件上的第二连接件分离,使得出风过滤组件与主体分离,从而可从容置腔内拉出出风过滤组件。
安装出风过滤组件时,将出风过滤组件伸入容置腔内,伸入一定距离后,旋转出风过滤组件,使得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对位,从而磁铁和铁片自动吸附,完成出风过滤组件的安装。
应用场景4
使用者需要拆下吸尘器上的出风过滤组件时,通过过滤盖伸出容置腔的部分,沿着容置腔的出口延伸方向拉拽出风过滤组件,使得设置在出风管上的磁铁与设置在过滤盖上的铁片分离,使得出风过滤组件与主体分离,从而可从容置腔内拉出出风过滤组件。
安装出风过滤组件时,将出风过滤件套设在出风管上并伸入容置腔内,伸入一定距离后,磁铁和铁片自动吸附,完成出风过滤组件的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通风通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
出风过滤组件,所述出风过滤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磁性连接,以将所述出风过滤组件连接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过滤组件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通道的出口处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磁性连接,以将所述出风过滤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容置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盖及设置在所述过滤盖上的出风过滤件;
所述出风过滤件伸入所述容置腔内,并连接在所述出口的外周,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过滤件排出;
所述过滤盖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过滤组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沿所述过滤盖轴向方向,所述过滤盖与所述容置腔的开口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间隙及所述第二间隙形成后出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过滤件后,经过所述后出风通道从所述容置腔的开口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盖伸出所述容置腔的部分,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导流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开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过滤盖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设置;
和/或
所述容置腔朝向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出风过滤件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设置,或者所述出风过滤件朝向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的外周设置有保护壳,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过滤件朝向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密封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侧壁上具有出风孔,所述出风管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出风管一端与所述通风通道的所述出口连接,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
所述出风过滤件套设在所述出风管的外部,并通过所述过滤盖抵顶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所述过滤盖抵顶所述出风管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
所述出风过滤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上;
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34120.7U CN211381100U (zh) | 2019-08-30 | 2019-08-30 | 一种清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34120.7U CN211381100U (zh) | 2019-08-30 | 2019-08-30 | 一种清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81100U true CN211381100U (zh) | 2020-09-01 |
Family
ID=72221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34120.7U Active CN211381100U (zh) | 2019-08-30 | 2019-08-30 | 一种清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8110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76456A (zh) * | 2020-12-04 | 2022-03-15 |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清洁设备 |
-
2019
- 2019-08-30 CN CN201921434120.7U patent/CN2113811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76456A (zh) * | 2020-12-04 | 2022-03-15 |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清洁设备 |
CN114176456B (zh) * | 2020-12-04 | 2023-09-22 |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清洁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22505B (zh) | 清洁器械 | |
KR20210016704A (ko) | 로봇 청소기의 스테이션 | |
EP3700402B1 (en) | Robot cleaner | |
KR200491534Y1 (ko) | 핸디형 진공청소기 | |
TW201500026A (zh) | 自走式清潔設備之集塵方法及裝置 | |
KR20130137580A (ko) |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핸디형 진공청소기 | |
CN103536248A (zh) | 吸尘器 | |
WO2021013206A1 (zh) | 尘盒、尘盒组件和清洁装置 | |
US20040134026A1 (en) | Air-flow routing in the bottom part of a vacuum cleaner | |
CN211381100U (zh) | 一种清洁设备 | |
CN112438654A (zh) | 一种清洁设备 | |
CN216776859U (zh) |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 | |
CN113395925A (zh) | 送风机 | |
CN216962330U (zh) | 一种洗地机 | |
CN211093747U (zh) | 清洁器具及吸尘器 | |
CN215127983U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
KR101090118B1 (ko) | 핸디형 진공 청소기 | |
EP2789282A1 (en)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 |
CN211681908U (zh) | 集尘器 | |
CN202739914U (zh) | 吸尘器 | |
US10888206B2 (en) | Vacuum cleaner with disposable dirt collector | |
CN209826565U (zh) | 一种旋风吸尘器 | |
CN214180284U (zh) | 吸尘器 | |
CN210998536U (zh) | 一种吸尘装置 | |
CN211324792U (zh) | 具有改进风道的清洁机器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2 Address after: 215168, No. 108 West Lake Road, Suzhou, Jiangsu, Wuzho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68, No. 108 West Lake Road, Suzhou, Jiangsu, Wuzho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ECOVACS ROBOTICS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