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7983U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7983U
CN215127983U CN202120520653.8U CN202120520653U CN215127983U CN 215127983 U CN215127983 U CN 215127983U CN 202120520653 U CN202120520653 U CN 202120520653U CN 215127983 U CN215127983 U CN 215127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frame
air duct
integrated fil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06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成
段飞
钟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06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7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7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7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机架和机架上的进风管、尘杯壳体和连接于尘杯壳体后方的风机壳体。尘杯壳体和风机壳体之间设前置集成滤芯。风机壳体上设总出风口,风机壳体内设电机安装结构,电机安装结构上设第一环形风道。第一环形风道的外侧壁与风机壳体之间设内环壁。第一环形风道的外侧壁与内环壁之间的通道为第二环形风道,内环壁与风机壳体之间的通道为第三环形风道。第一环形风道的两端分别设用于进风的第一环形风道进风口和用于连通第二环形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内环壁上设用于连通第三环形风道的第二出风口,第三环形风道通过总出风口出风。其有益效果是,延长风道长度以降低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吸尘器的体积较小,易于携带和使用,适用于清洁较小的空间。但由于手持式吸尘器体积小,其出风风道较短,且出风风道与风机单元集成为一体,易引起噪声过大,影响。因此,现在亟需一种能够延长风道长度、以降低噪声音量的手持式吸尘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其解决了如何延长风道长度以降低噪声音量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进风管、尘杯壳体和连接于尘杯壳体后方的风机壳体。尘杯壳体和风机壳体之间设置有前置集成滤芯,前置集成滤芯包括筒状框架和设置于筒状框架内的过滤件,筒状框架靠近尘杯壳体的前端开放以形成前端进风口,筒状框架靠近风机壳体的后端封闭,筒状框架的周向壁上形成有多个周向出风口。风机壳体上设置有总出风口,风机壳体内设置有电机安装结构,电机安装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环形风道。第一环形风道的外侧壁与风机壳体之间设置有内环壁。第一环形风道的外侧壁与内环壁之间的通道为第二环形风道,内环壁与风机壳体之间的通道为第三环形风道。第一环形风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进风的第一环形风道进风口和用于连通第二环形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内环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三环形风道的第二出风口,第三环形风道通过总出风口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沿筒状框架的径向方向,过滤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布置的筒状海绵过滤层和筒状HEPA过滤层。筒状框架上设有与机架上的霍尔传感器相配合的磁性件,霍尔传感器用于监测前置集成滤芯是否安装在正确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尘杯壳体内设置有旋风分离器。前置集成滤芯可拆卸连接于旋风分离器朝向前置集成滤芯的端部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前置集成滤芯的部分位于尘杯壳体的外侧,其中,沿尘杯的中心轴线方向,前置集成滤芯位于尘杯壳体外侧的部分适于手部抓握,其具体尺寸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前置集成滤芯位于尘杯壳体外侧的部分的尺寸为10mm-5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筒状框架包括框架连接部、筒状主体和后端封堵底板。框架连接部为设置于筒状框架的前端的圆环体,所述筒状HEPA过滤层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圆环体和所述后端封堵底板,后端封堵底板为设置于筒状框架的后端的板状件。框架主体后部的周向侧壁间隔设有若干个前置集成滤芯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后端封堵底板的中心区域朝向框架连接部凹陷的弧形凹陷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沿框架连接部的内缘向前延伸形成框架环形凸起。框架环形凸起的内周向侧壁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连接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旋风分离器的后端沿其轴向向后突出形成环形连接部,框架环形凸起套设于环形连接部的内侧。旋风分离器的后端上还设置有与连接凸起旋转卡接配合的卡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卡接部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阻挡部。若干个第一延伸部均匀设置在旋风分离器的后端上,第一延伸部沿旋风分离器的径向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一侧连接形成阻挡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尘杯壳体的后端面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若干个缺口,缺口沿尘杯壳体的轴向向前延伸一定距离后,再沿尘杯壳体的内周向侧壁的周向延伸一定距离形成L形凹槽,风机壳体的外周向侧壁上设有与尘杯壳体的L形凹槽相配合的风机壳体凸起。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通过在风机壳体内设置第一环形风道、第二环形风道和第三环形风道构成的出风风道,使得气流由前至后依次流经第一环形风道进风口、第一环形风道、第一出风口、第二环形风道、第二出风口、第三环形风道至总出风口排出,延长了出风风道的长度和气流的出风行程,进而降低了气流在出风风道内流动时产生的噪音音量。另外,内环壁将电机安装结构内的电机与总出风口隔离开,避免噪音的叠加放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尘杯壳体、旋风分离器和前置集成滤芯的装配图;
图3为图1中的分级壳体的立体图;
图4为旋风分离器的立体图;
图5为前置集成滤芯的立体图;
图6为图1的剖视主视图;
图7为图1的剖视俯视图;
图8为图6的气流流动行程图;
图9为图7的气流流动行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11:霍尔传感器;
2:手持部;
3:进风管;
4:尘杯壳体;41:缺口;42:L形凹槽;
5:风机壳体;51:风机壳体凸起;52:总出风口;
6:旋风分离器;61:环形连接部;62:第一延伸部;63:第二延伸部;64:阻挡部;65:旋风分离器排风孔;
7:前置集成滤芯;71:筒状海绵过滤层;72:筒状HEPA过滤层;73:筒状框架;731:框架连接部;7311:框架环形凸起;73111:连接凸起;732:框架主体;7321:周向出风口;733:磁性件;74:后端封堵底板;741:弧形凹陷结构;
8:电机安装结构;81:第一环形风道进风口;82:第一环形风道外壁;83:第一出风口;84:风机降噪棉;
9:内环壁;91:第二环形风道;92:第二出风口;93:第三环形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前”、“后”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手持部2、进风管3、尘杯壳体4和风机壳体5。手持部2位于机架1的下方,进风管3位于机架1的前方,进风管3的前端设置有进风管进风口。尘杯壳体4和风机壳体5位于机架1的上方,风机壳体5连接于尘杯壳体4的后方。进风管3内设置进风风道。风机壳体5的内部设置出风风道。气流经进风管3的进风风道进入,并由风机壳体5内部的出风风道排出。尘杯壳体4和风机壳体5所形成的空腔内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旋风分离器6、前置集成滤芯7、电机安装结构8和内环壁9。
手持部2用于供用户握持以操作手持式吸尘器。旋风分离器6用于对携带灰尘等颗粒杂质的气流进行尘气分离。前置集成滤芯7用于过滤粒径较小的颗粒杂质。电机安装结构8用于安装电机。
参照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尘杯壳体4为空腔的圆筒形,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其后端开放,具有周向侧壁和前侧壁。尘杯壳体4用于容纳旋风分离器6和前置集成滤芯7的前部。
尘杯壳体4的后端面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若干个缺口41,缺口41沿尘杯壳体4的轴向向前延伸一定距离后,再沿尘杯壳体4的内周向侧壁的周向延伸一定距离形成L形凹槽42,用于和风机壳体5连接。
具体地,缺口41的设置数量根据尘杯壳体4和风机壳体5的实际尺寸进行确定,保证尘杯壳体4和风机壳体5能够稳定连接即可。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三个缺口41。
参照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风机壳体5为空腔的圆筒形,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其前端开放,具有周向侧壁和后侧壁。风机壳体5用于容纳电机安装结构8和内环壁9。风机壳体5的外周向侧壁上设有与尘杯壳体4的L形凹槽42相配合的风机壳体凸起51。
风机壳体5的周向侧壁的后部设有总出风口52,气流经总出风口52排出风机壳体5。总出风口52上覆盖出风口过滤件,出风口过滤件位于风机壳体5的内周向侧壁上。出风口过滤件用于对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以提高过滤效果。
风机壳体5和尘杯壳体4可拆卸连接方式为:
将风机壳体5的前端插入尘杯壳体4的后端,使风机壳体凸起51由缺口41插入L形凹槽42的竖直段内,向前推动风机壳体5至风机壳体凸起51抵靠在L形凹槽42的底壁上,再旋转风机壳体5至风机壳体凸起51卡接在L形凹槽42的水平段内,使得风机壳体5被连接在尘杯壳体4上。
反向旋转风机壳体5至风机壳体凸起51离开L形凹槽42的水平段并进入L形凹槽42的竖直段,再将风机壳体5向后拔出,使得风机壳体5和尘杯壳体4分离。
参照图4所示,进一步,旋风分离器6容纳于尘杯壳体4的空腔内。旋风分离器6可拆卸地插接在尘杯壳体4上。旋风分离器6与进风管3连通。
旋风分离器6为近似圆柱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旋风分离器6的后端沿其轴向向外突出形成环形连接部61,前置集成滤芯7的框架环形凸起7311套设于环形连接部61的内侧(随后会进行描述)。环形连接部61和旋风分离器6的后端形成的空间用于容纳前置集成滤芯7的前部。
旋风分离器6的后端设有与前置集成滤芯7旋转连接配合的卡接部,以使前置集成滤芯7和旋风分离器6的轴向相对固定。
卡接部包括第一延伸部62、第二延伸部63和阻挡部64。若干个第一延伸部62均匀设置在旋风分离器6的后端上。第一延伸部62沿旋风分离器6的径向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延伸部63,第一延伸部62和第二延伸部63的一侧连接形成阻挡部64。第一延伸部62、第二延伸部63和阻挡部64所形成的空间用于连接前置集成滤芯7。
具体地,第一延伸部62的设置数量根据旋风分离器6和前置集成滤芯7的实际尺寸进行确定,保证旋风分离器6和前置集成滤芯7能够稳定连接即可。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三个第一延伸部62。
旋风分离器6的后端上还设置若干个旋风分离器排风孔65,用于将气流排出前置集成滤芯7的进风口。
参照图5所示,进一步,前置集成滤芯7容纳于尘杯壳体4的空腔内,且前置集成滤芯7位于尘杯壳体4和风机壳体5之间。
前置集成滤芯7包括筒状框架73和设置于筒状框架73内的过滤件。
筒状框架73靠近尘杯壳体4的前端开放以形成前端进风口,与旋风分离器6的旋风分离器排风孔65连通。
筒状框架73包括框架连接部731、筒状主体732和后端封堵底板74。框架连接部731为设置于筒状主体732的前端的圆环体,后端封堵底板74为设置于筒状主体732的后端的板状件。
筒状主体732的周向壁的后部形成有多个前置集成滤芯出风口7321。
沿框架连接部731的内缘向前侧延伸形成框架环形凸起7311,框架环形凸起7311用于套设于旋风分离器6的环形连接部61的内侧。框架环形凸起7311的内周向侧壁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连接凸起73111,用于连接旋风分离器6。
后端封堵底板74的中心区域朝向框架连接部731凹陷的弧形凹陷结构741。该凹陷结构能够引导气流从筒状框架73上的周向出风口7321流出,还能够为电机安装结构8上的第一环形风道进风口81(下文中会进行描述)留出安装空间。
沿前置集成滤芯7的径向方向,由内至外依次布置筒状海绵过滤层71和筒状HEPA过滤层72。其中,筒状HEPA过滤层72为高效空气过滤层。
通过设置筒状海绵过滤层71和筒状HEPA过滤层72的两层过滤层结构,以提高前置集成滤芯7的过滤效率和出风装置排出气体的清洁度,并能够避免气流携带的颗粒杂质流经电机造成电机损坏。同时,筒状海绵过滤层71和的筒状HEPA过滤层72的圆筒形结构能够增大其与气流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过滤效率。
气流由前置集成滤芯7的前端进风口进入,依次流经筒状海绵过滤层71和筒状HEPA过滤层72后,前置集成滤芯出风口7321排出。将前置集成滤芯出风口7321设置在筒状主体732的周向壁的后部,以延长气流在前置集成滤芯7上的流动行程以降低气流流动时产生的噪音音量,并能够提高气流的过滤效果。
筒状框架73的外周向侧壁上设有与机架1上的霍尔传感器11相配合的磁性件733。在尘杯壳体4安装在机架1上时,霍尔传感器11能够实时监测磁性件733,并在前置集成滤芯7未安装在正确位置时向机架1上的控制模块发出信号,并由控制模块发出警示信号。未安装在正确位置包括滤芯7安装不到位和滤芯7漏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能够避免前置集成滤芯7安装不到位造成的手持式吸尘器无法正常工作、过滤效果较差或前置集成滤芯7漏装时气流中的颗粒杂质流经电机引起的电机损坏。
前置集成滤芯7可拆卸连接于旋风分离器6朝向前置集成滤芯7的端部处,前置集成滤芯7和旋风分离器6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具体为旋转卡接,其装拆方式为:
将前置集成滤芯7的框架连接部731插入由旋风分离器6的环形连接部61和旋风分离器6的后侧壁形成的空间内,至框架连接部731抵靠在旋风分离器6的后侧壁上,旋转前置集成滤芯7使连接凸起73111由旋风分离器6的第一延伸部62和第二延伸部63远离阻挡部64的一侧进入第一延伸部62、第二延伸部63和阻挡部64所形成空间内,至连接凸起73111抵靠在阻挡部64上时,前置集成滤芯7连接在旋风分离器6上。反向旋转前置集成滤芯7使连接凸起73111由第一延伸部62、第二延伸部63和阻挡部64所形成的空间内离开,再将前置集成滤芯7向后拔出,以将前置集成滤芯7和旋风分离器6分离。
尘杯壳体4、旋风分离器6和前置集成滤芯7连接为一体时,前置集成滤芯7的部分位于尘杯壳体4的外侧,筒状框架73的后部用于供用户更换前置集成滤芯7时握持。沿尘杯的中心轴线方向,前置集成滤芯7位于尘杯壳体4外侧的部分适于手部抓握,其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沿尘杯的中心轴线方向,前置集成滤芯7位于尘杯壳体4外侧的部分的尺寸为10mm-50mm。
前置集成滤芯7的装拆过程为:
拆卸时,先将出风装置由机架1上拆下,再将风机壳体5由尘杯壳体4上拆下,抓握前置集成滤芯7的后部,将前置集成滤芯7连同旋风分离器6一并由尘杯壳体4上拔出,再将前置集成滤芯7由旋风分离器6上拆下。安装时,将新的前置集成滤芯7连接在旋风分离器6上,再将旋风分离器6插装在尘杯壳体4上,进而将风机壳体5与尘杯壳体4连接,最后将出风装置安装在机架1上。
或者在风机壳体5由尘杯壳体4上拆下后,直接将前置集成滤芯7由旋风分离器6上拆下。安装时,将新的前置集成滤芯7连接在旋风分离器6上,再将风机壳体5与尘杯壳体4连接,最后将出风装置安装在机架1上。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前置集成滤芯7和旋风分离装置6可拆卸连接,且前置集成滤芯7的筒状框架73的后部位于尘杯壳体4的外侧,筒状框架73的后部用于供用户更换前置集成滤芯7时握持,使得前置集成滤芯7的装拆过程快捷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参照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电机安装结构8设置在电机安装结构8的内部。
电机安装结构8的前端或前部设有第一环形风道进风口81,第一环形风道进风口81与前置集成滤芯7的前置集成滤芯出风口7321连通。
电机安装结构8的内部设有与第一环形风道进风口81连通的第一环形风道。第一环形风道的侧壁是第一环形风道外壁82。
电机安装结构8的后端或后部环绕设置第一出风口83。第一出风口83上覆盖风机降噪棉84,以降低噪音和增强过滤效果。
参照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第一环形风道的外侧壁与风机壳体5之间设置有内环壁9。
第一环形风道的外侧壁与内环壁9之间的通道为第二环形风道91。内环壁9与风机壳体5之间的通道为第三环形风道93。
内环壁9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三环形风道93的第二出风口92。第三环形风道93通过总出风口52出风。
参照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吸尘器工作时气流的流动路径如下:
外部空气由进风管3进入旋风分离器6,经旋风分离器6尘气分离后的气流由前置集成滤芯7的进风口,气流依次流经筒状海绵过滤层71和筒状HEPA过滤层72,以对气流中的颗粒杂质进行进一步过滤,过滤后的空气从周向出风口7321流出并由第一环形风道进风口81进入出风风道,再由第一出风口83流入第二环形风道91内,然后经第二出风口92流入第三环形风道93,最后经过出风口过滤件再次过滤后从总出风口52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环形风道、第二环形风道91及第三环形风道93构成了出风风道,且第一环形风道、第二环形风道91及第三环形风道93首尾相接,使得出风风道在现有结构下达到最长,延长了气流的出风行程,进而降低了气流在出风风道内流动时产生的噪音音量。另外,内环壁9将电机安装结构8内的电机与总出风口52隔离开,避免噪音的叠加放大。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进风管(3)、尘杯壳体(4)和连接于所述尘杯壳体(4)后方的风机壳体(5);
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壳体(4)和所述风机壳体(5)之间设置有前置集成滤芯(7),所述前置集成滤芯(7)包括筒状框架(73)和设置于所述筒状框架(73)内的过滤件,所述筒状框架(73)靠近所述尘杯壳体(4)的前端开放以形成前端进风口,所述筒状框架(73)靠近所述风机壳体(5)的后端封闭,所述筒状框架(73)的周向壁上形成有多个周向出风口(7321);
所述风机壳体(5)上设置有总出风口(52),所述风机壳体(5)内设置有电机安装结构(8),所述电机安装结构(8)上设置有第一环形风道;
所述第一环形风道的外侧壁与所述风机壳体(5)之间设置有内环壁(9);
所述第一环形风道的外侧壁与所述内环壁(9)之间的通道为第二环形风道(91),所述内环壁(9)与所述风机壳体(5)之间的通道为第三环形风道(93);
所述第一环形风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进风的第一环形风道进风口(81)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环形风道(91)的第一出风口(83),所述内环壁(9)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三环形风道(93)的第二出风口(92),所述第三环形风道(93)通过所述总出风口(52)出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筒状框架(73)的径向方向,所述过滤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布置的筒状海绵过滤层(71)和筒状HEPA过滤层(72);
所述筒状框架(73)上设有与所述机架(1)上的霍尔传感器(11)相配合的磁性件(733),所述霍尔传感器(11)用于监测所述前置集成滤芯(7)是否安装在正确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壳体(4)内设置有旋风分离器(6);
所述前置集成滤芯(7)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旋风分离器(6)朝向所述前置集成滤芯(7)的端部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集成滤芯(7)的部分位于所述尘杯壳体(4)的外侧,
其中,沿所述尘杯的中心轴线方向,所述前置集成滤芯(7)位于所述尘杯壳体(4)外侧的部分适于手部抓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框架(73)包括框架连接部(731)、筒状主体(732)和后端封堵底板(74);
所述框架连接部(731)为设置于所述筒状框架(73)的前端的圆环体,所述筒状HEPA过滤层(7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圆环体和所述后端封堵底板(74),所述后端封堵底板(74)为设置于所述筒状框架(73)的后端的板状件;
所述框架主体(732)后部的周向侧壁间隔设有若干个前置集成滤芯出风口(73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封堵底板(74)的中心区域朝向所述框架连接部(731)凹陷的弧形凹陷结构(74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框架连接部(731)的内缘向前延伸形成框架环形凸起(7311);
所述框架环形凸起(7311)的内周向侧壁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连接凸起(7311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风分离器(6)的后端沿其轴向向后突出形成环形连接部(61),所述框架环形凸起套设于所述环形连接部(61)的内侧;
所述旋风分离器(6)的后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凸起(73111)旋转卡接配合的卡接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延伸部(62)、第二延伸部(63)和阻挡部(64);
若干个所述第一延伸部(62)均匀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6)的后端上,所述第一延伸部(62)沿所述旋风分离器(6)的径向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延伸部(63),所述第一延伸部(6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63)的一侧连接形成阻挡部(6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壳体(4)的后端面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若干个缺口(41),所述缺口(41)沿所述尘杯壳体(4)的轴向向前延伸一定距离后,再沿所述尘杯壳体(4)的内周向侧壁的周向延伸一定距离形成L形凹槽(42),所述风机壳体(5)的外周向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尘杯壳体(4)的L形凹槽(42)相配合的风机壳体凸起(51)。
CN202120520653.8U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Active CN215127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0653.8U CN215127983U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0653.8U CN215127983U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7983U true CN215127983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15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0653.8U Active CN215127983U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279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18740A (zh) * 2024-03-22 2024-04-26 苏州爱之爱清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多锥过滤以及进出风hepa过滤组合的除尘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18740A (zh) * 2024-03-22 2024-04-26 苏州爱之爱清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多锥过滤以及进出风hepa过滤组合的除尘结构
CN117918740B (zh) * 2024-03-22 2024-05-28 苏州爱之爱清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多锥过滤以及进出风hepa过滤组合的除尘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82593B2 (en) Dirt separator system for a vacuum cleaner
CN103536248B (zh) 吸尘器
JP5770029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08404385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2382567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KR20140009062A (ko) 전기 청소기
CN215127983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111887764A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CN110338703B (zh) 一种手持式旋风分离吸尘器
KR100361941B1 (ko) 전기 청소기
CN116209380A (zh) 配有可移除过滤器的手持式吸尘器
JP2009504235A (ja) 真空掃除機のフィルタ装着構造
CN213588153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4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2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5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7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6U (zh) 手持吸尘器
KR20200059797A (ko) 에어 배출관을 구비한 휴대용 진공청소기
CN213588162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6776859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
JP2005131135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3588158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0989983U (zh) 一种手持式旋风分离吸尘器
CN110801176A (zh) 一种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