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7041U - 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7041U
CN211377041U CN201922412765.7U CN201922412765U CN211377041U CN 211377041 U CN211377041 U CN 211377041U CN 201922412765 U CN201922412765 U CN 201922412765U CN 211377041 U CN211377041 U CN 211377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body
fixing ring
solid fixed
connecto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127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宝康
苏文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uqi High Pressure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uqi High Pressure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uqi High Pressure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uqi High Pressure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127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7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7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7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包括活塞本体,活塞本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开设有挤压槽,挤压槽呈环形结构且开口处位于活塞本体的上端,活塞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圈,第一橡胶圈的内径和活塞本体的内径相同,第一固定环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在活塞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一个带有增压机构的承压密封塞,安装连接器时,可将增加机构的增压管套插在活塞本体上开设的挤压槽内部,将活塞本体抵在连接器和电气设备连接的地方,可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避免插拔次数过多导致连接器和电气设备连接的地方松动。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塞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起到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承压密封塞是将连接器连接在电子设备上所用的重要部件之一。
目前连接器连接时所用的承压密封塞大都是一体式的,当连接器插拔的次数过多时,承压密封塞的弹性会逐渐减弱,会造成连接器和电子设备连接的地方容易出现松动,导致密封效果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以解决目前连接器连接时所用的承压密封塞大都是一体式的,当连接器插拔的次数过多时,承压密封塞的弹性会逐渐减弱,会造成连接器和电子设备连接的地方容易出现松动,导致密封效果减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开设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呈环形结构且开口处位于活塞本体的上端,所述活塞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圈,所述第一橡胶圈的内径和活塞本体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在活塞本体上,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内径和挤压槽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二固定环和第一固定环之间安装有增压机构,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两侧和前后部均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增压机构包括第三固定环,所述第三固定环位于活塞本体的上方且和活塞本体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第三固定环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增压管套,所述增压管套的下端卡接在挤压槽的内部,所述增压管套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增压管套通过外螺纹和第二固定环上开设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橡胶圈,所述第三橡胶圈的内径和第一橡胶圈的内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环的圆周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转板,相邻两个所述转板之间的距离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环的两侧和前后部均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的直径和同侧第二螺孔的直径相同且均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第一螺孔的内部均插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均贯穿所在第一螺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外径和挤压槽的内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下端两侧和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均和同侧第二螺孔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是一个带有增压机构的承压密封塞,安装连接器时,可将增加机构的增压管套插在活塞本体上开设的挤压槽内部,将活塞本体抵在连接器和电气设备连接的地方,可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避免插拔次数过多导致连接器和电气设备连接的地方松动。
2、本实用新型新型的第一固定环内侧壁上开设了内螺纹,增压机构的增压管套外侧壁上开设了外螺纹,可方便将增压管套固定在挤压槽中,从而方便将活塞本体固定在连接器和电气设备连接的地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切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区域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塞本体;2、挤压槽;3、第一固定环;4、第一橡胶圈;5、第二橡胶圈;6、第二固定环;7、增压机构;71、第三固定环;72、第一螺孔;73、紧固螺栓;74、第三橡胶圈;75、增压管套;76、转板;77、外螺纹;8、第二螺孔;9、螺母;10、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包括活塞本体1,活塞本体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开设有挤压槽2,挤压槽2呈环形结构且开口处位于活塞本体1的上端,活塞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3,第一固定环3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圈4,第一橡胶圈4的内径和活塞本体1的内径相同,第一固定环3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固定环6,第二固定环6固定连接在活塞本体1上,第二固定环6的内径和挤压槽2的外径相同,第二固定环6和第一固定环3之间安装有增压机构7,第二固定环6的两侧和前后部均开设有第二螺孔8,第二固定环6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内螺纹10,方便将增压机构7的增压管套75固定在第二固定环6上,从而方便将增压机构7的增压管套75固定在挤压槽2的内部。
第一固定环3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圈5,第二橡胶圈5的外径和挤压槽2的内径相同,可将第二橡胶圈5抵在增压机构7的增压管套75内侧壁上,方便将增压机构7增压管套75插在挤压槽2的内部,第二固定环6的下端两侧和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螺母9,螺母9均和同侧第二螺孔8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便于安装增压机构7的紧固螺栓73,增压机构7包括第三固定环71,第三固定环71位于活塞本体1的上方且和活塞本体1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第三固定环7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增压管套75,增压管套75的下端卡接在挤压槽2的内部,增压管套75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77,增压管套75通过外螺纹77和第二固定环6上开设的内螺纹10螺纹连接,第三固定环7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橡胶圈74,第三橡胶圈74的内径和第一橡胶圈4的内径相同,通过将增压管套75卡在挤压槽2的内部,将活塞本体1抵在连接器和电气设备连接的地方,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第三固定环71的圆周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转板76,相邻两个转板76之间的距离均相同,方便安装时转动第三固定环71,第三固定环71的两侧和前后部均开设有第一螺孔72,第一螺孔72的直径和同侧第二螺孔8的直径相同且均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第一螺孔72的内部均插设有紧固螺栓73,紧固螺栓73均贯穿所在第一螺孔72,便于将第三固定环71固定在第二固定环6上,对增压管套75的位置进行加固。
具体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本实用新型套设在连接器的插头上,然后将连接器连同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电子设备上,再通过转板76转动第三固定环71,使第三固定环71向靠近活塞本体1的方向运动,将增压机构7的增压管套75逐渐插入活塞本体1的挤压槽2中,当第三固定环71和第一固定环3以及第二固定环6接触时,第三固定环71上开设的第一螺孔72和第二固定环6上开设的第二螺孔8对齐,可逐一在每一个第一螺孔72的内部插上一个紧固螺栓73,并利用工具转动紧固螺栓73,直到将紧固螺栓73穿过同侧第一螺孔72和第二螺孔8且螺纹连接在同侧螺母9上,将第三固定环71和第二固定环6固定在一起,进而将增压管套75固定在挤压槽2内部,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连接器和电气设备连接的地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本体(1),所述活塞本体(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开设有挤压槽(2),所述挤压槽(2)呈环形结构且开口处位于活塞本体(1)的上端,所述活塞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3),所述第一固定环(3)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圈(4),所述第一橡胶圈(4)的内径和活塞本体(1)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环(3)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固定环(6),所述第二固定环(6)固定连接在活塞本体(1)上,所述第二固定环(6)的内径和挤压槽(2)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二固定环(6)和第一固定环(3)之间安装有增压机构(7),所述第二固定环(6)的两侧和前后部均开设有第二螺孔(8),所述第二固定环(6)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内螺纹(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机构(7)包括第三固定环(71),所述第三固定环(71)位于活塞本体(1)的上方且和活塞本体(1)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第三固定环(7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增压管套(75),所述增压管套(75)的下端卡接在挤压槽(2)的内部,所述增压管套(75)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77),所述增压管套(75)通过外螺纹(77)和第二固定环(6)上开设的内螺纹(10)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环(7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橡胶圈(74),所述第三橡胶圈(74)的内径和第一橡胶圈(4)的内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环(71)的圆周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转板(76),相邻两个所述转板(76)之间的距离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环(71)的两侧和前后部均开设有第一螺孔(72),所述第一螺孔(72)的直径和同侧第二螺孔(8)的直径相同且均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第一螺孔(72)的内部均插设有紧固螺栓(73),所述紧固螺栓(73)均贯穿所在第一螺孔(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3)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圈(5),所述第二橡胶圈(5)的外径和挤压槽(2)的内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环(6)的下端两侧和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螺母(9),所述螺母(9)均和同侧第二螺孔(8)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
CN201922412765.7U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 Active CN211377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2765.7U CN211377041U (zh)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2765.7U CN211377041U (zh)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7041U true CN211377041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5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12765.7U Active CN211377041U (zh)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7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22664U (zh) 一种可调节式电力接线管
CN211377041U (zh) 一种连接器用承压密封塞
CN202534856U (zh) 一种内卡口式圆形连接器
CN212649023U (zh) 一种加强固定型穿墙套管
CN211320355U (zh) 一种螺栓型铜铝设备线夹
CN111029840B (zh) 一种具有密封性能的航空线缆接头
CN217694065U (zh) 一种屏蔽防水型电缆接头
CN217848558U (zh) 基于卡圈定位的电连接器与面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10629064U (zh) 一种用于曲面安装的卡扣式电缆接头
CN111478104B (zh) 一种线缆转换器
CN113067202A (zh) 一种一次包胶军规电缆连接器
CN219960082U (zh) 一种避雷器出线端绝缘专用线夹
CN214428834U (zh) 一种螺纹连接器
CN219106690U (zh) 高压连接器
CN214797840U (zh) 对夹式电极接杆装置
CN218513797U (zh) 双层保护密封锁紧式充电桩接头
CN215896855U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的电气插拔连接器
CN214013273U (zh) 一种工业插座
CN216289212U (zh) 连接器接口防水密封结构
CN212908855U (zh)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电缆保护管
CN218182583U (zh) 一种香蕉头转换器
CN210074373U (zh) 一种新型的端子短接工具
CN214013272U (zh) 一种工业插头
CN213336166U (zh) 一种旋转安装的传感器接头、帽体及传感器组件
CN219106657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电线连接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