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0580U - 发动机预滤总成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预滤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0580U
CN211370580U CN201922031511.0U CN201922031511U CN211370580U CN 211370580 U CN211370580 U CN 211370580U CN 201922031511 U CN201922031511 U CN 201922031511U CN 211370580 U CN211370580 U CN 211370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prefilter
shell
filter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315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立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Baisheng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Baisheng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Baisheng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Baisheng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315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0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0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0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预滤总成,包括预滤外壳和进气结构,预滤外壳内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叶轮组件,转轴的一端伸出预滤外壳的底部并固定,预滤外壳的侧壁上设有预排尘口,进气结构包括设置于预滤外壳开口端的预滤主体,预滤主体外侧壁的中部环设有一固定于预滤外壳开口端端部的预滤外壳限位板,预滤外壳限位板上均布有若干个二级排尘口,预滤主体伸出预滤外壳一端的侧壁上迎风设置有侧面进气口,预滤主体内设置有下级进气口,下级进气口外侧壁与预滤主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导流结构,本实用新型对发动机进气实现预滤,而且能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将杂质排出,无需定期进行人工除尘,具有使用使用寿命长、发动机能耗低的特点。

Description

发动机预滤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预滤总成。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要吸入大量的空气,如果空气不经过滤清,空气中悬浮的尘埃被吸入到气缸中,就会加速活塞组和气缸的磨损,若较大的颗粒进入到活塞与气缸之间,会造成严重的“拉缸现象”,这在干燥多沙的工作环境中尤为严重。空滤器安装在化油器或进气管的前方,起到滤除空气中灰尘、砂粒的作用,保证气缸中进入足量、清洁的空气。
在专利申请号为201810254246.X的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空气预滤器及空气滤清系统,在此专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不能将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直接排出,需要定期对空气预滤器进行人工除尘,而且空气预滤器内的灰尘等杂质堆积过多的话,这些杂质非常容易进入到发动机内,对发动机造成损坏;第二是紧靠导向叶片引导进入的空气形成漩涡气流,漩涡气流的流速较慢,驱使第一旋转叶片和第二旋转叶片转动产生的吸气阻力比较大,使得发动机的能耗比较高。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发动机预滤总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动机预滤总成,对发动机进气实现预滤,而且能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将杂质排出,无需定期进行人工除尘,具有使用使用寿命长、发动机能耗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发动机预滤总成,包括上下设置的预滤外壳和进气结构;
所述预滤外壳内通过一转轴转动安装有叶轮组件,所述转轴和叶轮组件均与所述预滤外壳同轴设置,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预滤外壳的底部并固定,所述预滤外壳的侧壁上设有预排尘口;
所述进气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预滤外壳开口端的预滤主体,所述预滤主体与所述预滤外壳同轴设置,所述预滤主体的一端伸入所述预滤外壳内,所述预滤主体外侧壁的中部环设有一固定于所述预滤外壳开口端端部的预滤外壳限位板,所述预滤外壳限位板上均布有若干个呈环形设置的二级排尘口,每一所述二级排尘口均与所述预滤外壳相连通,所述预滤主体伸出所述预滤外壳一端的侧壁上迎风设置有侧面进气口,所述预滤主体内设置有与空气滤器的进气管相连接的下级进气口,所述下级进气口外侧壁与所述预滤主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导流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叶轮组件包括与所述预滤外壳同轴设置的下级进气口嵌件,所述下级进气口嵌件靠近所述预滤外壳开口端的一端顶靠于所述下级进气口的端部,所述下级进气口通过所述下级进气口嵌件与所述预滤外壳相连通,所述下级进气口嵌件内设置有一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伸出所述下级进气口的另一端,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绕所述转轴均匀设置的连接架,每一所述连接架的外侧均转动安装有一沿所述预滤外壳轴向方向延伸的旋转叶片。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若干个呈环形设置的导向叶片,每一所述导向叶片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下级进气口外侧壁上,每一所述导向叶片的另一端均固定于所述预滤主体的内壁上,每一所述导向叶片均包括相交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伸出所述固定座的一端穿过所述下级进气口并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级进气口的出气端设有若干个沿所述下级进气口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发动机预滤总成包括上下设置的预滤外壳和进气结构,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空气从导向叶片之间的间隙以及侧面进气口通入到预滤外壳内,空气通过导流结构的导向叶片时,导向叶片对空气进行导向,使得空气进行旋转,从而在预滤外壳内形成漩涡气流,而且侧面进气口的开口风向与行驶过程中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对,空气从侧面进气口内进入会增大预滤外壳内漩涡气流的流速,可降低因驱动旋转叶片转动产生的吸气阻力,极大了降低了发动机的能耗。
由于预滤外壳内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叶轮组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漩涡气流驱动旋转叶片绕着转轴进行高速旋转,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空气进行预分离,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远离轴心并贴近预滤外壳内侧壁转动,最终从预滤外壳侧面的预排尘口排出,剩余未及时排出的杂质也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堆积,从预滤外壳限位板上设置的二级排尘口排出预滤外壳,经过预滤的干净空气通过下级进气口嵌件和下级进气口进入到空气滤器内,并最终作用于发动机,对发动机进气实现预滤,同时在发动机运行的过程中,就可将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排出预滤外壳,无需定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人工除尘,同时也避免杂质在预滤外壳内堆积过多而造成部分杂质进入进入到发动机内,保证了发动机的长期正常使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叶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预滤外壳;2、转轴;3、预排尘口;4、预滤主体;5、预滤外壳限位板;6、二级排尘口;7、侧面进气口;8、下级进气口;9、下级进气口嵌件;10、固定座;11、连接架;12、旋转叶片;13、导向叶片;14、第一叶片部;15、第二叶片部;1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共同所示,发动机预滤总成,包括上下设置的预滤外壳1和进气结构。
预滤外壳1内通过一转轴2转动安装有叶轮组件,转轴2和叶轮组件均与预滤外壳1同轴设置,转轴2的一端伸出预滤外壳1的底部并固定,预滤外壳1 的侧壁上设有预排尘口3。
进气结构包括设置于预滤外壳1开口端的预滤主体4,预滤主体4与预滤外壳1同轴设置,预滤主体4的一端伸入预滤外壳1内,预滤主体4外侧壁的中部环设有一固定于预滤外壳1开口端端部的预滤外壳限位板5,预滤外壳限位板 5上均布有若干个呈环形设置的二级排尘口6,每一二级排尘口6均与预滤外壳 1相连通,预滤主体4伸出预滤外壳1一端的侧壁上迎风设置有侧面进气口7,预滤主体4内设置有与空气滤器的进气管相连接的下级进气口8,下级进气口8 外侧壁与预滤主体4内壁之间设置有导流结构。
如图4所示,叶轮组件包括与预滤外壳1同轴设置的下级进气口嵌件9,下级进气口嵌件9靠近预滤外壳1开口端的一端顶靠于下级进气口8的端部,下级进气口8通过下级进气口嵌件9与预滤外壳1相连通,下级进气口嵌件9内设置有一转动安装于转轴2上的固定座10,固定座10的一端伸出下级进气口8 的另一端,固定座10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绕转轴2均匀设置的连接架11,每一连接架11的外侧均转动安装有一沿预滤外壳1轴向方向延伸的旋转叶片 12。
如图5所示,导流结构包括若干个呈环形设置的导向叶片13,每一导向叶片13的一端均固定于下级进气口8外侧壁上,每一导向叶片13的另一端均固定于预滤主体4的内壁上,每一导向叶片13均包括相交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叶片部14和第二叶片部1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空气从导向叶片13之间的间隙以及侧面进气口7通入到预滤外壳1内,空气通过导流结构的导向叶片13时,导向叶片13对空气进行导向,使得空气进行旋转,从而在预滤外壳1内形成漩涡气流,而且侧面进气口7的开口风向与行驶过程中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对,空气从侧面进气口7内进入会增大预滤外壳1内漩涡气流的流速,可降低因驱动旋转叶片12转动产生的吸气阻力,极大了降低了发动机的能耗。
而且,转轴2伸出固定座10的一端穿过下级进气口8并固定。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漩涡气流驱动旋转叶片12绕着转轴2进行高速旋转,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空气进行预分离,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远离轴心并贴近预滤外壳1内侧壁转动,最终从预滤外壳1侧面的预排尘口3 排出,剩余未及时排出的杂质也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堆积,从预滤外壳限位板5上设置的二级排尘口6排出预滤外壳1,经过预滤的干净空气通过下级进气口嵌件9和下级进气口8进入到空气滤器内,并最终作用于发动机,对发动机进气实现预滤,同时在发动机运行的过程中,就可将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排出预滤外壳1,无需定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人工除尘,同时也避免杂质在预滤外壳 1内堆积过多而造成部分杂质进入进入到发动机内,保证了发动机的长期正常使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此外,下级进气口8的出气端设有若干个沿下级进气口8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16。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动机预滤总成,对发动机进气实现预滤,而且能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将杂质排出,无需定期进行人工除尘,具有使用使用寿命长、发动机能耗低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发动机预滤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预滤外壳和进气结构;
所述预滤外壳内通过一转轴转动安装有叶轮组件,所述转轴和叶轮组件均与所述预滤外壳同轴设置,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预滤外壳的底部并固定,所述预滤外壳的侧壁上设有预排尘口;
所述进气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预滤外壳开口端的预滤主体,所述预滤主体与所述预滤外壳同轴设置,所述预滤主体的一端伸入所述预滤外壳内,所述预滤主体外侧壁的中部环设有一固定于所述预滤外壳开口端端部的预滤外壳限位板,所述预滤外壳限位板上均布有若干个呈环形设置的二级排尘口,每一所述二级排尘口均与所述预滤外壳相连通,所述预滤主体伸出所述预滤外壳一端的侧壁上迎风设置有侧面进气口,所述预滤主体内设置有与空气滤器的进气管相连接的下级进气口,所述下级进气口外侧壁与所述预滤主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导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预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件包括与所述预滤外壳同轴设置的下级进气口嵌件,所述下级进气口嵌件靠近所述预滤外壳开口端的一端顶靠于所述下级进气口的端部,所述下级进气口通过所述下级进气口嵌件与所述预滤外壳相连通,所述下级进气口嵌件内设置有一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伸出所述下级进气口的另一端,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绕所述转轴均匀设置的连接架,每一所述连接架的外侧均转动安装有一沿所述预滤外壳轴向方向延伸的旋转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预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若干个呈环形设置的导向叶片,每一所述导向叶片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下级进气口外侧壁上,每一所述导向叶片的另一端均固定于所述预滤主体的内壁上,每一所述导向叶片均包括相交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预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伸出所述固定座的一端穿过所述下级进气口并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预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级进气口的出气端设有若干个沿所述下级进气口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
CN201922031511.0U 2019-11-22 2019-11-22 发动机预滤总成 Active CN211370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1511.0U CN211370580U (zh) 2019-11-22 2019-11-22 发动机预滤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1511.0U CN211370580U (zh) 2019-11-22 2019-11-22 发动机预滤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0580U true CN211370580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1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31511.0U Active CN211370580U (zh) 2019-11-22 2019-11-22 发动机预滤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0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8613B (zh) 射流式抽油烟机及其射流发生器
CN101259355B (zh) 湿式除尘风机
CN108678877B (zh) 用于发动机的空气预滤器及空气滤清系统
CN211370580U (zh) 发动机预滤总成
CN108104995A (zh) 高效转子空气预滤器
CN201521463U (zh) 结构紧凑的节能型细纱机吸棉风机
CN201182966Y (zh) 湿式除尘风机
CN115868855B (zh) 一种直流吸尘器无刷电机
CN209107168U (zh) 一种吸尘器的吸风装置
CN209195745U (zh) 一种多重滤除式离心通风机
CN208417055U (zh) 一种离心风叶及空气净化设备
CN202149072U (zh) 节能型细纱机长机吸棉风机
CN207989189U (zh) 高效转子空气预滤器
CN211874623U (zh) 一种上排尘式预滤器
CN213425896U (zh) 新型电动车用无刷电机绕组定子
CN108443221A (zh) 一种离心风叶及空气净化设备
CN201448255U (zh) 后向高压防爆离心通风机
CN208348118U (zh) 轴流风机
CN208456898U (zh) 一种吸尘机构用离心式风机
CN202579352U (zh) 一种具有防堵过滤结构的排水泵
CN209555555U (zh) 直吸式风道的毛球修剪器
CN201802520U (zh) 空滤器处理系统
CN208804050U (zh) 一种带过滤的小型离心式排水离心泵装置
CN206526419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6642312U (zh) 工程机械发动机进气预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