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0064U - 一种高低轨的窗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低轨的窗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0064U
CN211370064U CN201921873352.2U CN201921873352U CN211370064U CN 211370064 U CN211370064 U CN 211370064U CN 201921873352 U CN201921873352 U CN 201921873352U CN 211370064 U CN211370064 U CN 211370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sash
glass
lower rail
upper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33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腊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733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0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0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0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低轨的窗扇结构。所述窗扇结构,包括: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上轨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纱扇上轨、外玻扇上轨和内玻扇上轨,所述纱扇上轨、外玻扇上轨和内玻扇上轨呈门字形结构,所述内玻扇上轨的向上进深高于所述纱扇上轨、外玻扇上轨的向上进深,所述纱扇上轨、外玻扇上轨的向上进深相同;所述下轨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纱扇下轨、外玻扇下轨和内玻扇下轨,所述纱扇下轨、外玻扇下轨和内玻扇下轨呈U字形结构,所述内玻扇下轨、外玻扇下轨和纱扇下轨的底部呈由高到低的阶梯形状。通过本实用新型高低轨在玻扇处五个位置实现窗扇结构的密封,通过依次安装外玻扇、内玻扇提高了窗扇安装的安全性、密封性和气密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低轨的窗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扇结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低轨的窗扇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窗扇结构的推拉窗扇,在进行安装时会设计两道三条轨道,分别用于安装内玻扇、外窗扇或纱扇,三条轨道处于同一水平线,雨水很容易滞留在轨道内,不能顺利排出;或者设计高低轨的窗扇结构,能够将雨水排出,但是在进行窗扇安装时,需要由内而外进行安装,即只能先安装室内扇,再安装室外扇,这种窗扇结构在高层安装时,安装人员高空作业非常不安全和推拉窗密封不完善达不到高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窗扇安装安全性的高低轨的窗扇结构。
一种高低轨的窗扇结构,包括: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上轨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纱扇上轨、外玻扇上轨和内玻扇上轨,所述纱扇上轨、外玻扇上轨和内玻扇上轨呈门字形结构,所述内玻扇上轨的向上进深高于所述纱扇上轨、外玻扇上轨的向上进深,所述纱扇上轨、外玻扇上轨的向上进深相同;所述下轨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纱扇下轨、外玻扇下轨和内玻扇下轨,所述纱扇下轨、外玻扇下轨和内玻扇下轨呈U字形结构,所述内玻扇下轨、外玻扇下轨和纱扇下轨的底部呈由高到低的阶梯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轨道包括上轨A面和上轨B面,所述上轨A面和上轨B面通过第一隔热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轨A面包括第一上密封条位、第二上密封条位和第三上密封条位,所述第一上密封条位朝向内玻扇的顶部朝内方向,所述第二上密封条位朝向内玻扇的顶部朝外方向,所述第三上密封条位朝向外玻扇的顶部朝内方向;所述上轨B面包括第四上密封条位和第五上密封条位,所述第四上密封条位朝向纱扇的顶部朝内方向,所述第五上密封条位朝向外玻扇的顶部朝外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轨A面包括第一固定玻璃压线,上轨B 面包括第一玻璃活动挡筋,所述第一固定玻璃压线位于内玻扇上轨上部,所述第一玻璃活动挡筋位于所述外玻扇上轨上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轨道包括挡水沿,所述挡水沿设置于所述上轨道本体的外部,所述挡水沿沿纱扇外侧向下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轨道包括下轨A面和下轨B面,所述下轨A面和下轨B面通过第二隔热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轨A面包括第一下密封条位、第二下密封条位和第三下密封条位,所述第一下密封条位朝向内玻扇的底部朝内方向,所述第二下密封条位朝向内玻扇的底部朝外方向,所述第三下密封条位朝向外玻扇的底部朝内方向;所述下轨B面包括第四下密封条位和第五下密封条位,所述第四下密封条位朝向外玻扇的底部朝外方向,所述第五下密封条位朝向纱扇的底部朝内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轨A面包括第二固定玻璃压线,所述下轨B面包括第二玻璃活动挡筋,所述第二固定玻璃压线位于内玻扇下轨下部,所述第二玻璃活动挡筋位于所述外玻扇下轨下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轨A面包括第一下轨滑道,所述第一下轨滑道与内玻扇的底部接触连接,所述下轨B面包括第二下轨滑道和第三下轨滑道,所述第二下轨滑道与外玻扇的底部接触连接,所述第三下轨滑道与纱扇的底部接触连接。
上述高低轨的窗扇结构,通过设计高进深的内玻扇上轨,较低进深的纱扇上轨、外玻扇上轨,实现了在窗扇安装时,能够实现从外玻扇和内玻扇依次安装,纱扇在所述外玻扇和内玻扇安装之后再安装,同时不需要改变窗扇的结构,提高了窗扇安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高低轨的窗扇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上轨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下轨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窗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实用新型,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高低轨的窗扇结构,包括:上轨道1和下轨道2;所述上轨道1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纱扇上轨11、外玻扇上轨12和内玻扇上轨13,所述纱扇上轨11、外玻扇上轨12和内玻扇上轨13呈门字形结构,所述内玻扇上轨13的向上进深高于所述纱扇上轨11、外玻扇上轨12的向上进深,所述纱扇上轨11、外玻扇上轨12的向上进深相同;所述下轨道2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纱扇下轨21、外玻扇下轨22和内玻扇下轨23,所述纱扇下轨21、外玻扇下轨22和内玻扇下轨23呈U字形结构,所述内玻扇下轨23、外玻扇下轨22和纱扇下轨21的底部呈由高到低的阶梯形状。
如图1,上轨道1用于安装窗扇2的上部,窗扇2嵌入上轨道1形成的凹槽内,使得窗扇2仅可沿轨道延伸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深是指上轨用于嵌入窗扇的凹槽的深度。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窗扇,不仅限于在窗户结构使用,同样可以在玻璃门结构使用。本实施例通过设计高进深的内玻扇上轨,较低进深的纱扇上轨、外玻扇上轨,实现了在窗扇安装时,能够实现从外网内安装,同时不需要改变窗扇的结构,提高了窗扇安装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上轨道1包括上轨A面14 和上轨B面15,所述上轨A面14和上轨B面15通过第一隔热条16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隔热条16为两个,所述隔热条16呈“C”形或者”I”形。通过第一隔热条16可以降低通过上轨道传入室内的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上轨A面14包括第一上密封条位141、第二上密封条位142和第三上密封条位143,所述第一上密封条位141朝向内玻扇3的顶部朝内方向,所述第二上密封条位142朝向内玻扇3的顶部朝外方向,所述第三上密封条位143朝向外玻扇31的顶部朝内方向;所述上轨B面15包括第四上密封条位151和第五上密封条位152,所述第四上密封条位151朝向纱扇4的顶部朝内方向,所述第五上密封条位152朝向外玻扇31的顶部朝外方向。
其中,第一上密封条位141、第二上密封条位142、第三上密封条位 143、第四上密封条位151和第五上密封条位152均沿上轨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与所述上轨道1长度相等。第一上密封条位141、第二上密封条位142、第三上密封条位143、第四上密封条位151和第五上密封条位152均包括两个夹位,两个夹位从两边向中心靠拢,第一上密封条位141、第二上密封条位142、第三上密封条位143、第四上密封条位151和第五上密封条位152内部可放置毛条,毛条与窗扇接触,防止室外的风或者雨水进入室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上轨A面14包括第一固定玻璃压线144,所述上轨B面15包括第一玻璃活动挡筋153,所述第一固定玻璃压线144位于内玻扇上轨13上部,所述第一玻璃活动挡筋153位于所述外玻扇上轨12上部。
其中,第一玻璃活动挡筋153可拆卸的安装于上轨B面15本体。第一固定玻璃压线144设置卡位卡入上轨A面本体。第一固定玻璃压线144 和第一玻璃活动挡筋153之间安装上窗5的玻璃(如图4所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上轨道1包括挡水沿161,所述挡水沿161设置于所述上轨道1本体的外部,所述挡水沿161沿纱扇 4外侧向下延伸。其中,挡水沿161用于阻挡室外雨水进入室内,同时防止玻扇和纱扇往外倾斜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下轨道2包括下轨A面24 和下轨B面25,所述下轨A面24和下轨B面25通过第二隔热条26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隔热条26呈“C”形或者”I”形。第二隔热条26为两个。通过第二隔热条26可以降低通过上轨道传入室内的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下轨A面24包括第一下密封条位242、第二下密封条位243和第三下密封条位244,所述第一下密封条位242朝向内玻扇3的底部朝内方向,所述第二下密封条位243朝向内玻扇3的底部朝外方向,所述第三下密封条位244朝向外玻扇31的底部朝内方向;所述下轨B面25包括第四下密封条位253和第五下密封条位254,所述第四下密封条位253朝向外玻扇31的底部朝外方向,所述第五下密封条位254朝向纱扇4的底部朝内方向。
其中,第一下密封条位242、第二下密封条位243、第三下密封条位 244、第四下密封条位253和第五下密封条位254均沿下轨道2的长度方向延伸,与所述下轨道2长度相等。第一下密封条位242、第二下密封条位 243、第三下密封条位244、第四下密封条位253和第五下密封条位254均包括两个夹位,两个夹位从两边向中心靠拢,第一下密封条位242、第二下密封条位243、第三下密封条位244、第四下密封条位253和第五下密封条位254内部可放置毛条,毛条与窗扇接触,防止室外的风或者雨水进入室内。
其中,第一下密封条位242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下密封条位243,所述第二下密封条位243的高度高于所述第四下密封条位253,所述第一下轨滑道241高于第二下轨滑道251,所述第二下轨滑道251高于所述第三下轨滑道252,所述第一下密封条位242、第一下轨滑道241、第二下密封条位243、第二下轨滑道251、第四下密封条位253和第三下轨滑道252依次相邻,所述下密封条位均高于相邻的下轨滑道。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玻扇在外力从内往外推动时,保护玻扇不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下轨A面24包括第二固定玻璃压线245,所述下轨B面25包括第二玻璃活动挡筋255,所述第二固定玻璃压线245位于内玻扇下轨23下部,所述第二玻璃活动挡筋255位于所述外玻扇下轨22下部。
其中,第二玻璃活动挡筋255可拆卸的安装于下轨B面25本体。第二固定玻璃压线245设置卡位卡入下轨A面本体。第二固定玻璃压线245 与第二玻璃活动挡筋255安装下窗6的玻璃(如图4所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下轨A面24包括第一下轨滑道241,所述第一下轨滑道241与内玻扇3的底部接触连接,所述下轨B 面25包括第二下轨滑道251和第三下轨滑道252,所述第二下轨滑道251 与外玻扇31的底部接触连接,所述第三下轨滑道252与纱扇4的底部接触连接。
其中,内玻扇3的底部通过滚珠与第一下轨滑道241接触时,则第一下轨滑道241为弧形槽;内玻扇3的底部通过滑轮与第一下轨滑道241接触时,则则第一下轨滑道241为弧形凸起。同理,外玻扇31的底部通过滚珠与第二下轨滑道251接触时,则第二下轨滑道251为弧形槽;外玻扇31 的底部通过滑轮与第二下轨滑道251接触时,则第二下轨滑道251为弧形凸起。纱扇4的底部通过滚珠与第三下轨滑道252接触时,则第三下轨滑道252为弧形槽;纱扇4的底部通过滑轮与第三下轨滑道252接触时,则第三下轨滑道252为弧形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上轨道1和下轨道2均为铝合金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一种窗户结构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高低轨的窗扇结构,还包括上窗5和下窗6,上轨道1形成窗户结构的上中梃,下轨道2形成窗户结构的下中梃,内玻扇、外玻扇和纱扇安装于上中梃和下中梃之间。其中,内玻扇、外玻扇和纱扇开在上轨1和下轨2 之间横向推拉移动。
已经通过参考少量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正如附带的专利权利要求所限定的,除了本实用新型以上公开的其他的实施例等同地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通常地,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所有术语都根据他们在技术领域的通常含义被解释,除非在其中被另外明确地定义。所有的参考“一个/所述/该[装置、组件等]”都被开放地解释为所述装置、组件等中的至少一个实例,除非另外明确地说明。这里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都没必要以公开的准确的顺序运行,除非明确地说明。

Claims (10)

1.一种高低轨的窗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轨道(1)和下轨道(2);所述上轨道(1)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纱扇上轨(11)、外玻扇上轨(12)和内玻扇上轨(13),所述纱扇上轨(11)、外玻扇上轨(12)和内玻扇上轨(13)呈门字形结构,所述内玻扇上轨(13)的向上进深高于所述纱扇上轨(11)、外玻扇上轨(12)的向上进深,所述纱扇上轨(11)、外玻扇上轨(12)的向上进深相同;所述下轨道(2)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纱扇下轨(21)、外玻扇下轨(22)和内玻扇下轨(23),所述纱扇下轨(21)、外玻扇下轨(22)和内玻扇下轨(23)呈U字形结构,所述内玻扇下轨(23)、外玻扇下轨(22)和纱扇下轨(21)的底部呈由高到低的阶梯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轨的窗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1)包括上轨A面(14)和上轨B面(15),所述上轨A面(14)和上轨B面(15)通过第一隔热条(16)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条(16)呈“C”形或者”I”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低轨的窗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A面(14)包括第一上密封条位(141)、第二上密封条位(142)和第三上密封条位(143),所述第一上密封条位(141)朝向内玻扇(3)的顶部朝内方向,所述第二上密封条位(142)朝向内玻扇(3)的顶部朝外方向,所述第三上密封条位(143)朝向外玻扇(31)的顶部朝内方向;所述上轨B面(15)包括第四上密封条位(151)和第五上密封条位(152),所述第四上密封条位(151)朝向纱扇(4)的顶部朝内方向,所述第五上密封条位(152)朝向外玻扇(31)的顶部朝外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低轨的窗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A面(14)包括第一固定玻璃压线(144),上轨B面(15)包括第一玻璃活动挡筋(153),所述第一固定玻璃压线(144)位于内玻扇上轨(13)上部,所述第一玻璃活动挡筋(153)位于所述外玻扇上轨(12)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轨的窗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1)包括挡水沿(161),所述挡水沿(161)设置于所述上轨道(1)本体的外部,所述挡水沿(161)沿纱扇(4)外侧向下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轨的窗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道(2)包括下轨A面(24)和下轨B面(25),所述下轨A面(24)和下轨B面(25)通过第二隔热条(26)连接,所述第二隔热条(26)呈“C”形或者”I”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低轨的窗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A面(24)包括第一下密封条位(242)、第二下密封条位(243)和第三下密封条位(244),所述第一下密封条位(242)朝向内玻扇(3)的底部朝内方向,所述第二下密封条位(243)朝向内玻扇(3)的底部朝外方向,所述第三下密封条位(244)朝向外玻扇(31)的底部朝内方向;所述下轨B面(25)包括第四下密封条位(253)和第五下密封条位(254),所述第四下密封条位(253)朝向外玻扇(31)的底部朝外方向,所述第五下密封条位(254)朝向纱扇(4)的底部朝内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低轨的窗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A面(24)包括第二固定玻璃压线(245),所述下轨B面(25)包括第二玻璃活动挡筋(255),所述第二固定玻璃压线(245)位于内玻扇下轨(23)下部,所述第二玻璃活动挡筋(255)位于所述外玻扇下轨(22)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低轨的窗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A面(24)包括第一下轨滑道(241),所述第一下轨滑道(241)与内玻扇(3)的底部接触连接,所述下轨B面(25)包括第二下轨滑道(251)和第三下轨滑道(252),所述第二下轨滑道(251)与外玻扇(31)的底部接触连接,所述第三下轨滑道(252)与纱扇(4)的底部接触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轨的窗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1)和下轨道(2)均为铝合金材料。
CN201921873352.2U 2019-11-03 2019-11-03 一种高低轨的窗扇结构 Active CN211370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3352.2U CN211370064U (zh) 2019-11-03 2019-11-03 一种高低轨的窗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3352.2U CN211370064U (zh) 2019-11-03 2019-11-03 一种高低轨的窗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0064U true CN211370064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66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3352.2U Active CN211370064U (zh) 2019-11-03 2019-11-03 一种高低轨的窗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0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6924B2 (en) Structure for blocking heat transfer through thermal bridge of curtain wall building
EP1214493A4 (en) SLIDING DOOR AND WINDOW SYSTEM FOR FILLING A RAIL
KR101760719B1 (ko) 탄성 풍지 구조와 다중 단열 구조를 갖는 미서기창호
CN101899937A (zh) 一种铝合金提升推拉节能门系统
CN110541655A (zh) 一种推拉窗结构
TW201723298A (zh) 大開口窗框
CN211370064U (zh) 一种高低轨的窗扇结构
KR101526193B1 (ko) 단열, 기밀, 조립 및 안전성이 개선된 미서기 창호
KR101526177B1 (ko) 창호의 여밈대용 승하강 풍지판
CN211549384U (zh) 一种推拉窗结构
KR20190071306A (ko) 창호 시스템
CN202431122U (zh) 一种隔热防水电动天窗
CN215804106U (zh) 一种推拉门
KR101597518B1 (ko) 안전창의 상하 승강식 풍지판 장치
CN208650744U (zh) 一种推拉窗底框及推拉窗
KR101300927B1 (ko) 건물 창문의 상하 이동 개폐 장치 및 개폐 방법
CN214786890U (zh) 一种三轨式推拉门窗上的防风防水结构
CN111305701A (zh) 一种具有下框密封结构的无障碍门
CN211647801U (zh) 断桥提升推拉门
CN220599592U (zh) 一种系统推拉窗
CN216130789U (zh) 一种高低轨防水式隔热推拉窗
CN216446364U (zh) 一种阳光房电动升降天窗
CN211736849U (zh) 顶中间封堵
CN212614406U (zh) 一种隔音效果好的散热窗
CN212958266U (zh) 一种高效通风的安全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