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8260U - 一种发光路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光路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8260U
CN211368260U CN201921995435.9U CN201921995435U CN211368260U CN 211368260 U CN211368260 U CN 211368260U CN 201921995435 U CN201921995435 U CN 201921995435U CN 211368260 U CN211368260 U CN 211368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uminous
brick
brick body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54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剑
沈标
仇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Tianch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Tianch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Tianch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Tianch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954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8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8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8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路面,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发光砖、多个安装座以及供电装置;发光砖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砖体,砖体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容腔,第一容腔内设置有光源板,第一容腔的外围设置有多个支撑脚,支撑脚固定于砖体上;安装座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二容腔,第二容腔内容置有至少一个支撑脚,安装座通过定位件固定于路基上;供电装置包括电源箱和多条线缆,线缆的其中一端与光源板上的接线端电连接,线缆的另一端与电源箱的输出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发光砖拼接形成具有发光效果的路面,安装座可以有效确保各发光砖之间拼接的稳固性,防止路面因车辆碾压造成拼接处的松动和移位,提高了路面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发光路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光路面。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的道路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四通八达的道路不仅改善了城乡的交通条件,美化了城乡环境,而且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道路通常是用筑路材料铺设的供车辆和行人在其表面行走的一层或多层道路结构,具有一定的承受车辆碾压的能力,近年来,为了提高道道路交通通行的安全性,越来越多的发光产品被应用至路面,这些发光产品中既有荧光漆之类的自发光产品,也有发光砖之类通过电源发光的产品。
对于自发光产品,虽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其所采用的荧光材料的硬度一般在1.5H,使用过程中表面容易产生划痕露底,失去荧光效果,缩短了使用寿命,而且荧光材料的环保指数较低,在施工过程中挥发出刺鼻的气味,对施工人员和环境都会造成影响。
而对于通过电源发光的产品,为了使路面具有较好的发光效果,便于夜间路面照明提示,这种发光产品的发光面需要裸露在外界环境,由于其抗冲击能力较差,经车辆反复碾压(尤其是重型卡车)后容易翘起或损坏,影响路面的平整性,而且还会带来二次安全隐患。此外,在对这种发光产品进行路面施工安装时,需要预埋结构复杂的金属绑扎网将产品固定在路基上,一方面不便于线路的排布,另一方面若后续对产品进行维护更换,受限于目前的道路施工技术,容易破坏金属绑扎网,难以确保产品更换后的稳固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施工,且具有较好抗冲击性能和发光性能的发光路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光路面,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发光砖、多个安装座以及供电装置;发光砖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砖体,砖体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容腔,第一容腔内设置有光源板,光源板上设置有若干灯珠,第一容腔的外围设置有多个支撑脚,支撑脚固定于砖体上;安装座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二容腔,第二容腔内容置有至少一个支撑脚,安装座通过定位件固定于路基上;供电装置包括电源箱和多条线缆,线缆的其中一端与光源板上的接线端电连接,线缆的另一端与电源箱的输出端电连接。
可选的,发光砖还包括封装层,光源板通过封装层封装于第一容腔内;封装层上设置有通孔,接线端贯穿通孔。
可选的,封装层为硅胶或环氧树脂。
可选的,砖体边缘的形状为多边形,支撑脚设置于边缘的顶角处;第二容腔内容置有至少两个支撑脚,且第二容腔的形状与至少两个支撑脚的形状相匹配。
可选的,定位件设置于安装座的裙边上,裙边位于第二容腔的外围。
可选的,各线缆之间通过三通接头电连接。
可选的,供电装置还包括立柱,立柱的顶部设置有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与电源箱电连接,电源箱设置于立柱内。
可选的,供电装置还包括光强传感器,光强传感器与电源箱电连接,用以当发光路面的环境光强度大于设定的阈值时,关闭各砖体内的光源板。
可选的,砖体和支撑脚的材质均为透光树脂,且两者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的,砖体远离光源板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路面,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发光砖拼接形成路面,路面的形状可以根据发光砖的形状灵活调整,能够适应不同道路的施工要求;发光砖整体通过设置在第一容腔外围的支撑脚支撑,且支撑脚容置于安装座内,由于安装座固定在道路的路基上,从而可以有效确保各发光砖之间拼接的稳固性,防止路面因车辆碾压造成拼接处的松动和移位,提高了路面整体的抗冲击能力,有利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且相较于传统的金属绑扎网结构,安装座的制作成本和施工难度也更低,同时,支撑脚之间形成的间隙也更便于线路排布;此外,发光砖内置的光源板由供电装置供电,光源板上灯珠的发光颜色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使得拼接形成的路面能够满足不同的发光效果需求,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路面的一种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发光路面的一种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发光砖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发光砖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安装座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发光路面的另一种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安装座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路面的另一种正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发光砖,10、第一容腔,11、砖体,12、防滑层,13、支撑脚,14、光源板,15、灯珠,16、通孔,17、封装层,18、接线端,S、边缘,2、供电装置,21、电源箱,22、线缆,23、三通接头,24、立柱,25、光伏组件,26、光强传感器,3、安装座,31、第二容腔,32、定位件,33、裙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意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实施例一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路面,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发光砖1、多个安装座3以及供电装置2;发光砖1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砖体11,砖体11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容腔10,第一容腔10内设置有光源板14,光源板14上设置有若干灯珠15,第一容腔10的外围设置有多个支撑脚13,支撑脚13固定于砖体11上;安装座3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二容腔31,第二容腔31内容置有至少一个支撑脚13,安装座3通过定位件32固定于路基上;供电装置2包括电源箱21和多条线缆22,线缆22的其中一端与光源板14上的接线端18电连接,线缆22的另一端与电源箱21的输出端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发光砖1的发光部分为砖体11,通过在砖体11的其中一侧设置第一容腔10,以放置光源板14及其上的灯珠15,而砖体11与第一容腔10相对的一侧则成为出光侧,为了使灯珠15的光能够最大程度地朝出光侧集中射出,可以将灯珠15全部正对出光侧设置,如图4所示,并且灯珠15的排布方式及发光颜色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以满足路面所需的发光效果。砖体11由透光材料制成,在确保路面满足透光性、耐磨性、承压性等所需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作为优选的,该透光材料可以是透光树脂、钢化玻璃中的一种或者两者的结合。
供电装置2中的电源箱21通过线缆22为光源板14供电,以使灯珠15发光,为了方便线缆22在施工现场的接线操作,本实施例在电源板14与线缆22电连接的区域设置了接线端18,该接线端18可以是接线插头,也可以是接线插座,从而线缆22与接线端18连接的一端可以为与接线插头匹配的接线插座,或者与接线插座匹配的接线插头,无需现场进行与光源板14之间接线的焊接操作,有利于提高发光路面的施工效率。线缆22与电源箱21输出端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比如当电源箱21为外置形式时,可以通过接线插头和接线插座匹配的方式与线缆22连接;而当电源箱21为内置形式,也即电源箱21与电源板14一同设置于砖体11内时,可以直接通过接线焊接的形式与线缆22连接,图1和图2仅以前者为例进行了示意。
支撑脚13固定在位于第一容腔10外围的砖体1上,一方面更便于将光源板14安装固定在第一容腔10内,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对砖体11的支撑力度,进而提高发光砖1整体的平稳性。支撑脚13容置于安装座3上的第二容腔31内,通过将安装座3固定于道路的路基上,使得作为主要受力部的支撑脚13可以在安装座3的作用下限位于路基上,确保各发光砖1之间拼接的稳固性,防止拼接形成的路面因车辆碾压而造成拼接处的松动和移位,提高了发光路面整体的抗冲击能力,有利于延长发光路面的使用寿命。安装座2采用定位件32固定,该定位件32优选为螺钉,且每个安装座3所用螺钉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图5仅以一个安装座3通过位于其内底部的一个螺钉固定为例进行了示意。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确保发光砖1之间拼接的稳固性,还可以在安装座3的侧壁与支撑脚13之间设置定位件32。
安装座3可以预制后再运输至施工现场采用定位件32进行安装,省去了传统的金属绑扎网需要现场施工的工序,大大节省了施工工序,使得发光砖1的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得到有效降低。同时,由于安装座3是与支撑脚13进行对应装配的,支撑脚13之间仍然可以留有足够的间隙进行线缆22等线路排布。
砖体11边缘S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正方形、菱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弧边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制,从而通过合理设置砖体11边缘S的形状及发光砖1数量,可以灵活调整发光路面的拼接形状及尺寸,以适应不同道路的施工要求。
可选的,砖体11远离光源板14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层12,从而通过防滑层12增加砖体11表面的防滑性,确保车辆和行人经过发光路面时的安全性。防滑层12的材质可以与砖体11的材质相同,此时防滑层12可以作为砖体11表面的防滑纹理与砖体11一体制作成型,当然,防滑层12也可以采用防滑性更好的材质形成于砖体11表面。
可选的,砖体11和支撑脚13的材质均为透光树脂,且两者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两者可以采用浇注或打磨等工艺一体制作,有利于提高发光砖1的生产效率以及发光砖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压性。
可选的,砖体11边缘S的形状为多边形,支撑脚13设置于边缘S的顶角处;第二容腔31内容置有至少两个支撑脚13,且第二容腔31的形状与至少两个支撑脚13的形状相匹配,在确保发光砖1之间的拼接强度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安装座3的数量,进而降低发光路面的施工成本。以图2中砖体11边缘S的形状为六边形为例,由于支撑脚13位于六边形的顶角处,故一个安装座3的第二容腔31内可以同时容纳相邻拼接的发光砖1的三个支撑脚13,无需为每个支撑脚13均配置一个安装座3。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安装座3的数量足够,也可用于容置设置于多边形侧边处的支撑脚13。
可选的,发光砖1还包括封装层17,光源板14通过封装层17封装于第一容腔10内;封装层17上设置有通孔16,接线端18贯穿通孔16,从而可以通过封装层17实现对第一容腔10内光源板14及其上灯珠15的保护,防止外界的水汽、粉尘等杂质影响光源板14和灯珠15的电气性能,有利于延长发光砖1的使用寿命,降低发光砖1的故障率。封装层17的材质优选为硅胶或环氧树脂,硅胶材料在硫化前为液体,可以采用灌注的方式将光源板14封装于第一容腔10内,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潮、防腐蚀、防震等作用;而环氧树脂材料的硬度较高,气密性较好,对设备及工艺的依赖性也较小,适合批量生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因此当选用透光性较好的环氧树脂(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时,砖体11和封装层17可以采用相同的环氧树脂进行制作,此时封装层17和砖体11可以一体浇注成型,也可以将两者分别制作完成后通过螺钉等固定件进行组装,但本实施例对于封装层17与砖体11之间的装配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制。
此外,接线端18贯穿封装层17上的通孔16,为了防止外界的水汽、粉尘等杂质从接线端18与通孔16之间的间隙,可以在间隙处增加密封结构,比如采用密封胶填充等,或者当封装层17采用浇注的方式形成于砖体11上时,可直接通过浇注工艺实现接线端18与通孔16之间的密封性能。为了防止接线端18因路基积水而生锈或漏水,可以选择防水接头作为接线端18。
可选的,各线缆22之间通过三通接头23电连接,也即通过三通接头23实现线缆22之间的转接,既有利于降低布线的难度和长度,也有利于减少线缆22与供电装置2之间的引出数量。以图2中三个拼接的发光砖1为例,通过三通接头23可以仅以引出的一条线缆22与供电装置2的电源箱21电连接。
实施例二
请结合参考图1、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定位件32设置于安装座3的裙边33上,裙边33位于第二容腔31的外围。
本实施例中,在位于第二容腔31外围的安装座3上设置裙边33,一方面,可以增加安装座3与路基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发光砖1的承压能力;另一方面,在路面的施工过程中,既可以先将支撑座13容置于第二容腔31后再通过固定件32将安装座3固定于路基上,又可以先将安装座3通过固定件32固定于路基后再将发光砖1的支撑座13容置于第二容腔31内,使得安装座3的拆装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进一步提高发光路面的施工效率。
安装座3的材质优选为不锈钢或镀锌钢材,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因路基积水而造成安装座3生锈,进一步提高拼接而成的发光路面的稳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裙边33的外边缘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用于将裙边33固定于路基上的定位件32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图7中仅以裙边33的外边缘为圆形、裙边33通过3个固定件32固定为例进行了示意。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供电装置2还包括立柱24,立柱24的顶部设置有光伏组件25,光伏组件25与电源箱21电连接,电源箱21设置于立柱24内。
本实施例中,电源箱21可以通过光伏组件25储存电能,从而为发光砖1内的光源板14供电,从而有利于减少发光路面对市电的依赖,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电源箱21在立柱24内,可以有效隔离外界环境对电源箱21影响,降低电源箱21的故障率,并且也可以防止电源箱21被盗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光伏组件25安装于立柱24的顶部,以便最大程度地将太阳能转换为电源箱21所需的电能,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立柱24也可以是道路侧现有的路灯用立柱。
可选的,供电装置2还包括光强传感器26,光强传感器26与电源箱21电连接,用以当发光路面的环境光强度大于设定的阈值时,关闭各砖体11内的光源板14,也即将光强传感器26作为用于开启或关闭各发光砖1发光功能的开关部件,当发光路面所在环境光强度过大(比如白天光线较为强烈的情况)时,关闭砖体11内的光源板14可以有效节省发光路面的用电量,更加绿色环保;而当发光路面所在环境光强度较小的,光源板14为开启状态,发光路面具备发光效果,亮化城乡夜景,也提高了行人和车辆出行的安全性。光强传感器26可以设置于对环境光线感应较为灵敏的地方,比如光伏组件25顶部等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发光路面可以是交通用的道路路面,也可以是体育馆、剧院、广场、公园、会所、小区、舞台等场所的道路路面,适用范围更广。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路面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发光砖拼接形成路面,路面的形状可以根据发光砖的形状灵活调整,能够适应不同道路的施工要求;发光砖整体通过设置在第一容腔外围的支撑脚支撑,且支撑脚容置于安装座内,由于安装座固定在道路的路基上,从而可以有效确保各发光砖之间拼接的稳固性,防止路面因车辆碾压造成拼接处的松动和移位,提高了路面整体的抗冲击能力,有利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且相较于传统的金属绑扎网结构,安装座的制作成本和施工难度也更低,同时,支撑脚之间形成的间隙也更便于线路排布;此外,发光砖内置的光源板由供电装置供电,光源板上灯珠的发光颜色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使得拼接形成的路面能够满足不同的发光效果需求,适用范围更广。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发光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发光砖(1)、多个安装座(3)以及供电装置(2);
所述发光砖(1)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砖体(11),所述砖体(11)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容腔(10),所述第一容腔(10)内设置有光源板(14),所述光源板(14)上设置有若干灯珠(15),所述第一容腔(10)的外围设置有多个支撑脚(13),所述支撑脚(13)固定于所述砖体(11)上;
所述安装座(3)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二容腔(31),所述第二容腔(31)内容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脚(13),所述安装座(3)通过定位件(32)固定于路基上;
所述供电装置(2)包括电源箱(21)和多条线缆(22),所述线缆(22)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光源板(14)上的接线端(18)电连接,所述线缆(22)的另一端与电源箱(21)的输出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砖(1)还包括封装层(17),所述光源板(14)通过所述封装层(17)封装于所述第一容腔(10)内;
所述封装层(17)上设置有通孔(16),所述接线端(18)贯穿所述通孔(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17)为硅胶或环氧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1)边缘(S)的形状为多边形,所述支撑脚(13)设置于所述边缘(S)的顶角处;
所述第二容腔(31)内容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脚(13),且所述第二容腔(31)的形状与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脚(13)的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的裙边(33)上,所述裙边(33)位于所述第二容腔(31)的外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路面,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线缆(22)之间通过三通接头(23)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2)还包括立柱(24),所述立柱(24)的顶部设置有光伏组件(25),所述光伏组件(25)与所述电源箱(21)电连接,所述电源箱(21)设置于所述立柱(24)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发光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2)还包括光强传感器(26),所述光强传感器(26)与所述电源箱(21)电连接,用以当发光路面的环境光强度大于设定的阈值时,关闭各所述砖体(11)内的光源板(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1)和所述支撑脚(13)的材质均为透光树脂,且两者为一体成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1)远离所述光源板(14)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层(12)。
CN201921995435.9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发光路面 Active CN211368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5435.9U CN211368260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发光路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5435.9U CN211368260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发光路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8260U true CN211368260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72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5435.9U Active CN211368260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发光路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82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51163A1 (zh) 一种发光地砖
CN1325473A (zh) 带照明的交通单元及其带照明装置的透明塑料元件
CN211368260U (zh) 一种发光路面
CN201116718Y (zh) 一种大功率led灯具
WO2010067991A2 (ko) 조명이 가능한 도로 경계석
CN211285140U (zh) 一种用于路面的发光砖
CN101430847A (zh) 大型太阳能供电广告牌
CN107642765A (zh) 一种路灯防雷保护装置
CN203038919U (zh) 大功率双晶led灯珠
CN201941667U (zh) 自发光的环保节能出租车顶灯
KR101870141B1 (ko) 안전 유도형 태양광 보도 블럭
CN216952789U (zh) 一种承重型埋地灯
KR20120001121U (ko) 도로경계석에 장착되는 led 표지장치
CN216113565U (zh) 一种埋地线条灯
RU74442U1 (ru)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блок (варианты)
CN207893646U (zh) 一种多媒体透明玻璃太阳能路灯
CN205191421U (zh) Led路灯模组及led路灯
CN201335286Y (zh) 一种新型的户外线条灯
CN220604176U (zh) 一种led地埋式人行红绿信号灯
CN215344450U (zh) 一种光伏发电的安装结构
KR20100066374A (ko) 조명이 가능한 도로 경계석
CN216924228U (zh) 一种太阳能灯具
CN21284118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路灯
CN207893647U (zh) 一种曲面全屏透明太阳能路灯
RU66480U1 (ru)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блок (вариант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