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7327U - 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7327U
CN211367327U CN201921937302.6U CN201921937302U CN211367327U CN 211367327 U CN211367327 U CN 211367327U CN 201921937302 U CN201921937302 U CN 201921937302U CN 211367327 U CN211367327 U CN 211367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pipe
water
sludge
conven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3730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碧锋
许求恩
胡铅培
吴培言
钟标智
黄燕儒
潘振林
何少华
郑约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Zhongke San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Zhongke San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Zhongke San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Zhongke San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3730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7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7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7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包括底板、外筒、内筒以及多块隔板,内筒内形成污泥消化池,内筒的底部内设置有排泥筒,排泥筒的外侧壁与内筒的相应内侧壁相接触,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环形腔,多块隔板将环形腔分隔成为依次连通的第一调节池、第二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和清水池,还包括气能装置,气能装置包括气源和主管段,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第三好氧池内分别设置有曝气管,各个曝气管分别与主管段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方便净化罐的日常排泥,节省了排泥的设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
背景技术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各地陆续建设了一批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大幅度提高了农村污水治理水平。智能净化罐由于具有设备体积小、方便安装、成本低及处理效果好的优点,是目前较受欢迎的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广泛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现有的智能净化罐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外筒、设置在外筒内的内筒以及设置在外筒与内筒之间的多块隔板,内筒内形成污泥消化池,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处理生活污水的腔室,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产生的污泥通过泵抽到污泥消化池中进行消解,消解后剩余的污泥需要定期借助大型的排泥设备排出,较为麻烦,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方便净化罐的日常排泥,节省了排泥的设备成本。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外筒、设置在所述外筒内的内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的多块隔板,所述内筒内形成污泥消化池,所述内筒的底部内设置有排泥筒,所述排泥筒的外侧壁与所述内筒的相应内侧壁相接触,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环形腔,多块所述隔板将所述环形腔分隔成为依次连通的第一调节池、第二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和清水池,所述外筒对应所述第一调节池的上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外筒对应所述清水池的上部开设有出水口,还包括气能装置,所述气能装置包括气源和主管段,以顺时针方向,所述主管段环绕设置在所述内筒对应所述厌氧池至所述第一调节池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第三好氧池内分别设置有曝气管,各个所述曝气管分别与所述主管段相连通。
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内分别设置有搅拌管,各个所述搅拌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各个所述搅拌管分别与所述主管段相连通。
所述第三好氧池内还设置有气提管,所述气提管内穿设有一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上端穿过所述气提管并与所述主管段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下端伸入所述气提管的下部,所述气提管的上部具有溢流腔,所述溢流腔通过弧形回流管与所述缺氧池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安装有曝气头。
所述内筒对应所述第一调节池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污泥消化池和所述第一调节池的溢流口。
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池和所述第二调节池之间的隔板的底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
位于所述第二调节池和所述厌氧池之间的隔板上安装有抽水管路,所述第一抽水管路连接有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管路的进水管位于所述第二调节池内,所述第一抽水管路的出水管位于所述厌氧池内。
位于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之间的隔板的底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位于所述缺氧池和所述第一好氧池之间的隔板的上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好氧池和所述第二好氧池之间的隔板的底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位于所述第二好氧池和所述第三好氧池之间的隔板的上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
位于所述第三好氧池和所述清水池之间的隔板的上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
所述内筒对应所述清水池的上部安装有第二抽水管路,所述第二抽水管路也连接有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管路的进水管伸入所述清水池的底部内,所述第二抽水管路的出水管伸入所述污泥消化池内。
所述外筒的上端盖设有上盖,所述排泥筒上设置有提手。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在内筒内设置了独立的排泥筒,污泥积累在排泥筒内,当需要排泥时,直接将排泥筒从内筒中取出即可,方便了净化罐的日常排泥,节省了排泥的设备成本。
进一步,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内分别设置有搅拌管,各个所述搅拌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各个所述搅拌管分别与所述主管段相连通。气体经过搅拌管的出气孔时产生较大的气流,对厌氧池和缺氧池内的污水进行搅拌,实现气能的搅拌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三好氧池内还设置有气提管,所述气提管内穿设有一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上端穿过所述气提管并与所述主管段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下端伸入所述气提管的下部,所述气提管的上部具有溢流腔,所述溢流腔通过弧形回流管与所述缺氧池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安装有曝气头。第三好氧池内的生活污水能够经过气提管回流到缺氧池中,实现气能的气提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省略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提管与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
底板 1 外筒 2
进水口 21 出水口 22
内筒 3 排泥筒 31
提手 311 隔板 4
第一调节池 51 第二调节池 52
厌氧池 53 缺氧池 54
第一好氧池 55 第二好氧池 56
第三好氧池 57 清水池 58
上盖 6 第一抽水管路 7
进水管 71 出水管 72
第二抽水管路 8 进水管 81
出水管 82 主管段 9
搅拌管 91 曝气管 92
气提管 93 溢流腔 931
进气管 94 弧形回流管 9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的外筒2、设置在外筒2内的内筒3以及设置在外筒2与内筒3之间的多块隔板4,内筒内形成污泥消化池,内筒3的底部内设置有排泥筒31,排泥筒31上设置有方便取放的提手311,排泥筒31的外侧壁与内筒3的相应内侧壁相接触,从而保证污泥消化池中的污泥能够落入排泥筒31内。
外筒2和内筒3之间形成环形腔,多块隔板4将环形腔分隔成为依次连通的第一调节池51、第二调节池52、厌氧池53、缺氧池54、第一好氧池55、第二好氧池56、第三好氧池57和清水池58,外筒2对应第一调节池51的上部开设有进水口21,外筒2对应清水池58的上部开设有出水口22,内筒3对应第一调节池51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通污泥消化池和第一调节池51的溢流口。外筒2的上端盖设有上盖6。
以顺时针方向计,位于第一调节池51和第二调节池52之间的隔板4的底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位于第二调节池52和厌氧池53之间的隔板4上安装有第一抽水管路7,第一抽水管路7连接有抽水泵,第一抽水管路7的进水管71位于第二调节池52内,第一抽水管路7的出水管72位于厌氧池53内。位于厌氧池53和缺氧池54之间的隔板4的底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位于缺氧池54和第一好氧池55之间的隔板4的上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位于第一好氧池55和第二好氧56池之间的隔板4的底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位于第二好氧池56和第三好氧池57之间的隔板4的上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这样设置,使得在污水处理的过程,污水以折线方式通过各个处理池,有利于充分处理。
位于第三好氧池57和清水池58之间的隔板4的上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内筒3对应清水池58的上部安装有第二抽水管路8,第二抽水管路8也连接有抽水泵,第二抽水管路8的进水管81伸入清水池58的底部内,第二抽水管路8的出水管82伸入污泥消化池内。
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气能装置,气能装置包括气源和主管段9,主管段9顺时针环绕设置在内筒3上部对应厌氧池53至第一调节池51的内侧壁上,主管段9的进气端穿过内筒3对应第一调节池51的位置并与气源连通。
厌氧池53和缺氧池54内分别设置有搅拌管91,搅拌管91的底部两端设置有出气孔,气体经过出气孔时产生较大的气流,对厌氧池53和缺氧池54内的污水进行搅拌,第一好氧池55、第二好氧池56和第三好氧池57内分别设置有曝气管92,各个搅拌管91和曝气管92分别穿过内筒3与主管段9相连通。第三好氧池57内还设置有气提管93,气提管93内穿设有一进气管94,进气管94的上端穿过气提管93并与主管段9相连通,进气管94的下端伸入气提管93的下部,进气管94的下端安装有曝气头。气提管93的上部具有溢流腔931,溢流腔931与一连接管连接,内筒3上部对应缺氧池54至第三好氧池57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弧形回流管95,连接管穿过内筒3与弧形回流管95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第三好氧池57通过弧形回流管95与缺氧池54连通。各个搅拌管91、曝气管92及进气管94上分别安装有用于调节气体开关和流量的气阀。打开进气管94上的气阀,进气管94的下端在气提管93内产生气泡,使得气提管93内充满水气混合液,水气混合液的密度小于气提管93外的液体,使得气提管93内的水气混合液上升,通过溢流腔931回流至缺氧池54内,实现回流。
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涉及的工艺流程如图2和图4所示:
1)生活污水经进水口21依次通入第一调节池51和第二调节池52,除去大颗粒的杂物,充分调节稳定水质后,通过抽水泵调节进入厌氧池53内的水量;
2)厌氧池53内装有常用的生物填料,进入厌氧池53的生活污水在搅拌管91的搅拌和填料上的厌氧生物膜的作用下,除去部分可溶性有机污染物;
3)生活污水自溢流入缺氧池54、第一好氧池55、第二好氧池56、第三好氧池57,生活污水中的污水成分在搅拌管91的搅拌或者曝气管92的曝气下被微生物充分降解分解并与水分离,根据情况,可将第三好氧池57内的生活污水气提至缺氧池54,进行二次降解;
4)经过充分降解后的生活污水自溢流入清水池58进行固液分离,清水池58内的上清液通过出水口22排出,清水池58内底部的污泥通过泵抽到污泥消化池中进行消解,液体回收至第一调节池51进行二次处理,污泥消化池的剩余污泥落入排泥筒31内,定期将排泥筒31取出,处理污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在内筒3内设置了独立的排泥筒31,污泥积累在排泥筒31内,当需要排泥时,直接将排泥筒31从内筒3中取出即可,方便了净化罐的日常排泥,节省了排泥的设备成本。该净化罐还实现了气能的综合利用。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外筒、设置在所述外筒内的内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的多块隔板,所述内筒内形成污泥消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底部内设置有排泥筒,所述排泥筒的外侧壁与所述内筒的相应内侧壁相接触,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环形腔,多块所述隔板将所述环形腔分隔成为依次连通的第一调节池、第二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和清水池,所述外筒对应所述第一调节池的上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外筒对应所述清水池的上部开设有出水口,还包括气能装置,所述气能装置包括气源和主管段,以顺时针方向,所述主管段环绕设置在所述内筒对应所述厌氧池至所述第一调节池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第三好氧池内分别设置有曝气管,各个所述曝气管分别与所述主管段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内分别设置有搅拌管,各个所述搅拌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各个所述搅拌管分别与所述主管段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好氧池内还设置有气提管,所述气提管内穿设有一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上端穿过所述气提管并与所述主管段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下端伸入所述气提管的下部,所述气提管的上部具有溢流腔,所述溢流腔通过弧形回流管与所述缺氧池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安装有曝气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对应所述第一调节池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污泥消化池和所述第一调节池的溢流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池和所述第二调节池之间的隔板的底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调节池和所述厌氧池之间的隔板上安装有第一抽水管路,所述第一抽水管路连接有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管路的进水管位于所述第二调节池内,所述第一抽水管路的出水管位于所述厌氧池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之间的隔板的底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位于所述缺氧池和所述第一好氧池之间的隔板的上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好氧池和所述第二好氧池之间的隔板的底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位于所述第二好氧池和所述第三好氧池之间的隔板的上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三好氧池和所述清水池之间的隔板的上部开设有自溢流过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对应所述清水池的上部安装有第二抽水管路,所述第二抽水管路也连接有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管路的进水管伸入所述清水池的底部内,所述第二抽水管路的出水管伸入所述污泥消化池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上端盖设有上盖,所述排泥筒上设置有提手。
CN201921937302.6U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 Active CN211367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7302.6U CN211367327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7302.6U CN211367327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7327U true CN211367327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72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37302.6U Active CN211367327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7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8946A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与装备
CN113582339A (zh) 一种节能mbr污水处理系统
CN216106532U (zh) 一种太阳能无动力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8623102A (zh) 一种组合式SBR-MBR-Fenton养猪废水处理方法
CN202785899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1367327U (zh) 一种方便排泥的净化罐
CN216191396U (zh) 一种低能耗装配式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6711848U (zh)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村镇污水处理装置
CN211570388U (zh) 一种污水处理净化罐
CN109987791A (zh) 一种模块化工艺可变污水处理装置
CN211644895U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CN112408720A (zh) 一种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
CN211419918U (zh) 一种自控气提式节能大循环污水处理系统
CN210656396U (zh) 一种桶式废水处理装置
CN210215095U (zh) 生活污水一体化装置
CN110092548B (zh) 管状农村生活污水废水处理装置
CN203256094U (zh)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08038127U (zh) 一种xs-csfm智能高效生物反应器
CN218146280U (zh) 适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低耗电设施
CN205011572U (zh) 一种新型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CN220432559U (zh) 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4569473U (zh) 一种可调节处理能力的气浮装置
CN208362124U (zh) 一种新型承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211419910U (zh) 一种实现膜生物反应器剩余污泥零排放的装置
CN213037488U (zh) 一种立式内外循环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