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4810U - 独轮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独轮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4810U
CN211364810U CN201922144215.1U CN201922144215U CN211364810U CN 211364810 U CN211364810 U CN 211364810U CN 201922144215 U CN201922144215 U CN 201922144215U CN 211364810 U CN211364810 U CN 211364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ransmission
incomplete
pedal
transmission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442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1442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4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4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4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独轮平衡车,包括车架、轮轴以及车轮;还包括第一脚踏以及第二脚踏;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设置于所述车轮两侧并与所述车轮同轴固定,用于将所述第一脚踏以及所述第二脚踏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转变成旋转运动并传递给所述车轮以驱动所述车轮旋转,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关于所述轮轴对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脚踏以及所述第二脚踏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通过交替踏动,使得平衡车持续向前行进或者向后退,不仅可有利于保持平衡,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采用电动平衡车导致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独轮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代步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独轮平衡车。
背景技术
代步车,是指以代步为目的的交通工具或辅助工具,例如,代步的汽车、自行车、平衡车等。
平衡车,是近些年较为流行的一种代步工具,尤其受年轻人的欢迎,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平衡车多为电动平衡车,其主要是通过伺服控制系统来控制前进或者后退,其结构极其复杂,且成本较高,不利于节约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轮平衡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平衡车存在的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独轮平衡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轮轴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轮轴上的车轮;所述独轮平衡车还包括:
第一脚踏以及第二脚踏,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两侧,并用于向下摆动;
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设置于所述车轮两侧并与所述车轮同轴固定,用于将所述第一脚踏以及所述第二脚踏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转变成旋转运动并传递给所述车轮以驱动所述车轮旋转,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关于所述轮轴对称;以及,
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脚踏以及所述第二脚踏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脚踏以及所述第二脚踏反向摆动,并与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传动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脚踏以及所述第二脚踏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啮合的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啮合的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同轴连接固定的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同轴连接固定的第四传动轮、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四传动轮的第一传动带、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传动带的第一换向轮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传动带长短的第一调节螺丝,所述第一传动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脚踏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脚踏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啮合的第二传动带、用于支撑所述第二传动带的第二换向轮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二传动带长短的第二调节螺丝,所述第二传动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脚踏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脚踏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带远离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的一侧以防止所述第二传动带脱出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的第一限位导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导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导轮沿所述第二传动带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带远离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的一侧以防止所述第二传动带脱出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的第二限位导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导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导轮沿所述第二传动带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为不完全齿轮或者不完全链盘。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竖框架以及与所述竖框架连接的后框架,所述车轮安装于所述竖框架上,所述第一脚踏与所述第二脚踏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后框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竖框架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独轮平衡车还包括坐垫,所述坐垫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独轮平衡车,利用第一脚踏与第二脚踏上下往复摆动提供的驱动力,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进而带动车轮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只需要交替踏动第一脚踏与第二脚踏,即可实现独轮平衡车的持续前进或者后退,不仅可有利于保持平衡,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由于采用电动平衡车导致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且结构十分简单,传动无死点,蹬车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了独轮平衡车的速度以及舒适感;另外,通过第一脚踏以及第二脚踏的交替踏动,可适当降低第一脚踏以及第二脚踏的摆动幅度,使双脚在遇到突发情况能更早着地支撑,并提供安全直立驱动条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轮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分解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不完全传动轮、第二不完全传动轮以及传动机构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不完全传动轮、第二不完全传动轮以及传动机构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车架;11-轮轴;12-竖框架;121-支撑杆;13-后框架;14-坐垫;20-车轮;30-第一脚踏;40-第二脚踏;50-第一不完全传动轮;60-第二不完全传动轮;70-传动机构;711-第一传动轮;712-第二传动轮;713-第三传动轮;714-第四传动轮;715-第一传动带;716-第一换向轮;717-第一调节螺丝;721-第二传动带;722-第二换向轮;723-第一限位导轮;724-第二限位导轮;725-第二调节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独轮平衡车,包括车架10、设置于车架10上的轮轴11以及转动安装于轮轴11上的车轮20。独轮平衡车还包括:第一脚踏30、第二脚踏40、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以及传动机构70。该第一脚踏30以及第二脚踏40分别转动安装于车架10两侧,并用于向下摆动,以提供车轮20旋转所需要的驱动力。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分别设置于车轮20两侧并与车轮20同轴固定,用于将第一脚踏30以及第二脚踏40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转变成旋转运动并传递给车轮20,进而驱动车轮20旋转。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关于轮轴11对称,即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始终保持180°对称设置,从而使得当传动机构70带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工作时,该传动机构70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无传动作用,即当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驱动车轮20旋转时,此时该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空旋状态,即该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不会驱动车轮20旋转。当传动机构70带动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工作时,该传动机构70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无传动作用,即当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驱动车轮20旋转时,此时该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空旋状态,即该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不会驱动车轮20旋转。
该传动机构70分别与第一脚踏30以及第二脚踏40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脚踏30以及第二脚踏40反向摆动,从而使得当第一脚踏30处于行程最低点时,该第二脚踏40处于行程的最高点,当第一脚踏30处于行程的最高点时,该第二脚踏40处于行程的最低点。传动机构70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传动连接,从而将将第一脚踏30以及第二脚踏40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从而驱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的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进而实现车轮20的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最终实现车轮20的前进或者后退,且有利于保持独轮平衡车的平衡。其中,车轮20的正向旋转指的是驱动车轮20前进的旋转方向,车轮20的反向旋转指的是与正向旋转相反的旋转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第一脚踏30与第二脚踏40上下往复摆动提供的驱动力,通过传动机构70驱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进而带动车轮20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只需要交替踏动第一脚踏30与第二脚踏40,即可实现独轮平衡车的持续前进或者后退,不仅可有利于保持平衡,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由于采用电动平衡车导致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且结构十分简单,传动无死点,蹬车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了独轮平衡车的速度以及舒适感;另外,通过第一脚踏30以及第二脚踏40的交替踏动,可适当降低第一脚踏30以及第二脚踏40的摆动幅度,使双脚在遇到突发情况能更早着地支撑,并提供安全直立驱动条件。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传动机构70包括第一传动轮711、第二传动轮712、第三传动轮713、第四传动轮714、第一传动带715以及第一换向轮716。该第一传动轮71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啮合传动,从而通过第一传动轮711驱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第二传动轮712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啮合传动,从而通过第二传动轮712驱动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的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第三传动轮713与第一传动轮711同轴连接固定,第四传动轮714与第二传动轮712同轴连接固定,第一传动带715连接第三传动轮713与第四传动轮714,从而可带动第三传动轮713以及第四传动轮714旋转。第一换向轮716用于支撑第一传动带715。第一传动带715的一端与第一脚踏30连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脚踏40连接固定,从而可通过踏动第一脚踏30或者第二脚踏40,带动第一传动轮711或者第二传动轮712的转动,进而可带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或者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旋转。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传动机构70还包括第一调节螺丝717,第一调节螺丝717用于调节第一传动带715的长短,从而将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锁定在同步交替的相对位置上,防止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不同步交替产生运动干涉。
应当说明的是,由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具有有齿部分以及无齿部分,因此第一传动轮71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存在啮合以及无传动配合两种状态,当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的有齿部分旋转到与第一传动轮711正对的位置时,此时第一传动轮71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啮合传动,第一传动轮711可驱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当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的无齿部分旋转到与第一传动轮711正对的位置时,此时第一传动轮71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无传动配合,第一传动轮711无法驱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同样具有有齿部分以及无齿部分,因此第二传动轮712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存在啮合以及无传动配合两种状态,当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的有齿部分旋转到与第二传动轮712正对的位置时,此时第二传动轮712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啮合传动,第二传动轮712可驱动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当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的无齿部分旋转到与第二传动轮712正对的位置时,此时第二传动轮712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无传动配合,第二传动轮712无法驱动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为不完全齿轮或者不完全链盘。该第一传动轮711、第二传动轮712、第三传动轮713、第四传动轮714可以为齿轮,第一传动带715为链条。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车架10包括竖框架12以及与竖框架12连接的后框架13,车轮20安装于竖框架12上,第一脚踏30与第二脚踏40可转动安装于后框架13上。其结构简单紧凑,且可靠性高。具体的,该后框架13的两端分别与竖框架12的两端连接,该第一换向轮716固定于后框架13上,该第一换向轮7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换向轮716并列设置于后框架13上,从而可实现第一传动带715的两端更好的换向。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竖框架12上设置有支撑杆121,独轮平衡车还包括坐垫14,坐垫14安装于支撑杆121上,通过该坐垫14的设置,使得用户骑行中可提高平衡性,骑行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的独轮平衡车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当第一传动轮71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啮合时,此时,该第二传动轮712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无传动配合的状态,即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空旋状态。当向下踏动第二脚踏40时,通过第一传动带715带动第三传动轮713反向旋转,第三传动轮713带动第一传动轮711反向旋转,进而驱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正向旋转,进而带动车轮20正向旋转。由于第一传动带715的带动,使得当第二脚踏40向下运动时,该第一脚踏30向上运动。当第二脚踏40运动到行程最低点时,第一脚踏30位于行程的最高点,此时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与第一传动轮711脱离,第二传动轮712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啮合,此时,第一传动轮71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无传动配合的状态,即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空旋状态,当继续向下踏动第一脚踏30,通过第一传动带715带动第四传动轮714反向旋转,第四传动轮714带动第二传动轮712反向旋转,进而驱动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正向旋转,进而带动车轮20正向旋转。由于第一传动带715的作用,使得当第一脚踏30运动到行程最低点时,第二脚踏40位于行程的最高点,此时第一传动轮71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重新啮合,该第二传动轮712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脱离,完成一个交替过程,通过反复踏动第一脚踏30与第二脚踏40,实现车轮20的持续前进。车轮20的持续后退同理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独轮平衡车的换向操作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啮合位置进行换向,第二种是在交替位置进行的换向。其中,啮合位置指的是: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与第一传动轮711啮合或者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与第二传动轮712啮合时的位置。交替位置指的是:第一脚踏30处于最高点,第二脚踏40处于最低点的位置或者第一脚踏30处于最低点,第二脚踏40处于最高点的位置,即此时的第一传动轮71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啮合与非啮合、或者第二传动轮712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啮合与非啮合的临界位置。
具体原理如下所示:
当第一传动轮71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啮合时,此时,该第二传动轮712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无传动配合的状态,即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空旋状态。若向下踏动第二脚踏40,第二脚踏40通过第一传动带715带动第三传动轮713反向旋转,从而使得与第三传动轮713同轴固定的第一传动轮711反向旋转,从而驱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正向旋转,进而驱动车轮20正向旋转,实现前进操作;若向下踏动第一脚踏30,第一脚踏30通过第一传动带715带动第三传动轮713正向旋转,从而使得与第三传动轮713同轴固定的第一传动轮711正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反向旋转,进而驱动车轮20反向旋转,实现后退操作,从而使得当第一传动轮71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啮合位置时,可通过踏动不同的脚踏,实现车轮20旋转方向的改变,换向操作十分简单方便。
当第二传动轮712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啮合时,此时,该第一传动轮71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无传动配合的状态,即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空旋状态。若向下踏动第一脚踏30时,第一脚踏30通过第一传动带715带动第四传动轮714反向旋转,从而使得与第四传动轮714同轴固定的第二传动轮712反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正向旋转,进而驱动车轮20正向旋转,实现前进操作;若向下踏动第二脚踏40,第二脚踏40通过第一传动带715带动第四传动轮714正向旋转,从而使得与第四传动轮714同轴固定的第二传动轮712正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反向旋转,进而驱动车轮20反向旋转,实现后退操作,从而使得当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与第二传动轮712处于啮合位置时,可通过踏动不同的脚踏,实现车轮20旋转方向的改变,换向操作十分简单方便。
当第一传动轮71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或者第二传动轮712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交替位置时,此时可通过利用重心实现调节换向,用户只需要向前或者向后扭动身体即可实现车轮20旋转方向的改变。
实施例2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9,现对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平衡车的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70包括第二传动带721以及用于支撑第二传动带721的第二换向轮722,该第二传动带721分别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啮合,从而可通过第二传动带721驱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或者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进而实现车轮20的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第二传动带721的一端与第一脚踏30连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脚踏40连接固定,从而可通过踏动第一脚踏30或者第二脚踏40,带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或者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旋转。优选的,该第二传动带721可以为链条。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传动机构70还包括第二调节螺丝725,第二调节螺丝725用于调节第二传动带721的长短,从而将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锁定在同步交替的相对位置上,防止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不同步交替产生运动干涉。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传动机构70还包括第一限位导轮723,第一限位导轮723设置于第二传动带721远离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的一侧,从而可防止第二传动带721脱出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具体的,第一限位导轮723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之间设置有用于供第二传动带721穿过的间隙。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限位导轮7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导轮723沿第二传动带721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并列的第一限位导轮723,可实现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更好的传动配合。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导轮723的数量为两个,当然该第一限位导轮723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可以为一个、四个或者六个等。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传动机构70还包括第二限位导轮724,第二限位导轮724设置于第二传动带721远离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的一侧,从而可防止第二传动带721脱出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具体的,第二限位导轮724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之间设置有用于供第二传动带721穿过的间隙。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独轮平衡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限位导轮7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限位导轮724沿第二传动带721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并列的第二限位导轮724,可实现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更好的传动配合。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导轮724的数量为两个,当然该第二限位导轮724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可以为一个、四个或者六个等。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的独轮平衡车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当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啮合时,此时,该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无传动配合的状态,即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空旋状态。当向下踏动第一脚踏30时,通过第一传动带715带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正向旋转,进而带动车轮20正向旋转。由于第一传动带715的带动,使得当第一脚踏30向下运动时,该第二脚踏40向上运动。当第一脚踏30运动到行程最低点时,第二脚踏40位于行程的最高点,此时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与第二传动带721脱离,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啮合,此时,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无传动配合的状态,即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空旋状态,当继续向下踏动第二脚踏40,通过第二传动带721带动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正向旋转,进而带动车轮20正向旋转。由于第二传动带721的作用,使得当第二脚踏40运动到行程最低点时,第一脚踏30位于行程的最高点,此时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重新啮合,该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脱离,完成一个交替过程,通过反复踏动第一脚踏30与第二脚踏40,实现车轮20的持续前进。车轮20的持续后退同理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独轮平衡车的换向操作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啮合位置进行换向,第二种是在交替位置进行的换向。其中,啮合位置指的是: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啮合或者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啮合时的位置。交替位置指的是:第一脚踏30处于最高点,第二脚踏40处于最低点的位置或者第一脚踏30处于最低点,第二脚踏40处于最高点的位置,即此时的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啮合与非啮合、或者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啮合与非啮合的临界位置。
具体原理如下所示:
当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啮合时,此时,该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无传动配合的状态,即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空旋状态。若向下踏动第一脚踏30,第一脚踏30通过第二传动带721带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正向旋转,进而驱动车轮20正向旋转,实现前进操作;若向下踏动第二脚踏40,第二脚踏40通过第二传动带721带动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反向旋转,进而驱动车轮20反向旋转,实现后退操作,从而使得当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啮合位置时,可通过踏动不同的脚踏,实现车轮20旋转方向的改变,换向操作十分简单方便。
当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啮合时,此时,该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无传动配合的状态,即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处于空旋状态。若向下踏动第二脚踏40时,第二脚踏40通过第二传动带721带动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正向旋转,进而驱动车轮20正向旋转,实现前进操作;若向下踏动第一脚踏30,第一脚踏30通过第二传动带721带动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反向旋转,进而驱动车轮20反向旋转,实现后退操作,从而使得当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与第二传动带721处于啮合位置时,可通过踏动不同的脚踏,实现车轮20旋转方向的改变,换向操作十分简单方便。
当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一不完全传动轮50或者第二传动带721与第二不完全传动轮60处于交替位置时,此时可通过利用重心实现调节换向,用户只需要向前或者向后扭动身体即可实现车轮20旋转方向的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独轮平衡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轮轴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轮轴上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独轮平衡车还包括:
第一脚踏以及第二脚踏,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两侧,并用于向下摆动;
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第二不完全传动轮,设置于所述车轮两侧并与所述车轮同轴固定,用于将所述第一脚踏以及所述第二脚踏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转变成旋转运动并传递给所述车轮以驱动所述车轮旋转,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关于所述轮轴对称;以及,
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脚踏以及所述第二脚踏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脚踏以及所述第二脚踏反向摆动,并与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传动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脚踏以及所述第二脚踏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啮合的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啮合的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同轴连接固定的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同轴连接固定的第四传动轮、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四传动轮的第一传动带、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传动带的第一换向轮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传动带长短的第一调节螺丝,所述第一传动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脚踏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脚踏连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啮合的第二传动带、用于支撑所述第二传动带的第二换向轮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二传动带长短的第二调节螺丝,所述第二传动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脚踏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脚踏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带远离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的一侧以防止所述第二传动带脱出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的第一限位导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导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导轮沿所述第二传动带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带远离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的一侧以防止所述第二传动带脱出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的第二限位导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导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导轮沿所述第二传动带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不完全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不完全传动轮为不完全齿轮或者不完全链盘。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竖框架以及与所述竖框架连接的后框架,所述车轮安装于所述竖框架上,所述第一脚踏与所述第二脚踏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后框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独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框架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独轮平衡车还包括坐垫,所述坐垫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
CN201922144215.1U 2019-12-02 2019-12-02 独轮平衡车 Active CN211364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4215.1U CN211364810U (zh) 2019-12-02 2019-12-02 独轮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4215.1U CN211364810U (zh) 2019-12-02 2019-12-02 独轮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4810U true CN211364810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72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44215.1U Active CN211364810U (zh) 2019-12-02 2019-12-02 独轮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4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3371B1 (ko) 진자운동에 의한 자전거의 구동장치
CN202320687U (zh) 自行车传动装置
US7377532B2 (en) Pedal drive scooter
US3979135A (en) Vehicle propelled by reciprocating occupant motion
CN211364810U (zh) 独轮平衡车
CN202130548U (zh) 四杆驱动自行车
CN203497089U (zh) 自行车
CN211364831U (zh) 平衡车
CN219989435U (zh) 垂直中轴自行车传动装置
CN202624551U (zh) 一种踏板传动自行车
CN110775190A (zh) 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
CN214325300U (zh) 利用重力驱动的踏板车
CN211252902U (zh) 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
CN201052814Y (zh) 轻便电动自行车
CN111098970A (zh) 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
CN215399025U (zh) 一种亲子协力自行车
CN211996032U (zh) 一种上下踩踏型自行车
CN216232813U (zh) 一种利用发条机械装置提供动力的滑板车
CN110949593A (zh) 平衡车
CN219927908U (zh) 一种自行车
CN103482003B (zh) 一种组合曲柄机构
CN214565969U (zh) 一种踏板式驱动装置
CN210149494U (zh) 前置式自行车无极变速器
CN110510049B (zh) 多功能助力自行车
CN1199001A (zh) 一种新式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