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3530U - 一种隔热板及高效隔热的热压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热板及高效隔热的热压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63530U CN211363530U CN201922144742.2U CN201922144742U CN211363530U CN 211363530 U CN211363530 U CN 211363530U CN 201922144742 U CN201922144742 U CN 201922144742U CN 211363530 U CN211363530 U CN 2113635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insulation
- die
- heat
- upper die
- mou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板及高效隔热的热压模,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开设有供水流进与流出的水槽,所述水槽两端分别贯穿本体侧壁,形成进水孔与出水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从模传递至模座的热量,具有提高隔热板隔热性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压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板及高效隔热的热压模。
背景技术
热压模是一种通过高温将产品的两个或者多个部分热压成一体的模具,常用于生产胶片、皮革等产品。
现有的热压模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上模座与下模座,上模座靠近下模座的一面设有上模,下模座靠近上模座的一面设有下模,上模与下模内均设有发热管。加工产品时,将产品放在上模与下模之间,上模与下模能够压紧产品,发热管发热加热上模与下模,使上模与下模升温,上模与下模将热量传递至产品,从而达到热压产品的目的。
为了缓解上模与下模被加热后使上模座与下模座温度升高的状况,以降低操作人员在作业时不慎被上模座与下模座烫伤的可能性,通常会在上模与上模座、下模与下模座之间设置隔热板,以减少从上模传递至上模座、下模传递至下模座的热量,达到隔热的目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热压模加工产品时温度会高达200°,甚至更高的温度,热压模仅依靠隔热板进行隔热,隔热效果欠佳,使得当上模与下模的温度升至较高时,会导致上模座与下模座的温度也随着升高,从而存在安全隐患,这样的热压模隔热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隔热板,其能够有效减少从模传递至模座的热量,具有提高隔热板隔热性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隔热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开设有供水流进与流出的水槽,所述水槽两端分别贯穿本体侧壁,形成进水孔与出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本体内设置水槽,水能够流进与流出水槽,当热压模加工产品时,将水从水槽通入本体内,水从水槽的一端流进,在本体内流动,水流动时吸收本体上的热量,然后从水槽的另一端流出,将热量带走,从而减少从上模传递至上模座、下模传递至下模座的热量,具有提高隔热板隔热性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槽的两端设于本体同一侧,所述水槽中部延伸至本体另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水槽的两端与中部分别设置于本体的两侧,能够增大水流动时经过本体的面积,使水能够更大程度的与本体接触,从而使隔热板的隔热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槽设有至少一个,且均匀分布于本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水槽的数量越多、分布越均匀,水带走上模与下模的热量越多,从上模与下模传递至上模座与下模座的热量越少,隔热板的隔热效果越好,通过在本体内均匀设置至少一个水槽,具有进一步提高隔热板隔热性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上连通有可为本体提供循环水的循环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本体上连接循环泵,循环泵能够为本体提供循环水,从而能够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具有环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高效隔热的热压模,其能够有效减少从模传递至模座的热量,具有提高隔热板隔热性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隔热的热压模,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上模座与下模座,所述上模座靠近下模座的一面设有上模,所述下模座靠近上模座的一面设有下模,还包括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隔热板,所述本体包括上隔热板与下隔热板,所述上模与上模座分别连接于上隔热板两面,所述下模与下模座分别连接于下隔热板两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上述隔热板的高效隔热的热压模能够有效减少从模传递至模座的热量,具有提高隔热性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槽设于本体靠近上模一侧或本体靠近下模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水槽设于本体靠近上模或下模一侧,使水槽更加靠近上模或下模,从而提高水槽内的水对热量的吸收效率,进一步提高隔热板的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上均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与上模座连接处、螺栓与下模座连接处均套设有隔热环,所述螺栓分别穿过上隔热板与下隔热板与上模与下模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模座上安装螺栓后,螺栓一端与模连接,另一端与模座连接,模上的热量能够通过螺栓传递至模座,通过在螺栓上设置隔热环,隔热环将模座与螺栓隔开,从而能够一定程度的阻挡热量从模传递通过螺栓至模座,从而增强热压模的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环的材质为玻璃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具有隔热、耐高温、绝缘等优点,将隔热环设置为由玻璃纤维制成,能够保证隔热环隔热功能的正常发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本体内设置水槽,水能够流进与流出水槽,当热压模加工产品时,将水从水槽通入本体内,水从水槽的一端流进,在本体内流动,水流动时吸收本体上的热量,然后从水槽的另一端流出,将热量带走,从而减少从上模传递至上模座、下模传递至下模座的热量,具有提高隔热板隔热性能的效果;
2.通过限制水槽的位置与数量,增强水对热量的吸收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隔热板的隔热性能;
3.通过设置隔热环,隔热环能够减少通过螺栓从模传递至模座的热量,具有提高热压模隔热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隔热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螺栓与隔热环的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座;2、下模座;3、本体;31、上隔热板;32、下隔热板;4、上模;41、凹槽;5、下模;6、发热管;61、发热段;611、外置段;612、内置段;6121、第一内置段;6122、第二内置段;6123、第三内置段;62、不发热段;7、导柱;8、水槽;81、进水槽;811、进水孔;82、过渡水槽;821、加工孔;83、出水槽;831、出水孔;84、密封件;91、螺栓;92、隔热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效隔热的热压模,包括上模座1与下模座2,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设有隔热板本体3,本体3上设有上模4与下模5,上模4与下模5内均设有发热管6。加工产品时,将产品放置在上模4与下模5之间,发热管6发热加热上模4与下模5,使上模4与下模5温度升高,从而热压产品。
本体3包括上隔热板31与下隔热板32,上隔热板31一面与上模座1中部连接,另一面与上模4连接;下隔热板32一面与下模座2中部连接,另一面与下模5连接。下模座2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导柱7,导柱7一端与下模座2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穿设于上模座1。上模座1在热压机的作用下可往靠近或远离下模座2的方向滑动,上模座1往靠近下模座2的方向滑动后,能够使上模4与下模5压紧产品。
参照图2,上隔热板31与下隔热板32的结构相同,以上隔热板31为例,上隔热板31内均匀设有两个供水流进与流出的水槽8,两个水槽8分别设于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两端,水槽8的整体基本为冂字型。水槽8包括进水槽81、过渡水槽82与出水槽83,进水槽81设于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一端端部,进水槽81长度方向与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垂直,进水槽81一端贯穿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一侧侧壁,形成进水孔811,另一端延伸至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另一侧。
出水槽83设于进水槽81与上隔热板31中部之间,出水槽83的长度方向与进水槽81的长度方向相同,出水槽83一端贯穿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一侧侧壁,形成出水孔831,另一端延伸至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另一侧。
过渡水槽82设于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远离进水孔811另一侧,过渡水槽82的长度方向与进水槽81的长度方向垂直,过渡水槽82一端延伸至上隔热板31中部,进水槽81远离进水孔811一端以及出水槽83远离出水孔831一端分别连通于过渡水槽82的两端端部。为加工出过渡水槽82,过渡水槽82远离上隔热板31中部一端需要贯穿上隔热板31侧壁,形成加工孔821,当热压模加工产品时,在加工孔821上设置密封件84,密封件84能够将加工孔821堵住,从而使水能够从进水孔811流进上隔热板31内,再从出水孔831排出上隔热板31外。
上隔热板31上连接有循环泵(图中未示出),循环泵上连通有四根水管(图中未示出),四根进水管远离循环泵一端分别与两个进水孔811、两个出水孔831连接,使循环泵能够通过水管为上隔热板31提供循环水。
参照图1与图2,上隔热板31或下隔热板32与循环泵连接后,水能够从进水孔811通过进水槽81进入上隔热板31或下隔热板32内,然后流经过渡水槽82与出水槽83后从出水孔831流出。当热压模加工产品时,水流进上隔热板31或下隔热板32后能够吸收上隔热板31或下隔热板32上的热量,然后流出上隔热板31或下隔热板32时将热量带走,从而减少从上模4传递至上模座1、下模5传递至下模座2的热量,具有提高隔热板隔热性能的效果。
应当指出,进水槽81与出水槽83在本体3上的位置不同,但是进水槽81与出水槽83的结构相同,在实际应用中进水槽81与出水槽83的位置能够相互调换,即本实施例中两个出水槽83设于两个进水槽81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两个进水槽81设于两个出水槽83之间。另外,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水槽8,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本体3的大小、加工产品所需的温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水槽8的数量,而不限于两个。
为了提高隔热板的隔热性能,将上隔热板31内的水槽8设于上隔热板31靠近上模4的一侧,且将下隔热板32内的水槽8设于下隔热板32靠近下模5的一侧,使两个水槽8能够分别更加靠近上模4与下模5,从而提高水槽8内的水对热量的吸收效率,进一步提高隔热板的隔热效果。
参照图1与图3,进一步的,上模座1中部穿设有多个用于将上模座1、上隔热板31与上模4的螺栓91,下模座2中部穿设有多个用于将下模座2、连接下隔热板32与下模5的螺栓91,上模座1与下模座2上的螺栓91分别穿过上隔热板31与下隔热板32,螺纹连接于上模4与下模5。
螺栓91连接上模座1处与螺栓91连接下模座2处均设有隔热环92,隔热环92套设于螺栓91,隔热环92由玻璃纤维制成。在上模座1或下模座2上安装螺栓91后,隔热环92外壁能够连接于上模座1或下模座2,将上模座1与螺栓91、下模座2与螺栓91隔开,使得当螺栓91穿过上隔热板31或下隔热板32连接于上模4或下模5时,隔热环92能够一定程度的阻挡热量从上模4或下模5通过螺栓91传递至上模座1或下模座2,从而增强热压模的隔热效果。
参照图1与图4,上模4靠近上隔热板31的一面以及下模5靠近下隔热板32的一面均开设有与发热管6适配的凹槽41,凹槽41的两端贯穿上模4或下模5侧壁,凹槽41槽口边缘设置为圆角,发热管6嵌设于凹槽41内,实现发热管6与上模4、发热管6与下模5的连接。
发热管6包括发热段61与不发热段62,发热段61设于上模4或下模5内,发热段61包括外置段611与内置段612,外置段611设有四个,四个外置段611分别设于上模4或下模5的四个顶角处,外置段611为向上模4或下模5顶角外凸的弧形,外置段611靠近上模4或下模5边缘处设置。
内置段612与外置段611间隔设置,内置段612为向上模4或下模5中部内凹的弧形,内置段612相对于外置段611靠近上模4或下模5中部处设置。内置段612包括两个第一内置段6121、一个第二内置段6122与两个第三内置段6123,两个第一内置段6121设于上模4或下模5长度方向同一端的两个外置段611之间,两个第一内置段61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内置段6121连接;第二内置段6122设于上模4或下模5长度方向两端同一侧的两个外置段611之间,第二内置段6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内置段6121连接;两个第三内置段6123设于上模4或下模5远离第二内置段6122一侧,两个第三内置段6123的一端分别与相邻外置段611连接,另一端与不发热段62连接,两个不发热段62设于两个第三内置段6123之间,两个不发热段62设于上模4或下模5长度方向一侧中部。两个不发热段62分别嵌设于凹槽41两端,不发热段62远离发热段61一端穿出上模4或下模5侧壁,与电源连接,从而使发热段61发热。上模4或下模5整体基本为矩形,发热段61与不发热段62连接后,发热管6关于上模4或下模5较短的对称轴对称。
当外置段611与内置段612发热时,外置段611发出的热量能够传递至上模4或下模5靠近边缘处,内置段612发出的热量能够传递至上模4或下模5靠近中部处,从而使上模4靠近边缘处与靠近中部处、下模5靠近边缘处与靠近中部处均能够被加热,减小上模4或下模5上边缘处于与中部处之间的温度差,从而使上模4或下模5表面能够更大程度的均匀受热,使上模4或下模5表面不易变形,具有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并且,由于发热管6两端靠近设置,发热管6两端同时对上模4或下模5连接发热管6两端处进行加热时,上模4或下模5连接发热管6两端处温度会高于上模4或下模5其他部位的温度。通过设置不发热段62,能够适当降低上模4或下模5连接发热管6两端处的温度,使上模4或下模5各部位的温度更加接近,从而使上模4或下模5的表面受热更加均匀。
为了使发热管6能够更加快速的加热上模4或下模5,发热管6设于上模4靠近下模5一侧或下模5靠近上模4一侧,能够使发热管6更加靠近下模5或上模4连接产品的一面,从而加速上模4连接产品一面以及下模5连接产品一面温度的升高,具有提高上模4与下模5加工产品效率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隔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3),所述本体(3)内开设有供水流进与流出的水槽(8),所述水槽(8)两端分别贯穿本体(3)侧壁,形成进水孔(811)与出水孔(8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8)的两端设于本体(3)同一侧,所述水槽(8)中部延伸至本体(3)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8)设有至少一个,且均匀分布于本体(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3)上连通有可为本体(3)提供循环水的循环泵。
5.一种高效隔热的热压模,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上模座(1)与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靠近下模座(2)的一面设有上模(4),所述下模座(2)靠近上模座(1)的一面设有下模(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热板,所述本体(3)包括上隔热板(31)与下隔热板(32),所述上模(4)与上模座(1)分别连接于上隔热板(31)两面,所述下模(5)与下模座(2)分别连接于下隔热板(32)两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隔热的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8)设于本体(3)靠近上模(4)一侧或本体(3)靠近下模(5)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隔热的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与下模座(2)上均穿设有螺栓(91),所述螺栓(91)与上模座(1)连接处、螺栓(91)与下模座(2)连接处均套设有隔热环(92),所述螺栓(91)分别穿过上隔热板(31)与下隔热板(32)与上模(4)与下模(5)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隔热的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环(92)的材质为玻璃纤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44742.2U CN211363530U (zh) | 2019-12-03 | 2019-12-03 | 一种隔热板及高效隔热的热压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44742.2U CN211363530U (zh) | 2019-12-03 | 2019-12-03 | 一种隔热板及高效隔热的热压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63530U true CN211363530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70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44742.2U Active CN211363530U (zh) | 2019-12-03 | 2019-12-03 | 一种隔热板及高效隔热的热压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63530U (zh) |
-
2019
- 2019-12-03 CN CN201922144742.2U patent/CN2113635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860192U (zh) | 一种具有内嵌循环水路的水冷法兰 | |
CN112780856A (zh) | 一种具有内嵌循环水路的水冷法兰 | |
CN211363530U (zh) | 一种隔热板及高效隔热的热压模 | |
CN211105706U (zh) |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 | |
CN106168452A (zh) | 一种高效热辐射板 | |
CN212481467U (zh) | 一种重力热管暖气片 | |
CN206064382U (zh) | 反应釜的锅炉加热系统 | |
CN211296412U (zh) | 一种液体冷循环散热电机壳体 | |
CN204681732U (zh) | 一体式热导管散热装置 | |
CN210705554U (zh) | 一种模具生产用的加热装置 | |
CN210738939U (zh) | 一种用于热水循环泵的隔热结构 | |
CN209882443U (zh) | 一种应用于陆上风电功率半导体器件散热的钎焊式水冷板 | |
CN218001642U (zh) | 一种节能快热钢制暖气片 | |
CN211222629U (zh) | 一种用于喷印设备的单轴冷却结构 | |
CN103307735B (zh) | 一种脱气器的加热装置 | |
CN204462485U (zh) | 一种钢带预热压紧装置 | |
CN210100509U (zh) | 轨枕预热成型模具 | |
CN218744778U (zh) | 一种低压铸造模具整体冷却结构 | |
CN110773715A (zh) | 一种深腔散热齿模具镶拼结构的热平衡系统 | |
CN204526148U (zh) | 压紧式热风焊接单元和塑焊设备 | |
CN214276629U (zh) | 一种复合型微通道热交换装置 | |
CN209095967U (zh) | 一种饰条真空薄壁结构定型模 | |
CN210791953U (zh) | 一种注塑机用散热机构 | |
CN218270319U (zh) | 一种耐高温双壁板式换热器 | |
CN219301027U (zh) | 一种节能型加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