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05706U -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05706U
CN211105706U CN201922143775.5U CN201922143775U CN211105706U CN 211105706 U CN211105706 U CN 211105706U CN 201922143775 U CN201922143775 U CN 201922143775U CN 211105706 U CN211105706 U CN 211105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section
upper die
die
c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4377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志芳
曾海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angfeng Laser Knife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angfeng Laser Knife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angfeng Laser Knife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angfeng Laser Knife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4377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05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05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05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上模座与下模座,所述上模座靠近下模座的一面设有上模,所述下模座靠近上模座的一面设有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内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包括发热段,所述发热段包括间隔设置且连接的外置段与内置段,所述外置段靠近上模或下模边缘处设置,所述内置段相对于外置段靠近上模或下模中部处设置,所述发热管两端穿出上模或下模侧壁,用于连接电源。本实用新型能够均匀加热上模与下模,使上模与下模表面不易变形,具有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压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
背景技术
热压模是一种通过高温将产品的两个或者多个部分热压成一体的模具,常用于生产胶片、皮革等产品。
现有的热压模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上模座与下模座,上模座靠近下模座的一面设有上模,下模座靠近上模座的一面设有下模,上模与下模内均设有发热管。加工产品时,将产品放在上模与下模之间,上模与下模能够压紧产品,发热管发热加热上模与下模,使上模与下模升温,上模与下模将热量传递至产品,从而达到热压产品的目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传统的发热管为方框型或者U型,发热管围绕上模与下模边缘附近设置,使得发热管的加热部位集中在上模与下模边缘附近,从而使上模与下模表面边缘的温度高于上模与下模表面中部的温度。然而,当上模与下模表面温度不均匀,长期以往容易导致上模与下模的表面变形,从而容易降低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其能够均匀加热上模与下模,使上模与下模表面不易变形,具有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上模座与下模座,所述上模座靠近下模座的一面设有上模,所述下模座靠近上模座的一面设有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内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包括发热段,所述发热段包括间隔设置且连接的外置段与内置段,所述外置段靠近上模或下模边缘处设置,所述内置段相对于外置段靠近上模或下模中部处设置,所述发热管两端穿出上模或下模侧壁,用于连接电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模或下模靠近上模或下模边缘处设置外置段,以及在上模或下模相对于外置段靠近上模或下模中部处设置外置段,当外置段与内置段发热时,外置段发出的热量能够传递至上模或下模靠近边缘处,内置段发出的热量能够传递至上模或下模靠近中部处,从而使上模靠近边缘处与靠近中部处、下模靠近边缘处与靠近中部处均能够被加热,减小上模或下模上边缘处与中部处之间的温度差,从而使上模或下模表面能够更大程度的均匀受热,使上模或下模表面不易变形,具有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管包括不发热段,所述不发热段设于发热管两端,两个不发热分别连接于发热段两端,两个不发热段相互靠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发热管两端靠近设置,发热管两端同时对上模或下模连接发热管两端处进行加热时,上模或下模连接发热管两端处温度会高于上模或下模其他部位的温度。通过设置不发热段,能够适当降低上模或下模连接发热管两端处的温度,使上模或下模各部位的温度更加接近,从而使上模或下模的表面受热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管关于上模或下模对称轴对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发热管设置为关于上模或下模对称轴对称,使发热管相对于上模或下模对称的两侧的温度相当,从而进一步使上模或下模的表面温度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置段设于上模或下模顶角处,所述外置段向上模或下模顶角外凸,所述内置段向上模或下模中部内凹,所述不发热段设于两个相邻内置段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模或下模顶角处设置外凸的外置段,以及在相邻两个外置段之间设置内凹的内置段,外置段能够加热上模或下模的顶角靠近边缘处,内置段能够加热上模或下模顶角之间靠近中部处,且外置段与内置段能够同时加热上模或下模顶角之间靠近边缘处,从而达到均匀加热上模或下模各部位的目的,实现上模或下模表面的均匀受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管设于上模靠近下模一侧或下模靠近上模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发热管设于一个模靠近另一个模一侧,使发热管更加靠近该模连接产品的一面,从而加速该面温度的升高,具有提高上模与下模加工产品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槽口边缘设置为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凹槽槽口边缘设置为倒角,增大凹槽槽口的空间,从而达到便于安装发热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与上模座之间、下模与下模座之间设有隔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模与上模座、下模与下模座之间设置隔热板,隔热板能够在上模与上模座、下模与下模座之间起隔热的作用,从而减少从上模传递至上模座、下模传递至下模座的热量,降低操作人员在作业时不慎被上模座与下模座烫伤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板内开设有供水流进与流出的水槽,所述水槽两端分别贯穿本体侧壁,形成进水孔与出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槽,当上模与下模加工产品时,将水从水槽通入本体内,水从水槽的一端流进,在本体内流动,水流动时吸收本体上的热量,然后从水槽的另一端流出,将热量带走,从而进一步减少从上模传递至上模座、下模传递至下模座的热量,具有提高隔热板隔热性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上模或下模靠近上模或下模边缘处设置外置段,以及在上模或下模相对于外置段靠近上模或下模中部处设置外置段,当外置段与内置段发热时,外置段发出的热量能够传递至上模或下模靠近边缘处,内置段发出的热量能够传递至上模或下模靠近中部处,从而使上模靠近边缘处与靠近中部处、下模靠近边缘处与靠近中部处均能够被加热,减小上模或下模上边缘处与中部处之间的温度差,从而使上模或下模表面能够更大程度的均匀受热,使上模或下模表面不易变形,具有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2.通过设置不发热段,以及限制发热管的形状,使发热管能够进一步均匀的加热上模或下模,从而进一步使上模与下模表面不易变形;
3.通过设置隔热板以及在隔热板内设置水槽,能够有效减少热量在上模与上模座、下模与下模座之间的传递,提高热压模的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隔热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螺栓与隔热环的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座;2、下模座;3、本体;31、上隔热板;32、下隔热板;4、上模;41、凹槽;5、下模;6、发热管;61、发热段;611、外置段;612、内置段;6121、第一内置段;6122、第二内置段;6123、第三内置段;62、不发热段;7、导柱;8、水槽;81、进水槽;811、进水孔;82、过渡水槽;821、加工孔;83、出水槽;831、出水孔;84、密封件;91、螺栓;92、隔热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包括上模座1与下模座2,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设有隔热板本体3,本体3上设有上模4与下模5,上模4与下模5内均设有发热管6。加工产品时,将产品放置在上模4与下模5之间,发热管6发热加热上模4与下模5,使上模4与下模5温度升高,从而热压产品。
本体3包括上隔热板31与下隔热板32,上隔热板31一面与上模座1中部连接,另一面与上模4连接;下隔热板32一面与下模座2中部连接,另一面与下模5连接。下模座2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导柱7,导柱7一端与下模座2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穿设于上模座1。上模座1在热压机的作用下可往靠近或远离下模座2的方向滑动,上模座1往靠近下模座2的方向滑动后,能够使上模4与下模5压紧产品。
参照图2,上隔热板31与下隔热板32的结构相同,以上隔热板31为例,上隔热板31内均匀设有两个供水流进与流出的水槽8,两个水槽8分别设于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两端,水槽8的整体基本为冂字型。水槽8包括进水槽81、过渡水槽82与出水槽83,进水槽81设于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一端端部,进水槽81长度方向与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垂直,进水槽81一端贯穿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一侧侧壁,形成进水孔811,另一端延伸至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另一侧。
出水槽83设于进水槽81与上隔热板31中部之间,出水槽83的长度方向与进水槽81的长度方向相同,出水槽83一端贯穿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一侧侧壁,形成出水孔831,另一端延伸至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另一侧。
过渡水槽82设于上隔热板31长度方向远离进水孔811另一侧,过渡水槽82的长度方向与进水槽81的长度方向垂直,过渡水槽82一端延伸至上隔热板31中部,进水槽81远离进水孔811一端以及出水槽83远离出水孔831一端分别连通于过渡水槽82的两端端部。为加工出过渡水槽82,过渡水槽82远离上隔热板31中部一端需要贯穿上隔热板31侧壁,形成加工孔821,当热压模加工产品时,在加工孔821上设置密封件84,密封件84能够将加工孔821堵住,从而使水能够从进水孔811流进上隔热板31内,再从出水孔831排出上隔热板31外。
上隔热板31上连接有循环泵(图中未示出),循环泵上连通有四根水管(图中未示出),四根进水管远离循环泵一端分别与两个进水孔811、两个出水孔831连接,使循环泵能够通过水管为上隔热板31提供循环水。
参照图1与图2,上隔热板31或下隔热板32与循环泵连接后,水能够从进水孔811通过进水槽81进入上隔热板31或下隔热板32内,然后流经过渡水槽82与出水槽83后从出水孔831流出。当热压模加工产品时,水流进上隔热板31或下隔热板32后能够吸收上隔热板31或下隔热板32上的热量,然后流出上隔热板31或下隔热板32时将热量带走,从而减少从上模4传递至上模座1、下模5传递至下模座2的热量,具有提高隔热板隔热性能的效果。
应当指出,进水槽81与出水槽83在本体3上的位置不同,但是进水槽81与出水槽83的结构相同,在实际应用中进水槽81与出水槽83的位置能够相互调换,即本实施例中两个出水槽83设于两个进水槽81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两个进水槽81设于两个出水槽83之间。另外,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水槽8,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本体3的大小、加工产品所需的温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水槽8的数量,而不限于两个。
为了提高隔热板的隔热性能,将上隔热板31内的水槽8设于上隔热板31靠近上模4的一侧,且将下隔热板32内的水槽8设于下隔热板32靠近下模5的一侧,使两个水槽8能够分别更加靠近上模4与下模5,从而提高水槽8内的水对热量的吸收效率,进一步提高隔热板的隔热效果。
参照图1与图3,进一步的,上模座1中部穿设有多个用于将上模座1、上隔热板31与上模4的螺栓91,下模座2中部穿设有多个用于将下模座2、连接下隔热板32与下模5的螺栓91,上模座1与下模座2上的螺栓91分别穿过上隔热板31与下隔热板32,螺纹连接于上模4与下模5。
螺栓91连接上模座1处与螺栓91连接下模座2处均设有隔热环92,隔热环92套设于螺栓91,隔热环92由玻璃纤维制成。在上模座1或下模座2上安装螺栓91后,隔热环92外壁能够连接于上模座1或下模座2,将上模座1与螺栓91、下模座2与螺栓91隔开,使得当螺栓91穿过上隔热板31或下隔热板32连接于上模4或下模5时,隔热环92能够一定程度的阻挡热量从上模4或下模5通过螺栓91传递至上模座1或下模座2,从而增强热压模的隔热效果。
参照图1与图4,上模4靠近上隔热板31的一面以及下模5靠近下隔热板32的一面均开设有与发热管6适配的凹槽41,凹槽41的两端贯穿上模4或下模5侧壁,凹槽41槽口边缘设置为圆角,发热管6嵌设于凹槽41内,实现发热管6与上模4、发热管6与下模5的连接。
发热管6包括发热段61与不发热段62,发热段61设于上模4或下模5内,发热段61包括外置段611与内置段612,外置段611设有四个,四个外置段611分别设于上模4或下模5的四个顶角处,外置段611为向上模4或下模5顶角外凸的弧形,外置段611靠近上模4或下模5边缘处设置。
内置段612与外置段611间隔设置,内置段612为向上模4或下模5中部内凹的弧形,内置段612相对于外置段611靠近上模4或下模5中部处设置。内置段612包括两个第一内置段6121、一个第二内置段6122与两个第三内置段6123,两个第一内置段6121设于上模4或下模5长度方向同一端的两个外置段611之间,两个第一内置段61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内置段6121连接;第二内置段6122设于上模4或下模5长度方向两端同一侧的两个外置段611之间,第二内置段6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内置段6121连接;两个第三内置段6123设于上模4或下模5远离第二内置段6122一侧,两个第三内置段6123的一端分别与相邻外置段611连接,另一端与不发热段62连接,两个不发热段62设于两个第三内置段6123之间,两个不发热段62设于上模4或下模5长度方向一侧中部。两个不发热段62分别嵌设于凹槽41两端,不发热段62远离发热段61一端穿出上模4或下模5侧壁,与电源连接,从而使发热段61发热。上模4或下模5整体基本为矩形,发热段61与不发热段62连接后,发热管6关于上模4或下模5较短的对称轴对称。
当外置段611与内置段612发热时,外置段611发出的热量能够传递至上模4或下模5靠近边缘处,内置段612发出的热量能够传递至上模4或下模5靠近中部处,从而使上模4靠近边缘处与靠近中部处、下模5靠近边缘处与靠近中部处均能够被加热,减小上模4或下模5上边缘处于与中部处之间的温度差,从而使上模4或下模5表面能够更大程度的均匀受热,使上模4或下模5表面不易变形,具有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并且,由于发热管6两端靠近设置,发热管6两端同时对上模4或下模5连接发热管6两端处进行加热时,上模4或下模5连接发热管6两端处温度会高于上模4或下模5其他部位的温度。通过设置不发热段62,能够适当降低上模4或下模5连接发热管6两端处的温度,使上模4或下模5各部位的温度更加接近,从而使上模4或下模5的表面受热更加均匀。
为了使发热管6能够更加快速的加热上模4或下模5,发热管6设于上模4靠近下模5一侧或下模5靠近上模4一侧,能够使发热管6更加靠近下模5或上模4连接产品的一面,从而加速上模4连接产品一面以及下模5连接产品一面温度的升高,具有提高上模4与下模5加工产品效率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上模座(1)与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靠近下模座(2)的一面设有上模(4),所述下模座(2)靠近上模座(1)的一面设有下模(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4)与下模(5)内均开设有凹槽(41),所述凹槽(41)内嵌设有发热管(6),所述发热管(6)包括发热段(61),所述发热段(61)包括间隔设置且连接的外置段(611)与内置段(612),所述外置段(611)靠近上模(4)或下模(5)边缘处设置,所述内置段(612)相对于外置段(611)靠近上模(4)或下模(5)中部处设置,所述发热管(6)两端穿出上模(4)或下模(5)侧壁,用于连接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6)包括不发热段(62),所述不发热段(62)设于发热管(6)两端,两个不发热分别连接于发热段(61)两端,两个不发热段(62)相互靠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6)关于上模(4)或下模(5)对称轴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段(611)设于上模(4)或下模(5)顶角处,所述外置段(611)向上模(4)或下模(5)顶角外凸,所述内置段(612)向上模(4)或下模(5)中部内凹,所述不发热段(62)设于两个相邻内置段(6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6)设于上模(4)靠近下模(5)一侧或下模(5)靠近上模(4)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1)槽口边缘设置为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4)与上模座(1)之间、下模(5)与下模座(2)之间设有隔热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内开设有供水流进与流出的水槽(8),所述水槽(8)两端分别贯穿本体(3)侧壁,形成进水孔(811)与出水孔(831)。
CN201922143775.5U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 Active CN211105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3775.5U CN211105706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3775.5U CN211105706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05706U true CN211105706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9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43775.5U Active CN211105706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05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00075A (zh) 一种铝合金法兰盘加热管加热型模具及其挤压成形方法
CN211105706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模
CN206418009U (zh)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玻璃热弯模具
CN205420154U (zh) 一种热弯机
CN102773307A (zh) 平行三通接头的成型工艺
CN211363530U (zh) 一种隔热板及高效隔热的热压模
CN218619513U (zh) 一种外墙保温装饰板用热复合装置
CN104275763B (zh) 一种发泡制品的热压成型系统
CN106180410B (zh) 环模压块机模套制作模具
CN212481467U (zh) 一种重力热管暖气片
CN210705554U (zh) 一种模具生产用的加热装置
CN210632733U (zh) 一种循环式冷却效果好的五金模具
CN201491771U (zh) 压烫机加热板
CN211111699U (zh) 一种高精度3d曲面玻璃盖板热弯石墨模具
CN20882704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奶茶杯模具水路机构
CN202103871U (zh) 一种ptc散热器垫板固定结构
CN214820120U (zh) 一种石英石固化炉双温加热系统
CN205799956U (zh) 一种用于生产橡胶密封垫的模具
CN205420153U (zh) 热弯机
CN218001642U (zh) 一种节能快热钢制暖气片
CN209872764U (zh) 一种3d曲面玻璃热弯机用侧护板
CN209794342U (zh) 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冷压治具
CN221232947U (zh) 一种平板硫化机温度快速升降装置
CN212021792U (zh) 一种适用于模具生产的加热装置
CN215662052U (zh) 一种用于桥架模压过程的可控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