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6775U - 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56775U CN211356775U CN201922283823.0U CN201922283823U CN211356775U CN 211356775 U CN211356775 U CN 211356775U CN 201922283823 U CN201922283823 U CN 201922283823U CN 211356775 U CN211356775 U CN 2113567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heating
- heat insulation
- needle
- group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包括套筒组、支撑环、活动支脚及控制器;所述套筒组从内到外依次套有加热筒、隔热筒及橡胶筒;所述隔热筒的底部设有通入加热筒内的通针孔;所述加热筒外缠绕有电加热丝;所述橡胶筒上设有三组凹槽;所述支撑环套在橡胶筒外,并向内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三组所述活动支脚铰接在支撑环上;所述套筒组通过常规电连接方式连接控制器。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实用,通过可调的电加热形式进行温针,同时装置稳固性好,能够安全放置在病人皮肤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灸辅助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
背景技术
温针针灸疗法始见于我国古代的《黄帝内经》及《灵枢经》,是传统针灸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各类风寒湿气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及各科病症有着特殊的疗效。传统温针是在毫针刺入皮肤后,在针柄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加热针身传至治疗穴位,以达到温针治疗的作用。但传统的温针方式艾柱固定不稳,容易造成弯针或艾灰掉落烫伤的问题,在施针时也不方便调节银针插入人体的深度,同时温针的温度不可控,不能因人因病施治,达到最佳疗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该装置简单实用,通过可调的电加热形式进行温针,同时装置稳固性好,能够安全放置在病人皮肤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包括套筒组、支撑环、活动支脚及控制器;所述套筒组从内到外依次套有加热筒、隔热筒及橡胶筒;所述隔热筒的底部设有通入加热筒内的通针孔;所述加热筒外缠绕有电加热丝;所述橡胶筒上设有三组凹槽;所述支撑环套在橡胶筒外,并向内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三组所述活动支脚铰接在支撑环上;所述套筒组通过常规电连接方式连接控制器。所述电加热丝通电后加热,通过所述加热筒将热量传给从通针孔插入的银针;所述隔热筒能够隔绝加热筒上传递来的热量,避免烫伤操作人员;所述橡胶筒上的凹槽与支撑环上的凸起匹配套合,可加强所述套筒组与支撑环的连接强度,避免所述套筒组左右晃动,但可通过人为使所述套筒组上下移动;所述活动支脚与橡胶筒的铰接位置设有橡胶垫,使得所述活动支脚可任意掰动,松手后所述活动支脚也能够保持当前转动的角度状态而不落回原位;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基于单片机建立的控制系统。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加热筒包括两组半圆柱体形的筒体;两组所述筒体的末端共同连接有一组弹簧铰链;两组所述筒体的末端还分别连有一组弯折连杆;在所述加热筒的后方设有隔热棉;所述弯折连杆穿过隔热棉,并通出所述套筒组外部;所述筒体上分布设有穿线孔;两组所述电加热丝通过穿线孔分别缠绕在两组筒体上;两组所述筒体的相对的一面均设有针槽;所述针槽内排布设有针夹;所述针夹的前端向两边翻翘。一般自由状态下两组所述筒体合拢;所述弯折连杆端部弯折后水平穿出套筒组;按压所述弯折连杆,则在所述弹簧铰链的作用下两组筒体以弹簧铰链为旋转支点向两侧旋转分开,随后可以将银针穿入加热筒,松开所述弯折连杆后,两组所述筒体恢复合拢,夹紧银针;所述隔热棉可以隔绝一定的热量,避免热量从所述弯折连杆与套筒组的间隙中散发;所述弯折连杆采用隔热材料制成,避免烫伤人体;所述针夹为两片金属弹片夹,自由状态时端部贴紧,所述针槽内插入银针后金属弹片夹被顶开,并夹紧银针;所述针槽的直径比一般针灸用的银针直径略大;所述针夹设置多组,并具备良好的导热功能;所述针夹前端翻翘,方便银针穿入;所述针夹的夹和力较小,只起到辅助夹针以及导热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活动支脚的底部平滑弯曲,并在底部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设有带防滑纹的硅胶层;三组所述活动支脚之间互成120°夹角。所述活动支脚的底部平滑弯曲,且设有垫板,能够加强放置时的稳固程度;所述带防滑纹的硅胶层可使装置更加稳固;所述活动支脚成三足鼎立的姿态,也可增加装置的稳固程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加热筒的外侧面及顶面与隔热筒的内侧面及内顶面之间留有至少1.5mm的空隙;所述隔热筒的底部分布设有热疗孔;所述隔热筒及橡胶筒的底部侧壁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热疗孔所在的水平位置。所述加热筒与隔热筒之间留有空隙,可减少所述加热筒对隔热筒传递的热量;所述热疗孔可向下通出热量,对病人的皮肤进行加热理疗,在不使用本装置时也能够使热量尽快散发;所述隔热筒及橡胶筒向下至少超出热疗孔所在的水平位置5mm。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所述加热筒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并排布设有插线口;每组所述插线口均标有编号,并配有独立的温度调节旋钮;所述套筒组上连出电连接线;所述电连接线的端部设有与插线口匹配的插头;所述加热筒上的电加热丝及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电连接线与控制器插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套筒组内的温度,传递给所述控制器,并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插线口内分有两组接触端,一组为所述电加热丝的电源端,另一组为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端;所述电连接线中包含了电加热丝的电源线及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线,所述电连接线端部的插头内分出两组接触端,分别对应所述控制器插线口内的两组接触端;所述温度调节旋钮可任意调节与当前插线口连接的套筒组内电加热丝的温度;所述显示屏上能够显示设定温度及实际温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加热筒采用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所述隔热筒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通针孔匹配针灸用的银针。所述加热筒可采用金属导热材料,如铜等;所述隔热筒内部可充填玻璃纤维或石棉等隔热材料。
以上所述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先将套筒组与控制器连接好,活动支脚向上掰转;随后将银针插到病人穴位上,并从银针的后部通过通针孔将银针插到加热筒内;再将活动支脚掰下,使活动支脚底部接触人体皮肤,支撑整个装置;最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加热丝加热,电加热丝的温度通过加热筒传递给银针,实现温针治疗;如在温针过程中要对银针进行拔出或旋转等调节操作,可以直接手持套筒组对整个装置进行教程,此时由于隔热筒的作用,套筒组外部温度低,人体不会感觉烫;在调节高度时也可通过橡胶筒上的凹槽与支撑环上的凸起相匹配的结构,任意将套筒组上/下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采用套筒组对银针进行加热的形式,改变了传统温针治疗时燃烧艾草的方法,温针效果更佳。
2.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在套筒上加装可调节及拆卸式的支撑环,并在支撑环上配以活动支脚,能够使装置稳固立于人体皮肤上,避免倾倒问题出现。
3.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橡胶筒上的凹槽及支撑环上凸起相互配合的结构,使得装置更加稳固,并能方便对套筒组进行上下调节,从而调节银针插入人体的深度。
4.本实用新型装置设有隔热筒,能够避免套筒组外部过热,接触人体使不会造成烫伤,提高了安全系数。
5.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对银针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及调节,操作简单方便,效果优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套筒组与支撑环及活动支脚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加热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撑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套筒组,2-支撑环,3-活动支脚,4-控制器,5-加热筒,6-隔热筒,7-橡胶筒,8-电加热丝,9-针夹,10-垫板,11-银针,12-温度传感器,13-凹槽,14-凸起,15-通针孔,16-插线口,17-热疗孔,18-显示屏,19-电连接线、20-筒体、21-弹簧铰链、22-弯折连杆、23-隔热棉、24-穿线孔、25-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包括套筒组1、支撑环2、活动支脚3及控制器4;所述套筒组1从内到外依次套有加热筒5、隔热筒6及橡胶筒7;所述隔热筒6的底部设有通入加热筒5内的通针孔15;所述加热筒5外缠绕有电加热丝8;所述橡胶筒7上设有三组凹槽13;所述支撑环2套在橡胶筒7外,并向内设有与所述凹槽13相匹配的凸起14;三组所述活动支脚3铰接在支撑环2上;所述套筒组1通过常规电连接方式连接控制器4。所述电加热丝8通电后加热,通过所述加热筒5将热量传给从通针孔15插入的银针11;所述隔热筒6能够隔绝加热筒5上传递来的热量,避免烫伤操作人员;所述橡胶筒7上的凹槽13与支撑环2上的凸起14匹配套合,可加强所述套筒组1与支撑环2的连接强度,避免所述套筒组1左右晃动,但可通过人为使所述套筒组1上下移动;所述活动支脚3与橡胶筒7的铰接位置设有橡胶垫,使得所述活动支脚3可任意掰动,松手后所述活动支脚3也能够保持当前转动的角度状态而不落回原位;所述控制器4内设有基于单片机建立的控制系统。
所述加热筒5包括两组半圆柱体形的筒体20;两组所述筒体20的末端共同连接有一组弹簧铰链21;两组所述筒体20的末端还分别连有一组弯折连杆22;在所述加热筒5的后方设有隔热棉23;所述弯折连杆22穿过隔热棉23,并通出所述套筒组1外部;所述筒体20上分布设有穿线孔24;两组所述电加热丝8通过穿线孔24分别缠绕在两组筒体20上;两组所述筒体20的相对的一面均设有针槽25;所述针槽25内排布设有针夹9;所述针夹9的前端向两边翻翘。一般自由状态下两组所述筒体20合拢;所述弯折连杆22端部弯折后水平穿出套筒组1;按压所述弯折连杆22,则在所述弹簧铰链21的作用下两组筒体20以弹簧铰链21为旋转支点向两侧旋转分开,随后可以将银针11穿入加热筒5,松开所述弯折连杆22后,两组所述筒体20恢复合拢,夹紧银针11;所述隔热棉23可以隔绝一定的热量,避免热量从所述弯折连杆22与套筒组1的间隙中散发;所述弯折连杆22采用隔热材料制成,避免烫伤人体;所述针夹9为两片金属弹片夹,自由状态时端部贴紧,所述针槽25内插入银针11后金属弹片夹被顶开,并夹紧银针11;所述针槽25的直径比一般针灸用的银针直径略大;所述针夹9设置多组,并具备良好的导热功能;所述针夹9前端翻翘,方便银针11穿入;所述针夹9的夹和力较小,只起到辅助夹针以及导热的作用。
所述活动支脚3的底部平滑弯曲,并在底部设有垫板10;所述垫板10的底部设有带防滑纹的硅胶层;三组所述活动支脚3之间互成120°夹角。所述活动支脚3的底部平滑弯曲,且设有垫板10,能够加强放置时的稳固程度;所述带防滑纹的硅胶层可使装置更加稳固;所述活动支脚3成三足鼎立的姿态,也可增加装置的稳固程度。
在所述加热筒5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控制器4上设有显示屏18,并排布设有插线口16;每组所述插线口16均标有编号,并配有独立的温度调节旋钮;所述套筒组1上连出电连接线19;所述电连接线19的端部设有与插线口16匹配的插头;所述加热筒5上的电加热丝8及温度传感器12分别通过电连接线19与控制器4插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2能够实时监测套筒组1内的温度,传递给所述控制器4,并在所述显示屏18上显示;所述插线口16内分有两组接触端,一组为所述电加热丝8的电源端,另一组为所述温度传感器12的信号接收端;所述电连接线19中包含了电加热丝8的电源线及温度传感器12的信号传输线,所述电连接线19端部的插头内分出两组接触端,分别对应所述控制器4插线口16内的两组接触端;所述温度调节旋钮可任意调节与当前插线口16连接的套筒组1内电加热丝8的温度;所述显示屏18上能够显示设定温度及实际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时先将套筒组1与控制器4连接好,活动支脚3向上掰转;随后将银针11插到病人穴位上,并从银针11的后部通过通针孔15将银针11插到加热筒1内;再将活动支脚3掰下,使活动支脚3底部接触人体皮肤,支撑整个装置;最后通过控制器4控制电加热丝8加热,电加热丝8的温度通过加热筒5传递给银针11,实现温针治疗;如在温针过程中要对银针11进行拔出或旋转等调节操作,可以直接手持套筒组1对整个装置进行操作,此时由于隔热筒6的作用,套筒组1外部温度低,人体不会感觉烫;在调节高度时也可通过橡胶筒7上的凹槽13与支撑环2上的凸起14相匹配的结构,任意将套筒组1上/下滑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加热筒5的外侧面及顶面与隔热筒6的内侧面及内顶面之间留有至少1.5mm的空隙;所述隔热筒6的底部分布设有热疗孔17;所述隔热筒6及橡胶筒7的底部侧壁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热疗孔17所在的水平位置。所述加热筒5与隔热筒6之间留有空隙,可减少所述加热筒5对隔热筒6传递的热量;所述热疗孔17可向下通出热量,对病人的皮肤进行加热理疗,在不使用本装置时也能够使热量尽快散发;所述隔热筒6及橡胶筒7向下超出热疗孔17所在的水平位置5mm。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加热筒5采用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所述隔热筒6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通针孔15匹配针灸用的银针11。所述加热筒5可采用金属导热材料,如铜等;所述隔热筒6内部可充填玻璃纤维或石棉等隔热材料。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加热筒5的外侧面及顶面与隔热筒6的内侧面及内顶面之间留有至少1.5mm的空隙;所述隔热筒6的底部分布设有热疗孔17;所述隔热筒6及橡胶筒7的底部侧壁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热疗孔17所在的水平位置。所述加热筒5与隔热筒6之间留有空隙,可减少所述加热筒5对隔热筒6传递的热量;所述热疗孔17可向下通出热量,对病人的皮肤进行加热理疗,在不使用本装置时也能够使热量尽快散发;所述隔热筒6及橡胶筒7向下超出热疗孔17所在的水平位置5mm。所述加热筒5采用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所述隔热筒6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通针孔15匹配针灸用的银针11。所述加热筒5可采用金属导热材料,如铜等;所述隔热筒6内部可充填玻璃纤维或石棉等隔热材料。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包括套筒组(1)、支撑环(2)、活动支脚(3)及控制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组(1)从内到外依次套有加热筒(5)、隔热筒(6)及橡胶筒(7);所述隔热筒(6)的底部设有通入加热筒(5)内的通针孔(15);所述加热筒(5)外缠绕有电加热丝(8);所述橡胶筒(7)上设有三组凹槽(13);所述支撑环(2)套在橡胶筒(7)外,并向内设有与所述凹槽(13)相匹配的凸起(14);三组所述活动支脚(3)铰接在支撑环(2)上;所述套筒组(1)通过常规电连接方式连接控制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5)包括两组半圆柱体形的筒体(20);两组所述筒体(20)的末端共同连接有一组弹簧铰链(21);两组所述筒体(20)的末端还分别连有一组弯折连杆(22);在所述加热筒(5)的后方设有隔热棉(23);所述弯折连杆(22)穿过隔热棉(23),并通出所述套筒组(1)外部;所述筒体(20)上分布设有穿线孔(24);两组所述电加热丝(8)通过穿线孔(24)分别缠绕在两组筒体(20)上;两组所述筒体(20)的相对的一面均设有针槽(25);所述针槽(25)内排布设有针夹(9);所述针夹(9)的前端向两边翻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脚(3)的底部平滑弯曲,并在底部设有垫板(10);所述垫板(10)的底部设有带防滑纹的硅胶层;三组所述活动支脚(3)之间互成120°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5)的外侧面及顶面与隔热筒(6)的内侧面及内顶面之间留有至少1.5mm的空隙;所述隔热筒(6)的底部分布设有热疗孔(17);所述隔热筒(6)及橡胶筒(7)的底部侧壁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热疗孔(17)所在的水平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筒(5)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控制器(4)上设有显示屏(18),并排布设有插线口(16);每组所述插线口(16)均标有编号,并配有独立的温度调节旋钮;所述套筒组(1)上连出电连接线(19);所述电连接线(19)的端部设有与插线口(16)匹配的插头;所述加热筒(5)上的电加热丝(8)及温度传感器(12)分别通过电连接线(19)与控制器(4)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5)采用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所述隔热筒(6)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通针孔(15)匹配针灸用的银针(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83823.0U CN211356775U (zh) | 2019-12-18 | 2019-12-18 | 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83823.0U CN211356775U (zh) | 2019-12-18 | 2019-12-18 | 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56775U true CN211356775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49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83823.0U Active CN211356775U (zh) | 2019-12-18 | 2019-12-18 | 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5677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75604A (zh) * | 2021-10-29 | 2022-01-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 一种麻醉科临床用的局麻药喷洒装置 |
CN115944529A (zh) * | 2023-02-10 | 2023-04-11 | 北京北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外热针加热结构 |
-
2019
- 2019-12-18 CN CN201922283823.0U patent/CN21135677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75604A (zh) * | 2021-10-29 | 2022-01-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 一种麻醉科临床用的局麻药喷洒装置 |
CN115944529A (zh) * | 2023-02-10 | 2023-04-11 | 北京北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外热针加热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08368U (zh) | 一种带时间刻度的艾条 | |
CN211356775U (zh) | 一种多功能针灸加热仪 | |
KR20190110715A (ko) | 전기 온침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 온침 장치 | |
CN102327183B (zh) | 一种可自动加热的针灸设备 | |
CN105662840A (zh) | 一种旋转艾灸仪器 | |
CN106074154B (zh) | 一种火针治疗仪 | |
JP6266935B2 (ja) | 温灸器 | |
CN110215394A (zh) | 一种温针灸针治疗仪 | |
CN101309528B (zh) | 针灸毫针的微型电加热装置 | |
JP3196760U (ja) | 揉み温灸器 | |
CN217724093U (zh) | 一种加热保温的针灸装置 | |
CN219480886U (zh) | 一种加热银针防烫伤固定装置 | |
CN209662196U (zh) | 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温针灸器 | |
JP3205459U (ja) | 電気式温灸棒 | |
CN111449946A (zh) | 一种电热艾灸笔 | |
CN215133243U (zh) | 一种具有旋转调温功能的艾灸机器人 | |
CN214859181U (zh) | 一种温针灸装置 | |
CN202184923U (zh) | 一种可自动加热的针灸设备 | |
CN213608085U (zh) | 一种中医针灸器 | |
CN217828389U (zh) | 一种多部位用升降式艾灸支架 | |
CN216652874U (zh) | 一种壮医改良的方便换艾、防烫伤温针灸固定器 | |
CN203885838U (zh) | 电力式温灸棒 | |
CN218458335U (zh) | 多功能电热针治疗仪前端组件 | |
CN219049494U (zh) | 一种针灸针温热器 | |
CN221430507U (zh) | 一种具有杀菌护理结构的卷发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