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1021U - 一种防过压弹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过压弹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51021U
CN211351021U CN201922164253.3U CN201922164253U CN211351021U CN 211351021 U CN211351021 U CN 211351021U CN 201922164253 U CN201922164253 U CN 201922164253U CN 211351021 U CN211351021 U CN 211351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elastic
bottom plate
overvoltag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642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642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51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51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51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过压弹片,包括依次相连的底板、弹性臂和弧形接触部,所述底板上具有对应于所述弧形接触部设置的止挡凸起,所述止挡凸起朝靠近所述弧形接触部的方向凸出。防过压的止挡凸起设于底板上,当弹性臂下压到最大行程时,止挡凸起能够从接触部的下方直接支撑接触部,从而防止出现弹片过压受损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作为防过压结构的止挡凸起无需占用弹片两侧的空间,使得弹片更加小型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过压弹片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防过压弹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过压弹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C字型弹片包括有防过压结构的弹片和无防过压结构的弹片,当弹片的接触部受到过大压力时,无防过压结构的弹片的接触部就容易发生不可逆变形,造成弹片损坏;而现有的具有防过压结构的弹片中,防过压结构通常是设于弹性臂两侧的两个护臂,该两个护臂分别与弹片的底板连接,这种防过压结构虽然能够起到保护接触部的作用,但是,其会加大弹片尺寸,不利于弹片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化防过压弹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过压弹片,包括依次相连的底板、弹性臂和弧形接触部,所述底板上具有对应于所述弧形接触部设置的止挡凸起,所述止挡凸起朝靠近所述弧形接触部的方向凸出。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凸起呈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凸起弯折成型或冲压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接触部上设有接触凸包。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弹性力臂、第二弹性力臂和第三弹性力臂,第一弹性力臂连接所述底板,第三弹性力臂连接所述弧形接触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力臂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的顶面上设有SMT吸取区。
进一步的,弧形接触部抵触所述止挡凸起时,弧形接触部远离弹性臂的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防过压的止挡凸起设于底板上,当弹性臂下压到最大行程时,止挡凸起能够从接触部的下方直接支撑接触部,从而防止出现弹片过压受损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作为防过压结构的止挡凸起无需占用弹片两侧的空间,使得弹片更加小型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过压弹片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防过压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防过压弹片的工作原理图(弹片未受压时);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防过压弹片的工作原理图(弹片过压时)。
标号说明:
1、底板;
2、弹性臂;
21、第一弹性力臂;
22、第二弹性力臂;
23、第三弹性力臂;
3、弧形接触部;
4、止挡凸起;
5、间隙;
6、SMT吸取区;
7、PCB板;
8、接触凸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防过压弹片,包括依次相连的底板1、弹性臂2和弧形接触部3,所述底板1上具有对应于所述弧形接触部3设置的止挡凸起4,所述止挡凸起4朝靠近所述弧形接触部3的方向凸出。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防过压的止挡凸起4设于底板1上,当弹性臂2下压到最大行程时,止挡凸起4能够从接触部的下方直接支撑接触部,从而防止出现弹片过压受损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作为防过压结构的止挡凸起4无需占用弹片两侧的空间,使得弹片更加小型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过压弹片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势。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凸起4呈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凸起4弯折成型或冲压成型。
从上述描述可知,止挡凸起4结构简单、成型容易。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接触部3上设有接触凸包8。
从上述描述可知,接触凸包8的设置利于提高防过压弹片与外部构件导通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臂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弹性力臂21、第二弹性力臂22和第三弹性力臂23,第一弹性力臂21连接所述底板1,第三弹性力臂23连接所述弧形接触部3。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力臂22平行于所述底板1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力臂22的顶面上设有SMT吸取区6。
从上述描述可知,SMT吸取区6的设置使得防过压弹片能够通过SMT工艺快速焊接在外部构件(例如PCB板7)上。
进一步的,弧形接触部3抵触所述止挡凸起4时,弧形接触部3远离弹性臂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之间具有间隙5。
从上述描述可知,如此构造可确保防过压弹片在承受较大下压力时,接触部不会出现不可逆变形。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防过压弹片,用于弹性连接两个部件或弹性导通两个导电件,其包括依次相连的底板1、弹性臂2和弧形接触部3,所述底板1上具有对应于所述弧形接触部3设置的止挡凸起4,所述止挡凸起4位于所述弹性臂2的下方,所述止挡凸起4朝靠近所述弧形接触部3的方向凸出。作为优选,当弧形接触部3抵触所述止挡凸起4时,弧形接触部3远离弹性臂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之间具有间隙5。
所述止挡凸起4呈弧形,所述止挡凸起4弯折成型或冲压成型,可选的,所述止挡凸起4呈半椭圆弧线形。为减少止挡凸起4集聚的应力,提高防过压弹片的结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止挡凸起4上设有破断口(图未示),所述破断口将所述止挡凸起4从中间分隔为两段,所述破断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即与所述止挡凸起4的长度方向垂直。
具体的,所述弹性臂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弹性力臂21、第二弹性力臂22和第三弹性力臂23,第一弹性力臂21连接所述底板1,第三弹性力臂23连接所述弧形接触部3。
所述第二弹性力臂22平行于所述底板1设置且位于所述底板1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弹性力臂22的顶面上设有SMT吸取区6,所述底板1的底面为焊接面,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过压弹片通过所述焊接面焊接在PCB板7上。
为提高防过压弹片导通的稳定性,所述弧形接触部3上设有接触凸包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过压弹片,作为防过压结构的止挡凸起无需占用弹片两侧的空间,使得弹片更加小型化;结构简单、稳定,加工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防过压弹片,包括依次相连的底板、弹性臂和弧形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具有对应于所述弧形接触部设置的止挡凸起,所述止挡凸起朝靠近所述弧形接触部的方向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过压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凸起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过压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凸起弯折成型或冲压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过压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接触部上设有接触凸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过压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弹性力臂、第二弹性力臂和第三弹性力臂,第一弹性力臂连接所述底板,第三弹性力臂连接所述弧形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过压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力臂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力臂的顶面上设有SMT吸取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过压弹片,其特征在于:弧形接触部抵触所述止挡凸起时,弧形接触部远离弹性臂的一端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CN201922164253.3U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防过压弹片 Active CN211351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4253.3U CN211351021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防过压弹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4253.3U CN211351021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防过压弹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51021U true CN211351021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1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64253.3U Active CN211351021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防过压弹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510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7178B (zh) 弹片结构
US8206188B1 (en) Connector terminal
TWI470881B (zh) Coaxial connector
US20200220291A1 (en) Terminal
CN211351021U (zh) 一种防过压弹片
CN108511935B (zh) 双面接触弹片
US20160056546A1 (en) Contact
CN204857982U (zh) 手机弹片
JP3161365U (ja) コネクタ端子
KR101398156B1 (ko) 단말기용 인테나 클립
CN108470999B (zh) 电连接器
CN207338717U (zh) 导电端子
CN202601854U (zh) 一种超低天线接触弹片
CN209843992U (zh) 弹片
CN107240798B (zh) 双触点弹片
CN209804940U (zh) 一种弹片连接器结构
CN202042633U (zh) 导电端子
CN201196974Y (zh) 接触端子
CN210006933U (zh) 一种侧压o型弹片结构
CN209804912U (zh) 一种弹片连接器结构
CN109713474B (zh) 电性连接弹片、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08682980B (zh) 零位移弹片连接器
CN106099484B (zh) 焊接段延伸有止高环绕侧壁的表面安装弹片
CN110350347B (zh) 压接连接器
CN215008596U (zh) 一种导通弹片及导通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