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3054U - 一种机油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油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3054U
CN211343054U CN201922393737.5U CN201922393737U CN211343054U CN 211343054 U CN211343054 U CN 211343054U CN 201922393737 U CN201922393737 U CN 201922393737U CN 211343054 U CN211343054 U CN 211343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ing device
tube
wiring harness
oil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937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国祥
荣玉龙
龚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937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3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3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30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加热装置,该机油加热装置包括手柄、管体、加热体、正极接线束及负极接线束,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管体的至少一段区域上设置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包括导热管壳及电热主体,所述导热管壳与管体连接,所述电热主体设置在导热管壳内;所述正极接线束的一端和负极接线束的一端分别与电热主体电连接,所述正极接线束的另一端和负极接线束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管体并从管体的第一端引出。

Description

一种机油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机油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从汽车发动机起动时的变工况入手研究汽车节能及环保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发动机起动暖机过程是指发动机点火成功后,发动机内的冷却水和机油从较低温度上升至正常温度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拖动、起动、后起动和暖机四个阶段。该过程历时较长,其直接影响到发动机各动力总成的磨损和整机的排放。根据文献可知,发动机冷起动初期产生的THC(指排放的气体中含有碳氢化合物的总量)和CO排放量会比常温起动时增加很多。研究表明,发动机在起动阶段最初的约300秒时间内产生的CO和THC的排放量占整个排放测试阶段的约60%-80%。由此可见,提高冷起动和暖机过程的水温和机油温度尤为重要。此外,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气缸壁与曲轴颈的磨损程度。发动机在起动阶段,特别是在低温冷起动阶段,由于其水温和润滑油的温度较低,造成发动机磨损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加热的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油加热装置的新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油加热装置,其包括:
手柄;
管体,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
加热体,所述管体的至少一段区域上设置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包括导热管壳及电热主体,所述导热管壳与管体连接,所述电热主体设置在导热管壳内;
正极接线束及负极接线束,所述正极接线束的一端和负极接线束的一端分别与电热主体电连接,所述正极接线束的另一端和负极接线束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管体并从管体的第一端引出。
可选地,所述导热管壳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导热管壳的开口端与所述管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热管壳连接在管体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导热管壳为金属材质。
可选地,所述导热管壳与管体之间连接有绝热套管。
可选地,所述管体为两端封闭的空腔结构,所述管体的两端均开设有用于正极接线束及负极接线束穿过的穿线孔。
可选地,所述电热主体为沿导热管壳的轴向螺旋设置在导热管壳内的电阻丝。
可选地,所述正极接线束及负极接线束其中之一与电阻丝的一端连接,所述正极接线束及负极接线束中的另一个沿导热管壳的轴向穿过电阻丝并与电阻丝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正极接线束和/或负极接线束的外部套设有绝缘套管。
可选地,所述正极接线束和/或负极接线束的穿过所述电阻丝的线段外部套设有绝缘套管。
可选地,所述机油加热装置为机油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加热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能够在发动机冷启动和暖机过程中,起到加热机油到目标温度的作用,使发动机的表面温度和润滑状态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值,给发动机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起动环境。而且能够降低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THC和CO的排放量,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油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油加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油加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油加热装置,参考图1、图2所示,所述机油加热装置包括手柄1、管体2、加热体3、正极接线束4及负极接线束5;所述管体2的第一端与手柄1固定连接;所述管体2的至少一段区域上设置有加热体3,所述加热体3包括导热管壳31及电热主体32,所述导热管壳31与管体2连接,所述电热主体32设置在导热管壳31内;所述正极接线束4的一端和负极接线束5的一端分别与电热主体32电连接,所述正极接线束4的另一端和负极接线束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管体2并从管体2的第一端引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油加热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在发动机启动时,特别是在北方较冷的冬天,机油的温度较低。冷启动时,发动机的暖机时间变长,THC和CO的排放量增多、燃油消耗提高、发动机润滑性能下降,从而造成发动机磨损加剧。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加热装置,将该机油加热装置插入到与缸体油底壳相通的导管中,在发动机冷启动时,由ECU发出指令,打开与设置在加热体3内的电热主体32连接的正负极电源,使设置在加热体3内的电热主体32通电加热,电热主体32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管壳31传递给机油,使得机油的温度能够较快地升高到发动机暖机和润滑所需要的最佳机油温度。当暖机结束后,由ECU发出指令切断与电热主体32连接的正负极电源,电热主体32随即停止工作。在汽车正常行驶的过程中,若检测到机油的温度不够,可再随时启动该机油加热装置。此外,当需要检查机油的容量时,只需要拔掉正极接线束4及负极接线束5即可,然后将该机油加热装置拔出,观察该机油加热装置表面的机油液面即可。因此,该机油加热装置既能够检测油底壳中机油的含量,还能够在发动机冷启动和暖机过程中,起到加热机油到目标温度的作用,使发动机的表面温度和润滑状态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值,给发动机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起动环境。这样不仅能够缩短发动机暖机的时间,而且能够降低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THC和CO的排放量,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由于机油温度升高、其粘度降低,有效减小了发动机的摩擦,降低了发动机的负荷,提高了发动机的寿命。
之所以设置导热管壳31是为了将电热主体32与机油进行隔离,避免电热主体32直接接触机油导致机油升温过快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与缸体油底壳相通的导管并非直筒的形状,因此管体2及导热管壳3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直管结构或者弯管结构、或者其他任意适合的形状,并且在将该机油加热装置插入与缸体油底壳相通的导管的过程中,管体2及导热管壳31可以进行适当的弯曲变形以确保该机油加热装置插入的顺畅性。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图3中将管体2及导热管壳31均表示为呈直筒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壳31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导热管壳31的开口端与所述管体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将加热体3设置在管体2的远离手柄1的端头位置处。对于油面深度不会太深的缸体油底壳来说更加实用,因为一般来说,油面不会完全没过加热体3的高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所述导热管壳31连接在管体2的中部。即加热体3的导热管壳31对接在管体2的中部,加热体3将管体2分为两段;或者,加热体3的导热管壳31还可以套接在管体2的中部的一段区域处,管体2本身是完整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壳31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的导热管壳31热传导效率较高。例如采用金属铝制成导热管壳31,其成本较低,并且既能够保证导热管壳31的热传导效率,又能够确保导热管壳31易于弯曲。
参考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壳31与管体2之间连接有绝热套管6。绝热套管6的设置能够避免电热主体32发出的热量从导热管壳31传导到管体2上。这样既能够确保电热主体32对机油进行加热的效率,又能够避免热量传导到管体2上后对该机油加热装置外部的设备造成损伤。在导热管壳31连接在在管体2的远离手柄1的端头位置处的实施方式中,只需要在管体2的远离手柄1的端头位置处设置一个绝热套管 6即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果加热体3的导热管壳31对接在管体2的中部,加热体3将管体2分为两段,则在导热管壳31与管体2对接的两端均设置绝热套管6。在导热管壳31套接在管体2的中部的实施方式中,在导热管壳31内设置的电热主体32与管体2之间套接一段绝热套管6,以实现电热主体32与管体2的隔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2为两端封闭的空腔结构,所述管体2的两端均开设有用于正极接线束4及负极接线束5穿过的穿线孔。在实际应用中,可在管体2的两端设置密封盖,然后在密封盖上开设所述穿线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热主体32为沿导热管壳31的轴向螺旋设置在导热管壳31内的电阻丝。电阻丝的工作效率较高,能够比较迅速地发热。并且电阻丝成本较低、设置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接线束4及负极接线束5其中之一与电阻丝的一端连接,所述正极接线束4及负极接线束5中的另一个沿导热管壳 31的轴向穿过电阻丝后与电阻丝的另一端连接。
例如,可以将正极接线束4连接到电阻丝靠近管体2的一端,同时将负极接线束5连接到电阻丝远离管体2的一端。再例如,可以将正极接线束4连接到电阻丝远离管体2的一端,同时将负极接线束5连接到电阻丝管体2的一端。然后正极接线束4与负极接线束5均穿过管体2后从管体 2的第一端引出到管体2的外部,与发动机外部的正负极电源相连接。这样的设置方式安装方便、连接过程简单易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接线束4和/或负极接线束5的外部套设有绝缘套管。可选地,所述正极接线束4和/或负极接线束5的穿过所述电阻丝的线段外部套设有绝缘套管。
例如,如果正极接线束4沿导热管壳31的轴向穿过电阻丝后与电阻丝远离管体2的一端连接,则在正极接线束4的外部套设绝缘套管。再例如,如果负极接线束5沿导热管壳31的轴向穿过电阻丝后与电阻丝远离管体2的一端连接,则在负极接线束5的外部套设绝缘套管。绝缘套管的设置既能够防止正极接线束4及负极接线束5中穿过电阻丝的一个与电阻丝触碰后发生短路的情况,又能够对电阻丝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油加热装置为机油尺。可选地,在所述导热管壳31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尺。在导热管壳31的外表面设置刻度尺能够更加精确地获得机油的容量值。
参考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1包括环状体11及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的一端与环状体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12的另一端插接在管体2的第一端处。
手柄1中环状体11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插入及拔出该机油加热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1为金属材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2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
参考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电热主体32的安装及电热主体32损坏时的检修或更换,可以将导热管壳31的两端均设置为开口端,同时在导热管壳31远离管体2的一端盖设密封盖33,以防止机油进入到导热管壳31内与电热主体32发生接触。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机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1);
管体(2),所述管体(2)的第一端与手柄(1)固定连接;
加热体(3),所述管体(2)的至少一段区域上设置有加热体(3),所述加热体(3)包括导热管壳(31)及电热主体(32),所述导热管壳(31)与管体(2)连接,所述电热主体(32)设置在导热管壳(31)内;
正极接线束(4)及负极接线束(5),所述正极接线束(4)的一端和负极接线束(5)的一端分别与电热主体(32)电连接,所述正极接线束(4)的另一端和负极接线束(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管体(2)并从管体(2)的第一端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壳(31)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导热管壳(31)的开口端与所述管体(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壳(31)连接在管体(2)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壳(31)为金属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壳(31)与管体(2)之间连接有绝热套管(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为两端封闭的空腔结构,所述管体(2)的两端均开设有用于正极接线束(4)及负极接线束(5)穿过的穿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主体(32)为沿导热管壳(31)的轴向螺旋设置在导热管壳(31)内的电阻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线束(4)及负极接线束(5)其中之一与电阻丝的一端连接,所述正极接线束(4)及负极接线束(5)中的另一个沿导热管壳(31)的轴向穿过电阻丝并与电阻丝的另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线束(4)和/或负极接线束(5)的外部套设有绝缘套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线束(4)和/或负极接线束(5)的穿过所述电阻丝的线段外部套设有绝缘套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加热装置为机油尺。
CN201922393737.5U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机油加热装置 Active CN211343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3737.5U CN211343054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机油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3737.5U CN211343054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机油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3054U true CN211343054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1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93737.5U Active CN211343054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机油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30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43054U (zh) 一种机油加热装置
CN205207014U (zh) 一种自限温输油管
CN204312217U (zh) 一种自控温输油管
CN201443425U (zh) 强制循环式润滑油加热器
JP2010127375A (ja) すべり軸受
US8225772B1 (en) Fuel warming device
CN205300798U (zh) 轴瓦防漏温度传感器
CN218882317U (zh) 一种集滤器装置及发动机
CN210531024U (zh) 一种发动机冷启动辅助空气加热器
US2712815A (en) Electrically actuated fluid heating attachment for automotive engines
US1759969A (en) Engine heater
CN210799216U (zh) 加热器和具有其的暖机系统
CN106762324A (zh) 一种发电机组强制循环加热装置
CN208873404U (zh) 一种多功能发动机标牌
CN203476304U (zh) 一种用于油井下原油加热的电加热器
CN201474806U (zh) 机动车柴油加温器
US2681407A (en) Heater for fluid circulating systems
CN214944491U (zh) 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发动机曲轴箱出气管
CN201991655U (zh) 出油管ptc加热器
RU214356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нагрева масла для запуска двигателя авто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1461134U (zh) 一种加浓阀
CN219368975U (zh) 充电桩ntc温度传感器
CN2434164Y (zh) 发动机起动电加热装置
CN206290356U (zh) 发电机组强制循环加热装置
CN218237526U (zh) 一种驻车加热器用双取油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