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8961U - 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38961U CN211338961U CN201921117640.5U CN201921117640U CN211338961U CN 211338961 U CN211338961 U CN 211338961U CN 201921117640 U CN201921117640 U CN 201921117640U CN 211338961 U CN211338961 U CN 2113389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biological filter
- pipe
- anoxic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设置的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使小型池体内能够得到有效动力搅拌,污泥无泵自动就可以回流到下个单元,采用的固定式立体网状填料,比表面积大,有机物去除率高;该装置的好氧生化池挂膜后,在曝气搅动的作用下充满整个池体,为微生物提供更大的附着面,提高微生物浓度,增加生物量;该装置的缺氧沉降池使泥水混合液得到分离,污泥沉淀自动回到好氧池,保证了好氧池的污泥浓度,曝气生物滤池保证了出水水质,火山岩填料和铁基除磷滤料组合,保证了氨氮、总氮和磷的去除;该装置结构严谨,设计合理,缩短了工艺流程,能耗低,运行管理简便,装置一体化设计,适合面向社会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村所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数量巨大,约占全国的一半,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大部分村庄没有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的污染了农村环境,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
随着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入开展,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大幅提升,农村村镇污水治理也随之上升到新的高度,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处理、分散式处理等技术方式结合农村居住现状特点,因地制宜,就近收集,就近处理,效果显著。
但在实际治理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会遇到:农村污水具有水量小,水量水质波动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生化厌氧缺氧池处理效率低、搅拌系统能耗高、污水污泥回流能耗高问题,污水生化处理容积负荷低,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差、有机污染物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该装置设置的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使小型池体内能够得到有效动力搅拌,污泥无泵自动就可以回流到下个单元,节约了动力运行费用,采用的新型固定式立体网状填料,比表面积大,生物含量高,有机物去除率高;而且,该装置的好氧生化池挂膜后,在曝气搅动的作用下充满整个池体,为微生物提供更大的附着面,提高好氧池的微生物浓度,增加生物量;该装置的缺氧沉降池使泥水混合液得到分离,污泥沉淀自动回到好氧池,保证了好氧池的污泥浓度,节省了污泥回流动力消耗,曝气生物滤池保证了出水水质,火山岩填料和铁基除磷滤料的有机组合,保证了氨氮、总氮和磷的去除;另外,该装置结构严谨,设计合理,缩短了工艺流程,能耗低,运行管理简便,出水水质好,装置一体化设计,实用性强,适合面向社会推广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它由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布水器、第一调节阀、导流槽、第二调节阀、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好氧生化池、缺氧沉降池、硝化液回流装置、第一出水堰、第一导流管、第一中心导流筒、污泥回流提升装置、回流管、回流泵、回流调节阀、出水流调节阀、曝气管网、承托层、供气风机、第一进气阀、集泥管、二次沉淀池、第一排泥阀、好氧池曝气系统、缺氧池曝气系统、厌氧池曝气系统及装置箱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导流槽、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好氧生化池、缺氧沉降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
所述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布水器、立体网状填料层、厌氧池曝气系统,所述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通过第二隔板与导流槽相邻,第二隔板下端折角倾斜且与箱体壁留有缝隙,所述布水器通过管道与第一调节阀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3通过管道与污水进水泵相连接,所述厌氧池曝气系统通过导管与第六进气阀相连接;
所述导流槽内上端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调节阀、硝化液回流装置、回流管相连接,所述导流槽内下端设置有缺氧池曝气系统,所述导流槽下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排泥阀相连接,所述缺氧池曝气系统通过导管与第五进气阀相连接;
所述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下端与导流槽相通,所述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内设置有立体网状填料层,所述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导流槽通过第二隔板与好氧生化池相邻,第二隔板上端设置有开口;
所述好氧生化池内设置底部设置有好氧池曝气系统,好氧池曝气系统通过导管与第四进气阀相连接,所述好氧生化池内设置有悬浮填料层,悬浮填料层挂膜后在曝气搅动的作用下充满整个池体,所述好氧生化池通过第一隔板与缺氧沉降池相邻,所述第一隔板下端折角倾斜且与斜隔板留有缝隙;
所述缺氧沉降池内设置有硝化液回流装置,硝化液回流装置通过管道与导流槽相连接,硝化液回流装置通过导管与第三进气阀相连接;所述缺氧沉降池内上端通过第一出水堰、第一导流管与第一中心导流筒相连通;
所述二次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一导流管、第一中心导流筒,所述二次沉淀池 30内中部设置有斜管填料层,所述第一中心导流筒下端低于斜管填料层底部,所述二次沉淀池内底部设置有集泥管,集泥管通过污泥回流提升装置、管道与布水器相连通,污泥回流提升装置通过导管与第二进气阀相连接,所述二次沉淀池内上端通过第二出水堰、第二导流管与第二中心导流筒相连通;
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设置有第二导流管、第二中心导流筒,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中部设置有混合填料层,混合填料层下端设置有承托层,承托层上设置有曝气管网,所述曝气管网通过导管与第一进气阀相连接,所述第二中心导流筒下端穿透承托层并低于承托层,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上端一侧通过第三出水堰、管道分别与回流调节阀、出水流调节阀相连接,所述回流调节阀通过管道、回流泵与回流管相连接,所述出水流调节阀接外排水管直接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第一排泥阀、第三进气阀、第四进气阀、第五进气阀、第二排泥阀、第六进气阀通过供气干管与供气风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生化池内的悬浮填料层为PPC悬浮填料,密度大于 1.01,比重略大于水。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网状填料层内为网状立体填料,采用PP材料,耐高温,网丝直径1mm,密度接近水,所述立体网状填料层的填充密度为池容的50%-70%。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填料层为火山岩填料和铁基除磷填料,火山岩填料粒径3-5mm;铁基除磷填料粒径3-5mm;所述混合填料层高度大于1.2m。
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装置设置的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可获得无需动力消耗的有效搅拌,污泥无泵自动就可以回流到下个单元,节约了动力运行费用,采用的新型固定式立体网状填料,比表面积大,生物含量高,有机物去除率高。
2、该装置的好氧生化池挂膜后,在曝气搅动的作用下充满整个池体,为微生物提供更大的附着面,提高好氧池的微生物浓度,增加生物量。
3、该装置的缺氧沉降池使泥水混合液得到分离,污泥沉淀自动回到好氧池,保证了好氧池的污泥浓度,节省了污泥回流动力消耗,曝气生物滤池保证了出水水质,火山岩填料和铁基除磷滤料的有机组合,保证了氨氮、总氮和磷的去除。
4、该装置结构严谨,设计合理,缩短了工艺流程,能耗低,运行管理简便,出水水质好,装置一体化设计,实用性强,适合面向社会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图中各个部分由下列阿拉伯数字表示:
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布水器-2、第一调节阀-3、导流槽-4、第二调节阀-5、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好氧生化池-7、第一隔板-8、缺氧沉降池-9、硝化液回流装置-10、第一出水堰-11、第一导流管-12、第一中心导流筒-13、污泥回流提升装置-14、第二出水堰-15、第二导流管-16、第二中心导流筒-17、第三出水堰-18、回流管-19、回流泵-20、回流调节阀-21、出水流调节阀-22、曝气管网-23、承托层-24、供气风机-25、第一进气阀-26、供气干管-27、第二进气阀-28、集泥管-29、二次沉淀池-30、第一排泥阀-31、第三进气阀-32、斜隔板-33、好氧池曝气系统-34、第四进气阀-35、缺氧池曝气系统-36、第五进气阀-37、第二排泥阀-38、第六进气阀-39、第二隔板-40、厌氧池曝气系统-41、污水进水泵-42、曝气生物滤池-43、箱体-44。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它由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布水器2、第一调节阀3、导流槽4、第二调节阀5、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好氧生化池7、缺氧沉降池9、硝化液回流装置10、第一出水堰11、第一导流管12、第一中心导流筒13、污泥回流提升装置14、回流管 19、回流泵20、回流调节阀21、出水流调节阀22、曝气管网23、承托层24、供气风机25、第一进气阀26、集泥管29、二次沉淀池30、第一排泥阀31、好氧池曝气系统34、缺氧池曝气系统36、厌氧池曝气系统41、箱体44组成。
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导流槽4、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好氧生化池7、缺氧沉降池9、二次沉淀池30、曝气生物滤池43;
所述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布水器2、立体网状填料层、厌氧池曝气系统41,所述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通过第二隔板40与导流槽4相邻,第二隔板40下端折角倾斜且与箱体壁留有缝隙,所述布水器2 通过管道与第一调节阀3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3通过管道与污水进水泵42 相连接,所述厌氧池曝气系统41通过导管与第六进气阀39相连接;
所述导流槽4内上端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调节阀5、硝化液回流装置10、回流管19相连接,所述导流槽4内下端设置有缺氧池曝气系统36,所述导流槽4下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排泥阀38相连接,所述缺氧池曝气系统36通过导管与第五进气阀37相连接;
所述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下端与导流槽4相通,所述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内设置有立体网状填料层,所述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导流槽4通过第二隔板40与好氧生化池7相邻,第二隔板40上端设置有开口;
所述好氧生化池7内设置底部设置有好氧池曝气系统34,好氧池曝气系统 34通过导管与第四进气阀35相连接,所述好氧生化池7内设置有悬浮填料层,悬浮填料层挂膜后在曝气搅动的作用下充满整个池体,所述好氧生化池7通过第一隔板8与缺氧沉降池9相邻,所述第一隔板8下端折角倾斜且与斜隔板33 留有缝隙;
所述缺氧沉降池9内设置有硝化液回流装置10,硝化液回流装置10通过管道与导流槽4相连接,硝化液回流装置10通过导管与第三进气阀32相连接;所述缺氧沉降池9内上端通过第一出水堰11、第一导流管12与第一中心导流筒13相连通;
所述二次沉淀池30内设置有第一导流管12、第一中心导流筒13,所述二次沉淀池30内中部设置有斜管填料层,所述第一中心导流筒13下端低于斜管填料层底部,所述二次沉淀池30内底部设置有集泥管29,集泥管29通过污泥回流提升装置14、管道与布水器2相连通,污泥回流提升装置14通过导管与第二进气阀28相连接,所述二次沉淀池30内上端通过第二出水堰15、第二导流管16与第二中心导流筒17相连通;
所述曝气生物滤池43内设置有第二导流管16、第二中心导流筒17,所述曝气生物滤池43内中部设置有混合填料层,混合填料层下端设置有承托层24,承托层24上设置有曝气管网23,所述曝气管网23通过导管与第一进气阀26 相连接,所述第二中心导流筒17下端穿透承托层24并低于承托层24,所述曝气生物滤池43内上端一侧通过第三出水堰18、管道分别与回流调节阀21、出水流调节阀22相连接,所述回流调节阀21通过管道、回流泵20与回流管19 相连接,所述出水流调节阀22接外排水管直接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阀26、第二进气阀28、第一排泥阀31、第三进气阀32、第四进气阀35、第五进气阀37、第二排泥阀38、第六进气阀39通过供气干管27与供气风机25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生化池7内的悬浮填料层为PPC悬浮填料,密度大于 1.01,比重略大于水。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网状填料层内为网状立体填料,采用PP材料,耐高温,网丝直径1mm,密度接近水,所述立体网状填料层的填充密度为池容的 50%-70%。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填料层为火山岩填料和铁基除磷填料,火山岩填料粒径3-5mm;铁基除磷填料粒径3-5mm;所述混合填料层高度大于1.2m。
该装置污水处理步骤为:
①污水采用分段进入方式,一部分污水是经污水进水泵42、第一调节阀3、布水器2进入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同时,另一部分污水经第二调节阀5、导流槽4进入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
②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出水进入好氧生化池7,污水经第一隔板8与斜隔板之间的缝隙进入缺氧沉降池9;硝化液回流装置10回流到导流槽4;缺氧沉降池9的上清液经第一出水堰11、第一导流管12、第一中心导流筒13进入二次沉淀池30中;
③二次沉淀池30中部分污泥经集泥管29、污泥回流提升装置14、布水器2进入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中;二次沉淀池30中经过沉淀的污水上清液经第二出水堰15、第二导流管16、第二中心导流筒17进入曝气生物滤池43底部;
④曝气生物滤池43出水经第三出水堰18、出水流调节阀22排放;部分水经回流调节阀21、回流泵20、回流管19、导流槽4进入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进一步实现反硝化脱氮;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运行能耗,增大容积负荷,提升单元功能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①为了降低能耗,提高容积负荷,改善传统厌氧反应器在冲击负荷下易发生能生物体流失问题,采用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处理有机废水,采用连续进水的降流式水流形式,能够省去传统的泥、水、气分离装置,防止沉积的搅拌装置,选用材质密度与水接近的网状固定填料,结构更加简单,便于运行造作与管理。填料网状通道式设计,形成三维流体,不易发生堵塞,传质条件好;填料可使污水、空气和生物膜得到充分接触交换;均匀的上布水系统,避免发生短流的问题。同时,以固定床生物膜保持系统生物量,相比传统的厌氧处理工艺,生物量不易流失。
污水进水采用两点分别进水方式,保证碳源的合理分配;首先污水经第一调节阀3、布水器2,进入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经固定床立体网状填料层内的网状立体填料挂膜,形成高密度生物量,降解有机物物;填料床下设厌氧池曝气系统41,定期对固定床膜进行冲刷,防止床层堵塞;系统单元产生的污水污泥混合物经第二隔板40自然沉降到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底部,实现在没有搅拌的条件下,防止污泥沉积及填料堵塞问题,实现污泥的无泵自动回流功能,节约了能耗。
上述的网状立体填料为PP材料,耐高温,网丝1mm,密度接近水。
②在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中,部分污水经第二调节阀5、导流槽4进入该系统单元底部,上向流经固定网状立体填料挂膜,形成高密度生物量,降解有机物;出水经上部隔板进入好氧生化池7;
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底部设置缺氧池曝气系统36,气体通过第五进气阀 37调节进气量,定时搅拌,防止污泥沉积,溶解氧控制在0.5mg/l以下;剩余污泥通过第二排泥阀38排入污泥池;
③好氧生化池7中,底部好氧池曝气系统34通过第四进气阀35供氧,污水得以净化去除有机物,池中投加PPC悬浮填料,密度大于1.01,比重略大于水,在好氧生化池7内挂膜后与好氧生化池7混合液浓度接近,在曝气搅动的作用下充满整个池体;填料比表面积4000m2/m3,为微生物提供更大的附着面,提高好氧池的微生物浓度,增加生物量。
混合净化污水经第一隔板8与斜隔板33之间的夹角缝隙进入缺氧沉降池 9,进行初步的泥水分离,污泥沉降自动回流到好氧生化池7,上清液经第一出水堰11、第一导流管12、第一中心导流筒13进入二次沉淀池30;
缺氧沉降池9中,内设置硝化液回流装置10,经管道及导流槽4进入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中;
④二次沉淀池30中,设置有斜管填料层;污泥回流提升装置14通过第二进气阀28,将底部部分污泥经集泥管29、管道及布水器2提升后进入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中,底部剩余污泥经第一排泥阀31排入污泥池处理,斜管填料层为斜管填料,采用玻璃钢或PP材质;
⑤二次沉淀池30上清液经第二出水堰15、第二导流管16、第二中心导流筒17进入曝气生物滤池43底部,上升流经混合填料层,经第三出水堰18出水外排;其中,部分水经回流调节阀21、回流泵20、回流管19、导流槽4进入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中;另一部分水达标排放;
曝气生物滤池43中,设置曝气管网23、承托层24、混合填料层;曝气系统通过第一进气阀26提供空气;
第一调节阀3和第二调节阀5的流量为60%-90%、10%-40%;
好氧生化池7内的悬浮填料层所投加的PPC悬浮填料投加量为10%-20%;
缺氧沉降池9中的硝化液回流装置10回流量为200%-300%;
二次沉淀池30中,污泥回流提升装置14回流量为50%-100%;
曝气生物滤池43中的混合填料层为火山岩填料和铁基除磷填料,火山岩填料粒径3-5mm;铁基除磷填料粒径3-5mm;混合填料层高度大于1.2m,曝气生物滤池43中,硝化液经回流调节阀21、、回流泵20、回流管19回流到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前端的导流槽4中,回流量为200%-300%;
网状立体填料的填充密度为池容的50%-70%;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4h;
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6h;
缺氧沉降池9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5-1h;好氧生化池7的水力停留时间为 5-8h;
二次沉淀池30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0h;
曝气生物滤池43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3.0h;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它由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布水器(2)、第一调节阀(3)、导流槽(4)、第二调节阀(5)、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好氧生化池(7)、缺氧沉降池(9)、硝化液回流装置(10)、第一出水堰(11)、第一导流管(12)、第一中心导流筒(13)、污泥回流提升装置(14)、回流管(19)、回流泵(20)、回流调节阀(21)、出水流调节阀(22)、曝气管网(23)、承托层(24)、供气风机(25)、第一进气阀(26)、集泥管(29)、二次沉淀池(30)、第一排泥阀(31)、好氧池曝气系统(34)、缺氧池曝气系统(36)、厌氧池曝气系统(41)、箱体(44)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导流槽(4)、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好氧生化池(7)、缺氧沉降池(9)、二次沉淀池(30)、曝气生物滤池(43);
所述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布水器(2)、立体网状填料层、厌氧池曝气系统(41),所述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1)通过第二隔板(40)与导流槽(4)相邻,第二隔板(40)下端折角倾斜且与箱体壁留有缝隙,所述布水器(2)通过管道与第一调节阀(3)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3)通过管道与污水进水泵(42)相连接,所述厌氧池曝气系统(41)通过导管与第六进气阀(39)相连接;
所述导流槽(4)内上端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调节阀(5)、硝化液回流装置(10)、回流管(19)相连接,所述导流槽(4)内下端设置有缺氧池曝气系统(36),所述导流槽(4)下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排泥阀(38)相连接,所述缺氧池曝气系统(36)通过导管与第五进气阀(37)相连接;
所述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下端与导流槽(4)相通,所述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内设置有立体网状填料层,所述升流式缺氧生物滤池(6)、导流槽(4)通过第二隔板(40)与好氧生化池(7)相邻,第二隔板(40)上端设置有开口;
所述好氧生化池(7)内底部设置有好氧池曝气系统(34),好氧池曝气系统(34)通过导管与第四进气阀(35)相连接,所述好氧生化池(7)内设置有悬浮填料层,悬浮填料层挂膜后在曝气搅动的作用下充满整个池体,所述好氧生化池(7)通过第一隔板(8)与缺氧沉降池(9)相邻,所述第一隔板(8)下端折角倾斜且与斜隔板(33)留有缝隙;
所述缺氧沉降池(9)内设置有硝化液回流装置(10),硝化液回流装置(10)通过管道与导流槽(4)相连接,硝化液回流装置(10)通过导管与第三进气阀(32)相连接;所述缺氧沉降池(9)内上端通过第一出水堰(11)、第一导流管(12)与第一中心导流筒(13)相连通;
所述二次沉淀池(30)内设置有第一导流管(12)、第一中心导流筒(13),所述二次沉淀池(30)内中部设置有斜管填料层,所述第一中心导流筒(13)下端低于斜管填料层底部,所述二次沉淀池(30)内底部设置有集泥管(29),集泥管(29)通过污泥回流提升装置(14)、管道与布水器(2)相连通,污泥回流提升装置(14)通过导管与第二进气阀(28)相连接,所述二次沉淀池(30)内上端通过第二出水堰(15)、第二导流管(16)与第二中心导流筒(17)相连通;
所述曝气生物滤池(43)内设置有第二导流管(16)、第二中心导流筒(17),所述曝气生物滤池(43)内中部设置有混合填料层,混合填料层下端设置有承托层(24),承托层(24)上设置有曝气管网(23),所述曝气管网(23)通过导管与第一进气阀(26)相连接,所述第二中心导流筒(17)下端穿透承托层(24)并低于承托层(24),所述曝气生物滤池(43)内上端一侧通过第三出水堰(18)、管道分别与回流调节阀(21)、出水流调节阀(22)相连接,所述回流调节阀(21)通过管道、回流泵(20)与回流管(19)相连接,所述出水流调节阀(22)接外排水管直接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阀(26)、第二进气阀(28)、第一排泥阀(31)、第三进气阀(32)、第四进气阀(35)、第五进气阀(37)、第二排泥阀(38)、第六进气阀(39)通过供气干管(27)与供气风机(2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生化池(7)内的悬浮填料层为PPC悬浮填料,密度大于1.01,比重略大于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网状填料层内为网状立体填料,采用PP材料,耐高温,网丝直径1mm,密度接近水,所述立体网状填料层的填充密度为池容的5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填料层为火山岩填料和铁基除磷填料,火山岩填料粒径3-5mm;铁基除磷填料粒径3-5mm;所述混合填料层高度大于1.2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17640.5U CN211338961U (zh) | 2019-07-09 | 2019-07-09 | 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17640.5U CN211338961U (zh) | 2019-07-09 | 2019-07-09 | 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38961U true CN211338961U (zh) | 2020-08-25 |
Family
ID=72092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17640.5U Active CN211338961U (zh) | 2019-07-09 | 2019-07-09 | 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3896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50261A (zh) * | 2020-11-17 | 2021-01-2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复合膜法脱氮除磷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CN112279471A (zh) * | 2020-11-20 | 2021-01-29 | 北京华宇辉煌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CN114656104A (zh) * | 2022-01-25 | 2022-06-24 | 河北恒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自循环a3o-mbbr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
2019
- 2019-07-09 CN CN201921117640.5U patent/CN21133896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50261A (zh) * | 2020-11-17 | 2021-01-2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复合膜法脱氮除磷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CN112279471A (zh) * | 2020-11-20 | 2021-01-29 | 北京华宇辉煌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CN114656104A (zh) * | 2022-01-25 | 2022-06-24 | 河北恒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自循环a3o-mbbr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45103C (zh) |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1774732B (zh) | 一体化气升环流悬浮填料分散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 |
CN102260021A (zh) | 一种无需外加碳源的生活污水深度脱氮工艺和装置 | |
CN204824550U (zh) | 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装置 | |
CN106904796B (zh) | 一种多级导流式ss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02531187B (zh) | 一种层叠式垂直流-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 |
CN106927638B (zh) | 一种多级导流式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211338961U (zh) | 一种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8910039U (zh) | 高效的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6116045A (zh) |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及其工艺 | |
CN100486922C (zh) | 一体化溅水充氧生物过滤污水净化装置及方法 | |
CN105923771A (zh) | 一种自循环生物脱氮反应器 | |
CN213865815U (zh) |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1198754U (zh) | 一种内嵌沉淀结构的一体化a2/o生化塔 | |
CN201990575U (zh) |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0451723B (zh) | 一种混合填料流化池耦合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 |
CN209906446U (zh) | 一种基于圆形罐体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 |
CN208802968U (zh) | 一种改良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3526654A (zh) | 一种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4656104B (zh) | 一种节能自循环a3o-mbbr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
CN207175566U (zh) | 旋推流淹没式好氧生物滤池 | |
CN210796140U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1712878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2982574U (zh) | 一种改良式上流反硝化脱氮反应器 | |
CN107500403A (zh) | 旋推流淹没式好氧生物滤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