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5557U - 动力装置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动力装置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5557U
CN211335557U CN201921716265.6U CN201921716265U CN211335557U CN 211335557 U CN211335557 U CN 211335557U CN 201921716265 U CN201921716265 U CN 201921716265U CN 211335557 U CN211335557 U CN 211335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output
gear
train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62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满
龚发存
李玉山
吴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162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5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5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5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和汽车,该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轴、至少两组输入轮系、输出轮系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输入轴另一端与所述至少两组输入轮系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输入轮系择一连接于所述输出轮系,以使所述输出轮系向行走轮输出动力,本实用新型能同时适用汽车低速和高速行驶。

Description

动力装置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驱动电机与减速器作是汽车中的重要的动力输出部件。
现有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特性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有恒扭矩区和恒功率区两个区域,驱动电机起步就可以输出最大的扭矩,随着转速的上升,扭矩保持不变,功率逐渐增大,之后随着转速继续增大,扭矩开始下降,进入恒功率区,高速时想超车需要输出更大的扭矩来加速,而新能源汽车进入恒功率区后,扭矩反而开始下降,导致车辆后段加速乏力。且现有减速器通常包括输入轴以及输出轴,输入轴上设有输入齿轮,输出轴上设有输出齿轮,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中间轴以及若干组相啮合的齿轮组;其中,输入轴与驱动电机连接,输出轴与汽车行走轮连接。现有的驱动电机与减速箱结构适用于低速行驶工况,例如市内上下班通勤,当汽车处于高速巡航时,汽车处于恒功率区,驱动电机输出转速高,然而输出扭矩小。因此,为了提高使新能源汽车同样适用于高速或高速超车工况,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通过提高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实现。
然而为提高驱动电机输出功率,满足同等续航里程需求时,需要通过加大电池容量来实现,电控难度大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和汽车,能同时适用汽车的低速行驶和高速行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轴、至少两组输入轮系、输出轮系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输入轴另一端与所述至少两组输入轮系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输入轮系择一连接于所述输出轮系,以使所述输出轮系向行走轮输出动力。
如上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组输入轮系包括:第一输入轮系和第二输入轮系;所述第一输入轮系包括:太阳轮、行星轮组以及行星架;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输入轴同轴固定,所述行星轮组围绕所述太阳轮转动,并和所述太阳轮啮合传动,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行星轮组连接,且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输入轮系包括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的第二输入轮;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可将所述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输入轮中的一者连接于所述输出轮系,以使所述输出轮系向所述行走轮输出动力。
如上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同步器、拨叉以及连接件,所述同步器和所述拨叉均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同步器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输出轮系相连,所述拨叉用于带动所述同步器沿所述输入轴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同步器分别与所述行星架或所述第二输入轮连接并同步转动。
如上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拨叉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具有与所述输入轴平行设置的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传动螺纹,所述拨叉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螺纹与所述输出轴的传动螺纹相互旋合,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所述拨叉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传动螺纹的相互旋合而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
如上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减速器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拨叉是否与所述行星架或所述第二输入轮相连。
如上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输出轮系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中间轴以及输出轴;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中间轴上设有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所述输出轴上设有输出齿轮;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连接组件啮合传动,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啮合传动。
如上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输出轮系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轮系相连,所述差速器另一端用于与行走轮相连。
如上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以及所述减速器的容置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外壳的外壁面固定相连。
如上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子腔,所述第二容置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围设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的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其包括第一电机和减速器,且减速器包括输入轴、至少两组输入轮系、输出轮系以及用于连接输入轮系与输出轮系的连接组件;第一电机与输入轴连接,用于向减速器输入动力,输出轮系与汽车的行走轮连接,用于向行走轮输出动力;其中,驾驶人员可以根据行驶速度的高低,选择将任一输入轮系与输出轮系连接,使得第一电机的输出扭矩可以满足行驶工况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行走轮以及如上所述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行走轮连接,用于向所述行走轮输出动力。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装置和汽车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连接组件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中外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3中外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3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电机;
21:输入轴;
22:第一输入轮系;221:太阳轮;222:行星轮组;223:行星架;
23:第二输入轮;
24:输出轮系;241:第一中间轴;242:输出轴;243:第一中间齿轮;244:第二中间齿轮;245:输出齿轮;246:差速器;247:第二中间轴;248:第三中间齿轮;249:第四中间齿轮;
25:连接组件;251:同步器;252:拨叉;253:连接件;254:第二电机;255:位置传感器;
30:外壳;31:第一壳体;311:第一容置部;312:第二容置部;32:第二壳体;33:封盖;34:吊耳;35:加油螺栓;36:放油螺栓;37:通气塞;
4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0和减速器,减速器包括输入轴21、至少两组输入轮系、输出轮系24以及连接组件25;输入轴21的一端与第一电机10连接,输入轴21另一端与至少两组输入轮系连接;连接组件25用于将输入轮系择一连接于输出轮系24,以使输出轮系24向行走轮输出动力。
具体地,动力装置应用于汽车上,用于为汽车输出动力并带动汽车行走。
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0,其中,第一电机10可以是永磁同步电机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电机,第一电机10可以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可以固定连接于壳体内,转子组件可转动的连接在壳体内,转子组件可以围设在定子组件外,也可以穿设于定子组件内,即定子组件具有用于容纳转子组件的容纳腔。定子组件可以具有定子铁芯以及绕组,相应的转子组件上可以具有转子铁芯以及磁体;绕组可以通过旋变线束组件与汽车的电池连接,汽车的控制单元可以控制电池为绕组供电,从而带动转子转动输出动力。
定子铁芯与转子铁芯均可以由硅钢片堆叠而成,其中,硅钢片的厚度可以是0.27mm-0.35mm,铁芯损耗小;定子组件的绕组可以采用扁铜线或圆铜线,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绕组可以采用扁铜线,使得定子铁芯的槽满率可以达到60%以上,扩展第一电机10的高效区,降低第一电机10噪音。
进一步地,齿槽转矩是永磁同步电机绕组不通电时磁体和定子铁芯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转矩,是由磁体与电枢齿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切向分量引起的。齿槽转矩会使第一电机10产生振动和噪声,转速波动等,使第一电机10不能平稳运行。可选地,为了降低齿槽转矩,本实施例中,转子铁芯可以为斜极方式。
动力装置还可以包括减速器,减速器为连接第一电机10与汽车行走轮的传动装置。其可以包括输入轴21、至少两组输入轮系、输出轮系24以及连接组件25;输入轴21可以与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242相连,用于将第一电机10输出的动力输送至减速器;其中,输入轴21可以与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平行设置,并通过齿轮组连接,可选地,输入轴21可以与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同轴设置,并通过同步器或联轴器等连接组件连接。
至少两组输入轮系均设置在输入轴21上,以供驾驶人员根据行驶工况选择性的将任一输入轮系连接于输出轮系24上。示例性地,输入轮系的个数可以为三个,三个输入轮系可以分别适用于低速、中速、高速的行驶工况,或者可以适用于低载、中载、重载的行驶工况。
输出轮系24可以包括输出轴,输出轴上设置可以与第一输入轮系或第二输入轮系连接的输出轮,其中,输出轮可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并在输出轴上滑动来实现与第一输入轮系或第二输入轮系的连接,输出轮也可以与输出轴242固定相连,通过驱动电机同时带动输出轮与输出轴移动实现与第一输入轮系或第二输入轮系的连接。
可以理解地,动力装置可以应用于汽车上,用于为汽车输出动力并带动汽车行走。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装置具有至少两组输入轮系,每组输入轮系均可以通过连接组件与输出轮系连接,实现满足汽车低速或高速的行驶需求,且能使得第一电机10处于高效输出状态,损耗低。
本实施例以动力装置具有两组输入轮系进行说明,其中,两组输入轮系可以均为定轴齿轮,每个定轴齿轮均与输入轴同轴设置,且可以通过输入轴上设置的同步器或离合器等连接组件与输入轴相连。两组输入轮系也可以均为行星轮系,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至少两组输入轮系包括:第一输入轮系22和第二输入轮系;第一输入轮系22包括:太阳轮221、行星轮组222以及行星架223;太阳轮221与输入轴21同轴固定,行星轮组222围绕太阳轮221转动,并和太阳轮221啮合传动,行星架223与行星轮组222连接,且行星架223与输入轴21同轴设置;第二输入轮系包括与输入轴21同轴设置的第二输入轮23;其中,连接组件25可将行星架223和第二输入轮23中的一者连接于输出轮系24,以使输出轮系24向行走轮输出动力。其中,第一输入轮系22还可以包括与太阳轮221同轴设置的内齿圈,内齿圈相对固定,且用于与行星轮组222啮合;行星轮组222可以包括三个或四个相同的行星轮,每个行星轮均与行星架223连接,使得通过输入轴21输入的动力,可以经行星架223输出。第二输入轮系可以包括与输入轴21相连的第二输入轮23。为适应低速或高速的行驶工况,第一输入轮系22和第二输入轮系与输出轮系24的传动比可以不同,以根据不同行驶工况选择不同的输入轮系。
本实施例通过行星轮系与定轴轮系结合的方式,可以通过较少的齿轮获得较大的传动比,结构紧凑。
第一输入轮系22以及第二输入轮系均可以与输入轴21同轴固定,并通过输出轮系24的移动实现输出动力,或者可以将第一输入轮系22或第二输入轮系通过离合器或同步器等连接组件连接于输入轴21上,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轮系22和第二输入轮系可以均与输入轴21固定相连,且连接组件25包括:同步器251、拨叉252以及连接件253,同步器251和拨叉252均连接在连接件253上;同步器251与输入轴21同轴设置,连接件253与输出轮系24相连,拨叉252用于带动同步器251沿输入轴21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同步器251分别与行星架223或第二输入轮23连接并同步转动。连接件253可以是能与输出轮系24啮合传动的具有内轮齿的齿套,其中,齿套靠近同步器251的一侧用于同步器251连接,齿套的外壁面用于与拨叉252连接。
当汽车处于停车状态时,减速器的同步器251可以处于空挡状态,此时输出轴242无动力输出。当汽车处于刚起步或爬坡等低速行驶工况时,车速可以小于120km/h,此时减速器的拨叉252可以带动同步器251沿输入轴21轴线方向移动并与行星架223连接,第一电机10的输出动力经行星架223、连接件253输送至输出轮系24,此时第二输入轮23处于空转状态。当汽车处于高速行驶状态,例如,车速可以大于120km/h,此时减速器的拨叉252可以带动同步器251移动并与第二输入轮23连接,第一电机10的输出动力经第二输入轮23、连接件253输送至输出轮系24,此时太阳轮221、行星轮组222以及行星架223处于空转状态,换挡方便。
减速器通过设置两组输入轮系,可以提高电机效率,减小能耗;还可以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上限,具体地,由于第一电机10的最高转速是一定的,当减速器只有一个输入轮系时,减速器的传动结构会有车速上限,例如车速上限可以是140km/h左右;本实施例中减速器具有两组输入轮系,其减速比可以自由选择,例如可以将车速上限提高至230km/h。
为驱动同步器251移动,图2为图1中连接组件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可选地,连接组件25还包括用于带动拨叉252移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54,第二电机254具有与输入轴21平行设置的输出轴242;第二电机254的输出轴242上设有传动螺纹,拨叉252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螺纹与输出轴242的传动螺纹相互旋合,第二电机254的输出轴242转动时,拨叉252通过内螺纹与传动螺纹的相互旋合而沿输出轴242的轴向移动。
其中,第二电机254输出轴242可以包括连接段以及驱动段,连接段与第二电机254连接,驱动段与连接段可以通过联轴器连接,传动螺纹设置在驱动段上。驱动段的两端可以设置轴承,用于稳定支撑输出轴242。拨叉252通过螺纹孔与驱动段螺纹连接,拨叉252背离驱动段的一端与连接件253连接,用于带动连接件253沿驱动段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现有技术中换挡电机输出轴242与丝杠垂直设置,丝杠上具有与丝杠螺纹连接的螺母,螺母能能沿丝杠轴线方向移动,拨叉252与螺母连接,实现连接件253的移动,螺母受力大,且容易造成换挡失效,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请继续参阅图2,减速器还包括位置传感器255,位置传感器255用于与控制器40电连接,用于检测拨叉252是否与行星架223或第二输入轮23相连。位置传感器255可以与控制器40电连接,汽车控制面板上还可以设置用于显示拨叉252是否与行星架223或第二输入轮23相连的显示灯或控制屏等,控制器40与显示灯或控制屏等电连接,以供驾驶人员及时了解汽车档位情况。
进一步地,输出轮系24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中间轴241以及输出轴242;第一中间轴241与输入轴21同轴设置,第一中间轴241上设有第一中间齿轮243、第二中间齿轮244,输出轴242上设有输出齿轮245;第一中间齿轮243与连接组件25啮合传动,输出齿轮245与第二中间齿轮244啮合传动,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装配。可选地,输出轮系24还可以包括第二中间轴247,第二中间轴247上可以设置第三中间齿轮248和第四中间齿轮249,第三中间齿轮248与第二中间齿轮244啮合传动,第四中间齿轮249与输出齿轮245啮合传动,丰富输出轮系24传动比。
输出轮系24还包括:差速器246,差速器246的一端与输出轮系24相连,差速器246另一端用于与行走轮相连。使得应用本实施例中动力系统的汽车在转弯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左右行走轮能以不同转速滚动,增加汽车行驶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图3中外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图3中外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图3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3至图6,动力装置还包括:外壳30,外壳30具有用于容置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254以及减速器的容置腔,控制器40与外壳30的外壁面固定相连,其中,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254以及减速器均可以同时放置在外壳30内部,集成化程度高,简化线束与管路,便于汽车的整车布置。
此外,动力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40,控制器40与汽车的控制单元电连接,且控制器40可以与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254、位置传感器255等电连接。控制器40设置在外壳30的外壁面上,提高集成化程度。
其中,控制器40可以是可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简称“PLC”)、微处理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简称“MCU”)等。控制器40可以设置有主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开关电源电路模块、驱动电路模块等。
且由于汽车可以通过电池供电,控制电路模块可以不设置整流电路,直接设置逆变电路,该逆变电路为直-交逆变电路,包括电容滤波电路和IGBT逆变电路。其中电容滤波电路的正负极母线通过高压线束与高压直流电源连接,接收高压直流电源输送过来的高压直流电,高压直流电通过电容滤波电路消除谐波分量,之后通过IGBT逆变电路将直流电逆变成三相交流电给永磁同步电机提供电源。
外壳30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具体地,外壳3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连;第一壳体31包括第一容置部311和第二容置部312,第一容置部311具有用于容置第一电机10的第一子腔,第二容置部312与第二壳体32围设成用于容置第二电机254与减速器的第二子腔,第一子腔与第二子腔连通,第一电机10与部分减速器可以共用第一壳体31,减速器的另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二壳体32内,且第一壳体31背离第二壳体32的一侧可以是开口式,并设置封闭开口的封盖33。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之间、第二壳体32与封盖33之间均可以通过若干个螺栓连接,若干个螺栓均匀间隔布置,使得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之间、第二壳体32与封盖33之间的结合面压力可以大于2MPa,保持壳体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均可以采用铸铝材质,并通过高压铸造工艺制成,防止生锈。其中,第一壳体31上可以设置吊耳34,用于吊装动力装置。
外壳30上可以设置加油螺栓35,加油螺栓35设置在加油螺栓孔内,加油螺栓孔用于灌注润滑油;外壳30上还可以设置放油螺栓36,放油螺栓36设置在放油螺栓孔内,放油螺栓孔用于排放润滑油,其中,放油螺栓36可以具有磁性,用于吸附外壳30内部的铁屑等杂物,防止铁屑留存在壳体内的润滑油中对减速器零部件造成损伤。
且考虑到减速器工作时,外壳30内部温度升高,外壳30内的气体体积变大,压力升高,第一壳体31上还可以设置通气塞37,便于外壳30内的气体排出,使外壳30内压力维持在预设范围内,防止因外壳30内气体压力升高,引起外壳30密封失效。
其中,第一电机10壳体与第一容置部311可以采用热套压装工艺进行装配,使得第一电机10壳体与第一容置部311之间的水道可以不串水,且第一电机10壳体与第一容置部311的端面可以采用搅拌摩擦焊工艺焊接为一体式机壳,避免传动密封圈易出现漏液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行走轮以及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行走轮连接,用于向行走轮输出动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应用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行走轮连接,并向行走轮输出动力。且驾驶人员可以根据低速、或高速的行驶工况选择不同的输入轮系与输出轮系24连接,使得第一电机10可以始终处于高效率的转速区间,输出扭矩大,第一电机10损耗低,汽车的续航里程长。
其中,动力装置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已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轴、至少两组输入轮系、输出轮系以及连接组件;
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输入轴另一端与所述至少两组输入轮系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输入轮系择一连接于所述输出轮系,以使所述输出轮系向行走轮输出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输入轮系包括:第一输入轮系和第二输入轮系;
所述第一输入轮系包括:太阳轮、行星轮组以及行星架;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输入轴同轴固定,所述行星轮组围绕所述太阳轮转动,并和所述太阳轮啮合传动,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行星轮组连接,且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输入轮系包括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的第二输入轮;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可将所述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输入轮中的一者连接于所述输出轮系,以使所述输出轮系向所述行走轮输出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同步器、拨叉以及连接件,所述同步器和所述拨叉均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
所述同步器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输出轮系相连,所述拨叉用于带动所述同步器沿所述输入轴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同步器分别与所述行星架或所述第二输入轮连接并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拨叉移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具有与所述输入轴平行设置的输出轴;
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传动螺纹,所述拨叉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螺纹与所述输出轴的传动螺纹相互旋合,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所述拨叉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传动螺纹的相互旋合而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拨叉是否与所述行星架或所述第二输入轮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轮系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中间轴以及输出轴;
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输入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中间轴上设有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所述输出轴上设有输出齿轮;
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连接组件啮合传动,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啮合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轮系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轮系相连,所述差速器另一端用于与行走轮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以及所述减速器的容置腔,控制器与所述外壳的外壁面固定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连;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子腔,所述第二容置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围设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的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轮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行走轮连接,用于向所述行走轮输出动力。
CN201921716265.6U 2019-10-14 2019-10-14 动力装置和汽车 Active CN211335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6265.6U CN211335557U (zh) 2019-10-14 2019-10-14 动力装置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6265.6U CN211335557U (zh) 2019-10-14 2019-10-14 动力装置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5557U true CN211335557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5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6265.6U Active CN211335557U (zh) 2019-10-14 2019-10-14 动力装置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55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7604B (zh) 汽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档位操作方法
CN102555766B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总成
CN105757210A (zh) 一种两档电动汽车的集成式驱动装置
CN204547733U (zh) 单驱动电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两挡变速驱动系统
CN203427599U (zh) 混合动力系统及具有该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
CN204271815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一体化驱动装置
CN102815198A (zh) 基于无级变速传动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N205780686U (zh) 一种两档电动汽车的集成式驱动装置
CN102259584A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CN101417606A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2490585A (zh) 一种汽车混合动力总成
CN201753013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CN201777126U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CN105291812A (zh) 集成式双离合双转子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驱动系统
CN102490597B (zh) 电动汽车自动变速动力总成系统
CN103770610A (zh) 电动车动力总成
CN206598718U (zh) 一种车用双电机两档动力耦合箱
CN211335557U (zh) 动力装置和汽车
CN202807034U (zh) 一种电动车变速器
CN102673366B (zh) 一体化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219007578U (zh) 混合动力机电耦合装置及车辆
CN111409440A (zh) 一种双电机嵌套式电动无极变速机电一体化系统
CN203681238U (zh) 电动车动力总成
CN110758083A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447094U (zh) 一种双电机嵌套式电动无级变速机电一体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