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7759U - 两用震动导入仪 - Google Patents

两用震动导入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7759U
CN211327759U CN201921898281.1U CN201921898281U CN211327759U CN 211327759 U CN211327759 U CN 211327759U CN 201921898281 U CN201921898281 U CN 201921898281U CN 211327759 U CN211327759 U CN 211327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battery
mounting groove
vibrations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982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慕容旭
李峰
慕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ili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ili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ilib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ili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982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7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7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77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用震动导入仪,涉及面部护肤辅助仪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嵌设至少设有两个作用于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震动面,各个所述震动面相互独立配置有用于驱动其震动的震动组件以及触发上述震动组件工作的触发件,至少两个震动面与所述壳体外侧面之间平滑过渡,通过机械震动装置输出震动量来对肌肤进行按摩,能够促进肌肤表面营养液渗入到肌肤中,并且在一个壳体上集成多个作用于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震动面,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震动面按摩面部的不同部位,效果更佳;各个震动组件相互独立设置,当其中一个震动组件发生损坏时,上述震动导入仪仍然能够工作,提升整个导入仪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两用震动导入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部护肤辅助仪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两用震动导入仪。
背景技术
为了使得自己的面部更加白净润泽,用户常常使用面膜、营养乳液等产品涂抹面部。为了使得上述面膜或营养乳液中的护肤精华能够被人体面部肌肤更好的吸收,通常情况下,需要用户用手辅以面部按摩或揉按,使得护肤品的精华能够渗透到肌肤中,提升护肤的效果。
显然,上述面部按摩或揉按的时间越持久,按摩震动的频率越满足肌肤的需要,护肤的效果越好。单纯依靠用户自己按摩,不仅按摩频率低,而且费时费力。如何方便的对涂覆有营养乳液等产品的人体面部进行按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实际运用中为了使得护肤营养液更好的渗入肌肤,手动按摩人体面部费时费力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两用震动导入仪,其能够通过自身的震动,使得护肤品最大程度渗入肌肤中,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两用震动导入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嵌设至少设有两个作用于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震动面,各个所述震动面相互独立配置有用于驱动其震动的震动组件以及触发上述震动组件工作的触发件;
至少两个震动面与所述壳体外侧面之间平滑过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机械震动装置输出震动量来对肌肤进行按摩,能够促进肌肤表面营养液渗入到肌肤中,并且在一个壳体上集成多个作用于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震动面,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震动面按摩面部的不同部位,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震动组件包括:
电源装置,配置为电池,用于提供震动面震动所需的电能;
震动块,配置为用于提供所述震动面,其形状大小与人体面部待按摩处的轮廓相适应;
震动电机,配置为与所述电源装置电连接,设置于所述震动块内部,用于将接收到的电能转化为震动块震动的机械能;
控制器,与所述震动电机以及触发件控制连接,接收并响应于上述触发件的触发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震动电机的动作;
安装座,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配置为用于安装所述电源装置、震动块、震动电机以及控制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震动电机可以驱动上述震动块震动,进而带动震动面对用户面部进行按摩。由于各个震动组件的均为独立配置,故当其中一个震动部件损坏或电池电量耗尽时,上述震动导入仪仍然能够继续工作,提升了整个震动导入仪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整体呈上小下大的葫芦状,所述震动面设置为两个,分别为设置于壳体的顶部位置的第一震动面,以及设置于壳体底部位置的第二震动面;
其中,第二震动面的面积大于第一震动面的面积,第二震动面的曲率小于第一震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方便的调整震动导入仪的作用面,且葫芦状的外形设置也提升了用户使用时手的握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震动面设置为球面或椭圆曲面,所述第二震动面设置为平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震动面能够作用于用户面部的大面积肌肤,顶部的第一震动面则适用于用户眼部、口唇部等处按摩和导入护肤品。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包括上安装座组件以及下安装座组件;
所述上安装座组件包括上电池支架、上电池盖板以及上电机盖,所述上电池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朝向壳体底部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第一安装槽,所述上电池盖板卡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处,所述上电池支架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震动电机的上电机安装槽,所述上电机盖与所述上电池支架扣接以封闭所述上电机安装槽;
所述下安装座组件包括下电池支架、下电池盖板以及下电机盖,所述下电池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下电池支架朝向上电池支架的一侧面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第二安装槽,所述下电池盖板卡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口处,所述下电池支架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震动电机的下电机安装槽,所述下电机盖与所述下电池支架扣接以封闭所述下电机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上电池支架、下电池支架、壳体三者均同轴设置,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卡定所述上安装座组件和下安装座组件的卡定机构;
所述上电池盖板与下电池盖板之间抵接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中的上控制电路以及下控制电路,上述上控制电路以及下控制电路分别集成于上PCB板以及下PCB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控制电路、下控制电路均配置为:
自激振荡电路,与所述电源装置电连接,受控于所述触发件输出一定频率及幅值的第一信号;
多级放大电路,输入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用于将第一信号放大设定倍数;
射极跟随器,配置为所述多级放大电路地输出级,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捷稳定地生成控制上述震动电机震动频率的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震动块位于震动面一侧由导电材料制成;
所述触发件包括设置于壳体上部和壳体下部表面的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与电池正极电连接,所述震动面与自激振荡电路的三极管基极电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户手握住震动导入仪且第一震动面或第二震动面接触到面部肌肤时,上述震动电机便开始震动。
进一步的,所述震动块包括上震动块与下震动块,所述上震动块与下震动块均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上震动块、下震动块与所述震动电机之间设置有传动弹簧或传动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从上下两端对震动导入仪进行拆卸,更换其中的零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机械震动装置输出震动量来对肌肤进行按摩,能够促进肌肤表面营养液渗入到肌肤中,并且在一个壳体上集成多个作用于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震动面,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震动面按摩面部的不同部位,效果更佳;
(2)各个震动组件相互独立设置,当其中一个震动组件发生损坏时,上述震动导入仪仍然能够工作,提升整个导入仪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震动导入仪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震动导入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安装座组件以及下安装座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上电池支架与下电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控制器电路结构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上安装座组件;21、上电池支架;211、第一安装槽;212、上电机安装槽;213、上PCB板;22、上电池盖板;23、上电机盖;24、上震动块;241、第一震动面;3、下安装座组件;31、下电池支架;311、第二安装槽;312、下电机安装槽;313、下PCB板;32、下电池盖板;33、下电机盖;34、下震动块;341、第二震动面;4、控制器;41、自激振荡电路;42、多级放大电路;43、射极跟随器;5、弹簧;6、导电体;7、传动弹簧;8、电池;9、卡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一种两用震动导入仪,包括壳体1,上述壳体1上至少设有两个作用于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震动面,各个震动面相互独立配置有用于驱动其震动的震动组件以及触发上述震动组件工作的触发件。
如图1所示,壳体1整体呈上小下大的葫芦状,对应的,上述震动面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分别配置为位于壳体1的顶部位置的第一震动面241以及设置于壳体1底部位置的第二震动面341。其中,第二震动面341的面积大于第一震动面241的面积,第二震动面341的曲率小于第一震动面241。上述设置,使得第二震动面341能够对用户面部的大面积肌肤进行按摩,而第一震动面241则能够对一些小面积肌肤部分进行按摩。
优化的,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震动面241设置为球面或椭圆曲面,第二震动面341设置为平面。第二震动面341能够作用于用户面部的大面积肌肤,如脸部,顶部的第一震动面241则适用于用户眼部、口唇部等处按摩和导入护肤品。
为了使得整个震动导入仪的外观更为美观,也为了便于用户使用,上述震动面与壳体1外侧面之间平滑过渡。整体而言,葫芦状设置的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顶部和底部的震动面,不仅能够提升用户手握导入仪时手的握感,还能够让用户非常明确地辨识出震动面的位置所在,方便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震动组件均独立设置。具体的,所述震动组件包括电源装置、震动块、震动电机、控制器4以及安装座。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电源装置配置为纽扣电池8,用于提供震动面震动所需的电能,采用3V的纽扣电池8。震动块配置为用于提供震动面,其形状大小与人体面部待按摩处的轮廓相适应,分别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位置。
如图2所示,壳体1上对应于上述震动块位置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外螺纹,震动块与壳体1螺纹连接。
震动电机配置为与电源装置电连接,设置于壳体1内部且与震动块传动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电能转化为震动块震动的机械能。
在特定实施例中,上述震动块与壳体1可呈分离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震动块包括上震动块24与下震动块34,上震动块24与下震动块34均与壳体1螺纹连接。为了使得震动电机产生的震动能够更好的传递到上述震动块处,上震动块24、下震动块34与震动电机之间设置有传动弹簧7或传动杆。
控制器4与震动电机以及触发件控制连接,接收并响应于上述触发件的触发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震动电机的动作。安装座可拆卸设置于壳体1内部,配置为用于安装电源装置、震动块、震动电机以及控制器4。
进一步详述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安装座包括设置于壳体1中的上安装座组件2以及下安装座组件3。
上安装座组件2包括上电池支架21、上电池盖板22以及上电机盖23,上电池支架21整体由多段圆柱组成且沿壳体1的轴向设置,上电池支架21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部且朝向壳体1底部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8的第一安装槽211,上电池盖板22卡接设置于第一安装槽211的槽口处。上电池支架21远离第一安装槽2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震动电机的上电机安装槽212,上电机盖23与上电池支架21扣接以封闭上电机安装槽212。上述第一安装槽211的内侧壁上绕其周向开设有卡定槽,上述上电池盖板22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块,使用时,将上述上电池盖板22旋入到上述第一安装槽211中便可以实现上述上电池盖板22与第一安装槽211的卡定。
为了使得上安装座组件2能够固定在壳体1内部,如图2所示,在壳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卡定上述上电池支架21的卡定块9,且上电池支架21的局部外轮廓与上述壳体1的内侧壁轮廓相适配,上述设置使得上电池支架21能够稳定的固定于壳体1内部。
下安装座组件3包括下电池支架31、下电池盖板32以及下电机盖33,下电池支架31整体呈圆台状且固定设置于壳体1的下部空间中。下电池支架31朝向上电池支架21的一侧面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8的第二安装槽311,下电池盖板32卡接设置于第二安装槽311的槽口处,下电池支架31远离第二安装槽3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震动电机的下电机安装槽312,下电机盖33与下电池支架31扣接以封闭下电机安装槽312。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第二安装槽311与下电机安装槽312连通设置,即上述下电池支架31沿其周向开设有通槽。
下震动块34上设置有螺栓柱,所述下电池支架31通过螺栓与下震动块34固定连接。
所述上电池支架21、下电池支架31、壳体1三者均同轴设置。上电池盖板22与下电池盖板32之间相互抵接设置有弹簧5,上述弹簧5可以将上电池支架21与下电池支架31分别推向壳体1的上部和下部,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改变弹簧5的弹性来改变各个震动电机震动对于整个壳体1的影响,例如当弹簧5刚度很大时,位于上电机安装槽212中的震动电机震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下震动块34震动。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4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槽211以及第二安装槽311中的上控制电路以及下控制电路,上述上控制电路以及下控制电路分别集成于上PCB板213以及下PCB板313上。将上PCB板213与下PCB板313放置到第一安装槽211与第二安装槽311中,且位于电池8与震动电机之间,可以更为充分的利用壳体1内部的空间,并且减少震动电机与上控制电路、下控制电路之间的接线长度,易于装配的同时减小损坏的概率。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上控制电路、下控制电路均配置为:
自激振荡电路41,与电源装置电连接,受控于触发件输出一定频率及幅值的第一信号;多级放大电路42,输入端耦接于第一信号,用于将第一信号放大设定倍数;射极跟随器43,配置为多级放大电路42地输出级,输出上述控制信号。利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捷稳定地生成控制上述震动电机震动频率的控制信号,使得电机能够持续稳定的震动。多级放大电路42以及射极跟随器43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已有许多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触发件,结合图1和图5所示,震动块位于震动面一侧由导电材料制成。触发件包括设置于壳体1上部和壳体1下部表面的导电体6,导电体6与电池8正极电连接,震动面与自激振荡电路41的三极管基极电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户手握住震动导入仪且第一震动面241或第二震动面341接触到面部肌肤时,此时电池8正极与自激振荡电路41的三极管的基极相导通(人体电阻一般为2KΩ左右,此时人体构成了导通元件),上述震动电机便开始震动,十分方便。
为了使用更加方便,在一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对应于上控制电路的导电体6可设置于壳体1的下部表面,对应于下控制电路的导电体6可设置于壳体1的上部表面,此时,当用户手握震动导入仪的上部时,位于壳体1底部的震动面开始震动,使用更加方便。
对上述震动导入仪进行装配时,将其中一个震动电机放置到上电机安装槽212中,而后利用上电机盖23将电机固定在上电机安装槽212中。将电池8以及上PCB板213装入到第一安装槽211中,利用上电池盖板22将电池8以及上PCB板213锁定在第一安装槽211中。
将电池8、下PCB板313放置到下电池支架31中的第二安装槽311中,而后利用下电池盖板32将上述电池8以及下PCB板313锁定。将震动电机放置到下电机安装槽312中,并利用下电池8盖将其固定于下电机安装槽312中,而后利用螺栓将下电池支架31与下震动块34固定。
将上震动块24直接旋入到壳体1的顶部,与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而后将上电池支架21沿壳体1轴向插入到壳体1内部,如图2所示,上电池支架21的上电机安装槽212朝向上述上震动块24设置,上震动电机与上震动块24之间设置有传动弹簧7。上电池支架21放置好后,将下电池支架31放置到壳体1中,最终通过转动下震动块34,实现下震动块34与壳体1底部的螺纹连接,下震动块34通过螺栓柱获得震动电机输出的的震动动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利用机械震动装置输出震动量来对肌肤进行按摩,能够促进肌肤表面营养液渗入到肌肤中,并且在一个壳体1上集成多个作用于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震动面,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震动面按摩面部的不同部位,效果更佳。各个震动组件相互独立设置,当其中一个震动组件发生损坏时,上述震动导入仪仍然能够工作(效果会有所降低),提升整个导入仪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两用震动导入仪,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嵌设至少设有两个作用于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震动面,各个所述震动面相互独立配置有用于驱动其震动的震动组件以及触发上述震动组件工作的触发件;
至少两个震动面与所述壳体(1)外侧面之间平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震动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组件包括:
电源装置,配置为电池(8),用于提供震动面震动所需的电能;
震动块,配置为用于提供所述震动面,其形状大小与人体面部待按摩处的轮廓相适应;
震动电机,配置为与所述电源装置电连接,设置于所述震动块内部,用于将接收到的电能转化为震动块震动的机械能;
控制器(4),与所述震动电机以及触发件控制连接,接收并响应于上述触发件的触发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震动电机的动作;
安装座,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配置为用于安装所述电源装置、震动块、震动电机以及控制器(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震动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整体呈上小下大的葫芦状,所述震动面设置为两个,分别为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位置的第一震动面(241),以及设置于壳体(1)底部位置的第二震动面(341);
其中,第二震动面(341)的面积大于第一震动面(241)的面积,第二震动面(341)的曲率小于第一震动面(2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用震动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震动面(241)设置为球面或椭圆曲面,所述第二震动面(341)设置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震动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上安装座组件(2)以及下安装座组件(3);
所述上安装座组件(2)包括上电池支架(21)、上电池盖板(22)以及上电机盖(23),所述上电池支架(21)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部且朝向壳体(1)底部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8)的第一安装槽(211),所述上电池盖板(22)卡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11)的槽口处,所述上电池支架(21)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槽(2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震动电机的上电机安装槽(212),所述上电机盖(23)与所述上电池支架(21)扣接以封闭所述上电机安装槽(212);
所述下安装座组件(3)包括下电池支架(31)、下电池盖板(32)以及下电机盖(33),所述下电池支架(31)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1)中,所述下电池支架(31)朝向上电池支架(21)的一侧面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8)的第二安装槽(311),所述下电池盖板(32)卡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311)的槽口处,所述下电池支架(31)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槽(3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震动电机的下电机安装槽(312),所述下电机盖(33)与所述下电池支架(31)扣接以封闭所述下电机安装槽(3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用震动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池支架(21)、下电池支架(31)、壳体(1)三者均同轴设置,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卡定所述上安装座组件(2)和下安装座组件(3)的卡定机构;
所述上电池盖板(22)与下电池盖板(32)之间抵接设置有弹簧(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震动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槽(211)以及第二安装槽(311)中的上控制电路以及下控制电路,上述上控制电路以及下控制电路分别集成于上PCB板(213)以及下PCB板(3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用震动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控制电路、下控制电路均配置为:
自激振荡电路(41),与所述电源装置电连接,受控于所述触发件输出一定频率及幅值的第一信号;
多级放大电路(42),输入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用于将第一信号放大设定倍数;
射极跟随器(43),配置为所述多级放大电路(42)地输出级,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用震动导入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震动块位于震动面一侧由导电材料制成;
所述触发件包括设置于壳体(1)上部和壳体(1)下部表面的导电体(6),所述导电体(6)与电池(8)正极电连接,所述震动面与自激振荡电路(41)的三极管基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用震动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块包括上震动块(24)与下震动块(34),所述上震动块(24)与下震动块(34)均与所述壳体(1)螺纹连接,所述上震动块(24)、下震动块(34)与各自对应的震动电机之间设置有传动弹簧(7)或传动杆。
CN201921898281.1U 2019-11-05 2019-11-05 两用震动导入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27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8281.1U CN211327759U (zh) 2019-11-05 2019-11-05 两用震动导入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8281.1U CN211327759U (zh) 2019-11-05 2019-11-05 两用震动导入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7759U true CN211327759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0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9828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27759U (zh) 2019-11-05 2019-11-05 两用震动导入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7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3211244B2 (en) Hand-held device for electrically powered skin treatment
JP2004513750A5 (zh)
US10231902B2 (en) Message apparatus
US20210338523A1 (en) Double-head massage device
US20150342826A1 (en) Vibrating massage apparatus and a bluetooth headset
CN211327759U (zh) 两用震动导入仪
CN104394929B (zh) 便携式离子供给按摩器
CN211158218U (zh) 一种美容仪导头及美容仪
CN111904815A (zh) 按摩器
CN211750946U (zh) 可拆装式等离子美容仪
CN208958727U (zh) 穿戴式振动按摩装置
CN210785308U (zh) 一种腰部按摩器
CN211610663U (zh) 一种全密封头部理疗梳
CN215022019U (zh) 一种筋膜枪
CN211273160U (zh) 按摩仪
JP2888437B2 (ja) 超音波式噴霧装置
JPH0722264Y2 (ja) 超音波治療器
CN210493907U (zh) 一种声波洁面仪
DE29913641U1 (de) Massagegerät
KR100503628B1 (ko) 초음파를 이용한 피부미용장치
CN217245481U (zh) 一种按摩器
JP2006181292A (ja) 超音波美容器
CN210355354U (zh) 一种穴位治疗仪
CN219783121U (zh) 一种大面积震动按摩装置
CN105796294A (zh) 一种浮动式负离子按摩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