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6581U - 腰椎牵引单元 - Google Patents

腰椎牵引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6581U
CN211326581U CN201921431026.6U CN201921431026U CN211326581U CN 211326581 U CN211326581 U CN 211326581U CN 201921431026 U CN201921431026 U CN 201921431026U CN 211326581 U CN211326581 U CN 211326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bearing
transition
pai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310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承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Sha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Sha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Sha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Sha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310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6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6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6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椎牵引单元,包括:承托结构、过渡支撑管和翘抬驱动机构。承托结构包括承托底架,以及设于承托底架上用于承托臀部和大腿部的第一承托部和用于承托小腿部的第二承托部。过渡支撑管通过连接架与承托底架相连,且过渡支撑管沿着人体的臀部向腿部方向延伸;翘抬驱动机构包括与过渡支撑管远离第一承托部的一端铰接相连以驱动该过渡支撑管带动承托底架沿着由第二承托部向第一承托部方向翘抬的翘抬驱动动力件,以及与过渡支撑管远离第二承托部的一端铰接相连的纵向支撑管。本实用新型的腰椎牵引单元可以单独对人体的腰椎实现多维度的牵引治疗而不会产生对于身体其它脊椎部分的影响。

Description

腰椎牵引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椎牵引单元。
背景技术
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们来说,长期的伏案生活如果不配合健身锻炼,很容易出现颈椎、腰椎等脊柱疾病。对于脊柱疾病的治疗来说,牵引治疗因其无创伤性和低副作用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的病人的优选治疗方式。
例如公开号为CN103230314B公开的一种脊柱四维度立体动态牵引整脊床,其床体为整体床面,这样对于人体来说,不管是哪个部位存在问题需要牵引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多维度方向牵拉训练时针对性差,特别是对于人体部位例如颈椎和腰椎存在的问题和损伤程度不同的时候,想要有针对性地针对颈椎和腰椎实现不同程度的牵引操作,操作不便。
此外,对于多维度的牵引过程来说,此处的多维度一般包含对于身体部位的上下摆动牵引和左右摆动牵引,如果整体的床面为一体化结构,难易实现身体各不同部位的单独的摆动牵引调控。
因此,如果是单独的腰椎受损需要治疗的情况来说,为了达到有效的牵引治疗效果,又不需要对身体的其余部位产生连通效应,设计对整体的脊柱牵引设备上的单独的腰椎的牵引结构可以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腰椎牵引单元,以解决对于人体的腰椎的单独的牵引治疗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腰椎牵引单元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腰椎牵引单元,包括:
承托结构,所述承托结构包括承托底架,以及设于所述承托底架上用于承托臀部和大腿部的第一承托部和用于承托小腿部的第二承托部;
过渡支撑管,所述过渡支撑管通过连接架与承托底架相连,且所述过渡支撑管沿着人体的臀部向腿部方向延伸;
翘抬驱动机构,所述翘抬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过渡支撑管远离第一承托部的一端铰接相连以驱动该过渡支撑管带动承托底架沿着由第二承托部向第一承托部方向翘抬的翘抬驱动动力件,以及与所述过渡支撑管远离第二承托部的一端铰接相连的纵向支撑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支撑管通过过渡节与所述纵向支撑管相连;所述过渡节与纵向支撑管铰接固定;所述翘抬驱动动力件远离过渡支撑管的端部和纵向支撑管远离过渡支撑管的端部同时与一承托件相连;所述翘抬驱动动力件与所述承托件铰接相连,而所述纵向支撑管与所述承托件固连;以及
所述过渡支撑管包括与所述翘抬驱动动力件相连的第一分管,以及与所述过渡节相连的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分别位于连接架的相对的两个侧端面的外侧;以及
所述连接架通过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同时与所述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滑动套接;
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穿过连接架的相对的两个侧端面后分别插入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内;以及
所述连接架通过一对固定片分别与该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贯穿的连接架的两个侧端面固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腰椎牵引单元还包括适于限位卡紧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的第三限位夹紧组件;
所述第三限位夹紧组件包括适于分别从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的径向两端抵顶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的一对第三夹紧块,以及分别对应与一对所述第三夹紧块固连的一对第三拉杆;其中
一对所述第三夹紧块同时穿过连接架;所述第三夹紧块与所述连接架螺纹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支撑管包括与所述过渡节铰接相连的连接管,以及与所述连接管套接固连的气动旋转非升降杆,所述气动旋转非升降杆与所述承托件固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腰椎牵引单元还包括适于限位所述气动旋转非升降杆旋转的第四限位夹紧组件;
所述第四限位夹紧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气动旋转非升降杆上的固定架、分别穿过所述固定架的相对的两个侧端面的且适于从气动旋转非升降杆的径向的两侧夹紧该气动旋转非升降杆的第四夹紧块,分别对应与一对所述第三夹紧块固连的一对第四拉杆;其中
所述固定架通过轴承与所述气动旋转非升降杆转动相连;以及
一对所述第四夹紧块同时穿过固定架;所述第四夹紧块与所述固定架螺纹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腰椎牵引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承托底架内部的电动推杆组件;所述电动推杆组件通过滑动座与连接架固连以使该电动推杆组件适于驱动滑动座带动连接架相对于承托底架产生平移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托部背离人体的底端部与固设在所述承托底架上的第一承托架相连,且在所述第一承托架与第一承托部之间设有举抬驱动结构;
所述第二承托部背离人体的底端部与固设在所述承托底架上的第二承托架相连;
所述第一承托部背离人体的底端部通过过渡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承托架铰接相连,且在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以及
所述举抬驱动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一承托部远离第二承托部的位置处;所述举抬驱动结构适于驱动第一承托部沿着由第一承托部向第二承托部方向一侧翘起;
所述举抬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承托部的底端部固连的一对支撑梁、与一对支撑梁中其中一根支撑梁铰接的至少一个举抬气缸,以及与一对支撑梁中另一根支撑梁铰接相连的导向限位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承托架背离第一承托部的侧端面固连的第三限位套、同时穿过所述第三限位套和第一承托架的第三限位杆,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三限位杆方向并穿过所述第三限位套后适于抵接所述第三限位杆的第三锁紧杆;
所述第三限位杆位于第三限位套内的部分上沿着该第三限位杆的径向凹设有凹陷槽,所述第三锁紧杆在插入所述第三限位套内的端部适于抵顶所述凹陷槽;其中
所述第三锁紧杆与第三限位套的侧壁之间螺纹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腰椎牵引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承托部背离第一承托部一侧的脚踝部承托部;
所述脚踝部承托部通过至少一对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承托部背离人体的底端面滑动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承托部背离人体的底端面与脚踝部承托部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该脚踝部承托部与第二承托部之间间距的伸缩驱动动力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腰椎牵引单元,通过翘抬驱动机构可以实现第二承托部向第一承托部方向翘抬的牵引拉伸治疗。
进一步的,通过过渡支撑管的旋转驱动作用又可以实现人体沿着垂直于腿部方向的对于腰椎的牵引拉伸治疗。
又进一步的,通过纵向支撑管的旋转驱动作用又可以实现人体沿着腿部方向的对于腰椎的牵引拉伸治疗。
再进一步的,通过举抬驱动结构还可以实现人体沿着由腰部向腿部方向翘抬的牵引拉伸治疗。
如此,对于整个的腰椎来说可以实现三个维度下的六个角度的牵引治疗,整体的牵引维度多,效果好,且整体的牵引操作只对腰椎产生作用,不会对身体脊柱的其余部位产生影响,针对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腰椎牵引单元的整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腰椎牵引单元的整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腰椎牵引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腰椎牵引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承托底架301、第一承托部302、第二承托部303、翘抬驱动动力件305、承托件306、过渡节307、第一分管308、第二分管309、连接架 310、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固定片313、第三夹紧块315、第三拉杆316、第三连杆318、连接管320、第四夹紧块322、第四拉杆323、固定架 324、滑动座325、电动推杆组件326、第一承托架327、第二承托架328、支撑梁330、举抬气缸332、第三限位套333、第三限位杆334、第三锁紧杆335、凹陷槽336、脚踝部承托部337、连接杆339、固定座340、伸缩驱动动力件3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腰椎牵引单元,包括:承托结构、过渡支撑管和翘抬驱动机构。其中,承托结构包括承托底架301,以及设于承托底架301上用于承托臀部和大腿部的第一承托部302和用于承托小腿部的第二承托部303,此处可选的情况下,对于第一承托部302和第二承托部303的顶端面可以是齐平的情况。
过渡支撑管通过连接架310与承托底架301相连,且过渡支撑管沿着人体的臀部向腿部方向延伸。翘抬驱动机构包括与过渡支撑管远离第一承托部302的一端铰接相连以驱动该过渡支撑管带动承托底架301沿着由第二承托部303向第一承托部302方向翘抬的翘抬驱动动力件305,以及与过渡支撑管远离第二承托部303的一端铰接相连的纵向支撑管。对于此处的翘抬驱动动力件305采可选采用例如一个气动弹簧,还可以是两个或者连个以上的气动弹簧,还可以是气动弹簧与气缸的配合,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气动弹簧的配合,或者是气动弹簧与气缸的配合主要是为了实现翘抬的稳定性。
详细来说,过渡支撑管通过过渡节307与纵向支撑管相连;过渡节307 与纵向支撑管铰接固定;翘抬驱动动力件305远离过渡支撑管的端部和纵向支撑管远离过渡支撑管的端部同时与一承托件306相连;翘抬驱动动力件305与承托件铰接相连,而纵向支撑管与承托件固连。在翘抬驱动动力件305工作时,过渡支撑管与过渡节307固连,而过渡节307与纵向支撑管是铰接的,如此,使得过渡支撑管在翘抬驱动动力件305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带动承托底架301沿着由第二承托部303向第一承托部302方向倾斜的“上翘”。
此外,过渡支撑管包括与翘抬驱动动力件305相连的第一分管308,以及与过渡节307相连的第二分管309;第一分管308和第二分管309分别位于连接架310的相对的两个侧端面的外侧;以及连接架310通过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同时与第一分管308和第二分管309滑动套接;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穿过连接架310的相对的两个侧端面后分别插入第一分管308和第二分管309内;以及连接架310通过一对固定片313分别与该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贯穿的连接架310的两个侧端面固连。
此处的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采用例如但不限于气动旋转非升降杆结构。由于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与连接架310之间的固连关系,使得连接架310可以在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的作用下选择运动,而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与第一分管308和第二分管309之间为转动配合关系,此处的转动配合关系可以是直接利用两者时间的光滑圆柱面来实现,如此使得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的旋转运动不会影响到翘抬驱动动力件305和过渡节307。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主要实现的是人体沿着垂直于腿部方向的对于腰椎的牵引拉伸治疗,故此,对于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带动人体沿着垂直于腿部方向的对于腰椎的牵引拉伸的幅度是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对于本实施例的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来说,不需要实现完整的360度旋转,只需要重复的从平视人体脚踝部的角度来看在“左转”和“右转”一定角度内进行切换,此处的“左转”和“右转”的角度相对于该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的初始位置来说,可以是各自绕相应的方向旋转25-35度,这样技能起到对于腰椎沿着垂直于腿部方向的牵引拉伸,又不会因为动作幅度太大造成对于腰椎的损伤。
此外,本实施例的腰椎牵引单元还包括适于限位卡紧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的第三限位夹紧组件,第三限位夹紧组件主要用于在不需要让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产生旋转动力时可以限制其运动。第三限位夹紧组件包括适于分别从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的径向两端抵顶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312的一对第三夹紧块315,以及分别对应与一对第三夹紧块315固连的一对第三拉杆316;其中,一对第三夹紧块315同时穿过连接架310;第三夹紧块315与连接架310螺纹相接。
可选的情况下,在第三拉杆316远离连接架310的端部可以设置一个适于手部操作的把手,详细来说,当实现第三拉杆316相对于连接架310 为旋紧状态时,第三夹紧块315与第三气动旋转非升降杆抵接,即一对第三夹紧块315分别从两侧夹紧第三气动旋转非升降杆,造成该第三气动旋转非升降杆旋转的阻力,影响其旋转。而当第三拉杆316相对于连接架310 为松开状态时,第三夹紧块315与第三气动旋转非升降杆相离不接触,这样一对第三夹紧块315就不会构成第三气动旋转非升降杆的旋转阻力。此处可选的情况下,为了限位一对第三夹紧块315在连接架310内部的移动轨迹,一对第三夹紧块315位于连接架310内的部分之间还穿接有第三连杆318。
综上,本实施例的腰椎牵引单元通过翘抬驱动机构可以实现第二承托部303向第一承托部302方向翘抬的牵引拉伸治疗,也就是沿着腿部向臀部方向上翘的牵引治疗。再通过过渡支撑管的旋转驱动作用又可以实现人体沿着垂直于腿部方向的对于腰椎的牵引拉伸治疗。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腰椎牵引单元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腰椎牵引单元的纵向支撑管包括与过渡节307铰接相连的连接管320,以及与连接管320套接固连的气动旋转非升降杆,气动旋转非升降杆与承托件306固连。随着此处的气动旋转非升降杆输出旋转动力时,可以实现气动旋转非升降杆驱动过渡支撑管再传递给承托底架301后最终实现人体沿着腿部方向的对于腰椎的牵引拉伸治疗。
考虑到对于本实施例的气动旋转非升降杆的旋转限位控制,本实施例的腰椎牵引单元还包括适于限位气动旋转非升降杆旋转的第四限位夹紧组件。
具体来说,第四限位夹紧组件包括套设在气动旋转非升降杆上的固定架324、分别穿过固定架324的相对的两个侧端面的且适于从气动旋转非升降杆的径向的两侧夹紧该气动旋转非升降杆的第四夹紧块322,以及分别对应与一对第四夹紧块322固连的一对第四拉杆323;其中固定架324通过轴承与气动旋转非升降杆转动相连;以及一对第四夹紧块322同时穿过固定架324;第四夹紧块322与固定架324螺纹相接。此处对于第四限位夹紧组件具体的实施原理和实施方式可以参考第三限位夹紧组件,此处不再赘述。只是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处的气动旋转非升降杆输出旋转动力时,固定架 324和一对第四夹紧块322不会随着气动旋转非升降杆的旋转而旋转。
综上,本实施例通过纵向支撑管的气动旋转非升降杆的旋转驱动作用又可以实现人体沿着腿部方向的对于腰椎的牵引拉伸治疗。
实施例3:
对于不同身高的人来说,其臀部以上的身体部分的长度是不同,也就是说臀部在不同的人体总身高的分界点是有区别的,而本实施例的腰椎牵引单元的第一承托部302是用来承托人体躺平状态下的臀部及大腿部分的,基于这样的考虑为了便于根据不同的人体总身高的臀部所在的分界点进行第一承托部302的位置的调整,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腰椎牵引单元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腰椎牵引单元还包括设于承托底架301内部的电动推杆组件326;电动推杆组件326通过滑动座325与连接架310固连以使该电动推杆组件326适于驱动滑动座325带动连接架310相对于承托底架301 产生平移运动,滑动座325与连接架310之间为固连结构,而滑动座325 与电动推杆之间为滑动配合结构。此处通过调节承托底架301的水平位置可以实现对于不同人群的臀部位置的对应。
此处的电动推杆组件326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产品即可,本实施例只需要另外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中的滑动座325与电动推杆组件326 的丝杆结构的丝母固连,使得在电动推杆组件326运行的过程中,丝母沿着丝杆平移的过程中带动滑动座325相对于承托底架301平移。
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承托部302背离人体的底端部与固设在承托底架301上的第一承托架327相连,且在第一承托架327与第一承托部302 之间设有举抬驱动结构,此处的举抬驱动结构主要用于实现人体沿着由腰部向腿部方向上翘抬起的牵引拉伸治疗。
详细来说,第二承托部303背离人体的底端部与固设在承托底架301 上的第二承托架328相连;第一承托部302背离人体的底端部通过过渡连接板与第二承托架328铰接相连,且在第一承托部302和第二承托部303 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以及举抬驱动结构对应于第一承托部302远离第二承托部303的位置处;举抬驱动结构适于驱动第一承托部302沿着由第一承托部302向第二承托部303方向一侧上翘抬起;举抬驱动结构包括与第一承托部302的底端部固连的一对支撑梁330、与一对支撑梁330中其中一根支撑梁330铰接的至少一个举抬气缸332,以及与一对支撑梁330中另一根支撑梁330铰接相连的导向限位组件。由于第一承托部302近第二承托部303的一端与第二承托架328铰接,使得举抬气缸332对于一根支撑梁 330产生上举作用时,使得与该支撑梁330相连的第一承托部302的底端部沿着由第一承托部302向第二承托部303方向的“上翘”倾斜运动。
本实施例设计的导向限位组件主要用于当不需要实现第一承托部302 的“上翘”倾斜运动时实现对于第一承托部302与第一承托架327之间锁紧限位。
详细来说,导向限位组件包括与第一承托架327背离第一承托部302 的侧端面固连的第三限位套333、同时穿过第三限位套333和第一承托架 327的第三限位杆334,以及垂直于第三限位杆334方向并穿过第三限位套 333后适于抵接第三限位杆334的第三锁紧杆335。
更为详细的,第三限位杆334位于第三限位套333内的部分上沿着该第三限位杆334的径向凹设有凹陷槽336,第三锁紧杆335在插入第三限位套333内的端部适于抵顶凹陷槽336;第三锁紧杆335与第三限位套333的侧壁之间螺纹相连。当第三锁紧杆335与第三限位套333之间为拧紧状态时,第三锁紧杆335恰好抵接在第三限位杆334的凹陷槽336中,此时的第三限位杆334相对于第三限位套333的位置也被限定了,进而也就是说第一承托部302相对于第一承托架327的位置被限定了。而将第三锁紧杆 335相对于第三限位套333为部分松开状态时,第三锁紧杆335与第三限位杆334之间实现分离效果,此时,第三限位杆334相对于第三套筒的位置即为可调整的状态。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腰椎牵引单元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腰椎牵引单元还包括设于第二承托部303背离第一承托部302一侧的脚踝部承托部337;脚踝部承托部337通过至少一对连接杆339与第二承托部303背离人体的底端面滑动相连,此处的一对连接杆339与脚踝部承托部337之间为固连关系,而一对连接杆339与第二承托部303背离人体的底端面固接的固定座340滑动配合,使得通过调整一对连接杆339的不同位置与固定座340的配合来实现对于脚踝部承托部337与第二承托部303 之间距离的调整,这样的调整可以适应不同人体的身高以使得脚踝部可以针对性地承托人体的脚踝部。
对于本实施例的连接杆339相对于固定座340的位置的调整,本实施例在第二承托部303背离人体的底端面与脚踝部承托部337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该脚踝部承托部337与第二承托部303之间间距的伸缩驱动动力件 342,此处的伸缩驱动动力件342采用例如但不限于气动弹簧。对于此处的伸缩驱动动力件342可以直接固连在第二承托部303的底端面,也可以是固定在第二承托架328的底端面,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
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腰椎牵引单元中所涉及的“铰接”连接结构均可采用例如但不限于用于实现铰接相连目的的转销,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中设计的多个螺纹连接的松紧度的调节来说,主要通过人体手部进行操作,而对于多个动力件的控制可以是人为的控制其打开和关闭,可以是提前调试好动力件的运动模式例如左转和右转的时间来控制其转动的角度。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腰椎牵引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托结构,所述承托结构包括承托底架,以及设于所述承托底架上用于承托臀部和大腿部的第一承托部和用于承托小腿部的第二承托部;
过渡支撑管,所述过渡支撑管通过连接架与承托底架相连,且所述过渡支撑管沿着人体的臀部向腿部方向延伸;
翘抬驱动机构,所述翘抬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过渡支撑管远离第一承托部的一端铰接相连以驱动该过渡支撑管带动承托底架沿着由第二承托部向第一承托部方向翘抬的翘抬驱动动力件,以及与所述过渡支撑管远离第二承托部的一端铰接相连的纵向支撑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牵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支撑管通过过渡节与所述纵向支撑管相连;所述过渡节与纵向支撑管铰接固定;所述翘抬驱动动力件远离过渡支撑管的端部和纵向支撑管远离过渡支撑管的端部同时与一承托件相连;所述翘抬驱动动力件与所述承托件铰接相连,而所述纵向支撑管与所述承托件固连;以及
所述过渡支撑管包括与所述翘抬驱动动力件相连的第一分管,以及与所述过渡节相连的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分别位于连接架的相对的两个侧端面的外侧;以及
所述连接架通过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同时与所述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滑动套接;
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穿过连接架的相对的两个侧端面后分别插入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内;以及
所述连接架通过一对固定片分别与该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贯穿的连接架的两个侧端面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牵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椎牵引单元还包括适于限位卡紧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的第三限位夹紧组件;
所述第三限位夹紧组件包括适于分别从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的径向两端抵顶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动力件的一对第三夹紧块,以及分别对应与一对所述第三夹紧块固连的一对第三拉杆;其中
一对所述第三夹紧块同时穿过连接架;所述第三夹紧块与所述连接架螺纹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椎牵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管包括与所述过渡节铰接相连的连接管,以及与所述连接管套接固连的气动旋转非升降杆,所述气动旋转非升降杆与所述承托件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椎牵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椎牵引单元还包括适于限位所述气动旋转非升降杆旋转的第四限位夹紧组件;
所述第四限位夹紧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气动旋转非升降杆上的固定架、分别穿过所述固定架的相对的两个侧端面的且适于从气动旋转非升降杆的径向的两侧夹紧该气动旋转非升降杆的第四夹紧块,分别对应与一对所述第四夹紧块固连的一对第四拉杆;其中
所述固定架通过轴承与所述气动旋转非升降杆转动相连;以及
一对所述第三夹紧块同时穿过固定架;所述第三夹紧块与所述固定架螺纹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椎牵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椎牵引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承托底架内部的电动推杆组件;所述电动推杆组件通过滑动座与连接架固连以使该电动推杆组件适于驱动滑动座带动连接架相对于承托底架产生平移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牵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部背离人体的底端部与固设在所述承托底架上的第一承托架相连,且在所述第一承托架与第一承托部之间设有举抬驱动结构;
所述第二承托部背离人体的底端部与固设在所述承托底架上的第二承托架相连;
所述第一承托部背离人体的底端部通过过渡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承托架铰接相连,且在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以及
所述举抬驱动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一承托部远离第二承托部的位置处;所述举抬驱动结构适于驱动第一承托部沿着由第一承托部向第二承托部方向一侧翘起;
所述举抬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承托部的底端部固连的一对支撑梁、与一对支撑梁中其中一根支撑梁铰接的至少一个举抬气缸,以及与一对支撑梁中另一根支撑梁铰接相连的导向限位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腰椎牵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承托架背离第一承托部的侧端面固连的第三限位套、同时穿过所述第三限位套和第一承托架的第三限位杆,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三限位杆方向并穿过所述第三限位套后适于抵接所述第三限位杆的第三锁紧杆;
所述第三限位杆位于第三限位套内的部分上沿着该第三限位杆的径向凹设有凹陷槽,所述第三锁紧杆在插入所述第三限位套内的端部适于抵顶所述凹陷槽;其中
所述第三锁紧杆与第三限位套的侧壁之间螺纹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牵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椎牵引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承托部背离第一承托部一侧的脚踝部承托部;
所述脚踝部承托部通过至少一对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承托部背离人体的底端面滑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腰椎牵引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承托部背离人体的底端面与脚踝部承托部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该脚踝部承托部与第二承托部之间间距的伸缩驱动动力件。
CN201921431026.6U 2019-08-30 2019-08-30 腰椎牵引单元 Active CN211326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1026.6U CN211326581U (zh) 2019-08-30 2019-08-30 腰椎牵引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1026.6U CN211326581U (zh) 2019-08-30 2019-08-30 腰椎牵引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6581U true CN211326581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29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31026.6U Active CN211326581U (zh) 2019-08-30 2019-08-30 腰椎牵引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6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063598A (ja) 胴部並進器を備えた患者姿勢支持構造
US7309347B2 (en) Foot and calf support and adjustment assembly
US5423861A (en) Chiropractic treatment table
CN104287939B (zh) 一种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KR100664725B1 (ko) 전신지압 및 척추교정기의 베드구조
CN109846514B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调压能力的医学超声扫查压紧与随动装置
CN106924012B (zh) 一种上肢关节训练装置
CN213311299U (zh) 一种可实现腰椎减压、脊柱矫正的治疗床
US4724828A (en) Cervically adjustable chiropractic treatment table
US5782869A (en) Multi-trauma therapeutic machine
CN111359165A (zh) 并联驱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8742976B (zh) 腰椎颈椎牵引系统
KR101477957B1 (ko) 체간 운동장치
CN211326581U (zh) 腰椎牵引单元
KR100739020B1 (ko) 요추 견인 치료장치
CN108478320B (zh) 一种主动操控式手摇牵引床
CN110859694A (zh) 一种智能理疗设备
CN211213748U (zh) 智能理疗设备
KR101577047B1 (ko) 다용도의 기능성 침대
KR101677528B1 (ko) 전동 꺼꾸리 운동기구
CN206762135U (zh) 一种保健椅
CN211214175U (zh) 颈椎牵引单元
CN212395746U (zh)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变形总成
KR200345834Y1 (ko) 전신지압 및 척추교정기
CN212067606U (zh) 并联驱动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