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4433U - 一种防溅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溅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4433U
CN211324433U CN201921706430.XU CN201921706430U CN211324433U CN 211324433 U CN211324433 U CN 211324433U CN 201921706430 U CN201921706430 U CN 201921706430U CN 211324433 U CN211324433 U CN 211324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cover
lid
supporting seat
spla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64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庚
林玥
蔡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jia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jia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jia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jia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064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4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4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4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溅盖,包括盖体,所述的盖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盖体的边沿位置设有支撑座。本实用新型的防溅盖通过在盖体的边沿位置设置支撑座,实现了盖体可以快速竖立放置,减少占用台面的水平横向空间,避免盖体受污染,保证盖体的卫生。

Description

一种防溅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溅盖。
背景技术
通常人们在进行烹煮、油炸、使用大功率搅拌时,很容易会出现热油和被搅拌的内容物飞溅。若单纯地使用封闭的锅盖防止油溅,油炸时产生的水蒸气不能及时排出锅外,在锅盖上冷凝后形成的水滴回流到油锅内部,凝结的水滴会在油锅内产生“爆沸”现象,加剧热油飞溅。因此,市场上出现一些防溅盖,虽然几乎都能有效解决防溅问题,但现有的防溅盖功能单一,而且放置时一般是平行于台面放置或竖向悬挂于墙壁上,平放时会造成占用较多的台面横向空间,而竖向悬挂又需要在指定位置,操作不便,同时也容易引起防溅盖与台面或墙壁交叉污染的问题,不利于卫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放置方便、卫生的防溅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溅盖,包括盖体,所述的盖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的盖体的边沿位置设有支撑座。
上述方案中,当防溅盖不使用时,防溅盖通过支撑座接触台面,利用支撑座支撑盖体立放,盖体与台面或墙壁不接触,避免盖体与台面或墙壁接触而造成交叉污染,保证盖体及台面的卫生;而防溅盖从锅体提起后,直接立放于就近的台面位置,由于其占用台面的水平横向空间较小,因此一般不需要像现有的防溅盖需找水平横向空间足够大的台面进行平放或到指定位置悬挂,故本实用新型的防溅盖放置方便。
进一步地,上述的支撑座背向盖体的一侧为支撑面,盖体的重心位于支撑面的正上方,优选盖体的重心与支撑面的中心共线。支撑座通过支撑面与台面接触,保证防溅盖稳定立放。
进一步地,上述的支撑座的横截面自上往下逐渐增大,一方面可节约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尽量保证整个防溅盖的重心靠下,提高立放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上述的支撑座对应盖体内外表面的两侧面为非对称的斜面结构,支撑面的中心及盖体的重心均位于盖体与支撑座连接处中间纵向平面的同一侧。这样就是盖体放置状态为非垂直台面的情形,支撑座依然可以保证盖体不会侧倒。
进一步地,上述的支撑座与盖体一体成型,简化工艺。
另一方案,上述的支撑座与盖体可拆卸连接,支撑座对应盖体的一侧开设有与盖体的边沿位置相匹配的卡槽,支撑座与盖体可分离,这样盖体使用时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上述的支撑面开设有凹槽,且支撑座对应支撑面的一端能挤压变形,这样使得支撑面一侧相当于吸盘,通过支撑面牢牢吸附于台面上,这样防溅盖放置更加稳定;或者直接在支撑面的位置设置吸盘达到上述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的盖体的边沿位置设有加强件,这样可提高盖体的稳定性,避免盖体变形。
进一步地,上述的加强件为嵌入于盖体的边沿位置内的环形框,环形框的硬度大于盖体的硬度,不仅提高了盖体的稳定性,也不影响盖体的美观。
同样为了实现提高盖体的稳定性,采取的另一方案为:上述的盖体靠近边沿的部位的厚度由中部向边沿方向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防溅盖通过在盖体的边沿位置设置支撑座,实现了盖体可以快速竖立放置于台面,减少占用台面的水平横向空间,避免盖体受污染,保证盖体的卫生,而盖体边缘设置加强件,就算盖体采用低硬度材质制成,也可保证使得盖体不易发生变形,保证盖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溅盖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溅盖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溅盖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溅盖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B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道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道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溅盖,包括圆形的盖体1,所述的盖体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0,而盖体1的其中一端边沿位置设有支撑座3,盖体1的另一端边沿位置设有把手12,把手12与支撑座3分别位于盖体1相对的两侧,支撑座3背向盖体1的一侧为支撑面30,且盖体1的重心位于支撑面30的正上方位置。
当防溅盖不使用时,把防溅盖的支撑座3朝下直接竖立放置于台面上,支撑面30与台面接触,由于盖体1与台面或墙壁不接触,避免盖体1与台面或墙壁接触而造成交叉污染,保证盖体1及台面的卫生,而且防溅盖立放后,其所占用台面的水平横向空间较小,受台面水平横向空间影响较小,因此方便防溅盖的放置。
上述的支撑座3的横截面自上往下逐渐增大,一方面可节约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尽量保证整个防溅盖的重心靠下,提高立放的稳定性。 最优的,盖体1的重心与支撑面30的中心共线,进一步保证防溅盖立放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需要考虑的是,如盖体1为平直结构,需保证支撑面30与盖体1垂直,此时盖体1的重心是位于盖体1与支撑座3的连接处的中间纵向平面上,此时防溅盖不容易侧倒。如盖体1为非平直结构,即是防溅盖立放于台面后,盖体1会小幅度倾斜于台面,由于此时的盖体1重心是偏离盖体1与支撑座3的连接处的中间纵向平面,故支撑面30对应盖体1重心一侧需要大一些,故支撑座3对应盖体1内外表面的两侧面需为非对称的斜面结构,以使得支撑面30的中心及盖体1的重心均位于盖体1与支撑座3的连接处的中间纵向平面的同一侧,才能保证防溅盖不易向盖体1重心一侧倒下。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座3与盖体1为采用食品级的塑料一体成型,如果该塑料的硬度不够高,且盖体1厚度较薄,例如硅胶,则盖体1容易发生变形,此时需要对盖体1边沿位置进行加强处理,例如在盖体1的边沿位置内嵌入硬度较高的环形框,例如金属材质的环形框;又或者对盖体1的边沿位置进行加厚处理,具体可以在盖体1的边沿位置设有加强凸筋,或者是盖体1靠近边沿的部位的厚度由中部向边沿方向逐渐增大。通过以上任何一种加强方式,可以保证盖体1不会轻易向中部收缩变形,保证盖体1可以盖合在锅口上而不会塌下。如果盖体1采用硬度较高的材质制成,则可以不用对盖体1边沿位置进行加强处理。
当然,上述的支撑座3与盖体1也可以为非一体结构,即是支撑座3与盖体1可拆卸连接,此时,支撑座3对应盖体1的一侧开设有与盖体1的边沿位置相匹配的卡槽,如盖体1需要立放于台面时,盖体1的边沿位置插入支撑座3上端的卡槽内,此时盖体1保持立放状态。
为了使得支撑座3可以稳定地放置于台面,上述的支撑面30开设有凹槽301,且支撑座3对应支撑面30的一端能挤压变形,这样使得支撑面30一侧相当于吸盘,支撑座3放置于台面后,通过挤压把凹槽301内的空气排出,此时支撑面30就牢牢吸附于台面上,这样支撑座3可以稳定地放置于台面,则防溅盖放置就更加稳定。如果支撑座3对应支撑面30的一端不能挤压变形,即是支撑座3为高硬度材质,此时可以直接在支撑面30的位置设置一吸盘,亦能达到支撑座3可以稳定地放置于台面的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方案,上述的盖体1开设有通道口11,通道口11位置盖有通道盖2,打开通道盖2,可以从通道口11伸入工具对锅内食物进行搅拌或者添加调料,闭合通道盖2,可增强锅内的保温效果或者防止锅内食物飞溅。
如图5至8所示,为了使得通道盖2与通道口11盖合更加稳定,避免防溅盖立放后通道盖2会从盖体1上脱落,上述的通道盖2包括盖板21及设于盖板21内侧边沿位置且与通道口11过盈配合的盖壁22,通道盖2通过盖壁22与通道口11过盈配合,可以保证通道盖2没有外力拔动下而不容易脱离通道口11;也可以在盖壁22远离盖板21的一端设有凸环23,凸环23的直径大于通道口11的直径,盖壁22穿过通道口11后,凸环23与通道口11的内端孔口边沿相抵触,设置了凸环23,则盖壁22与通道口11可以为间隙配合。还有,上述的通道盖2的内侧设有承液槽24,通道盖2取出后,通道盖2外侧接触台面放置,承液槽24可以支撑勺、铲等厨具,使厨具残留的汤汁可以滴落在承液槽24中,避免造成台面污染。
为了避免盖体1盖于锅具锅口后容易相对锅口水平滑动,上述的盖体1的内侧面设有能限制盖体1相对锅口滑动的限位组件,本实施例的限位组件为的圆形和圆弧形的凸条,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限位组件有3条,其中一条的限位组件为圆形凸条41,另外两条的限位组件为圆弧形凸条42,且这两条的圆弧形凸条42的圆心位置相同而直径不同,圆形凸条41的直径小于圆弧形凸条42的直径,圆弧形凸条42位于圆形凸条41的外侧方,通道口11及部分的通气孔10位于盖体1对应圆形凸条41所围的区域内,还有部分的通气孔10位于圆形凸条41与圆弧形凸条42之间及圆弧形凸条42与圆弧形凸条42之间的区域内,而圆弧形凸条42靠近盖体1边沿的一侧所形成的整圆与圆形凸条41靠近盖体1边沿的一侧所形成的整圆内切。其中圆形凸条41与其中一规格的锅具锅口配合,而两条圆弧形凸条42各自和圆弧形凸条42的整圆与圆形凸条41的切点位置组合实现与另两种规格的锅具锅口配合,实现盖体1盖于锅具锅口后不会容易相对锅口水平滑动。
当然,上述的限位组件也可为位于同一圆周上不相连的多个凸起,通过多个凸起共同限制盖体1的水平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也能保证盖体1盖于锅具锅口后不会容易相对锅口水平滑动。
此外,上述的圆形凸条41的圆心偏离盖体1的中心一段距离,以使得圆形凸条41的其中一部分相对靠近盖体1的边缘,当盖体1与锅口配合时,盖体1的这一部分边缘是较接近锅口边缘的,当盖体1应用于锅具把手高于锅口的锅具时,可以通过旋转盖体1,使盖体1接近锅口边缘的这部分位置处于锅具把手位置,达到盖体1避开锅具把手,这样可避免盖体1受锅具把手干涉而与锅口不能紧密贴合。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相对较优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原则之内所作出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防溅盖,包括盖体(1),所述的盖体(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1)的边沿位置设有支撑座(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3)背向盖体(1)的一侧为支撑面(30),盖体(1)的重心位于支撑面(30)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1)的重心与支撑面(30)的中心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3)的横截面自上往下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3)对应盖体(1)内外表面的两侧面为非对称的斜面结构,支撑面(30)的中心及盖体(1)的重心均位于盖体(1)与支撑座(3)的连接处的中间纵向平面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3)与盖体(1)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3)与盖体(1)可拆卸连接,支撑座(3)对应盖体(1)的一侧开设有与盖体(1)的边沿位置相匹配的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面(30)开设有凹槽(301),且支撑座(3)对应支撑面(30)的一端能挤压变形;或者支撑面(30)的位置设有吸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1)的边沿位置设有加强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件为嵌入于盖体(1)的边沿位置内的环形框,环形框的硬度大于盖体(1)的硬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1)靠近边沿的部位的厚度由中部向边沿方向逐渐增大。
CN201921706430.XU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防溅盖 Active CN211324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6430.XU CN211324433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防溅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6430.XU CN211324433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防溅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4433U true CN211324433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7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6430.XU Active CN211324433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防溅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4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53536B1 (ko) 음식 서빙 및 팬 시스템
CN211324433U (zh) 一种防溅盖
US6446544B1 (en) Cooking utensil
JP3186791U (ja) 鍋装置
CN211324434U (zh) 一种多功能防溅盖
US6557264B1 (en) Invertably standable cooking utensil
CN210611778U (zh) 便于放置的防滴流勺子
CN214341836U (zh) 密封锅盖
CN220001534U (zh) 一种可站立锅盖
CN209951078U (zh) 一种可倒置锅盖的锅具
CN213721368U (zh) 锅具
CN217907383U (zh) 锅盖与烹饪器具
CN215686648U (zh) 烹饪器具
CN215502425U (zh) 一种防溢锅
KR200452997Y1 (ko) 오목부가 구비된 프라이팬
CN213786794U (zh) 锅具组件
CN216675565U (zh) 防溅搅拌锅具
CN212438218U (zh) 一种防溢炖锅
CN219845985U (zh) 多功能生活杯
CN212394506U (zh) 带吸管架的一次性杯体
CN209808009U (zh) 一种用于锅具组合的连接件以及组合锅具
CN220097186U (zh) 一种盒子
CN211484004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锅具
CN215738356U (zh) 一种锅具
CN220275334U (zh) 一种具有筷子放置槽位的堂食餐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