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0207U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0207U
CN211320207U CN201922095193.4U CN201922095193U CN211320207U CN 211320207 U CN211320207 U CN 211320207U CN 201922095193 U CN201922095193 U CN 201922095193U CN 211320207 U CN211320207 U CN 211320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coating
layer
heat dissipation
cooling tube
lithium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951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利隆
肖文杰
范海满
汪双勤
李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cell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cell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cell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cell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951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0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0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0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属于锂离子电加工技术领域,包括锂电池本体以及锂电池本体两侧分别设置的聚合物涂层和位于聚合物涂层上的第一散热管,两组聚合物涂层的一侧黏贴在锂电池本体的两侧,第一散热管一体成型在聚合物涂层上,且第一散热管等距离设置在聚合物涂层上,聚合物涂层的外侧设置有透气散热层,透气散热层远离第一散热管的一侧粘贴有防水层,防水层的内部设置填充有吸水海绵,且防水层的内部安装有散水管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吸水海绵,从而对锂电池本体附近的水进行吸收,然后通过渗水孔渗入到散水管道内,通过散水管道将水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合物涂层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属于锂离子电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与锂离子等当量电子的嵌入和脱嵌(习惯上正极用嵌入或脱嵌表示,而负极用插入或脱插表示)。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脱嵌和插入/脱插,被形象地称为“摇椅电池。
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侧组件之一,目前锂电池的隔膜涂层结构简单,从而使得锂电池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具备很好的散热结构,从而导致锂电池容易过热导致损坏,因为内部没有防水结构,从而使得锂电池在沾水后极易产生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通过设置有吸水海绵,从而对锂电池本体附近的水进行吸收,然后通过渗水孔渗入到散水管道内,通过散水管道将水排出,通过第一散热孔等距离开设在透气散热层的两侧,第二散热管等距离安装在透气散热层的内部,且第二散热管之间交替连接,从而使得锂电池本体具有很好的散热透气性,通过设置有防护层从而使得锂电池本体具有很好的防火耐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包括锂电池本体以及锂电池本体两侧分别设置的聚合物涂层和位于所述聚合物涂层上的第一散热管,两组聚合物涂层的一侧黏贴在所述锂电池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散热管一体成型在聚合物涂层上,且所述第一散热管等距离设置在聚合物涂层上,聚合物涂层的外侧设置有透气散热层,所述透气散热层远离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一侧粘贴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内部设置填充有吸水海绵,且所述防水层的内部安装有散水管道。
优选的,所述散水管道贯穿所述吸水海绵等距离安装在所述防水层内部,且所述散水管道的两端贯穿所述防水层的两端,所述散水管道的四周等距离设置有渗水孔。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远离所述透气散热层的一侧黏贴有一层防护层,且所述防护层为防火耐磨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遮阳层,所述遮阳层为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之间形成反射孔。
优选的,所述透气散热层包括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孔等距离开设在所述透气散热层的两侧,所述第二散热管等距离安装在所述透气散热层的内部,且所述第二散热管之间交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两端贯穿所述透气散热层的两侧,所述第二散热管的四周上等距离开设有第二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管的管径小于第二散热管的管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通过设置有吸水海绵,从而对锂电池本体附近的水进行吸收,然后通过渗水孔渗入到散水管道内,通过散水管道将水排出,通过第一散热孔等距离开设在透气散热层的两侧,第二散热管等距离安装在透气散热层的内部,且第二散热管之间交替连接,从而使得锂电池本体具有很好的散热透气性,通过设置有防护层从而使得锂电池本体具有很好的防火耐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防水层的截面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透气散热层的俯视图。
图中:1、锂电池本体;2、聚合物涂层;3、第一散热管;4、透气散热层;5、防水层;6、吸水海绵;7、散水管道;8、防护层;9、遮阳层;10、反射孔;11、第一散热孔;12、第二散热管;13、第二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包括锂电池本体1以及锂电池本体1两侧分别设置的聚合物涂层2和位于聚合物涂层2上的第一散热管3,两组聚合物涂层2的一侧黏贴在锂电池本体1的两侧,第一散热管3一体成型在聚合物涂层2上,且第一散热管3等距离设置在聚合物涂层2上,聚合物涂层2的外侧设置有透气散热层4,透气散热层4远离第一散热管3的一侧粘贴有防水层5,防水层5的内部设置填充有吸水海绵6,且防水层5的内部安装有散水管道7。
通过设置有第一散热管3从而对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通过设置有透气散热层4,从而使得锂电池本体1的透气性更好,也进一步的提高了锂电池本体1的散热性,使得锂电池本体1不会因为工作过损坏,通过设置有防护层8,从而使得锂电池本体1具有很好的防火耐磨性,通过设置有遮阳层9,从而防护锂电池本体1不会因被太阳长时间照射而容易产生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散水管道7贯穿吸水海绵6等距离安装在防水层5内部,且散水管道7的两端贯穿防水层5的两端,散水管道7的四周等距离设置有渗水孔。
通过设置有吸水海绵6,从而对锂电池本体1附近的水进行吸收,然后通过渗水孔渗入到散水管道7内,通过散水管道7将水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层5远离透气散热层4的一侧黏贴有一层防护层8,且防护层8为防火耐磨保护层。
通过设置有防护层8从而使得锂电池本体1具有很好的防火耐磨性。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层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遮阳层9,遮阳层9为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之间形成反射孔10。
在本实施例中:透气散热层4包括第一散热孔11和第二散热管12,第一散热孔11等距离开设在透气散热层4的两侧,第二散热管12等距离安装在透气散热层4的内部,且第二散热管12之间交替连接。
通过第一散热孔11等距离开设在透气散热层4的两侧,第二散热管12等距离安装在透气散热层4的内部,且第二散热管12之间交替连接,从而使得锂电池本体1具有很好的散热透气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管12的两端贯穿透气散热层4的两侧,第二散热管12的四周上等距离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3。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通过设置有第一散热管3从而对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通过设置有透气散热层4,从而使得锂电池本体1的透气性更好,也进一步的提高了锂电池本体1的散热性,使得锂电池本体1不会因为工作过损坏,通过设置有防护层8,从而使得锂电池本体1具有很好的防火耐磨性,通过设置有遮阳层9,从而防护锂电池本体1不会因被太阳长时间照射而容易产生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在热传递中形成温差加速散热过程,第一散热孔11的孔径大于第二散热孔13。第一散热管3的管径小于第二散热管12的管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本体(1)以及锂电池本体(1)两侧分别设置的聚合物涂层(2)和位于所述聚合物涂层(2)上的第一散热管(3),两组聚合物涂层(2)的一侧黏贴在所述锂电池本体(1)的两侧,所述第一散热管(3)一体成型在聚合物涂层(2)上,且所述第一散热管(3)等距离设置在聚合物涂层(2)上,聚合物涂层(2)的外侧设置有透气散热层(4),所述透气散热层(4)远离所述第一散热管(3)的一侧粘贴有防水层(5),所述防水层(5)的内部设置填充有吸水海绵(6),且所述防水层(5)的内部安装有散水管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水管道(7)贯穿所述吸水海绵(6)等距离安装在所述防水层(5)内部,且所述散水管道(7)的两端贯穿所述防水层(5)的两端,所述散水管道(7)的四周等距离设置有渗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5)远离所述透气散热层(4)的一侧黏贴有一层防护层(8),且所述防护层(8)为防火耐磨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遮阳层(9),所述遮阳层(9)为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之间形成反射孔(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散热层(4)包括第一散热孔(11)和第二散热管(12),所述第一散热孔(11)等距离开设在所述透气散热层(4)的两侧,所述第二散热管(12)等距离安装在所述透气散热层(4)的内部,且所述第二散热管(12)之间交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管(12)的两端贯穿所述透气散热层(4)的两侧,所述第二散热管(12)的四周上等距离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1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散热孔(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管(3)的管径小于第二散热管(12)的管径。
CN201922095193.4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 Active CN211320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5193.4U CN211320207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5193.4U CN211320207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0207U true CN211320207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80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95193.4U Active CN211320207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0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2698B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7504119U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全固态电池
CN206076345U (zh) 非全覆盖式涂覆隔膜
CN10629921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陶瓷隔膜
CN201247785Y (zh) 一种复合结构锂离子电池外壳
JP2005135775A5 (zh)
CN110416498A (zh) 一种锂金属电池的锂负极表面改性方法、改性锂负极及锂金属电池
CN21132020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聚合物涂层结构
CN210073988U (zh) 一种可充电式聚合物锂电池
CN206639863U (zh) 一种具有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203760548U (zh) 一种碱性电池
CN211405523U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组能量反馈充放电系统
CN207781682U (zh) 一种负极结构、电池芯体及电池
CN207558989U (zh) 一种耐高温的镍氢电池
CN204204944U (zh) 具有双片膈膜的锂硫电池
CN106684399A (zh) 一种反式纽扣电池的制备方法
CN212907830U (zh) 一种防爆快充式锂电池
CN217955954U (zh) 一种基于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
CN207587890U (zh) 一种锂电池的极芯结构
CN207852826U (zh) 一种长寿命锂电池
CN205264831U (zh) 一种散热型锂离子电池
CN204271171U (zh) 具有单片膈膜的锂硫电池
CN108011063A (zh) 一种负极结构、电池芯体及电池
CN209786140U (zh) 一种自带散热功能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CN204538104U (zh) 一种折叠片式软包锂离子电池隔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