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9242U -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9242U
CN211319242U CN202020142172.3U CN202020142172U CN211319242U CN 211319242 U CN211319242 U CN 211319242U CN 202020142172 U CN202020142172 U CN 202020142172U CN 211319242 U CN211319242 U CN 211319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detection
fingerprint
prism
display scree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21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峰
葛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421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9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9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9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所述指纹检测装置,适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包括:指纹检测模组,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且所述指纹检测模组中镜头的光轴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光路转向单元,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用于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其中,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用于将经由手指返回并穿过所述显示屏的光信号反射至所述镜头,所述镜头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光信号成像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传感器芯片,所述传感器芯片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光信号检测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通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能够增大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物距,甚至于可以利用大焦距的镜头实现屏下指纹检测或识别。

Description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屏下指纹识别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行业的高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更加便捷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例如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的实用化已成为大众所需。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是将光学指纹模组设置于显示屏下,通过采集光学指纹图像,实现指纹识别。屏下指纹光学系统其原理是利用屏幕自发光照射指纹,经由屏幕上方的手指反射的光信号光穿过屏幕后,被屏下的光学指纹模组采集与识别。例如,所述光学指纹模组可以通过微透镜阵列将接收到的光信号会聚至光学感应像素阵列,所述光学感应像素阵列基于接收到的光信号生成指纹图像,进而进行指纹识别。
目前,指纹检测模组均采用微距镜头,以减小指纹检测模组在电子设备中占用的尺寸。针对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屏下指纹识别技术,LCD屏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其中背光模组为屏幕提供均匀的光源,液晶面板起图像显示作用。若所述背光模组中的增光膜采用棱镜膜,即使将所述指纹检测模组安装在后盖上,也很难满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成像条件(即物距)。
因此,如何增加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物距是一项亟需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了一种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能够增大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物距,甚至于可以利用大焦距的镜头实现屏下指纹检测或识别。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检测装置,适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包括:
指纹检测模组,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且所述指纹检测模组中镜头的光轴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
光路转向单元,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用于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且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的入射面相对所述显示屏倾斜;
其中,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用于将经由手指返回并穿过所述显示屏的光信号反射至所述镜头,所述镜头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光信号成像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传感器芯片,所述传感器芯片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光信号检测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通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可以增大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物距,此时,甚至可以通过搭配有大焦距镜头的传感器芯片作为所述指纹检测装置,以对手指进行指纹成像。换言之,通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能够构造出折叠式光路,所述折叠式光路可以用于增加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物距,甚至于可以利用大焦距的镜头实现屏下指纹检测或识别。
此外,通过折叠式光路还可以减小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体积。例如,通过折叠式光路可以减小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厚度,相应的,增加了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可用性。例如,可以使得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 毫米。
另外,通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可以将经由手指反射的并穿过所述显示屏的光信号引导至其光轴方向与显示屏平行的镜头。也就是说,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可以对各种相对显示屏倾斜的光信号进行反射,相应的,可以增加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有效识别视场。尤其是,通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可以提高对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指纹识别区域的边缘信号的采集量,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指纹识别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检测装置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镜头并支撑所述光路转向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和所述支架为一体结构,或所述光路转向单元通过粘合剂粘合至所述支架。
通过所述支架,不仅可以将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相对所述镜头(或所述指纹检测模组)进行固定,而且可以将所述指纹检测模组和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中框(或其他部件)进行固定。换言之,所述支架不仅可以用于绑定所述指纹检测模组和所述光路转向单元,还可以用于安装所述指纹检测装置。也就是说,所述支架能够在结构上简单化指纹检测装置的装配方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背离所述显示屏的表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所述底板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用于支撑所述光路转向单元。
将所述底板的相对的两端(即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和所述光路转向单元,能够保证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和所述指纹检测模组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相应的,能够保证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反射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的面向所述显示屏的表面形成有凸起结构,以增加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接触面积。
通过所述凸起结构,能够增加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接触面积,相应的,能够保证所述指纹检测模组和所述光路转向单元之间的稳固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凸起结构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或直角梯形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路转向单元为反射镜,所述支架还包括斜板,所述斜板连接至所述第二端,所述斜板用于放置所述反射镜。
将所述支架的结构设计为与所述反射镜的结构类似的结构,可以提升所述支架对所述反射镜的支撑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斜板向靠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用于配合所述斜板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的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斜板的厚度分别小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厚度,以使得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反射镜的凹槽。
将所述斜板的厚度构造为分别小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厚度,并使得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形成凹槽,不仅能够使得所述支架具有所述反射镜的容纳空间,还能够降低所述支架的制造难度以及提升所述支架的良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面向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反射镜的限位块。
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板上的限位块,能够避免在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所述反射镜发生移动,进而降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性能。换言之,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板上的限位块,能够增加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指纹识别效果和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路转向单元为直角三角棱镜,所述支架还包括直角板,所述直角板的第一直板连接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直角板的第二直板垂直与所述第一直板,所述直角三角棱镜贴合至所述直角板。
将所述支架的结构设计为与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结构类似的结构,可以提升所述支架对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支撑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角板向靠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用于配合所述直角板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的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底板的厚度,所述第二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厚度,使得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凹槽。
将所述第一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底板的厚度,所述第二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厚度,并使得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凹槽,不仅能够使得所述支架具有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容纳空间,还能够降低所述支架的制造难度以及提升所述支架的良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板的面向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限位块。
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板上的限位块,能够避免在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所述直角三角棱镜发生移动,进而降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性能。换言之,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板上的限位块,能够增加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指纹识别效果和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的贴合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开窗,所述开窗用于将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反射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侧壁和相对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垂直与所述底板且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侧壁垂直于所述底板且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均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用于将所述支架安装至所述电子设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在靠近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拐角结构,所述拐角结构用于设置所述安装件。
通过所述拐角结构,不仅能够增加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稳固性,还能够减小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体积并增加实用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件为设置有定位孔的平行于所述底板的安装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检测模组包括:
所述镜头,所述镜头包括至少一个镜片;
所述传感器芯片,所述传感器芯片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镜头相对所述传感器芯片固定,并使得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头和所述固定件形成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将所述镜头的位置构造为在所述固定件的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结合所述光路转向单元,不仅能够对穿过自发光显示屏的光信号进行成像,而且能够对穿过非自发光显示屏的光信号(例如,经由上文涉及的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折射的光信号)进行成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屏的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棱镜膜和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正交于所述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均包括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 度,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接收经由所述第一侧面折射的并经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反射的光信号。
将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构造为小于45度,可以使得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可以对所述第一侧面(即支架三角棱镜的尺寸较大的侧面)折射的光信号进行反射,以增加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结构到的光信号的信号量和指纹识别效果。也就是说,将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构造为小于45度,不仅可以保证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具有一定的增亮效果,还可以兼顾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对经由所述手指反射的光信号的折射效果(即指纹识别效果)。
换言之,经由手指返回的光信号经过背光模组的双层棱镜膜(即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折射后,会形成“花瓣状”指纹图像,将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构造为小于45度,可以使得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指纹成像的光信号为所述“花瓣状”指纹图像中的一片“花瓣”(即经由所述第一侧面折射的光信号),以此增加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信号量和指纹识别效果。此外,经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反射所述背光模组的双层棱镜膜折射的光信号,可以增加使得所述指纹检测模组满足经过所述第一侧面折射的光信号的成像条件(即具有足够的物距),进一步保证了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指纹识别效果。
也就是说,通过优化背光模组中棱镜膜的结构,使其不仅能够满足平面显示亮度要求,还能够保证指纹检测装置的指纹识别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4度或36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使得所述显示屏的亮度大于第一亮度的0.8倍,所述第一亮度为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屏的亮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检测装置还包括:
外部光源,所述外部光源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内部或下方;
其中,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接收所述外部光源发出的经由所述手指返回的光信号,以检测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部光源为红外光源,所述红外光源用于发射红外光信号,所述红外光源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透明盖板的下方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透明盖板上的所述外部光源的照射区域设置有透红外油墨,以保证所述红外光信号的透过率。
通过所述透红外油墨,不仅保证所述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信号的透过率,还可以避免影响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红外油墨的光密度OD大于4。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红外光源的中心位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毫米。
将所述外部光源的中心位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构造为小于或等于 30mm,可以保证所述外部光源对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补光强度,相应的,保证了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指纹识别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部光源固定于所述显示屏的背光模组的下方,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板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用于将所述外部光源发出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手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框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用于将所述经由所述手指返回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光路转向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检测装置还包括:
泡棉,所述泡棉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和所述中框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开孔的周围区域,以密封所述指纹检测装置。
通过所述泡棉,不仅可以所述指纹检测装置具有密封防尘的功能,还可以用于支撑并保护所述显示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孔的侧壁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安装所述指纹检测模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检测装置,适用于具有液晶显示LCD屏的电子设备,所述LCD屏包括背光模组;
所述指纹检测装置包括:
指纹检测模组,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接收外部光源发出的经由手指返回并穿过所述背光模组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棱镜膜和与所述第一棱镜膜相对设置的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正交于所述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均包括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 度,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接收经由所述第一侧面折射的光信号。
将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构造为小于45度,可以使得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可以对所述第一侧面(即支架三角棱镜的尺寸较大的侧面)折射的光信号进行反射,以增加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结构到的光信号的信号量和指纹识别效果。也就是说,将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构造为小于45度,不仅可以保证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具有一定的增亮效果,还可以兼顾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对经由所述手指反射的光信号的折射效果(即指纹识别效果)。
换言之,经由手指返回的光信号经过背光模组的双层棱镜膜(即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折射后,会形成“花瓣状”指纹图像,将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构造为小于45度,可以使得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指纹成像的光信号为所述“花瓣状”指纹图像中的一片“花瓣”(即经由所述第一侧面折射的光信号),以此增加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信号量和指纹识别效果。此外,经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反射所述背光模组的双层棱镜膜折射的光信号,可以增加使得所述指纹检测模组满足经过所述第一侧面折射的光信号的成像条件(即具有足够的物距),进一步保证了所述指纹检测装置的指纹识别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4度或36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使得所述LCD屏的亮度大于第一亮度的0.8倍,所述第一亮度为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的情况下所述LCD屏的亮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检测装置还包括:
外部光源,所述外部光源设置在所述LCD屏的内部或下方;
其中,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接收所述外部光源发出的经由所述手指返回的光信号,以检测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部光源为红外光源,所述红外光源用于发射红外光信号,所述红外光源设置在所述LCD屏的透明盖板的下方并位于所述LCD屏的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透明盖板上的所述外部光源照的区域设置有透红外油墨,以保证所述红外光信号的透过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红外油墨的光密度OD大于4。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红外光源的中心位置在所述LCD屏上的投影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在所述LCD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毫米。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部光源固定于所述LCD屏的背光模组的下方,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板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用于将所述外部光源发出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手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框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用于将所述经由所述手指返回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检测装置还包括:
泡棉,所述泡棉设置在所述LCD屏和所述中框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开孔的周围区域,以密封所述指纹检测装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孔的侧壁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安装所述指纹检测模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第一棱镜膜和与所述第一棱镜膜相对设置的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正交于所述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均包括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4度或36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使得所显示屏的亮度大于第一亮度的0.8倍,所述第一亮度为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屏的亮度。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的背光模组。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方面至所述第二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至所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可以适用的电子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包括背光模组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包括指纹检测装置的电子设备示意性侧剖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检测装置的拆解后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检测装置的支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指纹检测装置的光路传输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检测装置的另一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指纹检测装置的光路传输的示意图。
图11和图12均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棱镜膜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3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外部光源的照射位置设置有透红外油墨后形成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变形结构的示意性侧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游戏设备等便携式或移动计算设备,以及电子数据库、汽车、银行自动柜员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ATM)等其他电子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其中,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以及活体识别等识别技术。为了便于说明,下文以指纹识别技术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和屏内指纹识别技术。
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是指将指纹检测模组安装在显示屏下方,从而实现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进行指纹识别操作,不需要在电子设备正面除显示区域外的区域设置指纹采集区域。具体地,指纹检测模组使用从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的顶面返回的光来进行指纹感应和其他感应操作。这种返回的光携带与显示组件的顶面接触或者接近的物体(例如手指)的信息,位于显示组件下方的指纹检测模组通过采集和检测这种返回的光以实现屏下指纹识别。其中,指纹检测模组的设计可以为通过恰当地配置用于采集和检测返回的光的光学元件来实现期望的光学成像,从而检测出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相应的,屏内(In-display)指纹识别技术是指将指纹检测模组或者部分指纹检测模组安装在显示屏内部,从而实现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进行指纹识别操作,不需要在电子设备正面除显示区域外的区域设置指纹采集区域。
图1和图2示出了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可以适用的电子设备100的示意图,其中图1为电子设备100的正面示意图,图2和图3均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20和指纹检测模组130。
显示屏12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也可以为其他发光显示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显示屏120还可以具体为触控显示屏,其不仅可以进行画面显示,还可以检测用户的触摸或者按压操作,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人机交互界面。比如,在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具体为触控面板(Touch Panel,TP),其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 表面,也可以部分集成或者整体集成到所述显示屏120内部,从而形成所述触控显示屏。
指纹检测模组130可以为光学指纹检测模组,比如包括光学指纹传感器。
具体来说,指纹检测模组130可以包括具有光学感应阵列的传感器芯片 (后面也称为光学指纹传感器)。其中,光学感应阵列包括多个光学感应单元,每个光学感应单元可以具体包括光探测器或者光电传感器。或者说,指纹检测模组130可以包括光探测器(Photodetector)阵列(或称为光电探测器阵列、光电传感器阵列),其包括多个呈阵列式分布的光探测器。
如图2所示,指纹检测模组130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的下方的局部区域,从而使得指纹检测模组130的指纹采集区域(或检测区域)10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内。
当然,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指纹检测模组130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比如显示屏120的侧面或者电子设备100的边缘非透光区域。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光路设计将显示屏120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的光信号导引到指纹检测模组130,从而使得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03实际上位于所述显示屏120 的显示区域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指纹检测模组130可以仅包括一个传感器芯片,此时指纹检测模组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的面积较小且位置固定,因此用户在进行指纹输入时需要将手指按压到所述指纹采集区域103的特定位置,否则指纹检测模组130可能无法采集到指纹图像而造成用户体验不佳。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指纹检测模组130可以具体包括多个传感器芯片;所述多个传感器芯片可以通过拼接方式并排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20 的下方,且所述多个传感器芯片的感应区域共同构成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 的指纹采集区域103。也即是说,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 可以包括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分别对应于其中一个传感器芯片的感应区域,从而将所述光学指纹检测模组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可以扩展到所述显示屏的下半部分的主要区域,即扩展到手指惯常按压区域,从而实现盲按式指纹输入操作。可替代地,当所述传感器芯片数量足够时,所述指纹检测区域130还可以扩展到半个显示区域甚至整个显示区域,从而实现半屏或者全屏指纹检测。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多个传感器芯片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例如,所述多个传感器芯片可以分别是独立封装的传感器芯片,也可以是封装在同一个芯片封装体内的多个芯片(Die)。
又例如,还可以通过半导体工艺在同一个芯片的不同区域上制作形成所述多个传感器芯片。
如图2所示,指纹检测模组130的光学感应阵列的所在区域或者光感应范围对应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其中,指纹检测模组 13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可以等于或不等于指纹检测模组130的光学感应阵列的所在区域的面积或者光感应范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对指纹检测模组130的光路设计进行示例性说明。
指纹检测模组130可以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比如指纹图像信息)。
当手指触摸、按压或者接近(为便于描述,在本申请中统称为按压)在指纹采集区域103时,激励光源向指纹采集区域103上方的手指发出一束光,这一束光在手指的表面发生反射形成反射光或者经过手指的内部散射后而形成散射光,为便于描述,上述反射光和散射光统称为反射光。由于指纹的嵴 (ridge)与峪(vally)对于光的反射能力不同,因此,来自指纹嵴的反射光和来自指纹峪的发生过具有不同的光强,反射光经过显示屏120后,被指纹检测模组130中的传感器芯片所接收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即指纹检测信号;基于所述指纹检测信号便可以获得指纹图像数据,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指纹匹配验证,从而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实现光学指纹识别功能。
由此可见,用户需要对电子设备100进行指纹解锁或者其他指纹验证的时候,只需要将手指按压在位于显示屏120的指纹采集区域103,便可以实现指纹特征的输入操作。由于指纹特征的采集可以在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 102的内部实现,采用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100无需其正面专门预留空间来设置指纹按键(比如Home键),因而可以采用全面屏方案。因此,所述显示屏120的显示区域102可以基本扩展到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整个正面。
其中,用于指纹识别的激励光源可以采用内置光源或者外置光源来提供用于进行指纹检测识别的光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100的光学指纹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光学指纹检测的激励光源,所述激励光源可以具体为红外光源或者特定波长非可见光的光源,其可以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下方或者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保护盖板下方的边缘区域,而指纹检测模组130可以设置液晶面板或者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下方并通过光路引导以使得指纹检测光可以到达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或者,指纹检测模组130 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下方,且所述背光模组通过对扩散片、增亮片、反射片等膜层进行开孔或者其他光学设计以允许指纹检测光穿过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并到达指纹检测模组130。当采用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采用内置光源或者外置光源来提供用于进行指纹检测的光信号时,其检测原理可以相同。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保护盖板110。
盖板110可以具体为透明盖板,比如玻璃盖板或者蓝宝石盖板,其位于显示屏120的上方并覆盖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正面,且盖板110表面还可以设置有保护层。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谓的手指按压显示屏120实际上可以是指手指按压在显示屏120上方的盖板110或者覆盖所述盖板110的保护层表面。
如图2所示,指纹检测模组130的下方还可以设置有电路板140,比如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
指纹检测模组130可以通过焊盘焊接到电路板140,并通过电路板140 实现与其他外围电路或者电子设备100的其他元件的电性互连和信号传输。比如,指纹检测模组130可以通过电路板140接收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单元的控制信号,并且还可以通过电路板140将来自指纹检测模组130的指纹检测信号输出给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单元或者控制单元等。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3所示,指纹检测模组130可应用于具有显示屏(例如图1或图2 所示的显示屏120)的电子设备,所述显示屏可以包括背光模组150,所述背光模组150可以为所述显示屏最下方的结构;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150的下方;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用于接收红外光源170发出的照射人体手指后并穿过所述背光模组150的所述红外光信号,所述红外光信号用于检测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接收到的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红外光信号可以是人体手指对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信号的进行光学处理的光信号。例如,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接收到的光信号可以是进行经由人体手指反射并穿过所述背光模组150的所述红外光信号,也可以经由人体手指漫射并穿过所述背光模组150的所述红外光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光源170发出的红外光信号可以用于进行指纹识别,所述红外光信号是不可见光。而用于所述显示屏进行图像显示的光信号为可见光源,具体地,所述可见光源可以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或侧部的任一种光源。例如,所述可见光源可以是电致发光(EL)背光源、小型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者LED背光源。
换言之,用于指纹识别的光信号采用的是红外光源170发出的红外光信号,用于显示图像的光信号采用的是可见光源发出的可见光信号。因此,利用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进行指纹检测,不仅能够避开可见光对指纹识别的干扰,而且红外光信号为不可见光,不会对显示图像产生影响。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光源170可以通过光学胶180粘贴在所述盖板110的下方。类似地,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也可以通过机械方式固定在所述盖板110的下方。例如,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 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盖板110的下方。
所述光学胶180可以是任一种光学液态胶或者光学固态胶。可选地,所述光学胶180和所述显示屏的光学折射率相同或者近似,由此,能够尽可能的提高所述红外光源170发出的红外光信号的利用率。可选地,所述红外光源170集成在所述背光模组150内。可选地,所述红外光源170和所述背光模组150内的用于显示图像的光源集成设置。例如,所述红外光源170和所述背光模组150内的用于显示图像的光源可以采用并列或非并列的方式集成设置。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150可以包括复合膜151、增光膜(也称为增亮膜)152、扩散膜153、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 154、反射膜155以及背光板156。具体地,可见光源发出的可见光经过导光板154之后传输至扩散膜153,经过所述扩散膜153扩散后的光线传输至所述增光膜152,所述增光膜152用于增益接收到的光信号,并将增益后的光信号发送至复合膜151,所述复合膜151接收到光信号用于进一步增益接收到的光信号,并将增益后的光信号传输至用于显示图像的层结构,用于进行图像显示。
可替代地,所述背光模组150可以不包括背光板156和/或反射膜155。
所述导光板154可以利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用激光雕刻技术或者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 网版印刷技术等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所述导光板154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面板的亮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性。具体地,可见光源可以位于导光板154的侧边,其发出的光利用反射导入导光板154的内部,当光线射到扩散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由导光板154的正面射出。可选地,可以利用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扩散点,使得导光板154均匀发光。
所述增光膜152可以通过在透明性非常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表面使用丙烯酸树脂形成具有棱镜图案的光学薄膜,以将接收到的分散光向正面方向聚集,进而提高亮度。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或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还可以包括可见光滤光片160,所述可见光滤光片160可以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150和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之间。由此,可以对传输至可见光滤光片160处的可见光进行滤除,能够进一步提高指纹检测模组130 的检测质量。
其中,所述可见光滤光片160具体可以用于过滤掉可见光波长,例如,用于图像显示的可见光等。所述滤光片160具体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过滤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光学过滤器可以配置为例如带通过滤器,以滤除可见光光源发射的光,同时不滤除红外光信号。所述一个或多个光学过滤器可以实现为例如光学过滤涂层,该光学过滤涂层形成在一个或多个连续界面上,或可以实现为一个或多个离散的界面上。
应理解,所述可见光滤光片160可以制作在任何光学部件的表面上,或者沿着到经由手指反射形成的反射光至指纹检测模组130的光学路径上。图 3仅以所述可见光滤光片160设置在背光板156和指纹检测模组130之间为例,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所述可见光滤光片160可以贴合在包括显示屏内、背光板156的上方或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的内部等。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板156形成有开孔 1561,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设置在所述开孔1561的下方,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光源170发出的照射人体手指后并穿过所述开孔 1561的所述红外光信号。可以发现,通过在所述背光板156上形成所述开孔 1561,能够尽可能的阻止可见光信号向背离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的方向传输,并能够有效降低用于指纹识别的红外光信号在经过所述背光板156时的能量损耗。
应理解,图3仅为本申请的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例如,可替代地,包括所述背光模组150的显示屏由上至下依次可包括以下中的部分或全部:盖板、光学胶、上层偏振片、复合膜、薄膜晶体管、下层偏振片、黑色胶带层(blacktape)/空隙层(air gap)、上层增光膜、下层增光膜、扩散膜、导光板、反射膜以及背光板。可选地,所述背光板可在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安装区域形成开孔,用于将手指反射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以便所述指纹检测模组进行指纹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所述的指纹检测模组130均采用微距镜头,以减小指纹检测模组130在电子设备中占用的尺寸针对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屏下指纹识别技术,LCD屏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其中背光模组为屏幕提供均匀的光源,液晶面板起图像显示作用。若所述背光模组150中的增光膜152采用棱镜,即使将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安装在后盖上,也很难满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的成像条件(即物距)。
为了增加所述指纹检测模组130的物距,甚至于可以利用大焦距的镜头实现屏下指纹检测或识别,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图4是包括指纹检测装置200(包括图1至图3所示的指纹检测模组130,也可称为潜望式结构的指纹模组)的电子设备300(类似于图1至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300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类似于图2所示的显示屏120)的任一电子设备,以实现屏下指纹识别。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可包括指纹检测模组210(类似于图1至图3所示的指纹检测模组130)和光路转向单元220。可选地,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用于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且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的入射面相对所述显示屏倾斜。且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中镜头的光轴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用于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
其中,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用于将经由手指返回并穿过所述显示屏的光信号反射至所述镜头,所述镜头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光信号成像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的传感器芯片,所述传感器芯片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光信号检测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通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可以增大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的物距,此时,甚至可以通过搭配有大焦距镜头的传感器芯片作为所述指纹检测装置 200,以对手指进行指纹成像。换言之,通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能够构造出折叠式光路,所述折叠式光路可以用于增加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的物距,甚至于可以利用大焦距的镜头实现屏下指纹检测或识别。
此外,通过折叠式光路还可以减小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体积。例如,通过折叠式光路可以减小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厚度,相应的,增加了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可用性。例如,可以使得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毫米。
另外,通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可以将经由手指反射的并穿过所述显示屏的光信号引导至其光轴方向与显示屏平行的镜头。也就是说,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可以对各种相对显示屏倾斜的光信号进行反射,相应的,可以增加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有效识别视场。尤其是,通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可以提高对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的指纹识别区域的边缘信号的采集量,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指纹识别效果。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支架230,所述支架230用于固定所述镜头并支撑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可选地,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和所述支架230为一体结构,或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通过粘合剂粘合至所述支架230。例如,可以采用模内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光路转换单元220和所述支架230。
通过所述支架230,不仅可以将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相对所述镜头(或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进行固定,而且可以将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和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相对所述电子设备的中框(或其他部件)进行固定。换言之,所述支架230不仅可以用于绑定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和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还可以用于安装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也就是说,所述支架 230能够在结构上简单化指纹检测装置200的装配方案。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检测装置200的拆卸后的结构的示意图,图 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纹检测装置200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可以包括镜头211、固定件212、传感器芯片213。可选地,所述镜头21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镜片和镜筒,所述至少一个镜片设置在所述镜筒内。可选地,所述传感器芯片213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镜头211的光轴方向。可选地,所述固定件212用于将所述镜头211相对所述传感器芯片213固定,并使得所述镜头211的光轴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可选地,所述镜头211和所述固定件212形成为一体结构。作为示例,图5所示的指纹检测装置200组装后的结构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结构。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镜头211设置在所述固定件212的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将所述镜头211的位置构造为在所述固定件212的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结合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不仅能够对穿过自发光显示屏的光信号进行成像,而且能够对穿过非自发光显示屏的光信号(例如,经由背光模组中的棱镜的一个面折射的光信号)进行成像。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214。可选地,所述指纹传感器芯片213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14 上,所述固定件21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路板214,以将所述镜头211相对所述传感器芯片213固定,并使得所述镜头211的光轴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可选地,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还可以包括滤光片215。例如,所述滤光片 215设置在所述传感器芯片213和镜头211之间。
当然,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的指纹检测模组130,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230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230的结构的示例。图8是图7所示的指纹检测装置的侧剖图以及其光路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30可以包括底板231,所述底板231的背离所述显示屏的表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所述底板231的第一端(例如,如图8所示的底板231的左端)连接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所述底板231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例如,图8所示的底板231的右端)用于支撑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
将所述底板231的相对的两端(即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和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能够保证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和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相应的,能够保证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反射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的面向所述显示屏的表面形成有凸起结构,以增加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 的接触面积。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或直角梯形结构。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凸起结构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例如,可替代地,所述凸起结构还可以是台阶结构,又例如,所述凸起结构也可以是上表面不规则的结构。
通过所述凸起结构,能够增加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的接触面积,相应的,能够保证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和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 之间的稳固性。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为反射镜,所述支架230还可以包括斜板2321a,所述斜板2321a连接至所述第二端,所述斜板2321a用于放置所述反射镜。可选地,所述反射镜可以是涂有红外反射膜的玻璃。可选地,所述反射镜对红外光信号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预设阈值使得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能够满足指纹识别要求。例如,所述预设阈值可以是外部红外光源发出的光信号的90%。可选地,所述反射镜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夹角包括但不限于45度。
将所述支架230的结构设计为与所述反射镜的结构类似的结构,可以提升所述支架230对所述反射镜的支撑性能。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板2321a向靠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限位板2322a,所述第一限位板2322a用于配合所述斜板2321a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的结构。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板2321a的厚度分别小于所述底板231和所述第一限位板2322a的厚度,以使得所述底板231和所述第一限位板2322a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反射镜的凹槽。
将所述斜板2321a的厚度构造为分别小于所述底板231和所述第一限位板2322a的厚度,并使得所述底板231和所述第一限位板2322a之间形成凹槽,不仅能够使得所述支架230具有所述反射镜的容纳空间,还能够降低所述支架230的制造难度以及提升所述支架230的良率。
应理解,图7和图8仅为本申请的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例如,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板2322a的面向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的表面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反射镜的限位块,和/或,所述底板231的第二端的面向所述显示屏的表面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反射镜的限位块。
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板上的限位块,能够避免在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使用过程中,所述反射镜发生移动,进而降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性能。换言之,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板上的限位块,能够增加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 的指纹识别效果和性能。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230的结构的另一示例。图10是图9所示的指纹检测装置的侧剖图以及其光路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 为直角三角棱镜,所述支架230还可以包括直角板2321b,所述直角板2321b 的第一直板连接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直角板2321b的第二直板垂直与所述第一直板,所述直角三角棱镜贴合至所述直角板2321b。
将所述支架230的结构设计为与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结构类似的结构,可以提升所述支架230对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支撑性能。
如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角板向靠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限位板2322b,所述第二限位板2322b用于配合所述直角板2321b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的结构。
如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底板231的厚度,所述第二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板2322b的厚度,使得所述底板23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22b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凹槽。
将所述第一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底板231的厚度,所述第二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板2322b的厚度,并使得所述底板23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 2322b之间形成凹槽,不仅能够使得所述支架230具有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容纳空间,还能够降低所述支架230的制造难度以及提升所述支架230的良率。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板2322b的面向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限位块 2322b1。
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板2322b上的限位块2322b1,能够避免在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使用过程中,所述直角三角棱镜发生移动,进而降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性能。换言之,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板2322b上的限位块2322b1,能够增加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指纹识别效果和性能。
类似地,图9和图10仅为本申请的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例如,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底板231的第二端的面向所述显示屏的表面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限位块。
如图7和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3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的贴合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的第一侧壁233,所述第一侧壁233设置有开窗2331,所述开窗2331用于将所述光路转向单元 220反射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
如图7和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30还可以包括第二侧壁234和相对所述第二侧壁234的第三侧壁235,所述第二侧壁234 垂直与所述底板231且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侧壁235 垂直于所述底板231且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侧壁234 和所述第三侧壁235均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用于将所述支架230安装至所述电子设备。例如,如图7和图9所示,所述第二侧壁234设置有安装件2341,所述第三侧壁235的安装件未示出。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234或所述第三侧壁235在靠近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233之间形成拐角结构,所述拐角结构用于设置所述安装件。
例如,以所述第二侧壁234为例,所述第二侧壁234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233的位置处向靠近所述第三侧壁235的方向延伸,以及所述第一侧壁233 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234的为位置向靠近所述上述第一限位板2322a或上述第二限位板2322b的方向延伸,以形成台阶式的拐角结构。进一步地,还可以对所述拐角结构进行处理。例如,所述拐角结构的靠近所述光路转向单元 220的一侧为平面。
又例如,以所述第三侧壁235为例,所述第三侧壁235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233的位置处向与所述第一侧壁233的夹角小于90度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斜面式的拐角结构。
当然,上述拐角结构的具体实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通过所述拐角结构,不仅能够增加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第二侧壁234(或所述第三侧壁235)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稳固性,还能够减小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体积并增加实用性。
如图7和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2341为设置有定位孔的平行于所述底板231的安装板。
上述指纹检测装置200可以适用于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尤其是针对LCD 屏下指纹识别技术,LCD屏幕的背光模组(类似于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150) 作为用于显示图像的光源组件,例如背光模组通过遮光胶贴覆在液晶面板的偏光片表面。例如,所述背光模组可以包括遮光胶、多层光学膜材(包括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扩散片、导光板、反射片)、LED组件、背光板、胶框构成。通过背光板和胶框固定光学膜材及LED组件。所述第一棱镜膜也可以称为上棱镜膜,所述第二棱镜也可以称为下棱镜膜。所述棱镜膜也可以用偏光片等其他材料替代。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棱镜膜和下棱镜膜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的背光模组可以包括第一棱镜膜3131和第二棱镜膜3132,所述第一棱镜膜3131正交于所述第二棱镜膜3132,所述第一棱镜膜3131和所述第二棱镜膜3132均可以包括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可以等于45度,以保证所述第一棱镜膜3131和所述第二棱镜膜3132的增亮效果。所述第一棱镜膜3131 和所述第二棱镜膜3132可以用于形成所述背光模组的双层棱镜膜。当然,所述第一棱镜膜3131和所述第二棱镜膜3132中的棱镜也可以是非直角三角棱镜。
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模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屏幕的显示效果。由于背光模组(尤其是第一棱镜膜3131和第二棱镜膜3132)对光路成像干扰较大,指纹图像穿过背光膜材后无法满足算法对指纹图像的要求。因此,实现基于 LCD屏幕的光学指纹识别技术,难点之一是所述背光模组不仅能够保证显示效果,还能够解决背光模组对指纹检测模组的成像光路干扰的影响。例如,通过改进背光模组的多层光学膜材,减小对光路系统的干扰,使穿过LCD屏幕后的指纹图像满足算法对指纹图像的要求。
图12是图11所示的双棱镜膜的变形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的背光模组可以包括第一棱镜膜3131和第二棱镜膜3132,所述第一棱镜膜3131正交于所述第二棱镜膜3132,所述第一棱镜膜3131和所述第二棱镜膜3132均可包括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可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θ2小于45度,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用于接收经由所述第一侧面折射的并经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 反射的光信号。相应的,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的第二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θ1大于45度,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为直角三角棱镜的两个侧面,所述两个侧面的夹角为直角三角棱镜的顶角。所述顶角可以为90度。
例如,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4度或36度。
又例如,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使得所述显示屏的亮度大于第一亮度的0.8倍,所述第一亮度为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屏的亮度。
将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构造为小于45度,可以使得所述光路转向单元 220可以对所述第一侧面(即支架230三角棱镜的尺寸较大的侧面)折射的光信号进行反射,以增加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结构到的光信号的信号量和指纹识别效果。也就是说,将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构造为小于45度,不仅可以保证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具有一定的增亮效果,还可以兼顾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对经由所述手指反射的光信号的折射效果 (即指纹识别效果)。
换言之,经由手指返回的光信号经过背光模组的双层棱镜膜(即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折射后,会形成“花瓣状”指纹图像,将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构造为小于45度,可以使得指纹检测模组210用于指纹成像的光信号为所述“花瓣状”指纹图像中的一片“花瓣”(即经由所述第一侧面折射的光信号),以此增加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信号量和指纹识别效果。
此外,经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反射所述背光模组的双层棱镜膜折射的光信号,可以增加使得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满足经过所述第一侧面折射的光信号的成像条件(即具有足够的物距),进一步保证了所述指纹检测装置 200的指纹识别效果。
也就是说,通过优化背光模组中棱镜膜的结构,使其不仅能够满足平面显示亮度要求,还能够保证指纹检测装置200的指纹识别效果。
应理解,所述第一棱镜膜3131和所述第二棱镜膜3132也可以理解为锯齿状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3131正交于所述第二棱镜膜3132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棱镜膜3131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棱镜膜3132所在的平面,且所述第一棱镜3131中的棱镜的排列方向垂直与所述第二棱镜膜3132的排列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用于接收所述光源350 发出的经由所述手指返回并通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反射后的光信号,以检测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外部光源,所述外部光源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内部或下方;其中,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用于接收所述外部光源发出的经由所述手指返回并通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反射后的光信号,以检测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可选地,所述外部光源可以包括焊接在柔性电路板上的正发光或者侧发光的一颗或者多颗小尺寸LED,所述一颗或者多颗小尺寸LED可以用于拼接成灯条。所述一颗或者多颗小尺寸LED通过柔性电路板上的连接器或金手指可以与所述指纹检测模组(或传感器芯片)或电子设备的小板(即主板)实现电路互连,以控制所述外部光源的发光。
图13至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外部光源的安装位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4和1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光源350为红外光源,所述红外光源用于发射红外光信号,所述红外光源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透明盖板311的下方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背光模组的一侧。可选地,如图 14所示,所述透明盖板311上的所述外部光源350的照射区域351设置有透红外油墨,以保证所述红外光信号的透过率。可选地,所述红外油墨的光密度OD大于4。可选地,所述红外光信号的波长包括但不限于940nm。可选地,所述透红外油墨可以使得所述红外光信号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红外光源发出的光信号的80%。可选地,设置有所述透红外油墨的区域大于或等于所述透明盖板311上的所述外部光源350的照射区域351。
通过所述透红外油墨,不仅保证所述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信号的透过率,还可以避免影响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观。
例如,结合图4来说,所述红外光源的中心位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D小于或等于30毫米。
将所述外部光源350的中心位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构造为小于或等于30mm,可以保证所述外部光源350对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的补光强度,相应的,保证了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的指纹识别效果。
如图1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光源350固定于所述显示屏的背光模组的下方,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板312设置有第一开孔3122,所述第一开孔3122用于将所述外部光源350发出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手指。当然,所述第一开孔3122也可以用于为所述外部光源350提供容纳空间。
如图4和图1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300还包括中框320。所述中框320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各种零器件。所述零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电池、摄像头、主板以及显示屏等等。可选地,所述中框 320设置有第二开孔321,所述第二开孔321用于将所述经由所述手指返回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光路转向单元220。即所述中框320的第二开孔321用于将经由所述手指反射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当然,所述第二开孔321也可以用于为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提供容纳区域,或者说,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二开孔321内。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泡棉360,所述泡棉设置在所述显示屏310和所述中框320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开孔321的周围区域,以密封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
通过所述泡棉360,不仅可以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具有密封防尘的功能,还可以用于支撑并保护所述显示屏310。
如图4和图1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板312还可以包括第三开孔3121,用于将经由所述手指反射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
应理解,图1至图15仅为本申请的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例如,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孔的侧壁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安装所述指纹检测模组210。例如,所述第二开孔的侧壁设置有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的定位柱,以便所述定位柱可以插入到所述指纹检测装置200的定位空中进行固定。
此外,还可以将现有的指纹检测装置应用于具有上述背光模组的电子设备。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其可适用于具有LCD 屏的电子设备,所述LCD屏包括上述背光模组;所述指纹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指纹检测模组,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接收外部光源发出的经由手指返回并穿过所述背光模组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涉及的背光模组以及具有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屏。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例如上述电子设备100和电子设备300),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显示屏和/或上述指纹检测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纹检测装置(例如指纹检测装置 200以及指纹检测模组130)、背光模组、以及显示屏也可以单独使用(即可以被单独保护),也可以配合使用(即可以以组合的方式保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8)

1.一种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包括:
指纹检测模组,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且所述指纹检测模组中镜头的光轴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
光路转向单元,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用于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且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的入射面相对所述显示屏倾斜;
其中,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用于将经由手指返回并穿过所述显示屏的光信号反射至所述镜头,所述镜头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光信号成像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传感器芯片,所述传感器芯片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光信号检测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镜头并支撑所述光路转向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和所述支架为一体结构,或所述光路转向单元通过粘合剂粘合至所述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背离所述显示屏的表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所述底板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用于支撑所述光路转向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面向所述显示屏的表面形成有凸起结构,以增加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接触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或直角梯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转向单元为反射镜,所述支架还包括斜板,所述斜板连接至所述第二端,所述斜板用于放置所述反射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向靠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用于配合所述斜板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的厚度分别小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厚度,以使得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反射镜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面向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反射镜的限位块。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转向单元为直角三角棱镜,所述支架还包括直角板,所述直角板的第一直板连接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直角板的第二直板垂直与所述第一直板,所述直角三角棱镜贴合至所述直角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板向靠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用于配合所述直角板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光路转向单元的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底板的厚度,所述第二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厚度,使得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面向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限位块。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的贴合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开窗,所述开窗用于将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反射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侧壁和相对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垂直与所述底板且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侧壁垂直于所述底板且从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均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用于将所述支架安装至所述电子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在靠近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拐角结构,所述拐角结构用于设置所述安装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为设置有定位孔的平行于所述底板的安装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检测模组包括:
所述镜头,所述镜头包括至少一个镜片;
所述传感器芯片,所述传感器芯片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镜头相对所述传感器芯片固定,并使得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和所述固定件形成为一体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棱镜膜和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正交于所述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均包括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接收经由所述第一侧面折射的并经过所述光路转向单元反射的光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4度或36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使得所述显示屏的亮度大于第一亮度的0.8倍,所述第一亮度为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屏的亮度。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还包括:
外部光源,所述外部光源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内部或下方;
其中,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接收所述外部光源发出的经由所述手指返回的光信号,以检测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光源为红外光源,所述红外光源用于发射红外光信号,所述红外光源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透明盖板的下方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透明盖板上的所述外部光源的照射区域设置有透红外油墨,以保证所述红外光信号的透过率。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油墨的光密度OD大于4。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源的中心位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毫米。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光源固定于所述显示屏的背光模组的下方,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板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用于将所述外部光源发出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手指。
30.根据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中框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用于将所述经由所述手指返回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光路转向单元。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还包括:
泡棉,所述泡棉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和所述中框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开孔的周围区域,以密封所述指纹检测装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的侧壁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安装所述指纹检测模组。
33.一种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具有液晶显示LCD屏的电子设备,所述LCD屏包括背光模组;
所述指纹检测装置包括:
指纹检测模组,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接收外部光源发出的经由手指返回并穿过所述背光模组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用于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棱镜膜和与所述第一棱镜膜相对设置的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正交于所述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均包括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接收经由所述第一侧面折射的光信号。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4度或36度。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使得所述LCD屏的亮度大于第一亮度的0.8倍,所述第一亮度为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的情况下所述LCD屏的亮度。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还包括:
外部光源,所述外部光源设置在所述LCD屏的内部或下方;
其中,所述指纹检测模组用于接收所述外部光源发出的经由所述手指返回的光信号,以检测所述手指的指纹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光源为红外光源,所述红外光源用于发射红外光信号,所述红外光源设置在所述LCD屏的透明盖板的下方并位于所述LCD屏的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透明盖板上的所述外部光源照的区域设置有透红外油墨,以保证所述红外光信号的透过率。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油墨的光密度OD大于4。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源的中心位置在所述LCD屏上的投影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在所述LCD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毫米。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光源固定于所述LCD屏的背光模组的下方,所述背光模组的背光板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用于将所述外部光源发出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手指。
41.根据权利要求33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中框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用于将所述经由所述手指返回的光信号传输至所述指纹检测模组。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检测装置还包括:
泡棉,所述泡棉设置在所述LCD屏和所述中框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开孔的周围区域,以密封所述指纹检测装置。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的侧壁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安装所述指纹检测模组。
44.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棱镜膜和与所述第一棱镜膜相对设置的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正交于所述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和所述第二棱镜膜均包括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所述微型直角三角棱镜阵列结构中的每一个微型直角三角棱镜的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4度或36度。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使得显示屏的亮度大于第一亮度的0.8倍,所述第一亮度为所述第一侧面和棱镜底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屏的亮度。
47.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44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4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检测装置。
CN202020142172.3U 2020-01-21 2020-01-21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319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2172.3U CN211319242U (zh) 2020-01-21 2020-01-21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2172.3U CN211319242U (zh) 2020-01-21 2020-01-21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9242U true CN211319242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9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2172.3U Active CN211319242U (zh) 2020-01-21 2020-01-21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9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95353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182770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235143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2440709B1 (ko) 지문 식별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EP3623921B1 (en) Under-screen biometric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0573827U (zh)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11319241U (zh) 光学指纹检测装置、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CN213240740U (zh)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
CN111066031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1095277B (zh) 光学指纹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2135452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082375A1 (zh) 复合透镜结构、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864756U (zh) 光学指纹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334909A (zh) 光学指纹检测装置、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CN211319236U (zh)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211087267U (zh) 指纹识别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211087274U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894926U (zh) 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
CN211349377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WO2021146965A1 (zh)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1758101B (zh)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211319242U (zh) 指纹检测装置、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214751918U (zh) 取像装置
CN211319245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210659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屏下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