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4926U - 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4926U
CN210894926U CN201921897330.XU CN201921897330U CN210894926U CN 210894926 U CN210894926 U CN 210894926U CN 201921897330 U CN201921897330 U CN 201921897330U CN 210894926 U CN210894926 U CN 210894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layer
light
fingerprint
layer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973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胜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973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4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4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4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中,反射膜包括基层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基层上的第一材料层以及第二材料层;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与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不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根据光干涉效应原理,由于可见光与红外光的波长不同,依靠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差值,使得可见光能够被反射膜反射,而红外光可以透过反射膜,使得反射膜既可以为液晶屏提供背光,又可以允许红外光信号穿过,从而使得指纹传感器能够采集到红外光信号,实现屏下指纹识别。

Description

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逐渐向全面屏发展,越来越高的屏占比,这使得目前主流的电容式指纹模组无处放置,屏下光学指纹应运而生。
目前,现有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底层设置有反射层,反射层能够反射可见光,从而为液晶面板提供背光,实现其的显示功能。
但是,反射层在反射可见光的同时,也会反射用于指纹识别的红外光信号,使得背光模组底部的指纹传感器无法采集指纹信号,无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无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膜,用于背光模组中,包括基层以及依次交替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层上的第一材料层以及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不同。
如上所述的反射膜,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材料层及多个所述第二材料层依次交替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层上。
如上所述的反射膜,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
如上所述的反射膜,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层为二氧化钛层,所述第二材料层为二氧化硅层。
如上所述的反射膜,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层为二氧化硅层,所述第二材料层为二氧化钛层。
如上所述的反射膜,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50nm至500nm。
如上所述的反射膜,其中,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50nm至500nm。
如上所述的反射膜,其中,所述反射膜的厚度范围为0.05mm至0.12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所述的反射膜;所述反射膜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液晶面板的底部。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反射膜的基层与所述导光板接触;或者,所述反射膜的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材料层位于所述基层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射膜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用于红外光通过的开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屏,包括液晶面板以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传感器以及所述的液晶屏;所述指纹传感器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适用于具有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的液晶屏,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液晶面板提供可见光作为背光,其中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下方的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光学感应阵列和光路引导结构,所述光路引导结构用于将光源发射的红外光信号照射到所述液晶屏上方的手指形成的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引导至所述光学感应阵列,所述光学感应阵列用于接收所述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其中,所述指纹检测光在穿过所述背光模组之后进入所述指纹传感器,且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包括基层以及依次交替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层上的第一材料层以及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不同以实现对可见光进行反射同时透射所述指纹检测光。
如上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层为二氧化钛层,所述第二材料层为二氧化硅层,所述二氧化钛层的折射率与所述二氧化硅层的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
如上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中,所述反射膜包括多个二氧化钛层和多个二氧化硅层,所述多个二氧化钛层和所述多个二氧化硅层依次交替层叠设置,且通过二者折射率差值实现光干涉效应以对可见光进行反射同时透射红外光信号。
如上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中,所述光路引导结构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球面或非球面透镜的微距镜头以及用于承载微距镜头的镜筒或者镜头支架,所述镜筒或者镜头支架设置在软性电路板上方并与软性电路板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光学感应阵列设置在上述密闭空间之内,并位于微距镜头的汇聚光路;其中,所述微距镜头用于将透过背光模组的指纹检测光引导或者汇聚至所述光学感应阵列以在所述光学感应阵列实现手指的光学指纹成像。
如上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中,所述光路引导结构包括通过半导体工艺形成在光学感应阵列上方的光路引导层,所述光路引导层包括微透镜阵列以及位于微透镜阵列和光学感应阵列之间的多个挡光层,多个挡光层分别通过开孔在微透镜阵列和光学感应阵列之间定义出多个传输光路,微透镜阵列的每一个微透镜将指纹检测光分别聚焦到其对应的传输光路,并经过传输光路传输至相应的光学感应单元。
如上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中,所述指纹传感器还包括滤波片,所述滤波片直接通过镀膜方式形成在所述光学感应阵列或者光路引导结构的上方,用于过滤掉进入所述光学感应阵列的环境光或者干扰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通过设置基层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基层上的第一材料层以及第二材料层;其中,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与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不同,根据光干涉效应原理,由于可见光与红外光的波长不同,依靠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差值,使得可见光能够被反射膜反射,而红外光可以透过反射膜,使得反射膜既可以为液晶屏提供背光,又可以允许红外光信号穿过,从而使得指纹传感器能够采集到红外光信号,实现屏下指纹识别。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反射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可见光的传播原理图;
图4为图1中反射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反射膜的光学指标;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液晶面板;
200:背光模组;
210:反射膜;
211:基层;
212:第一材料层;
213:第二材料层;
220:安装框;
221:开孔;
300:指纹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反射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膜210,用于背光模组200中,包括基层211以及依次交替层叠设置在基层211上的第一材料层212以及第二材料层213;第一材料层212的折射率与第二材料层213的折射率不同。
具体地,反射膜210可以用于液晶屏的背光模组200中,尤其是能够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液晶屏中。
参考图1,背光模组200可以位于液晶面板100下方,反射膜210可以设置在背光模组200的底层,指纹传感器300可以设置在背光模组200的下方。
反射膜210可以包括基层211,基层可以由透明基材构成,例如玻璃基板或聚酰亚胺膜层等,在此不做限定。
基层21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的材质不同,使得两者的折射率不同。可以理解,第一材料层212的折射率可以大于第二材料层213的折射率,或者第一材料层212的折射率可以小于第二材料层213的折射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2均可以通过镀膜、喷涂或者拉伸等多种方式形成。
其中,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参考图2,第一材料层212的数量为2,而第二材料层213的数量为1,第二材料层213设置在两个第一材料层212之间,且一个第一材料层212直接与基层211接触。
本实施例中,液晶面板所需的背光为可见光,而指纹传感器所接受的信号为红外光信号,红外光为不可见光,其与可见光具有不同的波长范围。图3为可见光的传播原理图;参考图3,根据光干涉效应原理,可见光在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2的各个界面处都会形成反射,随着材料层的数量增多,反射光线也会增加,使得可见光反射后的光线会加强,而红外光相对可见光的穿透性强,选择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的材质,可以使得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对红外光透射的影响较弱,而对可见光的反射更强。因此,通过选择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的材质,可以使得反射膜能够对可见光进行反射,保证了液晶面板的背光,并可使得红外光可以穿透,保证了红外光信号可以传递到指纹传感器300,实现指纹信号的采集。
如图1所示,当实现指纹识别时,红外光发射器可以发出红外光信号,该信号可以穿过液晶面板或者液晶面板的保护盖板,并被手指反射/散射或透射形成携带有指纹信息的红外光信号(即指纹检测光),红外光信号可以穿过液晶面板100以及背光模组200的反射膜210,被指纹传感器300接收,从而采集指纹信号。另外,背光模组200的反射膜210还可以反射可见光,使得可见光射向液晶面板,并为液晶面板100提供足够的背光。
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射膜,通过设置基层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基层上的第一材料层以及第二材料层;其中,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与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不同,根据光干涉效应原理,由于可见光与红外光的波长不同,依靠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差值,使得可见光能够被反射膜反射,而红外光可以透过反射膜,使得反射膜既可以为液晶屏提供背光,又可以允许红外光信号穿过,从而使得指纹传感器能够采集到红外光信号,实现屏下指纹识别。
作为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的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一材料层212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材料层2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材料层212及多个第二材料层213依次交替层叠设置在基层211上。
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图4为图1中反射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第一材料层212的数量为2,第二材料层213的数量为2,从基层211向上依次为第一材料层212、第二材料层213、第一材料层212、第二材料层213。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材料层212的数量可以为其他值,例如几十个等。第二材料层213的数量可以与第一材料层212的数量相同,或者第二材料层213的数量可以比第一材料层212的数量小1。
可以理解,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的数量与可见光的反射率以及红外光的透射率相关,层数越多,可见光的反射率越高,红外光的透射率相应变低。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层数,来实现可见光的高反射率以及红外光的高透射率,从而实现液晶屏的背光增亮,以及红外光信号的传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同时保证可见光的高反射率和红外光的高透射率,第一材料层212的折射率与第二材料层213的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
具体地,第一材料层212的折射率可以大于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且第一材料层212的折射率减第二材料层213的折射率所得的差值可以大于1,或者,第一材料层212的折射率可以小于第二材料层213的折射率,且第二材料层213的折射率减第一材料层212的折射率所得的差值可以大于1。可以综合考虑可见光的反射率、红外光的透射率和反射膜的厚度,使得可见光达到高反射率,红外光达到高透射率,而反射膜厚度相应较小。
作为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的一种具体选择,第一材料层212为二氧化钛层,第二材料层213为二氧化硅层。
或者,第一材料层212为二氧化硅层,第二材料层213为二氧化钛层。
可以理解,与基层211直接接触的第一材料层212可以为折射率较高的层,也可以为折射率较低的层,通过二氧化硅层和二氧化钛层交替层叠设置加工方便,成本低。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反射膜的光学指标;其中,反射膜210在光学指标上主要有可见光反射率和红外光透射率两个指标,参考图5,可见光的波长通常在400nm到700nm之间,此时,可见光的反射率可以达到90%以上,红外光的波长一般在760nm到1mm之间,而红外光透射率在80%以上时,可以确定红外光的波长具体是在800nm到1000nm之间,其中主要使用的波长是850nm或者940nm,因此,可以根据对反射膜光学指标的需求来选择用于指纹识别的红外光的波长。并可以根据波长确定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的厚度。可以理解,针对不同的反射率和透射率需求,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光学指标。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材料层212的厚度范围可以为50nm至500nm。第二材料层213的厚度范围也可以为50nm至500nm。反射膜210的厚度范围为0.05mm至0.12mm。从而可以实现可见光的反射率大于90%,而红外光的透射率大于80%。其中,厚度可以为沿垂直于基层211方向的尺寸。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200,包括导光板以及反射膜210;反射膜210位于导光板背离液晶面板100的底部。反射膜210包括基层211以及依次交替层叠设置在基层211上的第一材料层212以及第二材料层213;第一材料层212的折射率与第二材料层213的折射率不同。
具体地,背光模组200除了设置有反射膜210之外,还可以设置有导光板,导光板可以设置在反射膜210的顶层,导光板可以将背光光源产生的点光源变为面光源,为液晶面板100提供均匀的背光。
可以理解,反射膜210可以位于背光模组200中各功能层的底部,从而可以反射可见光,增加背光亮度。当然背光模组200除了设置有导光板和反射膜210之外,还可以设置有其他光学膜层,例如棱镜层等。
反射膜210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选地,反射膜210的基层211与导光板接触;或者,反射膜210的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位于基层211与导光板之间。即导光板可以设置在基层211的顶部,而交替层叠的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可以位于基层211的底部;或者交替层叠的第一材料层212和第二材料层213可以位于基层211与导光板之间,均可以实现反射可见光,透射红外光的目的。
如图1所示,当实现指纹识别时,红外光发射器可以发出红外光信号,该信号可以穿过液晶面板,并被手指反射,发射后的红外光信号可以穿过液晶面板100以及背光模组200的反射膜210,被指纹传感器300接收,从而采集指纹信号。另外,背光模组200的反射膜210还可以反射可见光,使得可见光射向液晶面板,并为液晶面板100提供足够的背光。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设置反射膜,反射膜具有基层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基层上的第一材料层以及第二材料层;其中,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与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不同,根据光干涉效应原理,由于可见光与红外光的波长不同,依靠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差值,使得可见光能够被反射膜反射,而红外光可以透过反射膜,使得反射膜既可以为液晶屏提供背光,又可以允许红外光信号穿过,从而使得指纹传感器能够采集到红外光信号,实现屏下指纹识别。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屏下指纹识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在背光模组200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200还包括设置在反射膜210背离导光板一侧的安装框220;安装框220上设置有用于红外光通过的开孔221。
具体地,安装框220可以为金属框,例如铁框等,可以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安装框220通常不透光,为了使得红外光信号可以穿过背光模组200入射到指纹传感器300,安装框220上可以设置有开孔221,开孔221可以正对指纹传感器300,即被手机反射的红外光信号可以通过开孔221而传递到指纹传感器300上。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屏,包括液晶面板100以及背光模组200。背光模组200包括导光板以及反射膜210;反射膜210位于导光板背离液晶面板100的底部。
具体地,液晶屏可应用于手机、电脑等可以实现显示及屏下指纹识别的设备中。其中,液晶面板100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液晶面板结构。背光模组200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当实现指纹识别时,红外光发射器可以发出红外光信号,该信号可以穿过液晶面板或者液晶面板的保护盖板,并被手指反射/散射或透射形成携带有指纹信息的红外光信号(即指纹检测光),红外光信号可以穿过液晶面板100以及背光模组200的反射膜210,被指纹传感器300接收,从而采集指纹信号。另外,背光模组200的反射膜210还可以反射可见光,使得可见光射向液晶面板,并为液晶面板100提供足够的背光。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屏,通过设置反射膜,反射膜具有基层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基层上的第一材料层以及第二材料层;其中,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与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不同,根据光干涉效应原理,由于可见光与红外光的波长不同,依靠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差值,使得可见光能够被反射膜反射,而红外光可以透过反射膜,使得反射膜既可以为液晶屏提供背光,又可以允许红外光信号穿过,从而使得指纹传感器能够采集到红外光信号,实现屏下指纹识别。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传感器300以及液晶屏;指纹传感器300位于背光模组200背离液晶面板100的一侧。
具体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电视等多种能够同时实现显示及屏下指纹识别的设备。
指纹传感器300可以为能够实现指纹识别的光学传感器。指纹传感器300可以位于背光模组200背离液晶面板100的下方。
具体地,指纹传感器300可以包括具有多个光学感应单元的光学感应阵列和形成在光学感应阵列上方的光路引导结构,光路引导结构用于将在手指形成的指纹检测光引导至光学感应阵列。另外,指纹传感器300还可以包括滤波片,用于过滤掉进入光学感应阵列的环境光或者干扰光,比如,滤波片可以允许与指纹检测光相对应的红外光信号所在的波段通过,而滤除其他波段的光信号。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光路引导结构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球面或非球面透镜的微距镜头以及用于承载微距镜头的镜筒或者镜头支架,镜筒或者镜头支架设置在软性电路板上方并与软性电路板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光学感应阵列及其上方的滤光片可以设置在上述密闭空间之内,并位于微距镜头的汇聚光路;其中,微距镜头用于将透过背光模组200的指纹检测光引导或者汇聚至光学感应阵列以在光学感应阵列实现手指的光学指纹成像。
作为另一种具体实施例,光路引导结构也可以是通过半导体工艺形成在光学感应阵列上方的光路引导层,光路引导层可以包括微透镜阵列以及位于微透镜阵列和光学感应阵列之间的多个挡光层,多个挡光层分别通过开孔在微透镜阵列和光学感应阵列之间定义出多个传输光路,微透镜阵列的每一个微透镜可以将指纹检测光分别聚焦到其对应的传输光路,并经过传输光路传输至相应的光学感应单元。其中,滤波片可以直接通过镀膜方式形成在光学感应阵列或者光路引导结构的上方。
当然,屏下指纹识别装置还可以设置有光源,光源可以为红外光发射器,用于向液晶屏上方的手指发射红外光信号。光源可以设置在液晶面板100的下方或者液晶面板100的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下方、液晶面板100与背光模组200之间、或者背光模组200的下方(比如与指纹传感器集成在同一个指纹识别模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实现指纹识别时,红外光发射器可以发出红外光信号,该信号可以穿过液晶面板,并在液晶面板上方的手指形成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指纹检测光可以穿过液晶面板100以及背光模组200的反射膜210,被指纹传感器300接收,从而采集指纹信号。另外,背光模组200的反射膜210还可以反射可见光,使得可见光射向液晶面板,并为液晶面板100提供足够的背光。
本实施例提供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通过设置反射膜,反射膜具有基层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基层上的第一材料层以及第二材料层;其中,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与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不同,根据光干涉效应原理,由于可见光与红外光的波长不同,依靠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差值,使得可见光能够被反射膜反射,而红外光可以透过反射膜,使得反射膜既可以为液晶屏提供背光,又可以允许红外光信号穿过,从而使得指纹传感器能够采集到红外光信号,实现屏下指纹识别。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反射膜,用于背光模组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以及依次交替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层上的第一材料层以及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材料层及多个所述第二材料层依次交替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为二氧化钛层,所述第二材料层为二氧化硅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为二氧化硅层,所述第二材料层为二氧化钛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50nm至5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50nm至500nm。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的厚度范围为0.05mm至0.12mm。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反射膜;
所述反射膜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液晶面板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的基层与所述导光板接触;
或者,所述反射膜的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材料层位于所述基层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射膜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用于红外光通过的开孔。
12.一种液晶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以及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13.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纹传感器以及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屏;
所述指纹传感器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
14.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装置,适用于具有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的液晶屏,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液晶面板提供可见光作为背光,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下方的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光学感应阵列和光路引导结构,所述光路引导结构用于将光源发射的红外光信号照射到所述液晶屏上方的手指形成的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引导至所述光学感应阵列,所述光学感应阵列用于接收所述指纹检测光以获取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其中,所述指纹检测光在穿过所述背光模组之后进入所述指纹传感器,且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包括基层以及依次交替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层上的第一材料层以及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折射率不同以实现对可见光进行反射同时透射所述指纹检测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为二氧化钛层,所述第二材料层为二氧化硅层,所述二氧化钛层的折射率与所述二氧化硅层的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包括多个二氧化钛层和多个二氧化硅层,所述多个二氧化钛层和所述多个二氧化硅层依次交替层叠设置,且通过二者折射率差值实现光干涉效应以对可见光进行反射同时透射红外光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引导结构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球面或非球面透镜的微距镜头以及用于承载微距镜头的镜筒或者镜头支架,所述镜筒或者镜头支架设置在软性电路板上方并与软性电路板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光学感应阵列设置在上述密闭空间之内,并位于微距镜头的汇聚光路;其中,所述微距镜头用于将透过背光模组的指纹检测光引导或者汇聚至所述光学感应阵列以在所述光学感应阵列实现手指的光学指纹成像。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引导结构包括通过半导体工艺形成在光学感应阵列上方的光路引导层,所述光路引导层包括微透镜阵列以及位于微透镜阵列和光学感应阵列之间的多个挡光层,多个挡光层分别通过开孔在微透镜阵列和光学感应阵列之间定义出多个传输光路,微透镜阵列的每一个微透镜将指纹检测光分别聚焦到其对应的传输光路,并经过传输光路传输至相应的光学感应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还包括滤波片,所述滤波片直接通过镀膜方式形成在所述光学感应阵列或者光路引导结构的上方,用于过滤掉进入所述光学感应阵列的环境光或者干扰光。
CN201921897330.XU 2019-11-06 2019-11-06 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 Active CN210894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7330.XU CN210894926U (zh) 2019-11-06 2019-11-06 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7330.XU CN210894926U (zh) 2019-11-06 2019-11-06 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4926U true CN210894926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16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97330.XU Active CN210894926U (zh) 2019-11-06 2019-11-06 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49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9767A (zh) * 2020-12-25 2021-04-23 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多光谱、高光谱膜的防伪光学指纹芯片
CN114660696A (zh) * 2020-12-22 2022-06-24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透红外线反射可见光功能的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0696A (zh) * 2020-12-22 2022-06-24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透红外线反射可见光功能的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12699767A (zh) * 2020-12-25 2021-04-23 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多光谱、高光谱膜的防伪光学指纹芯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5922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151158A1 (zh) 生物特征识别的装置
CN110235143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033518B (zh) Lcd指纹识别系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0720106B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066031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1095289B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CN210109828U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095281B (zh) 指纹检测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605741U (zh) 指纹检测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213080B (zh) 镜头、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894926U (zh) 反射膜、背光模组、液晶屏以及屏下指纹识别装置
CN210295124U (zh) 指纹检测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243934A1 (zh) 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464727A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586267A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186221U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210660U (zh) 背光模组、被动式发光的显示装置、屏下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12135456U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2163466U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147020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182771U (zh) 屏下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13210659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屏下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11319245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402402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