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5233U - 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5233U
CN211315233U CN201922453583.4U CN201922453583U CN211315233U CN 211315233 U CN211315233 U CN 211315233U CN 201922453583 U CN201922453583 U CN 201922453583U CN 211315233 U CN211315233 U CN 211315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inlet
outlet
ro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535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遥
蓝志鹏
张建海
李佑虹
黄胜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iaoding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iaodi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iaoding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iaodi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24535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5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5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5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包括阀体及阀芯组,利用阀杆推动阀芯,以实现进入孔、双向通道、第一进入口及第一通孔依次连通,第二通孔、第一排出口及排污口依次连通,或实现进入孔、双向通道、第二进入口及第二通孔依次连通,第一通孔、第二排出口及排污口依次连通,如此,使得新型二位五通阀能够较为简便地实现各通口的关闭、开启以及换向操作。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减小制造成本,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阀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各技术领域的流体控制,在气路或液路管道系统中,常常需要采用电磁阀或电动阀来改变气路或液路的路径,实现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路径的气体或液体传输。目前现有的电动阀主要为二位二通电动换向阀或二位三通电动换向阀,当需要进行二位五通的高难度换向时,一般是采用两个二位三通电动换向阀的组合阀杆结构来进行换向控制,由此将会出现如下问题:一是所述组合阀杆结构的控制线路复杂,不但管路安装容易出错,而且换向操作也比麻烦;二是所述组合阀杆结构体积较大,不利于管路系统的简化设计。
针对上述目前二位五通组合阀杆结构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过一种球阀类的二位五通阀,申请号为CN201520882332 .7的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二位五通电动换向阀,通过将阀芯上的不同通道和阀杆上的不同阀口进行切换连通,从而达到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复杂的管路换向需求。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存在下述缺点:一是该种结构的二位五通阀不利于加工生产,阀芯的通道在球状的阀芯内部,并且为弯曲的管道状,增加了制造成本;二是这种二位五通阀的阀芯内部通道过多,不利于保证阀芯与阀杆之间的密封性,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混液或者混气的情况;三是这种换向阀芯的结构限制了阀内流量,阀芯的尺寸决定了其内部的通道直径较小,导致这种阀的流量较小,影响了工作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加简单实用的二位五通阀,在保证工作质量的情况下,节省制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操作较为简便,能够有效减小制造成本,以及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
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腔体及第二安装腔体,所述阀体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进入孔及第二通孔,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双向通道,所述进入孔与所述双向通道连通,所述阀体内第一进入口、第二进入口、第一排出口及第二排出口,所述双向通道还用于与所述第一进入口或所述第二进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与所述第一进入口或所述第二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或所述第二进入口连通,所述阀体上还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或所述第二排出口连通;及
阀芯组,所述阀芯组包括第一阀杆、第一阀芯、第二阀杆及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内,所述第一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的顶面相顶持,所述第一阀杆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双向通道内,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阀杆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第一阀芯位于所述第一进入口与所述第二排出口之间,所述第一阀杆用于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内滑动以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向远离或者靠近所述第一进入口的方向做往复式位移,所述第一阀芯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入口,所述第一阀芯还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二阀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所述第二阀杆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双向通道内,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第二阀杆相固定,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二进入口与所述第一排出口之间,所述第二阀杆用于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滑动以推动所述第二阀芯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进入口的方向做往复式位移,所述第二阀芯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进入口,所述第二阀芯还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排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还包括电磁控制机构,所述电磁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阀杆及所述第二阀杆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芯体、第一密封胶环及第二密封胶环,所述第一芯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斜面及第二环形斜面,所述第一环形斜面上开设有第一嵌置槽,所述第二环形斜面上开设有第二嵌置槽,所述第一密封胶环部分嵌置于所述第一嵌置槽内,所述第一密封胶环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一进入口的内侧壁相顶持,所述第二密封胶环部分嵌置于所述第二嵌置槽内,所述第二密封胶环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二排出口的内侧壁相顶持;
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二芯体、第三密封胶环及第四密封胶环,所述第二芯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环形斜面及第四环形斜面,所述第三环形斜面上开设有第三嵌置槽,所述第四环形斜面上开设有第四嵌置槽,所述第三密封胶环部分嵌置于所述第三嵌置槽内,所述第三密封胶环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二进入口的内侧壁相顶持,所述第四密封胶环部分嵌置于所述第四嵌置槽内,所述第四密封胶环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的内侧壁相顶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内还设置有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环形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或所述第二排出口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杆包括第一杆体及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杆体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的顶面相顶持,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形变以使所述第一杆体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内做滑动位移;
所述第二阀杆包括第二杆体及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置于所述第二杆体外,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的底面上顶持,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边缘相顶持,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形变以使所述第二杆体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做滑动位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所述新型二位五通阀通过设置所述阀体及所述阀芯组,利用阀杆推动阀芯,以实现所述进入孔、所述双向通道、所述第一进入口及所述第一通孔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排出口及所述排污口依次连通,或实现所述进入孔、所述双向通道、所述第二进入口及所述第二通孔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排出口及所述排污口依次连通,如此,使得所述新型二位五通阀能够较为简便地实现各通口的关闭、开启以及换向操作。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减小制造成本,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在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在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与干燥器在不通电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与干燥器在通电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10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10包括阀体100及阀芯组200,所述阀芯组200设置于所述阀体100内,所述阀芯组200用于实现所述阀体100内各通孔的关闭或开启,以使阀体100能够实现连通多条通道的功能。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所述阀体10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腔体110及第二安装腔体120,所述阀体100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0、进入孔140及第二通孔150,所述阀体100内设置有双向通道160,所述进入孔140与所述双向通道160连通,所述阀体100内第一进入口170、第二进入口180、第一排出口190及第二排出口190A,所述双向通道160还用于与所述第一进入口170或所述第二进入口180连通,即,所述双向通道160用于与所述第一进入口170连通或所述双向通道160用于与所述第二进入口180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30用于与所述第一进入口170或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50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90或所述第二进入口180连通,即,所述第一通孔130与所述第一进入口170连通时,所述第二通孔150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90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30与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连通时,所述第二通孔150与所述第二进入口180连通。所述阀体100上还开设有排污口190B,所述排污口190B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90或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连通。即,请参阅图1,当所述进入孔140、所述双向通道160、所述第一进入口170及所述第一通孔130依次连通时,所述第二通孔150、所述第一排出口190及所述排污口190B依次连通;请参阅图2,当所述进入孔140、所述双向通道160、所述第二进入口180及所述第二通孔150依次连通时,所述第一通孔130、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及所述排污口190B依次连通。亦即,所述第一通孔130、所述进入孔140、所述第二通孔150、所述第一进入口170及所述第一排出口190,或所述第一通孔130、所述进入孔140、所述第二通孔150、所述第二进入口180及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为所述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中的五通。
请参阅图1,所述阀芯组200包括第一阀杆210、第一阀芯220、第二阀杆230及第二阀芯240,所述第一阀杆21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110内,所述第一阀杆2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110的顶面相顶持,所述第一阀杆210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双向通道160内,所述第一阀芯220与所述第一阀杆210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第一阀芯220位于所述第一进入口170与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之间,所述第一阀杆210用于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110内滑动以推动所述第一阀芯220向远离或者靠近所述第一进入口170的方向做往复式位移,所述第一阀芯220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入口170,所述第一阀芯220还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所述第二阀杆23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120,所述第二阀杆230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双向通道160内,所述第二阀芯240与所述第二阀杆230相固定,所述第二阀芯240位于所述第二进入口180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90之间,所述第二阀杆230用于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120内滑动以推动所述第二阀芯240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进入口180的方向做往复式位移,所述第二阀芯240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进入口180,所述第二阀芯240还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排出口190,即,请参阅图1,在不通电时,所述第一阀杆210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阀芯220向远离所述第一进入口170的方向做位移,所述第一阀芯220用于打开所述第一进入口170及关闭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所述第二阀杆230用于推动所述第二阀芯240向靠近所述第二进入口180的方向做位移,所述第二阀芯240用于关闭所述第二进入口180及打开所述第一排出口190;亦即,实现了所述进入孔140、所述双向通道160、所述第一进入口170及所述第一通孔130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50、所述第一排出口190及所述排污口190B依次连通。请参阅图2,在通电时,所述第一阀杆210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阀芯220向靠近所述第一进入口170的方向做位移,所述第一阀芯220用于关闭所述第一进入口170及打开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所述第二阀杆230用于推动所述第二阀芯240向远离所述第二进入口180的方向做位移,所述第二阀芯240用于打开所述第二进入口180及关闭所述第一排出口190;亦即,实现了所述进入孔140、所述双向通道160、所述第二进入口180及所述第二通孔150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30、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及所述排污口190B依次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新型二位五通阀10通过设置所述阀体100及所述阀芯组200,所述阀体10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腔体110及第二安装腔体120,所述阀体100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0、进入孔140及第二通孔150,所述阀体100内设置有双向通道160,所述进入孔140与所述双向通道160连通,所述阀体100内第一进入口170、第二进入口180、第一排出口190及第二排出口190A,所述阀芯组200包括第一阀杆210、第一阀芯220、第二阀杆230及第二阀芯240,利用阀杆推动阀芯,以实现所述进入孔140、所述双向通道160、所述第一进入口170及所述第一通孔130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50、所述第一排出口190及所述排污口190B依次连通,或实现所述进入孔140、所述双向通道160、所述第二进入口180及所述第二通孔150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30、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及所述排污口190B依次连通,如此,使得所述新型二位五通阀能够较为简便地实现各通口的关闭、开启以及换向操作。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减小制造成本,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干燥器的两个干燥塔连通,即,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干燥器的第一干燥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干燥器的第二干燥塔连通,所述进入孔与所述干燥器的通气口连通,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请参阅图5,在不通电时,所述第一阀杆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向远离所述第一进入口的方向做位移,所述第一阀芯打开所述第一进入口及关闭所述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二阀杆推动所述第二阀芯向靠近所述第二进入口的方向做位移,所述第二阀芯关闭所述第二进入口及打开所述第一排出口,实现了所述进入孔、所述双向通道、所述第一进入口及所述第一通孔依次连通,即,需要干燥的气体通过所述干燥器的通气口依次进入所述进入孔、所述双向通道、所述第一进入口及所述第一通孔,而进入所述第一干燥塔内进行气体的干燥处理。而此时,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排出口及所述排污口依次连通,即,所述第二干燥塔内的湿气通过所述第二干燥塔的自净功能顺序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排出口及所述排污口,而排出所述干燥器,实现了第二干燥塔的自净排湿的操作。请参阅图6,在通电时,所述第一阀杆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向靠近所述第一进入口的方向做位移,所述第一阀芯关闭所述第一进入口及打开所述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二阀杆推动所述第二阀芯向远离所述第二进入口的方向做位移,所述第二阀芯打开所述第二进入口及关闭所述第一排出口,实现了所述进入孔、所述双向通道、所述第二进入口及所述第二通孔依次连通,即,需要干燥的气体通过所述干燥器的通气口依次进入所述进入孔、所述双向通道、所述第二进入口及所述第二通孔,而进入所述第二干燥塔内进行气体的干燥处理。而此时,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排出口及所述排污口依次连通,即,所述第一干燥塔内的湿气通过所述第一干燥塔的自净功能顺序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排出口及所述排污口,而排出所述干燥器,实现了第一干燥塔的自净排湿的操作。如此,所述干燥器上的第一干燥塔及所述第二干燥塔通过所述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的不通电和通电的循环操作,实现所述干燥器上的第一干燥塔及第二干燥塔的除湿和自净的操作。
一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还包括电磁控制机构,所述电磁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阀杆及所述第二阀杆连接,即,所述电磁控制器分别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阀杆及所述第二阀杆的换位操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阀芯220包括第一芯体221、第一密封胶环222及第二密封胶环223,所述第一芯体221与所述第一阀杆210相固定,所述第一芯体22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斜面2211及第二环形斜面2212,所述第一环形斜面2211上开设有第一嵌置槽22111,所述第二环形斜面2212上开设有第二嵌置槽22121,所述第一密封胶环222部分嵌置于所述第一嵌置槽22111内,所述第一密封胶环222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一进入口170的内侧壁相顶持,所述第二密封胶环223部分嵌置于所述第二嵌置槽22121内,所述第二密封胶环223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的内侧壁相顶持,需要说明的是,请一并参阅图3,当所述第一阀杆210推动所述第一芯体221向远离所述第一进入口17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环形斜面2212与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的内侧壁相抵持,所述第二密封胶环223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的内侧壁相顶持,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阀芯220将所述第一进入口170打开,将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关闭,实现所述第一干燥塔的除湿功能。请一并参阅图2,当所述第一阀杆210推动所述第一芯体221向靠近所述第一进入口17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环形斜面2211与所述第一进入口170的内侧壁相抵持,所述第一密封胶环222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一进入口170的内侧壁相顶持,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阀芯220将所述第一进入口170关闭,将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打开,实现所述第一干燥塔的自净功能。
请参阅图1,所述第二阀芯240包括第二芯体241、第三密封胶环242及第四密封胶环243,所述第一芯体221与所述第二阀杆230相固定,所述第二芯体241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环形斜面2411及第四环形斜面2412,所述第三环形斜面2411上开设有第三嵌置槽24111,所述第四环形斜面2412上开设有第四嵌置槽24121,所述第三密封胶环242部分嵌置于所述第三嵌置槽24111内,所述第三密封胶环242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二进入口180的内侧壁相顶持,所述第四密封胶环243部分嵌置于所述第四嵌置槽24121内,所述第四密封胶环243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90的内侧壁相顶持,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4,当所述第二阀杆230推动所述第二芯体241向靠近所述第二进入口18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三环形斜面2411与所述第二进入口180的内侧壁相抵持,所述第三密封胶环242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二进入口180的内侧壁相顶持,进而使得所述第二阀芯240将所述第一排出口190打开,将所述第二进入口180关闭,实现所述第二干燥塔的自净功能。请参阅图2,当所述第二阀杆230推动所述第二芯体241向远离所述第二进入口18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四环形斜面2412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90的内侧壁相抵持,所述第四密封胶环243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90的内侧壁相顶持,进而使得所述第二阀芯240将所述第一排出口190关闭,将所述第二进入口180打开,实现所述第二干燥塔的除湿功能。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阀体100内还设置有环形通道190C,所述环形通道190C的一端与所述排污口190B连通,所述环形通道190C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90或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连通,即,当所述第二干燥塔自净时,所述第一排出口190打开,所述环形通道190C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90连通;当所述第一干燥塔自净时,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打开,所述环形通道190C与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连通,通过设置所述环形通道190C增加所述排污口190B与所述排出口的距离,减少干燥塔在自净的时候湿气通过排污口190B翻转通过所述排出口进入回到干燥塔内,使得干燥塔自净不完全,即能够使得干燥塔自净的更加干净。
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所述第一阀杆210包括第一杆体211及第一复位弹簧212,所述第一杆体211上开设有容置槽2111,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12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置槽2111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110的顶面相顶持,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12用于形变以使所述第一杆体211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110内做滑动位移,即,不通电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12在弹簧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将所述第一杆体211向靠近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的方向位移,使得所述第一阀芯220关闭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所述第一阀芯220打开所述第一进入口170,使得所述第一进入口170与所述第一通孔130连通。在通电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12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发生压缩形变以将所述第一杆体211向远离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的方向位移,使得所述第一阀芯220打开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所述第一阀芯220关闭所述第一进入口170,使得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与所述第一通孔130连通。
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所述第二阀杆230包括第二杆体231及第二复位弹簧232,所述第二复位弹簧232套置于所述第二杆体231外,所述第二复位弹簧2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120的底面上顶持,所述第二复位弹簧23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体231的边缘相顶持,所述第二复位弹簧232用于形变以使所述第二杆体231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120内做滑动位移,即,不通电时,所述第二复位弹簧232在弹簧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将所述第二杆体231向靠近所述第二进入口180的方向位移,使得所述第二阀芯240关闭所述第二进入口180,所述第二阀芯240打开所述第一排出口190,使得所述第一排出口190与所述第二通孔150连通。在通电时,所述第二复位弹簧232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发生压缩形变以将所述第二杆体231向远离所述第二进入口180的方向位移,使得所述第二阀芯240打开所述第二进入口180,所述第二阀芯240关闭所述第一排出口190,使得所述第二进入口180与所述第二通孔150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上述所述新型二位五通阀10通过设置所述阀体100及所述阀芯组200,利用阀杆推动阀芯,以实现所述进入孔140、所述双向通道160、所述第一进入口170及所述第一通孔130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50、所述第一排出口190及所述排污口190B依次连通,或实现所述进入孔140、所述双向通道160、所述第二进入口180及所述第二通孔150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30、所述第二排出口190A及所述排污口190B依次连通,如此,使得所述新型二位五通阀能够较为简便地实现各通口的关闭、开启以及换向操作。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减小制造成本,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腔体及第二安装腔体,所述阀体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进入孔及第二通孔,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双向通道,所述进入孔与所述双向通道连通,所述阀体内第一进入口、第二进入口、第一排出口及第二排出口,所述双向通道还用于与所述第一进入口或所述第二进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与所述第一进入口或所述第二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或所述第二进入口连通,所述阀体上还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或所述第二排出口连通;及
阀芯组,所述阀芯组包括第一阀杆、第一阀芯、第二阀杆及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内,所述第一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的顶面相顶持,所述第一阀杆的第二端容置于所述双向通道内,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阀杆的第二端相固定,所述第一阀芯位于所述第一进入口与所述第二排出口之间,所述第一阀杆用于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内滑动以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向远离或者靠近所述第一进入口的方向做往复式位移,所述第一阀芯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入口,所述第一阀芯还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二阀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所述第二阀杆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双向通道内,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第二阀杆相固定,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二进入口与所述第一排出口之间,所述第二阀杆用于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滑动以推动所述第二阀芯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进入口的方向做往复式位移,所述第二阀芯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进入口,所述第二阀芯还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排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控制机构,所述电磁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阀杆及所述第二阀杆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芯体、第一密封胶环及第二密封胶环,所述第一芯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斜面及第二环形斜面,所述第一环形斜面上开设有第一嵌置槽,所述第二环形斜面上开设有第二嵌置槽,所述第一密封胶环部分嵌置于所述第一嵌置槽内,所述第一密封胶环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一进入口的内侧壁相顶持,所述第二密封胶环部分嵌置于所述第二嵌置槽内,所述第二密封胶环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二排出口的内侧壁相顶持;
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二芯体、第三密封胶环及第四密封胶环,所述第二芯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环形斜面及第四环形斜面,所述第三环形斜面上开设有第三嵌置槽,所述第四环形斜面上开设有第四嵌置槽,所述第三密封胶环部分嵌置于所述第三嵌置槽内,所述第三密封胶环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二进入口的内侧壁相顶持,所述第四密封胶环部分嵌置于所述第四嵌置槽内,所述第四密封胶环的边缘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的内侧壁相顶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还设置有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环形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排出口或所述第二排出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杆包括第一杆体及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杆体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的顶面相顶持,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形变以使所述第一杆体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内做滑动位移;
所述第二阀杆包括第二杆体及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置于所述第二杆体外,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的底面上顶持,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边缘相顶持,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形变以使所述第二杆体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做滑动位移。
CN201922453583.4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 Active CN211315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3583.4U CN211315233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3583.4U CN211315233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5233U true CN211315233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9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53583.4U Active CN211315233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52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8337A (zh) * 2022-12-09 2023-04-04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源系统的干燥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8337A (zh) * 2022-12-09 2023-04-04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源系统的干燥器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1431B2 (en) Magnetic control multi-way valve
CA2529429A1 (en) Fluid handl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1858444B (zh) 滑阀式切换阀
US6105610A (en) Cartridge valve with triple sequential seal
CN211315233U (zh) 一种新型二位五通阀
US20130167959A1 (en) Button switch three-way valve
US10641400B2 (en) Three way valve
CN105201947B (zh) 液压保持阀位的电液换向阀
CN107859760B (zh) 一种双向截止阀
CN203477395U (zh) 气动阀门
CN105065357A (zh) 一种电液换向阀
CN103939649B (zh) 自力式截止阀
CN203036012U (zh) 一种电磁先导式高压二通道控制阀
KR200204278Y1 (ko) 체크밸브
CN214789312U (zh) 一种直通式电控阀
US20070084513A1 (en) Valve
CN211474952U (zh) 一种按压自复位换向阀及其分配阀
CN209041644U (zh) 液控换向阀
CN214889067U (zh) 一种节能花洒
CN2418287Y (zh) 自动换向泵
CN110159830B (zh) 一种三孔固定的稳定电磁阀
CN217328606U (zh) 一种分体式滑阀座
CN220749092U (zh) 一种便于流体抽样球阀
CN219472804U (zh) 电磁阀
CN217761507U (zh) 一种气控换向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