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2064U - 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2064U
CN211312064U CN201921104518.4U CN201921104518U CN211312064U CN 211312064 U CN211312064 U CN 211312064U CN 201921104518 U CN201921104518 U CN 201921104518U CN 211312064 U CN211312064 U CN 211312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oad
rainwater
sewer
road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45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AYONG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志忠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志忠 filed Critical 王志忠
Priority to CN2019211045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2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2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2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属于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包括道路、人行道和下水道,道路的左右两端砌筑有路基,路基的下端处砌筑有路缘开口石,路基的内部一端设置有挡板,路基的外侧设置有人行道,人行道的上端铺设有透水砖,透水砖的底部填埋有砾石层,砾石层的底部填埋有填土层,砾石层的内部铺设有集水槽,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水流的大小自动调节水流导流的速度,契合下水道消纳雨水的速度,能够将道路上的雨水进行导流,可以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减缓城区雨水洪涝,雨水能够自然流淌并逐层净化下渗至填土层,填土层将雨水消纳,进行涵养水源,为人行道的绿化提供地下水源。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的专利号为:CN201721732460.9的人行道路结构在使用时具有以下缺点:虽然可以增大透水空隙,从而提高渗透速度、减少大雨时的路面积水,但是无法对道路上的雨水进行导流,与下水道消纳雨水的速度不匹配,导致道路上雨水径流;有些降雨的雨水白白流失,无法进行涵养水源,导致人行道绿化浇灌用水多;由于上述问题导致道路导水结构使用不便,因此,需要在现有的道路导水结构跳箱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的道路结构无法对道路上的雨水进行导流,与下水道消纳雨水的速度不匹配,导致道路上雨水径流,有些降雨的雨水白白流失,无法进行涵养水源,导致人行道绿化浇灌用水多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能够通过水流的大小自动调节水流导流的速度,契合下水道消纳雨水的速度,能够将道路上的雨水进行导流,可以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减缓城区雨水洪涝,雨水能够自然流淌并逐层净化下渗至填土层,填土层将雨水消纳,进行涵养水源,为人行道的绿化提供地下水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包括道路、人行道和下水道,所述道路的左右两端砌筑有路基,所述路基的下端处砌筑有路缘开口石,所述路基的内部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路基的外侧设置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的上端铺设有透水砖,所述透水砖的底部填埋有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底部填埋有填土层,所述砾石层的内部铺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雨漏管,所述人行道的下端砌筑有下水道。
优选的,所述道路的左右两端呈向下倾斜状,且道路的整体水平面高于路缘开口石的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路缘开口石的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栅格网,且挡板位于路缘开口石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挡板通过回转弹簧固定在路缘开口石的末端,且路缘开口石的末端通过排水槽与下水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呈凹形长条状,且集水槽平行铺设在透水砖接缝的下端处。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通过雨漏管与下水道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通过设置道路的左右两端呈向下倾斜状,且道路的整体水平面高于路缘开口石的水平面,使得在降雨时,雨水从道路的中间向左右两侧倾斜向下流入路缘开口石的槽口内,通过将挡板设置在路缘开口石的末端,雨水在导流进入下水道时,需要经过挡板,挡板通过回转弹簧固定在路缘开口石的末端,且路缘开口石的末端通过排水槽与下水道相连通,当在进行导水时,雨水集聚向下冲,将挡板冲开,通过设置挡板通过回转弹簧固定在路缘开口石的末端,使得当水流越大时,水的冲击力越大,作用在挡板上的力越大,从而使得挡板的开口越大,水的导流开口越大,当水流越小时,作用在挡板上的力越小,从而使得挡板的开口越小,水的导流开口越小,从而能够通过水流的大小自动调节水流导流的速度,契合下水道消纳雨水的速度,能够将道路上的雨水进行导流,可以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减缓城区雨水洪涝。
(2)其次,通过设置透水砖,人行道的道路在下雨时,降雨的雨水通过透水砖与砖之间预留的缝隙时,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集水槽中,集水槽通过雨漏管与下水道相连通,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集水槽中,并且通过雨漏管向下流入下水道中,进行导流,并且其他水流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砾石层中,雨水通过砾石层过滤下渗,自然流淌并逐层净化下渗至填土层,填土层将雨水消纳,进行涵养水源,为人行道的绿化提供地下水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人行道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接槽与第二连接块具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道路;2-路基;3-路缘开口石;4-挡板;5-人行道;6- 透水砖;7-集水槽;8-雨漏管;9-砾石层;10-填土层;11-下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所示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包括道路1、人行道5和下水道11,道路1的左右两端砌筑有路基2,路基2的下端处砌筑有路缘开口石3,路基2的内部一端设置有挡板4,路基2的外侧设置有人行道5,人行道5的上端铺设有透水砖6,透水砖6的底部填埋有砾石层9,砾石层9的底部填埋有填土层10,砾石层9的内部铺设有集水槽7,集水槽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雨漏管8,人行道 5的下端砌筑有下水道11。
进一步的,道路1的左右两端呈向下倾斜状,且道路1的整体水平面高于路缘开口石3的水平面,使得在降雨时,雨水从道路1的中间向左右两侧倾斜向下流入路缘开口石3的槽口内,能够将道路上的雨水进行导流,可以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减缓城区雨水洪涝。
进一步的,路缘开口石3的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栅格网,且挡板4位于路缘开口石3的末端,栅格网能够将泥沙和垃圾阻隔,防止堵塞路缘开口石3的槽口,保障雨水导流的畅通,通过将挡板4 设置在路缘开口石3的末端,雨水在导流进入下水道11时,需要经过挡板4。
进一步的,挡板4通过回转弹簧固定在路缘开口石3的末端,且路缘开口石3的末端通过排水槽与下水道11相连通,当在进行导水时,雨水集聚向下冲,将挡板4冲开,通过设置挡板4通过回转弹簧固定在路缘开口石3的末端,使得当水流越大时,水的冲击力越大,作用在挡板4上的力越大,从而使得挡板4的开口越大,水的导流开口越大,当水流越小时,作用在挡板4上的力越小,从而使得挡板4 的开口越小,水的导流开口越小,从而能够通过水流的大小自动调节水流导流的速度,契合下水道消纳雨水的速度。
进一步的,集水槽7呈凹形长条状,且集水槽7平行铺设在透水砖6接缝的下端处,降雨的雨水通过透水砖6与砖之间预留的缝隙时,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集水槽7中。
进一步的,集水槽7通过雨漏管8与下水道11相连通,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集水槽7中,并且通过雨漏管8向下流入下水道11中,进行导流。
工作原理: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时,在降雨时,雨水从道路1的中间向左右两侧倾斜向下流入路缘开口石3的槽口内,路缘开口石3的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栅格网,且挡板 4位于路缘开口石3的末端,栅格网能够将泥沙和垃圾阻隔,防止堵塞路缘开口石3的槽口,保障雨水导流的畅通,通过将挡板4设置在路缘开口石3的末端,雨水在导流进入下水道11时,需要经过挡板 4,挡板4通过回转弹簧固定在路缘开口石3的末端,且路缘开口石 3的末端通过排水槽与下水道11相连通,当在进行导水时,雨水集聚向下冲,将挡板4冲开,通过设置挡板4通过回转弹簧固定在路缘开口石3的末端,使得当水流越大时,水的冲击力越大,作用在挡板 4上的力越大,从而使得挡板4的开口越大,水的导流开口越大,当水流越小时,作用在挡板4上的力越小,从而使得挡板4的开口越小,水的导流开口越小,从而能够通过水流的大小自动调节水流导流的速度,契合下水道消纳雨水的速度,能够将道路上的雨水进行导流,可以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减缓城区雨水洪涝,人行道 5的道路在下雨时,降雨的雨水通过透水砖6与砖之间预留的缝隙时,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集水槽7中,集水槽7通过雨漏管8与下水道11相连通,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集水槽7中,并且通过雨漏管8向下流入下水道11中,进行导流,并且其他水流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砾石层9中,雨水通过砾石层9过滤下渗,自然流淌并逐层净化下渗至填土层10,填土层10将雨水消纳,进行涵养水源,为人行道5的绿化提供地下水源。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6)

1.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包括道路(1)、人行道(5)和下水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1)的左右两端砌筑有路基(2),所述路基(2)的下端处砌筑有路缘开口石(3),所述路基(2)的内部一端设置有挡板(4),所述路基(2)的外侧设置有人行道(5),所述人行道(5)的上端铺设有透水砖(6),所述透水砖(6)的底部填埋有砾石层(9),所述砾石层(9)的底部填埋有填土层(10),所述砾石层(9)的内部铺设有集水槽(7),所述集水槽(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雨漏管(8),所述人行道(5)的下端砌筑有下水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1)的左右两端呈向下倾斜状,且道路(1)的整体水平面高于路缘开口石(3)的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开口石(3)的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栅格网,且挡板(4)位于路缘开口石(3)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通过回转弹簧固定在路缘开口石(3)的末端,且路缘开口石(3)的末端通过排水槽与下水道(1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7)呈凹形长条状,且集水槽(7)平行铺设在透水砖(6)接缝的下端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7)通过雨漏管(8)与下水道(11)相连通。
CN201921104518.4U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 Active CN211312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4518.4U CN211312064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4518.4U CN211312064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2064U true CN211312064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65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4518.4U Active CN211312064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2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5839B (zh) 雨水渗透-排放一体生态系统
CN211815312U (zh) 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
CN211057960U (zh) 一种阶梯式雨水蓄水净化生态滞留系统
CN21162107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CN201539012U (zh)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渗排水管渠
CN209686564U (zh) 一种小型海绵城市生态雨水调蓄池系统
CN105297872A (zh)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JP2009235884A (ja) 道路用流出抑制排水工
CN210395596U (zh) 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
CN109267445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CN110042724A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102086658B (zh)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渗排水管渠
CN109338839B (zh) 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城市渗蓄系统
CN205224230U (zh)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CN201817851U (zh) 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15329163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CN211312064U (zh) 一种自动调节的道路导水结构
CN216786729U (zh)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JP2008255757A (ja) 流出抑制街渠工
CN206359928U (zh) 应用于道路机非隔离带的下凹式绿地结构
CN214994492U (zh) 海绵城市生物滞留结构
CN205529776U (zh)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
CN112458826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路面雨洪调蓄结构
CN213681555U (zh) 一种城市道路
CN210065466U (zh) 一种径流污染控制生态滤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6

Address after: No.3377, Tangya section, Jinyi expressway, Tangya Town, Jindo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10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BAYONG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52, Tiexi Wuyi Road, Yingxian County, Luohe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Zhi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