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8268U - 电动汽车及其直流充电电路及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及其直流充电电路及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8268U
CN211308268U CN201921673242.1U CN201921673242U CN211308268U CN 211308268 U CN211308268 U CN 211308268U CN 201921673242 U CN201921673242 U CN 201921673242U CN 211308268 U CN211308268 U CN 211308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rt
converter
battery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732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盼盼
刘福林
邓金涛
陈国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732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8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8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8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及其直流充电电路及充电桩,所述直流充电电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与所述电池包一体集成的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其中,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用于连接所述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其输出端口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端口连接。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充电电路,额外增加一个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将其与电池包一体集成,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基于所述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提供工作所需电压,无需整车附件系统的共用DC/DC转换器,在节省电耗的同时,也避免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及其直流充电电路及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及其直流充电电路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是当前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而作为其动力来源的动力电池包,为了使得电动汽车安全可靠运行,一般会设置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STSTEM,简称BMS),用于对动力电池包各种数据的监控管理。
BMS是动力电池包与用户之间的纽带,BMS能够提高动力电池包的电能利用率,放置动力电池包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问题,延长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
现有的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包进行充电时,一般需要通过自身用于为附件系统供电的蓄电池为BMS提供工作电压,进而需要附件系统中的附件设备供用电的共用DC/DC转换器处于工作状态,为蓄电池补电,对于附件控制器为多合一的,且附件系统共用一个继电器的,共用DC/DC转换器的开启还会导致其他附件设备的带电,导致电能的浪费,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及其直流充电电路及充电桩,通过增加一个与电池包集成的辅助DC/DC转换器为电池管理系统提供工作电压,在节省电耗的同时,也避免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电路,包括: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包;
与所述电池包一体集成的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
其中,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用于连接所述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其输出端口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端口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的直流充电电路中,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用于将所述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输出的第一低压信号升压为第二低压信号,将所述第二低压信号输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端口。
优选的,在上述的直流充电电路中,所述第一低压信号为12V电压信号,所述第二低压信号为24V电压信号。
优选的,在上述的直流充电电路中,所述电动汽车包括输出所述第二低压信号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电动汽车的附件系统,所述附件系统包括附件设备以及共用DC/DC转换器,所述附件设备通过所述共用DC/DC转换器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断路。
优选的,在上述的直流充电电路中,所述附件设备包括:油泵控制器、气泵控制器以及空调压缩机中的一个或是多个。
优选的,在上述的直流充电电路中,所述充电桩具有高压输出端口,用于输出设定高压;
所述电池包具有与所述高压输出端口相匹配的充电端口,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高压输出端口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的直流充电电路中,所述充电桩的输出的设定高压范围是200V-750V。
优选的,在上述的直流充电电路中,所述充电桩至少还具有接地端口以及充电确认端口;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具有充电激活端口和充电枪连接确认端口,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激活端口用于与所述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充电枪连接确认端口用于与所述充电确认端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直流充电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为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电路进行充电的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具有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至少包括:
低压电源输出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辅助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
充电确认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电池管理系统的充电激活端口;
接地端口,用于接地;
高压输出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电池包的充电端口,为所述电池高提供额定充电电压。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连接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该低压电源输出端口与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端口连接。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将充电桩输出的低电压转换为电池管理系统工作所需的高电压。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充电电路,额外增加一个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将其与电池包一体集成,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基于所述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提供工作所需电压,无需整车附件系统的共用DC/DC转换器,在节省电耗的同时,也避免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常规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电路图;
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用于直流充电的充电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1为常规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电路图,在图1所示的电路图中,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包以及附件系统。附件系统包括:24V蓄电池、冷却系统、共用DC/DC转换器、油泵控制器、气泵控制器以及空调压缩机。其中,共用DC/DC转换器、油泵控制器、气泵控制器以及空调压缩机共用一个继电器。
充电桩共有七个端口,端口①表示低压电源输出端口,用于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充电激活端口A+连接,为电池管理系统BMS提供充电激活信号;端口②表示充电确认端口,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充电枪连接确认端口CC2连接,用于充电枪连接确认;两个端口③表示低压通讯端口,用于输出预设低压通信信号,如与整车或是移动设备进行通信;端口④表示接地端口,用于接地;两个端口⑤表示高压输出端口,用于连接直流充电电路中电池包的充电端口,为电池包提供额定充电电压。另外,电池管理系统BMS还有一个端口GND用于接地,一个端口CC1与电池包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的24V电源端口与24V蓄电池连接,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通过24V蓄电池为电池管理系统BMS提供工作电压。
如图1中所示,电池管理系统BMS和充电桩、24V蓄电池以及电池包的连接方式均为低压信号连接,24V蓄电池和共用DC/DC转换器以及冷却系统的连接方式均为低压信号连接,冷却系统和共用DC/DC转换器的连接方式为水路连接,共用DC/DC转换器、油泵控制器、气泵控制器以及空调压缩机和继电器的连接方式为高压信号连接。
直流充电桩国标中规定低压电为12V,直流充电时,一方面对于低压电为24V的整车,充电桩无法直接提供持续低压电供电池管理系统BMS使用。另一方面充电枪连接完成后,电池管理系统BMS要求“常电+唤醒”,才能进入充电模式。一般“唤醒”信号由充电桩低压电激活,“常电”信号通过整车的24V蓄电池提供,充电过程中为24V避免蓄电池亏电,要求将整车中共用DC/DC转换器唤醒给24V蓄电池补电,附件系统中共用DC/DC转换器的开启还会导致其他附件设备的带电。另外,工作时散热较大的共用DC/DC转换器,还需要整车冷却系统的开启。
可见,图1所示常规充电电路中,需要采用整车已有的24V蓄电池供电,这会导致图1中与24V蓄电池连接的其他电路模块工作,存在隐患。对于整车低压电为24V的新能源车型,直流充电时,电池管理系统BMS常电信号需要通过整车的24V蓄电池提供,充电过程中需要24V蓄电池为电池管理系统BMS提供24V低压使得电池管理系统BMS工作,以便于BMS电池电量监控,充电满以后控制电池包和充电桩断开。在充电过程中,还需要开启附件系统中的共用DC/DC转换器给24V蓄电池补电,以防止出现24V蓄电池亏电、电路继电器异常掉电无法充电的情况。对于附件控制器为多合一的,且附件系统共用一个继电器的,共用DC/DC转换器的开启还会导致其他附件设备的带电。另外,工作时散热较大的DC/DC,还需要整车冷却系统的开启。因此,对于这样的方案,整车直流充电过程中,共用DC/DC转换器、冷却系统都需正常工作,且油泵控制器、气泵控制器、空调压缩机等部件也会带高压电,充电过程中不仅浪费一定的电耗,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动力电池中增加一个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用于在整车充电过程中为电池管理系统BMS提供工作电压,无需采用整车的24V蓄电池供电。将充电桩中现有的12V持续电压作为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电压,输出的24V电压直接作为电池管理系统BMS工作需要的常电使用,避免充电过程中开启共用DC/DC转换器以及冷却系统带来的电耗浪费问题,以及避免附件设备高压带电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可以为纯电动汽车,也可以发动机和电动机同时驱动的混动汽车。
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电路图。在图2所示的电路图中,包括:
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包;与所述电池包一体集成的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其中,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用于连接所述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其输出端口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电源端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电源端口为24V电压输入端口。
一方面,所述充电桩具有高压输出端口,用于输出设定高压;所述电池包具有与所述高压输出端口相匹配的充电端口,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高压输出端口连接。
另一方面,所述充电桩至少还具有接地端口以及充电确认端口;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还具有充电激活端口A+和充电枪连接确认端口CC2,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激活端口A+用于与所述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充电枪连接确认端口用于与所述充电确认端口连接。还可以设置所述充电桩具有低压通信端口,用于与整车通信或是移动终端通信,所述低压通信端口输出低压通信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充电桩共有七个端口:端口①表示低压电源输出端口,一方面,端口①用于连接直流充电电路中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以通过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为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电源端口提供工作电压,另一方面,端口①还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充电激活端口A+,为充电激活端口A+提供充电激活信号,以便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启动充电自动控制功能;端口②表示充电确认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充电枪连接确认端口CC2;两个端口③表示低压通讯端口,用于输出预设低压通信信号,用于与整车通信或是移动终端通信;一个端口④表示接地端口GND,用于接地,两个端口⑤表示高压输出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电池包的充电端口,为所述电池包提供额定充电电压。另外,电池管理系统BMS还有一个端口CC1,与电池包连接,用户获取所述电池包的电量信息,以便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基于所述电量信息进行自动充电控制。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充电装置的充电插座上的端口,充电柱中充电插座的具体端口布局方式以及数量不局限于图2所示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充电桩的输出的设定高压范围是200V-750V。显然具体的额定充电电压是可以基于需求选择设定的,基于电池包的实际参数设定,本实用新型对此电压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各个部件之间的电路连接方式均为低压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方案中,在动力电池中增加了一个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用于将所述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输出的第一低压信号升压为第二低压信号,将所述第二低压信号输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端口。现行标准中,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工作电压为24V常电,而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输出的是12V电压,故可以直接通过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将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输出的12V电压转换为电池管理系统BMS的24V电源端口所需的工作电压。
如上述,所述第一低压信号可以为12V电压信号,所述第二低压信号可以为24V电压信号。显然,电池管理系统BMS所需工作电压以及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输入的电压值是可以局域需求设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动力电池中增加了一个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当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连接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该低压电源输出端口与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端口连接。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将充电桩输出的低电压转换为电池管理系统工作所需的高电压。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充电电路,额外增加一个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将其与电池包一体集成,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基于所述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提供工作所需电压,无需整车附件系统的共用DC/DC转换器,在节省电耗的同时,也避免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电路图。在图3所示的电路图中,所述电动汽车包括输出所述第二低压信号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电动汽车的附件系统,所述附件系统包括附件设备以及共用DC/DC转换器,所述附件设备通过所述共用DC/DC转换器与所述蓄电池连接;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断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仅用于连接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系统BMS的电源端口。
可以设置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单独通过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电源端口连接。可以设置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充电激活端口A+单独连接有一开关元件,在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激活端口A+通过该开关元件与所述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连接。可以设置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充电枪连接确认端口CC2单独连接有一开关元件,在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枪连接确认端口CC2通过该开关元件与所述充电桩的充电确认端口连接。所述开关元件的导通状态可以通过所述电池管理类系统BMS自动控制。
同样,如图3所示,充电桩共有七个端口:端口①表示低压电源输出端口,一方面,端口①用于连接直流充电电路中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以通过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为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电源端口提供工作电压,另一方面,端口①还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充电激活端口A+,为充电激活端口A+提供充电激活信号,以便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启动充电自动控制功能;端口②表示充电确认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充电枪连接确认端口CC2;两个端口③表示低压通讯端口,用于输出预设低压通信信号,用于与整车通信或是移动终端通信;一个端口④表示接地端口GND,用于接地,两个端口⑤表示高压输出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电池包的充电端口,为所述电池包提供额定充电电压。另外,电池管理系统BMS还有一个端口CC1,与电池包连接,用户获取所述电池包的电量信息,以便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基于所述电量信息进行自动充电控制。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充电装置的充电插座上的端口,充电柱中充电插座的具体端口布局方式以及数量不局限于图2所示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附件设备包括:油泵控制器、气泵控制器以及空调压缩机中的一个或是多个。
其中,所述油泵控制器、气泵控制器、空调压缩机以及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与继电器的连接方式为高压信号连接;冷却系统与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连接方式为水路连接;其他的电路连接方式为低压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创新点在于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包单独集成一个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以避免充电过程中需要将整车24V蓄电池启动为电池管理系统BMS提供24V常电,这样充电过程中连接附件系统的24V蓄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BMS断路,故无需开启,进而无需启动与该2V蓄电池连接的附件系统的共用DC/DC转换器,也不会导致其他附件设备的开启。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结构可以采用常规方式实现,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其自动充电控制原理不做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动力电池中增加了一个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当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连接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该低压电源输出端口与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端口连接。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将充电桩输出的低电压转换为电池管理系统工作所需的高电压。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充电电路,额外增加一个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将其与电池包一体集成,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基于所述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提供工作所需电压,无需整车附件系统的共用DC/DC转换器,在节省电耗的同时,也避免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直流充电电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如图4所示,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动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直流充电电路。
所述电动汽车具有壳体11,所述直流充电电路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所述壳体具有设置有充电接口12,所述充电接口12与所述壳体11内的直流充电电路电连接,并用于连接充电桩。可以设置所述充电接口12位于所述电动汽车的车头前部。
所述电动汽车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直流充电电路,额外增加一个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将其与电池包一体集成,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基于所述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提供工作所需电压,无需整车附件系统的共用DC/DC转换器,在节省电耗的同时,也避免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用于直流充电的充电桩结构示意图。
在图5所示的示意图中,充电桩具有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至少包括:低压电源输出端口①,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辅助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充电确认端口②,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充电激活端口;低压通信端口③,用于输出预设低压通信信号;接地端口④,用于接地;高压输出端口⑤,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电池包的充电端口,为所述电池包提供额定充电电压。
当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连接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①,该低压电源输出端口①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电源端口连接。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将充电桩输出的低电压转换为电池管理系统工作所需的工作电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电源端口为24V电压输入端口。所述充电桩与所述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电路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工作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或递进和并列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电动汽车以及充电桩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直流充电电路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直流充电电路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包;
与所述电池包一体集成的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
其中,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用于连接所述充电桩的低压电源输出端口,其输出端口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用于将所述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输出的第一低压信号升压为第二低压信号,将所述第二低压信号输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源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压信号为12V电压信号,所述第二低压信号为24V电压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包括输出所述第二低压信号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电动汽车的附件系统,所述附件系统包括附件设备以及共用DC/DC转换器,所述附件设备通过所述共用DC/DC转换器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断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设备包括:油泵控制器、气泵控制器以及空调压缩机中的一个或是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具有高压输出端口,用于输出设定高压;
所述电池包具有与所述高压输出端口相匹配的充电端口,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高压输出端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的输出的设定高压范围是200V-750V。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至少还具有接地端口以及充电确认端口;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具有充电激活端口和充电枪连接确认端口,在所述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激活端口用于与所述低压电源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充电枪连接确认端口用于与所述充电确认端口连接。
9.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充电电路。
10.一种用于为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电路进行充电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具有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至少包括:
低压电源输出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辅助充电辅助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
充电确认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电池管理系统的充电激活端口;
接地端口,用于接地;
高压输出端口,用于连接所述直流充电电路中电池包的充电端口,为所述电池高提供额定充电电压。
CN201921673242.1U 2019-09-30 2019-09-30 电动汽车及其直流充电电路及充电桩 Active CN211308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3242.1U CN211308268U (zh) 2019-09-30 2019-09-30 电动汽车及其直流充电电路及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3242.1U CN211308268U (zh) 2019-09-30 2019-09-30 电动汽车及其直流充电电路及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8268U true CN211308268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8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73242.1U Active CN211308268U (zh) 2019-09-30 2019-09-30 电动汽车及其直流充电电路及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82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1874A (zh) * 2021-02-04 2022-08-05 快充公司 基于充电桩的充电转换装置及充电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1874A (zh) * 2021-02-04 2022-08-05 快充公司 基于充电桩的充电转换装置及充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0607B1 (ko) 휴대용 비상전원
CN107599852B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
CN104691445B (zh) 用于车辆的低压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82154B (zh)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系统
KR20120062956A (ko) 전기 자동차의 고전압 시스템
CN105790374B (zh) 一种车载储电箱
CN113200004A (zh) 蓄电池欠压启动装置及一种车辆启动系统
CN106981914A (zh) 一种基于双电池的车载能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103850B (zh) 一种防车载低压电源亏电的电池系统
CN116572767A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3492702A (zh) 双向车载充电机、车载电源系统、充电控制方法及汽车
CN211308268U (zh) 电动汽车及其直流充电电路及充电桩
CN110745022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多功能控制器及新能源汽车
CN205004832U (zh) 一种电力直流操作电源系统
EP3059831A1 (en) Secondary lithium battery for vehicle use
CN11220838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205141797U (zh) 新能源复合电源的控制箱
CN116001572A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池包管理方法
CN111251907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混合电池驱动系统及供能方法
CN210258097U (zh) 一种供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1116645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低压供电系统
CN210123907U (zh) 一种房车的供电系统
JP5478696B1 (ja) 電動車両および電動車両の充放電制御方法
CN209305362U (zh) 一种电动汽车辅助控制系统
CN207339344U (zh) 一种储能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