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2107U - 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 - Google Patents
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02107U CN211302107U CN201922051937.2U CN201922051937U CN211302107U CN 211302107 U CN211302107 U CN 211302107U CN 201922051937 U CN201922051937 U CN 201922051937U CN 211302107 U CN211302107 U CN 2113021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liquid
- heat transfer
- tank
- transfer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涉及一种茶汁浓缩设备。包括料液罐,浓缩罐,冷凝器,冷热介质机,所述冷热介质机设有制冷机,在制冷机的下面依次卧置有冷却介质筒和传热介质筒,冷却介质筒的出口与冷却介质进管相连,冷却介质筒的进口与冷却介质返回管相连,传热介质筒的出口与传热介质进管相连,传热介质筒的进口与传热介质返回管相连。在浓缩罐的外面设有板式热交换器;在集液器外连接有辅助集液罐。本实用新型节省50%的制热制冷能量;实现了不停机的真空放液,减少了能耗5%,提高生产效率10%;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提高了蒸发效率3倍以上;并能在茶汁浓缩过程中不损失茶叶有效物质,确保后续制备的茶粉能保持茶叶原有香气和口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设备,特别是茶汁浓缩设备。
背景技术
真空浓缩机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和食品加工等方面。大都采用高温蒸汽蒸发,低温水冷却,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2223912U,公开日为2012.05.23的低温真空浓缩机,公开的技术为:低温真空浓缩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加热罐、蒸发罐和冷凝罐组成;在加热罐的上、下部分别设置出料口和进料口,在加热罐的下端连接浓缩液放料阀,在加热罐内设置蒸汽换热管,所述蒸汽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热蒸汽进口和冷凝水排放口,所述热蒸汽进口和冷凝水排放口分别设置在加热罐的侧壁;在蒸发罐顶部设有蒸汽排出口,蒸发罐中部设有与所述加热罐的出料口连接的进料口,蒸发罐下端设有与加热罐的进料口相连接的出料口,蒸发罐中部设有原液进料口;在冷凝罐上部设有与蒸发罐的蒸汽排出口相连的蒸汽进入口,冷凝罐的下部设有抽真空出口,在冷凝罐内设置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自冷凝罐伸出,并通过进泵与冷却水塔串接,在冷凝罐的下端设置冷凝水排放阀。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归结在如下几个方面:1、能耗高,由于蒸发液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特别是对低浓度的液料浓缩,如浓度仅有5%左右的茶汁进行浓缩,要蒸发80%以上的液体,大多采用高温蒸汽进行蒸发,以冷水进行冷凝,要消耗大量的能量;2、蒸发罐的蒸发面积有限,蒸发时间长,效率低,能耗高;3、低浓度料液浓缩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而冷凝罐的容量有限,需要不断的排放冷凝水,而冷凝罐是处于真空状态的,需要停机才能排放冷凝水,频繁的开机停机,增加能耗,降低生产效率。所以现有技术不能适应低浓度液料的浓缩,如对茶汁浓缩采用膜浓缩设备进行浓缩,而采用膜浓缩方法生产出来的茶粉,基本丧失了茶叶原有的香气口感。以上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公开一种能适应于低浓度液体浓缩的,能显著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的,适应茶汁浓缩的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一是: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包括料液罐,浓缩罐,冷凝器,真空泵,在料液罐的底部与浓缩罐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输料管,真空泵与冷凝器的蒸发汽管之间通过真空连接管连通,冷凝器的冷却夹层下部连接有冷却介质进管,冷凝器的冷却夹层上部通过冷却介质出管与循环泵的进口相连,循环泵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返回管,所述浓缩罐设有蒸发室,在蒸发室下部外面套设有传热介质室,在浓缩罐的顶部设有真空蒸气连接管,通过冷凝连接管与冷凝器顶部相连,在浓缩罐的底部设有连通传热介质室的传热介质进管和连通蒸发室的出料管,传热介质室的上部设有传热介质出管,其特殊之处在于:设有冷热介质机,所述冷热介质机由制冷机、以制冷机的蒸发管吸热作为冷源的冷却介质筒和以制冷机冷凝管放热作热源的传热介质筒所组成,冷却介质筒的出口与冷却介质进管相连,冷却介质筒的进口与冷却介质返回管相连,传热介质筒的出口与传热介质进管相连,传热介质筒的进口与传热介质返回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浓缩罐的外面设有板式热交换器,所述传热介质出管与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流道出口连接传热介质返回管,在出料管上连通有料液引流管,料液引流管与液料泵的输入口相连,液料泵的输出口通过料液导入管与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蒸发料液管,蒸发料液管通入浓缩罐蒸发室的上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集液器27的底部通过冷凝水导出管连接有辅助集液罐,冷凝水导出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在冷凝水导出管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之间设有进气管, 进气管上设有第五阀门,辅助集液罐的顶部通过设有第一阀门的抽真空管与集液器的顶部相通,辅助集液罐的下部设有带第四阀门的放液管。
进一步地,所述料液罐为盛有茶液的料液罐。
进一步地,在所述真空蒸气连接管与冷凝连接管之间设有收泡器,收泡器通过回泡管与浓缩罐的蒸发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由于设有冷热介质机,利用制冷产生的热量加热传热介质,节省50%的制热制冷能量;由于设置了辅助集液罐,实现了不停机的真空放液,减少了频繁开关机的能耗,并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在浓缩罐的外面设有板式热交换器,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成倍提高了蒸发效率; 由于设置了收泡器,能将茶泡回收,加之采用真空低温蒸发浓缩,能在茶汁浓缩过程中不损失茶叶有效物质,确保后续制备的茶粉能保持茶叶原有香气和口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集液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热介质机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料液罐,2-进料管,3-通气管,4-真空筒,5-冷却介质返回管,6-冷却介质出管,7-冷却介质进管,8-真空连接管,9-传热介质返回管,10-冷凝器,11-冷凝连接管,12-冲洗管,13-收泡器,14-真空蒸气连接管,15-浓缩罐,16-观察镜,17-传热介质进管,18-回泡管,19-输料管,20-板式热交换器,21-料液引流管,22-传热介质出管,23-料液导入管, 24-蒸发料液管,25-液料泵,26-冷凝水导出管,27-集液器,28-循环泵,29-负压表,30-真空泵,31-机架,32-控制器,33-出料口,34-蒸发汽管,35-冷却夹层,36-传热介质室,37-传热介质排放口,38-蒸发室,39-负压表,40-制冷机,41-冷却介质筒,42-传热介质筒,43-台座,44-冷热介质机,46-第一阀门,47-抽真空管,48-辅助集液罐,49-第二阀门,50-第三阀门,51-第四阀门,52-放液管,53-第五阀门,54-进气管,55-注入管口,56-冷凝管,57-蒸发管,58-冷媒管道,59-毛细管,60-干燥过滤器,61-支垫,62-热力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2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方式1: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包括料液罐1,浓缩罐15,冷凝器10,真空泵30,在料液罐1的底部与浓缩罐15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输料管19,真空泵30与冷凝器10的蒸发汽管34之间通过真空连接管8连通,冷凝器10的冷却夹层35下部连接有冷却介质进管7,冷凝器10的冷却夹层35上部通过冷却介质出管6与循环泵28的进口相连,循环泵28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返回管5,所述浓缩罐15设有蒸发室38,在蒸发室38下部外面套设有传热介质室36,在浓缩罐15的顶部设有真空蒸气连接管14,通过冷凝连接管11与冷凝器10顶部相连,在浓缩罐15的底部设有连通传热介质室36的传热介质进管17和连通蒸发室38的出料管33,传热介质室36的上部设有传热介质出管22,传热介质出管22连接传热介质返回管9,其特殊之处在于:设有冷热介质机44,所述冷热介质机44由制冷机40、以制冷机的蒸发管吸热作为冷源的冷却介质筒41和以制冷机冷凝管放热作热源的传热介质筒42所组成。冷却介质筒41的出口与冷却介质进管7相连,冷却介质筒42的进口与冷却介质返回管5相连,传热介质筒42的出口与传热介质进管17相连,传热介质筒42的进口与传热介质返回管9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浓缩罐15的外面设有板式热交换器20,所述传热介质出管22与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道出口连接传热介质返回管9,在出料管33上连通有料液引流管21,料液引流管21与液料泵25的输入口相连,液料泵25的输出口通过料液导入管23与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二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蒸发料液管24,蒸发料液管24通入浓缩罐蒸发室38的上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集液器27的底部通过冷凝水导出管26连接有辅助集液罐48,冷凝水导出管26上设有第二阀门49和第三阀门50,在冷凝水导出管26的第二阀门49和第三阀门50之间设有进气管54, 进气管54上设有第五阀门53,辅助集液罐48的顶部通过设有第一阀门46的抽真空管47与集液器27的顶部相通,辅助集液罐48的下部设有带第四阀门51的放液管52。
进一步地,所述料液罐为盛有茶液的料液罐。
进一步地,在所述真空蒸气连接管14与冷凝连接管11之间设有收泡器13,收泡器13通过回泡管18与浓缩罐15的蒸发室38连通。
实施例1: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包括料液罐1,浓缩罐15,冷凝器10,真空泵30,在料液罐1的底部与浓缩罐15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输料管19,真空泵30与冷凝器10的蒸发汽管34之间通过真空连接管8连通,冷凝器10的冷却夹层35下部连接有冷却介质进管7,冷凝器10的冷却夹层35上部通过冷却介质出管6与循环泵28的进口相连,循环泵28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返回管5,所述浓缩罐15设有蒸发室38,在蒸发室38下部外面套设有传热介质室36,在浓缩罐15的顶部设有真空蒸气连接管14,通过冷凝连接管11与冷凝器10顶部相连,在浓缩罐15的底部设有连通传热介质室36的传热介质进管17和连通蒸发室38的出料管33,传热介质室36的上部设有传热介质出管22,传热介质出管22连接传热介质返回管9。设有冷热介质机44,所述冷热介质机44由制冷机40、以制冷机的蒸发管吸热作为冷源的冷却介质筒41和以制冷机冷凝管放热作热源的传热介质筒42所组成。冷却介质筒41的出口与冷却介质进管7相连,冷却介质筒42的进口与冷却介质返回管5相连,传热介质筒42的出口与传热介质进管17相连,传热介质筒42的进口与传热介质返回管9相连。
实施例2: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设有料液罐1,浓缩罐15,冷凝器10,真空泵30,冷热介质机44,在料液罐1的底部与浓缩罐15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输料管19,真空泵30与冷凝器10的蒸发汽管34之间通过真空连接管8连通,冷凝器10的冷却夹层35下部连接有冷却介质进管7,冷凝器10的冷却夹层35上部通过冷却介质出管6与循环泵28的进口相连,循环泵28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返回管5,所述浓缩罐15设有蒸发室38,在蒸发室38下部外面套设有传热介质室36,在浓缩罐15的顶部设有真空蒸气连接管14,通过冷凝连接管11与冷凝器10顶部相连,在浓缩罐15的底部设有连通传热介质室36的传热介质进管17和连通蒸发室38的出料管33,传热介质室36的上部设有传热介质出管22。所述冷热介质机44由制冷机40、以制冷机的蒸发管吸热作为冷源的冷却介质筒41和以制冷机冷凝管放热作热源的传热介质筒42所组成。冷却介质筒41的出口与冷却介质进管7相连,冷却介质筒42的进口与冷却介质返回管5相连,传热介质筒42的出口与传热介质进管17相连,传热介质筒42的进口与传热介质返回管9相连。所述浓缩罐15的外面设有板式热交换器20,所述传热介质出管22与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道出口连接传热介质返回管9,在出料管33上连通有料液引流管21,料液引流管21与液料泵25的输入口相连,液料泵25的输出口通过料液导入管23与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二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蒸发料液管24,蒸发料液管24通入浓缩罐蒸发室38的上部内。
实施例3: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设有料液罐1,浓缩罐15,冷凝器10,真空泵30,冷热介质机44,在料液罐1的底部与浓缩罐15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输料管19,真空泵30与冷凝器10的蒸发汽管34之间通过真空连接管8连通,冷凝器10的冷却夹层35下部连接有冷却介质进管7,冷凝器10的冷却夹层35上部通过冷却介质出管6与循环泵28的进口相连,循环泵28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返回管5,所述浓缩罐15设有蒸发室38,在蒸发室38下部外面套设有传热介质室36,在浓缩罐15的顶部设有真空蒸气连接管14,通过冷凝连接管11与冷凝器10顶部相连。在浓缩罐15的底部设有连通传热介质室36的传热介质进管17和连通蒸发室38的出料管33,传热介质室36的上部设有传热介质出管22。所述冷热介质机44设有制冷机40,在制冷机40的下面依次卧置有冷却介质筒41和传热介质筒42。冷却介质筒41的出口与冷却介质进管7相连,冷却介质筒42的进口与冷却介质返回管5相连,传热介质筒42的出口与传热介质进管17相连,传热介质筒42的进口与传热介质返回管9相连。所述浓缩罐15的外面设有板式热交换器20,所述传热介质出管22与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道出口连接传热介质返回管9,在出料管33上连通有料液引流管21,料液引流管21与液料泵25的输入口相连,液料泵25的输出口通过料液导入管23与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二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蒸发料液管24,蒸发料液管24通入浓缩罐蒸发室38的上部内。所述集液器27的底部通过冷凝水导出管26连接有辅助集液罐48,冷凝水导出管26上设有第二阀门49和第三阀门50,在冷凝水导出管26的第二阀门49和第三阀门50之间设有进气管54, 进气管54上设有第五阀门53,辅助集液罐48的顶部通过设有第一阀门46的抽真空管47与集液器27的顶部相通,辅助集液罐48的下部设有带第四阀门51的放液管52。
实施例4: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设有料液罐1,浓缩罐15,冷凝器10,真空泵30,冷热介质机44,在料液罐1的底部与浓缩罐15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输料管19,真空泵30与冷凝器10的蒸发汽管34之间通过真空连接管8连通。冷凝器10的上下部为直通管,中部为夹层结构,其中间为与上下相通的蒸发汽管34,外周为上下封闭的冷却夹层35。冷凝器10的冷却夹层35下部连接有冷却介质进管7,冷凝器10的冷却夹层35上部通过冷却介质出管6与循环泵28的进口相连,循环泵28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返回管5,所述浓缩罐15设有蒸发室38。蒸发室38的蒸发面积为1.5-3 m2 。在蒸发室38下部外面套设有传热介质室36,在浓缩罐15的顶部设有真空蒸气连接管14,通过冷凝连接管11与冷凝器10顶部相连。在所述真空蒸气连接管14与冷凝连接管11之间设有收泡器13,收泡器13通过回泡管18与浓缩罐15的蒸发室38连通。在浓缩罐15的底部设有连通传热介质室36的传热介质进管17和连通蒸发室38的出料管33,传热介质室36的上部设有传热介质出管22。所述冷热介质机44由制冷机40、以制冷机的蒸发管吸热作为冷源的冷却介质筒41和以制冷机冷凝管放热作热源的传热介质筒42所组成。冷却介质筒41的出口与冷却介质进管7相连,冷却介质筒42的进口与冷却介质返回管5相连,传热介质筒42的出口与传热介质进管17相连,传热介质筒42的进口与传热介质返回管9相连。所述浓缩罐15的外面设有板式热交换器20,所述传热介质出管22与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道出口连接传热介质返回管9,在出料管33上连通有料液引流管21,料液引流管21与液料泵25的输入口相连,液料泵25的输出口通过料液导入管23与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二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蒸发料液管24,蒸发料液管24通入浓缩罐蒸发室38的上部内。板式热交换器20的热交换面积为4-8 m2,所述集液器27的底部通过冷凝水导出管26连接有辅助集液罐48,冷凝水导出管26上设有第二阀门49和第三阀门50,在冷凝水导出管26的第二阀门49和第三阀门50之间设有进气管54, 进气管54上设有第五阀门53,辅助集液罐48的顶部通过设有第一阀门46的抽真空管47与集液器27的顶部相通,辅助集液罐48的下部设有带第四阀门51的放液管52。
实施例5: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在茶汁浓缩中的应用,设有料液罐1,浓缩罐15,冷凝器10,真空泵30,冷热介质机44,所述料液罐为盛有茶液的料液罐。在料液罐1的底部与浓缩罐15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输料管19,料液罐1上设有进料管2和通气管3。真空泵30设在机架31的上面,机架31上没有控制器32。真空泵30上设有真空管4,真空管4通过真空连接管8连接冷凝器10的蒸发汽管34。冷凝器10内为上下直通的蒸发汽管34,中部为上下封闭的冷却夹层35,夹层为向外凸起的圆柱形(未画)。在冷却夹层35的下部连接有冷却介质进管7,其上部通过冷却介质出管6与循环泵28的进口相连。循环泵28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返回管5,循环泵28设有机架31的下面。冷凝器10的底部设有集液器27,集液器27设有观察窗,集液器27的底部设有带阀门的冷凝水导出管26。冷凝水导出管26连接有辅助集液罐48。冷凝水导出管26上设有第二阀门49和第三阀门50,在冷凝水导出管26的第二阀门49和第三阀门50之间设有进气管54, 进气管54上设有第五阀门53,辅助集液罐48的顶部通过设有第一阀门46的抽真空管47与集液器27的顶部相通,辅助集液罐48的下部设有带第四阀门51的放液管52。所述浓缩罐15设有蒸发室38。蒸发室38的蒸发面积为2 m2,所述蒸发面积为蒸发室38下部对应传热介质室36的受热面积。在蒸发室38下部外面套设有夹层传热介质室36,在浓缩罐15的顶部设有真空蒸气连接管14,真空蒸气连接管14通过收泡器13与冷凝连接管11连接,冷凝连接管11与冷凝器10的顶部相通。收泡器13通过回泡管18与浓缩罐15的蒸发室38连通。浓缩罐15的顶部设有带阀门的冲洗管12、负压表39和观察镜16。在浓缩罐15的底部设有连通传热介质室36的传热介质进管17和连通蒸发室38的出料管33,传热介质进管17的底部设有传热介质排放口37。浓缩罐15外面设有板式热交换器20,在浓缩罐15的传热介质室36的上部设有传热介质出管22,传热介质出管22与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一流道出口连接传热介质返回管9,在出料管33上连通有料液引流管21,料液引流管21与液料泵25的输入口相连,液料泵25的输出口通过料液导入管23与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二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20的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蒸发料液管24,蒸发料液管24通入浓缩罐15上部内的蒸发室38。板式热交换器20的热交换面积为5-6 m2。所述冷热介质机44由制冷机40、以制冷机的蒸发管57吸热作为冷源的冷却介质筒41和以制冷机冷凝管56放热作热源的传热介质筒42所组成。冷却介质筒41的出口与冷却介质进管7相连,冷却介质筒42的进口与冷却介质返回管5相连,传热介质筒42的出口与传热介质进管17相连,传热介质筒42的进口与传热介质返回管9相连。冷热介质机44设在台座43上。在实际使用中台座43设置的高度要高于冷凝器10的顶部。冷热介质机44是将与制冷机40的冷凝管56置入传热介质筒42内,将与制冷机40的蒸发管57置入冷却介质筒41内,冷凝管56的另一端和蒸发管57另一端通过设在筒外的热力膨胀阀相62连通所组成的一个系统,系统内充注制冷剂,制冷剂采用R22。压力膨胀阀62中设有与冷凝管56相连的干燥过滤器60和与干燥过滤器60相连的毛细管59,毛细管59的另一端与蒸发管57的一端相连,蒸发器57的另一端与制冷机压缩机的低压吸入口相连。冷凝管56的另一与制冷机压缩机的高压输出口相连。冷却介质筒41和传热介质筒42可根据需要设置。在这里传热介质筒42通过支垫61固定的台座43上,冷却介质筒41通过支垫61固定在传热介质筒42上。冷却介质筒41内注满冷却介质,传热介质筒42注满传热介质。当启动制冷机后,蒸发管57吸热,吸收冷却介质筒41中的冷却介质的热量,使冷却介质降温成低温液体,给真空浓缩系统提供冷却介质,与此同时冷凝管56放热,使传热介质筒42的传热介质增温加热,成为30-40℃的温热液体,给真空浓缩系统提供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的注入可以通过设在传热介质筒42和冷却介质筒41上的注入口(未画)加入,或通过设在冷却介质出管6上注入管口55,设在传热介质进管17上的传热介质排放口37注入。冷却介质和传热介质采用水或其它介质。浓缩罐15、冷凝器10、制冷机40、真空系统均可采用常规设备。板式热交换器20、真空泵30、液料泵25、循环泵28、制冷机40均由控制器32控制。板式热交换器20的型号:BR015K,生产厂家:株洲鸿新实业有限公司;制冷机的型号:压缩机35的型号:ZB66KQE,出品厂家:湖南长沙邦尼实业有限公司;真空泵30的型号:2BV-5121,生产厂家:山东博杰泵业科技有限公司,真空泵30的型号:ZJ-P系列,生产厂家:山东博杰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先启动冷热介质机44,给浓缩罐15和冷凝器10提供传冷传热介质。然后将待浓缩的茶料液打入料液罐1,为了防止香气挥发,茶料液的温度控制在45℃以内,一般在10-30℃,然后通过控制器32启动真空泵30,使浓缩罐1处于-99.9—93.7kpa的负压状态,茶料液通过输料管19从料液罐1吸入到浓缩罐15中,茶料液在负压下进行沸腾蒸发,然后开启板式热交换器20、循环泵28、液料泵25,蒸发的水汽通过真空蒸气连接管14进入除泡器13中,带有茶叶营养物质的液泡通过回泡管18回流到浓缩罐15中,水汽通过冷凝连接管11进入冷凝器10中,在冷却介质进管7进入的冷却介质作用下进行凝结成水落入集液器27,集液器27盛满冷凝水后,在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先将第一阀门46打开,利用真空蒸发汽管34的负压将辅助集液罐48抽成真空,然后关闭第一阀门46,再同时打开第二阀门49和第三阀门50,让集液器27的液体通过冷凝水导出管26注入至辅助集液罐48,当冷凝水注入完成后关闭第二阀门49,接着打开第五阀门53,让空气进入辅助集液罐48,再打开第四阀门51,冷凝水从放液管52排放,从而实现了无须停机的真空泄液。
本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由于采用冷热介质机44给浓缩系统提供传冷介质的同时,利用制冷产生的热量给浓缩系统提供传热介质,相比现有技术在此方面减少了50%的能耗;由于浓缩罐15的蒸发面积有限,只有2m2左右,为了提高其蒸发效率,设置了板式热交换器20,将夹层传热介质室36流出的传热介质和浓缩罐15蒸发室38底部未有蒸发的物料液通过板式热交换器20进行热交换后,传热介质经传热介质返回管9返回传热介质筒42,茶料液经板式热交换器20的热交换从传热介质中获取热量(液温控制在40℃以内)后经蒸发料液管24从浓缩罐15的上部进入蒸发室38,在负压下直接雾化。板式热交换器20的热交换面积为4-8 m2,一般6m2,相当于在原有2m2的蒸发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到了8m2,提高了3倍,相应提高了3倍的蒸发效率。茶汁的浓度是很低的,一般只有3-5%,要浓缩到30%以上,要蒸发80%以上的水分,能耗大,成本高,本实用新型提高了3倍的蒸发效率,相当于在蒸发方面降低了70%以上的能耗。由于设置了辅助集液罐48,从而实现了无须停机的真空泄液,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能源消耗5%,提高了生产效率10%。由于设置了收泡器13,能将茶泡回收,加之采用真空低温蒸发浓缩,能在茶汁浓缩过程中不损失茶叶有效物质,确保后续制备的茶粉能保持茶叶原有香气和口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做出的若干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的些许更改、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改、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包括料液罐,浓缩罐,冷凝器,真空泵,在料液罐的底部与浓缩罐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输料管,真空泵与冷凝器的蒸发汽管之间通过真空连接管连通,冷凝器的冷却夹层下部连接有冷却介质进管,冷凝器的冷却夹层上部通过冷却介质出管与泵的进口相连,泵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返回管,冷凝器的底部设有集液器,所述浓缩罐设有蒸发室,在蒸发室下部外面套设有传热介质室,在浓缩罐的顶部设有真空蒸气连接管,通过冷凝连接管与冷凝器顶部相连,在浓缩罐的底部设有连通传热介质室的传热介质进管和连通蒸发室的出料管,传热介质室的上部设有传热介质出管,其特征在于:设有冷热介质机,所述冷热介质机由制冷机、以制冷机的蒸发管吸热作为冷源的冷却介质筒和以制冷机冷凝管放热作热源的传热介质筒所组成,冷却介质筒的出口与冷却介质进管相连,冷却介质筒的进口与冷却介质返回管相连,传热介质筒的出口与传热介质进管相连,传热介质筒的进口与传热介质返回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罐的外面设有板式热交换器,所述传热介质出管与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流道出口连接传热介质返回管,在出料管上连通有料液引流管,料液引流管与液料泵的输入口相连,液料泵的输出口通过料液导入管与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进口连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蒸发料液管,蒸发料液管通入浓缩罐蒸发室的上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器的底部通过冷凝水导出管连接有辅助集液罐,冷凝水导出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在冷凝水导出管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之间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第五阀门,辅助集液罐的顶部通过设有第一阀门的抽真空管与集液器的顶部相通,辅助集液罐的下部设有带第四阀门的放液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真空蒸气连接管与冷凝连接管之间设有收泡器,收泡器通过回泡管与浓缩罐的蒸发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液罐为盛有茶液的料液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51937.2U CN211302107U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51937.2U CN211302107U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02107U true CN211302107U (zh) | 2020-08-21 |
Family
ID=72051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051937.2U Active CN211302107U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02107U (zh) |
-
2019
- 2019-11-25 CN CN201922051937.2U patent/CN2113021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97479A (zh) | 一种利用直接蒸汽压缩热泵进行真空膜蒸馏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482381A (zh) | 带蒸汽直接供热的蒸汽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 |
CN215842039U (zh) | 低温真空滤油器 | |
CN201535592U (zh) | 一种采用降膜式发生器的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 |
CN205627127U (zh) | 一种mvr三效蒸发器 | |
CN211302107U (zh) | 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 | |
CN211302117U (zh) | 利用冷媒直接冷凝和加热的真空浓缩系统及茶汁浓缩机 | |
CN215841643U (zh) | 低温真空蒸发设备 | |
CN209639365U (zh) | 一种真空环境热泵烘干系统 | |
CN211383819U (zh) | 一种真空浓缩装置及节能高效茶汁浓缩系统 | |
CN109506392A (zh) | 压缩式与吸收式耦合高温热泵机组 | |
CN105435480A (zh) | 真空推挽醇浓缩系统 | |
CN206191974U (zh) | 带蒸汽直接供热的蒸汽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 |
CN110755863A (zh) | 节能型低浓度液体真空浓缩系统及其在茶汁浓缩中的应用 | |
CN205603556U (zh) | 基于空气能的植物干燥及精油、纯露提取系统 | |
CN205549612U (zh) | 一种液体处理设备 | |
CN209802150U (zh) | 一种二次蒸汽热回收装置 | |
CN211514026U (zh) | 一种二级冷却器与二级加热器组合的空气加热干燥装置 | |
CN211486566U (zh) | 一种立式mvr蒸发器 | |
CN209917281U (zh) | 一种节能型中药热泵低温浓缩机组 | |
CN208711052U (zh) | 一种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器 | |
CN206191975U (zh) | 带直接供热的直燃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 |
CN208254027U (zh) | 一种大型发热设备的冷却装置 | |
CN220478127U (zh) | 一种药液浓缩加工装置 | |
CN209967706U (zh) | 一种强制循环式蒸发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