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3893U - 标记物及交互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标记物及交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3893U
CN211293893U CN201921092602.9U CN201921092602U CN211293893U CN 211293893 U CN211293893 U CN 211293893U CN 201921092602 U CN201921092602 U CN 201921092602U CN 211293893 U CN211293893 U CN 211293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luster
light
marke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26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永涛
戴景文
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926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3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3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3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互装置,交互装置包括控制部分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壳体和多个阻光特征点。壳体与控制部分连接,壳体设有相互背离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壳体为可透光壳体,多个阻光特征点粘贴于壳体的第一壁以及第二壁,光线穿透壳体时部分被阻光特征点阻挡以在第一壁上形成第一标记物并在第二壁上形成第二标记物,第一标记物包括多个第一子标记物,多个第一子标记物间隔设置。第二标记物包括多个第二子标记物,多个第二子标记物间隔设置,第二标记物区别于第一标记物。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互装置,便于识别追踪。

Description

标记物及交互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标记物及交互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和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等技术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在传统的技术中,通过在真实场景图像中叠加虚拟内容进行增强现实或混合现实等的显示时,通常仅是单纯地显示虚拟内容,用户仅能够通过传统的遥控器等控制器去控制虚拟内容或者与虚拟内容进行交互,操作繁琐,增加了用户与显示的虚拟内容之间互动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标记物及交互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互装置,交互装置包括控制部分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壳体和多个阻光特征点。壳体与控制部分连接,壳体设有相互背离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壳体与控制部分连接,壳体设有相互背离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壳体为可透光壳体,多个阻光特征点粘贴于壳体的第一壁以及第二壁,光线穿透壳体时部分被阻光特征点阻挡以在第一壁上形成第一标记物并在第二壁上形成第二标记物,第一标记物包括多个第一子标记物,多个第一子标记物间隔设置。第二标记物包括多个第二子标记物,多个第二子标记物间隔设置,第二标记物区别于第一标记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为环形壳体,第一壁和第二壁连接形成收容腔;第一壁具有靠近控制部分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控制部分的第二端,第二壁具有靠近控制部分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控制部分的第二端,第一壁的第一端与第二壁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壁的第二端与第二壁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交互装置包括发光件,发光件连接于壳体,以允许发光件所发出的光能够进入收容腔并穿透壳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件为多个,多个发光件沿壳体的周向设置于壳体靠近或/及远离控制部分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交互装置还包括导光件,导光件设于收容腔内,发光件与导光件连接;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经由导光件导出并穿透壳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子标记物均包括第一识别簇,第一识别簇均包括至少一个特征点,每个第一子标记物中第一识别簇的特征点的排布于其他第一子标记物中识别簇的特征点的排布均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子标记物的第一识别簇的特征点遵循预设规则排布,特征点遵循的预设规则为:沿着子标记物的排列方向,多个子标记物的识别簇包含的特征点数量依次增多或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子标记物还包括第一背景以及第一基准簇,第一基准簇与第一识别簇相区别,第一基准簇与第一识别簇间隔地分布于第一背景中;第一标记物还包括第二背景,多个第一子标记物之间通过第二背景间隔设置,第二背景区分于第一背景;第一标记物中的所有第一子标记物的第一基准簇均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子标记物均包括第二识别簇、第二基准簇和第三背景,第二基准簇与第二识别簇相区别,第二识别簇与第二基准簇间隔地分布于第三背景;第一基准簇与第二基准簇相区别。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记物,标记物包括多个子标记物,多个子标记物间隔设置;每个子标记物均包括识别簇,识别簇均包括至少一个特征点。每个子标记物中识别簇的特征点的排布与其他子标记物中的识别簇中的特征点的排布均不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记物及交互装置,通过在壳体的第一壁设置第一标记物,在壳体的第二壁设置第二标记物,可以便于终端设备对包含相应的第一标记物和第二标记物的图像进行采集后,能够识别并得到交互装置的姿态信息,实现对交互装置的识别追踪,进而完成与用户的交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跟踪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互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标记物和第二标记物的部分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交互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交互装置的主体部分的部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交互装置的主体部分的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跟踪系统10,包括终端设备100和交互装置200。终端设备100与交互装置200之间可以通过蓝牙、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ZigBee(紫峰技术)等通信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数据线等有线方式进行通信连接,终端设备100与交互装置200也可以不进行连接。当然,终端设备100与交互装置200的连接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为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是头戴显示装置,也可以是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终端设备100为头戴显示装置时,头戴显示装置可以为一体式头戴显示装置。终端设备100也可以是外接式头戴显示装置,并与作为头戴显示装置的处理和存储设备的手机等智能终端连接,即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插入或者接入智能终端以在外接式头戴显示装置显示虚拟内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100可作为头戴显示装置的处理和存储设备,插入或者接入外接式头戴显示装置,在头戴显示装置中对虚拟内容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100包括外壳110、图像采集装置130、处理器150和显示装置170,图像采集装置130、处理器150和显示装置170电连接,并收容于外壳110内。外壳110能够对图像采集装置130、处理器150和显示装置170提供防护作用,避免图像采集装置130、处理器150和显示装置170受外力撞击而导致内部元件错位或损坏,延长了终端设备100的使用寿命。
图像采集装置130用于采集交互装置200的图像并发送至处理器150,图像采集装置 130可以是双目摄像头、RGB(red green blue,红绿蓝)摄像头。可选地,图像采集装置130也可以采用为单目的红外成像相机,不仅成本低,无需双目相机之间的外参,而且功耗低,同等带宽下帧率更高。
处理器150用于根据图像输出对应的显示内容至显示装置170,还用于对交互装置200 进行识别跟踪计算。处理器150可以包括任何适当类型的通用或专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处理器150可以被配置为经由例如网络从系统的各种组件接收数据和/ 或信号。处理器150还可处理数据和/或信号以确定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条件。例如,当处理器150应用于头戴显示装置时,处理器150根据预先存储的图像数据生成虚拟世界的图像数据,将其发送至显示装置170进行显示;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接收智能终端或计算机的发送的图像数据,根据所接收的图像数据生成虚拟世界的图像,通过显示装置170进行显示;还可以根据图像采集装置130采集的图像进行识别跟踪运算而确定在虚拟世界中对应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显示装置170进行显示。可以理解的是,处理器150并不限定于装设在头戴显示装置内。
显示装置170用于将处理器150输出的显示内容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70 可以是智能终端的一部分,即智能终端的显示屏,例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显示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70还可以是独立的显示器(例如,LED,OLED或LCD)等,则此时显示装置170固定安装在外壳110上,例如头戴显示装置的显示屏。需要说明的是,当显示装置120为智能终端的显示屏时,外壳11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该智能终端的安装结构。在使用时,将智能终端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外壳110上。则处理器150可以是智能终端内的处理器,也可以是独立设置在外壳110内的处理器150,并与智能终端通过数据线或通信接口电连接。另外,当显示装置170为与智能终端等电子设备分离的显示装置时,固定安装在外壳110上。
当用户在佩戴头戴显示装置,进入预设的虚拟场景时,当交互装置200在图像采集装置130的视野范围内,图像采集装置130采集包含交互装置200的目标图像;处理器150 获取到该目标图像及相关信息,运算识别出交互装置200与终端设备100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对交互装置200进行的移动、旋转等操作,进而实现用户与虚拟场景之间的交互,以提高更真实的视觉体验。
请参阅图2,交互装置200包括主体部分210和控制部分230。其中,主体部分210包括壳体211、第一标记物400和第二标记物500。壳体211与控制部分230连接,壳体211 设有相互背离的第一壁2111和第二壁2113。第一标记物400设于第一壁2111,第二标记物500设于第二壁2113。
请参阅图3,第一标记物400包括多个第一子标记物410,多个第一子标记物410间隔设置。第二标记物500包括多个第二子标记物510,多个第二子标记物510间隔设置。
在上述交互装置200中,由于第一标记物400和第二标记物500分别设于第一壁2111 和第二壁2113上,可以通过终端设备100对交互装置200进行采集图像,并对采集的图像中包含的第一标记物400和/或第二标记物500的图像信息进行识别,获取交互装置200和终端设备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姿态信息,实现对交互装置200的追踪,精确度高,且可追踪面积增大,更易被追踪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子标记物410的排列方式可以包括第一子标记物410在第一壁2111上的排布数量或相邻两个第一子标记物410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但不限于此。例如,在第一壁2111排布八个第一子标记物410,相邻的第一子标记物410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如图3所示,每个第一子标记物410均包括第一识别簇411,第一识别簇411包括至少一个特征点,也即,第一识别簇411中的特征点的数量为大于或等于2。多个第一识别簇411的特征点遵循预设规则排布,每个第一子标记物410中第一识别簇411的特征点排布与其他第一子标记物410中第一识别簇411的特征点排布均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识别簇411中的特征点排布与其他的第一识别簇411中的特征点排布不相同,可包括每个第一识别簇411包含的特征点的数量不同、特征点形状不同、特征点的颜色不同及特征点的位置分布不同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特征点遵循的预设规则为:沿着子标记物的排列方向,多个第一识别簇411包含的特征点数量依次增多或减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识别簇411可以为黑色,该第一识别簇411中包含的特征点可以为白色圆形图案,第一识别簇411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特征点,每个第一识别簇411包含的特征点数量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向(如图3中的从上到下)依次增多为例。
例如,以在第一壁2111上排布有八个第一子标记物410为例,八个第一子标记物410 沿排列方向依次给命名为A1、A2……A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A1、A2……A8,仅为举例中用于指代多个第一子标记物410的示意,并不形成限定。若沿着预设的排列方式的排列方向(例如图中的从上到下),每个第一识别簇411包含的特征点数量依次增多,那么, A1的第一识别簇411包含的特征点的数量最少,A8的第一识别簇411包含的特征点的数量最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识别簇411中特征点的数量与其他的第一识别簇411中特征点的数量相同,但第一识别簇411中特征点的形状不同,或者是特征点的颜色不同。例如,特征点为灰色圆形图案、白色矩形图案等等。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每个第一识别簇411设置不相同的特征点,可以对每个第一识别簇411进行识别,进而处理器150可以判断图像采集装置130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的第一子标记物410为A1、A2……A8中的哪几个。例如,每个第一识别簇411的特征点的数量相同,但每个第一识别簇411的特征点分别为灰色圆形图案、白色矩形图案不同的图案排布。
第一子标记物410还包括第一背景413以及第一基准簇415,第一基准簇415可与第一识别簇411相区别,第一基准簇415与第一识别簇411相间隔地分布于第一背景413中。
进一步地,第一标记物400还包括第二背景430,多个第一子标记物410之间通过第二背景430间隔设置,也即,多个子标记物410间隔地分布于第二背景430,相邻的两个子标记物410之间的位置露出第二背景430。第二背景430与第一背景413相区分,以体现多个第一子标记物410之间的间隔。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虚线部分仅为示意第一识别簇411和第一基准簇415的位置,并不具实际意义。
相应地,第二标记物500的图案与第一标记物400的图案相类似。其中,第二标记物500包括第二子标记物510、第二识别簇511、第三背景513、第四背景530和第二基准簇 515。其中,第二子标记物510与第一子标记物410相类似;第二识别簇511与第一识别簇 411相类似;第三背景513与第一背景413相类似,第四背景530与第二背景430相类似,在此不作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基准簇515与第一基准簇415相区别,处理器150可以通过识别第一基准簇415和第二基准簇515来确定所采集的图像中包含的第一子标记物 410和第二子标记物510。
可选地,第二基准簇515与第一基准簇415相区别,可指的是第二基准簇515与第一基准簇415包含的特征点的排布不同,例如,可以是第二基准簇515与第一基准簇415包含的特征点数量不同,或是第一基准簇415包含的特征点的形状与第二基准簇515包含的特征点的形状相区别,或是第一基准簇415包含的特征点的颜色与第二基准簇515包含的特征点的颜色相区别等。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基准簇415包含一个白色圆形图案的特征点,以形成黑色空心圆环图案,第二基准簇515不包含白色圆形图案的特征点,以形成黑色实心圆形图案。也即,第一基准簇415中的特征点数量为1,第二基准簇515中的特征点的数量为0。其中,设置第一基准簇415和第二基准簇515之后,第一识别簇411的特征点排布方式和第二识别簇511的特征点排布方式可以相同,例如,第一识别簇411包含2 个白色圆形图案的特征点,第二识别簇511也包含2个白色圆形图案的特征点。也即,处理器150先利用图像中子标记物包含的基准簇将图像上包含的第一子标记物410和第二子标记物510进行区分,再分别识别第一识别簇411和第二识别簇5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第一基准簇415和第二基准簇515,通过设置第一识别簇411的特征点与第二识别簇511的特征点相区别,在处理器150接收到图像采集装置130采集的图像后通过相区别的特征点识别第一子标记物410和第二子标记物510。例如,第一识别簇411的特征点为白色圆形图案,第二识别簇511的特征点为白色三角形图案等,但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4,壳体211为环形壳体,壳体211并不限定于圆环形,其还可以是椭圆环型、多边环形、不规则环形等形状。第一壁2111和第二壁2113连接形成收容腔2115。壳体211被沿轴向的平面纵剖时,第二壁2113的轮廓线与第一壁2111的轮廓线之间呈预定的夹角,其中,以第二壁2113的轮廓线所在的第一直线为参照,第一壁2111的轮廓线所在的第二直线相对第二壁2113轮廓线所在的第一直线倾斜,且第一壁2111背离控制部分230的一端朝向第二壁2113靠近。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第一壁2111具有靠近控制部分230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控制部分230的第二端,第二壁2113具有靠近控制部分230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控制部分230的第二端,第一壁2111的第一端与第二壁2113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壁2111的第二端与第二壁211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壁 2111从第一端向第二端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使第一壁2111呈现为自控制部分230向外扩的类喇叭状。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壁2111为壳体211的内壁面,第二壁2113 为壳体211的外壁面,壳体211的内壁面与外壁面之间呈预定的角度相对倾斜,且内壁面背离控制部分230的一端朝向外壁面靠近,进而内壁面相对外壁面呈外扩趋势,以便于被图像采集装置130采集,例如,图像采集装置130能够尽可能采集到第一壁2111中更多的第一标记物400,以及第二壁2113中更多的第二标记物500,便于计算交互装置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211为可透光的透明壳体,例如,壳体211可以为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和聚双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CR -39)等可穿透光的高分子的材料制成的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记物400设于第一壁2111朝向收容腔2115的一侧,第二标记物500设于第二壁2113朝向收容腔2115的一侧,也即是,第一标记物400和第二标记物500均位于收容腔2115内,并分别设置于第一壁2111朝向收容腔2115的一侧和第二壁 2113朝向收容腔2115的一侧。其中,第一标记物400和第二标记物500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设于对应的第一壁2111和第二壁2113上,也可以通过镭雕或喷涂等方式直接形成于对应的第一壁2111和第二壁2113上;第一标记物400的第二标记物500的形成,可以是只将图案的黑色部分形成在第一壁2111和第二壁2113上。第一标记物400和第二标记物500 均设于收容腔2115内,可以防止第一标记物400和第二标记物500因暴露于外界而被磨损,进而处理器150无法识别所采集的第一标记物400和第二标记物50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标记物400和第二标记物500并不限定于设置在第一壁2111朝向收容腔2115的一侧和第二壁2113朝向收容腔2115的一侧,例如,第一标记物400和第二标记物500还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壁2111背离收容腔2115的一侧和第二壁2113背离收容腔2115的一侧。或者,第一标记物400设置在第一壁2111朝向收容腔2115的一侧,第二标记物500设置在第二壁2113背离收容腔2115的一侧;或者,第一标记物400设置在第一壁2111背离收容腔2115的一侧,第二标记物500设置在第二壁2113靠近收容腔2115 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交互装置200包括发光件270,发光件270设置于壳体211。壳体211为可透光壳体,发光件270所发出的光朝向收容腔2115使得交互装置200 的主体部分210在被图像采集装置130采集时,能够获取到包含有第一标记物400和/或第二标记物500的图像信息。其中,发光件270可以为led灯管,通电后可以发光。其中,第一标记物400和第二标记物500均可以通过发光件270所发过的光透过壳体211呈现出对应的图案,以被图像采集装置130采集。例如,通过圆形阻光材料作为特征点,可以阻止发光体270所发出的光透过,进而在壳体211上形成黑色圆形图案;通过圆环形阻光材料作为特征点,可以使发光件270所发出的光部分透过,进而在壳体211上形成黑色圆环形图案。
进一步地,交互装置200还包括与发光件270连接的导光件250,导光件250可以为环形导光管,导光件250设置于收容腔中,以贴合壳体211的内表面设置,以将发光件270 发出的光导向第一壁2111和第二壁211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设置有导光件250,发光件 270可以设置于交互装置200的任意位置,通过设置导光件250可以将发光件270发出的光导向第一壁2111和第二壁2113,以将第一标记物400和第二标记物500在第一壁2111 和第二壁2113上形成的图案,能够随着交互装置200与终端设备100的相应位置而对应的呈现,进而被图像采集装置130采集和处理器150的识别。
请参阅图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交互装置200a的主体部分210a的部分示意图。壳体211a为环形壳体,第一壁2111a和第二壁2113a连接形成收容腔2115a。发光件270a连接于壳体210a远离控制部分230a的一侧的表面,也即发光件270a设于收容腔2115a远离控制部分230a的一侧的壳体210a。进一步地,发光件270a为多个,多个发光件270a沿壳体210a的周向环绕设置于壳体210a远离控制部分230a的一侧,第一壁2111a 的第一标记物400的图案和第二壁2113a的第二标记物500的图案通过多个发光件270a的发光,使得图像采集装置130能够清晰地采集到包含有第一标记物的400和/或第二标记物 500的图像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发光件270a还可以设置在壳体210a靠近控制部分230a 的一侧,也即发光件270a设于收容腔2115a靠近控制部分230a的一侧的壳体210a。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交互装置200b的主体部分210b的部分示意图。壳体211b为环形壳体,第一壁2111b和第二壁2113b连接形成收容腔2115b,发光件270b设置于收容腔2115b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件270b为发光带,其填充于整个收容腔2115b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件270b为多个,多个发光件270b为发光块,多个发光件270b间隔设置在收容腔2115b内。
请再参阅图2,控制部分230包括握持部231和连接部233,连接部233用于连接握持部231和壳体2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握持部231和壳体211可以通过连接部233实现相对转动,进而使壳体211与握持部231之间可以呈任意角度,以满足用户的交互习惯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握持部231大致为设有内腔的管状,以便于用户进行握持。握持部 231还设有电源、开关、指示灯和电子元件,电子元件容置于握持部231的内腔,并与电源、开关和指示灯连接。电子元件包括交互装置、惯性传感器、感光元件等,在此不作赘述。可选地,发光件270容置于握持部231的内腔,电源与发光件270电连接以对发光件 270供电,发光件270与开关电连接,以通过开关控制发光件270的发光;同时,指示灯用于指示当前发光件270的工作状态。可选地,也可以通过开关来对壳体211与握持部231 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例如,开关为滑片开关,可以通过滑动滑片对壳体211与握持部231 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
当用户在佩戴头戴显示装置,进入预设的虚拟场景时,当交互装置200在图像采集装置130的视野范围内,图像采集装置130采集包含交互装置200的目标图像;处理器150 获取到该目标图像中包含的第一子标记物410和第二子标记物510,以及第一子标记物410 和第二子标记物510的相关信息,运算识别出交互装置200与终端设备100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对交互装置200进行的移动、旋转等操作,进而实现用户与虚拟场景之间的交互,以提高更真实的增强现实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互装置200,通过在壳体211的第一壁2111设置第一标记物400,在壳体211的第二壁2113设置第二标记物500,可以便于终端设备100对包含相应的第一标记物400和第二标记物500的图像进行采集后,也能够识别并得到交互装置200的姿态信息,实现对交互装置200的识别追踪,进而完成与用户的交互。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装置包括:
控制部分;
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控制部分连接,所述壳体设有相互背离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壳体为可透光壳体;以及
多个阻光特征点,粘贴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壁以及第二壁,光线穿透所述壳体时部分被所述阻光特征点阻挡以在所述第一壁上形成第一标记物并在所述第二壁上形成第二标记物,所述第一标记物包括多个第一子标记物,所述多个第一子标记物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标记物包括多个第二子标记物,所述多个第二子标记物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标记物区别于所述第一标记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环形壳体,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连接形成收容腔;所述第一壁具有靠近所述控制部分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控制部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壁具有靠近所述控制部分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控制部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壁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壁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装置包括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连接于所述壳体,以允许所述发光件所发出的光能够进入所述收容腔并穿透所述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光件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或/及远离所述控制部分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装置还包括导光件,所述导光件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发光件与所述导光件连接;所述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经由所述导光件导出并穿透所述壳体。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子标记物均包括第一识别簇,所述第一识别簇均包括至少一个所述阻光特征点,每个所述第一子标记物中第一识别簇的所述阻光特征点的排布与其他所述第一子标记物中识别簇的所述阻光特征点的排布均不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子标记物的第一识别簇的所述阻光特征点遵循预设规则排布,所述阻光特征点遵循的预设规则为:沿着所述子标记物的排列方向,所述多个子标记物的识别簇包含的所述阻光特征点数量依次增多或减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标记物还包括第一背景以及第一基准簇,所述第一基准簇与所述第一识别簇相区别,所述第一基准簇与所述第一识别簇间隔地分布于所述第一背景中;所述第一标记物还包括第二背景,所述多个第一子标记物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背景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背景区分于所述第一背景;所述第一标记物中的所有第一子标记物的第一基准簇均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子标记物均包括第二识别簇、第二基准簇和第三背景,所述第二基准簇与所述第二识别簇相区别,所述第二识别簇与所述第二基准簇间隔地分布于所述第三背景;所述第一基准簇与所述第二基准簇相区别。
CN201921092602.9U 2019-07-12 2019-07-12 标记物及交互装置 Active CN211293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2602.9U CN211293893U (zh) 2019-07-12 2019-07-12 标记物及交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2602.9U CN211293893U (zh) 2019-07-12 2019-07-12 标记物及交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3893U true CN211293893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1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2602.9U Active CN211293893U (zh) 2019-07-12 2019-07-12 标记物及交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38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7626B2 (en) Display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reception device
US9905088B2 (en) Responsive visu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3779308B2 (ja) カメラ校正システム及び三次元計測システム
US20080111789A1 (en) Control device with hybrid sensing system comprised of video-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electronic signal transmission
US8638988B2 (en) Movement analysis and/or tracking system
JP2008026236A (ja) 位置姿勢測定装置および位置姿勢測定方法
CN110213413B (zh)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2451962B (zh) 一种手柄控制追踪器
CN110471403B (zh) 通过光通信装置对能够自主移动的机器进行导引的方法
CN102331837B (zh) 信息处理装置、输入装置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EP2928269A1 (en) Light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9791602A (zh) 在一组移动设备中定位移动设备的方法
US11403775B2 (en) Active marker enhancements for performance capture
CN208498766U (zh) 潜水面镜
JP2018207151A (ja) 表示装置、受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受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650739B2 (ja) 発光デバイス調整装置および駆動電流調整方法
CN211293893U (zh) 标记物及交互装置
WO2019153970A1 (zh) 头戴显示装置
CN108579028B (zh) 潜水面镜
JP5619870B2 (ja) 照明要素を無線制御する照明技法
EP1122681A2 (en) Coordinate input apparatus, coordinate input system, coordinate input method, and pointer
CN107423733A (zh) 基于标记点身份识别的动作捕捉系统
KR20220004171A (ko)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12214100A (zh) 标记物、交互装置及识别跟踪方法
WO2016086399A1 (zh) 一种基于信标的视觉定位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