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9153970A1 - 头戴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戴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9153970A1
WO2019153970A1 PCT/CN2018/125595 CN2018125595W WO2019153970A1 WO 2019153970 A1 WO2019153970 A1 WO 2019153970A1 CN 2018125595 W CN2018125595 W CN 2018125595W WO 2019153970 A1 WO2019153970 A1 WO 201915397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image
processor
housing
mounted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8/1255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黄�俊
饶碧昇
戴景文
贺杰
Original Assignee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915397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9153970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Abstract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100),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显示装置(120)、图像采集装置(110)、处理器(140)、照明装置(150)和光学组件(130),显示装置(120)和图像采集装置(110)均与处理器(140)电连接。图像采集装置(110)用于采集待拍摄物体的图像并发送至处理器(140)。照明装置(150)用于发出光线,为图像采集装置(110)采集待拍摄物体的图像时补充光强度。处理器(140)用于根据图像输出对应的显示内容至显示装置(120)。显示装置(120)用于将显示内容显示。光学组件(130)用于将显示装置(120)的出光面发出的入射光射向预设位置处。通过照明装置(150)提高光强度,使得所拍摄的图像更加清晰,亮度更高,更能满足使用标准,从而提高了识别和追踪定位的精度。

Description

头戴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系统,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计算机应用和人机交互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与用户周围的真实场景相融合,使用户从感官效果上确信虚拟环境是其周围真实场景的组成部分。
在虚拟现实系统及增强现实系统等交互系统中,需要对系统中的视觉交互装置进行识别跟踪。因此,在该交互系统中,需要一种将虚拟场景呈现给用户的头戴显示装置,该头戴显示装置还可采集视觉交互装置的图像以对视觉交互装置进行识别跟踪,用户利用该头戴显示装置并结合视觉交互装置实现用户与虚拟世界的交互。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图像采集装置、照明装置以及光学组件;所述壳体用于支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照明装置和光学组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待拍摄物体的图像;所述照明装置用于发出光线,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所述待拍摄物体的图像时补充光强度;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显示装置显示的内容投射至预设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图像采集装置和视觉里程相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视觉交互装置的图像;所述视觉里程相机,用于采集真实场景的场景图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视觉里程相机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视觉交互装置的图像和场景图像中的至少一种构建虚拟显示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图像采集装置、照明装置、光学组件;所述壳体包括板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照明装置和光学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板体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跟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标记物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标记物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的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的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 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跟踪系统。识别跟踪系统10包括头戴显示装置100和视觉交互装置。
该视觉交互装置包括第一背景和按照特定规则分布于第一背景的至少一个标记物。所述标记物包括第二背景以及按照特定规则分布于第二背景的若干子标记物,每个子标记物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征点。其中,第一背景和第二背景有一定的区分度,例如,可以是第一背景为黑色,第二背景为白色。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标记物内的子标记物的分布规则不同,因此,每个标记物所对应的图像互不相同。
子标记物为具有一定形状的图案,且该子标记物的颜色与标记物内的第二背景有一定的区分度,例如,第二背景为白色,而子标记物的颜色为黑色。子标记物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特征点构成,且特征点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是圆点、圆环,也可以是三角形、其他形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标记物210内包括多个子标记物220,而每个子标记物220由一个或多个特征点221构成,图2中的每个白色圆形图案为一个特征点221。标记物210的轮廓为矩形,当然,标记物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图2中,矩形的白色区域以及该白色区域内的多个子标记物构成一个标记物。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标记物310内包括多个子标记物340,而每个子标记物340由一个或多个特征点341构成;其中,多个黑色圆点构成一个子标记物340。具体地,图3中,每个白色圆形图案和每个黑色圆点图案均为特征点341。
具体地,视觉交互装置包括平面标记物体和多面标记结构体。该平面标记物体包括第一标记板200和第二标记板500,该多面标记结构体包括六面标记结构体400和二十六面标记结构体300,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面数的标记结构体,在此不一一列举。
第一标记板200上设置有多个标记物,多个标记物的内容互不相同,且第一标记板200上的多个标记物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即第一标记板200设有一个标记面,且所有的标记物均设置在第一标记板200的标记面上,第一标记板200上的特征点均在标记面上;第二标记板500上设置有一个标记物,第二标记板500上的特征点也全部是在标记面上的,第二标记板50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且每个第二标记板500的标记物的内容互不相同,多个第二标记板500可以组合使用,如在该识别跟踪系统10对应的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等应用领域组合使用。
多面标记结构体包括多个标记面,且其中至少两个不共面的标记面上设置有标记物,如图1中所示,该多面标记结构体包括六面标记结构体400和二十六面标记结构体300,其中,六面标记结构体400包括6个标记面,且每个标记面上均设置有标记物,且每个面上的标记物的图案互不相同。
而二十六面标记结构体300包括二十六个面,其中,包括17个标记面,且每个标记面上均设置有标记物,且每个面上的标记物的图案互不相同。当然,上述的多面标记结构体的总面数以及标记面的描述和标记物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视觉交互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平面标记物体和多面标记结构体,视觉交互装置可以是任何具有标记物的载体,载体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设置,如玩具枪、游戏枪等模型枪,在模型枪等视觉交互装置上设置相应的标记物,通过识别追踪模型枪上的标记物,能够获取模型枪的位置和旋转信息,用户通过握持该模型枪在虚拟场景中进行游戏操作,实现增强现实的效果。
头戴显示装置100包括壳体(未标识)、图像采集装置110、处理器140、显示装置120、光学组件130和照明装置150。
其中,视觉里程相机160、显示装置120和图像采集装置110均与处理器电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150和图像采集装置110均通过滤光板(未标识)装设并覆盖在壳体内,该滤光板可过滤环境光等干扰光线,如照明装置150发射红外光,则该滤光板可为过滤除红外光线外的光线的元件。
具体地,请参阅图4至图7,下面给将详细介绍头戴显示装置100的结构。
壳体180作为整个头戴显示装置100的框架,为头戴显示装置100各组件的承载构件。具体地,壳体180包括第一容纳腔体和板体,第一容纳腔体包括第二表面182和顶面183,板体包括第一表面181,第一表面181和第二表面182,第一表面181和第二表面182为相对面,第一表面181和第二表面182通过顶面183连接,即板体与第一容纳腔体的顶面183连接,佩戴时,第二表面182与人体的头部接触,第一表面181朝向待拍摄物体。第二表面182的形状为弧形,且弧度与用户的额头的形状匹配,在使用时,第二表面182的弯曲处与用户的额头接触,进一步地,第二表面182铺设有由柔性材质构成的保护垫。头带170为可以伸缩的带体,头带170安装在所述第二表面1812上。其中,第一容纳腔体和板体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第一容纳腔体用于容置处理器140或者其他的电子元器件,则处理器140设置在第 一容纳腔体内。第一容纳腔体上设有第一散热孔组184和第二散热孔组185,其中,第一散热孔组184设置在顶面183,第二散热孔组185设置在第一容纳腔体的侧面。具体地,第一散热孔组184有多个第一散热孔组成,如图4中所示的设置在顶面183的椭圆形散热孔。第二散热孔组185由多个第二散热孔组成,如图5中所示的圆形孔。其中,第二散热孔组185可以为两个,分居在第一容纳腔体的两个侧面。
图像采集装置110用于采集待拍摄物体的图像并发送至所述处理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110具体用于接收待拍摄物体反射或发射的非可见光,而采集待拍摄物体的图像,具体地,采集包含有上述标记板或多面标记结构体中至少一个的图像,并发送至处理器。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图像采集装置110可以是非可见光相机,进一步地,图像采集装置110为单目非可见光相机,能够接收850nm到940nm的红外线并成像,具有低成本、低干扰、高分辨率、高帧率和低曝光时间的优点。另外,图像采集装置110为采用红外接收方式且为单目的相机,不仅成本低,无需双目相机之间的外参,而且功耗低,同等带宽下帧率更高。如图6所示,图像采集装置110设置在板体的第一表面181上,具体地,图像采集装置110设置在第一表面181的底部1812。
处理器140用于根据图像输出对应的显示内容至显示装置120,还用于对视觉交互装置进行识别跟踪的运算。
处理器140可以包括任何适当类型的通用或专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处理器140可以被配置为经由例如网络从系统的各种组件接收数据和/或信号。处理器140还可处理数据和/或信号以确定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条件。例如,当处理器140应用于头戴显示装置时,处理器根据预先存储的图像数据生成虚拟世界的图像数据,将其发送至显示装置并通过光学组件进行显示;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接收智能终端或计算机的发送的图像数据,根据所接收的图像数据生成虚拟世界的图像,通过光学组件进行显示;还可以根据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进行识别跟踪运算而确定在虚拟世界中对应的显示内容,发送至显示装置并通过光学组件进行显示。可以理解的是,处理器140并不限定于装设在头戴显示装置内。
显示装置120用于将显示内容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是智能终端的一部分,即智能终端的显示屏,例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显示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是独立的显示器(例如,LED,OLED或LCD)等,则此时显示装置固定安装在壳体上。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20为与智能终端等终端设备分离的显示装置时,则 显示装置120固定安装在壳体上。具体地,第一容纳腔体远离第二表面182,即接近第一表面181的一面设有开口,显示装置120设置在该开口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20的显示面板露出开口处,能够将开口封闭,则显示装置120的出光面朝向板体,即朝向平面标记物体和多面标记结构体等视觉交互装置。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20还可以是为智能终端的显示屏,则此时,上述处理器140可以是智能终端内的处理器,其中,该智能终端可以是手机。则壳体还设置有用于安装该智能终端的安装结构190,如图7所示,该安装结构190包括安装槽191和弯曲板192,安装槽191的凹面朝向反射镜片,安装槽191的两侧设有容纳槽193,且壳体的顶部开口,使用时,手机通过壳体的顶部开口插入安装槽191,且手机横屏使用时,手机的顶部和底部分居于安装槽191的两侧的容纳槽193内,容纳槽193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在手机放置在该容纳槽193内,容纳槽能够对手机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手机滑落。
进一步地,安装槽191的底面还设有弯曲板192,弯曲板192设置有弯曲面,在手机位于安装槽191内时,弯曲板192的弯曲面与手机的背面相接触,手机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的那一面)相对反射镜片。则弯曲板192与容纳槽193相互将手机夹紧。
光学组件130用于将显示装置120的出光面发出的入射光射向预设位置处。其中,预设位置处为用户双眼的观察位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光学组件130可以为反射镜片,反射镜片与显示装置120的出光面对应设置,用于将显示装置的出光面发出的入射光反射后射向预设位置处,反射镜片可部分透光。具体地,反射镜片的反射面设置有部分透光部分反光膜,透光和反光的比例不限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透光和反光的比例为1:1,即反光镜片为半透半反镜片。反射镜片具有会聚光线功能,具体地,反射镜片为球面反射镜。
反射镜片设置在壳体上,具体地,反射镜片设置在板体上,更具体地,反射镜片设置在板体的第一表面181的底部18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反射镜片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底部转动连接,从而使用户能够调整反射镜片的角度,以适应不同的观察需求。其中,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合页连接或铰接等。
具体地,反射镜片由左反射镜和右反射镜组成,且左反射镜和右反射镜相互拼接在一起,左反射镜的反射面与右反射镜的反射面共同拼接成反射镜片的反射面。左反射镜和右反射镜均具有会聚功能,即左反射镜和右反射镜均为球面反射镜。
照明装置150用于为图像采集装置110采集待拍摄物体的图像时提供光线。具体地, 照明装置150的照明角度以及照明装置15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而设定,以使所发射的照明光线能够覆盖待拍摄物体。其中,照明装置150采用红外光照明装置,能够发出红外光线,此时图像采集装置为近红外相机,可以接收红外光线。通过主动照明的方式,提高图像采集装置110采集的目标图像的图像质量,具体地,照明装置150的数量不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150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110的附近,其中,可以是多个照明装置150周向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110的摄像头的附近。
照明装置150设置在板体上,具体地,如图5所示,照明装置150设置在第一表面181的底部1812,则反射镜片的一端与第一表面181的底部1812连接,且照明装置150也设置在第一表面181的底部1812。并且,在第一表面181的底部1812还设置有第二容纳腔体186,该第二容纳腔体186设有开口,在该开口处设有滤光板151。照明装置150和图像采集装置110均设置在第二容纳腔体186的内部。在用户穿戴头戴显示装置时,图像采集装置、照明装置和反射镜片都朝向待拍摄物体,且滤光板151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10和反射镜片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照明装置均安装在所述第一表面的底部,多个照明装置组成照明系统,照明系统的照明范围能够覆盖待拍摄物体,以待拍摄物体是第一标记板200和二十六面标记结构体300为例,在第一标记板200和二十六面标记结构体300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10的视野范围内时,第一标记板200和二十六面标记结构体300位于由所有的照明装置的共同组成的照明范围内。
视觉里程相机160设置在壳体上,如图6所示,视觉里程相机160设置在板体的第一表面181的顶部。视觉里程相机160与处理器电连接,该视觉里程相机160用于采集外界真实场景的场景图像,将场景图像发送至处理器。在用户穿戴头戴显示装置100时,处理器根据该视觉里程相机160采集的场景图像,根据视觉里程技术获取用户的头部与真实场景的位置及旋转关系,具体地,系统通过该相机获取的图像序列,经过特征提取、特征匹配与跟踪和运动估计的处理,得出具体的位置和方向的变化,完成导航定位,进而获得头戴显示装置与真实场景的相对位置及旋转关系;再根据视觉交互装置相对于头戴显示装置的位置及旋转信息,可以推算出视觉交互装置与真实场景之间的相对位置及旋转关系,从而可以实现更复杂的交互形式与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的原理如下:
用户将头戴显示装置佩戴在头部,并且在视野范围内有待拍摄物体,其中,待拍摄 物体可以是平面标记物体或多面标记结构体的至少一种。并打开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发出的光线覆盖所有的待拍摄物体。用户在佩戴头戴显示装置,进入预设的虚拟场景时,当该视觉交互装置在图像采集装置的视野范围内时,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包含有该视觉交互装置的目标图像;处理器获取到该目标图像及相关信息,运算识别出该视觉交互装置并获取到该目标图像内的标记物与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位置与旋转关系,进而得到视觉交互装置相对于头戴显示装置的位置及旋转关系,使得用户观看到的虚拟场景在相应的位置及旋转角度上;用户还可以通过多个视觉交互装置的结合以在虚拟场景内进一步产生的新的虚拟图像,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效果;用户还可以通过视觉交互装置实现与虚拟场景的交互。
此外,该识别追踪系统还可以通过视觉里程相机获取头戴显示装置与真实场景的位置与旋转关系,使得上述基于视觉交互装置与虚拟场景的交互能够与真实场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交互体验;还可以进一步获取视觉交互装置与真实场景的位置和旋转关系,当视觉交互装置对应的虚拟场景和真实场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时,可以构建出一个与真实场景类似的虚拟场景,提高更真实的增强现实体验。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中,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待拍摄物体的图像并发送至处理器。照明装置用于发出光线,为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待拍摄物体的图像时补充光强度。处理器用于根据图像输出对应的显示内容至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用于将显示内容显示。反射镜片与显示装置的出光面对应设置,用于将显示装置的出光面发出的入射光反射后射向预设位置处,反射镜片可部分透光。因此,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待拍摄物体的图像时,通过照明装置提高光强度,使得所拍摄的图像更加清晰,亮度更高,更能满足使用标准,从而提高了识别和追踪定位的精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7)

  1.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图像采集装置、照明装置以及光学组件;
    所述壳体用于支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照明装置和光学组件;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待拍摄物体的图像;
    所述照明装置用于发出光线,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所述待拍摄物体的图像时补充光强度;
    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显示装置显示的内容投射至预设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显示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处理器,所述显示装置装设于所述头戴显示装置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显示装置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图像输出对应的显示内容至所述显示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用于装载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用于根据所述图像确定对应的显示内容,并显示所述显示内容,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显示的内容投射至预设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显示装置还包括视觉里程相机,所述视觉里程相机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所述视觉里程相机用于采集真实场景的场景图像,将场景图像发送至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场景图像,构建与所述真实场景对应的虚拟场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非可见光相机。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单目非可见光相机。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为非可见光照明装置,用于发出非可见光,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所述待拍摄物体的图像时补充非可见光强度。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红外相机,所述照明装置为红外光源,用于发出红外光。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反射镜片,所述反射镜片与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面对应设置,用于将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面发出的入射光反射后射向预设位置,所述反射镜片可部分透光。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11.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图像采集装置和视觉里程相机;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视觉交互装置的图像;
    所述视觉里程相机,用于采集真实场景的场景图像;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视觉里程相机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视觉交互装置的图像和场景图像中的至少一种构建虚拟显示内容。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显示装置和光学组件,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输出所述虚拟显示内容至所述显示装置;
    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虚拟显示内容;
    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投射至预设位置处。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光学组件,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用于装载智能终端;
    所述处理器位于所述智能终端内,所述智能终端还用于通过显示装置显示所述虚拟显示内容;
    所述光学组件,还用于将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投射至预设位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视觉交互装置的图像获取所述视觉交互装置与所述头戴显示装置之间的第一位置和旋转关系,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旋转关系构建对应的虚拟显示内容。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场景图像获取所述头戴显示装置与真实场景之间的第二位置与旋转关系,并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与旋转关系构建与所述真实场景对应的虚拟场景。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安装在所述头戴显示装置的壳体上。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的照明装置;
    所述照明装置,用于发出光线,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所述视觉交互装置的图像时补充光强度。
  18.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图像采集装置、照明装置、光学组件;
    所述壳体包括板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照明装置和光学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板体上。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容纳腔体;
    所述板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包括第二表面和顶面;
    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相对面,并通过所述顶面连接。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体设置有第一散热孔组和第二散热孔组;
    所述第一散热孔组设置在所述顶面,由多个第一散热孔组成;
    所述第二散热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的侧面,由多个第二散热孔组成。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内。
  22.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装置;
    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在远离所述第二表面处设有开口,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面朝向所述板体。
  23.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反射镜片,所述反射镜片的反射面设置有部分透光部分反光膜;
    所述反射镜片设置、图像采集装置和照明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底部。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片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底部转动连接。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容纳腔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照明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体内部;
    所述第二容纳腔体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设有滤光板,所述滤光板位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反射镜片之间。
  26.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视觉里程相机,所述视觉里程相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顶部。
  27.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智能终端的安装结构;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槽和弯曲板;
    所述安装槽的凹面朝向所述光学组件,所述安装槽的两侧设有容纳槽,且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智能终端;
    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设有所述弯曲板,所述弯曲板设置弯曲面,所述弯曲面用于与所述智能终端没有显示屏的一面接触。
PCT/CN2018/125595 2018-02-06 2018-12-29 头戴显示装置 WO2019153970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7527.5 2018-02-06
CN201820207527.5U CN207780381U (zh) 2018-02-06 2018-02-06 头戴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3970A1 true WO2019153970A1 (zh) 2019-08-15

Family

ID=6321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8/125595 WO2019153970A1 (zh) 2018-02-06 2018-12-29 头戴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80381U (zh)
WO (1) WO20191539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780381U (zh) * 2018-02-06 2018-08-28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装置
CN109104572A (zh) * 2018-09-07 2018-12-28 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设备
TWI697760B (zh) * 2019-05-14 2020-07-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手機固定殼及使用此手機固定殼的頭戴式顯示裝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59302U (zh) * 2011-07-28 2012-03-07 李钢 具有用户交互和输入功能的增强现实系统
CN205983390U (zh) * 2016-06-18 2017-02-22 深圳晨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边框虚拟现实专用平板
CN206387962U (zh) * 2016-12-30 2017-08-08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US20170363871A1 (en) * 2016-06-20 2017-12-21 Tuomas Vallius Extended field of view in near-eye display using optically stitched imaging
CN207780381U (zh) * 2018-02-06 2018-08-28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装置
CN208126341U (zh) * 2018-02-06 2018-11-20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视觉交互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59302U (zh) * 2011-07-28 2012-03-07 李钢 具有用户交互和输入功能的增强现实系统
CN205983390U (zh) * 2016-06-18 2017-02-22 深圳晨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边框虚拟现实专用平板
US20170363871A1 (en) * 2016-06-20 2017-12-21 Tuomas Vallius Extended field of view in near-eye display using optically stitched imaging
CN206387962U (zh) * 2016-12-30 2017-08-08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CN207780381U (zh) * 2018-02-06 2018-08-28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装置
CN208126341U (zh) * 2018-02-06 2018-11-20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视觉交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80381U (zh) 201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8606B2 (ja) ウエアラブル視線計測デバイス及び使用方法
CN104956252B (zh) 用于近眼显示设备的外围显示器
EP271051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gaze tracking scene reference locations
CN104871084B (zh) 自适应投影仪
US629930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subjects using a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
EP2305358B1 (en) Portable type gam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rtable type game device
WO2019153970A1 (zh) 头戴显示装置
JP5879353B2 (ja) 頭の位置及び向きのトラッキング
CN109416572A (zh) 启用眼睛跟踪的可穿戴设备
CN107250882A (zh) 用于头戴式计算的电源管理
JPH02138673A (ja) 瞳孔画像撮影装置
US20140085204A1 (en) Correlating Pupil Position to Gaze Location Within a Scene
US11675429B2 (en) Calibration, customization, and improved user experience for bionic lenses
US11681148B2 (en) Compact catadioptric projector
JPH02224637A (ja) 視線検出方法
TWI692706B (zh) 擴增實境面鏡
US1157944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mixed-reality experiences under low light conditions
US20230252918A1 (en) Eyewear projector brightness control
US11506898B1 (en) Polarized reflective pinhole mirror display
CN108696740A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直播方法及设备
CN110119193B (zh) 视觉交互装置
JP2000098300A (ja) 仮想画像立体合成装置、仮想画像立体合成方法、ゲーム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US20230412778A1 (en) Projector with field lens
US20220320718A1 (en) Projector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US20220342222A1 (en) Eyewear having a projector with heat sink shiel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89045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17/12/2020)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89045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