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0327U - 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0327U
CN211290327U CN201921192816.3U CN201921192816U CN211290327U CN 211290327 U CN211290327 U CN 211290327U CN 201921192816 U CN201921192816 U CN 201921192816U CN 211290327 U CN211290327 U CN 211290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as
liquid container
control devic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928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a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a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a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a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928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0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0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0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包括:功能层、操控系统和供电系统,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气液容器层、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所述气液容器层位于所述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的下方,各层之间均为活动式可拆卸连接;所述气液容器层内还设有用于探测气液容器内温湿度并将探测信号传送给操控系统的温湿传感器;所述操控系统用于实现对装置整体功能的操控,所述操控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操作终端,所述供电系统用于给装置整体供电。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通过对气流或液体进行制冷制热,结合风动方式实现温和制冷制热加湿效果,节能环保,高度智能化,给人体带来最舒适的体验,且该装置具有理疗、美容等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的湿度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湿度太大,人们会有闷热的感觉,而湿度太小,则会让人们皮肤干燥、喉咙干痒,出现嗓痛、咽炎等症状。科学证明,空气湿度与人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医学研究表明,居室温度达到45~65%RH,温度在20~25度时,人的身体、思维皆处以最佳状态,无论工作、休息都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空调广泛使用,导致皮肤紧绷、口舌干燥、咳嗽感冒等空调病的滋生。在我国的北方,由于气候的影响,空气的湿度广泛小于南方和东边沿海地区,尤其是在冬天,人们又会使用室内暖气,更加会导致空气干燥,为了应对这种状况,人们发明了加湿器,可以持续不断地喷出雾气,在人们的周围营造出一种湿润的环境。
然而,市面中出现的加湿器种类繁多,但功效单一,只能提供单一的常温加湿气流功能,加温湿度无法调控,无法提供更多温度湿气流功效,无法满足更多用户的实际需求,由于人体体质不尽相同以及使用气候、环境等因素,常温湿气流已无法满足更多用户实际需要。而且,现有加湿器的操控为按键,操控方式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调节环境的温度、湿度,而且还具有香薰、理疗及美容等功效,调控方式多样,节能环保,高度智能化,能够给使用者提供最舒适的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层、操控系统和供电系统,其中:
所述功能层包括气液容器层、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所述气液容器层位于所述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的下方,各层之间均为活动式可拆卸连接;
所述对上排流层和所述360度四周排流层的内部均设有风扇;
所述气液容器层包括气液容器和半导体冷热面板,所述半导体冷热面板设于气液容器内部用于对所述气液容器中的气流或液体制冷或制热,所述气液容器层内还设有用于探测气液容器内温湿度并将探测信号传送给操控系统的温湿传感器;
所述操控系统用于实现对装置整体功能的操控,所述操控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操作终端,所述供电系统用于给装置整体供电。
优选地,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直流供电系统或无线感应供电系统,所述无线感应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电磁感应供电装置,多个所述电磁感应供电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侧面,用于实现360度全方位感应供电。
更优选地,所述供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液容器侧面或者外接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太阳能供电装置。
通过上述优选方案,该装置可通过不同的供电方式供电,方便在多种场合携带及使用。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操作终端之间通过电连接或无线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之间通过电连接或无线连接,所述操作终端设置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侧面或独立设置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之外,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传送给所述控制装置以实现对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功能的控制。
更优选地,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获取所述控制指令的方式包括语音声控、操作终端操控和触屏操控。
通过上述优选方案,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操控方式实现对装置多功能的操控。
优选地,所述操控系统还包括自动识别系统,所述自动识别系统包括人体识别系统、指纹识别系统、声音识别系统、扫码识别系统或人脸识别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上述优选方案,该装置可以采用多种识别方式,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使用权限。
优选地,所述对上排流层依次包括第一风动层、第一间隔层和第一气流流通层,所述第一风动层四周密封,上端设有双向风动对开门,所述第一风动层内部的风扇为对流风扇,所述第一间隔层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一气流流通层的四周设有透气孔,所述对流风扇风动时气流从第一气流流通层经第一间隔层的透气孔进入所述第一风动层并通过风动向外开启上端的双向风动对开门排出,所述对上排流层通过调节与控制所述双向对开门闭合程度调节与控制气流流通量,且所述双向风动对开门闭合时气流不外流;所述360度四周排流层依次包括第二风动层、第二间隔层和第二气流流通层,所述第二风动层的上端密封,四周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二风动层内部的风扇为360度排流风扇,所述第二间隔层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二气流流通层的四周设有透气孔,所述360度排流风扇风动时气流从第二气流流通层经第二间隔层的透气孔进入所述第二风动层并通过四周的透气孔排出;所述气液容器层的上端设有双向风动对开门,四周及底部密封,所述气液容器层通过调节与控制所述双向对开门闭合程度调节与控制气流流通量,且所述双向风动对开门闭合时气流不外流。
优选地,所述第二风动层四周透气孔的大小及形状相同或不同,且透气孔所在区域从中心向外围分为内区和外区,外区透气孔的气流量大于内区透气孔的气流量。
通过上述优选方案,外界空气可流通到装置内部,所述对上排流层可向上方排出气流,所述360度四周排流层可向四周360度排出气流,且通过透气孔分区,能够保证气流量的均匀,增加用户的舒适感。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动层的上方设有气流排流层,所述气流排流层四周密封,上表面设有透气孔,透气孔的大小及形状相同或不同,且透气孔所在区域从中心向外围分为内区和外区,外区透气孔的气流量大于内区透气孔的气流量。
通过上述优选方案,可以使第一风动层中的气流均匀分散及排出,同时,可以为装置提供更多的应用方式。
优选地,所述对上排流层和所述360度四周排流层内部的风扇均采用可拆卸活动安装方式,所述对上排流层和所述360度四周排流层内部的风扇均可实现吹风/抽风模式调控与多种运行方式,所述吹风/抽风模式的调控方式包括:改变风扇叶轮转向、改变风扇正反或者翻转所述对上排流层,所述运行方式均包括:
1)定速匀速运行方式,风扇按照预设转速持续均速运行;
2)间断式运行方式,风扇按照预设的启停时间频率循环运行;
3)定比例运行方式,风扇按照预设的温度与速度对应的固定比例运行;
4)变比例运行方式,风扇按照预设的单位温度变化与运行速度比例改变速度运行;
5)区间定比运行方式,风扇按照预设的温度区间对应的速度运行;
6)区间变比组合方式,风扇按照预设的温度区间,选择1)-5)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运行。
通过上述优选方案,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及调节风扇不同的运行方式。
优选地,所述气液容器中放置的液体包括水、香薰功能液体、净化功能液体、提神功能液体、理疗功能液体或美容功能液体。
更优选地,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功能包括:
1)湿气流制冷制热功能,通过在气液容器内放置液体水,并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冷或制热功能,对液体水制冷产生冷气流或对液体水制热产生热气流实现;
2)非湿气流制冷制热功能,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的风扇先通过吹风模式开启气液容器层的双向风动对开门,再通过抽风模式吸收外界气流并吹至气液容器层内,风扇停止后,气液容器层以及对上排流层的双向风动对开门关闭,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热或制冷功能对气液容器层中的空气制热或制冷,再开启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进行风动,吸收气液容器层中热气流/冷气流实现加热或制冷;
3)单一加湿功能,通过在气液容器内放置液体水,并使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风动实现;
4)除湿功能,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的风扇运行抽风模式,风动吸收外界湿气流并吹至气液容器层内,再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冷功能对气液容器内的湿气流进行制冷,让湿气流形成冷凝水落在气液容器内;
5)香薰/提神功能,通过在气液容器内放置香薰/提神功能液体,并使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风动,和/或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冷制热功能实现;
6)净化功能,通过在气液容器内放置净化功能液体,并通过对上排流层/360 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风动排出实现;
7)理疗功能,通过在气液容器内放置理疗功能液体,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热功能,并通过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风动排出实现;
8)美容功能,通过在气液容器内放置美容功能液体,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热功能,并通过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风动排出实现。
通过上述优选方案,使装置具有多重功能,更加符合大众的使用需求。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外部还设有温湿传感器,所述温湿传感器用于探测外界环境中的温湿度并将探测信号传送给操控系统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内部设有气体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气液容器层内部产生的气体的浓度并将检测信号传送给所述操控系统。
通过上述优选方案,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最适宜的温湿度和气体浓度,获得更舒适的使用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兼具制冷、制热、加湿、除湿功能,且运行温和,避免身体虚弱的人群和老人儿童骤冷骤热产生身体不适。与现有的空调不同,本发明的装置在制冷制热时可产生湿气流,避免在制冷与制热过程中人体皮肤的水分被带走,造成人体干燥的不适感;与现有的加湿器和除湿机不同,本装置在加湿或除湿时,还可以制冷制热,起到调节周围环境温度的作用。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占地面积小,节能环保,具有可拆卸组装式的各层,可根据功能需求组合使用,更方便且全面的满足用户需求,易于推广。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功能多样,除基础的温湿调控功能之外,还具有香薰、提神、净化空气、理疗、美容等功能。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智能程度高,操作终端可以是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相适配的遥控装置或者装载有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相适配app的移动终端,可以语音声控、蓝牙控制、操作终端直接控制,控制方式方便灵活。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应用范围广泛,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可以作为多功能加湿器/除湿机/空调/香薰/理疗机/ 美容仪等使用,来调控使用者周围环境,或者,还可以作为多功能椅/凳/床/沙发等家居用品来使用,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对上排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一风动层的对流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气液容器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透气孔排布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气流排流层气流分区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360度四周排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二风动层的排流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操控系统逻辑图。
其中,1、对上排流层,11、第一风动层,111、C型双向风动对开门,112、对流风扇,1121、双S型对流风扇,1122、单S型对流风扇,1123、单C型对流风扇,1124、双C型对流风扇,12、第一气流流通层,13、第一间隔层,14、气流排流层,141、气流中心区,142、气流外围区,143、气流扩散区;2、360 度四周排流层,21、第二风动层,211、排流风扇,2111、双S型360度排流风扇,2112、双C型360度排流风扇,2113、单C型360度排流风扇,22、第二气流流通层,23、第二间隔层;3、气液容器层,31、S型双向风动对开门;4、太阳能供电板;5、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主要包括:功能层、操控系统和供电系统,其中:
操控系统用于实现对装置整体功能的操控,主要包括控制装置和操作终端,控制装置与操作终端之间通过电连接或无线连接,控制装置与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之间通过电连接或无线连接。控制装置可设置于操作终端上或独立设置于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内部,操作终端可设置于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侧面或独立设置于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之外,用于接收控制指令。
操作终端设置于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侧面时,控制装置与操作终端之间通过电连接,操作终端可选用现有任意可实现上述功能的零部件,例如,可设置为按键或触摸屏;操作终端设置于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之外时,控制装置与操作终端之间无线连接,操作终端可以是与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相适配的遥控装置或者装载有与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相适配app的移动终端。
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用户控制指令:
(1)语音声控(直接控制):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中每一运行设备均设有语音声控模块,可以提取辨别声音信息,将声音信息转变为用户控制指令,并将用户控制指令传输至控制装置。且可将收到的答复信号转变为语音播放,以告知用户具体功能答复。因此,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声控方式直接控制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内每一运行设备开关以及其它功能指令。
(2)操作终端无线连接控制(间接控制):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中每一运行设备均设有无线传输模块,如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控制装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操作终端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终端以无线连接方式控制开关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以及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中的其它功能指令。
(3)操作终端有线连接控制(间接控制):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中每一运行设备与操作终端电连接,操作终端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用户通过设置于操作终端上的按键或者触摸屏直接控制开关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以及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中的其它功能指令。
供电系统用于给装置整体供电,可包括直流供电系统或无线感应供电系统:
采用直流供电系统方案时,供电系统进行有线连接方式,通过所连接的电源线进行之间的供电传输功能,例如,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可外接220V交流电,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内部供电电压不超过人体安全电压36V。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内还可设有可充电电池,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接外部电源时,一部分电流供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使用,另一部分给电池充电,以便在无外接电源时使用。
采用无线感应供电系统时,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电磁感应供电装置,且电磁感应供电装置内为受电线圈,受电线圈设置在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和/或操作终端的内侧面,例如,当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和/或操作终端为立方体时,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和/或操作终端内部的6个面上均设有受电线圈,从而能够实现360 度每个方位感应充电。供电系统内同样设有多个电磁感应供电装置,且电磁感应供电装置内为送电线圈,送电线圈连接供电系统芯片处理器,且送电线圈设置在无线感应供电装置的内侧,例如,当供电系统为立方体时,送电线圈设置在供电系统内部的6个面上,从而能够实现360度每个方位与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和/ 或操作终端接触可实现无线感应充电供电。
电磁感应供电技术对供电端与受电端在接近距离的范围有一定要求,当接近距离在特定范围内,即可实现电磁感应供电,当接近距离范围超出特定距离范围,则无法实现电磁感应传输供电充电。为实现较远距离无线感应供电,将供电系统通过有线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一电磁感应供电装置并该电磁感应供电装置内设有送电线圈与芯片处理器,芯片处理器与送电线圈连接。供电系统进行对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和/或操作终端实行供电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首先,供电系统中的电流通过与电磁感应供电装置所连接线将供电系统中电流传输至电磁感应供电装置内的送电线圈产生磁场即电磁能。
其次,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和/或操作终端靠近所设置的电磁感应供电装置内的受电线圈一定范围内即产生电流,即将电磁能转为直流电进行给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和/或操作终端供电充电。
除此之外,供电系统还可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如图4所示,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可外接太阳能供电板或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外表面设有太阳能供电板4 (本实施例中将太阳能供电板4设在气液容器层3侧面),太阳能供电板4能自行识别太阳能、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等再生资源能源,并转换成电能,进行供电。太阳能供电系统可配合直流供电系统或无线感应供电系统使用给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供电。具体可将太阳能供电系统与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电连接,将太阳能供电板4置于阳光下时,太阳能供电系统可为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供电。当太阳能供电板4识别不到再生资源能源信号或者再生资源能源量低于供电程序设定的最低供电数值时,供电系统会自行开启直流供电或自备蓄电供电模式,即进行其它能源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如未特殊说明,以下各实施例(以及其他可能的替换/修改方案)均采用上述供电及操控方案。以下各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各功能层的功能、结构或其组合之间的差异。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主要包括:功能层、操控系统和供电系统,其中:
如图1和图2所示,其功能层包括对上排流层1和气液容器层3,气液容器层3位于对上排流层1的下方,两层之间均为活动式可拆卸连接;
如图2所示,对上排流层1依次包括第一风动层11、第一间隔层13(公知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可供两层之间气流通过即可)和第一气流流通层12。第一风动层11上方设有一对双向风动对开门,本实施例中为C型双向风动对开门 111,C型双向风动对开门111在闭合时保护第一风动层11中的气流不会流动至外界。C型双向风动对开门111靠第一风动层11内部的风扇风动吹风吹开,此时对上排流层1中的气流流动至外界,或者抽风吸开,此时气流从外界流至气液容器层。第一风动层11四周侧面密封不透气,第一气流流通层12四周设有透气孔5,可以使外界气流流动到对上排流层1内部。
对流风扇112设于第一风动层11内部中心处,且采用可拆卸活动安装方式。如图3所示,对流风扇112为360度对流风扇,可选用叶轮为双S型对流风扇 1121、单S型对流风扇1122、单C型对流风扇1123或双C型对流风扇1124等,且并不限于此。通过改变风扇转向、拆卸风扇或者翻转所述对上排流层调换方向,可以达到吹风和抽风不同的效果。
如图4所示,气液容器层3上方设有一对双向风动对开门,本实施例中为S 型双向风动对开门31,S型双向风动对开门31在闭合时保护气液容器层3中的气流不会流动至气液容器层3外部。S型双向风动对开门31靠对上排流层1内部的风扇风动抽风进行吸开,此时气液容器层3中的气流流动至对上排流层1,或者靠对上排流层1内部的风扇风动吹风吹开,此时,对上排流层1中的气流流动至气液容器层3。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动层11和气液容器层3上方的风动对开门均为双向风动对开门,其作用是:在气流流通时,可以通过调节与控制对开门闭合程度大小来调节与控制气流流通量的大小以及在闭合时保证内部气流不外流等功能。优选可向内外(或上下)风动开启180度,靠风扇风动吹与吸开启。双向风动对开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风动层11或气液容器层3的两端通过可旋转180 度的固定装置连接,方便对开门实现180度开启,风动停止后,双向风动对开门两端的固定装置会将双向风动对开门恢复原位,即关闭双向风动对开门。该双向风动对开门在气液容器层中的作用是为了让气液容器层内的气流不外流。该固定装置可以为弹簧,通过弹簧的拉力来实现180度对上(向外)开或对下(向内) 开,风动停止后,弹簧拉力将双向风动对开门恢复原位,即关闭对开门。
在本实施例运行时,第一风动层11内部的对流风扇112,可对气液容器层3 所产生的湿气流进行风动吸收并从第一气流流通层12经第一间隔层13的透气孔 6向对上排流层1上方排出至外界;同样,对上排流层1可以通过运行吹风模式开启气液容器层3的双向风动对开门,此时,对上排流层1的门通过风扇的吸力开启吸收外界气流至气液容器层3,风扇停止后,气液容器层3以及对上排流层 1的双向风动对开门关闭,此时,气液容器层3内的气流不会外流。
气液容器层3为装液体而设计,四周与底部均为密封设计,以免液体流出。气液容器层3内部设有半导体冷热面板,可以从现有的零部件中选择使用。半导体冷热面板为两面,一面为制冷面,另一对立面为制热面,并且制冷与制热面均为气孔透气式。半导体冷热面板的气孔透气设计,气流可以通过半导体冷热面板中气孔中进行流动。半导体冷热面板制冷或制热运行时,会产生冷气流或热气流,此时,可以通过对上排流层1的风扇进行风动,实现送冷气流或者送暖气流的功能。
第一风动层11内部的风扇具有三个功能:将对上排流层1和气液容器层3 的双向风动对开门进行风动方式打开、风动方式向气液容器层送入气流或将来自气液容器层的气流排至外界以及通过调节风扇运行速度调节气流排出情况。
这样,对上排流层1与气液容器层3组合时,有两大主要功能:
功能一,当气液容器层3内放置液体时,通过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冷或加热,可以产生冷/热湿气流,再开启对上排流层1中的风扇进行风动,可实现排出冷气流、热气流、湿气流的功能;
功能二,当向气液容器层3提供外界气流时,可通过半导体冷热面板对外界气流进行制冷制热,再开启对上排流层1中的风扇进行风动,实现吸收并传输冷 /热气流的功能。
气液容器中存放的液体包括水、香薰功能液体、净化功能液体、提神功能液体、理疗功能液体或美容功能液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水、香薰功能液体、净化功能液体、提神功能液体、理疗功能液体或美容功能液体均独立存放,且设有独立的可开合式的开口。当香薰功能液体的开口打开时,该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产生的湿气流带有香薰气味。当净化功能液体的开口打开时,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产生的湿气流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当提神功能液体的开口打开时,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产生的湿气流具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当理疗功能液体的开口打开时,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产生的湿气流具有理疗的功能,如该理疗功能液体具有活血化瘀功能时,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可产生热气流对身体部位进行活血化瘀。当美容功能液体的开口打开时,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产生的湿气可对人体面部进行美容。香薰功能液体、净化功能液体、提神功能液体、理疗功能液体或美容功能液体可以根据具体需要从市面上选择购买,在此不做限定。
气液容器层内部还设有温湿传感器,该温湿传感器有两大作用,一是用于分别探测容器内部气流和液体在制冷制热前与后的温度;二是用于探测安全湿度,由于容器内部所装为水等液体,当开启半导体冷热面板时,加热功能运行时,会让容器中内部所装水等液体进行加热至烧干,产生安全问题,为了避免此事故发生,程序中设定一烧干数据,即安全湿度数据,当湿度探测出数据低于此安全湿度数值时,即温湿度传感器发出反馈指令,控制装置收到反馈指令后,使半导体冷热面板停止运行即停止加热,以保障最终安全。
此外,各层开口处的开合方式不限于上述双向风动对开门,亦可采用其他可行方案,只要能满足类似功能即可。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公知常识,第一气流流通层12处的空间足以供气液容器层3的S型双向风动对开门31开启和关闭、气流排流层处的空间亦足以供第一风动层的双向风动对开门开启和关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第一风动层11的上方设有气流排流层14,如图5所示,气流排流层14四周密封,上表面设有透气孔5,透气孔5的大小及形状相同或不同,透气孔5结构可以为C字型、S字型或长条型等,排列方式可选择C字型、S型、格子型、竖型、声波型或环形,如图6所示。当然,图中仅为部分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任意组合。
根据透气孔5所流通气流量大小来划分,透气孔5所在区域从中心向外围分为内区和外区,外区透气孔5的气流量大于内区透气孔5的气流量。其中,对于透气孔5形状相同的,按透气孔5大小进行划分分区;对于透气孔5形状不同的,则根据透气孔5所流通气流量大小来划分分区。如图7所示,以气流排流层14 中心为圆心,依次向外划分三个半径从小到大的圆,此时气流排流层14上表面从里到外依次为气流中心区141、气流外围区142和气流扩散区143,三个区域内透气孔5从小变大。气流中心区141吸/吹力最强,风流量最高,为了能将气流中心区141的风流量进行均匀的分散到气流外围区142,此层区透气孔5为最小,气流外围区142透气孔5较大,当风扇风力在气流中心区141无法正常吸/ 吹力时,即会将吸/吹力分散到气流外围区142。气流扩散区143同理,气流扩散区143透气孔5比气流外围区142透气孔5大。通过透气孔5分区,可以使对上排流层1所排气流通过透气孔5至外界时气流散发及排流均匀。
此时,除作为多功能空调/加湿器/除湿机等调控外界环境湿湿度的装置使用之外,本装置还可以作为多功能椅/凳/床/沙发来使用,使用者可以坐/躺在气流排流层上方,运行所需要的制冷、加热、理疗等功能。可以理解的是,成品的材料、尺寸以及安装方式,均可采用现有技术手段来实现,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2的不同之处在于,功能层包括360度四周排流层2 和气液容器层3,气液容器层3位于360度四周排流层2的下方,两层之间均为活动式可拆卸连接,如图8和图9所示。
如图9所示,360度四周排流层2依次包括第二风动层21、第二间隔层23 (公知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可供两层之间气流通过即可)和第二气流流通层 22。第二风动层21上表面密封不透气,保护360度四周排流层2中的气流不会从上方流动至外界,第二风动层21四周侧面均设有透气孔5,透气孔5的大小及形状相同或不同,根据透气孔5所流通气流量大小来划分,透气孔5所在区域从中心向外围分为内区和外区,外区透气孔5的气流量大于内区透气孔5的气流量。其中,对于透气孔5形状相同的,按透气孔5大小进行划分分区;对于透气孔5形状不同的,则根据透气孔5所流通气流量大小来划分分区。通过透气孔5 分区,可以使360度四周排流层2所排气流通过透气孔5至外界时气流散发及排流均匀。
第二气流流通层22四周同样设有透气孔5,可以使外界气流流动到360度四周排流层2内部。第二风动层21内部风扇为360度排流风扇211,可对气液容器层3所产生的湿气流进行风动吸收并从第二气流流通层22经第二间隔层23 的透气孔5向360度四周排流层2四周排出至外界;或者运行风扇吸风方式吸收外界气流至360度四周排流层2内,再通过风扇吹力开启气液容器层3的双向风动对开门,将气流吹至气液容器层3内部,风扇停止后,气液容器层3的双向风动对开门关闭,气流不外流。
360度排流风扇211设于第二风动层21内部中心处,且采用可拆卸活动安装方式。如图10所示,360度排流风扇211可选择双S型360度排流风扇2111、双C型360度排流风扇2112或单C型360度排流风扇2113等,且并不限于此。通过改变风扇转向、拆卸风扇或者翻转所述对上排流层调换方向,可以达到吹风和抽风不同的效果。
360度四周排流层2内部的风扇具有三个功能:将气液容器层3的双向风动对开门进行风动方式打开、风动方式向气液容器层送入气流或将来自气液容器层的气流排至外界以及通过调节风扇运行速度调节气流排出情况。
这样,当360度四周排流层2与气液容器层3组合时,亦具有两大主要功能:
功能一,当气液容器层3内放置液体时,通过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冷或加热,可以产生冷/热湿气流,再开启360度四周排流层2中的风扇进行风动,可实现排出冷气流、热气流、湿气流的功能;
功能二,当向气液容器层3提供外界气流时,可通过半导体冷热面板对外界气流进行制冷制热,再开启360度四周排流层2中的风扇进行风动,实现吸收并传输冷/热气流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气液容器层3与实施例1中的功能与结构均相同。
实施例1采用对上排流层1将气流向上排流,本实施例采用360度四周排流层2则将气流向四周360度排流,由于用户使用环境不同,体验功效要求不同,本发明设计2种不同排流方式层,可以让用户组合使用,给用户提供了多种排流功效体验,实现了人性化设计。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3不同,由于人体不同部位温度情况均不一致,因此功能层中风扇转速可每一风扇单独控制方案使得制冷更加灵活,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每一风扇的转速或运行的温度范围,真正意义上实现用户的个性化满足体验。
又如,风扇吹风抽风模式设定方案:
所有风扇均为吹或抽风模式,在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开启后,所有风扇默认为吹风或抽风模式。用户可以根据喜好统一切换所有风扇吹/抽风模式。切换方案如下:
(1)所有风扇内置MCU芯片,通过MCU芯片控制所有风扇中多级电机运转电流来改变工作磁场,实现风扇正反转切换,进而改变吹/抽风模式。
(2)功能层中风扇均为活动式的可拆卸与组装的,可通过拆卸风扇调换方向,进而改变吹/抽风模式。
(3)通过翻转所使用的对上排流层,直接物理改变吹/抽风模式。
而且,功能层内部的风扇具有多种运行方式,可由用户根据需求和喜好自行设置,如:
(1)定速匀速运行:风扇运行按程序所设定好的某种转速一直持续运行。
(2)定速间断式循环运行:风扇运行按程序所设定好的某种启停时间频率以循环方式运行;
如:风扇运行状态按设定好的运行1分钟,停转状态按设定好的2分钟,进行运转与时间组合的一种方式组合,即当风扇运行1分钟后,则会停止运行2 分钟,以这种循环方式运行。
(3)定比例运行:风扇运行速度与温度变化为设定好的对应比数据运行;
如:程序中所设定好的温度为20℃,对应此时风扇运行速度为30%;
即,当温度变化到20℃时,风扇速度自动按所设定好的30%速度进行与温度对应运行。
(4)变比例运行:风扇运行单位速度根据温度的单位变化而以固定比例进行换算运行;
如:设定温度变化1℃风扇均按3%变化等比例运行;
即,温度从20℃变化到25℃,温度变化数据为5℃;
根据温度单位变化与风扇运行以固定比例运行原理,风扇以运行速度为 5℃*3%=15%速度运行。
(5)区间定比运行:温度在不同温度区间时,风扇均按对应温度区间设定好的对应运行速度运行;
如:当温度变化为18-22℃,风扇对应以运行速度为30%速度运行;而且,由于该温度区间为人体舒适温度区间,此时用户对噪音更有要求,所以,此温度区间内,风扇以静音速度运行;
当温度变化为26-30℃,该温度区间风扇对应以运行速度为45%速度运行,该温度区间超出了人体舒适温度区间,此时,用户更关注的是尽快制冷,所以,风扇运行速度要提高速度运行;
以温度区间变化速度运行的方式,更适应对舒适体验有要求的用户。
(6)区间变比组合运行:指程序中预先按照温度或者湿度划分成若干个区间,每个区间均有至少1个或者多个温度或者湿度数值组成,且每个不同的温度或者湿度区间对应的风扇运行转速均有所不同,当温湿传感器识别到用户所设定的温度或湿度数值时,程序会定位到具体的湿度或者温度区间,定位区间后风扇会按所设定好的不同区间所对应的运行速度运行;
如:自动识别温度运行或者停止,
将18-22℃区间设定为人体舒适温度区间,在这个温度区间制冷风扇与加热均不运行;
当超出或者低于这个温度区间时,风扇或者加热均按(1)-(5)中任意方式或其他可行方式运行。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4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外部的温湿传感器和设置在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内部的气体传感器,其中:
温湿传感器,用于探测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外界中空气温度与湿度,并将实时数据传至操作终端和控制装置。且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实时温度与湿度控制风扇风力及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功率。操作终端接收到控制指令后,通过电连接或无线传输将控制指令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程序进行逻辑运算,进而控制风扇转动以及控制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功率,最终达到用户所设定的温度与湿度数值。
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气液容器中存放的液体包括香薰液体、净化液体、提神液体、理疗液体或美容液体的气体浓度,并将实时数据传至操作终端和控制装置。且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实时气体浓度控制气液容器开口的开合程度。操作终端接收到控制指令后,通过电连接或无线传输将控制指令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程序进行逻辑运算,进而控制风扇转动以及控制气液容器开口的开合。如,控制装置接收到操作终端开启香薰功能的指令,控制打开盛放香薰功能液体的气液容器开口,在风扇启动时,香薰气味散发,使用者可体验香薰功能,并且根据实际喜好,可调节(例如控制气液容器开口大小)适宜的香薰浓度。
此时,通过对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内各运行设备的功能组合,可以使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制冷制热更加灵活,功能丰富,如:
(1)湿气流制冷制热功能
在气液容器中放置液体水,并给温湿传感器设定好环境温度与环境湿度数据值。控制装置根据温湿传感器监测的实时数据控制风扇运行速度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加热或制冷,对液体水制冷产生冷气流或对液体水制热产生热气流。
a)制冷加湿功能
在气液容器中放置液体水,通过操作终端开启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冷功能,并给温湿传感器设定好环境温度与环境湿度数据值,通过温湿传感器调节控制半导体冷热面板运行。此时,气液容器层产生冷湿气流,再开启对上排流层或360 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进行风动,将气液容器层产生的冷湿气流排出至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外界,达到外界环境中气温降低目的,实现给人体所处环境制冷加湿功效,达到人体所设定好的舒适环境温度与湿度。
b)制热加湿功能
在气液容器中放置水等液体,通过操作终端开启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热功能,并给温湿传感器设定好环境温度与环境湿度数据值,通过温湿传感器调节控制半导体冷热面板运行。此时,气液容器层产生热湿气流,再开启对上排流层或360 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进行风动,将气液容器层产生的热湿气流排出至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外界。达到外界环境中气温升高目的,实现给人体所处环境制热加湿功效,达到人体所设定好的舒适环境温度与湿度。
(2)非湿气流制冷制热功能
通过操作终端给温湿传感器设定好环境温度数据值,开启对应的功能,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的风扇先通过吹风模式开启气液容器层的双向风动对开门,再通过抽风模式吸收外界气流并吹至气液容器层内,风扇停止后,气液容器层以及对上排流层的双向风动对开门关闭,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热或制冷功能对气液容器层中的空气制热或制冷,再开启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进行风动,吸收气液容器层中热气流/冷气流实现加热或制冷。
(3)单一加湿功能
气液容器内放置液体水,只运行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进行风动即可实现加湿功效。
(4)除湿功能
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的风扇运行抽风模式,风动吸收外界湿气流并吹至气液容器层内,再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冷功能对气液容器内的湿气流进行制冷,让湿气流形成冷凝水落在气液容器内;
例如,选择并运行该装置的除湿功能时,该装置作为除湿器使用,风扇风动时通过对上排流层的双向对开门或者360度四周排流层的透气孔吸收外界湿气流至对上排流层或者360度四周排流层,再吹至气液容器层进行制冷处理。
(5)香薰/提神功能
在气液容器中放置香薰/提神功能液体,并给气体传感器设定好香薰/提神气体浓度数据值,启动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风动,和/或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冷制热功能(如果需要冷气流或热气流,则运行该功能,否则通过风扇风动即可吹出香薰/提神的气体)。控制装置根据气体感器监测的实时数据控制风扇运行速度或气液容器中香薰/提神液体的开口大小。
(6)净化功能
在气液容器内放置净化功能液体,开启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进行风动,使带有净化功能的气流排出至外界中。
(7)理疗功能
在气液容器层中放置理疗功能液体,如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理疗液体,通过操作终端开启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热功能,再开启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进行风动,使带有理疗功效的热气流排出至外界中,人体肌肤更容易吸收,以达到人体理疗功能。
(8)美容功能
在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内的气液容器层中放置美容功能液体,如具有美白补水功能的美容液体,通过操作终端开启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热功能,再开启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进行风动,使带有理疗功效的热气流排出至外界中,人体肌肤更容易吸收,以达到美容功能。
如图11所示,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操作终端接收到控制指令后,通过电连接或无线传输将控制指令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程序进行逻辑运算,进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冷或制热、风扇转速以及气液容器开口的开合,通过控制风扇风力大小即可实现对风动对开门开合程度大小的控制,而风动对开门又是气流流通所经过的必要环节,因此,控制风动对开门闭合程度也就最终实现控制气流流通量大小,最终可以实现制冷、制热、加湿、香薰、理疗等等功能的不同功效程度的调节,从而能够给用户带来不同的功能功效体验舒适度。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5不同,本实施例中,操控系统还可包括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系统可以智能识别使用者,开启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中各功能装置会自行按程序设定的运行,识别方式以及运行功能均可切换。自动识别系统通过识别用户自动开机,达到让用户使用更方便、快捷、简单、人性化的使用功效,同时可以用户使用安全保护,即只能用户本人使用,其他人无法使用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自动识别系统可由下述一种或多种系统组合方案,下述识别模式可由客户自行设置切换。
(1)红外线人脸识别系统:运行原理是将人脸信号转换成响应或者控制信号。红外线人脸识别系统包括红外线扫描设备,红外线扫描设备设置于操作终端上,便于对人脸进行扫描。首次使用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时,红外线扫描设备通过人脸扫描进行采取人脸信息,将采取到信息传输至控制装置中客户端信息数据库中进行储存。用户下次使用人脸识别时,红外线扫描设备进行人脸扫描获取人脸信息,并将采取到的人脸信息传输到客户端信息数据库进行核对,人脸信息核对成功后,开启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直接进入设定好的程序运行。
(2)声音识别系统(语音声频识别系统):运行原理是将语言声频信号转换成响应或者控制信号。声音识别系统包括声频处理设备,声频处理设备设置于操作终端上,便于采集声频。首次使用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时,声频处理设备进行语言声频信息采取,将采取到信息传输至控制装置中客户端信息数据库中进行储存。用户下次使用声音识别时,声频处理设备进行语言声频获取语言声频信息,并将采取到的语言声频信息传输到客户端信息数据库进行核对,语言声频信息核对成功后,开启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直接进入设定好的程序运行。
(3)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运行原理是将指纹信号转换成响应或者控制信号。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包括用于采取指纹信息的指纹面板,指纹面板设置于操作终端上,便于采集指纹。首次使用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时,指纹面板中超声波探测设备进行指纹信息采取,将采取到信息传输至控制装置中客户端信息数据库中进行储存。用户下次使用指纹识别时,指纹面板中超声波探测设备进行指纹采取获取指纹信息,并将采取到的指纹信息传输到客户端信息数据库进行核对,指纹信息核对成功后,开启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直接进入设定好的程序运行。
(4)肢体动作识别系统:运行原理是将肢体动作信号转换成响应或者控制信号。肢体动作识别系统包括扫描设备,扫描设备设置于操作终端上。扫描设备进行肢体动作信息采取,将采取到信息传输至控制装置中客户端信息数据库中进行储存。用户下次使用肢体动作识别时,首先扫描设备进行肢体动作扫描获取肢体动作信息,将采取到的肢体动作信息传输到客户端信息数据库进行核对,肢体动作信息核对成功后,开启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直接进入设定好的程序运行。
(5)人体距离识别系统:人体距离识别系统包括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设于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内部或表面。当人体进入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即距离传感器)一定距离范围内,距离传感器会发出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开启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按所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开启并运行。当人体离开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后,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关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Claims (14)

1.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层、操控系统和供电系统,其中:
所述功能层包括气液容器层、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所述气液容器层位于所述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的下方,各层之间均为活动式可拆卸连接;
所述对上排流层和所述360度四周排流层的内部均设有风扇;
所述气液容器层包括气液容器和半导体冷热面板,所述半导体冷热面板设于气液容器内部用于对所述气液容器中的气流或液体制冷或制热,所述气液容器层内还设有用于探测气液容器内温湿度并将探测信号传送给操控系统的温湿传感器;
所述操控系统用于实现对装置整体功能的操控,所述操控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操作终端,所述供电系统用于给装置整体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直流供电系统或无线感应供电系统,所述无线感应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电磁感应供电装置,多个所述电磁感应供电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侧面,用于实现360度全方位感应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液容器侧面或者外接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太阳能供电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操作终端之间通过电连接或无线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之间通过电连接或无线连接,所述操作终端设置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侧面或独立设置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之外,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传送给所述控制装置以实现对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功能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获取所述控制指令的方式包括语音声控、操作终端操控和触屏操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系统还包括自动识别系统,所述自动识别系统包括人体识别系统、指纹识别系统、声音识别系统、扫码识别系统或人脸识别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上排流层依次包括第一风动层、第一间隔层和第一气流流通层,所述第一风动层四周密封,上端设有双向风动对开门,所述第一风动层内部的风扇为对流风扇,所述第一间隔层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一气流流通层的四周设有透气孔,所述对流风扇风动时气流从第一气流流通层经第一间隔层的透气孔进入所述第一风动层并通过风动向外开启上端的双向风动对开门排出,所述对上排流层通过调节与控制所述双向风动对开门闭合程度调节与控制气流流通量,且所述双向风动对开门闭合时气流不外流;所述360度四周排流层依次包括第二风动层、第二间隔层和第二气流流通层,所述第二风动层的上端密封,四周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二风动层内部的风扇为360度排流风扇,所述第二间隔层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二气流流通层的四周设有透气孔,所述360度排流风扇风动时气流从第二气流流通层经第二间隔层的透气孔进入所述第二风动层并通过四周的透气孔排出;所述气液容器层的上端设有双向风动对开门,四周及底部密封,所述气液容器层通过调节与控制所述双向风动对开门闭合程度调节与控制气流流通量,且所述双向风动对开门闭合时气流不外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动层四周透气孔的大小及形状相同或不同,且透气孔所在区域从中心向外围分为内区和外区,外区透气孔的气流量大于内区透气孔的气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动层的上方设有气流排流层,所述气流排流层四周密封,上表面设有透气孔,透气孔的大小及形状相同或不同,且透气孔所在区域从中心向外围分为内区和外区,外区透气孔的气流量大于内区透气孔的气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上排流层和所述360度四周排流层内部的风扇均采用可拆卸活动安装方式,所述对上排流层和所述360度四周排流层内部的风扇均可实现吹风/抽风模式调控与多种运行方式,所述吹风/抽风模式的调控方式包括:改变风扇叶轮转向、改变风扇正反或者翻转所述对上排流层,所述运行方式均包括:
1)定速匀速运行方式,风扇按照预设转速持续均速运行;
2)间断式运行方式,风扇按照预设的启停时间频率循环运行;
3)定比例运行方式,风扇按照预设的温度与速度对应的固定比例运行;
4)变比例运行方式,风扇按照预设的单位温度变化与运行速度比例改变速度运行;
5)区间定比运行方式,风扇按照预设的温度区间对应的速度运行;
6)区间变比组合方式,风扇按照预设的温度区间,选择1)-5)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运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容器中放置的液体包括水、香薰功能液体、净化功能液体、提神功能液体、理疗功能液体或美容功能液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功能包括:
1)湿气流制冷制热功能,通过在气液容器内放置液体水,并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冷或制热功能,对液体水制冷产生冷气流或对液体水制热产生热气流实现;
2)非湿气流制冷制热功能,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的风扇先通过吹风模式开启气液容器层的双向风动对开门,再通过抽风模式吸收外界气流并吹至气液容器层内,风扇停止后,气液容器层以及对上排流层的双向风动对开门关闭,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热或制冷功能对气液容器层中的空气制热或制冷,再开启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进行风动,吸收气液容器层中热气流/冷气流实现加热或制冷;
3)单一加湿功能,通过在气液容器内放置液体水,并使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风动实现;
4)除湿功能,对上排流层或360度四周排流层的风扇运行抽风模式,风动吸收外界湿气流并吹至气液容器层内,再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冷功能对气液容器内的湿气流进行制冷,让湿气流形成冷凝水落在气液容器内;
5)香薰/提神功能,通过在气液容器内放置香薰/提神功能液体,并使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风动,和/或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冷制热功能实现;
6)净化功能,通过在气液容器内放置净化功能液体,并通过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风动排出实现;
7)理疗功能,通过在气液容器内放置理疗功能液体,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热功能,并通过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风动排出实现;
8)美容功能,通过在气液容器内放置美容功能液体,运行半导体冷热面板的制热功能,并通过对上排流层/360度四周排流层中的风扇风动排出实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外部还设有温湿传感器,所述温湿传感器用于探测外界环境中的温湿度并将探测信号传送给操控系统进行调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的内部设有气体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气液容器层内部产生的气体的浓度并将检测信号传送给所述操控系统进行调节。
CN201921192816.3U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 Active CN211290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2816.3U CN211290327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2816.3U CN211290327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0327U true CN211290327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20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92816.3U Active CN211290327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03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5574A (zh) * 2019-07-26 2019-10-18 江西蓝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5574A (zh) * 2019-07-26 2019-10-18 江西蓝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32022U (zh) 一种远程室内空调和温湿度检测的控制装置
CN202769866U (zh) 智能空气加湿器
CN203949308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环境参数的睡眠舱
CN105716159A (zh) 室内新风空气净化装置
CN211290327U (zh) 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
CN211511191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垫
CN106913972A (zh) 一种微环境生态调控系统
CN110338592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垫
CN202494189U (zh) 智能冷暖风扇
CN206671927U (zh) 一种室内空气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CN110345574A (zh) 一种多功能温湿调控装置
CN201899187U (zh) 便携式空调床帐
CN110200034B (zh) 一种用于面包制作的自动发酵烘干装置
CN209310173U (zh) 一种自动净化空气调节温湿度及制氧送风一体机
CN202069264U (zh) 便携式空调蚊帐
CN208646547U (zh) 一种大货车驻车直流变频空调
CN106288049A (zh) 一种空调加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229270B (zh) 一种垃圾分类房智能除臭系统及除臭方法
CN201489375U (zh) 调节居室温度的系统
CN212911777U (zh) 防护服内温湿度调节装置
CN113606647A (zh) 一种沐浴新风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浴霸
CN113551383A (zh) 智能温控开关空调
CN209279276U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203364352U (zh) 一种家庭暖气管道智能加湿装置
CN207999906U (zh) 一种具有加湿除菌功能的空气源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